现代管理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管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管理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核心技术;现代管理;关联度;技术发展

核心技术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通过细致化管理,才能发现问题;通过不断改进,才会有所发现;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明。核心技术是通过精细的现代管理来实现的。它是现代管理的产物。

1、核心技术的产生取决于良好的现代管理形态

改革开放及引进使我们成了制造业大国。那么多年来我们的制造业发展虽大有改观,但是我们缺少核心技术,这主要是我们的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

管理问题看似简单,但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问题。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材料,为什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差距很大?这其实就是一个管理问题。

1.1落后的管理形态严重阻挠技术应用与发展

我曾经考察了一个电子辅材生产厂,由于当今世界上大部分电子产业的原件生产在我国,因此,他们的规模堪称一流。现代的集成电路的安装带是纸质的,该厂就是生产这种纸质辅材的。这种辅材,从日本进口的,纸质非常均匀,而我们生产的,就会有厚有薄,很不均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管理不严。机器的运行是有技术要求的,技术要求是需要严格执行的,而我们人为的随意性太大了,在执行过程中,什么事都会发生。打纸浆时,如果按照技术要求先正传20分钟,再反转20分针再开始涂布,那纸浆就分布均匀,但是,我们往往就会节省时间,偷工减时,使产品质量产生问题。

生产时,要求每次把机器擦干净,但是,我们就是做不到。生产厂曾经请来了日本人来管理,结果是什么都做不到。他们的技术员告诉我:厂长有病,高薪请来的日本人根本不懂,只知道叫我们把机器擦干净。于是我问,你们擦干净没有?于是沉默。因为他们连生产需要干净的机器都做不到。于是,我们就看见日本人自己在擦。这就等于高薪聘来的一个劳务工!这就像国足,没人配合,引进再好的教练或队员,都是白搭。

生产这种辅材,需要干净的环境,而我们的生产厂居然地上积灰很厚,根本从来不打扫。这就是管理问题。

1.2先进的企业管理有助于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我曾经去上海振华港机考察,这个1996年才成立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先进管理理念与不断细化的管理要求,把一个港口机械生产基地搞的非常干净。从他们的外部环境看过去,就知道他们的管理是一流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创造了大量的自主专利,也为他们带来了全球60%的港口机械销售份额。访美时,总统车队被挡住,结果被告之,大桥上正在运输中国上海进口的港口机械,于是胡主席记下了振华港机的名字,美国回来后他就去振华港机考察,当时,振华港机的老总对说,他每年要创造一项世界第一。这就是现代管理理念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竞争力。

1.3完善管理,才能应用与产出核心技术

事实告诉我们,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创造需要先进的管理制度配套的,只有在生产中不断精益求精,我们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对于我们目前的状况而言,加强现代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注重细节,才会发现、才会创造,才会有区别于他人的好产品出现,才会产生核心技术。

2、核心技术产生的外部保障

创新需要有激励的政策。2008年12月7日至24日,我随科技部《瑞典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研修班》一行赴瑞典学习,感触很深。瑞典虽是偏居北欧一个小国,然而,它的科技创新能力却世界排名第一。瑞典国家的创新体系有7个,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占GDP的3%以上,它的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基础研究,政府对科技创新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为了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政府投入创新资金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发明人,这也就使企业在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使核心技术大量产生。它的政府还主动增加创新需求去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了促进计算机产业发展,政府对购买电脑的市民给予补贴;为了推广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技术,政府就对石油燃料征税极高。

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2.1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使产学研紧密联系起来

国家把创新资金直接投入需要大力发展但急需解决技术难点的项目上,把课题直接下发到和企业相连的大专院校,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不再写无关痛痒的毕业论文,也可以使他们早日进入有实际意义的工作状态。产生的知识产权,也可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以增加企业现代管理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这可以使各项研究成果迅速得到转化。

2.2知识产权的制度保障

对于我们而言,在制度创新上也需要有所突破,维护好知识产权的保障,才能使我们更多的企业把现代管理与取得核心技术作为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乃至区域竞争力的根本目标。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2

一时间“,桥脆脆”一词成为了讽刺流行语。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负责监理的监理公司曾因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综合信用评价低而被亮红牌,以及大桥的设计上也存在严重的缺陷———横截面缺少支撑点以及连接处铆固也不够。案例分析:根据调查和研究分析,造成该类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安全的“安全”措施,不按程序办事的违章指挥等等。没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就提交的不符合现场实际的设计方案也为以后的工程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桥梁工程的项目现场需要的劳动力人数很多,很难实现对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一对一的管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桥梁工程的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违规情况,例如,合理的施工计划的缺乏。这是安全事故埋下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操作的专业面广和工序的繁杂是桥梁工程的一大特点。所以,质量的掌控的严格度也因此很难保证。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原因。

2历史上的工程监理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的简要对比

2.1中国早期监理技术的应用“工程监理”其实具有鲜明的中国的特色。工程监理其实就是项目的管理,这个词义也突出了监督的性质,渐渐成为全部管理殊的部分。工程监理是偏重建设实施这一阶段。在个体手工业时期,只需要劳动者进行自我管理即可。在而后的体力脑力分离早期,出现了由工匠进行管理的现象。但是由于小型的生产规模,这个职位基本没有现在所谓的全职的。随后,生产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步步扩大,监工也由此出现。并且由一开始的一个向多人转变。随后,监工长的出现,管理组织出现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趋势。但是仍然没有质的变化以及对专业的明显的划分。

2.2现代管理技术在工程监理中多方面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前进,我国现代管理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着。新的技术呈现出了价值分析的理念,即,经由有组织的活动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使其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价值。将现代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工程监理中,也是有效杜绝诸如上述桥梁悲剧发生的有力手段。现简要阐释如下:

2.2.1严密的建立规章制度首先必须先让承担施工的公司对设计图纸进行熟悉,要做到在工程还未开始的时候就消灭安全隐患则尤其需要明确工程的主体部位的要求。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责任所在,例如,总监理工程师作为项目的最主要的负责人必须要全面把握项目的监理工作,从对设计图纸的仔细、反复的审阅到对施工方案辩证合理地提出意见等等,在施工的过程中更要组织监工对资料进行审核,而专业的监工必须要服从总监工的指导,仔细检查设备的情况以及其运行的情况并实时检查和记录好相关的情况。总监工在工程结束之后要对监理工作进行总结等等。

2.2.2现代安全保障管理技术首要的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还要依照相关的规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和审查制度的建立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中重要内容。为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进行,就必须要求进行科学的施工方案的编制———是否将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是衡量设计方案的重要指标。方案的细节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改完善,并依据操作的规程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在施工过程中,明确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做到施工现场的协作以及合理的分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绝对不允许进入施工的现场,并要做好种类以及材料数量的严格登记。各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要做到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施工的现场是动态的,不排除随时会发生各种安全问题的可能。除了正常的安检(包括安全技术的实施情况以及制度的落实状况,季节性的安检和用电工具的使用等等),全面的安全检查也是必需的。其次,要对安全法规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加强,要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宣传标语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3工程监理信息网络系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疑是不二的选择。工程监理如果与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相结合必然会改善其实施效果。工程监理信息网络系统可经由对监理方的专业的管理来制约承建方和业主方。关于这一点,该项目可以这样进行简述:建设框架经由业主方提出(包括范围、要求、估算等等),然后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进行承建方的选择,并协助其进行谈判。监理在招标时,要对投标的单位的方案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审查,在评审时,要对其方案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评审。

3结语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会计;促进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23

[中图分类号]F232;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将会计与管理有机结合,将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并输出了可靠性高、可信性强的结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提供了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以及评价的支持,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高效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开始进入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要求管理会计进行电算化改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会计工作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来源和更严谨的计算方法,其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对企业高层做出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如果不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会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受到威胁,最终会损害企业的实际利益。

1 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的促进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用信息管理和处理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构建一个虚拟的操作环境,“非接触”式地完成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和利用等工作,更为一些非现场工作活动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人与人之间“非接触”式、“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现代信息技术为管理会计充分发挥预测决策职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计算机技术对管理会计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部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对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的发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管理会计在预测和决策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复杂的数学方法,例如投入产出、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回归等,在参数和约束条件很多的情况下,人工计算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最后得出的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不精确的,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更可能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决策的严重后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价值的提升显然是不利的。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成为可能,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加了企业战略决策的未来适用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1.2 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对管理会计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单项应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了,一个功能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系统开始由早期的单机系统向网络化系统过渡。而现代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仅关注记账、算账和报账等财务会计的核算业务,管理会计也逐步被纳入其考虑范围中。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经营管理作用,合理应用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可以使管理会计部门更及时、更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完成预测、分析、规划、控制、考核、评价以及辅助决策。

1.3 网络技术对管理会计的促进作用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到管理会计部门实时、准确的传递。在现代管理会计工作中,数据和信息是重要的对象和资源,在日常工作中要想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同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实时掌握大量的准确信息。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不能将会计信息实时地传递到管理会计部门,无法为管理会计人员发挥战略决策作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错失决策良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信息及时、可靠的传递作用,使管理会计人员随时获取企业财务数据的第一手资料,为预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质量和及时抓住投资机遇至关重要。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会计管理会计工作的跨地域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业务的扩张,很多企业会在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发展在当地的业务,这就要求总公司要能够对异地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掌控。但是,当前很多单位的分支机构一般是采用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核算管理,然后按照总公司或者上级部门的要求填写相关的数据报表,而上报数据报表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不利于总公司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为了实现总公司对全局的掌管,实现统一的组织和战略部署,获取下级单位和分支机构准确的会计信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跨地域传输,便可以实现总公司实时准确地掌握下级单位和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为战略决策提供会计数据保障,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的方向转变,达到一数多用、数据共享的目的,提升数据处理的时效性。

1.4 云计算和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的促进作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单一、独立的会计处理、管理方式在企业的现代管理工作中表现出种种“水土不服”的现象,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工作急需改革新动力。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最近兴起的新技术,二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存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云计算是在从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基础上,过滤无用信息,降低企业成本。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数据数量迅速增长,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但是海量数据中包含很多无效数据,如果提取、处理和利用海量数据的成本超过数据本身的价值,大数据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云计算中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使降低数据提取成本和过滤无用信息成为可能。

第二,云计算帮助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处理,强化了企业管理。引入云计算的公有云和混合云,利用类似于Hadoop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集中处理,将分析处理结果通过私有云导入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云处理和内部利用,提升了海量数据利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强化管理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5 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在管理会计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流程

从图1可以看出,大数据中心接收来自财务部门、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和经济信息等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会计数据进行过滤,提取有用的价值数据;同时,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节省了内部系统的处理压力;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会计人员利用从信息系统中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规划、控制、考核、评价以及辅助决策等,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手段,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处理的准确性,实现了公司价值的增值,时刻把握企业战略方向,最终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2 现代信息技术给管理会计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更先进更科学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传统会计信息处理周期长、结果不精确、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公司可以实现实时、准确、跨地域的管理。但是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诸多革新和便利的同时,也会呈现一定的问题。

2.1 会计系统舞弊问题及对策

会计系统舞弊是指会计系统操作人员或者外部人员在系统的正常处理流程中加入人为的干预等操作,造成会计数据处理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偏差,进而获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会计系统舞弊造成管理会计人员获取信息的非真性,影响了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会计系统开发提供商在开发系统过程中,因使用企业的不同,如企业行业类型、科目体系、有无外币核算、账套参数、操作人员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资产折旧所采取方法等,通常会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预留相关接口,供企业在使用时自行设定,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这一过程称为“加工规则”的设定。而这一初始化过程给会计系统舞弊者留下了可乘之机。通常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只能拥有一个账套,但为了共享操作员资源系统,可支持操作员同时拥有多个账套,舞弊者很方便在多个账套之间进行数据的取舍以及账套的输入、输出操作,以达到会计舞弊的目的。

会计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完全代替人工,而这一不可逾越的现象也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在传统的管理会计时代,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记录在簿,一切的改动和变化都会在纸上有所体现,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让这种“无痕迹变动”成为可能。会计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不可能全部显示在程序中,但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的接口,在需要时可以进行查询检索。管理会计人员在信息系统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时,由于获取到的信息没有任何变动痕迹,很难去辨别数据的真伪。

多账套舞弊和无痕迹变动均是会计系统舞弊的体现,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不断完善会计系统的流程和账套权限管理,实现变动有记录,变动有体现,不断加强会计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止会计舞弊,保障会计工作的正常运作。

2.2 会计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带来了管理会计技术的重大革新,降低了企业处理海量数据的成本和时间,但网络和云计算平台的开放性也给管理会计的安全性带来了挑战。

云计算提供商在搭建会计云服务平台的过程中,重点建设了云服务平台的基础硬件设施和业务流程,忽略了企业会计最在意的内部控制安全性问题,其结果轻则导致云计算资源的浪费、滥用、恶意使用,重则导致账户和服务被劫持,造成会计数据的泄露和丢失。另外,会计数据在互联网的传输过程中也可能会被监听和窃取,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云计算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比较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确定和设立云计算服务监管机构,建立完善的云计算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建设,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运营提供规范化的管理和纯净的市场环境,这必然有利于云计算服务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从而加快会计产业的信息化进程。

3 结 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处理手段日新月异、推陈置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为管理会计的分析、预测、规划、控制、考核、评价和辅助决策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同时,新技术也带来了如会计系统舞弊和会计数据安全等问题,只有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瑞.基于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运作融合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2]济孝.管理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5(16).

[3]韩向东.构建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J].财务与会计,2015(9).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现代信息管理 数据库技术 现代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企业管理中兴起了一种以数据进行管理企业的技术,这就是数据库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企业管理大多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企业的不断进步就导致了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管理难度也慢慢加大,因此科学的数据库技术是现代化信息管理下企业所必须的技术,科学的数据库技术既能够帮助企业领导者管理企业还能够在生产中起到加快生产的效果。

1 数据库技术的基本论述

1.1 数据库技术的定义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通过研究怎样合理科学的获取和处理数据,便可以使企业更加方便的管理。数据库技术是由数据库系统构成的,数据库系统是可以进行储存、维护、简单处理的一种软件体统,通常是由数据管理员、软件和数据库组成。数据管理员通过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库,数据库通过软件将数据反馈给数据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基本都需要水平比较高的人来担任。数据库技术还可以从个体上进行理解,从个体上进行理解,数据库技术就是指一个技术研究、软件开发、数据维护等所构成的一门学科,在这一含义下,数据库技术通常被称之为数据库领域,归属于软件研究领域。数据库领域是建立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和理论的基础之上。

1.2 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成熟的技术,具备结构清晰、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数据可控制和数据灵活的基本特点。数据库中的数据许多文件实际上是有所关联的,并不像从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的杂乱无章,数据具备一定的组织结构。数据库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共享并不仅仅是数据库的目的还是数据库的基本特点,一个数据库的信息在现代化信息管理当中并不仅仅是内部间的共享,还可以在外部进行合理的数据交换。数据库中的数据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要不然数据库就失去了建立的意义,不同企业的数据库都分别独立,相同的仅仅是数据库中所用的程序。数据库具备一定的可控性是由于个体与个体间数据必然会存在着数据的重复,在数据的共享后,有必要将重复的部分进行修改,这就需要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控制。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并不能够仅仅是数据的简单罗列,还要经过一定的方法去实现输入、输出、查询、编辑修改等功能。

2 现代管理中的数据库

2.1 数据库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管理过程中,企业的采购进货、销售发货、库存储位、财务管理、运营业绩管理等都需要用到数据库技术。企业在采购进货时需要先将所需要的货物进行统计输入到数据库中,再将市场上的该类产品的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最终找到最有利的进货渠道;企业在销售发货时需要先将销售的数据录入电脑,再将发货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企业关于财务方面的管理。企业在库存储位上更是应用了数据库技术,库存储位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升业绩。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业绩管理上,数据库可以很好的将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和业绩统一整理分析,便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各部门的情况。

2.2 企业数据库形成的过程

企业数据库形成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首先要先建立企业的系统信息模型,是在概念上先对企业的数据库形成一定的了解,在建立系统信息模型时,必须要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规模大小等自身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建立适合该企业的系统信息模型。在建立合理的企业系统信息模型之后要进行企业数据库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大小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的基本策略进行一定的逻辑上的设计。接着在对企业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物理结构设计,就是处理后程序的表现功能,最终就会完成企业数据库整体制作。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库要具备一定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相关设计。

3 数据库技术在现代信息管理中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3.1 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防止因为用户的不正当使用造成数据库数据的泄露更改和损失。数据库建立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共享必定会给数据库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在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上,我们应该得到重视,数据库是具备一定的共享性,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进行共享,信息进行共享时一定要在严格的控制之下进行,就是只允许由合法使用权限的用户去进行数据的共享。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是数据库性能指标之一。

3.2 提高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完整性并不仅仅代表着数据要完整,还代表着数据的正确性,数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共享后数据的正确与否,错误数据的共享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的成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主要可以从输入数据操作上、转入数据的检查、数据一致性的维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在输入数据的操作上,可以采用窗口客户端应用程序操作输入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可以及时的得到客户端反馈及时处理。转入数据的检查也是必须进行的,数据库的完善离不开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的转入,只有保障了转入数据的正确性,才能更好的保障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统一时间进行维护检查是数据库正常运作的保障,也是数据库完整性的有效保障。

4 结论

现代化信息管理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随着企业的不断增大,数据库技术就越需要完善,数据库技术在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怎样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未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发展势在必行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于鹏,顾冲时,顾永明.ADO访问数据库技术在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05(03):62-65.

[2]邢春国.应用信息技术探索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术及科研发展趋势[J].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秦开大.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的云南省茶电子产业链管理系统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01.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施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一、现代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的重点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日常安全管理,有时也被称为正统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科学化是对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经之路就是进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现代施工管理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逐渐被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所取代;

(2)传统的事后处理逐渐被现代的事前监督与隐患清除所取代(预防型取代事后型);

(3)传统的被动安全管理对象逐渐被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所取代;

(4)传统的安全静态管理逐渐被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所取代;

(5)过去企业以生产经济效益为发展重点,而漠视生产安全的管理逐渐被现代考虑环境、效益、卫生与安全的综合效果的管理所取代;

(6)过去的辅助、被动、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逐渐被现代的主导、主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所取代;

(7)过去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逐渐被现代的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所取代(核心事业取代次要因素)。

二、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要对项目施工管理方案不断地进行创新。施工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技术的创新以及组织机构的创新等几个方面。

2.1观念的创新

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以及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让企业施工管理模式不断地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要求,寻求符合实际的施工管理模式并进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能够不断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高层管理的重视、人才培养的加大、切实加强创新意识、经费投入的提高以及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去管理企业。对项目施工管理不断进行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筑施工企业应保证企业的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必须能符合实际,并不断创新完善,其并不是某一种固定模式。创新方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需求,按照创新的原则去提出,同时要提高项目施工过程的资金管理能力,还要增强投标合同的风险意识。

2.2组织机构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机构的形式对项目的施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合同签订后,把合同中明确的范围作为施工企业的管理项目。项目经理部产生于合同的签订,终止于合同的完结,这是一种旧模式,目前仍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采用这种模式。项目部代表着建筑施工企业,但项目部本身并不是法人,无法独立承担责任。项目部的指挥决策权由项目经理掌控,项目经理拥有对人、财、物的处理权,企业与项目经理签订责任书,但对项目经理缺乏有效的约束。在工程施工中,项目部往往不能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运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略全局利益,给企业长久发展留下了潜在的隐忧。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会同时进行数个工程施工项目,在企业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职工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经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也需要通过创新来加以解决。通过把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来建立起健全的项目组织机构,对项目的全方位进行有效管理,项目部要从市场分析、参与投标、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全过程出发,在项目部设立时将其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这是很有必要的。

2.3体制的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组织机构创新后,接着就是对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就是合同履行期,把项目部看作是企业的分公司,在项目部内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让项目部不再单纯是企业的派出机构。主要的措施如下:

(1)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把企业作为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依法在企业与项目分公司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产权关系,做到产权清晰,为项目分公司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项目分公司通过股东的方式来行使权利,同时要承担有限责任,而施工企业则退居到控股公司的地位,采用这种方式来明确企业与项目部的各自责任。

(2)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建立。企业法人必须有法人财产,让项目部拥有一块属于自已的财产,然后依据项目部的法人财产来确定其独立的法人地位。用企业法人财产承担法人责任,采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制度来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这样才能让项目部真正走向市场,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人责任。

(3)形成科学的企业法人管理结构。项目部分公司由企业出资兴建,所以项目部分公司必须体现企业总公司的意志。总公司的意志:一方面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尽量避开市场风险。分公司受到来自于总公司的激励和约束,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认真地执行合同,同时项目分公司必须要做好质量、成本的控制,这样对其形成一种必要的约束。

2.4机制的创新

机制的创新就是不断提高项目部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开拓和占居新的市场。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的基本任务就是确立企业的组织机构,明确母、分公司的管理体制,并相应地为企业建立起一套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了使这一创新方案能够得以实现并有效运行,企业还要具有创新的机制。企业的实力来源于项目分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于企业的实力以及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能力和捕捉能力,项目分公司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使企业对市场机遇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强劲的捕捉能力。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就是要增强项目部的能力,提高其对市场敏感度,提高其的盈利水平。

2.5技术的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应用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价值,实现市场增加值。项目施工管理要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而且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以后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企业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其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支持着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技术创新方案的确定是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方法,根据市场来确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据产品来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就是确定所采用的技术要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从外界引进。

三、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3.1要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就要有创新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求。

3.2创新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众多历史经验说明,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国际承包商即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以及国内建筑企业也即将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这对国内建筑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挑战。如果企业在管理、体制、机制、技术等方面都没自已的优势,就无法在市场上竞争,也意味着企业会逐步被市场淘汰。这些因素就迫切要求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

3.3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理论的要求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就是要求企业把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到实践当中,把管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如何将这些科学的管理理论及时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实践当中,关键是要结合项目的施工进行创新。

四、结束语

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已经逐步形成具有现代管理风格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为了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6

在塑造促进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以将创新贯穿于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在员工招募和甄选中,组织可以挑选具有创造力特性的员工。具有创造力的个人常常表现出积极、活跃、激情和执着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通过一些测评工具(如KEYS)进行测试,以甄选出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以及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风格。在员工培训与开发中,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思维不是天生的才能,是可以通过学习而习得的技能。组织应对员工进行专门、系统化的创造性思维培训,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技能。在绩效考核中,将创新作为员工个人、部门及整个组织层面的重要绩效指标。在报酬激励计划设计中,将创新作为重要的报酬要素。

案例分析

以XX变速箱企业为例,如果将其成本进行细分,我们从该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可以初步估计:假设某产品销售价为100%,实际消耗原材料和外制件构成为28%,如果产品的毛利率为18%,那么我认为能够挤出“水分”的成本项目比例高达54%,其中制造环节就包含包括人力资源、质量损失、设备制造效率、投入固定资产的折旧等项目。为了监控这些项目的资源利用率,必须设立可以衡量其运营效率的成本绩效指标。为了进一步分析各项成本绩效指标,该公司设计了制造企业绩效指标与成本控制项目关系表,见表1所示。表中对消耗资金(资金流出)的项目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主要损失的具体内容,量化绩效指标表示了对单项成本控制项目的衡量指标,成本绩效指标说明了成本项目对产品利润的影响程度。从重要性和把握能力来说,单项量化指标一般由制造企业的中层职能部门承担,而综合的成本绩效指标由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完成了绩效指标的定义后,公司董事会或总部立即着手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量化各个绩效指标,包括确认管理部门和被考核部门,见表2。说明: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再分解,例如,将一级指标产品零公里PPM(即零公里百万件的不合格品数),往下分解为MMA变速箱零公里PPM,TSI变速箱零公里PPM,二者作为二级指标。在制定了明确的绩效指标后,下一步应当考虑如何将相关的绩效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岗位上。岗位职责与绩效指标确认的办法有多种,但我认为主要应该从资产回报和成本控制两方面进行确认,因为这两方面是企业投资人所希望看到的管理成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