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战略营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战略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战略营销

产品战略营销范文1

企业所营销的产品,从产品开发或进入市场销售开始,就需要多次地进行营销战略的修改。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产品具有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是指产品从开始进入营销直到退出营销所经历的时间过程。在这一时间过程内,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都会发生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因此,需要有不同的营销战略。

产品生命周期主要描述了4个营销现象:任何产品营销时间是有限的,或者说产品有一个有限的生命;产品在生命周期内,面对不同的竞争情况;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销售量和利润经历有高有低的变化;由于引起销售量和利润的变化的市场原因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或者说,不可能有一个自始至终都能适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市场营销战略存在。

产品生命周期,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划分为4个时期:

1. 引入期(Introduction Stage)在这一时期,销售量增加很慢,产品刚进入市场, 需开支巨额的促销费用,利润很小;

2. 成长期(Growth Stage)产品被市场快速大量接受,销量和利润增加都很快;

3. 成熟期(Maturity Stage)产品已为市场大量接受,增长放慢,销量和利润都达到最大;

4. 衰退期(Decline Stage)销量急剧减少。利润不断下降直到为负值。

图1表示了在生命周期中上述不同时期的利润与销售量的变化情况。“S”线代表销售量的变化、“P”线代表利润量的变化。比之销售量的变化,利润的变化使产品生命周期多出一个“开发期(Product-Development Stage)”,在开发期,企业是没有销售收入的,负利润是指对新产品开发投资。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具有“S型”销售变化曲线,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形态,还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1.风格、时尚与时潮的生命周期形式(见图2):产品生命周期要随产品流行方式的不同,会有风格(Style)、时尚(Fashion)和时潮(Fads)3个相互区别的生命周期形式。区分这3种形式的产品生命周期,对于企业解决其的“市场跟进”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对大部分营销企业来说,都不是或很少是首创(也称是独创Original Product)产品的营销者。因此,营销模仿产品的企业,就只能是市场上的“跟进者”,必须采取正确的跟进策略。

2. 品牌:品牌大都是专门代表了某个营销者的产品。而一个特定的营销者又可以在某个品牌下用新的产品取代其原有产品。所以,品牌具有生命周期,但品牌的生命周期是不规则的。

一般地说,品牌具有两种生命周期:a)成功品牌。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通常为市场名牌。需要指出的是,品牌的成功,不是靠品牌本身,而是要借助有高度市场认可度的品牌,不对使用此品牌的产品创新,才能使一个品牌得以永葆青春。b)短命品牌。没能取得市场成功的品牌。

3. 产品生命周期其它形态

a)成长――衰退――成熟。即产品进入市场后,很快就有增长,销售量迅速上升,之后,将稳定在一个接受水平上,保持很长时期。之所以销售量可以长期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是因为这种产品的后期购买者才开始购买,而那些早期采用者已在进行第二次购买了。但是,二次购买的规模不如首次购买。象小型办公用家具、厨房用具等有此种情况。

b)循环――再循环(Cycle-recycle)。这种产品生命周期具有两个循环期。如果企业能对进入衰退期的产品进行成功的“市场再营销”活动,如重新促销、改进产品等、可能使一个要衰亡的产品再次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一般地,如果企业能够为一种产品发现的新用途或者寻找到新市场,则可能再营销成功。

c)扇型(Scallop)。如果营销者能为产品不断地找到新用途、新用户、新市场、发现产品的新功能或用途等,可使一种产品销售量持续增加,其中就单一一个用途来讲,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变化,但能使总的销售量呈增长态势。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战略

对企业营销经理人员来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之最重要意义在于制定适宜的营销战略。

1. 引入期的营销战略

引入期产品的市场特点分为这几种:目标市场的绝大部分消费者不熟悉该产品,或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还缺乏信任或了解,因此,购买者较少。由于购买者较少,因此销售量很小,增长也较慢。鉴于以上两个原因,再加之企业需要对新产品花费较多的促销费用和当前生产批量小、因而没有规模经济效益,所获利润也少。但同时有一个益处,即竞争者还没有加入竞争,竞争不激烈。在引入期,因为顾客面对的是不熟悉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的产品,因此营销管理中面对要解决的任务是:一、让潜在或目标顾客知道产品;二、形成渠道能力,使目标顾客就近就能够接触或进一步了解产品;三、促使顾客能够试用产品。

2. 成长期的营销策略

成长期的市场特点是消费者对产品已经相当熟悉,消费的欲望逐渐增加,加入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销售增长很快;营销的利润也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产品显示出较大的市场吸引力;竞争者已能看清该产品的市场前景,不断地进行仿制和跟随,加入竞争。

产品处于成长期时,企业需要选择的维持高增长率还是选择当前的高利润。如果趋向前者,那么经理人员主要着眼与对当前市场份额的保持和市场推广扩大工作。但是,当遇到竞争者用更好的经过改进的产品进入市场,这种利润攫取的期限就此完结;如果追求更长的利润,则经理人员需要在诸如产品改进、渠道扩展、顾客关系及品牌改良方面增加花费大量的投资,当期利润将受到影响,但是在进入成长期后,有可能得到较高的回报。

通常来说,成长阶段可采取的营销战略为:1. 改进产品或提高产品的质量,以继续保持产品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吸引力;2. 企业积极地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并进入之;3. 为适应购买快速增长,应及时建立新的分销渠道;4. 企业的广告目标,应从介绍和传达产品信息转为说服和诱导消费者接受和购买产品;5. 如果市场上消费者是价格敏感型的,选择一个适当的时候降价,以使下层次的消费阶层能加入购买,扩大产品占有份额和增加销售量。

3. 成熟期的营销策略

成熟期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因此可以分为 3 个时期:一是成长中的成熟,主要的分销渠道已经饱和,没有或很少再有新的分销渠道可以开拓了。一些很后期的购买这会加入进来,因为缺少分销渠道,营销者不能充分利用之;二是稳定中成熟,由于市场饱和,销售量主要与人口增长、重新购买率有关,销量增加很少;三是衰退中的成熟,这个期间,销售量已经开始下降,有些顾客会开始转向其他的产品或替代品上去。

总的来看,成熟期的市场特点为:市场上愿意采用该产品的消费者已经大部分采用了该产品,新增加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少;销售的绝对量达到最多,但销量增加越来越少。在过了饱和点后,销售量开始停止增长或下降;利润量达到最大,其的增加也越来越少;市场竞争达到最激烈的程度,竞争的手段也复杂化,甚至出现激烈的“价格战”。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的营销经理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保持已取得的市场占有额以及尽量扩大市场份额。成熟期所适应的营销策略是:市场改进,目的或意图主要是力争充分发掘现有细分市场和产品的潜力,以求进一步地扩大销售量。

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主要是受两个因素的影响:销售量=品牌的使用人数×每个使用者的使用率。因此,扩大销售量,具有两个主要的努力方向。

1. 扩大品牌的使用人数。有以下策略作法: a)转变非使用者。b)进入新的细分市场。c)争取竞争对手的顾客。

2.增加顾客使用率。有以下策略: a)增加使用次数。b)增加每次的使用量。c)发现产品的新用途。

处于成熟期的产品还可以采用对产品的质量、风格、特点及服务因素的改进,来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和尽力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a)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主要可以通过对产品增加功能、提高耐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实现。往往需要向顾客宣传产品质量改进给顾客所带来的额外好处。质量改进策略的有效范围是:质量的确有改进的可能性;并且,改进质量所增加的费用,营销企业能主要不依靠提高售价而能通过增加销售量来取得资金补偿或使利润增加。b)特点以及样式的改进。为产品不断地增加某些新的特点,或者对外观样式进行改变,往往可使企业的产品保持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或是能够刺激起顾客新的消费欲望。日本的家电企业,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总是不断地进行一些较小特点和样式的改进,每次都能使产品获得一个溢价或保持其的市场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营销组合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a)价格。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地降低价格、或者是加大价格的数量折扣、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的项目等办法,使顾客享受到价格的好处,以保持顾客量或增加新顾客。b)分销。企业可以尽量渗透到更多的分销网中,或者进入(或建立)某些新的分销网,以增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取得还可能有的新顾客或者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c)广告。在成熟期,应对原来的广告的有效性重新作定位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设计广告,或者改变广告原来的创意,重新激起顾客注意。d)促销。企业在成熟期,往往采取更为灵活的促销方式,以及不断创新的促销方法,来保持产品的既有销量和企图掀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4. 衰退期的营销战略

衰退期的市场特点通常是顾客人数在不断地减少;销售量快速下降;价格已难以维持原有的水平,经营的利润在减少,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成为负利润;某些竞争者开始退出竞争。

产品进入衰退期后,企业必须对老化的产品作出及时的决策。是应该放弃还是坚守,需视企业的经营实力和产品还具有的市场潜力而定。简单地放弃或是不顾实际情况的坚守,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因为在衰退时期企业的策略的选择,决定于本行业对企业存在的吸引力和相对于竞争者的实力。衰退期的策略有:

a)增加企业对现有产品经营的投资,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这适宜占市场份额最大的(市场领先)企业采用,因可以抢占某些退出的竞争对手所放弃的市场或争取其的顾客。

b)保持原有的投资水平,既不增加规模也不扩大规模。这适宜于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在市场还具有一定的潜力,或不能清楚地预见市场下一步的情况会是怎样时采用。

c)有选择地进行收缩。即将某些销售额过小的细分市场放弃,在较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保持原有的规模或扩大规模。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的投资可能有所缩减,或者是保持原有的水平。这适宜于市场占有额中等的企业采用。

d)收割。加速从现经营的业务或产品中收取尽可能多的现金或利润。这适宜市场占有额较小的企业采用。

e)放弃。迅速处理某项产品占用的资产,放弃经营该项业务或产品。市场占有额很小的企业一般应采取这种策略。

市场演进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主要注重的是特定产品或品牌的市场销售的变化情况。仅仅依靠这种分析,而不综合分析一个产品整体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战略错误。因为单个分析产品的市场变化,毕竟是“产品导向”的观念。市场演进理论则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了补充。因为市场演进是从市场导向的角度来分析产品的市场变化情况,它揭示了一个产品涉及的整体市场变化规律。企业利用市场演进理论的分析,可以对产品生命周期对个别产品的分析进行有力的补充。

1. 市场演进的概念

市场演进是指一种产品的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变化过程。市场演进的说明的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如果它是第一次投放市场,将经过一个具有相互继承性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有4个明显区分的阶段,即出现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区别是,市场演进是从一个产品的市场形成过程来分析市场变化情况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是分析的一个产品市场销售变化情况。一个特定产品的市场变化是处于某个市场演进阶段中的变化,因此不能说明与这个产品相类似的产品将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2.市场演进的不同阶段

出现阶段

在一个产品还没有生产或营销以前,这个产品的市场当然不存在。但在原有某种产品的市场上,可能已出现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即存在一个潜在产品市场。以个人数字助理(PDA)产品为例,在现在各种简单到复杂的计算工具、包括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产品,因为不具有易用性和便携性,因此,易用、便于携带的,可以做多种信息处理和通信工作的产品还没有,市场需要有象PDA这样的产品。 对于小企业来说,单一补缺战略显然更为有利,因为占据一个市场角落,可以成为相对强者,并且在对大的竞争对手没有吸引力市场位置上,也很容易固守;对于大企业来说,后两种战略显然更具吸引力。如采用广泛市场战略时,将产品定位在顾客平均不满意总和最小处,可以覆盖整个市场。

当企业选择了开发PDA这个产品的战略,PDA 产品的市场演进中的出现阶段开始了。

成长阶段

假定上述的PDA产品开发并上市后,其销售情况异常良好,这位营销者就会不断扩大生产能力,这样就进入了PDA产品的市场成长阶段。如果这个开发企业选择的是在市场中心位置推出产品,现在有另外进行市场跟进的企业,要进入这样的市场应该有哪些选择呢?

可以将品牌定位在市场某个角落,不与现在的企业正面冲突(单一补缺战略);可以将品牌定位在上述企业的附近(大量市场战略),当然,冲突将在所难免,特别在市场容量有限时,很快会进行正面对抗;可将品牌定位在不同的角落(多重补缺战略),这样形成对原来企业的产品包围。可以说,一般作为模仿产品生产的营销企业,在进入一个新出现的市场时,需要就自己的实力,可能的市场容量、产品生产规模对成本的影响或者是行业经验曲线进行考虑。

成熟阶段

不论进入者选定的是哪个市场位置,发展的最后结果,将是互相“侵入”到其它企业的市场位置(范围)。差别仅仅是,市场容量较小时,这种“侵入”在新产品市场上很快发生;相反,如果市场容量大,则开始相互“侵入”的时间相对缓慢些。在“侵入”过程中,每个营销者的利润都会不同程度的减少,市场被分裂成许多碎片。还有些残存的市场碎片,因为太小,没有开发价值。在这个阶段,市场达到成熟,没有新产品出现。

经过分裂阶段以后,如果其中有企业的产品具有所有竞争对手产品没有的、满足需要程度更好的属性,则会独占市场鳌头。市场中绝大部分消费者会被吸引到这个品牌上来。这就进入成熟阶段中市场再结合阶段。在市场成熟阶段,始终在分裂、再结合之间摇摆。竞争带来市场分裂,而技术和产品创新使市场出现再结合。

衰退阶段

最后,现在的产品市场,因为出现了新技术的产品可以替代它,这个产品市场总需求水平不断下降,直到这个市场的生命终止。一个市场的终止,其实就是老技术生命的完结,新的需求――技术生命周期又开始出现。

由此可见,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市场生命有极大的相关性。一个产品生命完结,应该是这个产品市场终止的最后结果,而不是市场终止的原因。

3. 属性竞争的动态分析

上述关于市场演进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市场演进的各个阶段,是建立在产品属性的创新上的。市场竞争使产品的新属性连续不断被创造出来。一个新属性成功了,竞争者的“克隆”引起属性领先企业很快失去优势。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企业在市场的演进过程中,如何判定哪种属性是需要创造的,恰恰是这类属性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很显然,在营销管理中,企业需要有找到新属性和对此新属性的市场前景的判断能力。下面有4 种方法:

1.经验方法。企业不经过任何市场调查和向消费者征询意见,仅仅凭自己的开发灵感,想到了就进行开发。显然,这是一种“碰运气”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的局限性就在于,如果经验与实际的偏差太大,将肯定导致失败。问题是,事先根本不可能知道其的取胜概率有多大。

2.直接观察。企业可以采用向消费者征询意见的作法,首先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属性,对这些属性的欲望水平。然后,根据经验来选择有开发潜力的属性。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是当消费者某些意见超过了企业拥有的开发技能、或者认为太难、或者主要决策人员的知识狭窄,往往会将那些很有前途的顾客要求的属性置之不顾。

3.辩证过程。产品的某种属性被创新和推出后,有可能被推向到极端。在向这种极端发展过程中,会留下有那些不需将属性发展到极端的顾客,这就为采用与其不同发展方向属性提供了市场空间。因此,不随波逐流,将顾客对产品属性的需要向相反的方向引导,向被忽视细分市场引导,用这样与主流属性对抗式发展属性就是辩证过程。如多年来,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市场上,都是由 Intel 公司领导的。该公司不断用性能更好,价格更贵的产品来引导市场。为此,该公司总裁葛洛夫还写了一本《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著作,来炫耀自己的这种市场策略。但是,这种单向性向极端发展一种属性的作法,也会包含了自我毁灭的因素。因为它必然会使消费者不断为新属性支付高昂购买价格,这就为竞争对手向相反方向发展创造新属性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样,Intel 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AMD公司,在1997年间,就是在 Intel 留下的市场空间中,找到极有潜力的低端低价CPU产品市场,使Intel公司的高档CPU产品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为此,“偏执狂”葛洛夫不得不辞去了Intel公司的总裁的职务。

4. 需要层次满足过程。即创造新属性时,着眼于分析现在的产品如何能够提高顾客需要的满足层次,这样来找到需要创新的属性并进行开发。如汽车产品,就是从原来满足运输和交通需要,发展到创造一种生活标准,再到体现社会地位和生活兴趣。企业需要评估的是顾客下一个要求满足的需要层次是什么?

产品战略营销范文2

论文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体育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奥运经济的催生下,各类体育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育和发展起来。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市场这一特定市场环境下企业品牌营销运作的分析,为各类企业应对奥运经济,关注体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实践操作方法。

1品牌营销及其作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竞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市场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单个因素竞争(如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等),提高到更高层次、综合性、全方位的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在品牌的竞争,即争创名牌的竞争。

1.1品牌的概念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品牌是整体产品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代表着经营者交付给购买使用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同时,品牌又是多层次、内容丰富而深刻的象征,品牌的含义可分为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在品牌各层次含义中,最深刻、最持久的应是体现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的深度层次特征,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

1.2品牌营销的概念

品牌营销——即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整体产品的概念出发,以品牌的表面层次特征代表,积极营造品牌深度层次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特征,使消费者透过品牌认知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实现预期目标的整个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包括生产、管理、宣传等各项商务活动。

在现阶段的体育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对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吸引力量。其中,有不为消费者熟知的品牌,有广大消费者都知晓的品牌,有为消费者接受度较高的品牌,也有为消费者偏爱并具有很高忠诚度的品牌等等。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体育产品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自己品牌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有全面的了解和爱戴,应是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1.3体育市场经营中品牌营销的作用

在我国,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类市场,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品交换场所,反映着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换关系。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和营销渠道的演进,更多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各类体育产品在体育市场上不断涌现。如何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使自己的体育产品脱颖而出,为广大消费者认知和喜爱,就成为市场供应者和经营者最大的挑战。为此,设计出一套既能反映其产品特征又具有时代感的商标,已远比强化商品的异质性更为重要。在现代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实行品牌化经营战略,无论对于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于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开拓市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消费是一种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身体、精神、文化享受的消费形式,体育消费的群体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与其它日用品相比,体育产品的品牌化特点更显突出。因此,体育品牌资产含有较高的超越生产、商品、和有形资产以外的附加价值。良好的体育品牌形象、品牌中所体现出的体育价值、体育文化特征等能够成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者保持和提升体育市场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2)在体育市场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消费者提供全面认识、了解体育产品的机会,使消费者获得利益。体育市场上的品牌化,有助于体育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加工整理、存贮有关产品及品牌的大量信息,增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自信心,增加品牌联想,提高使用的满意度,稳定与保持正常的体育消费心理状态。

(3)在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品牌营销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a)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一个品牌只有在消费者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才能得到推广的机会。

(b)获得较高的美誉度。高知名度加上美誉度,才能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终产生。

(c)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保持和扩大顾客群体,使得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d)获得较大的信誉价值。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和经营企业及其品牌的体育产品可拥有更好的商誉和形象,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营效益。

(4)品牌营销能够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达到体育市场的不断提升。在体育市场竞争中展开品牌营销,能够促进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推出更多的名牌体育产品,这推动了体育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最终使体育市场不断繁荣。

2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

在体育市场经营中进行品牌营销可运用不同策略,最基本的有以下六种形式:

(1)个别品牌名称策略:即企业对自己经营的体育产品组合中的每一个产品项目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或标记。(2)整体品牌名称策略:即对产品组合中全部的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或标记。(3)系列品牌名称策略:即对按大类产品项目进行品牌或标记的设定。(4)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即企业名称与产品品牌联合运用,使企业和品牌相结合。(5)品牌扩张策略:即在已成功经营品牌的基础上,附加不同的产品系列。(6)多品牌策略:即企业对一个相同的产品项目使用两个以上品牌。

应当指出,上述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体育市场实际经营运作过程中,应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状况、企业自身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等选择最适宜的体育品牌营销策略方案。在以往的体育市场品牌营销运作取得成功的案例中,当属可口可乐、健力宝以及李宁最为突出。以上品牌在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口可乐采取的是整体品牌策略;采用的是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可口可乐公司虽有醒目、美年达、可口可乐等系列品牌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在体育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却只有“可口可乐”这单一品牌。与其在品牌营销运作方式上相似的品牌还有百事可乐。百事可乐近几年在体育市场的投人比较大,它是中国足球最大的体育赞助商,绿荫场上随处可见其POP广告展牌,球员身上穿的球衣也印有其标志,同时百事可乐也借助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锲机,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好感,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销售量猛增,居高不下,大有取代可口可乐的势头。健力宝、李宁二者同属健力宝集团,是在中国关注体育事业发展最早的品牌,其崛起也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1984年,健力宝通过赞助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远征洛杉矶奥运会,使其赢得“中国魔水”的美誉而名扬海内外;而李宁这一品牌则是健力宝集团在体育产业方面寻求更大发展的产物,其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也是从体育市场品牌营销开始的。

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企业在体育市场品牌营销方式的运用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企业进入体育市场,可以利用的锲机有:

(1)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经营权,内含冠名权、冠杯权、广告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竞赛表演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

(2)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的专有权、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如“奥运会”的文字及其商用商标。

(3)体育组织、团队和名人的声誉。

(4)体育场馆、设备的租赁权、土地使用权。

(5)体育彩票的发行权、专营权和销售权。

3结论

3.1转变思路。明确认识

品牌营销效果明显,作用突出。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品牌营销的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来适应现代体育市场的发展。

3.2制定规划。突出重点

品牌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应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早做规划,长远谋虑,利用科学合理的战略,充分发挥品牌价值,重点突出品牌文化,争取消费者的认同,谋求经济效益。

产品战略营销范文3

旅游产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产品由景观(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类要素所构成。狭义的旅游产品往往仅指旅游景观(吸引物),它有时可以粗略地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旅游景区(景点)。

一、河南省主要旅游产品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口众多,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河南的主要旅游产品有:观光旅游产品,包括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民俗风情、城市风光观光游、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度假旅游产品,包括山地度假、温泉度假、乡村休闲度假、度假村和旅游度假区、环城游憩带度假旅游。专项旅游产品,包括事件旅游、主题公园、地质旅游、美食旅游、康体旅游、宗教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朝拜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包括生态观光旅游、自然生态科教游、生态休闲度假。

二、河南省旅游产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营销理念科学完整的认识

营销是厂商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从产品的构思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其中的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4P)是关键。当前,在河南旅游产品的营销中,许多企业和政府头脑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认识:1、“销售”等于“营销”,传统的“以产定销”式的“销售”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企业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去积极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是现有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即使企业做的广告宣传再好,由于难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景区(点)仍然门可罗雀。2、“广告”等于“营销”。许多人一谈到营销就想到广告宣传,认为产品的营销就是广告宣传。其实,广告宣传仅是市场营销中促销的重要手段,并不是营销的全部。

(二)目标市场不明确

虽然许多旅游企业也做了一些促销工作,但由于促销前的市场细分工作做得不充分,目标市场不明确,大范围宣传,针对性不强,结果仍然收效甚微。

(三)价格缺乏弹性

由于旅游业经营的季节性、旅游产品的不能储存性,旅游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而作灵活的调整,因人因时实行差别定价。然而,河南大多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景区(点)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除“黄金周”价格上涨外,常年一个价位卖到底。结果,在旅游淡季,众多出于休闲目的、既打算重游又不愿出高价的散客只好望而却步,自然企业资源也白白浪费。

(四)缺乏促销资金

开展旅游产品的促销,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然而,我省旅游企业大多属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单个企业很难做大规模、高档次、长期的产品促销。促销工作上不去,产品难以卖出,经济效益自然也上不去,难以开展进一步的促销工作,结果造成了恶性循外。

(五)分销渠道不畅通

分销是产品生产企业联系消费者的桥梁。但作为团体旅游中介机构的旅行社,在河南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价格偏高、素质偏低、协调偏差的问题,加上竞争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因素,难以带动旅游产业的营销工作。

三、促进河南省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一)强化整体营销概念的认识

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营销理念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经济行为决策的正确与否。在营销者在营销活动中,首先应考虑到社会与道德问题,正确处理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利润的获取必须建立在环保基础之上,营销者应自觉地认识到公众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营销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才是企业求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之道。

(二)做好目标市场的细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目标市场都没有确定,不知道谁是将来的顾客,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营销,当然也不用讲什么持续发展。目标市场的确定是产品进行市场营销的基础工作。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整体需求,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必须选择一定的目标市场以销售自己的产品。旅游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力、产品特点,以及世界旅游需求的发展态势,首先进行市场细分,然后再按客源流向确定各级目标市场,包括核心客源目标市场、基本客源目标市场和机会客源目标市场,以确定开发客源市场的目标层次。

(三)实施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

观光型旅游产品既是河南的“领导性产品”,又属大众旅游产品。在旅游旺季,其需求量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显著。因此,河南首先应该以较低的进入价格吸引旅游者,然后提高特种旅游产品的价格,以引导和鼓励旅游者进行二次消费。其次,应运用新技术不断设计开发不同档次、种类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提高旅游收入。另外,针对区内旅游淡旺季反差大的特点,应制定一个完整的季节性折扣政策,并推出相应的淡季旅游产品,如温泉度假、会展、冬季运动、民俗节庆等。

(四)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企业的市场促销就是综合运用公共关系、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网络等手段,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将既定形象准确有效地传达给目标受众,去吸引现有和潜在旅游者的过程。

1、公共关系促销:利用年报、旅游宣传册、邮政卡片、视听工具(如唱片,幻灯片)以及新闻杂志等,进行河南旅游产品介绍;邀请客源产出地的旅行商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到河南参观旅游;利用各种形式的节事活动,如新闻会、专家讨论会、博览会、纪念活动以及文体盛事等进行宣传;邀请一些名人或目前比较受公众关注的明星来河南旅游,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人员促销:对于近程市场,直接面对公众促销,在节假日、双休日或其他有利时机,选择居民区、公园和广场等人群聚集区进行旅游区产品介绍、民风表演与旅游商品赠送等活动;对于中、远程市场,促销人员应到客源地的旅行社上门椎销旅游产品。

3、广告促销:广告是一种高效的促销工具,但耗资巨大。河南旅游业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弱,所以对广告的策划应比其他促销方式更为仔细。要适量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刊物等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并选择机场、车站以及繁华地段设置大标语、大广告和招示牌等进行促销。

4、网络促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旅游促销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河南为早日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在促销方式上要有跨越性的发展,应及时地改变传统的销售手段和操作方式,提高宣传促销手段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开通信息高速公路将旅游信息送上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传促销。

(五)积极采取措施,疏通分销渠道

为了充分发挥旅行社的“桥梁”作用,健全、完善河南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一方面,要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河南旅行社整体竞争力:

1、努力扩大旅行社业开放程度,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旅行社业发展;

2、大力推进强强联合,做大、做优、做强一批龙头旅行社;

3、快速推进现有旅行社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产品战略营销范文4

论文内容提要: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众多,中西药文化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研究中西药文化差异入手,阐明中药文化传播对解决中西药文化差异和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决定性作用,并分析我国中药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具体对策。中药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内容具有理论创新性价值和实践意义。

2007年,我国中成药进出口贸易达到3亿美元,但出口和进口各为1.5亿美元。作为拥有几千年中药文化的大国,相对于中药材的大量出口,我国中成药的净出口居然为零,实在令人惊愕。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应对策略也多种多样,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中药文化传播在中药产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中西药文化差异概述

中药产品国际化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经济活动,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多数受其本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人境而问禁,人国而问俗,人门而问讳。”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之前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中西药是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现在服用的中药,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医生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一种中药往往含有千百个化学成分,而一个化学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些因素合起来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若以单一化学成分来说明某一中药的功效,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十分困难。而西药则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对于药物的有效成分要求一清二楚。因此,中药趋向于经验治病,而西药则更注重相关数据和实验的支持。

其次,中医药从整体上看问题,重宏观,重归纳,辩证论治。这主要表现在中药“标本兼治”上。中药文化中的治病不仅仅只是消除病症,更多时候重视的是人体的整体调理和平衡,如果阴阳、五行等方面失去了平衡的话就会导致人体各种疾病的产生。相对于中药来说,西药则着手于消除眼见和实在发生病变的人体部位的疾病,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转移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药善于“治标”,因为只是治标,因此西药的疗程相对中药来说比较快。

再次,从哲学体系上说,中医药奉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朴素辩证唯物论,而西医药则是机械唯物论。如果说西医西药是西方人长期以来的哲学和实践的技术产物的话,那么,中医中药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传统人学的对外仿生思维和实践的技术产物。

最后,中医药讲究药食同源,而西医药学则将药食截然分开。中医药学认为人体不平衡即为病,而西医药仅承认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才是病。中药用以调理人体平衡,而西药用于改变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已经明确中西药各自蕴含的文化,那么中药文化究竟有何优势呢?

一是深厚的历史背景。中药从起源到如今,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背景。从夏商西周形成雏形,到秦汉、隋唐,两宋、明清达到发展,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且并未曾中断。这样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罕见的。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营养,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

二是中医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把“人”、“病”、“症”统一起来;把生物、心理、社会统一起来,这一思想带有方向性意义。近年来,多学科研究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科学实质,认为中医学含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原则。

二、中西药文化差异及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影响

为何中药在国外屡遇红灯?除了中药本身存在标准缺乏而导致鱼龙混杂问题外,近年来的重要原因是西方对中药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对中药产品国际化影响很大。

首先,中药和中医一样,都有着极其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和深厚文化,如中医中就有经络和穴道,而中药中就有着“毒药非毒,只要用法用量合理”等说法。这些都是用现代西方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因为东西方文化不同,中药文化中就蕴含有一定程度的东方宗教文化,多少带有点神秘色彩,但西方文化则注重实证,以可见得到的东西和实验为准。比如经络、穴道、毒药能人药等等,用西方药学观点而言,是根本看不见也行不通的。因此从一开始,西方人就带着“巫医巫药”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药,多数外国人认为中医药是一种很玄妙并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

其次,中西药质量标准之间的分歧是中药进人国际市场障碍之一。西方的药品标准都是针对西药的,成分是什么、含量是多少、发生作用的机理是怎样的,都要求有清楚的数据显示,这是因为西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证、重视实验和数据。但这些要求对中药来说却很难实现,我国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医药方法,主要靠控制品种来源、产地、生长年期、采收加工、炮制、贮存以及外观和一些简单理化鉴定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估。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不同国家因其医药文化的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药物质量标准,我国中药产品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屡见不鲜。

最后,中西药文化的差异在解说药物成分方面也造成了不利影响。西药受西药文化注重实证与分析的影响,讲究药物有效成分,对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一定要有准确的数据说明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来证明,这些在西药说明书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中药讲究的是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和药物的炮制,一种中药往往含有千百个化学成分,而一个化学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些因素合起来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若以单一化学成分来说明某一中药的功效,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显然是不合理的,大多数中药的药性、功效及药理作用,并不能以单体化学成分所代表。如广东著名的地道药何首乌,生何首乌本身含有蕙酿类成分,长期滥服确实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伤,但我国通过选用其块根,用黑豆汁反复炖蒸,经过炮制,其有毒成分已被去除,成为“制首乌”,能补肾固肝、益精乌须,是一种滋补良药。但这些很难向外国消费者说清楚,并得到他们的认同。

从中药产品出口的角度看,得不到消费者认同的中药产品很难走出国门,因此中西药文化差异带给中药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在了解文化差异对中药产品国际化影响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探讨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

广东中药出口的一大特点是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上半年对上述4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出口5787.8万美元,占广东中药出口总值的85.8%;其中,对香港出口4139.2万美元,增长34.3%,占出口总值的61.3%。为什么广东中药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香港等地区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受我国中药文化影响较深,尤其是香港与广东一衣带水,文化同源。香港民众对中药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丝毫不比广东人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汉药在这些国家深受欢迎。

由此可见,中药文化对中药产品的对外贸易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接受了中药文化,那么就等同于接受了中药产品,这样中药产品进人该国家便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对外贸易是跨越文化、种族、国界的经济活动,各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是受文化背景制约的。对于中药这一特殊商品来说,因其蕴含着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内涵,因此在让国外消费者接受中药之前,首先要让他们接受中药文化。换句话说,实现中药产品国际化,中药文化首先要国际化。这就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加强中药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只有通过文化传播,不断地增进文化认同,促进相互理解,才能消除文化差异带给中药产品国际化的消极影响。

三、我国中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中药文化的传播现状

从古自今,我国的中药文化传播一直没有停止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第一,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参与中药文化的传播活动。比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科技部2006年7月17日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该计划包括6项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其中的第五项内容是“推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播”。2006年1月,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2006年3月制定了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其中第五项任务是“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这为广东省的中药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药文化传播中学术机构和团体(包括大学)的作用明显。比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宣传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广州中医药大学多次派专家参加东南亚地区的亚细安中医药大会,并于1989年发起成立了穗台港澳中医中药界联谊会,是把广州、澳门、香港、台湾的中医药界人联系起来的学术团体。

第三,中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是书籍、刊物、媒体。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成的《本草纲目》1596年首次刊行,17世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存最早的中医药期刊,是民国11年(1920年)由广东赞育医社出版的《赞育月刊》。1955年创刊的《中国中药杂志》则是我国现存创刊最早的中药学术性刊物,该刊物与其它学术期刊在传播现代中药学术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时珍国医国药》等网站则实时传播现代中药文化的最新进展和变化。

第四,中药企业在中药文化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众多的中药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无论是产品广告的国际宣传、还是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药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中药文化的有效传播,比如广州的“陈李济药厂中药历史博物馆”和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的“神农草堂”等等。

第五,中药文化传播中的中外民间交流源远流长。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和香港的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中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很受欢迎。

2.我国中药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中药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发展我国中药产业问题上,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讨论大多从中药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标准上做文章,或从绿色贸易壁垒人手,还有的是从中药产品的现代化、国际化角度讨论问题。但唯独中药文化传播问题鲜有人提起,就算是提及,也是在文章中草草带过,没有深人的研究。

第二,中药文化传播过程中欠缺中西药文化的结合。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中国人相信中药是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相反,外国消费者、尤其是西方消费者很难接受中药,因为他们接受的是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在中西药文化中寻找共同点,或合理地弥合它们的差异。一味地对外宣传中药的优势和西药的劣势,只会使国外消费者对中药更加反感。

第三,中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中药品牌。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为品牌不仅包含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还包括产品的文化内涵,好的中药品牌会在中药文化传播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中药老字号必须重视塑造强有力的产品品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文化传播氛围,加速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第四,中药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标准障碍。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西方国家要求对中药的药理药性有精确和可信度高的药理药性报告,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药企业达不到这一要求。目前我国中药包含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成分,企业很难提交精确的药检报告通过欧美等国的审核,进而导致中药不能作为药品进人国际市场并合法销售。

四、推进中药文化传播、加快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十大措施

1.

提高对中药文化传播、中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推进中药文化传播的首要措施。目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等等都没有认识到中药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中药产品国际化需要软硬两种条件的话,那么中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就是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软条件,缺少这一条件支撑的硬条件本身(如产品质量、成分确定、疗效稳定、产品成本等等)很难有所作为。

2.发挥中药自身优势,强化中药文化建设,扩大中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除了治病之外,还能起到保健和养生的功效,这与国际上刮起的草药保健热不谋而合。既然如此,何不借此机遇强化中药文化建设呢?我们应该以中药文化为载体,结合中药的特点和优势,挖掘中药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培育国际知名中药品牌,不断地传播和演绎中药文化,为中药产品国际化铺路搭桥。

3.组织中药和语言学科领域的专家联合攻关,消除中药文化传播的语言障碍。语言是彼此沟通的桥梁,中药有很多专业名词如阴阳平衡、归经等等较难理解。如何用外文通俗易懂地阐释中药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对此,可以组织中医药专家学者统一进行整理、编写,然后再让研究外文的专家们来翻译,英译名的选择应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强调规范、通俗,适合西方思维习惯,以便于交流。

4.合理利用传媒力最传播中药文化。在利用各种媒介(图书、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等)传播中药文化时,要注重适度、合理、可信的原则,做好受众定位、受众调查和市场预测,了解目标人群的需求,合理使用中外文,力争中药文化进人西方主流社会。比如对名药、名方、名医、成功的治疗病例进行系列介绍等等。

5.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信息网,借助网络技术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中药文化。传统文化大多处于封闭状态而独立发展起来,与外界文化信息较少交流。而有生命力的文化应该是开放的文化。当今互联网已成为“第四媒体”。作为开放性的媒体,它使全球成为一个共时性的超越国界的整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6.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中药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中药文化传播工作要进行总体的策划、组织和安排。其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一切机会向各国政府有关机构宣传介绍我国的中药管理、生产、中医考核等各种制度以及各种标准。再次,建立中外政府相关部门定期会话、交流、协商机制。最后,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项基金,借助国内外的捐助,加速中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7.积极开展中药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推进中药文化对外传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我国中药传统理论,普及中药知识,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国外药物研究成功经验,掌握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规定和要求及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丰富中药文化的科技含量。

8.联手港澳,构建中药文化传播平台。广东、香港、澳门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广东与香港不仅在血缘上、历史文化上有较深的渊源,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格局,经济上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为两地在更深层次上的中药文化传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会议、展览、旅游中心,市场体系健全,法治完善,资讯发达,经济国际化程度高且熟悉西方文化,为中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9.积极推进中西药文化的结合,提高国外消费者对中药的认同感。中西药各有相应的药学理论体系和各自蕴含的文化,就文化本身而言,并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相对的优势和劣势。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外消费者尤其是西方消费者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们看到的多是中药文化劣势的一面。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中西药文化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尽量做好弥合两者差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中药文化传播的目的。

产品战略营销范文5

论文摘要:阐述了研究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制定市场营悄战略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原料生产一加工一销售一体化”链条系统分析中,得出梢售节点对其他两个节点的逆向拉动作用不容忽视,营销战略的制定是解决当前吉林省农场品加工业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此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制仃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营梢战略的建议。

一、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制定营销战略的重要意义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工业正向着规模化、结构多元化、加工程度精深化趋势发展,这就必然使农产品加工业将由中断向前后两端拓展,原料生产一加工一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将逐渐形成。在“原料生产一加工一销售一体化”链条系统中要求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使整个产业链条价值最大化,在原料生产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原料供应波动性较大;原料基地建设管理不完善;原料品质低,专用品种少等。生产加工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技术、设备落后;人员素质较低;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等。而属于以上两个节点间配合的问题主要为: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协调机制没有理顷等。上述问题目前已经受到了重视并一定程度得到了缓解。在销售节点(即营销问题)及销售和原料生产、加工环节的配合上,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没有太多的去研究和实践。而销售节点对原料生产节点及加工节点的逆向拉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销售节点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农产品加工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扭曲,即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产品的需求不能通过现有企业供应的产品得到满足。这个突出矛盾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未建立起周密的市场营销战略相关。而通过营销战略的制定解决销售节点的问题后,亦可把节点间过渡不畅的问题消化掉,进而促使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是解决当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效方法之一。

二、吉林省农产品深加工业营销战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1大部分企业缺乏市场营销战略

走访调查中发现,吉林省除了大成、皓月、德大、天景等少数龙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制定了营销战略之外,其他占90%的中小加工企业未曾有过营销战略规划,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自己企业规模小,没有必要搞些“中看不中用”的营销战略,企业营销中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加大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吉林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目前处在“行业没有布局,企业没有战略”的状态。形成此种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因素的影响:(I)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是在粮食生产过剩、农民卖粮难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企业发展受到政府政策倾斜保护,且当时市场竞争并不是太激烈,因此产品供给、需求是均衡的,有时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加工企业的开拓市场功能。(2)轻视了营销战略的重要作用吉林省加工企业从构成看,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负责人多半来自于农民或下岗工人,管理素质较低,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因此在管理中常常忽视了营销战略的指导作用。(3)资金的制约。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是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市场调研,掌握市场信息,结合企业发展内外环境和可控资源,并在专家和丰富营销实践者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指导性纲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很难承受较大市场体系建立成本的。

2.市场需求分析不够细化

吉林省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宽度较大,产品线也较长,产品的关联度不强,这就决定了市场细分的必要性。市场细分有利于发掘新的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市场细分的基础工作是消费需求差异的研究,据此确定市场分类的标准,为目标市场选择做好基础工作。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半以地域作为细分的标准,没有细化研究同一地域消费需求的差异。尤其是食品类产品这方面工作很不到位,例如天景公司的鲜玉米在全国各大超市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玉米饮料也选择在同样市场同样渠道去销售却鲜为人知。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1>假定不同产品具有同样的需求特点。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都不可能是具有完全同质性,即便是同类产品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如果具备了细分的条件,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否则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市场调查不够细致,市场预测、分析能力不强。目前,吉林省包括龙头企业在内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调查投人资源少,获取市场信息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主要是依靠销售人员对市场信息进行反馈,同时,对信息的处理缺乏科学的方法。

3.目标市场模糊,盲目跟风

吉林省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确定目标市场的基本原则为“立足国内,放眼国外”,非食品类以东南沿海城市为主要市场,食品类产品主要采用无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龙头企业的此种选择月标市场策略对维持现有市场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外国企业和产品的进人及长三角、珠三角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维持现有市场的同时如何拓展新的市场领域是吉林省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当务之急。这就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特点等因素来选择目标市场,不能育目跟随大型加工企业走市场。吉林省的中小加工企业成立时很多是仓促上马,重复建设严重,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及营销资金匮乏的状况,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很弱,只能在大企业的市场上“拾遗补漏”这种“拾遗补漏”并不是“海尔式”填补市场空白点的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而是用同类产品在统一市场上与大企业进行硬拼,以寻找大企业“疏忽”点为主,或采用不正当的营销手段。中小加工企业的目标市场模糊,盲目跟从大企业的结果只能被驱逐出市场。

4.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确、不鲜明

市场定位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根据目标市场的同类产品竞争状况,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特色过程。这里有两点不容忽视:第一,定位的日的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制定营销组合策略。着眼点一定是市场,并不是为了特色而定特色的。吉林省的龙头企业常常犯的错误是:产品生产出来了,然后苦思冥想附加特色,不是为了市场、消费者而定特色,最后还是脱离了市场。第二,特色的形成二企业、产品的本身特点+消费者的认同即鲜明特色的形成同时受到产品或者企业的特点及消费者的认同两种决定性因素的影响,缺一不可,片面强调企业、产品特性有可能得不到市场的认同。如以玉米为原料的方便面,长自山的人参加工品产品特色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没有结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来定位导致产品叫好不叫卖;另一方面,如果忽略了产品特色而刻意迎合消费者,最后只能是短视营销的行为。

5.营销策略单一,以人员推销为主

吉林省如大成、皓月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取得较好的业绩,形成了一定品牌知名度,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拓展市场的营销策略却一直比较单调,主要以传统的人员推销方式为主,有的企业制定激励措施都是紧紧围绕销售业绩展开的,只要能把产品销售出去,就能拿到工资加提成,至于其他营销管理工作则不被重视;个别有实力的企业采用人员推销为主、电视广告宣传为辅的方式。对国外市场主要通过参加各种展会的方式来销售产品。营销策略单一使用的直接后果是: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及产品品牌形象不强等。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I)营销战略缺失。没有战略的指导策略不可能灵活有效。(2)营销职能部门弱化。吉林省大多数中小加工企业营销部门中存在“有人员,没部门”现象,即营销人员各自为战,分散推销,而营销职能部门弱化或虚设,没有发挥制定战略、确定营销组合的基本作用。(3)营销人员素质较低。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企业招聘的营销人员素质较低;技能不高,没有对营销人员进行定期技能培训,营销人员特别是销售人员流动性大。

产品战略营销范文6

论文摘要: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环境,品牌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品牌竞争是企业竟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随着中国法制越来越健全关系营梢偏弱化,理性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规范,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意识。工业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品牌营销思想上变革创新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工业品生产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舞台越来越广阔,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国内众多工业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觉醒和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工业品品牌时代和工业品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工业品市场经历产品竞争、成本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之后,就会发现品牌竞争势在必行,市场经济的熔炉必须要求中国的工业企业锤炼出自己的品牌竟争力。对于中国的工业企业,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拥有了强势产品之后,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与品牌延伸,进而提升企业整体品牌竞争力,并带动企业其他产品族群销售。这就需要确定市场对企业的品牌认可与否,确定市场与客户对产品品牌延伸的认可与否。如何为品牌抢占客户心智资源,现实的解决之道就在于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因为品牌建设的基础是品牌战略,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品牌战略。

二、目前国内工业品行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企业间在产品品质、价格、服务等要素方面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品牌竞争,但纵观整个行业的品牌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总结分析近年来的行业状况,各企业在品牌规划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多数企业仍把竞争的着眼点集中在产品上,即产品竞争

例如对于电力制造这个技术较为成熟,品质趋同的行业来说,过度产品竞争的直接后果是恶性的价格竞争,其代价是产品质量的下降、创新能力的匾乏。

2.行业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清晰,品牌效应不明显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就能取得好的市场业绩,对品牌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本身的差异会越来越小,品牌优劣会成为客户选择产品的依据。一个自身品牌形象不清晰的企业是不会得到客户的认同的,当然也谈不到品牌溢价,企业只能走价格战的路线。 品牌推广缺乏整合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积累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品牌建设方面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无法在客户中形成稳定统一的品牌形象,不能产生品牌积累。品牌是客户对与产品相关要素的综合体验,某个细节的问题往往会影响整个品牌形象,因此品牌建设一定要进行系统的整合规划。

三、工业品品牌的营销策略和改进

现阶段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工业品市场处于转变过程中,具有市场巨大、发展迅速、政策多变、短期导向、地区差异等特点。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工业品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实施品牌营销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工业品质量是永恒不变的品牌支撑策略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

品牌产品首先要以高质量为基础,因为品牌的创立、保护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赖和好评。美国总统工业竞争力委员会主席约翰说:“在今日的竞争环境中,忽视质量问题无疑等于自杀。”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品的质量不能停留于一般质量标准上,而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深人地了解客户对质量的要求。

2.品牌定位一定要具有个性

品牌定位是品牌塑造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定位只能使品牌塑造越走越偏,达不到效果,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清晰的定位。其实品牌的定位就是消费人群定位,企业确定了产品的目标人群,也就决定了品牌的定位,从而决定了你的企业战略和营销策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品牌定位一定要和产品的个性概念结合起来,在品牌塑造时必须注意个性的定位与塑造,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容易辨别和认识。

3.确定企业的精准定位及核心诉求

大多数的中小工业品企业基本处于行业产业价值链的中下端,无法有效掌控上游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受制于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快速拓展市场,进而以广阔的下游客户资源增加与上游资源厂商的谈判祛码就成为众多中小工业品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上面所述类型的中小工业品企业而言,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梳理,可以明确自身处于价值链的中间服务商角色,这种中间服务的角色即是我们的基础定位,结合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可以有效提炼响亮的企业定位口号。在明确企业的基准定位下,提炼我们的核心诉求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这是将来最直接的传播内容。 新模型的营销模式下中小企业品牌推广要把握细分市场

《竞争优势》(迈克波特1985)认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基本模型有两种—低成本化与差异化。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不存在规模效应,所谓的低成本化往往就意味着低的利润率。但若这些中小企业采用新的营销模式,即放弃在低成本化方向的努力而转向差异化,对产品适用的行业进行再细分,针对某一更细分的市场精耕细作,将会在某一细分市场内做得十分出色,若小企业能抓住这一机会,快速响应终端行业,提供适应行业的产品,必将能快速树立口碑,占领该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