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科技推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推广范文1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途径;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 S-1;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55-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机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因规模小、成本高,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新形势迫使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经营模式,重新审视发展形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发展特色经济的道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以特色优质为前提,做好品种筛选、提纯、繁育及更新换代工作,推广先进的农业及农机科技技术,实行模式化栽培、标准化工作,生产适应社会需要的农产品。

1 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食品工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关于农业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化作支撑,延长农业产业化的链条,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区域化便于实现机械化,农业产业化为农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围绕农业发展开展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农机推广主要发挥公益职能,承担技术再开发、再研究的工作,责任重大。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必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开展工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1]。

2.1 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主导产业的普及

在主要农作物生产方面,应该推广以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为主的耕、翻、播种和收获方面的机械。在经济作物方面,应该推广收获机械、深加工机械。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应推广青贮方面的机械[2]。

2.2 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其情况推广适用型农业机械

积极推进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技推广的需要,做好农机具的更新配套和合理布局。结合结构调整,在支柱产业所需的机械引进、推广方面给予大力宣传,让农民进一步了解先进农机具,提高农民农机化新技术应用能力。

此外,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规律搞好保护性耕作。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根本,倡导新生产模式,如市场—公司—农户模式、农业股份制、市场—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农机科技推广要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基地建设,鼓励分工合作,进行开放式的农机技术、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建立示范点[3]。

3 提高自身和农民素质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关键

农机科技推广者要树立和培养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思想和情操。面对农机推广技术工作的主体“硬件”——农业机械和机械产品,农机推广工作者应具备必要的机械常识,熟悉机械性能,会正确运用,并懂调整、维修和保养等。面对农机推广技术主体“软件”——技术对象、方法手段、效益评价、示范宣传及分析总结等内容,其领域为广大农村,产出的是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必须涉及大量的农艺知识,种、肥、土、管、运、收等环节离不开农艺知识。掌握农机和农艺知识是农机推广工作者具备更高素质的条件和基础[4-5]。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人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机事业的精神,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农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农机科技推广的桥梁、纽带和载体作用。要为上级决策部门当好参谋,为农民当好技术推广的服务人和贴心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搞好农机科技推广,想农民之所想,需农民之所需,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能力。

4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做好农机科技推广的根本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是农机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不仅是知识的结合、人的结合,也是机械技术、机械产品与农艺的结合。不同的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要采用不同的作业,只有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农机科技推广者在完成本职工作时应该做到“3个结合”:一是要把农业机械的研制、生产、推广、销售、服务和应用密切结合起来,并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二是在推广过程中要坚持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相结合。三是在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中,要坚持消化、吸收和开发相结合。

5 参考文献

[1] 梁金凯.农业科技推广途径的探讨[J].安徽科技,2002(10):15-16.

[2]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成功经验[J].农家致富顾问,2011(2):7.

[3] 唐于银,张晓青,魏国平.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J].江苏农业科学,2011(1):456-458.

农业科技推广范文2

一、工作计划

20XX年,区农业系统抽调农业科技人员210人(含市级抽派到我区的27人及区、乡抽调183人)进住134个村,建立科技示范户1340户,辐射带动2.64万农户;完成新型农民核心农户培训2000户,带动与辐射4万农户;完成农村一池三改、“三位一体”8m3沼气池建设1750口;完成优质水稻样板18500亩,建立水稻科技示范户1000户;水稻主推品种展示1200亩;包谷样板28100亩;同时抓好大面积农业生产各项增产新技术的推广试验、示范。使重点村的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粮食单产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二、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领导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探索和创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首要问题,是实施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措施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重点,为此,我区把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做为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制定下发了《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意见》(隆政发〔20XX〕19号)文件,对全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结合农业部门的实际,我局制定和下发了《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施为了确保《方案》的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种植业的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种植业股。同时,坚持把“千百万”工程、省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水稻)试点行动、国家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示范户的能力建设,强化各项增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开展工作。组织了由相关单位技术骨干15人组成的专家组,着力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指导广大农科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省、市专家小组的指导下,结合隆阳区的实际,确立了主导品种。水稻上,热区主推“Ⅱ优2186”、“隆丰优1号”、“502-7”三个品种;坝区主推“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三个品种;在搞好示范户推广种植的同时,分别的潞江乡、蒲缥镇、金鸡乡、河图镇举办“Ⅱ优2186”、“隆丰优1号”、“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等品种展示各300亩。包谷上,重点推广“保玉7号”、“海禾1号”等品种。甘蔗上,重点推广“新台糖22号、25号”、“粤糖93/159”等品种。确定了主推技术。水稻上,重点推广旱育、稀植、浅插和平衡施肥、病虫害综防技术,包谷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小斑病防治技术。甘蔗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蔬菜上,重点抓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蚕桑上,重点抓桑园的规范化种植、管理和小蚕共育、蚕病防治技术。

(二)上半年,已集中培训人员、指导员183人、培训时间3天,主要培训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政策要求,以及优质水稻、包谷栽培技术等。完成示范户遴选1340户,带动农户2.68万户,完成新型农户核心培训1036户,入

户指导均超过了5次,并建立了科技入户示范户档案,完成科技培训(水稻旱育技术、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1.75万人次,发放《隆阳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资料》、《隆阳区甘蔗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包谷高产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的玉米小斑病防治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6.5万余份。

(三)共投入对示范户的物化补助222万元,其中:优质水稻补助123万元、玉米补助99万元、技术资料费12万元、各种培训费用16.5万元。共完成优质水稻高产综合示范2.31万亩,品种展示1200亩。

(四)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81万亩,“双高”甘蔗示范0.3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0.33万亩,桑园高产示范0.08万亩,专用肥样板1.5万亩、包谷大小斑病防治样板0.19万亩;推广旱育秧床0.96万亩,占计划的96%,可移栽大田17.28万亩,比上年增4.93%,推广抛秧320亩,占计划的106.67%;实施水改旱0.85万亩;已推广专用肥61.48万亩(小麦13万亩、水稻16.33万亩、包谷14.2万亩、烤烟7.45万亩、甘蔗10.5万亩),占计划的98.37%。

示范户种植品种良种覆盖率、科技措施到位率分别达到了100%。对全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完成“三位一体”8m2沼气池建设534口,完成计划的31%。

农业科技推广范文3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的转型,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弱势;而生物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拓展了生物种质资源,使杂交技术的优势更加突出。可见,现代农业在技术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健发展,有必要深入分析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连接体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生产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对生态和自然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也要受到生态条件的制约。例如,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推出,其中有些技术适用于降水较少的地区,而有些技术则适用于降水丰富的地区。这就说明,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然而就目前而言,多数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都缺乏了解,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他们并不了解哪些技术能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并不了解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此时就需要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来帮助农民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农民讲解各项技术的优势和适用性,帮助农民进一步了解新型农业技术。由此可见,科研机构研发出新型技术之后,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能够起到纽带作用,帮助农民了解新技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就相当于是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连接体,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

1.2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科学技术、资金成本等要素的投入,现代农业的进步,不单单依赖于技术的创新,还要依赖于技术的有效推广,只有及时、有效地将新技术推广给农民,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因此,可以说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先进的农业技术就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

2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

2.1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知识需求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知识需求主要体现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实用性、前沿性及基础性。只有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具备基础性,才能在开展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只有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具备前沿性,才能更加符合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的需要,同时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而只有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实用性,才能更加胜任本职工作,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用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对跨专业知识的需求。目前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与世界接轨,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必须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如法律、经贸、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2.2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专业需求在传统农业中,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主要是生产性专业。然而在现代农业中,推广服务已经全面延伸,充分贯彻到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推广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推展到了农民素质、农村生活改善、农业技术进步等众多领域,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不能再局限于生产性专业,同时也要拓展到其他专业,如社会服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食品加工专业等。

2.3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越来越大。首先,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具有市场性,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新入行的推广人才,仅有一些理论储备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其次,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具有现代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并且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2.4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素质需求在三大产业中,不管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弱势,即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不仅需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长期承受工作待遇不高、工作条件艰苦的压力。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建设期,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面临的压力更加沉重。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素质需求很大,个人认为,首先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必须要具备“三农”思想,并且要主动肩负起改变“三农”现状的责任,具有奉献精神,能够踏实工作,勇于成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其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还要具备科学精神,在工作中遇到失败和挫折之后,要勇于正视困难,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要具备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及市场意识。再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工作。

3小结

农业科技推广范文4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而在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而言,农业科技是农业高效、优质发展的保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农业科技机制的创新有助于促进高产、优质农业目标的实现。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科技推广组织机构不合理

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还没有固定的科技推广组织,大多是国家科研机构在取得相应的科技成就后才举行科研宣传活动,而这种活动具有不定期性。另外,在科技推广工作中,组织松散,各组织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没有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2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占有率低

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市场较小。农民在作物栽培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经验,对于农业科技成果,他们存在一定的质疑,接受程度较低,缺乏市场;另外,科技链与产业链对接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造成科研工作者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科研模式上,与生产脱节,同时造成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难以形成科研市场。

1.3专业人才不足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专业农业推广技术人才明显不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在推广工作中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1.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地监管体系;另一方面,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根本没有农业技术服务的存在,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的创新

2.1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

我国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农业科技推动工作提供支持和依靠,成立专业的、合理的科技推广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同时,要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保证科研成果的共享。

2.2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宣传

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业科技的宣传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向广大农民、种植户宣传农业科技,提高他们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促使他们接受农业科技成果。同时,推广部门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在线24h科技服务,为种植户、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解决农民在应用农业科技过程中碰到的疑问,促进农业科技的更好应用。

2.3加强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推广人员专业水平、职业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为了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就必须重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要强化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同时,要加强人员的管理,要完善人员管理机制,强化责任制,以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相关部门必须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如物质、精神激励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去。

2.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监管,既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要重视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要建立全面的城、乡推广体系,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科技服务。

3结语

农业科技推广范文5

1.1以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需要通过政府投资开展的公益性活动,以政府农业部门领导,农业部下的推广局与推广中心实施的工作。这项工作是由上至下的推广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是:一定要保证经费充足;严格执行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规划。主要的推广方式有:按项目推广,结合技术、信息与经营服务的方式,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农业技术咨询等。

1.2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为实现自己的科研成果到现实生产的转换,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主动投身到农业生产中,服务经济建设;有的通过与地方政府、农协建立稳固的关系,进行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等技术培训;有的直接将农业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物,并通过科技市场流通程序、价值规律及市场调节机制,进入到农户;有的联合产业主体,使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通过政府拨款,科技系统、教育系统等支持获得资助金,或单位自筹、科技贷款等筹备推广经费。

1.3农业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模式农业合作组织是指农民参与到市场中,自发起来,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技术人员为主干的经营组织。此推广模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品种,以谋求高效益。通过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快速有效地扩散技术,满足了众多农户的需求,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改造。他们一般由会员筹资,作为推广经费。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的思路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思路。与现代化建设第3步战略部署紧密联系,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稳妥地改革农业推广体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推广农业技术,逐渐形成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3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完善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能够顺应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新型、高效的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该体系充分发挥了大学科技、信息以及人才特点,其灵活、多样、安全传播等特性,有助于现代农业科技顺利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宏观调控。有效的宏观调控,对农业推广系统正常运转具有很好的作用。加强农业推广宏观调控是建立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的,需要政府提出有关农业科技推广的规范,采取法律干预的形式,促进公平竞争与合作进步。

农业科技推广范文6

但从实践看,几年来,粮食产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水稻亩产难以继续稳定增产,而且粮食品质不优,市场价格不稳,经济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典型示范不到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为此,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全县8个乡镇、部分村(屯),通过走访农户和科技人员,采取调查问卷及座谈讨论等形式,就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二是以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为主体,大豆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豆是我县第二主栽作物。十五期间重点解决大豆品质和大豆产量问题,改革传统的耕种方法,大力推广大豆垅三栽培方法,即拢体垅沟深松,分层深施肥、垅上双行精量点播。经调查采用垅三栽培比普通栽培平均每亩增产35公斤,增加经济效益84元。同时,科技人员认真研究大豆重迎茬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即施入防治大豆重迎茬药剂,平衡施肥,分层施肥,科学管理,选用抗重迎茬品种,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大豆重迎茬减产降到最低程度,每亩挽回经济损失35元。大力发展大豆小垅密植,即45cm小垅垅上双地垧保苗在35万株左右,成为大豆增产的又一途径。

三是以玉米通透栽培为主体,青贮玉米生产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通透栽培,玉米产量由过去的亩产800斤增加到1200斤,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奠定了基础。科技部门连续几年搞了青贮玉米加工试验,亩产最高可达6吨以上,加工处理也形成一整套技术。

二、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尽管我县农技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适合机械插秧,不便于施肥和浇水;播量过大,育不出壮苗;苗床管理不及时,造成立枯病,青枯病发生。二是施肥管理不科学。氮肥施用过晚,一次投肥过多,即浪费肥料,又对作物生长不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户少,农民盲目投入过大;三是水稻选种比较杂。很难保证质量;四是病虫害防治存在侥幸心里。重治不重防,没有抓住最佳防治时期;五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产风险依然存在。六是农机发展不平衡。机与具的配套不合理,耕地的整体深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二是从县乡科技推广看,存在面上大、作用小的问题。经了解,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渠道主要有县乡政府行政性推广、有关部门服务性推广、村级组织针对性推广和民间以销售农资为目的的赢利性推广四种渠道。几年来,我县采取每年农闲季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创办农民技术学校、举办农技电视专题讲座等办法,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帮助。但在具体培训推广中,却暴露出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一是科技培训效果不佳。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个别村委会为农民服务意识不强,参加培训的农户较少,影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二是农技知识更新慢。推广方式比较单一,农技咨询服务和田间地头指导不够。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好。有的农村一校两室以及远程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从农民自身看,存在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应用水平差的问题。首先,农民素质整体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吸纳新技术能力差。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农民本身不愿或不主动学习或尝试新技术,过多地依赖传统经验和方法,得过且过,满足现状,对新技术虽然渴望但却不敢实践,小农意识十分顽固。其次,农村缺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农民科技人员少,初中毕业生接受农技教育的少,过去学校的三园一田试验基地早已不存在了,农户又不注重新劳动力的技能培养,所以初中毕业生返乡务农后大多数不懂得经营,不会管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仍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给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带来极大困难。

三、建议和对策

把科技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和战略任务纳入重要日程,采取政府推进、部门服务、积极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发展科技大户等有效措施,使科技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占有份额不断加大,转化率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上狠下功夫。农民既是推广农业科技的主体,又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把他们的科技素质提高起来,农业才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因此,要在巩固几年来科技培训的基础上,把科技培训的重点向科技入户方面转变,变集中培训为入户培训,变课堂说教为现场答疑,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传授技术方法,逐步形成专家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科技群体模式。同时要重点培养核心户、典型户和示范户,通过重点户的示范带动,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做得到。继续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载体作用,依靠园区的示范效应,为农民带来最直观的科技成果鉴定,逐步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地、村有示范户的科技示范链。

二是加大对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在加快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县乡村干部学历比较高,但专业性较低,含金量不足,在指导农业生产上一直停留在靠经验、靠书本、靠专家、靠老天的四靠惯式上,形成了管农业不懂农业,懂生产不懂技术的特殊现象。因此,要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把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作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力争每年都分批进行培训或轮训。每期培训至少要一周,培训时间应选择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期,使教学与实践相贯通,课堂与田间相结合,耳闻目睹与亲手操作相一致,使乡村干部的科技素质能真正有一个质的飞跃。达到要求的、能独立指导农业生产的上岗工作,达不到要求的继续培训,督促乡村干部努力提高自己,既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三是加大对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的管理力度,在发挥基层科技部门主导作用上狠下功夫。一是增加科技服务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条件,购置乏必备的设施(设备),改变农技推广工作一张嘴,两条腿的局面。二是强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对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人员在编在岗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空编严重的及时补充,对不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限期归位,不能归位的及时转岗。要对农技推广服务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实行竞争上岗,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本部门中不低于80%。引导和鼓励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以充实和加强基层农技队伍,解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同时,要认真制定和执行农技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农技推广业务水平和实绩作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技术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对有突出贡献、业绩显著的人员可优先评聘和破格晋升。三是继续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建设。农技人员要身体力行,把各项农技推广技术讲给农民听,教给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科技示范户,在当地真正能起到农业技术载体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体农民开展科学种田,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四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要真正做到专职专用,并给予相应职权,对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人员要保证匹配一定的经费。大力引进人才,鼓励他们流向基层、流向农业生产第一线,领办、创办各类农业科技推广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