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1

内容摘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电子商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农业现代化的开发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的改进是提高农业电子商务运营绩效的较直接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分析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探讨完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 发展 路径

引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得益于互联网和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这种创新且高效的营销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和不受空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的流通半径小、流通成本高、中间环节多等问题,无疑是一个契机。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不断成熟、LTE网络以及移动支付等创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成熟化的关键阶段,伴随我国物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的应用推广,势必引发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预计未来3到5年内,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达到35%以上,预计2015年达到27.5万亿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真正成功的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屈指可数。 利用先进、便捷的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成为农产品市场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层次革命。

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功能和农村信息服务日益增强,中国农业网站基本上覆盖了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不少优秀的提供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站也不断涌现出来。近年来在农产品网络信息分类、在线洽谈与支付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服务系统缺乏

我国的通讯设施和网络还欠发达,农产品市场管理中对电子商务应用需要的硬件设施,如光纤的铺设、配套的软件系统开发,计算机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广泛应用等方面做的工作明显偏少,缺少网络发展基础和网络应用的配套设计。体现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实际应用不足。尽管信息网络和互联网网站的建设在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搜集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较突出。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的地区和部门,资源也不能共享,因此还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未形成高效物流运转系统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运作的基础,在广义范围内隶属于电子商务建设的一个要素。经过数年的发展,物流配送体系在整体上已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物流配送机制的滞后性仍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农产品存在着显著的天然特性,其使用价值一般随着物流配送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虽然部分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可以通过合理的包装而得到延缓,但是,产品包装需要农户承担一定量的包装成本,反过来降低了农户的收益。因此,农产品的流通需要具有特殊的配送体系,现有的物流体系在许多重要的环节上不适合农产品的配送。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发展各种交通,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还不十分完备,高速仅遍布主要城市,铁路、公路、水运未能形成统一平台。配送系统不畅,导致配套的高效物流运转系统很难形成。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是由原始的市场转化而来,储运建设中设计不合理,管理也不规范,尤其是对机械的应用偏少,对农产品市场内部的运转形成直接的制约,这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电子商务管理产生明显的影响,导致市场内部混乱而且难以有明显好转,从而不能实现电子商务要求的即时快捷管理。此外,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论证,地区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这也成为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落后生产方式

作为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我国拥有世界上庞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然而与这种“大市场”对应的,却是落后的“小农户”生产方式。我国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农户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供求信息时,往往不能以需定产,造成生产结构调整不及时,供给与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仍停留于大集贸市场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农产品市场辐射不强、服务功能不全、层次不明显,比较单一。另外,服务没有形成一条龙。虽然也有一些农产品市场引进了银行、运输公司等,提供了金融、运输等服务,不过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通常具有的商品加工包装、结算服务、储运等服务,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尚未形成。我国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单一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缺乏利益诱因而无意为之。这与我国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程度低, 成交规模有限、相关服务很难形成市场需求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另外,消费者需求层次不高、市场管理者严重缺乏服务意识也是直接原因之一。

(四)信用约束机制建设欠缺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环境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信用水平、农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等方面,其中,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是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性因素。社会信用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各商务主体之间信任机制的缺乏,从而削弱了农户参与电子商务运作的积极性。在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体系中,农户的自我利益维护能力较弱,在利益纠纷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为了避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被动局面,许多农户刻意回避进行农产品网上交易。

信用机制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政府部门在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环境建设实施过程中,应该主要致力于信用约束机制的建设,缓解商务运作过程中的信用缺失所带来的损害。就整体社会信用而言,我国社会的信用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信用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信用水平,导致经济主体之间信任程度较低,从而为包括农业电子商务在内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而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效应尤为显著。

(五)市场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滞后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过于着重场地建设,轻视市场培育。市场交易主体不健全,农产品市场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缺位或是各种角色混为一谈,甚至工商管理部门也参与了农产品市场的主办、投资与经营,出现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现象。这很难保证市场交易的公正、公开、公平和有序进行。 农产品市场是一个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场所,其交易活动必须在税务、工商、城建、卫生、物价、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下进行。当前农产品市场在管理上、政策上不统一,主要是因为现行的市场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滞后,各有关职能部门关系尚未理顺,责权范围不明,职能交叉,导致农产品市场管理中遇到问题时,多方出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六)电子商务立法不健全

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2007 年6 月底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确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原则为“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同时,我国一直在加快电子商务立法的进程。1999 年修订了《合同法》,确立了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2005 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同年4 月,电子签名法的核心《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然而,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显然还很不健全,且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电子签名法》中,由于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及论证机构没有统一的规范,甚至还保留着“不干涉企业继续选用现实签章或选择电子签章的自由”的条款,使大部分企业在具体细节操作上感觉无章可循(朴光秉,2006)。总的看来,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任重而道远。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

(一)加快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市场考虑交易吞吐能力、特性和市场未来发展的余地等因素来安排摊位、交易场地、永久性仓库、装卸设备、商品寄存处、简易防雨防晒货棚、货场、停车场地、各种工作用房以及为交易服务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计算机数据存储等设施和供交易人员使用的生活服务设施等。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运输等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要改善仓储设施,推广先进的保鲜技术与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和贮运水平。

其次,加强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软件设施建设。这是发展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的关键。做好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畅通信息传播渠道。良好的电子管理软件将让农产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化管理事半功倍。政府部门必须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同时准确、实时权威农产品商业信息,政府应让用户免费得到农产品市场信息。目前当务之急是国家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制度。采用先进的电脑系统进行管理和运作,形成高度集成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只有建立健全了权威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机制,才能进行结构调整,开展网上农产品在线订货、拍卖和其他交易服务,真正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二)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且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是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实物流通环节,具体包括物品储藏、包装、运送配送和装卸检验等各项活动。物流配送效率高低和安全与否,关系到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的成败。完备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铁路、公路、水运顺畅衔接,形成统一平台。只有配送系统通畅,货才能畅其流。形成配套的高效物流运转系统。提高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增加对机械的应用,加速农产品市场内部的运转 ,这对于农产品市场进行电子商务管理必将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创新经营模式

农产品市场的建立,特别是中小型市场,在资金筹措方面可采取贷款、自筹集资和捐款等多渠道筹集,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可以实行企业化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科学管理的原则,对农产品市场企业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造。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通过改革产权制度和融资体制,借鉴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输出资本与管理的经验,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同时,打破传统体制下行政管理部门统揽市场建设、管理一切事务做法,争取真正实现政企完全分开,促进市场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只有真正有了明晰的产权,才能实现产权保障、激励和促成交易。

(四)完善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首先,应尽快出台我国《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法》及其实施细则。借鉴日本、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法》。

其次,对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的性质、规划布局、规模、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软硬件设施、交易规则等做出明确规定,将市场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

再次,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法规,要站在符合WTO原则、规范市场的高度,加强对交易主体交易行为的约束,不断制定、修改、完善与农产品交易和农产品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早日促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法治化轨道。

参考文献

1.陈晓静.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规模的影响.北方经济,2009

2.朴光秉.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6,28(4)

3.杨静,刘培刚.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8(8)

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2

近几年,在商务部积极推动下,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商品档次日益提高,交易手段更趋现代化,相关管理工作也得到加强。近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

《中国市场》:常司长,在您看来,近几年来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态势如何?

常晓村:近些年来,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其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及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增加就业、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已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体现在其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流通规模稳步扩大、商品档次日益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5563个。其中消费品市场69520个,比2004年同期减少2032个,下降2.84%。生产资料市场6043个,比2004年同期减少596个,下降8.98%。2006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3876个,比2005年增加553个。

《中国市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质量提升转变过程中,呈现哪些新特点?

常晓村:不难发现,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正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数为252.8万个,比2005年增长12.4%;营业面积1.8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37.5%;年成交额3.7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3.7%。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43个,成交额占全部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的3/4。其中,成交额10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53个,成交额占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的近1/3。

二是专业市场继续占据主导地位。2001-2005年我国亿元市场中专业市场在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等方面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专业市场数量、摊位数、营业面积、成交额分别占全部亿元市场的65.1%、58.3%、71.3%和70.8%,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占全部亿元市场比重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0.4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但成交额和数量的比重却分别下降了0.1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三是经营效率明显提高。规模化经营特别是批发经营比重增加,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2006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摊位营业面积达71.5平方米,平均摊位年成交额达146.9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2.3%和10%。市场规模越大,平均摊位成交额越高。100亿元以上市场摊位年平均成交额和单位面积成交额分别为506.4万元和6.6万元,分别是亿元市场的3.4倍和2.4倍。

四是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购物环境、商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继对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对不符合规划、影响交通和市容、存在扰民问题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市场进行了整改和迁建。不仅改善了购物环境,完善了服务功能,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促进了社会稳定。

五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迅速。在国家利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数量增加了272个,成交额增长了79.9%。2006年纳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的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超过3000亿元,占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1/3以上,累计带动新增就业81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数为20万人。2007年上半年,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超过1600亿元,带动出口16亿元。

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与分类指导

《中国市场》:在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的指导下,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通过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其硬件设施明显改善、流通规模稳步扩大、商品档次日益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但您认为商品交易市场在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常晓村:虽然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由于市场管理还不到位,商品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假冒伪劣产品也存在于不少市场之中;管理体制不顺,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缺乏合理规划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设施建设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交易方式还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等。

对于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我们的管理原则是既要抓规范管理,也要搞升级改造;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市场》: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在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能否作些具体介绍?

常晓村:好的。在市场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商务部于2006年实施了“双百市场工程”。安排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标准化、现代化改造。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环保等准公益设施和仓储、配送等经营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和规模化。

“双百市场工程”作为一项惠农利民的工程,是商务部从流通领域推动“三农”问题解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双百市场工程”实施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取得了“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良好效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2007年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的通知》(商财发[2007]145号),决定继续采取投资补助、财政贴息和税费优惠等措施,对有关建设改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为贯彻落实《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有关禁止变相期货交易的规定,2003年11月,商务部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检查。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限期整改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建发[2007]138号),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各省市已经上报了本地区需要整改的市场基本情况和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发展期货市场,棉花、白糖、PTA(精对苯二甲酸)、锌、聚乙烯、菜籽油期货品种已经成功在我国上市交易。

三是开展了建材市场整顿规范工作。具体来说,一是配合质检总局等部门搞好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近年来,按照全国整规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商务部积极协助质检总局等部门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建材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参与制定了《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秩序规划》(2005年-2007年),分年度印发《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整治工作。通过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进行整治,协调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材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二是组织制定、《招商制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并指导有关行业组织积极宣传贯彻实施,引导招商制建材市场向规范化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流通标准化工作。众所周知,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商品流通效率低、秩序混乱的问题难以避免。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必须大力加强流通标准化工作。

近年来,商务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招商制建材家居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等79项行业标准和48项国家标准,为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商品流通规范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为更好贯彻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商务部会同农业部、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0号),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

五是建立全国重点商品交易市场联系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与分类指导工作很有帮助。2004年10月商务部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建立重点商品交易市场联系制度的通知》。在各省及有关协会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2006年3月,确定48家商品交易市场为商务部重点联系市场,并向社会公布了名单。其中,农副产品类28家,生产资料类20家。这些重点市场定期向商务部报送经营情况,为我们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加速商品交易市场的立法和标准化工作

《中国市场》: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流通领域尤其是批发市场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请您谈谈,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就进一步促进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战略性调整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常晓村:对于这个话题,我想主要谈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继续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立法工作。从全国来看,统筹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布局,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管理,引导和促进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促进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也日益迫切。商务部十分重视商品交易市场立法及规划管理工作。今年,商务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就《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对《条例》进行了修改完善,《条例》有望年底出台。

目前,商务部正在起草《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旧货流通管理办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等6部规章。拟对市场规划建设及准入管理、基本交易规则、市场经营管理者责任、交易商权利义务、商品品质保证、监督检查等做出明确规定,逐步将商品交易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大力加强流通标准化工作。今年3月,商务部颁布了《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计划五年内完成300项涉及商品分类、零售批发、商贸服务等与生产生活及消费密切相关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逐步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流通标准体系和科学促进机制。今年已下达汽车配件专业市场经营规范、小商品分类指南等75项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近期,将抓紧组织出台《商业流通基础设施分类》等重要标准。

三是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工作。今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根据《意见》精神,商务部将继续大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管理力度,鼓励发展面向民生的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品牌、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形式和营销方式,着力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方式、管理方式和制度创新。整合现有的资源与渠道,构建新型的工商关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近期,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重点市场联系制度,扩大重点联系市场范围;加强生产资料市场行业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业态,促进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深入贯彻落实《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限期整改的各项后续工作,并于年底前公布通过验收的市场名单;协助有关部门推动钢材、棕榈油等期货新品种上市,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

四是努力协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和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我们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商品交易市场软硬件设施建设。

五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在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与指导、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方面,中介组织大有可为。因此,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自律作用,积极支持这些中介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加强政府与企业沟通理解的研讨、座谈及交流活动。

《中国市场》:最后,请您对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长足发展提出几点希望。

常晓村: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我国商品流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3

__市作为“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城市”之一,认真贯彻国家、省三绿工程办公室“关于开展三绿工程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有关具体情况和今年工作重点作简要汇报:

一、__市三绿工程宣传月活动情况的介绍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认真做好宣传月工作,市政府和市三绿工程办公室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__市三绿工程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和《__市关于开展清仓查库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多次召开协调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共同做好三绿宣传月工作。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是集中开展清仓查库活动,净化食品市场。组织商务、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节日市场检查力度,对清查出的有问题的商品,一律撤柜封存。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20__年12月26日,按照统一部署,“省暨__市三绿工程咨询日活动”在市府广场举行,省、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开展市场准入、安全检测、合理膳食、绿色市场认证、放心品牌推荐等相关知识的咨询和宣传;印发了“三绿工程百问”、“安全消费指南”等宣传资料万余份,摆放了40余块宣传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的画板,还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同时,我们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__电视台新闻频道从2月15日至18日连续4天播放了__市三绿办改编制作的三绿工程专题宣传片,宣传介绍我市的三绿工作;我们还编印了《绿色消费指南》,翻印了《三绿工程百问》等资料,广泛发放,并在__商务信息网上开辟《绿色消费》专栏,系列介绍绿色消费知识等。据不完全统计,宣传月期间,通过各类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单位播发我市的三绿新闻不下五十次。

三是开展畅销品牌推荐活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结合正在开展的__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活动,我们组织专家库的专家对申报供应商的企业和品种的资质进行认定,首批对申报的25家企业单位给予了__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供应商资质,并大力开展向消费者推荐活动。对其中获无公害认定或知名名牌称号的16个企业的19个品种向国家、省三绿办作了推荐。

四是加强了绿色通道的开辟工作

在已有的2条省际通道、3条市际通道的基础上,市公安、交通部门又出台了新的扶持办法,对农副产品运输车辆制作了《三绿工程运输通行证》,并在行政服务中心公开受理,积极开辟绿色通道。

五是抓好创绿示范店的考核验收,树立绿色消费的典范。

宣传月活动期间,市三绿工程办公室还组织办公室成员对参加申报的金满楼、蜀王、江南春等共50余家大中型餐饮企业进行了考核和验收,授予23家企业的36个门店“20__年度__市创绿色餐饮示范店”称号,为餐饮企业树立绿色消费的典范。

六是启动了创建__市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活动

为推动绿色市场的培育,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GB/T19221-20__),以经营农副产品的超市为起点,在全市经营农副产品的零售市场开展创建“__市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的活动。确定了家乐福__长江店、好又多望江路店、合家福购物广场、红府超市舒城路店等4家超市首批进行试点工作。

通过三绿工程宣传月活动,我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三绿氛围日趋浓郁。

二、20__年__市三绿工程工作要点

(一)基本思路:一是“反弹琵琶”,从消费抓起,通过引导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并通过三级检测网加强食品检测手段,使污染超标的食品无法销售,从而引导生产;二是运用法制、经济、行政手段,实行全程卫生质量控制;三是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四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先以抓好“放心菜”、“放心肉”、“放心豆腐”为重点,再逐步扩大到所有食品。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强化三绿工程的领导。

2、继续做好绿色市场的培育。根据《绿色批发市场标准》、《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和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及实施规则,加大培育创建绿色市场力度,加强硬件建设;建立索证、索票、检测、认定、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周谷堆农产品市场“放心菜”配送工程,进一步提高配送规模,扩大配送数量、配送品种和配送范围。

3、继续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的建设。一是继续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的建设;二是继续抓好“放心豆腐”生产基地建设,20__年力争建成1—2家豆制品集中生产基地,使基地日产黄豆原料18吨。

4、继续强化市场

检测体系建设。一是投资3000万元建设__农副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同时将蔬菜农残抽检逐步向水产品、水果、肉食品延伸;二是进一步完善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残检测基础设施,争取检测面达到60以上;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超市及农贸市场建立农残检测点。5、继续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一是积极做好蔬菜、肉食品、酒的畅销品牌推荐工作;二是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是继续开展“绿色餐饮消费工程”活动;四是大力推进流通领域食品放心工程龙头品牌的建设;五是大力推进“放心豆腐”品牌。

6、进一步加大对三绿工程的宣传。一是将三绿工程宣传重点转到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二是积极开展三绿工程评选活动;三是积极参加“三绿工程博览会”等社会公益活动。

7、继续加强三绿工程法规制度的建设。一是加大推进《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等的实施力度;二是根据已出台的城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实施细则》;三是结合实际,拟订《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为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确立法制依据。

8、推进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实现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信息网络化流通模式。

9、进一步深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肉品市场准入,强化生猪市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做好定点屠宰场的规划工作,逐步提高屠宰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档次。

10、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注重与全国绿色通道的对接。

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4

XX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三绿工程”的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绿色消费影响广泛,深入人心。老百姓购买食品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从价格优先向价格与**全并重方向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有些企业自筹资金购买检测设备;各级政府机关都从执政为民高度,把食品**全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形成了推动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舆论监督氛围。二是绿色市场发展迅速,把关作用增强。主要表现在加强硬件建设,实现设施设备现代化,购物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建立索证、索票、检测、认定、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有的还建立了业户档案,加强了市场把关。三是绿色通道的数量不断增加,流通效率得到提高。**市已开辟8条绿色通道。其中,跨省通道2条、省内通道3条、市级通道3条。四是食品**全总体状况逐步好转。据市三绿办对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XX年平均为93.5%,XX年达到98.3%。五是创建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目前我们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了26个,无公害农产品已经到了50个,绿色食品到了11个,**徽省名牌农产品到了20余个。六是建立起了三层检验机制,这三级检验就是企业检验,第二层就是社会检验,第三层就是权威检验;七是开展了“放心豆腐”生产的专项整治。

三绿工程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地区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实施三绿工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推进三绿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XX年**市将在三绿工程方面重点作这么几件事: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食品**全为目的,以 “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行基地、检测、索证、索票、检测、认定、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反弹琵琶”的思路,从提倡绿色消费抓起,积极培育绿色市场,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引导绿色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思路:一是“反弹琵琶”,从消费抓起,通过引导消费者增强食品**全意识,并在市场提供简单易行的食品检测手段,使污染超标的食品无法销售,从而引导生产;二是实行全程卫生质量控制,运用法制、经济、行政手段,在每个环节都建立食品**全保障体系;三是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先以抓好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豆制品等卫生质量为重点,再逐步扩大到所有食品。

(三)工作重点:总体上是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全法制保障、技术支撑、政策扶持、社会信用、组织保障和舆论监督六大体系。具体目标:一是通过宣传和政策引导,使政府、企业、消费者增强食品**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确立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科学消费模式。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市场,严把市场关,尽快形成具有保障食品卫生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三是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使进入绿色通道的食品都能符合卫生质量标准要求,鲜活食品运输采取保鲜措施,公路运输的白条肉实行吊挂、封闭运输,冷却肉实行冷链运输,面向社会的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得到较大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强化政府对三绿工程的领导。五是根据国家已经颁布的《绿色批发市场标准》、《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和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及实施规则,加大培育创建绿色市场力度,加强硬件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六是继续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的建设。XX年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真正成为**市农副产品供应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继续抓好“放心豆腐”生产基地建设, XX年力争建成1—2家豆制品集中生产基地,使基地日产黄豆原料18万吨(约占市民日消费量的50%)。七是继续强化市场检测体系建设。一是投资3000万元建设**农副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二是进一步完善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检测的时效性和扩大检测面,争取检测面达到60%以上;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建立蔬菜市场农残检测点,加强企业自检和自律。八是继续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一是结合三绿工程宣传月,积极做好蔬菜、肉食品、酒的畅销品牌推荐工作;二是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并争取XX年**市在食品质量最高层次---有机食品上有所突破;三是继续开展“绿色餐饮消费工程”活动,扩大参评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市餐饮行业的一个品牌工程;四是大力推进周谷堆农产品市场“放心菜”配送工程、**天恒食品有限公司“徽商放心肉”连锁店等一批流通领域食品放心工程龙头品牌的建设;五是大力推进“放心豆腐”建设,争创“放心豆腐”品牌。九是继续加强三绿工程法规制度的建设。一是加大推进已经出台的市政府各项法律法规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等的实施力度;二是争取尽快出台《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实施细则》;三是鉴于商务部等部门即将联合颁布出台《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为此,我们也将结合我市实际,拟订《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为农副产品的市场准入确立法制依据,从而使我市的流通行业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十是推进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在XX年在已完成的供需双方申报基础上实现其对接,实施试点方案,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建立供需双方信用档案,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最终实现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信息网络化流通模式,提高食品质量**全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十一是进一步深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肉品市场准入制度,扩大肉品监管范围,提高监测能力和技术手段,开展肉品检验,促进定点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工作再上台阶;做好定点屠宰场的规划工作,合理布局,以逐步提高屠宰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档次;继续加大力度,强化生猪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城乡市场 一体化 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F71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66-02

“城市”和“乡村”作为非均质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生存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群落分布形式。受各自特定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制约,城市与农村在物质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区域功能以及民众生话习俗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是,这两大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互为需求、互相补充,在互利互惠中互动互促、共同发展。

一、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一)城乡市场一体化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只有把巨大的农村市场融入统一的国内市场,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因此,城乡发展首先必须改变二元经济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城乡市场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村体制改革滞后、市场机制缺失造成的城乡关系错位和利益失衡的表现和结果。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大力推进农村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弥补农村市场机制的缺失和断裂,消除城乡之间的体制壁垒和市场分隔,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条件和有利的环境,防止农村资源和农业要素的流失,让农民分享到城市化的利益。

(三)城乡市场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城乡体制分立、管理分治、发展分隔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流和集约配置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城市与农村不同区域各个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和促进乡村发展,以工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共进。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其关键的环节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连接工农、沟通城乡的统一融合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优化配置城乡资源。

二、城乡市场发展失衡的原因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通过长期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我国国民经济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程度高的农业生产部门,另一方面是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工业生产部门。改革后,城市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即现代市场经济,而农村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分工程度低、市场需求有限,市场经济发展缺乏必要产业条件。由此,在国民经济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城乡二元市场结构局面。

(二)管理分治下形成重城市市场建设,轻农村市场设施建设

基于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城乡工业消费品流通体制上存在的行政分割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市场规模大,从自身利益出发垄断市场,设置壁垒保护自身既得利益。因此长期以来市场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不仅城市建立了各种农贸市场,还有各种商场、超市,以及银行网点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市场设施建设比较滞缓,市场体系残缺不全,缺乏联系农村居民需求与供给的纽带。

(三)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

农产品销售市场是农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通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循环与农民生活的水准。

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地区,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丰收后,随之而来的常常是该种农产品的出售难。农民丰收的喜悦常常变成丰收后的忧愁;农产品卖不好,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大。首先,价格的大涨大落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农产品的销售难上加难。其次,农产品出售后回款难。农民卖出了农产品,得到的却是欠条,很难收回现款。再次,对农产品任意压级、压价,让农民感到出售农产品较难,并因此影响其积极性。

(四)市场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

除了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公布的《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外,至今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农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出多门、市场准入管理不到位、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与手段,以及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农村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程度远远高于城市,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三、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一)推进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管理体制

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关系,首先,必须着力于深化体制改革,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消除限制资源、要素和产品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性政策。其次,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对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一视同仁,使社会保障成为全民共享的制度。最后,要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加快农村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基本需求返还制度,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和城乡居民非税负担统一,使城乡的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相适应。

(二)加快城乡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

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企业要从城市延伸到县域重点镇,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城乡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发展,允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扩大配送品种范围,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流通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大力开发利用流通企业信息资源。

(三)完善市场法规,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层面,建立高效、综合的农业管理体制,即把管理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村各要素市场的有关部门加以协调和统一,形成一个跨部门的机构,负责解决农、工、商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问题。尽快清除阻碍城乡市场体化的各项制度障碍,以提高商品和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效率。

另外,要建立完备的经济法规,健全市场规则。对农产品流通设施结构布局要有统一规划,同时要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使市场监管有法可依,以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以及科学监管。科学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规范市场秩序和交易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利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提高农民在市场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必由之路。政府要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基础上,要积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如确立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地位,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税费优惠、财政及金融支持,对组织的领头人加强培训等,并切实把这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管

责成质监农业部门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制订实施严格的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计划,包括制定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制度、检测制度,制定农产品经营者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行质量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其次,要推动农产品优质流通计划。包括开通优质农产品信息网站,推动农产品流通的体系建设,鼓励生产者与市场、商户联合,鼓励商户专营和从事优质配送服务等,进一步鼓励生产者与商户对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收稿日期:2011-07-06

作者简介:郭晓杨(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新娟,王淑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3):68-70.

[2] 陆学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9,(4).

[3] 韩振普.县域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J].理论学刊,2009,(5):76-78.

农产品市场管理办法范文6

一、农产品“卖难”问题凸显

自1996年以来,我国摆脱了农产品需求不足的局面,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农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2005年江苏小麦丰收,增收近半成,而价格下降0.1元/斤,同时农资价格大幅涨价,农民收入不增反降,收入比2004年减少70~80元/亩,农民陷入“丰产难增收”的怪圈;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广西2004年荔枝总产量同比增长50%,而收购荔枝的客商却比往年减少一半,价格下跌超过30%,农民再一次陷入价贱伤农的困境;2006年山西阳曲凌井店乡西葫芦每斤只能卖到三到五分钱。同时,山西阳高8000亩圆白菜烂在地里等举不胜举。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粮农、果农、菜农、奶农,无论经验水平如何,无论沿海内地、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农户均无法摆脱农产品“忽多忽少”,价格“忽高忽低”,“增收―减收―增收―减收”的循环怪圈。农民的主要收入是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农业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75%。尽管2006年我国减免了农业税336亿元,平均每个农民40多元。但农民的税收减免带来的利益却难以弥补农产品“卖难”造成的损失。一筐桃子烂掉,一桶牛奶坏掉,农民的损失就不仅仅是40元,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的损失可想而知。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新农村建设难以实现,农户随时有破产返贫的风险。

二、农产品“卖难”问题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组织不健全。中国大多数的农产品流通组织缺乏对农民的导向作用,经营组织往往只注重产品的销售和买卖,生产与消费市场严重割裂,没有发挥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和发现消费功能,对农业产业链的带动力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存在流通组织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大的现象,不利于提高效率和推广应用先进交易方式。第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不健全。如,期货市场发挥功能的空间小,交易活跃的品种少,还远没有发挥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第三,批发市场集散功能低,交易设施原始;大多数“三边”(路边、河边、桥边)市场是农民临时性和应急性的选择。第四,农产品流通业态发展和创新滞缓,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电子交易等现代物流体系还处于初建阶段。第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和检测检疫体系问题严重,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管理存在部门分割,缺少一套比较完整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二)农民市场意识存在不足。广大农民往往只注重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上升,对产品的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的认识。随着WTO的加入和国外农产品的进入,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农业粗放式经营管理、农产品品质的退化、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势必造成农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以致低层次的“大路货”、低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少有人问津,“卖难”现象自然难以避免。

(三)农村信息网络不健全,不利于信息的通畅流动。我国自建立了国家性质的农业网络后,各地的农业信息网络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对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发达省份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网络服务系统和各种惠农热线的建立,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明显的区域布局方式:广大内陆地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民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最新的产品信息。信息的滞后再加上交通网络不畅导致许多农产品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特别是鲜活产品的处理,各地蔬菜、水果等“丰产而减收”的局面层出不穷。

(四)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存在信用风险。农产品加工是当前解决农产品卖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工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有效的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加工水平低,与世界差距大。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元,我国只有0.38元。2004年我国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产值比为1:1.2,与发达国家的1:4相差甚远。农产品得不到及时转化和增值,市场消化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遏制,出现大量农产品堆积,价格下降现象。市场价格下降,加工企业更多地选择回避,农产品加工企业失信现象多有发生,导致履行合同困难。农民承担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种风险和损失。

三、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提供市场完善的条件,促进农业市场体系合理发展。促进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系统等的改进;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制度。此外,建立国家支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防止政策“悬空”。

(二)加强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发展,科技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村的科技投入,支持农业院校和农业中专院校建设,形成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多层次农业科研试验网;积极扶持农业科技包括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新型机械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并为科技的推广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致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中介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订单农业作为产前合同具有期货贸易的性质,对农民的收益起到比传统的方式更好的保障。鼓励农民建立自己的中介组织,如农业经纪人、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成可与企业对话的有效力量,以便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具有不同于工业等的独特优势,但是发展农业必须走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圈子,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的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农户为依托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延长农产品增值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需要以工业化为推动力,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克服小农生产的缺陷,逐步实现农户与现代化技术对接、与大生产对接、与市场流通对接,将农户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和大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