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1
为推进新城委惩防体系建设,根据《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特制订惩防体系工作要点。
一、宣传教育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深化作风建设、促进创业创新、服务保稳促调、推进科学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教育。
2、对机关党员集中开展一次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
3、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机关学习会制度,定期安排反腐倡廉理论学习。
二、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班子议事和决策制度,规范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信息网络平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3、修订和完善新城委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制度。
4、修订和完善新城委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5、制订新城委土地征用管理制度。
6、修订完善新城委公务接待管理制度。
三、监督检查
1、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抓好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现场签订、竣工验收工程款结算支付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推进建设项目中预防职务违法违纪工作。
2、抓好拆迁安置项目的监督检查,规范拆迁项目的房屋调查丈量、补偿费结算、房屋安置等各个环节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压缩公共权力自由裁量权空间,预防腐败行为在拆迁补偿安置环节发生。
3、做好公务员津贴规范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清理“小金库”。
4、进一步规范公务考察,杜绝公费旅游。
5、进一步加大公务车辆管理力度,进一步严格公务接待管理。
6、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规定。
四、作风建设
1、开展“提高工作效力,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专项活动,保确机关公用经费“零增长”。
2、以抓作风建设“促创业创新”为主题,全面推进“一线工作法”,“四通工作法”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推进作风建设。
3、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做好领导干部蹲点调研,驻村联户活动。
4、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效能投诉办理率和质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5、深入开展重点岗位动态监管活动,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科室。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体系合同条款勘察设计责任
项目建设背景:某城市次干道道路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全长约3.3km,其中盾构隧道约1.8km,盾构隧道外径为11.6米。隧道主体为单管双层双向4车道,地面道路设计双向4至6车道。根据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标段的划分,拟采用“Ⅰ+12”的方式。即主体工程及其配套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含土建、安装工程、装饰装修、附属设施等)和K0+380―K3+220段隧道工程(含工作井、盾构段、暗埋段、敞开段、风机房、雨水泵房、风塔等)由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商完成(以下简称为DB承包商),余下施工工作部分,包括隧道装修、供电设备采购安装、照明设备采购安装、监控系统采购安装、给排水及消防设备采购安装、环控系统设备采购安装、管理中心工程、沥青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路灯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共划分为12个施工标段。
1、合同体系的选择
传统的设计施工分离制度下的施工承包由业主承担全部的设计变更和施工条件变更责任。DB总承包位于方案设计后实施最为简便,唯独位于初步设计之后最难。基本原因是初步设计深度问题和初勘深度问题。为了明确的划分工程中的各项权责,在对合同条款设计之前,需要明确合同的体系,即明确整个工程所涉及的所有合同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划分。
针对该工程设计了几种合同体系,通过下面的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合同体系决定采用模式2: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承包【DB+MC】(MC:Management Contracting),为了明确设计责任,其中Ⅰ标段(DB合同标段)详细的招标内容如下:
2、基本合同条件的选择
根据合同体系的设计,1个监理人需要面对13个承包商,且DB承包人实施总承包管理,为了便于管理,必须保证管理模式的一致性。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可作为本合同的通用条款。FIDIC橘皮书范本的法律体系背景与我国有很多的不一致,直接套用会存在很多问题。如自行拟定合同条款,又有可能面对合同完备性的问题和巨大的法律风险。因此我们最终决定选择一个成熟的施工合同范本,作为合同条款设计的基础,然后修改部分条款(如“变更”条款),增加一些新的条款(如“承包商设计工作”、“承包商管理工作”),来完成整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的条款设计。
2007年11月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等九部委颁布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发改委令第56号)中的施工合同文本是目前为止国内最为完备、承发包双方商业行为定义最为清晰、风险分担合理的施工合同范本。在此文本的基础上做适当修改,作为本工程整个合同体系的基础。这样对于“Ⅰ+12”的整个合同体系在施工承包内容上一致,执行相同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合同条款设计完全考虑了未来12个施工合同的一致性,并且明确了委托监理的具体要求。
合同还应确立一些重要的工程管理制度,特别是要符合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制度要求(如审计),这些工程管理制度还需要在技术规范中细化。这样既方便管理,同时又赋予了它一定的合同地位,使之具有法律地位,保证合同双方遵守。
对于承包商设计工作和管理工作,参照FIDIC橘皮书范本、台湾的建造(D&B)统包契约和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勘察和设计责任进行了界定。
3、勘察设计条款的设定
3.1 勘察责任的界定
DB合同中的勘察是指进行满足主体工程及其配套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需要和相应承包范围内施工需要的详细勘察。该工程由于在招标时已经进行了初步设计、初步勘察,在招标时向投标人提供这些有关资料,在合同条款设计时,为了使招标人对工程的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的变化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又要避免总承包商不再进行详细勘察,保证勘察的质量,针对可能出现的地质条件变化的风险,在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中设立了对勘察资料的“二次评审制度”。
首先要求承包人于工程开工后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进行详细勘察。详细勘察结束后,承包人须向发包人提交完整的施工勘察报告,报告应涵盖地质勘探、水文、气象条件、地下障碍物、地下管线、现场平面、交通条件等详细情况。承包人须向其他承包人提供最终的施工勘察报告,以便使用,并对其准确性、完备性负责。
第一次评审是在开工后,承包人须仔细分析其施工勘察报告与发包人提供的发包人图纸及文件中的勘察资料的一致性,承包人如认为存在实质性不一致的情况,可向发表人提出书面通知,申请由发包人组织专家进行施工勘察结果评审,否则视为承包人确认其施工勘察报告与发包人提供的初察资料一致。
发包人在收到承包人提交的勘察评审申请通知后14天内,组织专家进行施工勘察成果的评审,并提出具评审意见报告。专家评审意见若确认承包人的施工勘察报告与发包人提供的勘察报告没有实质性差异,发包人将不对其所提供的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完备性承担责任。专家评审意见中指出承包人施工勘察报告的错误或不足,承包人应补充勘察。补充勘察费用由承包人承担。专家评审意见若确认两者存在实质性差异,需进一步详细施工勘察,则发包人和承包人共同委托第三方进行详细施工勘察,并以勘察报告为准判定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第三方勘察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发包人代表应在评审工作结束后7天内将专家评审意见报告通知承包人,承包人如没有异议须签字确认,视为其对施工勘察资料负责,并且考虑了所有可以合理预见的不利情形及风险;若承包人有异议,按争议约定处理。组织专家评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第二次评审时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认为发生了不可预见的不利物质条件,应在现场工地条件被扰动前,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发包人代表。发包人代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调查这一情况,并搜集现场资料。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遇到地质条件变化时,即使发包人未及时发出指示,承包人也应采取合理措施继续施工,避免损失的扩大。
若承包人认为此不利物质条件构成工程变更,可在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发包人代表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对发生的不利物质条件构成工程变更进行专家评审。承包人须提供证据证明,发生的不利物质条件是无法合理预见的,且与通常的自然条件和类似工程的常见情形存在较大差异,仅仅是与施工勘察报告的差异不得作为变更和索赔的依据。
发包人和发包人代表在接到承包人书面申请后14天内,组织专家对该不利物质条件是否构成工程变更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报告。评审依据为承包人原施工勘察报告和事件发生后的现场资料及承包人的相关证据和资料。
发包人代表应在评审工作结束后7天内将专家评审意见报告通知承包人,承包人如没有异议须签字确认;若承包人有异议,按争议约定处理。组织专家评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经专家评审发生的不利物质条件若构成工程变更,发包人代表应当及时发出变更指示,补偿承包人为克服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而承担的额外费用,如果工期已经或将受到延误,也应相应顺延工期。
3.2设计责任的界定
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对总承包商的设计进行交底,同时其他专业承包商也便于对图纸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项目经理下分设施工经理和设计经理。
DB合同的施工图设计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施工总承包来说的;另一类是对传统模式下按图施工的专业承包商施工责任来说,这关系到设计的批准与变更。
发包人有权在设计审查之前和之后,对相关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图纸和资料提出建议、审查和确认。发包人的任何建议、审查和确认,并不能减轻或免除承包人的任何合同责任和合同义务。
为了保证设计的深度,要求总承包商在提供专业承包商需要的图纸时,同时提供详细准确的清单,并对清单的准确性负责。
对于总承包商负责施工的部分的变更指的由发包人提出,而对于其他标段的变更,要具体的区分导致变更的原因是发包人修改还是总承包商设计图纸的缺陷,以此保证总承包商提供的设计文件的深度。
3.3变更的计价
对变更工程的估价,在该项目背景下,由于最初招标时是依据初步设计,不可能提供详细准确的工程量清单,而传统的工程量变更的计价三原则参照的是已标价工程量清单的单价。在本工程中,虽然要求总承包商参照经评审的施工图纸,根据中标时提供的比较粗的工程量清单,再提供一份详细分解的工程量清单,但由于施工图纸是由总承包商提供的,这样很容易产生不平衡报价,因此对于传统的工程量变更的计价三原则就不再完全适合本工程。
在该合同中,决定对传统的变更计价原则进行了修改,在合同中约定,不论变更的部分是不是在原工程量清单中存在子目的均要求总承包商重新报单价。对于在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已经包含的子目,按照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与招标控制价相比的优惠比例进行调整;对于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无适用或类似子目的单价,由承包人按投标时的计价标准,编制综合单价报送监理复核,由发包人审定。
对变更工程量的确认,首先对变更的提出进行了限定,规定变更指示必须是由监理人发出,参照经评审的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商对施工图纸的优化不能算是变更。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优化措施;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是一切建筑工作的基础,不仅要全面考核更要突出对重点部分的控制。依据不同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规划,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保证为项目施工提供完善的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出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实力,很多企业,即使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因材料质量、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一些问题,较为常见的有:
1.由于施工材料含水量较大,被压实以后变成“橡皮土”的几率很大,在施工现场存在的“橡皮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回填土下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材料水泥的质量不合格,市场中有的水泥纯度不够,含有过多泥量,或者砂浆的兑和比例不准确,添加材料的顺序没有按照正确的程序,有可能会使砂浆搅拌不均匀,造成水泥质量不达标。
3.门窗与墙面的连接有可能会存在漏洞,当遇到雨水天气,如果室内的窗口线比室外的窗口线低,就会造成雨水倒流的现象,如果窗框上的保护带没有撕掉,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涂抹密封膏,就会导致渗水现象,日积月累,就会对整个墙面造成破坏,危害生命安全。
以上的三个例子,由于材料、技术、环境的影响产生的一些问题,要根据问题的源头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回填土下泄问题主要办法是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和土料;其次是保证水泥的质量,对材料进行严格挑选,遵守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对施工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消除一切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1.监督管理松懈,不严格
目前有很多建筑企业的内部都没有设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操作制度,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含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考核,同时也没有专门对重要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改进。
2.管理组织体系疏漏,不健全
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渐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硬软件设备都日益消耗,匹配度下降,再加上建筑过程中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因素潜在地制约一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没有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就意味着仍旧存在施工隐患,不能高效的完成施工作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施工技术管理基本是通过分包合作的形式,把责任具体化,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培养重点发展方向。相反,这种方法也存在相对的弊端,会造成施工方联系的不紧密,会阻碍施工进程,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成本。
3.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所存在的不足
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所存在的不足重点表现在:许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落实国家规定的相关行业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在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安排情况上,没有把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会致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些岗位上没有人员执勤。有很多建筑企业在工人施工前没有进行相关的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大部分工人无视操作流程,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负责,阻碍现场施工的进程。
三、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筑施工整体管理制度的优化
针对项目施工行业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施工的技术标准、文件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落实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构的方针政策以及技术责任制度。保证每个岗位都配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防止和杜绝一切责任混淆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要认真落实各项技术的档案管理和交底制度,图纸的设计、考核必须要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没有经过批准的图纸不能用于实际施工中,技术交底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分级实施,分级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使全体员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过于盲目地施工,针对重点项目、特殊工程、重点单位、“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需要进行缜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建设单位保存的竣工资料以及施工单位保管的管理方面和施工体系的相关技术档案,都应该按照档案管理的制度整理、归档、搜查,最后还有测量、试验以及工程变更管理。
2.施工过程中技术优化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施工作业的按时按量完成,在施工的前期阶段做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特点、要求、进度、客观条件等的考虑,了解其重点工作内容和最基本的任务,再结合优秀的设计团队,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及时地从物质、技术、组织、人力等方面给项目建设提供一切需要,保障施工高效、顺利地进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施工方案的设计是一切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基础,设计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好坏,因此施工方案的敲定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考核。
施工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基本内容、编写格式、编制依据都有统一的标准,施工过程中有关的技术管理是整个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筑商,为了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就必须加强建筑过程中技术控制。
3.完善技术文件的管理制度
对变更文件的管理,工程建设常常会出现一些变更的情况,同时它也是项目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施工效率的高低,衡量变更文件的重要性主要看其是否有利于项目建设,妥善保管对工程建设有利的变更文件,可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对竣工文件的管理,严格的竣工文件管理,首先,必须要了解竣工图纸,知道项目工程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宏图;其次,详细检查、记录相关的实验信息,由于施工各个环节的紧密相连,就突出显示出各种资料及时、正确、规范填写的重要性。
通过对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好项目施工的准备工作,加强对重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施工设备,减少建筑成本,进而达到进度、成本、质量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重大意义。
结语: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以及工地施工的每一位操作工人,而且再加上其生产周期长,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制约,就相应提高了其技术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土木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社会经济的建设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存保.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1(20)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分包管理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在项目上更加的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更加的成本化,不少建筑企业开始转变以往的大而全的管理理念,向精而强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产生的原因
1.1工程技术的要求
总承包商不可能具备承包合同的工程范围内的所有的专业的施工能力,在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一应俱全,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只能采取工程分包的形式。通过工程的专业分包,更为有效率的利用社会资源,承担原来自己无法独立承担的工程项目,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增加收入。
1.2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有些项目工程的专业性要求非常强,但是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受专业性的限制,总承包商自己承担下来有时会力不从心,所以将它分包出去,分给那些报价低而又有能力的分包商承担,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还可以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3转移或减少风险
工作量可以通过分包有所减少,同样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分包进行部分转移或者减少,这样大家共享盈利共担风险,能够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1.4业主的要求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业主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存在一定的话语权,为了达到自己对工程施工效率的要求,部分业主会明确要求总承包商将一些工程中的项目分包出去,以便快速高质的完成项目工程。
2.建筑工程分包管理存在的风险
2.1违法分包的风险
有些项目工程的分包不能满足法律的相关规定或者是不能够达到法律的相应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要件的缺陷上:
(1)主体要件缺陷
项目承包过程涉及的法律条文规定了主体要求,主体要件的缺陷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不足。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后,总承包商把工程项目分包给相应的分承包商,作为分包管理的主体,有的分承包商是不具备相应的主体资格单位或者个人;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承包建筑工程后,不遵守和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承包的全部工程转包给他人,或者是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其他承包单位。
(2)意思表示要件缺陷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过程中既没有主合同的相关约定,也没有取得建设单位的认可,即意思表示不完备,意思表示要件存在缺陷;另一种情况就是违反法律的规定建筑单位私自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冒充本企业的名义来承揽工程项目。这些都属于意思表示要件的缺陷。
2.2分包管理上的风险
(1)合同订立的不规范
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分包时要依法订立相应的分包合同,但是在分包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订立不规范,条款不严密的风险。分包合同的签订不仅关系到分包合同的履行和总合同的履行,还涉及到发生纠纷以后如何依据法律进行解决的重大问题。分包合同的不规范隐藏着发生相关问题责任无法正常划分的风险。
(2)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风险
目前有些建筑企业内部的分包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少相应的分包管理制度,导致一些信誉较差的分包单位在没有经过正常的招标程序就承包到了项目,并且在以后的施工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偷工减料,造成工程项目的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风险。
3.如何规避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3.1加强法律学习,强化风险意识
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在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过程中也不例外,把法治理念运用到企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中去,不断强化广大的职工,尤其是管理阶层的领导和项目经理等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广泛的开展与工程分包管理有关的《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的学习,把项目分包管理的风险从源头上降到最低。
《建筑法》第29条第1款及《合同法》第270条均规定:“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完成”。然而在不少工程项目中,违背业主招标文件及总包合同中均明确规定不许分包的条款、置之不理,有的甚至将工程主体结构也分包出去。如此严重的违法行为给施工质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导致总包单位付出惨重代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损害了我国法律权威,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由此,总包单位将面临与分包合同主体违法情形基本相同的法律风险及后果。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对总包合同的签订较为重视,而对分包合同的形式、条款及订立审查程序等存有较大的随意性,时常出现分包合同中的工期、质量、安全、验收结算、违约责任等其中一项或几项缺漏或用词模糊不清,造成分包合同难以顺利履行,必然影响总包合同的正常履行。如遇分包方违约发生纠纷后,总包单位也无合同约定追究其民事违约责任。
3.2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分包管理的环节
为了减少相关管理人员的随意性和降低工程分包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责任,要进行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完善,并坚持依法进行分包活动的原则进行项目工程的分包管理。在分包前进行分包策划,在分包工程竞标时,严把分包单位的资格,在分包单位入场后要严格的履行合约的要求,依法依规格进行工程款的结算、合同变更、竣工结算等程序,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3严格依法经营,规避施工分包合同管理的风险
施工单位要严格依法经营,健全管理机制,严格监管分包合同的资格预审、合同评审、签约等管理程序,从源头上解除合同上的法律漏洞。要做到在管理合同时,分包合同有关工程量变更及单价调整;不可抗力事件的损失承担;工期、竣工验收条件、方法、标准;违约责任等与总包合同约定的内容必须一致,规避合同管理上的风险。
4、以包代管的风险
在分包管理中,往往总包单位的少数领导,误以为分包合同订立后分包工程出的任何事均应由分包方自行处理和承担,与总包单位无关。就实际而言,不少分包单位总体实力较弱、队伍参差不齐、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如果总包单位忽视分包管理,不仅隐患巨大,而且给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产生巨大影响。在此情况下,总包单位难以摆脱由此发生的重大法律责任及风险后果。不仅如此,还将严重损害总包单位良好的市场形象、信誉等无形资产。
5、工程分包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5.1、创建分包管理台账,列清楚明细。
管理台账的建立包含项目预算台账、项目施工图台账、分包合同清单台账、分包变更台账及对比台账等的建立。以上述台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项目工程台账管理制度,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投资控制及信息反馈手段,以加强对项目的投资动态管理。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成本、控制工程变更等,以利于工程结束时进行分包工程的结算工作。
5.2、细化合同文件,实行动态管理。
完善分包合同条款,规避合同风险。分包合同管理,不仅要研究确定合适的分包方案,还要制定分包计划、确定合同范围、询价直至形成合同文件,重点是对分包合同生效后的履行、变更、违约索赔、收尾结束等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关键是要留有足够的履约保证金和风险抵押金,严格签证与支付,对每一个节点进行考核,进度、质量、安全考核都要与经济挂钩,制定奖惩办法,及时进行调控。
5.3、严肃分包过程中的进度监控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工期长,影响工期的因素多,进度监控风险大,以至于一些工程工期一拖再拖,建设工期成为了工程建设整体效益中最敏感的因素。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程建设各方都要是千方百计地促使工程按期建成。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建设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政府投资项目是国家整体建设计划的一环,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一旦推动,影响深远,短则数年,长则绵延数十年,自规划设计是否周详、施工质量是否落实,到政府投资项目的开放使用,严重影响着国家形象与人民的生活。政府推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已多年,近年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质量也列为施政重点之一,学术与实务界对此提出了许多研究及改善措施,其立意良好,但在执行面的落实要求仍显不足,建设管理制度的推行与实际面的需求结合,应借助各层级单位的能力条件与责任付出,否则不免流于形式。
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发包、施工至营运管理及维护,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领域的管控,项目要发挥质量、安全与使用年限等应有的功能。整体而言,在规划设计周详、工程经费编列合理化,施工质量的严格管控下,在往后工程推动运作上,工程的效能发挥是可以期待的。但若在前期可研不足、论证不充分的条件下,使得因工程现况变动造成追加或核减经费、工法变更或无法落实建设管理制度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工程延迟。在主管单位、建造厂商及承包厂商间的协调界面也会产生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低下、安全隐患不断现象。另外,现行施工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加上营建环境不良、技术能力不足,又有层层分包的习惯,专业工程师未能按照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及落实,导致建设管理时工程问题不断重复发生,在提升工程质量上仍有诸多需要检讨改进之处。
1、施工查核三层级建设管理问题
这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主办单位(部门)工程管理自评量表未采用工程例会颁布新表,且“建设管理制度”及“施工质量”两部分均空白,未落实考评;建造、施工及质量计划书核定(备查)时程过晚;后续管理维护、人力、经费等应加强协调及处置;施工质量督导记录问题,没有明确具体改善期限,也未进行主办单位事后追踪复查;没能积极掌握工程变更设计图制作要领,以及其对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的影响;未落实设计审查,如屋顶均未设计覆盖防水毯;对三级建设管理架构权责区分不明确,没能在施工前加以规范;施工预定进度表,未能描绘出要径图,无法掌控要径作业进度;污水处理厂及路段用地由于存在用地冲突而无法施工;未能及时协调相关单位解决用户接管施工位置的违建拆除问题,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未能积极排除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建造单位所申请的查验表,没有获得主管单位及建造单位盖章,也没能经过承办人员审核;对于阻碍施工的因素,未能掌握时效排除,并提出可行的办法。
2、摘录较常见的重复性问题
这包括如下情形:建造日报未详细刊载重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情形;现有的土壤密度试验报告书中,建造单位仍有部分内容的遗漏;未督促承建商提交钢承板上的改质混凝土送审资料;部分问题改善纪录未要求承包商注明问题类型、改善措施及改善结果;设计单位没有将水文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导致工程施工期间做做停停,影响工程进度;未制定材料设备管制总表,对各项材料设备进行管控;建造计划未能于开工前审查完成;未积极掌握工程变更设计图,与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试验报告没有详细研读;无管制施工网状图,无法将预定进度、实际进度及评估进度曲线作比较,也无法管控执行进度;部分材料检验报告没有建造单位的审查签章及判定合格与否;建造文件纪录不够周详,问题改善的要求事项不足;承包商的问题矫正措施没有督导落实执行;“不合格品改善追踪表”的限期没有明确规定改善完成日期;建造报表中,建造人员以盖章代替签名等方面的问题。
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强化对策
1、工程管理与工程问题改善
施工质量的优劣,影响工程日后的使用及维护,根据工程特性所制定的工程建设管理作业标准,这应在施工中根据其特性,检查数值是否在容许误差范围内。若在容许误差范围外,其造成不合理的变化的原因,很大可能是由于人为的疏失、经验不足、施工的方法或机械老旧、未办理定期检验及投入不正确性的资源与人力所致。建筑管理的目的在于质量的维持、质量的改进及质量的保证,故应特别严守作业标准或适时修正作业标准。在考虑经济性的工程预算成本及工期时程的基础上,拟定完善的工程问题改善措施。工程管理、工程问题的改善目的,在于降低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及缩短工程期程,减少变异性的产生,并能增加工作效率,改进施工质量及降低不必要的问题改善成本。
工程管理的实施步骤:为维持工程质量管的持续进行与改善,最有效及具体的方法是能按照“管理循环”步骤来执行,确保其运转顺畅。所谓“管理循环”简称计划PDCA:计划(Plan)——决定目标,目标应全体一致且明确,全体人员全力办理,目标应相当明确;实施(Do)——考虑各种方法的适合性与时效性,并考虑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阻碍的办法,加以检讨改进,并进而达到目标而努力;查核(Check)——进行查核,确定实施结果是否有偏差,目的要发现问题或缺点,并加以谋求改善;处置(Atcion)——查核结果,对异常现象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发现有问题应在限期内采取改正。这四个步骤,经持续不断地运转,可逐渐地提升及改善工程质量。
建筑管理是施工中应用试(检)验事实数据来进行掌控的方式,不断地对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数据来评估改善结果,确认数据以进行建筑管理。为了维持与管理目前的技术水平,对于发生异常必需查明原因,且采取根本的对策以防止异常现象再度发生。通过这样的建设管理来达到减少质量的变异控管,达到安全稳定的状态;并以此安全稳定的状态为基础,提升更高的技术与服务水平,进而加以改善。这一过程必须不断地加以检讨改善,突破目前的现状,且加以妥善管理,否则容易退回原点。建筑管理与工程问题改善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工程自开工前至施工中到工程竣工,必须不断地进行工程建筑管理,当施工中工程问题产生,根据问题点设定目标检讨评估等,制定标准化准则,致问题点不再重复产生。
2、实施总体性阶段性建筑管理策略
政府投资项目的建筑管理,施工方法在于满足设计条件、规范及经济效益,寻求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及水平,进而降低成本。建设管理的用意在于事前防止,也即防止施工前、施工中的问题事项发生,将质量变化降低至最低程度,并能够增加工程的可信度。有效的建设管理制度,要有健全的建设管理组织,要有有效的营运,要能建立正确的建设管理观念,从而最终达到有效的管制质量。全面的建筑管理重点,是缺点的预防而非缺点发生后的补救,质量保证不应该再根据检(查)验,而应该是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人对质量保证都负起应付的责任。
工程在发包完成后,于开工前必须完成监造计划书的核定,再于一定期间内编写施工计划及质量计划书审定。除在非归责于乙方原因下的办理申请暂缓开工外,在接获甲方通知函15天内办理开工事宜,开工后工程施工过程分别为施工前、中、后三阶段,这需要拟定施工前及施工中的预防及改善应对策略,以期在施工过程中对还未产生的问题或已产生的问题加以及时的纠正,提醒并避免持续性的犯错。对于在工程完工之际所造成的工程问题,则可以通过改善方式或扣款方式进行办理,已体现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3、施工阶段的重点问题改善对策
一是施工前的问题预防与改善。全面建筑管理的工作重心在于缺点的预防而不是缺点的补救。需要将“预防重于治疗”用在工程上,并且要确实执行,还需要主管单位(监造厂商)、承包厂商及其分包商能有共同的认识,落实质量分阶段性的自我要求及管理。施工前充分了解建筑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不符合、不合理事项提出矫正及预防措施,对于矫正结果办理追踪纪录,确实消除潜在或现存的障碍,确认工程问题影响原因已经得到妥适处理,能够预防类似状况再度发生。预防与改善的对策应包括如下内容:审视将执行的工程是否确实根据工程特性设计自主检查表并有量化数据;对于该项工程的领班做职前教育;充分了解工程特性,落实带领工人执行任务,并由施工现场工程师填具自主检查表;全面了解设计图,针对存有疑义的部分,事先提出释疑,避免产生错误施工情形;根据契约、施工图规范,制定检验项目并逐项进行检验;针对各项试(检)验时程作有效的排程控管;试(检)验规范表应填入设计规范值,以落实比对试(检)验结果;建造计划书应制定各项施工质量及作业标准,明确告知承包厂商据以拟定施工计划及质量计划书等内容。
二是施工中的问题预防与改善。“预防措施”是防止不符合的事项发生,具有潜在性特征而需要事先察觉;“矫正措施”是对已经发生的不符合事件采取方法,具有表面性特征而需要防止再度发生。预防与改善的对策应包括如下内容:建设管理人员应确实执行抽验并核对自主检查表是否填写,并要求按施工位置将所填写的检查数据与规范值加以比对;针对工程特性与现况,有效分析合适的施工方法,或者在执行中的工程发现错误时,应有立即改善的措施并追踪查察;施工中隐蔽部分,除填写自主检查表外,应拍照存证并以文字说明管理工项;定期审视自主检查表,发现问题重复性产生,立即检讨该工程执行流程及施工方法;施工阶段检(查)验停留点,应再校对所用的材料是否根据规范检验;施工中材料送验过程应拍照纪录,并注明人、物、地点及时间,供日后查对;工程进行中应定时召开工地协调会议,管控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工程的专任工程师应不定时到现场做专业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质量变更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变更索赔
一、招投标与施工方案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竞争方式,是公路建设市场的一种交易行为,在理论上符合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实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对于创造择优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全面降低工程成本,进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招投标的过程中,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市场价格等各因素,以合理的标价中标。只有这样,企业和项目才有管理的立足点,才能从管理中要效益,成本管理也才能发挥其效果。否则,中标价格若低于成本,会造成严重亏损,那时企业和项目连生存和发展都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成本管理,更别说提高经济效益了。
施工方案主要指施工方法(特别是冬季和雨季施工以及技术复杂的特殊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及工序之间的衔接),以及决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技术安全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
施工项目中标后,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和施工安全有保证的施工方案。由于施工方案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并且涵盖了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项内容不合理,都会对项目成本有所影响。同时,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分析其原因,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公司越来越视时间为竞争的关键因素,做事快有助于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一个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工程项目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顺利达到预定的目标,是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合理制订施工进度目标并确保其实现,往往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尽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每年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项目建设成本上升及企业整体效益受损的比例仍高居不下。纠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是项目建设系统的环境影响,和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认识不足,片面追求项目成本的最低化及项目建设工期目标的完成所致。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提高工程质量与降低工程成本是统一的。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施工项目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强化质量管理,寻找质量保障投入与成本支出的最佳平衡点。
三、施工安全与物价变动
施工安全涉及到施工现场所有的人、物和环境,凡是与生产有关的人、单位、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都与安全生产有关。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存在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中。施工项目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组织安全施工的特殊性。施工安全管理做的是否到位,安全管理活动是否发挥了作用,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以及施工项目的最终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桥梁作业、深基坑开挖、水下作业等高危险的工序中。所以通过对生产因素状态控制,消除或减少生产因素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尤其是消除或减少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消耗和工程工期保障,也会使项目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得到充分保证。
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速公路施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掌握市场动态,广泛组织经营活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完成满足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而价格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动向。施工项目部要在约定工期内完成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市场价格的变动则会直接影响到其投入资源的多少,即影响项目的成本费用。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尤其是大量钢材、水泥、砂、石灰等材料的投入,施工价格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尤为突出。
四、变更与索赔对成本的影响
变更指的是合同变更,它包括工程设计变更、施工方法变更、工程量的增减等。对于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来说,变更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当工程量变化
超出招标时工程量清单的20%以上时,可能会导致项目部的施工现场人员不足,需增加人工的投入;也可能会导致项目部的施工机械设备失调,工程量的增加,往往要求项目部增加机械设备数量等。人工和机械设备的需求增加,则会引起项目额外的经济支出,这样就会扩大工程成本。反之,若工程项目被取消或工程量大减,又势必会引起项目部原有人工和机械设备的窝工和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导致项目的亏损。
索赔是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路建设工程往往具有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施工地基条件的不确定性、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及市场波动等与设计内容不相符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工程量的增加、工程进度延缓以及临时停工或施工中断,从而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搞好索赔管理越来越成为体现项目成本控制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工程索赔形成于施工的全过程、全方位,是施工项目挽回成本损失、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重视索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