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1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化工企业开始加入国际化进程,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在国外上市,国内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推进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增强化工企业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对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方式,目的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化工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介绍
1、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及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固定资产主要指化工生产装置、占固定资产总额的70%左右,其他固定资产如:施工设备、运输设备、动力设备、机修加工设备、传导设备、通讯设备、供排水设施、工具及仪器、房屋、一般建筑物及其他设备等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30%左右,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对这些固定资产从投资计划、采购、建造、安装调试、投产使用、日常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要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废处置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流失,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就是加强对固定资产整个管理流程的管理,形成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2、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化工企业是高危险、高污染、高收益的行业,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及产品对固定资产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化工企业在投建一套生产装置时,不仅要充分调研装置在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先进性,原料及产品的市场情况,还要注重装置的设计、选材、工艺、施工等各方面的质量成本,以及考虑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成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使用年限短,技术淘汰快,折旧摊销大,维护费用高。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化工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减少投资失误;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坚持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能够盘活闲置资产,淘汰低效落后资产;对重要固定资产建立运行台账,详细记录各项运行指标、维护检修情况,能够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及企业投资决策提共第一手的数据支持;采取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内得到折旧补偿;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置管理,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批,禁止报废资产再利用,能够避免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防止资产流失。因此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化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上,而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和利用效率,因此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在企业整体性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化工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在企业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中,尤其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央企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同时信息共享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了闲置资产,为资产调剂调拨、更新改造、淘汰不良资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信息,但在现实中,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化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体系不健全,投资决策效率较低
当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化工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有一定的业务流程,特别对新建成套生产装置,首先是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安全评价、职业评价、土地使用、地质灾害评价、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装置技术能力等等,国家级项目要进行几十个具体的论证报告分析,其次是对编制的可行性报告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再次是根据装置投资规模按审批权限对论证后的可研报告进行逐级上报审批,企业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大多选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及相关专业科研单位进行各项论证,由于参与的单位较多、涉及的专业人员较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有的项目前期工作甚至要进行几年,加之各专业报告都有时效性,国内外化学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较快,显得企业的投资决策效率极低,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利于企业进行及时进行投资决策,抢占市场。
另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及经济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能有效兼顾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没有建立长期可比的、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定量分析体系,所以在购建固定资产时,较为注重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不能有效地关注固定资产的长期效益因素,比如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安全性的高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等,过分关注节约购建成本造成投资后技术很快落后淘汰,失误现象普遍存在,而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巨大,一旦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企业不能有效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过多关注日常清洁保养,而忽视定期维修,对经常重复维修的固定资产不能分析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并制定防范措施。往往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很好地保持长周期安全运行,生产效率低下。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单一,不能有效地执行配比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当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一般选择单一的直线法计提折旧,随着企业发展速度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研究和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经济形势。于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早期,技术较先进,维修费用较低,随着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越来越大,而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渐提高,这样,化工企业采取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不能使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有效地进行配比,也使得企业的利润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完善化工企业投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大型化工企业应当设立投资管理中心并配备相关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分析。编制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对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进行管理与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缩短投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再者,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后评价体系,要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安全性角度和产能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后评价定量分析,促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时,不仅考虑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还要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安全性、环境保护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等,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加强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管理,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化工企业应该对重要固定资产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及维修保养制度,通过建立技术档案,及时记录和反映固定资产的检维修及生产运行动态、技术性能状况、使用安全情况、对相关的数据做好分析工作,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日常保养,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健全固定资产折旧体系,使得收入和费用能够有效配比
化工企业应当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及其产能特点,改变运用单一的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方式。固定资产在前期的产能较高,折旧和维修保养费用之和较低,在后期产能较低,而折旧和维修保养费用之和较高,因此,为了使得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取折旧,在使用后期少提取折旧,可以考虑采取加速折旧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4、做好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测试
对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的部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减企业当期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资产账面净额的真实性、可比性。
5、制定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规划,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化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规划,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6、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置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审批流程,禁止报废资产再使用,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审批流程,是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环节。建立报废资产及处置备查实物台账,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从进厂到出厂的全过程管理,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总之,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加强环境保护、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化工企业应当不断推进改革,以增强自身竞争力,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化工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因此化工企业应当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戴建才:关于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财政部1997年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首次引入了“资产”的概念,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一个比较大的改革。由于高校的各类资产主要以国家拨款、各种补贴、社会捐赠等形式无偿取得的,当时的这一改革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客观需要,对于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的各项资产,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高等学校获得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贷款、学费、国债、社会引资、捐赠等投资。最近几年高等学校除用于校园、校舍、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后勤社会化的建设,这些建设主要依靠贷款资金,这与以前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产权性质上相比较是有差异的,不同投资形成的资产差异构成了高校资产的多元结构。除了国家之外,其他投资者们同样迫切需要了解高校的资金运作情况,要求高校提供相关的完整信息,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被一一暴露出来,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由于缺乏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配置标准,相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造成配置标准不统一,无法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而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例如部分单位公房闲置或出租、公车私用等,有的设备每年只使用数小时,多年闲置,缺乏保养,损坏严重,最后只能淘汰或者以较低残值处理。
(二)将固定资产购置的价值一次性计入支出,高校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使得学校的支出不能合理均衡反映,波动很大
现在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学校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的会计处理显然违背了会计上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10年,房屋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长,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可能在某些年份支出很大,在某些年份支出较小,影响了学校支出的真实性,可比性。核算学生教育培养成本时,很显然,在购置固定资产多的年份,成本就高,反之,则少。这种处理不利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亦不利于学生学费收费标准的制定。另外,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没有要求计提折旧,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价值虚增,无法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些固定资产已经使用了十几二十年,已经无使用价值了,但账面价值还是固定资产原值,这样影响固定资产及时更新改造。
(三)对基建完工工程不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形成账外资产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把高等学校这个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主体,高校教育事业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是一个会计主体。所有的基建项目都由基建会计来核算,不通过学校财务,所有会计手续,都由基建会计保存。基建项目完工后,由于竣工结算手续繁琐,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向财务提供有关资料报增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一边是高楼耸立并使用多时,一边财务账上却没有反映,因为不涉及财务资金收支,不影响财务报表,因此,学校财务对基建项目完工与否、上账与否不大关心,使得学校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
(四)对固定资产的大维修、改良支出没有相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中,对房屋建筑物的大维修、对设备的改造,一般由后勤基建处、设备处等部门负责,维修改造完工验收结算后,财务部门则按照结算结果进行核算,直接作为维修支出处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均没有意识到要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登记和会计核算,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相符。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各高校应该参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令第36号),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实行调配使用,对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深入论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购买。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在寒暑假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提高固定资产的资产利用率,但资产管理部门同时要对出租、出借的收益实现有效监督,做到有账可查。
(二)取消将固定资产价值一次性计入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每个月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照这样的会计处理使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可以比较均衡地反应出来,报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校的会计信息,及时提供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信息。
(三)对于基建项目应将目前的两个账套合并,并增设“在建工程”科目
为了比较完整地反映整个学校的财务状况,应该将高校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两个账套合并,并增设“在建工程”科目,用于核算高校进行基本建设(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支出;在基建项目竣工结算,交付使用时,从“在建工程”科目结转到“固定资产”科目;年末,“在建工程”科目有余额表示未完工的基建项目。这样核算就能比较清晰、完整、全面地反映出学校的资产财务状况,对于未竣工结算的基建项目也能一目了然。
(四)资产管理部门要真正树立起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改良支出应相应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对于无论是负责房屋建筑物大修理的基建处还是负责设备改良的设备处都要本着使学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在房屋建筑物完成改造,设备改良完成进行工程结算时,应将改造、改良工程的支出作为相应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同时在财务部门办理报增固定资产的手续。这样就保证了学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对于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制,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促进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希萍.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几点看法[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06).
[2] 邓志华,廖开锐,李明磊,章祥敏,古二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08(2).
[3] 王荣惠,孙金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4).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医院;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157-1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卫生部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弥补了原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一些不足还从另一面直接推进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更加真实、合理和准确地反映,同时也提升了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夯实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对比分析
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提高到了1000元以上,而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提高到了1500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增长,原单位价值的计量标准已明显偏低,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新制度对固定资产定义的修正反映了多年来大型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所带来的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此外,新制度中固定资产定义明确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扩大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同时由于大批的同类物资分散在各个使用地点,使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了。
三、新会计制度中新财务核算方法的影响分析
对比旧会计制度,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旧制度中规定在固定资产原值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支出作为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根据这一情况,新制度在借鉴企业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的基础上,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使医院大账可以体现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消耗而发生的价值减少,根本上解决了现行固定资产核算重复列支的缺陷,更加真实和客观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同时,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也作出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规定。新制度对包括科教项目资金在内的诸多不同来源的资金记录也作了规范,要求对这些资金的来源、数量、去向、份额等各方面信息进行详尽的记录,相较于旧制度而言更加严格和科学。新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基础也并非单纯的权责发生制,而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的一种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二)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后续支出计量。新制度中对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应区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对于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之一:该项支出能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该项支出能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改扩建或大型修缮等的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应扣除掉被替换掉的那部分价值;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以修理支出的形式存在,应予以费用化,直接列入当期费用。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计量。
三、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健全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资产安全的基石,医院应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应在预算管理、审批权限、采购管理、验收管理、追溯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盘盈盘亏管理,处置报废及残值管理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建立“三账一卡”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各环节相互制约、监督。
(二)建立内部定期核查和外部专项审计制度。以制度化形式确立定期核查制度,内部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可每半年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深入到各个科室,力求不重复、不遗漏、不留死角,做到全面清查,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另外,单位内部还可不定期地聘请行业第三方审计开展固定资产的专项审计。第三方审计工作有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流程设计合理,结构完整清晰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能为日常管理提供便利,简化劳动,做到使用状况一目了然,方便核算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运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资产分布及使用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四、小结
本文对比了新旧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等管理方面的不同,分析了新制度下的新要求、新规范所带来的影响和新措施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益处。并在新制度背景下,有针对性得提出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化建议,为医院理解贯彻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4
一、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账实存在较大不符
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量、规格及净值与其实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或流失。例如,某些事业单位对新近处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予以销账,依然为其计提折旧,而对于某些早已失去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也并不进行相应的处置变卖,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偏高。反之,对于某些新近购入的固定资产并没有及时入账,一些账面已不存在或已计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却依然在使用,这一方面也会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偏低,并极易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作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主要形式,事业单位由于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因此其资产流失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例如,事业单位通常可以通过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拨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从而来形成对其国有资产的合理侵占。某些事业单位将其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划拨给下属的自办产业,开展经营性业务,或者通过出租、投资、联营等方式将其固定资产以低价折现,这都会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变相或隐性流失。再者,事业单位还可将某些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低价变卖处置,然后再向上级请求拨款予以重新购入,这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除了存在资产的流失现象之外,目前事业单位对其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普遍存在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的情况,各事业单位之间缺乏其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例如,某些科研类事业单位所拥有的高精尖仪器设备日常的使用率不高,而另外一些同类单位却因为缺乏此类仪器设备而需向上级请求拨款购入,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资金开支。再如,某些事业单位对一部分固定资产由于缺乏其必要的日常维护,使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不但会增加该部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而且还会造成该部分固定资产因过早失去实际使用价值而提前报废的情况,由此也造成了资产的损失。
4.折旧计提不够科学
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所采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为“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因此若其对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便会造成“事业结余”科目的虚增或虚减,导致当年收支不平衡现象的出现,这对于目前实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而言尤为如此。除了上述理论上的缺陷之外,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式也过于粗糙,一般均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很少采用加速折旧法;而在折旧率的选择上,也并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类别的不同予以详细区分,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净值与现值的较大偏离。
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应给予的改进
1.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应对其所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都要建立相关账簿以进行反映和核算,并对其按用途或功能等进行分类。而固定资产卡片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基础资料,其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从细节上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卡片来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予以精细化。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将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予以统筹,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购入过程进行控制,因此固定资产的年度构建计划应充分包含在其所编制的年度总预算之中,以充分实现预算对所固定资产构建计划的控制,防止其随意、盲目构建情况的发生。
2.坚持固定资产的盘点与维护
为了杜绝国有资产的不断流失,事业单位应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与维护,保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及时对账,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例如,某些科技类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电子信息、精密仪器等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金额数量较大,因此应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对其进行盘点、核对、保养与维护,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这些资产的使用效率与年限,降低其无形或有形损耗的发生。在固定资产的盘点环节中,一定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防微杜渐,对其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对其盘盈的固定资产要及时予以入账,防止其发生二次流失的现象。
3.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处置变卖
除了坚持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盘点与维护,维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对长期闲置、理论上已报废但还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被任意变卖或处置。为了积极利用、处理好该部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可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其资金,或通过上级部门将其划拨至所需的其他同类事业单位,再或依照法律或政策捐赠至其他地区的相关单位,从而使国有固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此外,财政部门也应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进行相应的监督,对所需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审批,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查。
4.改革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式
为了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事业单位应对其折旧的计提范围、方法、年限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准确和完整。为此,事业单位首先应先通过盘点、清查确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范围,然后将其逐一分类以确定每一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残值率,然后再根据其特点的不同选择其适用的折旧计提方法,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或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在每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以确定其实际价值即现值,若发现其与账面净值有偏离可参照企业为其提取减值准备,以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娇: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 .[J]. 会计之友(中),2007(08)
[2]李小民: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J]. 科技信息,2010(04)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全生命周期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概述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传统的固定资产使用、维修管理转变为固定资产的计划、设计、购入、运营、处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在意识到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全新视觉的方法一度在国外得到普遍推广。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点为整体性、集成性、协调性、并行性及目的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站在资产形成、运营和退出的角度上,通过集成化、信息化、全过程化来统一管理思想、统一管理目标,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一般包括安全要求、可持续发展、时间进度等几个方面。
对资产生命周期目标的评价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在成本控制上,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也由原来的投资阶段扩展到整个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阶段,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信息管理系统为手段,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优组合。
力求固定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成本最小化,可以通过以下模型加以说明:
式中:LCC表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CI表示投入成本;CO表示运营成本;CM表示维护成本;CF表示故障成本;CD表示遗弃成本。
二、A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及其管理现状
(一)A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工业除了具有技术、资金密集型,垄断程度较高等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电能无法储存,产供销用电的连续性。正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就造成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所具有的特点。
首先,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大量分散。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等近10个种类,电网服务延伸到哪里,电网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当前我国用电普及率除了极少数地方外基本上已达100%,高山、丘陵、平原、村落几乎每一处都能发现电力资产的影子。其次,资产更换频繁。输电线路、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资产由于技术进步、设备老化、长时间暴露于山间野外,自然侵蚀及人为盗窃等原因经常导致电力资产更换频繁,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变更也是导致电网资产更换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电力资产管理难度大,面临的风险较多。与生产企业相比,供电企业虽然业务关系较为简单,但对资产管理的难度和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供电资产可靠性风险和供电资产安全风险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二)A供电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生命管理存在的问题
A供电企业作为南方电网系统的一员,南方电网自2002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以全球领先企业作为企业的愿景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制定了“五个能力、十七个领域”的创先建设,五个能力之一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提出了利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深挖潜能,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外电力行业的应用相比国内来说要成熟一些,我国电网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主要还处于探索阶段,A供电企业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电力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
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一般分别由财务部门和生技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角度不尽相同,实物管理部门侧重于从技术参数、实际用途等方面去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价值管理部门则从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归类管理,实物管理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记录往往与价值管理部门所要求的存在差异,财务人员凭借主观判断创建固定资产卡片,造成了资产卡片和实际资产不一致,这种“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的情况,常常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实物资产实际状况。
2.有效的固定资产动态控制机制尚未建立
信息化是企业开展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信息化工作虽然在A供电企业有了较快发展,所使用的财务系统对资产管理实现了一部分信息化,但目前该资产管理仅仅根据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产调拨与报废等制度对资产入账、报废等方面的工作,还停留在资产价值处理方面,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统,数据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各管理系统处于“孤岛”状态,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某些决策时,比如供电企业由于其行业特征,电力资产故障的发生具有偶发性、突发性的特点,对输配电线路的技改、大修、扩建等日常发生,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调拨和技改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价值管理部门,各部门的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准确有效的了解固定资产的实时动态。
3.报废资产管理混乱,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资产报废管理还未做到科学的管理,对资产报废往往存在着一定盲目性。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待报废的资产经过适当修理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在未完全达到使用寿命时就停运报废了,这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为了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电力资产的毁损,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坏以及电网资产的自然毁损,供电企业都必要马上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抢修确保社会的及时供电,对于报废的资产,基层供电企业没有自行处理的权力,需要上报上级单位审核批准,由于上级单位审批周期较长,会影响到报废资产的及时处理。另外,经审批的报废资产本应集中由物资公司通过招投标进行销售,但对报废资产残值的评估、招投标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资产报废后的数据、资料严重滞后于资产实际报废时间。
4.缺乏一批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人才
由于电网资产的种类较多且技术参数复杂,在企业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前,各运维部门没有指定专人来管理资产,懂资产管理的人不懂电网,懂电网的人不懂资产管理,既懂资产管理又懂电网业务的人比较少,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开展缺少有力的人才支撑,比如在固定资产成本的考虑上,资产管理人员不能从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上来综合考虑资产成本的问题,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投资成本、建造成本、遗弃成本等,但业务人员在模块化管理方式下,以单一的成本项目的成本最优化为目标,以资产规划和建立为例,根据统计数据表明,虽然资产规划和建造在资产成本中所占比例不高,通常为2%左右,但规划阶段决定资产项目后期的技术参数、建设工期等,这些因素又会决定资产的建造成本,而资产的建造成本直接影响资产的折旧费用,由于缺乏统筹的考虑,虽然在资产的某一阶段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最小化,但是从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成本反而会很大,这是当期供电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提升策略
1.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统筹管理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信息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责于组织结构,在现有的组织机构中,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基本上都是平行机构,即使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都提升较快,但由于缺乏横向间的配合,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无法有效的完成,因此,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类似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机构来负责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2.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供电企业各部门都普遍使用管理系统来进行业务的管理,对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就目前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对接所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应组织技术力量将不同领域的且相互独立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实物管理、资产采购等信息数据库进行集成,确保信息出入口径的一致性,改变目前资产管理各模块不统一和不兼容状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集成除了能提供资产管理的相关固定资产报表外,还能生成各种管理报表及其查询功能的报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很多程度上减少资产管理的随意性,比如就当前资产是否具备报废退役的条件,可以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中的运行数据来进行判断,最大程度上减少资产报废处理的人为主观性,实现固定资产从规划设计、申请采购到资产处置整个流程的闭环管理。
3.着力培养资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视数据收集和积累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供电企业首先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资产管理队伍,定期进行培训、轮岗、学历教育,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各资产管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数据的收集和积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资产管理绩效和评价、收采购资产的可靠性、运行故障等都需要大量设备运行数据来进行验证,因此要注重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数据越充分、越准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型的分析结果就越能接近实际情况,与此相关的决策就更为科学。
4.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流程再造
电网资产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涉及的管理部门越多,部门间的协调难度就越多,就会造成管理流程不畅,工作效率不高,因此,要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企业、部门、班组在资产管理中的所创造的价值的步骤包括哪些?哪些步骤在不影响资产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精简?哪些步骤是维护固定资产有效运营不可缺少的步骤?哪些步骤是冗余且不创造价值的步骤,通过分析识别出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以精简流程、提高效率为目标,力求增值环节最大化,非增值环节最小化,对固定资产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消除因为资产管理节点运行不畅所造成的工作延误,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对业务人员能够有效的业务指导,通过流程的固定化、规范化来确定在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中本部门的职责,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因业务人员个人对资产管理制度的理解差异,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不到位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执行力,通过流程的规划设计,得到一张在固定资产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涉及部门认可的、优化的,上下游关系清楚的业务管理流程,防止因程序的缺失或标准的不一致情况所造成的业务处理的非规划化,从而形成规范统一的企业固定资产运作模式。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其所产生的折旧费、修理费等费用对生产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资产密集型的供电企业来说,实行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必然,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应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加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1(5).
[2]任利园.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特点分析[J].电力经济,2008(6).
[3]黄滢屏.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民营科技,2010(2).
[4]高健.浅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新途径[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
[5]牟雪娜.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6
一、教育装备与固定资产的概念
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活动的所有硬件、软件的统称,是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也是新办学条件下衡量学校现代化水平及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其标准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物质形态,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根据新固定资产标准第31条规定)。
教育装备属于资产的一部分,它包含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
教育装备与固定资产不但在概念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软件数据资料录入方面也有所区别。“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系统”是教育装备管理软件,该软件汇集了教育装备和学校固定资产总的数量和金额,它是学校财产的汇总,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条件是否达标以及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对各学校的教育装备及其配置情况进行查询,以软件的数据为依据查看该校办学条件是否达标,监督学校对教育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而“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则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软件,此软件不但用于教育系统,而且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的应用软件。此软件定位于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软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通过远程服务功能查询并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拥有及使用情况;它又等同于固定资产电子账目,在每年财政预决算、统计等系列报表中,凡涉及固定资产数据上报的,均可以此软件数据作为依据。因此,该软件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统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装备和固定资产在学校管理中的不足及原因
1.管理中的不足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装备和学校固定资产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现代技术的支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校在教育装备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国内各企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以及部分区县教育装备部门相应出台本部门、本单位资产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个别中小学也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制订了本校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实施办法。尽管如此,日常工作中仍然会出现账目不清、资产管理不善的问题,下面就学校管理方面的不足与大家一同探讨。
(1)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教育装备和固定资产的概念混淆不清,误将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财产列入固定资产,导致“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和“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两大系统的数量、金额完全相等。
(2)个别学校对固定资产的范畴仍不清楚,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遗漏。如捐赠的大型物品未计入固定资产账、装备部下拨的物品没有进行财产登记入账等。
(3)规章制度不严,造成设备在使用管理上出现漏洞。比如个别保管员对未经手的大量资产草草签收,对资产存放的地点、使用人、形状大小等全然不知,这造成资产的个别流失以及损坏无人问津现象的发生。
(4)对报损报废资产的审查审核以及处置不够严谨。在报损报废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资产报损报废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而是由个别保管员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数据,在还没有收到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复时便草草注销,导致账账、账物、账表不相符。
(5)目前,学校财务账目将固定资产科目依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管理系统''软件分为六大类,而年终决算则是按照国有资产十大类上报,这样或多或少误导了财会人员对教育装备和固定资产的理解,因而导致近70%的学校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概念,盲目将教育装备视为固定资产上报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从而影响了国有资产数据统计的真实性。
2.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首先,会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据不完全统计,教育系统有90%以上的会计、保管员是半路改行,由一线教师转为二线,即使后来拿到了会计证或有会计初级职称,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仍表现出专业性不够强,业务也不够精;其次,对教育装备的概念不了解,以为教育装备等同于固定资产,甚至不了解固定资产的标准,对国有资产的概念更是模糊不清;再次,95%以上的学校没有设立专职财产会计,而是由财务会计兼管,这样会计会依赖财务账目,按照固定资产六大类的分类标准将教育装备视为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最后,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摊子大,财产多,个别专室管理员对财产账目管理不专业,因此出现了管理不善的问题。
(2)主观因素
第一,没有真正重视管理工作。有些学校注重经费的支配,忽视有形资产的管理;重视资产的申购,轻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以至于个别保管员在财产管理方面责任心不强,管理概念模糊,实物管理混乱,使部分财产流失。第二,个别学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面面相觑,物品损坏后不追究责任,结果不了了之。第三,年度清产工作领导机构不健全,致使保管员自行将财产报损,然后自行处理,忽略了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
三、对学校教育装备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