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1

1设计阶段的风险分析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但是由于设计费用一般占项目投资的权重比较低,因此有些建设单位对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不重视,而将成本控制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但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却属于“亡羊补牢”,事倍功半。同一项目,合理科学的设计,可降低项目成本10%左右。因此,建设单位的投资风险管理应着重于设计管理。设计风险按风险的来源可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外部环境四方面。第一,建设单位对设计的随意干预。建设单位根据生产需求或市场销售要求临时对设计进行变更。由于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处于强势地位,设计单位往往无法抗拒变更要求,设计变更将导致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投资风险。第二,设计单位的专业能力和内部控制管理。一是设计人员专业设计能力;二是设计团队组织能力,专业衔接配合水平;三是设计单位质量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图纸三级审查的落实。第三,施工单位对图纸的执行能力。技术交底是设计其中职责之一。严禁施工单位擅自变更设计,更改施工工艺,防止安全事故。第四,外部环境风险的变化。一是国家建筑法律、技术规范标准的变更;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三是自然环境的突变。

2招标阶段的风险分析

在招投标工作中,由于招标方式、发包和合同形式的选择不同,以及招投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招投标风险。建设单位对招标内容的描述一定要严谨、完整,对招标内容的界面要描述清晰;对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合理的工期、合同价格及调整办法规定明确,最大限度地减少招标风险。合同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最大保障,其中:第一,合同关键词语的解释应当严谨,不留歧义,明晰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二,明确支付的条件和方式,尽量规避可能导致索赔的条款;第三,明确不可预见性事件的处理原则,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办法等。

3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

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是指项目的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便是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实现。某大型通信枢纽楼施工阶段主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如表2所示。

4项目验收、结算及审计阶段的风险分析

项目验收、结算及审计阶段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第一,对项目竣工验收、结算及审计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范;第二,完成项目参与方合同款的结算支付,确定项目最终实际投资;第三,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工作,总结项目风险管理成果,建立风险管理档案,为今后的项目管理提供经验。某大型通信枢纽楼项目验收、结算及审计阶段主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如表3所示。

5结论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制药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进行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20世纪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质量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分支,其关注点是对产品或工艺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2005年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了《Q9 质量风险管理》,指南系统地阐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范围、应用步骤以及潜在应用领域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ICH Q9提供了风险管理原则和工具,并被我国明确纳入2011年3月1日生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

一、风险管理简介

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根据ICH Q9的要求,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1 对质量的风险评估应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相联系;

1.2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投入的水平、形式和文件应与风险水平相当。

2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质量风险的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有效质量风险管理的4个阶段为:质量风险评价(包括质量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控制(包括质量风险的减低和接受)、质量风险沟通和质量风险回顾。

2.1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害的识别、对危害相关的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作为风险评估中明确定义风险的辅助,以下三个问题通常会用到:

a) 什么可能出错或发生故障?

b) 出错或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c) 因出错或发生故障而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评价有以下三个步骤:

d) 质量风险识别:解决“什么可能出错,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e) 质量风险分析: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定型和定量的过程。

f) 风险评估:将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

2.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对风险降低和/或接受的决策。一般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a) 质量风险是否超出了预定的可接受水平?

b) 如何降低或消除质量风险?

c) 利益、质量风险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

d) 对已知风险的控制是否会引入新的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量风险降低和质量风险接受两部分:

a) 质量风险降低:当质量风险超过预定的可接受水平时,质量风险降低的重点则是降低或避免风险的过程。质量风险降低包括为降低损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

b) 质量风险接受:是指做出接受质量风险的决定。

2.1 风险沟通

质量风险沟通是指风险决策人和其他人员分享交流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任何阶段可进行沟通,沟通的信息可设计质量风险的存在、属性、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控制、处理、可探测性或风险的其他方面。

2.2 风险回顾

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持续性过程,应当定期进行回顾,以确认相关风险评价和控制步骤是否有效,总结新的只是和经验。风险回顾应以风险等级为基础。

二、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学及其应用

ICH Q9中不完全列举了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基本风险管理建议办法(流程图、检查表等)、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法等。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危害的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序和过滤、支持性统计工具。

药品生产的各领域根据特点采用这些风险评估工具,且不同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加灵活的增强风险分析和管控的有效性,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依赖于分析人对所分析主题和对象的详尽了解和有效沟通,各工具以科学理论分析、经验数据积累等为基础引导思路的有效进行,从而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案例实证分析

以注射用无菌产品在洁净环境下生产过程为例,运用鱼骨图和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

a) 以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作出如下分解:

人:人员技能、人员健康

机:设计、确认、使用、维护

料:供应、放行、使用

法:工艺流程、执行切合度

环:环境控制、环境监测

以上5个提示因素为提纲(也是鱼骨图),逐级进行分解:例如人员技能还可细化为培训、人员执行力;人员健康还可细化为体检、病情上报制度等,每一项目可按照讨论主题复杂性依次拓展,从而完善风险分析的要素。

b) 根据鱼骨图,进行风险详细识别、分析和评价

风险系数定义

严重性(S):分数1、3、6、10,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可能性(P):分数1、2、4、8,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检测度 (D):分数1、2、4、6,分别代表高、中、低和极低

ORF: 总风险= S* P* D

总风险评估系数:

ORF

6≤ORF

ORF≥80,风险水平高,风险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

3.2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风险不可接受或有待改善的项目,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可能性,增加可检测性,从而降低风险,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变更控制程序,同时重新评估变更引起的风险,避免变更引发其他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于风险严重性极高,例如可能引起病人死亡、厂房爆炸等极其严重后果的,应采取一切手段,避免发生。

3.3 风险沟通

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对象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团队内以及团队和风险相关人应进行风险沟通;

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充分有效的风险沟通为基础,风险识别的项目和风险评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风险评估可借鉴风险评估团队的理论和经验,基于日常分析、偏差、变更、自查等总结;

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及时真实的了解实际运行状况。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3

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是在定性危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保护层的有效性,并进行风险决策的系统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足够的保护层来降低风险,使之满足企业的风险标准。概括来说,保护层分析是基于事故场景的一种半定量分析方法。

“保护层”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现为美国化学理事会)出版了《责任关怀——过程安全管理实施准则》一书,书中建议将“足够的保护层”作为有效的过程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3年,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出版了《化工过程安全自动化指南》,这本书建议将LOPA作为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完整性水平的方法之一。当时书中所采用的LOPA方法还未发展成熟,但它指明了这个领域前进的道路。

在LOPA发展的初期,它只是在个别公司内部使用。2001年,CCPS又出版了《保护层分析——简化的过程风险评估》,详细介绍了LOPA的基本规则和应用。2003年,国际电工协会(IEC)了IEC61511: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将LOPA作为确定安全仪表系统完整性水平的推荐方法之一。

目前,LOPA以其分析的客观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在国际石化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LOPA的作用

为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一个典型的化工装置应包含各种保护层,如:本质安全设计、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关键报警与人员干预、安全仪表功能、物理保护(安全阀等)、释放后物理保护(防火堤)、工厂应急响应和社区应急响应等,如图1所示。

在开展化工装置工艺危害分析时,保护层是否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是分析人员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定性的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主要依赖分析人员的经验。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争论,影响分析效率,并且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过保护或保护不足。

LOPA则可以运用合理、客观、基于风险的方法回答这些关键问题。与基于“风险对我而言可以接受”的主观判断相比,LOPA客观的风险标准,已证明可有效解决工艺危害分析结果的分歧。可以说,LOPA提供了更可靠的风险判断。与定量风险分析相比,LOPA花费的时间较少,可以提高危害评估会议的效率。一些公司的LOPA分析经验表明,关注事故场景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那些已进行过多次危害分析的成熟工艺中存在的、未被发现的安全问题。

LOPA的基本程序

LOPA的基本程序包括:事故场景筛选;确定事故发生的初始原因;独立保护层(IPL)评估;场景频率计算;风险评估与决策;后续跟踪与审查6个步骤。

下面以正己烷缓冲罐为例,介绍LOPA的基本程序应用。

来自上游工艺单元的正己烷,进入正己烷缓冲罐T-401,输往下游工艺使用。储罐总容量为30t,通常盛装一半的容量。正己烷缓冲罐液位受液位控制回路(LIC-90)控制,液位控制回路(BPCS)通过调节液位阀(LV-90)来控制液位高度,这一回路还包括提醒操作人员液位过高的报警装置(LAH-90)。储罐位于防火堤内,该防火堤能够容纳45 t正己烷释放。简化流程图如图2所示。

事故场景筛选

LOPA分析的事故场景来源可以采用某种工艺危险分析方法,如HAZOP分析得到的危险场景,也可以是收集的事故案例等。但是,LOPA分析人员应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对需要进行LOPA的事故场景进行筛选,通常选择后果严重性等级较高的事故场景开展分析。本案例中,采用前期进行的HAZOP分析作为场景信息来源,HAOZP分析的部分结果见表1。按照后果严重性程度,选择正己烷缓冲罐溢流这个场景进行LOPA。

确定事故发生的初始原因

事故场景发生的初始原因,可能是某种外部事件(如火灾)、设备故障(如泵故障)、人员失误(如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等。本案例暂定正己烷缓冲罐溢流的初始原因是液位控制回路(BPCS)失效。

独立保护层(IPL)评估

独立保护层(IPL)要求能独立发挥作用、有效阻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并不是所有的保护措施都可以作为IPL,IPL的确认须满足5方面的要求:独立性,能独立于事故场景发生的初始原因,并独立于同一场景中的其他独立保护层;有效性,按照设计的功能发挥作用,能有效地防止后果的发生;安全性,应有管理控制或技术手段防止保护层被随意变动;变更管理,设备、操作程序、过程条件等任何改动应执行变更管理程序,以满足变更后独立保护层(IPL)的要求;可审查性,应有相应的信息资料,以说明独立保护层(IPL)的设计、检查、维护、测试和运行活动。

按照上述要求对本案例中的IPL进行识别。

首先是防火堤。一旦罐体发生溢流,合适的防火堤可以包容这些溢流物。如果防火堤失效,将发生大面积扩散,从而发生潜在的火灾、损害和死亡。所以,防火堤需满足IPL所有的要求,包括:如果按照设计运行,防火堤可有效包容储罐的溢流;防火堤独立于其他任何独立保护层和事故场景的初始原因;可以审查防火堤的设计、建造和目前的状况。

本案例中的液位控制回路(BPCS)报警、人员响应行动、安全阀则不能作为独立保护层。因为BPCS失效,系统不能报警,不能提醒操作人员采取行动以阻止缓冲罐进料。所以,BPCS产生的任何报警,不能完全独立于BPCS系统,不能作为独立保护层。此外,缓冲罐上的安全阀无法防止缓冲罐发生溢流,因此,对于本场景,安全阀不是独立保护层。

场景频率计算

场景发生频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初始原因的发生频率与每个独立保护层的失效概率相乘得出的结果。

风险评估与决策

根据事故场景后果发生频率的计算结果和后果严重性等级,可评估出场景风险等级的高低。据此进行风险决策,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在本案例中,根据其后果严重性和后果发生频率,以及相关风险标准,评估出其风险等级为高风险。因此LOPA要求: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

分析小组决定安装一个独立的安全仪表功能(SIF),用于检测和阻止溢流。当检测到高液位时,该SIF可联锁实现关流量控制阀LV-90和远程截断阀。根据企业具体的风险控制要求,确定此安全仪表功能(SIF)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安装SIF,事故场景降为低风险,不再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

后续跟踪与审查

后续跟踪与审查主要是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的负责人和完成时间,并跟踪落实。

LOPA与HAZOP关系

LOPA是在工艺危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化工装置保护措施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方法,LOPA本身不是识别危险场景的工具;HAZOP分析则是辨识化工装置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问题的一种工艺危害分析方法。HAZOP分析识别出的危险可作为LOPA危险场景的来源之一。当利用HAZOP分析结果进行LOPA时,两者之间的信息对应关系如图3。

LOPA的应用时机及注意事项

在过程危害分析中出现以下4种情形时,可使用LOPA:事故场景后果严重,需要确定后果的发生频率;确定事故场景的风险等级,及事故场景中各种保护层失效的风险水平;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确定过程中的安全关键设备或安全关键活动等。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用LOPA时,应注意3点。在开展LOPA前,企业应先确定:后果的度量形式及后果分级方法;初始原因发生频率的确定方法;独立保护层(IPL)失效概率(PFD)的确定方法;风险度量形式和风险可接受标准等。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4

1)施工所在地的工业、农业、宗教、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卫生防疫情况;

2)现场所在行政辖区单位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话;

3)企业治安主管部门和辖区治安单位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话;

4)企业HSE主管部门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话;

5)距现场最近医疗单位及地、市级医院的名称、地址、距离、路线图以及负责人、急诊、外科的联系电话;

6)最近集贸市场(可提供基本生活物品)的地址、距离;

7)项目投资及管理单位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话;

8)业主现场HSE监督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 4.1.3 领导承诺和方针目标 4.1.3.1 领导承诺 a) 基层队领导应对本单位的员工作出书面承诺,当对外承包工程时,可经授权对外作出承诺,并接受上级管理部门、领导和员工的监督。 b)员工的承诺可参照中国石化[2000]安监字6号文件的要求和应履行的HSE职责,结合本岗位的实际,由本人以文字形式提出,并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示,接受本单位领导和员工的监督。 4.1.3.2 HSE方针 基层队HSE方针应与公司的方针保持一致,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改善环境,保护健康;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4.1.3.3目标 a) 基层队提出的HSE目标应符合或严于企业、二级单位的HSE目标;

b)HSE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体现对本单位各项HSE管理工作的控制; c)具体的工作和活动,应制定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d)通过实施HSE管理,实现无事故、无污染、无人身伤害。 4.1.3.4 责任 基层队正职领导是HSE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在以下方面负领导责任: a) 组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管理,提高基层队的HSE管理水平; b) 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c) 组织制定基层队HSE职责和HSE业绩的管理考核细则,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d) 通过各种形式,搞好职工的HSE教育,提高职工的HSE意识和专业技能; e) 定期组织HSE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 4.1.4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4.1.4.1 组织机构 a)基层队成立HSE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队长担任 副组长:由主管HSE副队长担任 成员:由其他队领导、HSE管理人员、工程(工艺)技术员、设备技术员等组成。 b)制定基层队HSE管理组织机构图。 4.1.4.2 职责 应明确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HSE 职责。 4.1.4.3 职责考核 a)考核原则

1)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接受HSE职责的考核;

2)对HSE职责落实情况应定期检查、考核;

3)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应有HSE业绩、职责考核指标,并将履行情况记录存

档,并反馈至每位员工。 b)考核方式

1)基层队应建立HSE职责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2)基层队队长的考核由上级HSE管理部门进行,基层队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考核由基层

队长牵头,基层队HSE领导小组进行考核和公布;

3)考核内容应纳入基层队的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按HSE职责履行情况,做到奖

惩兑现;

4)基层队通过HSE考核程序的实施,及时改进考核程序,严格HSE职责考核,逐步

提高HSE业绩水平。 c)考核内容

HSE考核内容主要包括HSE表现和业绩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

1)基层队领导 ——HSE承诺兑现、目标实现情况; ——HSE职责的履行情况。

2)管理人员

——HSE职责的履行情况; ——对所管辖专业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 ——对未能认真履行HSE职责,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的处理情况。

3)员工 ——HSE职责的履行情况; ——遵守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情况。 d)考核奖惩

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HSE职责考核情况要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并在经济考核 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4.1.4.4 资源 a)人力资源

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要求,关键生产装置必须配备安全工程师,要害单位(钻 井队、地震队、联合站、建筑安装施工队等)设专职HSE管理人员,其他基层队设兼职HSE 管理人员。 b)培训

1)培训要求

——开工前,应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具有相应合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操作证。 2)培训内容

——安全知识培训; ——医疗保健与急救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

——求生和营救培训;

——工作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应急预案培训等。 3)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金挂钩。

4)培训的具体要求,按Q/SHS 0001.2—2001中4.2.5.1的规定执行。 b)物力资源

1)基层队领导应保证基层队HSE实施程序运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抢险救火、隐

患整改等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层队领导应为HSE管理人员提供必备的工作用品、用具。 4.1.4.5 文件控制 基层队应按Q/SHS 0001.2—2001中4.2.7的要求,确定基层队控制的管理文件和技术资料,制定文件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保存现行有效版本。 4.1.5 风险分析和隐患整改 基层队应在施工前或直接作业开始前,对装置(设备)的固有危险性、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工艺操作过程的危险性、主要生产环节和直接作业环节的危险性进行风险分析,提出并组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4.1.5.1 风险分析 a)生产装置(设备)、作业场所的固有危险性分析

1) 工艺过程及物料、产品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重点危险部位、已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2) 生产、工作场所的物理性化学性危害因素、危险源点、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已采

取的防护控制措施; 3) 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三废处理措施和检测控制手段;

4) 针对固有危险性分析,提出、编制和实施HSE工程技术措施和HSE管理措施。 b)主要生产环节和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分析 1) 列出基层队的主要生产环节、直接作业环节和关键操作的项目内容;

2) 对每一个生产环节、作业环节和关键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能量、危害形式、危害范

围、危害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 3) 根据分析预测情况,编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处理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 4.1.5.2隐患整改 a)基层队应在施工前和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开展定期HSE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b)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落实整改负责人、防范措施、完成时间和验收方式。 c)基层队无法进行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记录予以保存。 4.1.6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4.1.6.1 承包商管理 a)施工前的准备

1)组织对承包商施工人员进行HSE教育。

2)建立施工现场的HSE管理监督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3)检查承包商施工设备的安全状况,审查承包商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4)配合承包商对施工项目的固有危险性进行分析,制定应急预案。 5)制定和实施与生产系统相关的隔离措施。 6)制定和实施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管理控制措施。

7)办理有关作业许可证和车辆进装置通行证.。

8)将施工作业的时间、地点、项目内容、施工队伍、基层队授权的负责人、HSE事项,

以文字形式通知生产岗位和基层队相关人员 b)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1)监督检查承包商施工人员安全作业票证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施工人员的遵章守纪情况,

提出纠正、处理意见。 2)建立与承包商进行协调、联系制度,协调解决生产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防止生产、

施工出现管理脱节和配合失误。 3)检查承包商施工人员对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4)将施工作业地点列入生产班组临时巡回检查的范围,岗位人员按时检查施工作业点

的施工作业情况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违章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5)协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 c)施工后的现场交接 施工完毕后,应与承包商进行现场交接、确认。 4.1.6.2 供应商的监督 a)制定供应商送料接卸监护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车辆、人员和接卸过程的安全监护工作; b)制定供应商现场技术服务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和供应商技术服务人员的HSE职责和权限。 c)制定设备(仪器、材料)的入库、使用和管理制度,以确保使用安全。 d)建立供应商所供原料、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跟踪制度,并随时反馈到HSE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4.1.7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a)基层队应安排工艺、设备技术人员参与装置(设施)的建设,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保证施工队伍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艺、设备变更,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执行。 b)基层队应与外来施工队伍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有关事项及违规处罚规定,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的HSE教育。 c)基层队应安排HSE管理人员对施工(建设)现场进行监督,对违反HSE管理要求的施工人员,有权制止。对严重违章的,应中止其施工。 4.1.8 运行和维修 4.1.8.1 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要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要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所有建议(偏差)都有了结论并得到指定技术主管部门的批准。 b)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规定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c)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 d)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用前,要进行检查和试验,并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具体按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文件中《安全检修制度》和《改扩建、检修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e)制定综合性的“三废”管理办法,确保“三废”排放量降到最低,得到复用、循环或进行了恰当的处置。 4.1.8.2 基层队应制定和完善以下有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a)设备拆迁及安装安全要求; b)现场消防器材的配备及防火安全要求; c)工业动火管理; d)隐患报告制度; e)营区(营地)HSE管理; f)会议制度; g)健康管理; h)危险物品管理; i)设施、设备的管理; j)作业许可证管理; k)用电管理; l)环境保护管理; m)采购管理; n)HSE检查制度; o)事故管理; p)HSE检查考核制度; q)HSE实施程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度等。 4.1.9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4.1.9.1 变更管理 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和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应进行有计划地控制。 a)变更提出者应按统一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经基层队领导签字审查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b)变更实施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基层队应配合变更主管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并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监护人及HSE监督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基层队应将变更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通知有关人员; d)变更实施结束后,基层队应对变更项目进行初步验收,提出初步验收意见; e)对有关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程序等变更,应及时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的工作程序或操作方法。 4.1.9.2 应急管理 在作业开始前,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着火、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中毒、机械伤害、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成立应急小组、制定应急程序、准备应急物资并进行应急演习,保证每个员工都熟悉应急程序。 a)编制应急预案应做以下工作:

1)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险情进行识别和分类; 2)明确应急组织; 3)确定应急抢险原则; 4)明确应急后勤保障系统(通信、消防、医疗卫生、物资供应及应急调度系统);

5)明确应急可依托的力量;

6)明确详细的应急行动程序等。 b)应急预案的主要附件

1)平面布置图; 2)区域位置图; 3)工艺流程图; 4)危险点源图;

5)消防设施图;

6)逃生路线图;

7)监控设施分布图等。

c)其他规定,按照Q/SHS 0001.2—2001中4.7.3的要求执行。 4.1.10 检查和监督 基层单位每月应组织一次全面的HSE检查。常规的HSE管理工作检查,包括日常、定期和不定期等方式; 4.1.10.1 日常检查 a)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并对安全监控危险点进行重点监控; b)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进行检查; c)基层单位领导和HSE管理人员,应每天、每班深入现场,进行HSE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本单位无法整改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记录予以保存。 4.1.10.2 定期检查 a)季节性检查

基层队应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季节性HSE检查: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 夏季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防冬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 防煤气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b)节日检查 节日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设备、备用设备等进行检查。 4.1.10.3 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记录在《HSE检查台帐》上。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分类整理和登记。 4.1.10.4 基层队对上级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应积极的组织整改。整改结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到《隐患整改通知书》签发单位。 4.1.10.5 基层队应编制下列直接作业环节和危险源点的安全监督要点: a)用火作业; b)进设备作业; c)破土作业; d)临时用电作业; e)高处作业; f)设备仪表维修作业; g)物料装卸作业; h)气瓶充装作业等 4.1.10.6 奖惩 基层单位应制定检查考核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对发现重大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有关人员进行奖励。 4.1.10.7 检查和监督的其他要求,按Q/SHS 0001.2—2001中4.8的规定执行。 4.1.11 事故处理和预防 a)发生有人员伤亡的事故时,基层队应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采取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的措施。 b)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的事故调查。 c)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d)应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的HSE教育,提高员工预防事故的能力,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e)其他要求,按Q/SHS 0001.2—2001中4.9的规定执行。 4.1.12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a)基层队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并积极配合上级单位对其进行的HSE管理体系内部和注册审核,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b)基层队领导应定期组织开展HSE管理体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的HSE实施程序。 c)审核和评审的具体要求,按Q/SHS 0001.2—2001中4.10的规定执行。 4.2 HSE实施程序的审批和实施 4.2.1 审批 HSE实施程序编制完成后,应报上单位HSE主管部门审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方可实施。 4.2.2 实施 基层队应严格按照HSE实施程序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a)定期为上级部门和业主完成HSE表现报告; b)自觉接受业主HSE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检查; c)选派合格的HSE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HSE管理; d)每位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HSE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程序,不得损坏生产设施、危害双方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应立即纠正; e)发生突发事故,应执行应急预案,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业主HSE监督报告,并记录予以保存。 5 运转类基层队HSE实施程序 5.1 HSE实施程序的编制要点 5.1.1基层队(站、库、装置、平台等)概况描述 主要内容包括: a)工艺简介; b)主要工艺参数; c)人员状况; d)主要设施与设备; e)上一级公司HSE管理简况; f)主要生产班组情况等。 5.1.2 调查报告 装置(站、库、平台等)投产前,或正在运行中,都应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 a)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 b)社会环境 1)装置(站、库、平台等)所在地的工业、农业、宗教、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卫生防疫情况;

2)装置(站、库、平台等)所在行政辖区单位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 话;

3)企业治安主管部门和辖区治安单位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话;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市场 合同 风险

在建筑市场中,工程承包合同是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工程承包合同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工程承包合同涉及因素多,资金大,履行时间长且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工程承包合同具有较大的风险。合同风险分析对发包人和承包人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承包人的风险管理内容

承包人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合同签订前对风险做全面分析和预测。具体考虑如下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种类;风险发生的规律,如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时间及分布规律;风险的影响,即风险发生,对承包人的施工过程、工期、成本等有哪些影响;承包人要承担哪些经济和法律的责任等;各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一起发生或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2.对风险采取有效的对策和计划。即考虑如果风险发生应采取什么措施予以防止,或降低它的不利影响,为风险做组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准备。

3.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包括:采取措施防止或避免风险的发生;有效地转移风险,争取让其他方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减少自己的损失;在风险发生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决策,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承包人承包工程的主要风险

承包工程中常见的风险有如下几类:

1.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具体包括:由于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需要新技术、特殊工艺、特殊施工设备,承包人无法按时完成;现场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施工技术难度大,特殊的自然环境,如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建材供应不能保证等;承包人的技术力量、施工力量、装备水平、工程管理水平不足,在投标报价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例如;技术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组织措施存在缺陷和漏洞,计划不周,报价失误等;承包人资金供应不足,周转困难;在国际工程中还常常出现对当地法律、语言不熟悉,对技术文件、工程说明和规范理解不正确或出错的现象。

2.发包人资信风险。属于发包人资信风险的有以下几方面:发包人的经济情况变化,如经济状况恶化,濒于倒闭,无力继续实施工程,无力支付工程款,工程被迫中止;发包人的信誉差,不诚实,有意拖欠工程款,或对承包人的合理索赔要求不做答复,或拒不支付;发包人为了达到不支付或少支付工程款的目的,在工程中苛刻刁难承包人,滥用权力,施行罚款或扣款;发包人经常改变主意,如改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打乱工程施工秩序,但又不愿意给承包人予以补偿等。

3.外界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在国际工程中,工程所在国政治环境的变化,如发生战争、禁运、罢工、社会动乱等造成工程中断或终止;经济环境的变化,如通货膨胀、汇率调整、工资和物价上涨;合同所依据法律的变化,如新法律颁布,国家调整税率或增加新的税种,新的外汇管理政策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百年未遇的洪水、地震、台风等,以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

4.合同风险。即施工合同中的一般风险条款和一些明显的或隐含着对承包人不利的条款,它们会造成承包人的损失,是进行合同风险分析的重点。具体包括: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承包人承担的风险,如工程变更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条件、合同价款的调整条件、工程范围的不确定(特别是对固定总价合同)、发包人和工程师对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的认可权及检查权、其他形式的风险型条款等;合同条文的不全面、不完整等。

三、承包人的合同风险对策

1.在报价中考虑。主要包括:提供报价中的不可预见风险费;采取一些报价策略;使用保留条件、附加或补充说明等。

2.通过谈判,完善合同条文,双方合理分担风险。包括:充分考虑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在合同中予以详细、具体地规定,防止意外风险;使风险型条款合理化,力争对责权利不平衡条款、单方面约束性条款做修改或限定,防止独立承担风险;将一些风险较大的合同责任推给发包人,以减少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争取在合同条款中增加对承包人权益的保护性条款等。

3.购买保险。购买保险是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承包人的工程保险主要有:工程一切险、施工设备保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保险等。承包人应充分了解这些保险所投保的风险范围、保险金计算、赔偿方法、程序、赔偿额等详细情况。

4.采取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如:组织最得力的投标班子,进行详细的招标文件分析,做详细的环境调查;通过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做精细的报价以降低投标风险;对技术复杂的工程,采用较新又是成熟的工艺、设备和施工方法;对风险大的工程派遣最得力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合同管理人员等。

5.在工程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用索赔来弥补或减少损失、提高合同价格、增加工程收益、补偿由风险造成的损失。

6.采用其他对策。如将一些风险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出去,向分包商转嫁风险;与其他承包人联营承包,建立联营体,共同承担风险等。

在选择上述合同风险对策时,应注意优先顺序,通常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采取组织、技术、经济措施;报价中考虑的措施;通过合同谈判,修改合同条件;采用联营或分包措施;通过索赔弥补风险损失;购买保险等。

四、结语

加强对的合同风险的分析,并采用一定的防止风险的对策,是规范市场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只有加强这一环节的控制,才能在建筑市场中获得有利的地位,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工艺变更风险分析范文6

【关键词】风险认知;主动预防风险;进行动态管理;降低风险

1 风险管理方案

1.1 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

工程风险管理是指依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工程风险管理分为两大环节,四个步骤:第一个环节是工程风险分析,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思路对工程风险性态进行准确的描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工程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第二各环节是采用规范分析的思路,依据工程风险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工程项目的人员、资金和物资等资源的限制,制定和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工程风险的四个步骤是:工程风险辨识、工程风险估计、工程风险评价和工程风险处理。

2 动态工程风险管理思想

对于建设项目,代建单位拟采用动态风险管理方法。动态风险管理方法,即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风险管理的步骤,利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实现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

3 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

工程建筑面积大,工程造价高,工期长,故将面临的风险因素也较多。代建单位将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保证实现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功能和成本目标。

4 制定工程风险管理计划

4.1 工程风险管理组织的设置

周全的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及其高效率地贯彻实施都离不开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采用矩阵型工程风险管理组织方法,矩阵型工程风险管理组织采用纵向和横向交叉式的管理模式,对于某一项子工程的管理人员来说,既要接受垂直领导,也要接受横向指挥和协调。此方式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4.2 工程风险辨识

建设项目资金由建设单位拨付,投融资环节的风险较小。因此,工程风险管理的重点将放在工程施工环节。代建人拟将工程风险的辨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施工准备中的风险辨识;第二阶段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辨识。以求全面而无遗漏地辨识工程风险。为保证风险辨识的系统性,可按照工程内在的施工工艺顺序和内在的结构关系辨识风险。风险存在的普遍性使工程风险的辨识必须有所侧重。

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主要存在两个环节:一是查找风险源;二是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

4.3 工程风险估计与评价

4.3.1 风险估计

由于风险估计的结论将影响风险响应措施的选择,在此环节,代建人坚持谨慎性,以及定性估计与定量估计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从不同侧面反映风险状态。

(1)定性估计

在定性估计,即对风险程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中,采用专家调查法搜集用于风险估计的数据,到施工现场和施工企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听取设计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各个环节暗含的风险的意见,将专家意见和类似工程历史评判资料汇总,作出模糊综合判断。

(2)定量估计

在定量估计,即风险量的计算过程中,分组对设计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调查,运用头脑风暴法让每组内被调查者独立判断分部工程(如基础工程)的施工风险的损失水平及其发生概率。从而得出分部工程施工风险状态的调查表。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算出各组被调查人员判断的风险损失期望值,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总风险损失期望值。

本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委托人和使用人、代建单位、咨询、监理、设计、施工、供货等各个方面,风险因素多,风险识别工作量大、情况复杂。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由项目管理合同预算组负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整理等具体工作手段,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列出本工程初始风险清单。

5 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5.1 多样性。项目风险管理的客体随工程总承包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交钥匙总承包必须面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的风险;而设计-施工总承包面对的只是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

5.2 复杂性。项目风险管理所要处理的风险问题比设计或施工等单项承包复杂得多,风险量大得多。因此,项目风险管理的难度必然更大。相应的,其所取得的效益也更显著。

5.3 社会性。项目风险管理所涉及的社会成员(利益相关者)多,相关关系十分复杂。

5.4 全局性。代建单位风险管理是管理者从全过程(全局)的观点出发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而不是把各阶段或各个过程分割开来进行的项目风险管理。

5.5 风险评价

工程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工程风险和风险处置措施对系统的影响程度。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AHP法是介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之间的层次分析法,故代建人将采用AHP法进行本项目风险处置措施的优劣排序

AHP法的操作过程:首先是列出相对矩阵模式,然后将各风险措施两两比较,主要比较风险防控效率、措施保障能力和风险处置成本。比较评判过程采用专家调查法,让不同组的专家分别对两两风险处置措施的相对优化程度做出判断。经数据处理得出其平均的相对优化度。以次类推比较其他风险处置措施的相对优化度。当三种风险处理措施两两比较后,构成相对矩阵,运用方根法计算相对优化度。最后通过检验,得出风险处理措施的优先排序。

5.5.1 工程风险处理

a) 工程风险的处理方法

工程风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鉴于本建设项目的性质,以上三种方法均有可能用到。在实施中,代建人将按上述的AHP法确定其采用的优先顺序。

(1)工程风险回避方案

工程风险回避方案主要运用于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有些项目的取舍或变更不会对整体工程造成太大的影响。

①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以便降低技术风险。

②控制工程分包防止将工程分包给劣质承包商的可能性

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规划和拆迁,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回避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拆迁困难的地域。

(2)工程风险自留方案

根据风险自留的条件,制定风险安排。

①可自我容纳的较小的风险控制和化解方案。一是制定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制定施救措施,如防止已发生的危险扩散;降低危险扩散速度,限制危险作用的空间;迅速处理已经造成的损害。

②未预料风险的处理方案。处理方案由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应急措施和风险补救措施构成。

③不能回避或转移的风险的控制和化解方案。这类风险的处理途径有三条:一是变更设计,当一些经济风险或政治风险影响设备采购和安装时,在变更设计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更设备型号和安装要求来化解风险;二是借鉴较小风险控制和化解方案;三是实行替代方案。

(3)工程风险转移方案

工程风险转移方案是较常用的一种风险处置方案,风险转移方式是:

①在投标阶段向投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以防中标人违约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

②中标后要求承包人或供应商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担保方式为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保函金额按中标合同价的10%。

③预留中标合同价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

④要求承包商办理必要的工程保险。

选择以上几种风险转移方式主要基于如下几点考虑:一是风险分析结论,根据风险调查和分析的结论,一些主要风险最初源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因而通过控制合同履约环节的风险,可以有效地分散相关风险;二是合同履约担保方式本身的担保效力较高,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未履约或未完全履约的风险,担保银行可以提供担保,而担保费用由对方支付;三是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并列成为工程外加的双层保障机制。

6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将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全员参加的、施工周期内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的复杂管理系统。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如发现风险计划的不当之处,需进行及时调整。

7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调整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调整是实行动态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主要设计如下两个环节:一是风险管理组织的调整;二是补充或修正风险分析,调整工程风险处置对策。

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管理,可有效控制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以最少的成本保证本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8 工程保险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担,应该尽量采取社会化、商业化的方式转移,根据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和适用法律的规定,在项目合同履行期间,承包商职能部门应及时为项目办理各种保险。工程总承包项目涉及的保险种类有: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包括海运且保险金额不少于替换整个项目的价值)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和雇员赔偿险(限雇主人员)、建筑物一切险(包括综合的建筑物、工厂、设备含财产损害,保险金额不得少于用于替换全部物质的价值)、一般责任险(包括一般责任险或一般商业责任险,保险范围是项目所从事的一切营运活动)、业务中断险、利润预损失险、人身意外伤害险(承包商所有雇员包括当地雇佣人员)、车船险、及融资需要投保的其他保险。项目投保的险种由承包商企业根据项目情况决定,但是合同规定必须投保的险种其金额和条件应符合合同规定并保持有效。承担保险责任的保险公司应按商业上合理的条件和当时的市场行情进行择优选择。办理商业保险后,承包商职能部门应将有关单证的副本发给项目经理部并组织相关的学习,制定相关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林.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实践心得.建设监理.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