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1
同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ERP在中石化系统已经全面上线,但是由于中石化石油销售企业加油站点数量众多,资产分布面广,资产项目繁杂,ERP数据的应用也还有许多难题,固定资产的性能变化、空间移动等还不能动态反映,财务账与实物资产的一一对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面,目前仍依靠手工完成,不但耗时长、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准确度不高。条码技术具有方便快速准确、实现信息流和资产实物流的对应等特点,因此,将条形码技术引入石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ERP中现有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难题,实现周定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财务账与实物资产的一一对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提高石油销售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一、条形码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思路
条形码技术是把计算机所需的数据用一种条形码来表示,然后将条形码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自动阅读的数据,它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在商业、物流、交通运输、办公自动化等方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固定资产方面,条形码技术的管理效益在大型集团公司的管理工作中业已开始显现,中石化销售系统的广东、北京等石油公司,在成功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已将条形码技术引入企业同定资产管理中,其他省市公司也在积极准备实施。
条形码管理系统一般由系统软件、手持终端扫描器、标签打印机、数据通信座(用于扫描器和电脑问的数据传递)等构成,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固定资产编号条码化,赋予每件资产唯一的资产标签,固定资产信息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及时汇总到总部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进――使用――报废的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全环节跟踪管理。条形码在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工作过程见图:
以同定资产盘点为例,运用条形码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按要求导出固定资产数据,然后导人条形码管理系统;在条形码管理系统中制定盘点计划,确定账面截止日期及本次盘点的同定资产范围;实物管理部门人员将盘点信息导人手持终端扫描器:使用部门人员(盘点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器扫捕同定资产标签,并记录闲置、盘盈及毁损情况;实地盘点的记录文件上传至条形码系统:条形码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比较,输出盘点差异表。整个盘点过程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均以电子信息方式传递。
二、条形码系统管理固定资产的基本要求
1、制定条形码实施方案,明确管理职责。由于石油销售企业实物资产众多、数量巨大而使用地点分散。石油销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框架和基本思路,在梳理流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宣传培训、软硬件设施配套等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同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资产清查、全面收集数据。资产设备清查盘点是条形码管理系统成功上线的基础和关键工作,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前查后乱,条形码系统上线之前,必须对石油销售企业的全部资产、设备以及在建工程进行彻底的清查盘点。制定严密的清查盘点方案,明确财务、零售、物流、发展基建等相关部门的职责,通过分类盘点、顺向盘点(以账找物)、逆向盘点(以物找账)、责任包干、分头对接等多种方式,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3、落实清查结果、规范固定资产数据。资产清查盘点结束后,应将清查结果与EAM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情况及时查明原因。以固定资产为主线,将设备与资产的对应关系逐项确认,除列人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等核算的设备之外,其他设备应全部实现与固定资产的一一对应。
4、强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条形码管理系统既是较为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工具和手段,又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着紧密联系,要想熟练运用条形码系统管理企业固定资产,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是关键,特别是基层加油站、油库基层资产管理人员,对条形码系统操作手册、系统功能、配套终端数据采集器等应重点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此外,再先进的系统也是需要人来操作,仅依赖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需要盘点人员尽职尽责去盘点发现,所以,在培训业务技能的同时,对资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也要培训,通过多种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守土有责的理念。
三、运用条形码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预期效果
1、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与集成化。石油销售企业通过ERP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的有机结合,打破了同定资产信息的阻隔与断流。财务部门利用ERP系统中的同定资产模块维护同定资产各项信息,进行固定资产日常会计核算,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核算、计提折旧等;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享固定资产信息,并定期通过条形码系统对资产实物进行管理,实物资产整体的管理都纳入系统管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形成了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闭环,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得到了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与集成化。
2、以条码作为资产“身份证”,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条形码作为资产可识别的“身份证”,可以及时反映固定资产新增、调拨、报废以及使用状态等变动情况,及时跟踪更新资产管理的相关数据。由于每项资产都有一个唯一的条码标识,账实相符做到精确核对,这样便解决了解决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实物与财务账目不符的情况,减少企业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盲区,使企业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企业所有资产的全面情况。同时,条形码系统具有对应固定资产图片查询及固定资产管理手册更新打印功能,达到了全程全面、精准细致、及时动态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为石油销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管理手段,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购进――使用――调拨――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建议
一、南京市江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医院为维持日常治病救人、护理病人而特有的、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其范围包括病床、电视、空调等,医院固定资产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和提供服务保障的基本物质基础,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它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它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新方案来解决。
当前,大部分医院主要采用归口分级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院计财处负责全院固定资产价值与产权管理,各归口部门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即设备科负责管理医疗设备,信息科负责管理电子网络设备,后勤处负责管理家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室负责交通工具,统一入账标准,统一账卡管理模式。
二、南京市江宁医院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部门管理,权责不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小到固定资产表格、卡片的制定,大到固定资产归属管理部门的明确,整个医院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散,财务、设备、信息、后勤等部门权责界分不清,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造成固定资产购置、领用、保管等环节出现脱节问题。
(二)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严格,造成有些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利用率低。尤其是后勤固定资产的价值低、可移动,所以普遍对后勤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特定的作用的同时又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也妨碍了医院的更好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在固定资产购买时没有考虑过它的实用性,盲目购买的后果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后期利用率降低;其次是因为是在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没有有效的使用计划安排,有效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缺乏使得固定资产在购买后的利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造成了医院的资源浪费。
(三)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盘点前没有安排熟悉的相关人员进行,盘点时常发生错盘、漏盘的现象发生,盘点后没能及时生成盘点报表,有的生成盘点表对盘亏、盘盈未附文字说明原因。
(四)报废过程、手续不完善
在医院的具体工作中,有些科室认为后勤固定资产价值较低,在不能使用时自行报废处理,报废后又没有及时上报财务和管理部门核销的情况,有些固定资产报废时未经主要领导同意即发生报废事实。同时,有些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财产,造成财产损失或丢弃,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亏损,以上几种情况发生均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数和财务不符现象。
(五)管理方法落后
虽然现在多数医院已经实施信息化管理,但只是简单的数据录入,有的未及时录入,有的录入时发生差错,时常发生固定资产调剂给其它部门使用,但未更改使用部门,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职责权限主体
财务部门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管理部门负责登记且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一份交使用科室、一份管理部门留存。卡片详细记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财产编码和使用变动等具体情况。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所属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前往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并与账务进行核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本科室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人员进行详细登记。
(二)制定合理的程序
PDCA循环是我所认同的一种可参考的模板,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修正。将其借鉴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则可将此程序细分为初审申请、交由领导审批、采购、入库、科室领用、调剂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毁损和流失,确保账实相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规范操作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物品的出入库等方面工作,用科学的视角看即使是入库一个小小的步骤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物资是否合格,入库后库存时间定为多少合适、科室领用手续是否完备、对于弃置物品处理是否得当等,因此将每个环节都考虑到并做到细致严谨即可使流程更加符合规范。
(四)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定期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以及在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由财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一起协同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报医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财务和管理部门会同使用科室定期进行账、卡、物核对工作,完善固定资产档案,确保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五)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处理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使资产与账实保持一致。人员变动或装修、改造、搬迁时,及时通知归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对利用率低的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内部调拨。固定资产报废应首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维修部门检查审核,确实没有维修价值后,协同归口管理部门到现场核对实物的名称、型号是否一致,核实无误后,使用科室将废旧财产交给管理部门,废旧资产回收管理人员在报废单上签字,会同财务部门对账务进行调整,以确保医院资产的真实性。
四、结语
总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既繁锁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只有明确权限主体,制定合理的程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从意识上重视,在管理环节上严格把关,双管齐下,以期能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甘丽云.试论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08).
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 核算 处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75-01
1 固定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受固定资产使用地点分散、使用周期长、价值高、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影响,在进行其管理工作时具有较大难度。尽管很多企业在采购和计划等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强化其管理,使其采购成本得以节约。但是,由于企业较为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健全的管理制度、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财务核算,使固定资产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结合固定资产的验收、核算、维修、盘点、投保、处置与转移等各环节特点,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强化势在必行。
2 有效管理措施
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应从以下几点强化对其管理工作。
2.1 验收管理
对于向外界购置的企业固定资产,应当对供应商出具的关于资产技术、资产数量、资产规格、资产品种及其他内容进行规定和要求的发货单和供货合同进行验收,在开具验收报告或单据等文件后,证明其通过验收才能投入各部门进行使用。对于本企业自行建制的固定资产,由企业的使用、管理、制造固定资产部门在移交检验单或使用验收单上填制、签字后,才能进行移交和使用活动。对于需要等级较高、资历较深专业和技术人员对其相关程序的精密性和资产质量进行检测的部分固定资产,企业要对专职的工程师或检测人员进行邀请,并要求其在检测报告和单据上进行签字。
2.2 核算
在对本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开展核算管理活动时,应将处置盈亏、计提减值准备、估计残值及确定年限、方法和价值等内容涵盖在内。财务部门要以对相关的国家财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遵循为前提,对本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对拥有的固定资产实施分类核算。在其繁多的资产种类制约下,企业通常利用以表代账对固定资产开展明细核算,并根据其具体的明细记录进行表格的分类设置。其中,通常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由运输、电子设备、办公用品和家具、机械设施设备及房屋等。在建立各类资产明细表时,应对资产的存放地点、责任保管部门、使用人员、净值额、累计已提折旧额、各会计期应该计提折旧额、折旧年限与方法、资产价值、建造或购入日期、规格型号及名称等进行详细记录。月末,要将企业记录的固定资产总账和相关明细账进行核对,从而使本企业的账目和表格得以符合。在年终,要将各月度记录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装订成册并进行整理,将其与相关的会计账簿共同归档。同时,还要对登记各方面财产卡片的责任单位进行制定,要求其在有关账目上签署“已经登记财产卡”的字样,然后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对所需款项进行拨付。
2.3 维修
企业要运用到固定资产的有关部门,应该对其定期开展检查、保养和维修活动,通过及时消除潜存的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使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得以正常顺利运行,进而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企业要在对本企业各种情况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开展零星修理活动和大修理活动。其中,在进行大修理活动时,要由企业的使用、管理和财务等部门共同担任评估主体,在对具体修理方案的制定中,根据规定对相关申报手续进行履行后,才能实施修理;而在进行零星修理活动时,要在坚持效益和节约原则的基础上,对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办理后,由财务部门对所需的费用报账。对于修理活动中形成的具体的维修保养成本,可以由财务部门向各期成本费用进行分摊,也可以全部在当期成本费用记录。同时,针对出现的金额较大、发生频繁的维修保养费用,财务部门要及时对其维修保养费用表进行编制,在对不同期间发生金额和费用组成进行随时掌握的基础上,使各会计期间内形成的重大费用波动现象的原因得以分析。
2.4 盘点
同企业拥有的存货不同,固定资产在储存过程中,较难被盗或遗失。但是,固定资产长期的储存状态也为其物质实体的不正常性或帐卡记录与实体本身的不相一致性创造了可能。因此,为使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得以保护,就需要有关部门对本企业的资产进行定期认真的盘查。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特点,企业开展的固定资产盘查活动应该为至少每年一次。同时,由局外人员、记账及保管等从事专门工作的职工进行共同担任。在进行具体盘点前,应当由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卡片记录和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使账卡、账账得以相符。盘点后,应将其结果在盘点清单上进行记录,其中,清单内容应包括资产目前使用状况、存放地点、类表编号、资产名称等,盘点表需要包括两个以上盘点人员的签字。在完成实地盘点后,还要将固定资产卡片与盘点清单内容进行核对。对于产生的盘亏或盘盈现象,应当对其盘亏、盘盈表进行编制,由管理和使用部门对其进行原因查明,并提出相关的书面处理意见;对于不能发现的不能使用的资产,应当由保管部门对其原因进行审查,经过审批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转移或处置。
2.5 投保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的投保机制,要在与其性质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其范围进行确定。首先,关于投保项目,可以由管理部门进行申请,在确定内容时,要涵盖保险费、费率、价值及类别等方面;其次;在申请报告上,需要包括财务部门的审核意见,有关授权单位批准后才能予以办理。
2.6 处置与转移
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管理时,可以内部调拨固定资产、进行债务重组、将资产进行非货币换及出售、毁损和报废固定资产。总之,要基于其性质差异,对差异的处置和管理措施进行实行。同时,还应注意,固定资产的处置和转移不仅需要其使用和管理的部门,还需要其他独立的人员或部门进行参与才能办理。
3 结语
总之,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企业要在对自身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合理配备和科学使用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得以避免,使其完整性和安全性得以保障,在促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最大限度发挥的基础上,为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祝燕明.浅谈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1).
[2] 聂雪艳.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09(7).
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4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一)采购环节 自我评价中发现如下问题:存在预算外支付款项的现象。检查发现:发生的个别支付款项未列入资金预算;采购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物资部门未制定货款支付管理办法,未制定退货货款回收等退货管理制度,容易导致财务人员随意支付资金;部分采购方案未经领导审批、20万元以上的密封报价未经部门负责人签字、违反低价定标、违反确定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等。
(二)仓储环节 自我评价中发现如下问题:一是盘点制度不完善。检查发现:未发现X矿(A煤矿企业的一个矿)的盘点报告、盘点记录、每次盘点的盘点计划及成立的盘点小组。该矿《物资盘点制度》中表明,“对于所有的物资都是进行定期盘点,一般定为季度、半年、年终。但盘点制度没有明确物资盘点的范围、盘点计划的制定、盘点小组的成立和职责等。二是X矿入库单显示部分物资计划单价与实际采购单价差异较大。三是物资存在严重超物资储备资金定额的问题。检查发现:物资存在严重超物资储备资金定额的问题,比如2010年10月,木材超定额储备200万元,专用工具超定额储备310万元,配件超定额储备407万元。四是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现象。X矿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显示该矿存在不良资产7亿元,其中债权占16%,均是五年以上的坏帐;固定资产占78%,一部分固定资产系已经陈旧或者实体已破坏,一部分系固定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还有一部分固定资产技术落后,各项指标已不符合煤矿安全生产需要无修理和使用价值,另一部分系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电器设备;主要是易损、易坏的塑料电器原配件。 五是期末存在呆滞、积压物资,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资产负债日未结合盘点结果对存货进行库龄分析,也未取得公司计提跌价准备的依据。
(三)投资环节 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建立长期股投资项目后续跟踪评价制度,未制定由于盲目投资可能带来的投资决策失误风险的防范措施,投资过程中没有开展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以降低投资决策失误;二是预算内大修和日常维修由使用单位自行维修,没有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维修计划、进行维修;三是不需要安装的设备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四)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一是公司尚未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估制度。二是信息中心对于账户和权限的设定、变更和删除,未采用书面通知的形式;未对超级用户等特权用户进行限制及其在系统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二、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一)采购环节 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物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对确需支付的预算外资金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和贵公司的预算资金拨付审批制度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同时加强内部监督,避免此事项再次发生。第二,物资部门按照集团公司货款支付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适合于本公司的货款支付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完整;物资部门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在与供应商的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涉及符合索赔条件的退货,应在索赔期内及时办理索赔。第三,集团公司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教育,对确实不适合采购岗位的人员予以调离,选派职业素质较好,能胜任采购岗位的人员,确保物资采购环节的程序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二)仓储环节 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各矿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物资盘点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完善各矿的物资盘点制度,明确物资盘点的范围、盘点的方式、盘点计划的制定与盘点小组的人员组成和职责、盘点前的准备,盘点过程中的事项、盘点后盘点记录的整理及盘点报告的编制,盘盈、盘亏的处理等。监督该矿严格执行相关盘点制度,制定盘点计划,成立盘点小组,详细填写盘点的记录并编制盘点报告。
第二,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计划成本,也可按季调整。
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5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一般工商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为了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资产流程。在梳理过程中,既要注意从大类上区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又要分别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梳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一是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三是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细化,全面查找资产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管理不断处于优化状态。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属于缺乏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属于现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当对现行制度予以补充完善;属于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应当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避免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
二、关于存货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图1、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程序。
从图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4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
概括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
(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
(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五)盘点清查
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是要核对实物的数量,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六)存货处置
存货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5个环节,如图3所示。
(一)固定资产取得
固定资产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2.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企业应当通盘考虑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应对固定资产损失风险。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二)资产登记造册
企业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需要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
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
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三)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
4.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四)固定资产升级改造
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消耗,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固定资产更新有部分更新与整体更新两种情形,部分更新的目的通常包括局部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部件、增加新功能等方面,需权衡更新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综合决策;整体更新主要指对陈旧设备的淘汰与全面升级,更侧重于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主要管控措施:
1.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结合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2.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有条件企业建立技改专项资金并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五)资产清查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主要管控措施:
1.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需定期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
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六)抵押质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权,而将该财产抵押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企业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以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七)固定资产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2.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处置价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企业应特别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授权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4.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包括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出租的原因和期限等内容。
四、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无形资产管理的流程
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等环节(图4所示)。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企业应当在对无形资产取得、验收、使用、保护、评估、技术升级、处置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无形资产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实施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或权属不清,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引发法律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及时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同时特别关注外购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性。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权证转移手续。
2.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效能发挥不到位;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致使体现在无形资产中的商业机密泄漏;由于商标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企业侵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强化无形资产使用过程的风险管控,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的保管及接触应保有记录,实行责任追究,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侵害本企业无形资产的,要积极取证并形成书面调查记录,提出维权对策,按规定程序审核并上报。
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清查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00多万个,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而且保持着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对外投资等,如何摸清单位资产的占用和使用状况、分布和变动情况、质量水平和保值增值情况,并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是体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清查的重要性
随着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不断放大。但是,由于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传统思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并不到位。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清查就意味着必须首先加强国有资产清查建账,把全部国有资产纳入账簿记录范围,然后建立会计记录、核算和报告体系,这有利于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清查有利于彻底摸清单位“家底”,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这样财政部就可以动态监管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为编审部门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做好国有资产的清查有利于M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及具体使用情况,从而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这符合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意义重大。
二、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的薄弱点
按照组织所从事的活动性质,事业单位可分为公益型、生产经营型、行政执法型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非常薄弱,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了解甚少,“家底不清”、“前清后乱”的现象一直存在:第一,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工作人员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认为资产是国有的,与个人关系不大,因此对资产使用和管理并不注意,资产的监管力度偏弱,资产清查工作流于形式,资产流失情况严重。第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财务部门、物资使用部门等密切配合,需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而当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资产管理制度太过粗略,执行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资产清查工作不能被有效地置于管控之下。第三,资产清查程序并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国有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和程序,日常管理相对松散,清查步骤不严格、不规范,各部门只是应付式、象征性地进行清查盘点,清查结果不全面、不准确,达不到国有资产清查的目的。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的规范化方案
(一)增强资产清查意识
2016年以来,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事业单位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国有资产清产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定期清查,确保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从价值角度重塑财务管理模式。要利用资产清查系统核实单位存量资产情况,全面摸清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状况,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资产现状,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并针对性研究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界定和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有效掌控和调配国有资产,避免重复采购和资产流失。
(二)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规则》等完善资产管理机制,使得清查盘点工作有据可依。要明确国有资产清查的工作范围,凡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仍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且能够可靠地计量成本的固定资产,都属于资产清查的范围。单位要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各使用、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查,明确管理责任,实行责任到人,做到不虚不重不漏。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依照资产台账每季度清点一次部门资产,编制《资产清查盘点表》,并报送资产管理部门,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对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每年清查两次,编制《固定资产汇总表》,并与财务部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核对,年终进行总清查、总对账,确保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三)优化资产清查程序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成立资产清查领导小组,下设资产清查办公室,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负责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清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摸底清理统计阶段。各使用和管理科室、部门确定资产管理员,认真进行资产清理、统计,按照名称、类别、型号、数量、原值、投入使用日期、变动情况等如实录入《资产清查盘点表》,同时明确注明资产使用人、责任人。第二,实地盘查阶段。首先资产清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比较分析财务科的资产清单明细、各部门自查的《资产清查盘点表》,进行技术推算盘点,然后清查办公室组建几个小组,分赴各部门对资产进行实地盘查,根据核实情况进行修正,并打印出来由各负责人签名或盖章。第三,入账汇总整理核对阶段。各清查小组对资产清查结果分门别类进行汇总,统一编号,录入电脑里的《固定资产汇总表》,财务部门据此利用资产清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工作人员制定资产卡,发放到各科室、部门,统一贴资产标签。第四,总结阶段。资产清查办公室对资产清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资产清查档案,对待报废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鉴定、处置。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管理问题,清查办公室要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责令各部门限期整改。在此基础上,清查办公室要编写资产清查报告,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事业单位要认真总结分析,建立和完善各类资产管理制度。
四、结语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事业单位必须增强资产清查意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规范资产清查程序,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对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清查,防止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以不断提升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进而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公共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晓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