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员导师制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员导师制工作总结范文1
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先河至今,已有10年时光。此间,国内一流大学大多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8年就推出了《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制试行办法》,然而,截至2012年3月,全校仅有公共管理系坚持实行此制度。
如何能让本科生导师制度适应新情况,达到新标准,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再是管理规定中的一纸空文,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俨然成为教学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和挑战。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状况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学生是此项制度的最终受益人。为了获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我们设计了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其一是针对公共管理系本科生,向该系一、二、三年级全体学生发放并回收;其二是向其他7个系的一、二年级本科生,按每个系60份发放并回收。问卷分为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意见、建议两个部分,覆盖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关键环节。最终,我们对回收的41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以一种简洁而直观的方式将导师制的现状与长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集中展示出来,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1.大多数学生希望与自己的导师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顾问(见图1)。
图1 学生希望导师能担任的角色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导师制度有极高的热情与期待,希望能从导师处获得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其类型涵盖了学习、工作、实践、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见图2)。
图2 学生希望从导师制中获得何种帮助
2.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制形式初探
导师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交流互动更密切。此次问卷调查致力于了解在全新的师生模式下,导师该如何调整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与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相长(见图3)。
图3 学生眼中导师进行指导帮助的有效途径
问卷还调查了学生能够接受的,导师一学期与之见面的次数,及公管系导师与学生实际见面次数。结果显示,近40%的学生希望见面次数控制在每学期7次~9次;要求见面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近30%。可见,学生希望与导师有较为亲近且频繁的接触,以促进自身的提高与进步。在交流方式上,我们注意到实际接受指导的公管系学生更愿意与导师见面交流。(见图4、5)
图4 学生与导师每学期见面次数
图5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3.学生对导师制的主要期待
要正确定位导师角色,实现导师制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先明确学生对导师制度有哪些需求,了解并总结适合学生的交流指导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师制度的优势,形成扩散效应。
在学习方面,多数学生渴望从导师处获得专业情况的介绍与咨询,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面的扩大;在生活方面,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为未来留下美好的大学回忆;在心理方面,学生希望导师能多与自己谈心、交流,在自己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导师能及时提供建议,亦或是指导人际关系的处理。(见图6、7、8)
图6 导师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图7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帮助
图8导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帮助
4.学生对导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及对现行导师制的看法
对于导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普遍认为:热爱学生、责任心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最适合担任导师。此外,调查显示,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帮助效果不够明显。第二, 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操作性上有待加强;第三,导师不够热心主动,应更加积极热情地与学生接触。(见图9)
图9 导师制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的意见栏中,学生进一步提出了建议: 第一, 扩大导师队伍,把导师的选择范围扩大到全校教师;对一名导师所带学生数量进行限制;给学生和导师相互选择的机会。第二,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和普及。应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了解。第三,希望导师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内向学生,导师最好能主动进行辅导及帮助。第四,将导师制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建议导师制能够有更加详尽的制度规范和量化指标,实行导师考查制度。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经验调研
在网上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就导师制改革问题进行了交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制度目标不明确,与其他管理制度冲突;学校对导师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导师制度概念模糊,影响导师发挥作用;学生对导师不认可,不愿接受指导;高年级学生对导师需求小,造成一部分导师资源浪费;缺乏物质保障,所谓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师生沟通指导”无以为继;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无法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转。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该校的导师制度具有其特色和优势:导师制度覆盖全体本科生,以随机划拨的方式将新生分配给本系的专业教师,同时允许学生咨询其他教师。学校要求导师每年至少完成10小时的辅导时间,当然,导师还会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工作量。每位导师所带学生数比较平均,一般来说,每位导师带8名~10名学生。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广泛,包括专业学习指导、大学生活、香港生活、人生规划等。师生通过学校专门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并开展一些小聚会形式的活动。在资金保障方面,该校按每名学生100港币(每年)的标准拨给导师作为活动经费,用于师生聚餐、茶会、外出活动等。
构建新时期本科生导师制度
1.调整制度定位,缩小指导对象范围
作为一项探索高校教书育人新路径的制度设计,导师制度需要将德育、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原有的专业教育型导师制度宜转变为全人教育型导师制度;建议指导对象也相应地缩小到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2.扩充导师队伍,师生双向选择
基于制度定位的调整,导师条件也调整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品德,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善于育人;熟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的特点和需求;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学校在职及退休教师和干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在本校工作两年及以上等。教师和各院系双向选择。各院系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导师名单,结合本院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师和指导对象的分派。原则上,每位导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人数合计不超过6人。导师和被指导学生均可向所在院系申请更换指导对象或导师,经系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批准后实施。更换工作以学期为单位进行。
3.以树人为职责,注重综合提升
导师的工作内容由以具体的学业指导为主调整为:引导低年级学生顺利融入大学氛围,促进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加强品德和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及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工作痕迹留存方面,学校尽量简化程序性和形式上的要求:导师对每学期的学生指导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提交时间由各院系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自行决定。
4.落实管理和考核,做好保障和激励
为了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度的落实,要求各院系每学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导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并将会议纪要报教务处备案。学校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学生反馈等;对各系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组织安排、工作检查、工作效果、学生反馈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给本科生导师发放适量的工作补贴。对于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学校专门投资建设了“国际关系学院师生交流中心”,给导师和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交流空间。
随着新《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学校新一轮的导师制度已全面执行:全校159名导师已经展开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配合本科生导师制度建设的“师生交流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首轮指导经费发放完毕;导师学期总结工作开始计划……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迎接新的挑战。
全员导师制工作总结范文2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深入贯彻“德育为首”的理念,不断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创建优秀班集体和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以师德教育为保证,优化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经,新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努力奋斗。
三、工作思路
(一)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
依据“同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懂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情感生活、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和培育。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1选配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导师与帮教学生结成帮教对子。经常育帮教学生谈心,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在生活、思想生给予帮助与指导。
2建立班主任导师制。凡三年内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原则上一律担任见习班主任,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见习班主任、指导老师互听晨会课、班会课(一般每月2次),给予必要的点评。见习期满应开设汇报课,由全校导师组成评审团参加评审。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提高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水平。认真组织新教师参加新班主任的上岗培训,积极参加市第三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争取较好的成绩。
(二)切实加强德育组织建设
1完善学校少先队组织建设。大队委、各中队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和定期轮换制度。要把大、中、小队建设成“快乐、自主、友爱、向上”的集体。
2规范班级管理,促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按照“面向实际,严格管理,贵在坚持,重在渗透”的原则,确实加强对班级工作的管理。从常规工作入手,抓好班级“五个一”的训练。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的队列,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养成“一种习惯”,做到语言文明、讲普通话、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坚持“一项制度”,室内卫生和室外责任区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一个观念”,即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育人环境。
学校将继续以“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以“务实、创新、协作、高效”的学校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典雅别致的“校园”,一个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乐园”,一个团结友爱、和睦融洽的“家园”。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要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班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要体现班室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充分发挥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的资源,用好“家校路路通”,对于自我控制力差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要定期联系,切实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
2继续举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加快常规的养成。本学期将召开一、三、五年级的家长会,并按计划开展两次集体家访。
3认真开展校外德育基地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能力。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要以“五有”为目标,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学校心理教育三级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培训和进阶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骨干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在教室和学生中开展团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并逐步向家庭教育延伸。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积极发展型心理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六)着力加强生命教育。
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生命观,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与偶然,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伦理,发掘生命的意义并珍惜生命,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区体会生命的魅力。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生命承载的责任。
四.具体工作内容。
九月份:
1新学期开学仪式。
2组织学习《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稿。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制订好德育、少先队、班级等工作计划。
4启动“班主任导师制”,制定好相关计划。
5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进行新学年的改选工作。
6启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7做好《关心下一代周报》的宣传与征定工作。
8召开一年级家长会。
十月份:
1培训护旗队、学生会干部。配合辅导员健全少先队大队委,训练鼓乐队。少先队大队委干部培训,开展队史教育活动。
2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上、下楼道安全演练。
3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4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开展部分年级的学生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训练活动。
5组织开展学校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并推荐优秀的参加市比赛。
6组织开展本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家访。
十一月份:
1聘请法制副校长上法制教育课。
2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
3申报昆山市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4组织开展部分年级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5分别组织召开三、五年级的家长会。
十二月份:
1认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珍惜生命的活动。
2组织参加市班主任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活动。
3组织学校第二次集体家访。
20xx年元月份:
1组织开展庆祝元旦活动。
2假期纪律、安全、卫生等教育。
全员导师制工作总结范文3
德育工作以建立“知行文化”德育体系和机制,培养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行合一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为总目标,两年来主要在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完善有关学生和班级、班主任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和机制,形成量化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将学生品德素养评价和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纳入其中,有效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1.按《学生合作小组量化考核办法》进行班级、年级、校级考核评价,做好月考、期中、期末后三次大型表彰。
2.按《学生德育百分量化考核办法》,评选出校级孝老爱亲之星、诚实守信之星、劳动创造之星、阅读之星、合作探究之星。
3.从学校实际出发,对《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进行微调,加大学习成绩和公共财产保护的比例,按照考核方法考核班级管理工作。
二、开创学生习惯养成和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新思路,探索建立了比较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
探索学校、班级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紧紧围绕学校“知行合一”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了以“双创”活动为“抓手”的德育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2016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了创“学生行为习惯达标(示范)班”活动,2017年10月11日又启动了创“温馨教室”的“双创”活动,并分别出台《关于开展创行为习惯达标(示范)班、创行为习惯达标(示范)生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初中部“温馨教室”创建方案》。
将学生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锻炼习惯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达标班(生)、示范班(生)认定办法》,每个月以“星级滚动”方式展开班级、学生两个层次的创优达标活动。每个月都要在班级考核基础上,新晋级一批达标班(生)、示范班(生),在升旗仪式上隆重授牌。新晋级的达标生都要填写“行为习惯自我评价量表”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最后由教育处审核通过。从“双创”活动开展至今,全校三个年级已经开展了15轮学生行为习惯达标班(示范班)的评比表彰。截止2018年6月份,在现有的26个班级中已经评选产生了3个二星级行为示范班,6个三星级行为习惯示范班,3个四星级行为习惯示范班和1个五星级行为习惯示范班。以及5个一星级行为习惯达标班和3个三星级行为习惯达标班。达标班和达标生比例占到总班数和总学生数的近90%,示范生和示范班的比例占到总班数和总学生数的近50%.从“物质环境好、人际环境好、心理环境好、课堂环境好”四个维度的对班级开展“温馨教室”创建进行检查评比,采取定期集中检查与不定期随机抽查、问卷调查、访谈、查阅班级管理、考核资料方式检查班级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情况。每个学年末,每个年级评出 “年度校级温馨教室” 2个,颁发奖状并授牌。并推荐申报区级“温馨教室”、市级“温馨教室”。
两年来,结合“双创”活动,在班主任工作考核基础上的坚持开展和持续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共评选产生了4个市级“温馨教室”和6个区级“温馨教室”8个校级“温馨教室”。 “双创”活动的坚持开展,使得全校班容班貌,学生的仪容仪表、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有了巨大改变,良好的校风正在形成。2018年8月份被康巴什教体局授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校”称号。
三、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开创附校“知行文化”的文化育人新方式。初步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目标,并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坚持做好宿舍文化建设。
对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专题培训和研修学习,并通过教室文化布置、走廊文化设计评比和班级管理制度检查等方式,教育引导提升全体班主任在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学生合作小组的建设,培训培养好小组长,按照《学生合作小组量化考核办法》对全校各年级各班的合作小组进行定期评价奖励。完善了《文明宿舍评比办法》,坚持做好文明宿舍创建工作,定期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并与班主任考核挂钩。
全校各班全部做到根据班级实际进行班级文化定位,确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名、班训、班徽、班歌等外显的“班级标志”;从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外显的物质标志,到制定班级制度、班风班训等体现班级精神的需要内化的文化因素,都做到统一协调,初步形成“一班一品一班一特色”的班级文化准确定位。每月、每期定期对各年级本班级的合作小组建设和评价进行总结表彰,教育处专门定制含有学校文化标志的各类奖品奖状对优秀小组和小组长进行奖励。
四、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建设,建设一支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德育工作队伍,初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
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立四条线的德育管理网络,即: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工会;教育处——年级部——班主任;教学处——科任教师;团委——学生会——学生志愿者;学校(校关工委)——家庭(校家委会)——社会。建立形成一支由教育处德育干部、团委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组成的比较稳定的德育骨干队伍。
校教学处、教育处、党支部、团委分别开展日常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教育活动。教学处主要负责落实国家德育课程以及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合到其它课程的途径育人,落实好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度。教育处主要实施开展主题活动等途径育人,党支部团委主要负责通过组织开展学校社团活动和节日纪念日活动等途径育人。
五、初步建立分阶段,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行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1. 以“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拥有梦想,把握生命”为目标,践行“七维度”德育,即:健康、习养、情感、认知、礼仪、交往、励志。从“七维度”出发,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五项内容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并按照以下的分阶段德育目标,制定了《知行德育课程体系》和《知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七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做合格附校人;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做优秀青少年;九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毕业生。
2.政史地组研究开发“礼文化”、“蒙元文化”校本德育课程。
3.教育处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教育月,和日常“双创”活动来实施“习养教育课程”。
全员导师制工作总结范文4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政教处与各环节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遵循学校整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方针,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关心帮助,在全体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全面参与、扎实工作下,认真地开展了一些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开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
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了育人职责,学校制定实施了《德育导师制方案》,落实了后进生的帮辅与承包。全体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自觉渗透德育教育,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
制定实施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班级管理考评实施方案》,继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教育,强化“三精”意识,即精心、精细、精品。召开了一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1)实施了自主与责任教育工程。在自主方面,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管理,主动发展,实施学生会、值周班、班级自治、学生个体四层次管理。在责任方面,即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感恩;以对自己负责为立足点,学会诚信;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升华点,学会报效祖国。
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会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最美少年、好习惯标兵等在全校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
4、政教处自身组织建设。
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政教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教处。政教处人员分工明确,努力做到“团结协作、真诚善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主动学习、提高能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二、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继续开展以争创好习惯示范班集体为龙头的常规管理达标活动,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纪律、三操、卫生、安全等一日常规,从严管理,精细管理。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会参与管理,实行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三、精心准备系列德育活动,丰富学校德育途径。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把升旗改为分班级轮流升旗,学校领导隔周旗下讲话,值班领导每周工作小结,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政教处在疫情期间组织学生线上观看中小学德育学堂《德育学堂进小家,素养教育福万家》。
3、为了提高学校大课间操质量,政教处高度重视,校领导的大力配合,班主任老师的严厉督促,学生的认真努力,成功的举办了一次汇操比赛。
4、为了深化十大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校风、学风的健康发展,在全校中开展“好习惯示范班”和“好习惯示范标兵”的评选活动,并且对取得荣誉的班级和学生在全校进行表彰。
5、成功的召开线上、线下班主任会,重点沟通了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实政教处的“日行一善实施方案”,开展了以遵守《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如我学习我行动我致敬---争做一名新时代好队员。
6、政教处联合团少部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教育的系列实践活动。如: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我校上报了王小雨和段兰依两位同学,在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植树锄草、清理校园环境等活动;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并且纳入了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早晨的环境区清扫,虽然片大人少,但是在班主任的合理分配下,每天认真组织,校园干净整洁。
7、疫情期间召开了线上家长培训会---家校共育为爱同行为主题的家长会。
8成功的召开了本学期大型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四个一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文体娱乐活动,如跳绳比赛、打沙包、篮球赛等。感恩活动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两次道德讲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一)、道德讲堂和小小百家讲坛
1、10月29日,乌加河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走进“道德讲堂”。本次主题一一一个人品德。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坚。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对于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我们孩子的精神生活却有些贫乏,诚信缺失、信仰缺失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学校建设“道德讲堂”就是倡导所有学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
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活动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
活动安排:
1.以“让普通人成为主角,让身边人成为典型”为主题,每月统一安排一次活动。9月份10月份已经举行。
2.道德讲堂流程:开展“五个一”活动。
(1)唱一首歌曲:每次道德讲堂开讲前或结束时,要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2)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3)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的典型事例。
(4)诵一段经典: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或公民道德三字经。
(5)谈一点感悟或写一点感想。
2、2020年10月23日下午开展“小小百家讲坛”讲故事和演讲比赛活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旗教育局相关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我校政教处于组织1一3年级,每班选取一名小学生讲故事,4一9年级,每班选取一名小学生演讲,连同宏丰学校,共有15名选手参加讲故事和演讲比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开展演讲比赛
2、朝读经典阅读,书香点亮人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9月27日我校召开了爱国爱党爱家乡主题班队.
2、在国庆节期间看展了爱国征文活动及观看红。(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9月21日我校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利用旗下讲话,党支部副书记张文莉老师要求学生提高思政意识,作了精彩的“撑起立德树人之责任”旗下讲话。
(五)、乡土文化教育
1、劳动教育贯穿始终,每天清晨学生有序的把学校的校园卫生清扫干净。
2、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的校史馆和民俗馆。
(六)、写字课教学情况
我校三到七年级的写字课由王玉刚老师担任,每班每周一节课,还利用周三社团课,周二、周四的兴趣课来加强学生的书写。
(七)、科技活动
1、10月22日团少部组织参加了科技托起中国梦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2、10月29日,学校二年级、五年级共计60人参观了起科技馆。
3、内蒙专家—陨石科普讲座
(八)、一校一案德育品牌落实
感恩教育,是我校的德育品牌,五月份是感恩父母月,九月份是尊师感恩月,感恩贯穿德育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学年度依托日行一善活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别人,做好事,感恩他人。
五、问题与不足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