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专群结合,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广大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意见、建议,认真解决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治安问题,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不断赢得广大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的理解、支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创建平安和谐家园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任务

“大走访”范围覆盖全县所有村组(社区),农村农户、城镇家庭的入户走访率要达到100%。通过走访,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要求和呼声得到充分的反映,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热情大幅度提升,社会治安大局得到进一步稳定,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方法步骤

“大走访”活动由县综治委统一牵头组织实施,乡镇具体落实。“大走访”以“走千村,访万户”形式组织开展,动员政法各部门、乡镇及村组(社区)干部,通过发放收集“一卡两表”(宣传卡、调查表、回访表),深入每家每户,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平安建设要求,广泛征求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的意见和建议。整体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走访阶段(4月25日---5月1日)

各乡镇组织乡镇干部和入村干警,按照夏综治委[2009]13号文件要求,入户发放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要现场发放,现场填写,现场收回。通过调查表,宣传党的十七大关于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的各项举措,发动广大群众踊跃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同时,征求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和建议,对住户和居民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重大困难,特别是对被盗抢侵害过的家庭和人员,进行认真调查,做好记录。了解住户和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对不满意的住户和居民要详细记录不满意的原因和症结,并以乡镇为单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台帐。

走访时严禁弄虚作假,应付差事,一经发现哪里弄虚作假,必须推倒重来,并视情况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直至给以党政纪处理。

走访前,各乡镇、村组(社区)要核准实有户数,对那些举家外出打工或只有留守儿童的户数,要澄清统计后逐级上报。

第二阶段:重点走访阶段(5月3日----5月8日)对走访中对社会治安状况不满意,认为群众安全感低的农户,特别是有固定电话的重点户进行再走访。

对走访中归纳整理的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逐条进行分析,梳理清楚,研究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责任人;对群众提供的案件线索,县公安局和乡镇派出所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侦破;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焦点、热点治安问题,要组织专门队伍进行专项整治,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各乡镇各部门在这一阶段要抓紧时间解决处理一批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调处化解一批矛盾纠纷,查找整改一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阶段:回访阶段(5月21日----5月30日)

根据前两阶段工作情况,按照“一村一警一干”要求,对在走访中发现的曾受到过盗抢侵害的家庭和人员以及对治安状况不满意的住户和居民进行回访慰问,并填写大走访活动回访表。对在走访中收集到的案件线索和合理化意见建议,要在回访时把案件侦办情况和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及时向反映人说明或作出承诺。要充分运用回访这一实际行动,去沟通群众,用真情化解群众的积怨,充分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把广大群众动员组织起来,自觉参与到平安建设之中,共同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以“提高群众安全感”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的一项重要举措。“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是新时期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服务群众、方便便利群众的时代要求,是不断赢得广大群众理解信任,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社会治安,积极同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斗争的有效载体,对于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

(二)

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地“大走访”活动负总责,党委书记要亲自挂帅,认真研究、具体部署,有关领导要详细掌握活动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活动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大走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县综治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协调沟通工作,一村一警平安建设工作队要积极配合乡镇村组(社区)抓好活动的落实。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顿作风、解决问题、提升形象、保障发展”为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决策部署,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机关必须抓基层”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发展软硬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使国土资源系统服务保障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全系统形成良好的政风行风,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大局。

二、评议范围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作为执法监督部门被列为本次评议范围,评议的重点为市、县(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大队)、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和直接面对群众的服务窗口。市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县区机关和基层国土所(分局)开展民主评议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三、评议内容

按照市纠风办要求,评议主要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结合作为执法监督部门评议的重点和我市国土资源系统实际,重点抓好以下评议检查:

(一)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各级局党组是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目标任务是否明确,领导责任是否细化,各项措施是否到位,工作机制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廉政教育是否到位,廉洁从政是否规范。

(二)政务公开运行情况。在土地出让权、矿业权和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立项实施等行政审批过程中,程序、依据、收费标准、审批结果等是否公开,公开内容是否规范等。在行政审批、人事调整、重大工作审批、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方面是否落实了集体研究决定制度。

(三)工作作风建设情况。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刁难群众、态度恶劣、办事马虎,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现象。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得到有效落实。

(四)行政效能建设情况。干部职工是否具有相应的政策理论水平,是否熟悉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是否掌握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有无不胜任本职、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等问题。是否存在政策不落实、行政行为不规范、设租、寻租等问题和违纪违规审批、越权审批现象。

(五)文明公正执法情况。在行政执法中,是否做到严格依法审批、依法收费、依法处罚、照章办事;是否存在粗暴执法、以罚代法、“吃拿卡要”和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是否落到实处,是否存在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等行为。

(六)维护群众利益情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是否做到依法行政、服务规范、热情主动。例如在征地事务中,“两公告一登记”制度是否落实,征地补偿费是否到位;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科学预防、群测群防机制是否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损失是否减少到最低限度等。对群众的投诉举报是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评议方法

全市系统民主评议采取市、县(区)联动的方式,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分类评议、综合评定。以各级政府民主评议办公室组织社会各界群众问卷测评为主,结合系统集中评议的方法进行。

(一)评议方式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市局民主评议办公室人员和民主评议代表到各县区局,听取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整改措施,同时,查阅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有关资料。

2.明察暗访,了解民意。市局民主评议办公室将组织民主评议代表到各县区基层国土所、政务服务窗口、矿山企业、用地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并与市县区相关部门、社区群众座谈,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发放问卷,分类测评。市局民主评议办公室将向有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人大代表、社区居民等和国土资源服务密切相关的单位、人员进行问卷测评,并统一汇总。

4.大会质询,综合评议。召开民主评议质询大会,听取民主评议代表、政风行风监督员评议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对国土资源系统行业综合评价,国土资源系统主要领导现场解答民主评议代表、政风行风监督员和群众代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向大会做出整改承诺。

(二)评议结果的确定和应用

1.评议计分办法。综合得分=问卷测评分×70%民评代表评议分×l5%当地民主评议办公室工作考核×15%。

2.民主评议结果将纳入年市县(区)局的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和条件。对整改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多,且排序靠后的单位,对主要领导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

五、评议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局党组专题学习领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文件和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出落实要求,研究工作措施,制定下发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区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教育,使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投入到评议工作中去。

(二)自查自纠阶段。一要按照评议内容和要求,组织干部职工重点查找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正之风等问题,摆现象、找原因、议危害、深剖析;二要领导带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服务对象,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社会和群众对国土资源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要求和呼声;三要利用多种形式,畅通评议渠道,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要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建立网上评议专栏;四要积极支持配合政府纠风办工作,认真汇报、主动提供资料,全力支持纠风办明察暗访,耐心宣传和解释有关政策,积极争取纠风办强有力的指导;五要坚持边评议边整改,市县区要将查找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分类,对一些难度不大、有条件纠正的要边评议边整改。

(三)民主评议阶段。在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进行自我评估和内部评议,形成评议工作汇报材料。按照当地政府民主评议办公室的安排,参加本地综合评议质询大会,听取各方代表对国土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主要领导现场解答问题并做整改承诺。

(四)整改总结阶段。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要把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贯穿于民主评议工作的全过程。集中评议大会后,对在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征求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梳理归类,坚持纠、评、建相结合,制定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对能及时解决的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制定整改计划;涉及政策性问题,要做出说明,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国土资源部门整改工作的力度和评议效果。并对整改中好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长效机制。

整个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结束后,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要进行全面总结,及时报送评议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搞好思想发动,加强学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自觉性。要把评议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成立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切实加强对评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确保评议工作有序开展。市局成立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福生同志任组长,副局长薛鹤麟、纪检组长李永林任副组长,其他市局领导和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纪检监察室,负责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日常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建立评议政风行风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负责人共同抓的良好局面。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本单位的评议工作。严格遵守评议工作纪律,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配合纠风办公室搞好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确保评议结果公正、公平。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3

一、强化观念更新,营造教育均衡发展的浓烈氛围

教育系统自身的观念更新主动先行。一是组织全系统管理干部认真学习理解国家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意义,建立“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成功、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就”的新目标,思想行动和措施办法迅速统一到均衡发展这一重要战略上来,切实为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带好头、把好脉。二是教育鼓励全县教职员工彻底摒弃“精英教育”的旧观念,将关爱的汗水洒向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个方面,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健康发展”、“大面积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真正的质量”等新理念。三是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强化“天生我才必有用”、“学校不管好差,关键在于自己努力”等积极观念和坚强信念。

及时主动汇报获得地方党委政府更多重视支持。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大好契机,及时汇报宣传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举措,为党委政府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当好参谋助手,从而在学校布局、经费投入、人事调配、招生政策、督查指导、干部任用等方面,赢得更多的关怀、支持和优惠。

坚持广泛宣传赢得社会各界关心理解。一是坚持向社会宣传教育在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历史使命。二是及时向社会宣传教育均衡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权利的必由之路。三是及时向社会宣传国家建设既需要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又需要培养造就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让“人人需要教育”、“个个可以成才”的新观念深入人心。四是及时向学生家长宣传,促使他们更加关心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

二、坚持依法治教,排除教育均衡发展的人为障碍

一是坚持“教育权利,人人均等”的原则。彻底纠正义务教育“重点校”、“高价班”、“重点班”等有违均衡发展的做法,迅速将义务教育原“四独立改制学校”改回公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学生一律免试就近入学(入园),县内重点高中50%以上的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一直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定班额、班级定生数”的原则,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杜绝择校,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坚持“三限”,保证了城乡、校际、班级之间生源的均衡,保证了学生教育权利不受损害。

二是严守国家课程方案和省“五严”规定。严格按课程方案开设课程,坚决调减以往盲目增加的“升学考试科目”的课时,恢复盲目削减的“非升学考试科目”的课时,学校课程表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确保教学内容的均衡。严守“五严”规定,严厉查处擅自补课、考试等违规行为,确保教学时间、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全县均衡。

三是定期轮岗交流学校管理人员。五年来,全县有23所初中和21所中心小学的校长轮岗交流一次,义务教育学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等管理者轮岗交流近六十人次,促进了各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加速了均衡和跨越发展。

四是调整义务教育的质量考核重心。将初中学生毕业巩固率作为质量考核的重心,2013年全县初中学生毕业巩固率达99.3%,比五年前高出19个百分点。此举促进了各学校教育教学重心的调整和质量的均衡。

五是严格监管经费和督促装备使用。2009年我县成立全县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开始对全县学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有效防止了教育经费的挪用和浪费;县教育局每周一次随机抽查两所以上学校教育教学装备管理使用情况,确保其在均衡发展和跨越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实施城乡一体,绘就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蓝图

一是组建县城四大义务教育集团。以阜宁县实验小学、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县实验初中、明达初中为龙头,分别组建四大义务教育集团,县城及其周围十几所学校都加入“四驾马车”。“弱校”挂起“强校”闪亮门头后,实现了“形”的统一和均衡。在实现各大集团内部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公用经费“三个一样”的基础上,严格实行任课教师每学年、管理干部每三年轮岗交流一次,达到“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实现了“魂”的统一和均衡。各集团课任教师校际轮岗交流时,广泛邀请学生家长现场监督,采用最原始的“抓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参照义务教育的做法,“县城十大幼儿园”也实施龙头带动、强弱共建,办园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也都实现均衡发展。

二是农村“一镇三中心”扩量提质。集中教育经费在各镇(镇级社区)改扩建或新建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初中、一所中心幼儿园后,农村所有学校、幼儿园纳入“三中心管理”,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与其管理的联办初中、村小实行资源共享调剂、师资轮岗交流、实绩捆绑考核。

三是县城带动乡镇、乡镇相互协作。首先是将全县小学、初中分别分成两大块,由县城四大义务教育集团分别领衔组建四大共同体,各共同体定期研讨教育教学,定期组织集中教研、巡回视导督导、“靶向治疗”教育教学疑难杂症。领衔集团在共同体内定期组织送教上门、讲座、论坛,努力实现共同体内的教育教学均衡。其次是地理位置相邻的4~5所农村中心校组成“协作片”,在县教育局和共同体指导下,优势互补,定期研讨和育教学的计划、方法与行为。

四、强化培训工作,巧解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难题

一是开展新老教师结对互学培训。规定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必须与年龄45周岁以上的高级教师结成互学对子;中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师德师风、教学经验、教学技能,老教师向中青年教师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多媒体教学等新技能。

二是组织农村教师进县城顶岗培训。让农村教师进县城顶岗培训1~2年后回农村学校任教,用县城教育文化辐射农村,极大地推动了城乡均衡。2009年首次试选60名新招录的师范生进县城的义务教育集团顶岗培训,效果很好,随后全面展开。现在全县每年进城顶岗培训人员近250人。

三是组织转岗培训。严格按规定开设课程以后,教师学科不均衡的问题很突出,严重过剩、严重紧缺的问题同时出现,尤其是音体美学科教师很难招全。在此情况下,积极鼓励过剩学科有特长的教师转教或兼教音体美。2010年,全县共对106名农村中小学转教音乐、美术的教师集中进行转岗专业培训,后来又对81名转教体育的教师集中进行转岗专业培训,对兼教书法的120名教师进行“兼职培训”。

五、严把“教育三关”,守住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命底线

为确保教育均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遏制违规腐败行为,2008年初,阜宁县委县政府就及时提出必须严把教育人事调配关、干部提拔关、学校招生关。在此情况下,教育系统自身更是珍惜机遇,在“严把三关”中奋力作为,守住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命底线。

首先认真组织学习和深入讨论“严把三关”的重要意义。总结过去阜宁教育的有关教训,系统内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人事管理随意、干部任用无控和招生秩序混乱,是以往本县教育滑坡、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更是消耗教育均衡发展能量的“顽固病毒”。通过认真学习和反复讨论,全县教育系统近万名干部职工公开签名承诺:“主动 ‘严把三关’,拒绝教育腐败。”

其次是遵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出善了阜宁县教育系统人事调配、干部提拔任用和规范招生行为的系列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集体议事、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制度及规章,努力用制度统一意志和管人、管事、管权,保证了全县教育秩序的规范,保证了教育均衡发展格局的形成和稳定。

第三是坚持按“严把三关”的规定办事和纠偏。经过几年的努力,县城及周围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边远农村学校严重缺编的畸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阜宁县在师资均衡的道路上前进了关键一步。在学校干部任用方面,目前全县中小学副校长以上干部,比五年前减少85人。各类招生走向规范,学前教育择园、义务教育择校、高中招生生源大战等现象在我县已完全绝迹。

第四是以身作则“严把三关”。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和学校校长的配偶、近亲属无一享受人事特权“被照顾”;在严把招生关方面,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子女、近亲属就近入读义务教育学校,无一“择校”,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六、注重特色创建,激起教育均衡发展的百舸争流

首先是深入持久打造“听课特色县”。将“听课”这一最传统、最简便、最迅捷的教研和教管工作做细做实做长久做出成效,县教育局班子成员每学期都深入基层学校听课20节以上,学校校长和教学管理一线的干部每学期听课100节以上,普通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60节以上。目前,全县近9000名教职员工,都对相互听课、评课的意义和方法措施有较深刻的认识,都将听课评课作为自我提高的“第一途径”,相互听课,相互评课,聚焦课堂,取长补短,众心思进,已成为“听课特色县”的典型特征,成为全县教学水平均衡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坚持广泛开展“三大优良习惯”特色校创建。在坚决贯彻执行省“五严”规定的基础上,我县特别重视学生优良卫生习惯、优良睡眠休息习惯、优良体艺习惯的培养,要求各学校从这些最基本的文明习惯抓起,坚持一种行为、培养一种习惯,坚持一种习惯、培养一种品质,逐步在行为习惯、优良品质的养成上实现均衡。目前,校园卫生整洁、学生文明礼貌、阳光乐学的喜人景象正越发明显。与此同时,跑操、合唱等已成为全县各学校共有的特色,书法特色校、儒学特色校、礼仪特色校、舞蹈特色校等“合格+特色”的学校越来越多,“基础+特长”的学生不断涌现。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4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工作是在新一轮医改的情况下开展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安排,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卫生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1]。

1先进地区疾控中心与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联系

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一是在构建的信息平台上为辖区人群建立统一、规范的终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能及时更新,提供共享信息,并逐步扩大网络化管理,为社区的疾病控制工作与考核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二是基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通过网络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居民还可通过网络直接与社区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互动,并查询将要举行的健康讲座。

第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一是老年人保健工作的开展。上海、重庆的某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做到了通过信息平台对辖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把定期的门诊检查、健康小屋的自助检查、社区医生随访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的结果及时整合至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上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使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变得方便和快捷,全科医生则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测出的系数,结合临床表现,进行体质辨识,为体检者量身设计健康指导。二是在预防接种工作上的应用。以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他们通过网上预约、网上付费、疫苗条形码的采用等信息管理手段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如果未接种现象,则系统一方面对工作人员予以提示,另一方面又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对漏种家长予以提醒,保证了疫苗接种工作的便利性、疫苗使用的正确性和免疫后的可跟踪性,方便了查询,还避免了漏种现象的出现,做到了既方便接种人群,又方便了生物制品管理;三是慢性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档案电子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提高了管理率和控制率,体现在:系统的终端每月定期向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自动弹出随访提示、血压波动曲线、用药史等相关信息,并且疾控中心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动态掌握社区居民慢病的分布情况,使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自动控制,成功的案例是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肿瘤初筛防治管理工作,他们目前管理六癌(大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胃癌)高危人群3145人,在2011年确诊六癌肿瘤患者38人,其中17例属于癌症早期,早发现率达到40%以上。

2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的成功运行模式

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比较有代表性,该服务中心于2006――2009年其间开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工作,使之成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eHR)的建立是该项工作的重心),其具体的运转流程如下:辖区内居民使用该地区居民健康卡为服务工作的起点可以到社区服务中心,也可在家通过网络预约挂号,进行健康检查或就诊,或者在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刷健康卡自助体检,所得到的医学信息,经卫生信息服务平台自动传送到该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并整合成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相对应的内容。而依托于信息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不同于传统的健康档案,它的特点是一点(源)采集,多点综合利用,具有在线、实时、连续、整体、便捷等优点,通过它完全可以了解该人一生的所有医学信息,还可以掌握该区域内的人群整体健康水平与疾病发生状况,如在高血压的管理上,通过它既可以了解某个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曲线图和反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用药情况,又可以了解区域内人群的患病数、管理率、高血压管理人数与全市对比等相应数据,使慢性病业务要求转变为信息化自动控制流程,建立统一科学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程序,还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开展绩效考核,达到了对传染病和慢病控制效果好、降低成本、管理率高、覆盖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效果。

3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需要克服的问题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3.1“信息烟囱”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所谓“信息烟囱”是指实施了局部信息化应用,与现有系统之间可以沟通,但是由于数据提供水平与相对应的接受水平不对称,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使系统本身所拥有的信息无法与社区共享,其产生原因主要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步较快,由国家控制的单一信息系统,已不能很好地同整个网络系统融合,如、属于疾控中心的疫情、计免、慢病等专报系统都是。

3.2未能做到与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共享由于“信息烟囱”及其他原因的存在,即便是上海等信息化开展较好的地区,也未能充分地与医疗单位达到信息共享。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随着患者的任意一次就诊而不断丰富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内容,使电子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以随个人的就诊和体检而更新,达到一个便于社区团队动态了解患者个体病情发展并充实其健康档案的目的。

3.3目前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单位基础条件较差,从事信息工作所需的设备以及人员素质都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少。二是医疗卫生体系信息化网络不健全。除了上述提到的“信息烟囱”外,还有医疗机构没有做到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如果这两个方面被克服,那么将会极大地促进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4疾控中心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4.1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因此,疾控中心一定要依托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在该项工作中做到整合各项卫生业务需求和资源,打破业务领域壁垒,实现与医疗单位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4.2加强疾控中心内部的部署,突出工作细节在该项工作的技术准备阶段,单位内部一是应当反复推敲专各报系统的工作细节,明确社区卫生工作信息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认真与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探讨。这样做,一方面是该项工作在开展后能够走工作捷径,另一方面,对目前实在无法介入的专报系统,也可准备好完善的预留对接预案;二是组织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

4.3改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模式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达到“从条变块”的改变,做到信息一体化,达到一个疾控中心与基层单位在工作上即简化了工作程序又便于开展业务指导和管理以及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的多赢新局面。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5

一、用目标评估的方法控制经营成本

目标成本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中心,通过目标成本的计算有利于我们在门店经营中会关注同一个目标:将符合目标功能、目标品质和目标价格的产品投放到特定的市场。因此,在产品进货、推销、运营等过程中,当目标产品、推销方案、产品运营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时,我们就采用目标成本作为衡量标准。在目标成本计算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协商的可能。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成本的产品是不会也不应该被投入大量的成本去推销、运营的。目标成本最终反映了顾客的需求,以及资金供给者对投资合理收益的期望。因此,客观上存在的目标完成压力,迫使我们去想方设法去寻求和使用有助于达到目标成本的方法。比如,当我们面临着需要增加大幅度的广告投入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用目标来衡量这个投入的价值,而后再做出相应的决定。

二、剔除不能带来利润却增加产品成本的环节

我们认为顾客购买产品,最关心的是“性能价格比”,也就是产品功能与顾客认可价格的比值。任何给定的产品都会有多种功能,而每一种功能的增加都会使产品的价格产生一个增量,当然也会给成本方面带来一定的增量。虽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所提供的功能,但是市场和顾客会选择价格能够反映功能的产品。所以,我们在推广产品的时候,遵循的是积极推广群众满意度高的产品,必须剔除不能为市场带来顾客的产品的成本,而同时增加那些能给我们的业绩带来大量客户的产品的成本。

如在我们门店的经营中,有两点一直要坚持的,第一点坚持仓库直接送货,而不通过商场试机,这样就有效剔除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第二点坚持一定品类的自营比例,适当扩大效益。虽然这两点对于消费者及供货商短时间内会造成一定的误会,但只要做好善后工作,认真地为消费者及供货商着想,这些误会还是可以消除,而由此节约成本及增加利润较为可观。

三、增加辅助系统的功能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增加采购人员、工艺人员、生产人员的参与、沟通、学习,这样可以基本上杜绝为了降低某项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成本的增加这种现象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内部环境下,不允许个别部门强调某项功能的固定,而是必须从全局出发来考虑成本的控制问题。作为以盈利性为目标的企业,我们所期盼的往往是价格性能比最有竞争力,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我们的所有员工必须在目标成本的导向下,开发出、营销出价格性能比最优的产品,而并非是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在门店我们建立商品采购进价、采购运输成本、商品持有成本、商品销售费用、信息处理成本等控制子系统等。从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即时控制和分析,一旦某项产品的成本大大的超过预期,我们就将特定的对产品成本进行及时的控制。这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损失浪费发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减少服务成本。

四、总结成本控制结果,强化成本预算约束

门店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及利润目标经综合平衡后而形成的。为了使预算编制的先进合理,确保预算完成,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适时作出修订。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应当尽可能建立弹性成本预算,并对费用预算实施定期的零基预算调整,确保成本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在全员管理的活动中,需要按照员工的岗位责任和职责,做出相应的成本目标。在实施全员成本控制过程中,首先要划分成本控制实体,应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责任实体,形成一个纵横相交的控制体系。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市场销售、外部后勤、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活动的成本控制也需要一个合理的计划与链接。我们成本的控制理念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和片面地追求企业暂时的利益,而是以企业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将成本控制与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群众满意度高的原因范文6

0前言

城市化是我国未来50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20多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使城区不断扩展的同时,原有老城区也面临着人口激增和市政设施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水环境污染,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苏锡常地区经过上千年的沿革与变迁,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已建成了传统的南方河网地区傍河民居和现代化城市建筑相互交错融合的老城区。目前老城区的水生态和水环境严重恶化,河水发臭、水色发黑,成为苏锡常经济区中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难点区”。苏锡常地区水环境污染若得不到彻底的控制与治理,则太湖的水质改善难以有重大和显著的突破。苏锡常城市群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我国今后其他区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本文是在分析环太湖城市老城区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老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技术,提出了针对老城区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控源-截污-原位处理”技术集成方案。

1老城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苏锡常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总面积17651km2,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7.07%,人口的19%左右,是构成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的主体和江苏省经济核心地区。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和经济位置,成为影响太湖流域的重要因素。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速度远大于治理速度,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超过水域纳污能力,大量的污染物经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负荷,导致水环境承载能力急剧下降。作为环太湖最重要的城市地区,苏锡常地区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将切断太湖的污染源输入,对于太湖流域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以该区域某市老城区为例,城市中心老城区面积约180km2,主要为居民和商业区,人口约100万(包括暂住人口)。区内有42条主要河道,多数河流水体本身流动性差、绝大部分水体为劣V类和V类。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分散点源、城市面源、河道内源及区域外源四类,主要现状与成因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1)管网不完善导致的点源污染入河负荷[1]。以示范河道为例,在其长2.1km的周边区域管网不完善导致河道污染负荷增加,经管道流入河道的污水量达6000~8500m3/d,入河COD负荷200~350kg/d、氨氮负荷25~50kg/d、总氮45~100kg/d、总磷3.5~9kg/d。究其成因,老城区由于城市化进程受历史和城市建设等影响,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管网相对不完善,表观截污率为84%左右,存在着雨污水混排、错接或混接、管网覆盖不等问题。其中以雨污水混排为主,其入河负荷占管网不完善所致入河负荷的60%~70%、占区域内总负荷的25%~30%;其次是错接或混接所致入河负荷,排污口较多且分散,推算总量可达管网不完善所致入河负荷的27%。(2)老城区特征点源污染入河负荷。在各类点源中垃圾屋、垃圾转运站、公厕以及餐饮等污染物排放浓度高、强度大,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污染点源。其中,公厕废水溢流进入污水管网,由于存在雨污混排而最终进入老城区水环境。垃圾屋、垃圾站由于自身建设不全面导致存在直接溢流排放。餐饮废水是经由路面进入合流制管道或雨水管道,雨天形成溢流进入河道或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比较不同污染源可知,垃圾站废水的COD污染最突出(60t/a),公厕废水的氮磷污染最突出(氨氮3.6t/a、总氮4.5t/a、总磷0.35t/a),垃圾屋与餐饮废水污染物浓度稍低;比较同一污染源中不同污染物可知,垃圾站废水以COD超标为主,公厕废水以氮污染超标为主,餐饮废水中以COD、总氮为主,垃圾屋废水以总磷超标为主。餐饮废水尽管污染物浓度稍低,但由于在雨季每天都有8~10h的排放,对COD年均入河负荷贡献最为明显。垃圾转运站存在渗滤液排入河道的现象,而且与公厕废水类似,其废水浓度高、排放时间集中,排放时COD入河负荷可达180~270kg/h,显著高于点源负荷平均水平,对河道COD将产生明显影响;排放时氨氮负荷为0.1~0.5kg/h、总氮为2~3kg/h、总磷为0.2~0.4kg/h,对河道氮磷污染物浓度的影响不如对COD的影响明显。(3)城市面源。主要包括降水径流入河负荷与河面直接降尘负荷两类。从来源看,面源入河污染以降水径流入河为主,河面直接降尘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降水径流。从污染构成上,按照在区域内总负荷中贡献比例分,依次为COD、总磷、总氮、氨氮。(4)河道内源。河道内源污染主要是底质中的污染物释放至上覆水体产生的。示范河道底质释放的污染物以氨氮和含磷污染物为主,不同区段底质的污染物释放速率差异显著,在水温、溶解氧、底泥分布、清淤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河道单位面积底质的氨氮释放速率可达85~770mg/(m2•d),磷释放速率可达7~86mg/(m2•d),氮、磷年均释放总量分别可达1.3t/a、0.35t/a。(5)区域外源。尽管示范河道滞流现象明显,但仍有流量较为明显的时期,而且还有人工调水,因此从上游进入的污染物量仍然不容忽视。依据2010年的监测结果分析,调水时由上游河道引入的污染物负荷量分别可达COD50~310kg/h、氨氮5~70kg/h、总氮18~72kg/h、总磷1.2~17kg/h,年均COD约96t/a、氨氮约19t/a、总氮约33t/a、总磷约2.6t/a。不调水时,示范河道常常滞流,流动时日均流量0.4~2m3/s,相应负荷量为COD24~110kg/h、氨氮3~25kg/h、总氮4.5~52kg/h、总磷0.3~4.3kg/h,年均COD约460t/a、氨氮约85t/a、总氮约180t/a、总磷约12t/a。

2老城区水环境整治单元技术

综上所述,区域内源中,管网不完善所致入河负荷是示范河道区域内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征点源污染是COD入河负荷的首要来源、对氮磷污染的贡献率仅次于管网不完善所致负荷;以降水径流为主的面源污染对COD、总氮、总磷入河负荷有一定贡献,在点源污染消除后将成为COD、总氮负荷的主要来源;以底泥污染物释放为主的河道内源污染对氨氮、总磷负荷有一定贡献,在点源污染消除后将成为氨氮、总磷负荷的主要来源。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开发完善了老城区管网诊断与适宜性截污、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重点特征污染源处理及河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等单元技术。各种技术都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及适用条件,对老城区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1排水管网改造及截污

2.1.1老城区管网诊断与适宜性截污技术

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因受条件约束,存在着合流制、分流制并存的状况,局部地区雨污混接甚至管网状况不明,致使对污水截流效率判别不清,而现行基于流量的污水截流率表征方法不能反应对污染负荷的截控效果,影响了对混流区域管网改造工程实际截污效果的提升和投资绩效。以基于水量水质的管道收集效能评判方法为判断手段,以示范河道入河重点排放口为起点,通过确定重点错接节点,建立“调研—评价(基于水量水质的管道收集效能诊断)—验证—管网改造/真空截污”体系,然后根据截污目标要求,确定管网改造对象[2]。该体系的运用,可以在保证截污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量最小,投资最省;或者在一定的投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污染物削减效能。在管网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重力截污—动力截污,将大部分混接错接污水进行有效截污。但是,江南水乡滨河而居,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分散直排河道;建筑过于密集或出于文化保护等原因难以实现雨污分流和管道入户改造;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景观协调性要求高。传统的由重力排水系统改造的截污工程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沿河设置真空管的真空截污技术,可以避免管网改造的难题,满足景观要求。首先真空管管道敷设不需坡度,适用范围广,不受河岸走向和坡度的限制;其次真空管道管径相对普通重力管管径较小,通过合理选材,可以较好地避免障碍物,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再次整个系统处于密封状态,输送流速较大且持续通风,可以防止污水泄露,防止污染物在管道中沉积,防止异味或臭气产生,系统基本上不需清掏维护。真空排水系统实施方案为:污水重力自流到真空收集井下部的污水储存处,当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真空阀自动开启并响应真空泵站运行,真空泵产生的气压差将污水从收集井抽送到敷设成锯形的真空管网内,直到污水到达真空站的真空罐中。最后污水泵将污水从真空罐底部抽出,送到市政污水管网或就近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示范工程规模300m3/d,配备地下真空泵站1座,真空管道约1km,收集大小排污口28处,有效地截流了传统截污无法完成的入河污染负荷,并且满足欧洲室外真空设计标准(EN1091:1996)[3]。

2.1.2混流区域管网沉积物控制及溢流负荷削减技术

排水管网尤其是老城区内的管网,由于日常维护困难,管道沉积情况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例如,调研显示北京城区排水管网中,60%的管道存在沉积物,15%管道沉积严重(沉积物占排水管道容积的比例>15%)[4]。管道沉积物的存在会带来以下问题:降低排水管道的容量,增大排水管道的水力阻力;雨天排水系统发生溢流时,沉积物随溢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文献表明暴雨发生时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30%~80%来源于溢流排放的管道沉积物[5,6];沉积物中中含硫有机物发酵产生硫化氢,影响管道工人的下井作业安全,硫化氢经微生物作用能转化为硫酸,腐蚀管道[7,8]。因此,控制管网沉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网沉积物控制及溢流负荷削减工艺由预埋式穿孔管管道冲洗单元与沉积物水力旋流分离单元两部分组成,通过移动水车供给预埋于管道底部的穿孔管高压冲洗水,沉积物被冲起并随冲洗水向下游流动,经过水力旋流器被分离出来。工作程序简单,人力消耗少,效果好,可以有效地降低雨季的溢流入河负荷。示范工程实施前后溢流污染浓度明显降低,工程实施后溢流污染中SS和COD平均分别降低了23.9%和23.2%[9,10]。

2.2老城区重点污染源控制

2.2.1初期雨水污染拦截及多效快速过滤技术

分流制管网系统中初期雨水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初期雨水量大势急、悬浮物质多、污染负荷高,同时还含有大量溶解性的碳氮磷污染物。因此,开发具有快速、稳定、兼顾固形物和溶解物去除等功能,而且占地省、维护简便的处理技术是控制老城区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的关键。课题开发了快速旋流分离—多效快速过滤技术,实现了初期雨水的快速有效处理。示范工程服务面积1.6hm2,旋流分离设备60m3/h,滤池过滤面积35m2,滤料厚度1.5m,主要由沸石等滤料组成,水力停留时间45min。运行结果表明,旋流分离器对SS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去除率平均为36%,对COD、TN、TP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最大时分别达10%、25%、16%,但波动较大;滤池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相应去除率约为SS95%、COD50%、氨氮80%、总氮30%、总磷70%。

2.2.2餐饮废水移动式处理技术

经调查,老城区示范区大排档产生的餐饮废水几乎全部排入了雨水管网,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固定餐饮的废水排放去向取决于餐饮店的接管方式:并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固定餐饮,一般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未接管或接入雨水管网的固定餐饮,一般直接排入雨水管网,然后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针对餐饮废水高污染且分散的特点,为实现餐饮废水油脂分离、有机污染高效去除,采用了两级重力隔油—电化学处理工艺,各工艺模块集成于设备中,可方便移动,实现现场处理。设备所采用的工艺核心为电化学处理。电化学法中常用的电极材料为铝和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以直流电。主要发生的反应为电絮凝、电化学氧化和还原、电气浮等作用。电化学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产生的污泥量少,且污泥含水率低,易于处理;操作简单,只需要改变电场的外加电压就能改变运行条件,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设备处理能力1.5m3/d,SS和COD的去除效率都在95%以上,氨氮的去除效率则在40%左右,也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性,可用于各个餐饮企业废水现场处理。

2.2.3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快速处理技术

转运站渗滤液快速处理工艺为生化调节—快速处理技术,包括厌氧折流板形式的生化调节池和基于混凝沉淀—高级氧化技术的快速处理设备。厌氧折流板形式厌氧反应器占地面积小,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动力,操作方便,适应转运站渗滤液处理的实际情况需求,其进水COD15000mg/L,出水COD8000mg/L,处理水量30L/h。快速处理单元工艺流程如下:转运站渗滤液通过投加复合絮凝剂并沉淀后,调节pH至酸性,以满足化学氧化反应的需要;污水酸化后投加氧化剂并保证充分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氧化反应,实现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去除;向经过氧化的处理出水投加碱液中和,以调节溶液pH为微碱性,未反应完全的药剂将发生沉淀,沉淀过程在后接的斜板沉淀池中完成。通过以上处理单元后即可出水。快速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仅4~5h,能够在转运站现场快速完成渗滤液处理;也可以设计为移动式设备,在各转运站之间流动处理,实现快速处理。示范工程运行效果表明,COD去除率在90%以上,色度去除率在98%以上,恶臭得以消除,实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2.3河道水质原位改善及维持

2.3.1多元生态构建技术

多元生态构建技术是指利用生态浮岛、人工湿地、人工水草、生物栅、沉水植物及底栖动物投放等多种方式,建立微生物—植物联合净化体系,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各类技术。该技术直接引入多样的大型水生植物,提供适合动物生存繁衍的生境,成为污染河道中的绿洲。以示范河段生态工程为例,在圆币草、聚草浮岛的植物根际、人工载体中、植物水上部分,可发现螺类、昆虫类(水蜘蛛、蝶类及其幼虫)、蛙类、鱼类(以餐条、鲤鱼为主)、鸟类、鼠类等动物。在示范河道多元生态构建技术措施实施后,河道的景观改善、臭味抑制效果十分明显,群众满意度较高。示范工程经验表明,种植覆盖率达到15%时,景观效果和对异味的抑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3.2河道底质污染释放控制技术

针对河道底质氮磷污染控制研发制剂,综合成分比较并考虑目前目标河道底质污染控制需求及价格因素,选择沸石与聚硫酸铁(95∶5)作为复合制剂的配比方案,所研发的复合制剂对氮磷污染控制能力已经达到现有制剂中的最佳水平,而单位去除能力的成本却显著低于市售制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底质改良制剂主要成分为改性黏土絮凝剂、微生物制剂(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等),按0.1kg/m2的浓度,在柴支浜投放底质改良剂1000kg,以粉剂形式投放均匀泼洒,监测分析表明,效果达到预期。

2.3.3城区河道充氧造流技术

城市河道功能缺失,黑臭现象严重,直接的原因就包括水体溶解氧的不足。因此,河道充氧技术是保障河道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课题开发的河道充氧造流技术利用车棚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发电并形成峰值发电量4kW的并网发电系统,供充氧工程使用。在示范河段布置浮筒式潜水双向推流曝气机(3.7kW)8台、浮筒式潜水单向推流曝气机(7.5kW)2台,设置景观假山式跌水曝气1处,装机1.5kW。监测结果表明,充氧工程有效保障了溶解氧水平,经过曝气河道后,溶解氧增量可达3mg/L,在流量为0.2~0.8m3/s的条件下对下游溶解氧影响范围超过650m。

2.4重污染河水快速净化技术

城市重污染河道表现出有机质、氨氮、总磷、溶解氧、浊度等多项指标同时恶化、相互影响的特征,因此快速净化需要具有短时间快速改善多项主要指标的能力。此外,由于快速净化主要用于应对污染河道的初期净化、应急净化或景观补水需求,运转周期较短,若固定在一个场地,使用效率太低,制成一体化、可移动的成套装置较为合适,因此需要采用单位容积处理能力较高的净化技术方案。重污染河水快速净化设备的工艺流程为:重污染河水经取水系统进入设备,与加药系统中净化剂以设定比例混合后,通过自动反冲洗的微滤机过滤。微滤机反冲洗所产生的浓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则进入高压溶气系统,溶解了制氧机生成的纯氧后,成为溶解氧过饱和的河水,通过排水系统从重污染河道的另一端排入河道。该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加药系统,微滤机,充氧系统,取水系统,自卸系统。示范河段经该设备处理后,河水溶解氧可由原来的0.5mg/L以下升至9mg/L以上,氧化还原电位(ORP)明显提高,有效抑制黑臭的发生;浊度下降80%,色度明显降低,透明度不断提高;总磷在加药周期之后持续降低,去除率超过60%;COD、氨氮恶化被完全遏制,浓度维持在未处理前平衡浓度水平的40%~50%;原本暴发性生长的藻类受到有效控制。综上,快速净化设备能够对严重黑臭的重污染河水实现快速充氧、除浊、去磷。

3老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评估

环太湖城市河网地区老城区内河普遍面临污染负荷重、水动力条件差、景观功能丧失、自净能力退化、水生生态破坏、易发生黑臭甚至长期处于黑臭状态,不仅损害居民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也威胁着环太湖水域的生态安全。课题在系统的污染源识别、负荷响应及水环境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污染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结合各项污染控制单元技术的遴选和比较,提出了针对老城区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控源—截污—原位处理技术集成方案,并进行了示范工程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工程措施全面实施后,市政设施得到改善,示范区内管网表观截污率由2007年的84.3%提升至96%;实际截污率由2007年的62.1%提升至89.6%;错接率由2007年的22.2%下降至6.5%;重点源采用截污+分散预处理各单元技术后,2010年COD、氨氮、TN、TP负荷分别削减至2007年的6.1%、31.2%、31.8%以及25.9%;示范河道区域内污染负荷显著降低,河水水质与对照断面比较有明显好转(见图1),其中2009年是指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2010年是指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COD、氨氮、总磷、溶解氧达标率明显上升,黑臭现象得以遏制,河道景观显著改善,水生生物中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清洁水体指示种增加、浮游动物由原生动物为主转为轮虫为主、鱼类、底栖生物数量明显增多。柴支浜生态工程实施后,河道景观显著提升,黑臭得以遏制,河水COD、氨氮、总氮、总磷浓度逐步下降,相关污染指数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