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1
关键词:短区间;接近区段;站间联系电路;电路设计
1概述
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车站间距离较短的情况越来越多,短区间接近区段电路成为普速铁路区间站间联系电路设计中的特殊部分。普速铁路区间站间联系电路设计主要分四种情况:一是区间无信号机;二是区间有1架信号机;三是区间有2架信号机;四是区间有3架及以上信号机。结合山西中南部铁路台前北区间实例,文章着重对区间有1架信号机的特殊站间联系电路进行分析。
2普速短区间特殊站间联系电路设计
2.1台前北与台前站区间
台前站与台前北站示意图,台前北站ST方向第三接近区段(ST3JGJ)范围为区间8336G轨道区段。第二接近区段(ST2JGJ)由1LQ轨道区段与台前站上行出站信号机至XTF进站信号机间所有轨道区段(LS2JG1)组成。通常两个列车信号机间为一个闭塞分区,台前站上行进站信号机至上行出站信号机间应为一个闭塞分区,但因台前站XTF方向无通过进路,由上行接入台前站的列车需在股道停车,待办理至XTF口发车进路后方可向XTF口发车,列车在驶入上行咽喉时无法判断是否向XTF口发车,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且第一接近区段不参与接近锁闭,无行车安全隐患,因此,台前北站第一接近区段(ST1JGJ)设计为台前站股道(LS1JG1)范围。第一、第二接近区段因利用台前站站内条件,电路需进行特殊的逻辑处理,现对其实现电路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
(1)第一接近区段(ST1JGJ)因台前站开通时计算机联锁软件未驱动作为台前北站ST1JG条件的LS1JG1J继电器,该继电器驱动逻辑较复杂,因此LS1JG1J继电器由继电电路实现。台前站每个股道均设置一个S*JGJ继电器,由上行出站信号机的AFJ(A方向继电器)与XTFSJ(XTF口发车锁闭继电器)两部分组成,AFJ常态落下,向A方向(XTF口)发车时吸起。XTFSJ常态吸起,向XTF口的发车进路已锁闭时落下,由计算机联锁软件根据此逻辑关系驱动。当由股道向XTF口发车进路办理后,AFJ吸起,XTFSJ落下,S*JGJ继电器线圈接通电源吸起。当列车越过出站信号机但未出清股道时,根据联锁逻辑关系AFJ应落下,这时为防止S*JGJ继电器落下接入S*JGJ与XTFSJ串联电路保证S*JGJ吸起,列车出清股道后XTFSJ根据联锁软件逻辑定义落下,S*JGJ继电器线圈断电落下。各股道S*JGJ与轨道继电器(*GJ)串联后并联组成LS1JG1J继电器励磁电路。当股道有车占用但不向XTF口发车时仅股道轨道继电器(*GJ)落下,各股道S*JGJ后接点连通确保LS1JG1J保持常态吸起。当股道有车占用且办理了向XTF口发车进路时,股道轨道继电器(*GJ)落下,S*JGJ吸起断开LS1JG1J励磁电路,LS1JG1J落下,表示台前北站一接近区段有车占用,控制台一接近区段的光带显示为红光带,列车出清股道后轨道继电器(*GJ)吸起,连通LS1JG1J励磁电路,LS1JG1J吸起,表示列车已越过一接近区段,控制台的光带显示为白光带。
(2)第二接近区段(ST2JGJST2JGJ继电器励磁电路由1LQGJ与LS2JG1J串联组成(图3),常态为吸起。LS2JG1J是由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实现驱动,驱动逻辑为只有台前站已办理XTF口发车进路且列车已越过上行出站信号机压入进路中轨道区段时,LS2JG1J落下,此时ST2JGJ励磁电路断开,ST2JGJ落下,控制台相应显示为红光带,台前北站因二接近有车占用开始接近锁闭。当车越过XTF进站信号机,LS2JG1J吸起,1LQGJ因有车占用落下,ST2JGJ保持落下状态一直持续到列车出清1LQ区段后方吸起。
2.2其他情况
区间距离太近无法设置通过信号机时,车站第三接近区段电路与上述台前北第二接近区段电路原理相同,车站的第二接近区段电路与台前北第一接近区段电路原理相同,若临站有通过进路,本站的第二接近区段需加入通过进路的逻辑条件,建议该逻辑关系尽量由联锁软件实现。区间设置2架信号机时,关系到车站接近锁闭的第二及第三接近区段为区间轨道区段,实现电路较为简单,在此不再赘述。车站第一接近区段与上述台前北站第二接近区段电路原理相同,在联锁软件处理中,因第一接近区段不参与接近锁闭,仅在控制台上用红白光带表示其占用或是空闲。区间设置3架及以上信号机时,车站三个接近区间均为区间轨道区段,实现电路无特殊设计。
3结束语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2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来源:文章屋网 )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3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的到满足时,就会把大量精力转向生活质量上。绿色生态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以及得到广泛的认可。自然光绿色无害,已被作为节能环保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建筑物设计以及构建中。本文将致力于分析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发展趋势;特点
引言:
自然采光是建筑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品质,而且能够减少建筑物照明造成的能源损耗,节约资源,节约成本。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绿色空间有着旺盛的需求。自然光作为一种绿色无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现代建筑物设计施工中,已经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将自然采光作为环保节能的重要内容应用于建筑物设计中。
正文:
一、建筑与自然光
自然光是建筑空间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品质,而且能够减少建筑物照明造成的能源损耗。因此,随着现代建筑行业中新型材料和结构的发展,自然光成为了现代建筑物空间中的重要构建基石之一。
1、 自然光与能源
维基百科把“可见光”定义为人类眼睛能够看到的电磁波波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光包括全部的电磁波波谱。从物理上来说,光由叫做“光子”的基本微粒构成,既具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亦称“波粒二象性”。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70nm,仅占电磁光谱的很小一部分。此外,电磁波中的紫外和红外区也会对建筑物的性能产生影响。由于气候的分区差异,自然光热效应主要集中表现在冬季用其降低空调制暖造成的能源损耗的采暖地区和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减少电能消耗的非取暖区两方面。在非取暖地段,过滤掉自然光中的红外线,以此减少其热效应,以及通过自然采光避免因白天开启照明设备而造成的能源损耗。
2、自然光与健康
自然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紫外线也会对建筑物的物理性能和家具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自然光线可以满足人类在视觉舒适度以及心理上对光的需求。一个人假若长期生活在人工营造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人工环境中,其生物钟、生物功能会发生紊乱,其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也会减弱,甚至会发生季节性情绪失调(SAD),即在冬天里因光照水平降低而导致的季节性抑郁症。将此类病人置于合适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一般为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即可恢复。
二、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光在建筑物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令人欣慰,但是于此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自然光采光的先进技术,常常因为其成本太高,而不能得以广泛的应用。例如,采用了新技术、材料的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虽然采光性能良好,在采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而言,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其高昂的造价往往使得业主望而却步,因此得不到广泛应用。
第二,部分技术方案常常对建筑物及其结构有着特殊的要求,因而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只局限于某些方面,范围较窄,导致不能被广泛应用。比如,Anidolic屋顶采光系统装置需要有足够的高度才能进行安装,因此对建筑物的层高有很大影响。如果该建筑物还要安装中央空调的话,其通风管道和其他设备又会占用去拥有一定高度的空间。这样一来,不可避免会导致建筑物层高加大,从而导致其造价上升。再比如,以散射光天顶光线为主的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如果安装在建筑物的侧立面,那么该建筑物的立面就不能有太多的出挑部分,否则会遮挡系统的受光面积,减少对自然光的接收。因此,立面造型非常丰富或者体量造型的变化较多的建筑物,不适合采用天顶全息导光玻璃。
第三,建筑师作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核心人物,应当对自然采光新旧技术有透彻的了解,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业主作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应当提高自身的节能环保认识,为环保贡献一己之力。我国相当一部分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对建筑物环保节能设计知之甚少,知识匮乏,不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做设计时鲜少将其纳入考虑范围。相关知识的贫瘠,带来的后果就是不能充分采用先进的自然采光技术进行环保节能的建筑物设计。所以,应当提高专业建筑设计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和业务素质,通过多种方式向其介绍最新的或当下最好的自然光采光方法。另外,要好建筑物使用者业主的工作,提高其环保节能意识,以便于建筑师能够和其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实施和落实以及促进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自然采光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建筑物主要通过窗户进行自然采光,现在自然采光的方法丰富多样,建筑物的各个部位都可以通过安装自然采光系统来解决屋内自然光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室内的光照量和改善室内空间的生态质量。最常见的用以辅助进行天然采光的方法是应用异型百叶以及屋顶散射光的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
异型百叶的原理是以遮阳、采光需求为基础,对百叶的断面进行不规则设计,使其具备定向反光的作用。冬天,由于太阳高度角小,该系统可以将日光反射到天花板上来增强室内光照;夏天,太阳高度角大,该系统百叶的不同表面可以将入射光线直接反射到期入射方向,从而起到良好的遮阳效果。
天顶全息导光玻璃系统,是把两块玻璃按照一定的角度来放置(一般为45度),然后在两块玻璃板直接夹入能产生全息衍射的聚合物薄膜板,以此来形成一个简单的自然采光辅助系统。该自然采光辅助系统的优点是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尔后亦可根据需要射入其他预定的地点。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对空中扩散光进行利用,主要适用于多云地区或者阴天天气较多的地区、拥有较高建筑物密度的城市、周边有高大遮挡物的建筑物或者基本得不到太阳直射光的部位。
2、 自然采光技术的综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自然采光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材料,多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一套完备的自然采光案。其中,自然采光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材料、光、热、机械和自动控制等诸多学科。天地全息导光玻璃系统是通过将先进的材料和精密的计算结合起来形成的,进而按照我们的需要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
地下建筑常常通过天然导光系统来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天然导光系统是由集光、光线分配和导光三部分装置组成的,其中,集光装置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智能光线跟踪装置,应用精准的自动化机械以及电子计算机,让其集光面向着太阳直射的方向。然后,通过光学透镜聚焦日光光线后将其输入导光管。导光装置能够减少导光管中的光线损耗,并能够将光线高效精准快速传到出光口,再由配光装置将其输送到室内的既定地点。在此过程中,应用到了光学透镜、光感技术、导光材料以及智能操控系统等诸多新方法、技术。
所以说自然采光系统是数个学科相互结合形成的结晶。
3、 应用自然采光方法的兼容性
自然采光的先进设计,往往是将采光与通风、隔热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做出彼此关联的处理。一般来说,自然采光的构件不仅会参与到通风方面的运转,而且能够同时照顾到太阳能的利用,以便更彻底、更全面解决房间舒适方面的问题。在房间舒适得到满足后,要对自然采光结构、隔热系统、太阳辐射和散热等进行控制维护,对诸如太阳能、风能等天热资源予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调能耗和照明损耗。
4、 自然采光系统的职能化
当下,应当把科学技术的产物(比如追踪、光感和控制技术)充分应用到自然采光体系中,使得采光系统可以随着太阳位置以及天气变化而变化,实现自动调整,以维持其最高效益。当外界环境变化时,采光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以维持充足、稳定的光源,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适应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自然采光系统的“智能化”。
四、我国自然采光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然采光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如认识少、深度浅、进展慢等问题。自然采光技术滞后于国外,鲜少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筑业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是建筑物室内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研技术人员投入到对自然采光课题的研究,并且颇有成效。我国应当根据具体国情,对自然采光技术和相关节能生态方面的技术,采取分层次、多渠道、分步骤的方法进行。一是因为我国目前对建筑物需求量相当大,而现有能源又紧张,因此对环保节能、低价高效的自然采光有着迫切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然采光技术,缩短与国外相关行业的差距。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是建筑设计为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环保而采取自然采光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经之路。
结语:
节省建筑材料,降低能耗,营造绿色人居空间是人类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技术的应用,顺应了新形势下人来对节能环保的需求,降低了建筑物照明产生的能耗,满足了人类对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屈寒飞. 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J]. 热带建筑,2004(03)
[2] 林秀菊. 浅析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3] 于家驹. 对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采光方法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0)
[4] 闫玮.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设计策略探讨[D].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5] 邵国新,张源. 建筑自然采光方式探讨 [J].节能,2010(06)
[6] 李蓬. 浅谈高层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与节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7]蓝莉. 办公建筑设计中自然光采光应用研究 [J]. 南京:东南大学,2008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4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营造林
1 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特点
1.1 喀斯特地貌的具体含义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可溶侵蚀能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后所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态的总称。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降水比较充沛,气候湿润而且流水作用显著的西南地区。
1.2 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点
喀斯特生态环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功能系统,它的特点是稳定性比较差、抗干扰能力弱、环境容量低、生态敏感度高以及生产力低等。如果该地区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就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旱灾和涝灾的发生也会十分频繁。
2 喀斯特地区营业林建设的重要性
营造林建设在喀斯特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中,具有一定的生态调节作用。森林系统可以解决水源涵养问题,能够防止土地进一步的退化。因为森林植被相对于其它植被,其结构更加复杂,生物层次也更为的丰富,涵蓄和对于水分的保持、抵挡能力都要优于很多其它的植被。国内的很多实践都证明,营造林是防止喀斯特地区生态退化和进行重建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也充分说明了营造林建设对于喀斯特地区的重要性。
3 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可行性
下面将分析几组表格数据来充分说明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可行性。以下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物种类分布:
如此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重建和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又例如,贵州省普定县,之前喀斯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进行营造林建设之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了75% 以上,森林覆盖率不足10%。从1983年起,进行了营造林计划,开始对该地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到近2年为止,森林覆盖率恢复到将近35%,水土流失面积也缩减到近60%,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改善。
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区的营造林建设还是十分具有可行性的。
4 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的主要措施
4.1 规范相关的法律政策,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
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对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并且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防止这样的行为发生。
4.2 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喀斯特这样经济一般比较落后的地区,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质量,发挥生态效益。进行封山育林,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阻止人类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行为。
4.3 加快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防护林是为了减少污染、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所经营的人工林和天然林。它是以维护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防御自然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在喀斯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的工程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满足森林植被的多功能需求,使得经济开发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4.4 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退耕还林的工作
森林面积和耕地面积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比例,根据当地的时间情况进行分配,坡度比较大的耕地一般都需要退耕还林。因为坡度大的耕地比较容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而且不易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对于退耕的土地,也要发挥其最好的生态效益。
4.5 要建立一种生态补偿制度
经济补偿制度对于如此庞大的营造林工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关系重大,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也要按照林业分类管理和经营的理念,向喀斯特地区生产行业受益者收取一定比例的生态补偿费用,来缓解国家和政府资金方面的压力,也可维持整个管理经营费用。
另外,可以用生物科学技术来攻克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建设中所遇到的疑难点,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质量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游涛.浅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苗族传统植树技能[J].贵州民族研究,2003
2 王智慧.浅谈贵州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学术,2005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5
李 震
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830063
摘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它必将随着硬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本文从中小水电站自身的特点出发,介绍几种适用于中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方案。对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模式、系统配置、监控系统结构、网络结构以及监控系统功能分配和实现,作了探讨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特点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742文献标识码: A
一、水电站理论概述介绍
水电站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一般包括由挡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等。水库的高水位水经引水系统流入厂房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再经升压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输入电网。它包括为利用水能生产电能而兴建的一系列水电站建筑物及装设的各种水电站设备。利用这些建筑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并将它输向水轮机,经水轮机与发电机的联合运转,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再经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等将电能输入电网。有些水电站除发电所需的建筑物外,还常有为防洪、灌溉、航运、过木、过鱼等综合利用目的服务的其他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综合体称水电站枢纽或水利枢纽。
二、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现状
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制工作起步并不晚。早在70年代末,原水电部就组织了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华中工学院研究葛洲坝水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问题。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了富春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也开始了永定河梯级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制工作。这些监控系统于80年代中期先后投入运行。
十多余年来,国内的研制单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投运的几十个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绝大多数是由国内单位研制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国外90年代的水平。许多新技术,如分层分布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开放系统、网络、多媒体、专家系统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和水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还推出了自己的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水电站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还出口到国外。
三、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种类及优缺点
1.集中式监控系统
早期,计算机比较贵,一般只能设一台计算机对全厂进行集中监控,称作是集中式监控系统。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不分层,所有的信息都送到唯一的一台计算机中,所有的操作、控制命令都从这台电脑中发出。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只要计算机一出故障,整个控制系统就瘫痪,只能改为手动控制运行,性能大大降低,且由于所有信息都要送这台计算机,现场需要敷设很多电缆,机组越多,电缆也越多,这不但增加了投资,而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集中式监控系统可靠性较低,已经不太采用,只用在机组台数较少、控制功能简单的中小型水电厂。
2.功能分散式监控系统
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下降和水电厂监控系统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为了克服集中监控系统的部分缺点,出现了功能分散式监控系统。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计算机实现的功能不再由一台计算机来完成,而由多台计算机分别完成。各台计算机只负责完成某一项或一项以上的任务。这是一种横向的分散,功能的分散,如果某一台计算机出故障,只影响某一功能,而其他功能仍然可以设施,可靠性在某种程度有所提高。功能分散式计算机监控系统仍没有解决集中式监控系统的所有问题。如某个功能装置计算机故障,则全厂的这部分功能均将丧失,影响较大;而且仍然没有解决要将所有信息集中到一处所带来的问题;系统可靠性仍然不高。因此,功能分散式监控系统目前已经很少采用。
3.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
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在地域上是分散的,即按控制对象进行分散。水电厂的控制对象是水轮发电机组、开关站、公用设备、溢洪闸门等。按控制对象设置单独的控制单元,称作现代控制单元。电厂控制级也设计算机,它负责一些全厂。电厂控制级本身也可以是功能分散的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此时某个机组控制单元发生故障,只影响这一台机组,而不影响整个电厂的运行。由于信息进行了分布处理。即各台机组的信息由各台机组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就不必敷设许多电缆将信息送到一处集中处理了,可以节省投资,且由于上述两个原因,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于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有以上的优点,它已经取代其他两种类型成为了水电厂监控系统的主要类型。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结构: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水电厂分层控制模型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是BBC公司提出的一种划分方法。它将水电站分成四层:与现场设备直接相联的驱动层,功能组控制层,机组控制层,电厂控制层。
四、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1.全厂综合自动化以计算机监控为主、常规控制为辅指导思想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配置,使计算机水电站应用达到一个新水平。
2.梯级电站,梯级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之间进行通讯,应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角度实现部分梯级调度能力。
3.系统高度可靠、高度冗余,其本身局部故障不会影响现场设备正常运行。
4.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符合计算机发展迅速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领域先进技术。
5.全分布开放式系统,既便于功能和硬件扩充,又能充分保护用户投资。分布式数据库及软件模块化、结构化设计,使系统更能适应功能增加和规模扩充。
6.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7.友好人机接口功能,操作方便。
五、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模式基本有三种:1)集中式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利用一台主控计算机,实集中式监控,配备人机联系,对外通信联系,数据存储设备,根据需要为提高系统可靠性以设置备用主控机。2)功能分散式监控系统。水电站监控指标通过多台计算机完成,每一项任务或一项以上任务都由单独计算机来完成。其主要特征是是功能分散,能让控制系统实现功能、负载、危险、地域分散等功能。能按不同的系统功能设立多套相应的设备,这些设备能独立完成各自的功能。3) 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分为中央控制层(一般有一台或两台主机,配备人机联系设备)和现地控制层,主要特征是控制对象分散,以控制对象为单元设置多套相应装置,形成控制单元,完成控制对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该监控方式与电厂分层控制结合应用,形成水电厂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其特点:用户的可移植性;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性。最大优势是系统扩展、升级更新方便,具有开放性,可保护用户的利益。这种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在国内外水电厂。
六、监控系统功能分配和实现
1.主控层为电站实时监控中心,负责全厂自动化功能、历史数据处理以及全厂的人机对话等。其功能分配及实现为:
①全厂生产过程的运行参数的采集、处理。
②全厂生产过程的安全监视和实时报警。
③主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主设备生产过程的远方控制。
④运行日志、电能量、故障次数、操作次数的统计和报表。
⑤主设备参数设置及修正。
⑥系统故障在线诊断。
⑦与上级部门通信及信息交流。
2.现地控制层所负责的是,本单元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状态监视、调整和控制、操作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等 。功能分配及实现:
①本单元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②通过现地人机接口对本单元生产过程进行就地调整和控制、操作。
③对本单元生产过程历史事件进行记录。
④自诊断及自恢复。
⑤与上位机通信中断时独立报警。
⑥与励磁装置、调速器、微机保护装置以计算机通信接口方式交换信息。
⑦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传送给上位机,同时接受上位机的命令。
七、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未来发展趋势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的技术,它将伴随着水电站硬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各种子系统如水电站闸门监控系统、水电站厂内水资源综合调度系统、水电站水情测报系统、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控系统以及水电站无线通信系统等将不断集成到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之中,水电站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概念将逐渐得到呈现和清晰。同时,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也将不断融合进梯级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电网级计算机监控系统之中,成为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能够博采硬件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之长,并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长的、多学科融合和交叉的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目前,许多水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提高了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并不断地向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方向发展,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迫切需要继续研究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领域的关键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和综合自动化水平。
总结:由于中小型水电站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实现中小型水电站无人值班并不要求将其自动化程度提高到大型水电厂的水平,其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经济实用、简单可靠两个基本特点。计算机监控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水电站运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在水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成为必然趋势。为了避免重复投资,在水电站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应当在基于CIM系统的思想上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于海明.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科技信息.2009
【2】余海明、华中平.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科技信息,2010
【3】刘方.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的现状研究.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
【4】姚益群、宋文娟.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实现.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
社区建设特点范文6
【关键词】石油管道 建设特点 发展趋势 能源安全
在能源输送中,管道运输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等的输送中。作为现代工业的生命线,对于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从压力管道的用途分类,主要有公用管道、长输管道和工业管道,后两者在能源的运输、加工中起到的作用最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等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于油气长途管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管道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难点。早期的能源管道建设中,限于技术水平,存在着设计落后、管理混乱以及制造工艺落后等问题,导致管道事故频发。在长期的研究探索下,我国的石油管道建设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如定向钻、大开挖直埋和隧道铺设等穿越技术与梁氏管桥、索托管桥、悬索管桥和斜拉索官桥等跨越技术的成熟。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油气输送格局,如“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油东进”和“海气登陆”等能源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重点建设的管道工程项目有哈中原油管道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甬沪宁原油管道工程和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等。
1 石油管道的建设特点分析
1.1 原油管道的建设特点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原油长输管道的建设不断增多,其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并逐步缩小了同国外先进原油管道建设技术的差距。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东部原油管网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将我国的长输管道技术推向了世界水平,尤其是主要输油干线的密闭运输的实现更是意义非凡。在易凝固高黏度原油原油的添加降凝剂改性输送技术、加剂综合处理输送工艺和低输量运行加热工艺上,我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生产的降凝剂和减阻剂已经能够同国外相关产品展开竞争。从整体上看,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管道输送技术,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阴极保护和防腐保温。
1.2 成品油管道的建设特点
格-拉管道采用的是“旁接油灌”技术,而我国的其他成品油管道都采用密闭输送技术。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较为落后,不但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且无法建立起有全面优势的输送体系。尤其是在成品油顺序输送力计算、跟踪技术、管理软件的开发上,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同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科研院所以及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
1.3 石油管道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即地质问题、管件质量问题和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在石油管道建设中,地质问题是对建设安全影响最大的,这也是我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应该合理规划,在考虑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绕避作业或者提升建设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工业的全面发展,制造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石油管件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管件的质量并不容我们乐观。石油管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管壁厚度问题和硬度问题。劣质管件的应用极容易造成重大管道安全事故,对于管道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管道施工队伍不按照相关质量标准施工,在焊接和防腐等方面技术不到位,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都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趋势
2.1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要想实现国内石油产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提升技术水平为依托。我们应当客观的研究当前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基础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面突破跨国石油巨头对石油管道建设的技术垄断。从实际国情出发,制定明确的步骤,在石油输送技术上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并寻求在管道配套技术与施工技术上突破。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管道的输送能耗和管道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首要目标是保障石油管网的安全有效运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新建干线的技术水平。不断加大石油管道建设上的基础研究,形成体系化的技术网络,达到管道建设的整体化、配套化与规模化,推动各项指标的提升。
2.2 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中的重点关注内容
在油气输送工艺方面,应重点关注这些工艺技术:高腊高黏易凝原油常温输送技术、原油冷热交替输送技术、多油品与多品种成品油管道输送技术、天然气管道高压富气输送技术、冷量利用技术、LNG接收站建设技术、多相混输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研究等;在油气储存技术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工艺:天然气储气调峰技术、大型石油战略储备库的管理与运行技术等。为了保障石油管道建设的体系化和配套化,应加大在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油气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管道施工技术和管道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研究。
3 总结
必须加强对石油管道的安全保障工作,在加大管道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严把石油管道施工质量。对于石油管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HSE体系,加强管理工作。加强管道输送建设,不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践行,有利于实现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当前的能源危机,应当在提升石油管道建设整体技术含量上下大功夫,提升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功礼,王莉.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2004,15(4): 1-7
[2] 李福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J][J].湘潮 (下半月),2010,1: 030
[3] 宋艾玲,梁光川,王文耀.世界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06,25(10):1-6
[4] 李祥勇.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及发展趋势[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8,17(2):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