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1

(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由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有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学生遇到一些生僻的知识时往往不能理解,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对各种知识等进行简单地学习,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教师能力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教师队伍当前还有待壮大和充实,由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完善,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当前,很多小学的教师都偏向于理论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

(三)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够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是很多小学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小学教育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实践理论课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外活动,一般都是进行课堂教育,而且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结合小学院校的教育目标,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对传统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一个方面,但最基础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思想,以保证和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相符合。当前的小学课堂上学生缺乏积极性和生动性。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的限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在整体的教育观方面,应该本着宏观教育的理念,结合小学院校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传统的以课堂教育为主的观念向现代化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双重教育为主的观念的转变,使得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规范、理想,最终促进小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二)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素养

小学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全能型人才是教育目标和方向。在宏观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培养,应该从综合性角度出发,而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就成为影响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对当前一些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问题,首先应加强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教育教师团队。在任教之前要对教师的各项能力进行考察,对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以及个性化能力素养进行摸底,不仅要招募理论性较强的教师,还应该要招募实践性较强的教师,确保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尚的个人素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要给教师更多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三)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新时期,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小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尤其是要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应的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要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能够顾及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以及能力发展之间的差异,为教学带来了契机,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可以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老师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发现,找出问题和难点、兴趣点以及价值点等。此外,要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应用,如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表演、互动学习等,以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相结合,使小学教育实现现代化,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四)加强小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后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剧比赛等活动,还可以组织英语听力、英语技能大赛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写作的素材与灵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阐述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花草树木以及小溪河流,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大自然中欣赏景观,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小学自然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对各种课程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2

【关键】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行为习惯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门类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管理的更新,产品的结构调整,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职业教育需要在方方面面面进行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就业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企业的第一线培养出合格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良习惯。父母给予理所当然的享受型思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能吃苦耐劳、有独立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技术,这个学校一定就好,这种学生一定就会受企业欢迎。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看着一个人的技术的好坏。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管理等等,已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全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技术过硬,其它综合素质也过硬的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喜欢,必然使职业学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之间的相容性

职业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强调实用性。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混乱,导致内容繁琐,理论教学时数偏多。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熟悉,而对外工种甚至相近工种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的问题。所以,用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大舞台。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大舞台更具竞争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舍弃一些理论上不必要的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有兴趣、有益的课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专一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两种以上的专业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更增强了职业学校的优势,使职业学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就业大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呢?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整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熟练地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就很难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现实中很多学生在毕业前一直没有就业经验,并不是不具备就业的实力,而是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就业的现状或过高地强调自己对首次就业的期望值,还有些是缺乏起码的自信心而失去了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处于就业等待的迷茫状态。很多学校都会选择在这时候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教育,或者一直开设有这门课程,但效果却不好。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就业,消除他们内心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惶恐。最终导致错误的择业又失业,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

列宁说过:“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总而言之,社会是不断得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去适应。在将来,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我们职业学校需要改革,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为自己赢得市场吧,赢得机会。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作者:李强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3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由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美感等统摄于心理大系统中,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以心理活动为基础,是主体心理活动的产物,它们都服从心理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注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整体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应与“五育”并举,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只是附属于某一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就只能受到局限,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与其他部门平行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势在必行。

心理健康教育一旦有了专门的独立的组织管理部门,那么分管这一工作的领导就必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开展这方面工作,能更好地理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更合理地建构适合各学校自身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并提出进一步建设、发展、科研的计划,对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能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组建一个独立的机构,需要得到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包括编制、工资、津贴、办公条件、职称等方面。因此,这也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广发展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的省市领导应该更加关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精神、物质和政策上给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大的支持和鼓励。

二、中学需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结构之中,贯彻到教材之中。否则,再先进的教育思想也难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要在课程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即把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并根据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对应的课时和上课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可操作化,并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中学有一席之地,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保证,从而也才能开创素质教育和教育整体改革的新局面。

三、中学需进一步规范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室应当根据心理咨询的行业管理条例进行规范管理。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咨询室在明确了有关主管部门之后,不论是由学校的德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学主管部门抑或是其他主管部门负责管理,都应参照行业管理条例,根据心理咨询工作的自身特点,制定出严密、规范的,既可以操作又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体制。在目前现有的行业规定似乎还缺乏足够的权威性、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情况下,中学心理咨询室更应该自觉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时间、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职责,心理咨询档案的建立与使用,以及保密要求等各方面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同时还要加强对心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每一个中学心理教师接受、遵守这种道德和规范的自觉程度。就目前该地区各中学心理咨询室的现实管理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确实还需要大大加强。

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其他途径相比,心理咨询是最具有专业特色的途径,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按照咨询途径的不同形式可将中学心理咨询划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咨询室面谈、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等。

其中咨询室面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一项技术性更强的工作,它不仅对咨询者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从事心理咨询的环境、设备都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正如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说的那样,在进行心理咨询前,一定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将咨询室工作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发挥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四、进一步充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可以肯定地说,中学心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问题,还是家长、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同问题,都与心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息息相关。现实情况是,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绩效不尽如人意,这是本次调查发现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如前所述的专职、专业人员匮乏,大部分未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兼职心理教师很难完全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二是即使目前已经在职的是一些专职、专业心理教师,他们大都也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的咨询员,在经验和业务水准上往往还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因此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无疑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可以有4条途径:

其一,加强对现有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进修,以尽可能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其二,加强各校心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探讨,由资深的中学心理教师实行“传帮带”的培训方式,加强对兼职心理教师、实习心理教师、新上岗的心理教师的工作督导。

其三,对所有非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正确地认识,并且能积极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增强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有助于使他们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疏导,及时教育。

其四,师范大学要注重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上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为中学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师资。

特别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和途径,让他们多与优秀的中学教师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上的认知,并促进经验的积累。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改善

物理习题具有教学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习题课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科能力。基于习题课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影响重大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上好每一堂习题课。笔者浅谈几点关于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建议。

一、打好基础

不会走路不可能学会跑步,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直接约束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差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他们绝大多数都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清楚。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在解题时总是思维受阻,长此以往,形成混沌不清的学科思维,使其在该学科上得不到提高。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应由易到难,首先精心设计好借助典型题目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这一关键环节,始终把挖掘涉及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思路放在首位,将其讲透,坚持重原理轻方法的原则。不可本末倒置,忽略基础知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原理理解透彻了,解题思路明了了,自然解题能力会得到提高。

在讲解“测量”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道选择题:

一把钢尺在常温时是准确的,如果寒冷环境中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比实际值( )

A.大 B.小

C.相等 D.不一定

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说理题:

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请分析解释。

在讲解“惯性”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趣味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自转的,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地球自转引起的地面移动速度为360 m/s,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从地面跳起落回地面时,为什么还落回原处?

借助类似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刷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解决难题做好准备工作。

二、鼓励“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其发散思维。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题多解趣题。

【例1】实验室要购买3.6 kg酒精,用容积为4.5 L的容器够装吗?

学生会更多地利用酒精密度通过求取3.6 kg酒精的体积来判断能否装下。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变换角度求解,可以从4.5 L的容器盛满酒精时所盛酒精的质量和质量为3.6 kg、体积为4.5 L的液体密度是多少等角度出发去判断。

【例2】一个铁球的体积是0.5 dm3,它的质量为0.8 kg,请问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体积,可求出其平均密度,再通过判断铁球的平均密度和铁的密度是否相等得出结论,相等即为实心球,前者小于后者则为空心球。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质量和铁的密度,不妨假设该球为实心球,计算出如果是实心铁球,它的体积应该是多少,再通过判断所求出的体积和铁球的实际体积是否相等得出结论。相等即为实心球,前者小于后者则为空心球。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不妨假设该球为实心球,求出如果是实心铁球,它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再通过判断所求出的质量和铁球的实际质量是否相等得出结论。相等即为实心球,前者大于后者则为空心球。

三、加强“一题多变”训练

所谓“一题多变”是指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将原题变换某些已知条件再探求问题的结果,或者把问题与题中的一个条件对换再探求问题的结果。“一题多变”方式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的功效。

【原题】一列火车总长度200 m,通过一座长度为1.6 km的大桥时速度为15 m/s,请问火车通过这座大桥共需多长时间?

改法一:火车总长度200 m,以15 m/s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共需150s,那么大桥长度是多少?

改法二:火车总长200 m,共用了150 s通过一座长1.6 km的大桥,请问该火车过桥的速度是多少?

四、巧设易错题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出错的原因有多种:审题错误、计算错误、写错、思维定式“熟能生笨”、不懂、思维不周全等。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犯错的因素,并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易错题1】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分析:很多学生凭借生活错觉,认为既然用桨划船才能前进,那么应该选A。正确答案应该选择D。当桨划水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力,桨是受力物体,相当于作用在船上,所以可以使船前进。

【易错题2】当足球被你踢到了空中,考虑实际情况,在空中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脚对球的作用力和重力 B.至少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D.没有受到任何力

分析:此题容易错选A,这是因为受到了生活经验的影响而忽略了“在空中”这一重要条件。应该注意的是球已经离开脚了,脚对球不可能再有作用力。即使分析到这一层次,很多学生还会在B和C之间徘徊。是只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吗?球在空中会受到空气阻力、其他物体对球的万有引力、空气对球的浮力等很多力,并不仅仅受到重力的作用。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要“考虑实际情况”而不是忽略其他因素,因此,答案应该是B。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56―04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领域的经营管理活动迅速朝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迈进,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信息对企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探讨信息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工作、生活、学习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有鉴于此,许多高校的管理、金融、财会等商科专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纷纷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不同于传统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汇集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具有学科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由此决定了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难点,教学方法也各有所侧重,经过文献分析和座谈调研,笔者了解到在商科类专业管信教学中普遍存在三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的偏重系统的理论讲授,有的强调案例教学、有的重视实验教学。综合看来,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对于偏重理论讲授的方法而言,主要是教师按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使用过实际的信息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生很难体会到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其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会觉得理论非常空洞抽象,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最差。

强调案例教学的方法则主要以案例分析、讨论教学为主,力求以典型综合的案例反映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但已有的一些案例教材大部分是有关国外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对其经营管理流程不熟悉,并且缺乏与已有专业知识的联系,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交流讨论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重视实验教学的方法则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授课重点,容易偏离课程目标,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是程序设计课程,而不能认识到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实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管理服务。

针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做了总结与思考,认为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都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如何将三者结合起来,使理论不再抽象,案例切合实际,实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需要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有所创新,因此进行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践。

二 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以其巨大的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有了更多的应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等,这些流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共同的观点: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针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阐述,已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本文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及对管信课程教学的意义做简要分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提倡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由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得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情境的建构者,主要职责是案例设计、任务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教学评价。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诸如人机学习、人书学习、师生学习、生生学习等,通过立体式的交互学习网络,协助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商科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是该课程涉及的概念广,内容具有前沿性、发展快,反映信息社会的新情境、新问题较多,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该课程内容至今还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以反映不断出现的技术变革及所引起的管理上的创新,通过协作学习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深入探索知识的热情:三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更好的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三 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因此问题情境的构建,学习环境的设计构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在具体的管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个核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十六字“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内外结合、评价反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1 案例引导

案例引导即情境建构阶段,案例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每章授课前由引导案例引出本章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获取知识(概念、理论、解决方案);在课中结合基础知识点案例进行知识或思维拓展,课后借助综合案例题和复习题进行巩固;学生也可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通

过案例分析题和网上自测检验学习过程,整个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真实情境问题分析思考中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体系。

因此,在案例设计过程中一般包含有某些管理、决策或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也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信息化案例,如超市的收银系统、银行存取款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等,用课余时间搞社会调研,相互交流调研体会,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教师引导、自学学习和协作学习建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完整的理论体系。

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即实践体验阶段,主要目的是设立不同层次的上机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是不够的,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上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技能)的转化。但以往的上机实验过于强调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对于商科专业,上机实验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编程,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信息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参与到信息化实践中,并借助于信息系统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上机实验中设置了四种不同层次的任务:常规任务、综合任务、专业任务和开发任务。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常规任务即按角色模拟操作使用典型的信息系统,通过操作建立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在课程教学中配套购买和引进了一批教学用信息系统软件如ERP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物流与电子商务软件等,这些软件系统都具备模拟真实的商业数据,学生可以扮演经理、部门主管和业务员角色,体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认知。

综合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系统建模、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在该项任务设计中为避免过于复杂的业务需求对学生认知造成障碍,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业务流程相对简单的系统为背景进行分析,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等。实验任务主要包括:了解系统调查的基本方法、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及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实体联系模型图的绘制、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等。通过综合任务的上机实验使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掌握获得系统模型的方法步骤,能够进行需求分析、自主的数据库设计,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

专业任务则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设立相应的上机实验内容,使任务设计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如对物流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人力资源专业突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会计专业加强财务决策分析,将相关实验任务的提交、分析、解决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紧密的对位关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开发任务即组建项目团队,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和软件工程规范进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该任务对商科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考虑到学生精力和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将该任务供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选择完成。

3 表达交流和评价反馈

内外结合即表达交流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案例分析、上机实验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这样的交流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层面。由于时间限制课堂内的交流较为有限,一般由教师引导,分组讨论为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课堂外的交流则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设立不同主题的论坛,学生根据兴趣参与其中,教师或助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不断的互动与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其知识的建构,也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

评价反馈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将学习效果同步反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关注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考核评定中,我们更多的采取形成性评价和参与度评价,在每个阶段设立详细的评分点,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督促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总结性评价如期末笔试所占比较少,为40%左右,并在题型设置上以问题解决、综合应用的主观题为主如判断辨析、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重视对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经常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理论融入案例,实验突出专业,不断的激发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进行建构,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技术、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试图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实践,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理论、案例和实验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为解决单一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解决思路。在实践中,要使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教师需具备复合型知识。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具备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信息化实践经验,并能时刻关注信息管理的前沿,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和鲜活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 前导课程要扎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的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程序设计等。如果学生对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认知,则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教材选择要合适。根据建构主义的要求,建立以情境构造、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是建构主义是否顺利达成的另一个要点,因此选用的教材既要有丰富的案例设计,又能在课后设置大量思考题、讨论题可供教师组织教学选用或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拓展,教材应尽量避免纯粹理论上的演绎。

4 注重引入网络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知识的建构课堂外和课堂内同等重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提供涵盖教学各环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网络课件和学习资料,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为及时的评价反馈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2000,(4):90―9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21―24.

[3]李宗卉.建构主义理论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93―95.

[4]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l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赵岩,吕军.应用建构主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1):82―83.

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6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改革力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办学过程中,个别地方和学校出现了随意缩短学制或学籍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维护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严肃性,促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及学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原则意见》和*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现就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的学制、学籍等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各职业学校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的学生,凡实行学年制的按以下规定执行: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原则上实行三年学制,部分文科、农科、林科及三产类专业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进行两年制试点,但必须由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具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毕业标准等材料,经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考察评估,并由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执行。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制为1-2年。职业中专参照以上意见执行。

二、为保证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0*年市教育局将对各职业学校现有专业进行考察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必备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计划等几个方面。凡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达不到国家相关专业标准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停止该专业招生。

三、各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包括专业、学制、招生人数要在每年四月份以前填写《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计划审批表》(见附件1)报市教育局核准备案,否则不允许招生。

四、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师范类、卫生类学校直接到省教育厅学生处备案,其他各职业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到市教育局职成科办理备案手续。职业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春季招收的学生要在每年4月15日以前到市教育局备案,秋季招收的学生要在每年11月15日以前到市教育局备案。

五、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各职业学校要按文件要求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市教育局注册备案并验印,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及验印每年两次,春季毕业的3月15日前完成,秋季毕业的8月15日前完成。

六、各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的学籍档案,学生的学业考核项目和内容由学校规定,学生的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由学校依据《*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及本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七、鼓励支持各职业学校开展学分制、半工半读试点。凡开展半工半读、学分制试点的学校,要结合实际拿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施行。凡实施学分制试点学校不受以上学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