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1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衡量企业的净资产与年度生产经营成果同固定资产核算密不可分。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的企业,无法准确核算出其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会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错误的影响。

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复杂,但只要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实时更新数据,定期盘点,责任到人,还是能够达到帐实相符的要求的。

一、固定资产建账

固定资产管理,必然从建账开始。既然属固定资产,会计账簿必然有相应账户,为何要建账呢?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如果不到位,经过多年的经营,可以说,一定会产生帐实不符的现象,有可能是盘盈,有可能是盘亏,也有可能是兼而有之。所谓建账,就是要通过实地盘点,建立责任到人、帐实相符、帐证相符的固定资产台帐,由责任人签订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书,汇总归档。而且,部分非固定资产,如有必要,也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如属低值易耗品的碎纸机、抽湿机等物资;或属盘盈,但因手续未齐备,未能计入固定资产的物资。

(本文关键论述固定资产在建账后如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帐实相符,至于是否根据建账结果重新梳理会计系统的固定资产账户,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建账的结果,将会产生固定资产总台账,表格如下:

此外,为了实现责任到人的目的,应将固定资产总台帐拆分到责任人固定资产明细帐,使总帐和明细帐相符,并向每个责任人派发“固定资产保管责任清单”,格式同表1,在表格的下方留位置让保管责任人和监盘人签名。

企业员工作为资产责任人,必须与企业签订资产管理责任书(或在劳动合同中注明),声明将为企业保管“固定资产保管责任清单”所列的固定资产,到有关资产保管责任转移或资产生命周期完结。

至此,通过现场盘点,建账完成,企业产生一份固定资产总帐,每个相关员工手持一份固定资产保管责任清单,总帐和明细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如有必要,可在固定资产上贴上标签或系上卡片,做到帐卡相符。

二、定期盘点

据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每年至少盘点一次,部分应每季或每半年盘点一次。另外,当以下情况发生时,还应及时开展不定期盘点:更换财产物资保管和出纳人员时;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时;配合上级主管、财政、税收、审计和银行等部门对本单位进行会计检查或审计时;单位撤消、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

三、资产管理责任人设置

此外,针对保管责任人进行论述。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为求方便,往往将某一类资产全部归由一人负责,以为这样可以简化管理。例如:将全部空调归由张三负责,或全部电脑归由李四负责。这样,真正应对资产负责的使用人责任后缺失,可能会导致不爱惜资产,或随意调动资产。而名义上的负责人因资产地点分散,管理往往不到位,随着时间消逝,最终导致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管理混乱。所以,正确的做法应为,尽量让全体员工分担资产管理的责任,使其互相监督、互相提示,共同管理。

四、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可以看出,正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必然产生大量的盘点表,如果一个大企业没有这些表格,可以说,其固定资产管理必然是混乱的。

五、固定资产调整

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必须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实时调整,才能保证帐实相符。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责任人、使用人、管理部门的变更都应及时记录,必要时进行盘点核对,确保帐实相符。

六、固定资产盘亏

固定资产盘亏处理是固定资产管理中关键一环。某些公司在这方面的管理是死命令式的管理,一旦发生固定资产遗失,则从重处罚员工,甚至牵连整个部门的所有员工,也不管遗失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是多少,处罚的金额比损失的金额高数倍。这样的管理实际上等于无管理,因为处罚太严荷,反而没有可执行性,其结果可能是,假如有遗失,则上、下级一起实行假盘点,当作没有遗失,一直等到资产的生命周期结束,直至报废。所以,不如建立可执行的盘亏处理制度,分别对待损失,做到合理合法,企业与员工共担风险。

将盘亏分为2种情况:

(1)员工全额赔付(既已赔付,则不应再追究管理责任)

a.实物赔付b.现金赔付(参考资产系统净值和实物估值,由盘点人、责任人、工会代表共同核定)

(2)超过员工月薪的3倍的,由盘点人、责任人、工会代表共同确定赔付比例,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批评、通报、记过等方式。

七、盘点方式

1、全面盘点

全面盘点是指对本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或核对。全面盘点的内容多、范围广,需要投入的人力多,花费的时间长。

2、局部盘点

局部盘点是指根据需要只对部分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3、轮换式全面盘点

为了减轻全面盘点的工作量,可将全部固定资产的盘点时间错开,每月盘点一部分(某一类或某一地点)的固定资产,一年内轮换盘点完全部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成因;管控措施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1.固定资产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所谓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资产,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现代化机械设备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大型生产企业,离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单位就会停工停产,固定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着长期作用,他的价值随着生产活动以折旧方式转移到产品中去,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往往占有企业大量资金。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例如准能公司露天矿是生产煤炭的生产企业,该单位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为56.2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7.48亿元,而这3年平均资产总值为94.28亿元,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60.97%。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减少维修费用发生等都是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与日常维护保养,都会加大占有企业资金,增加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

3.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给生产企业造成的损失重大。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数量多,品种繁,技术性能高,资产比重大,动态管理等使固定资产管理复杂化,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固定资产无论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存货等流动资产损失。因此,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要管理好固定资产,首先应该了解固定资产存在的风险及成因,根据成因有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

二、固定资产风险成因分析

1.没有健全的本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各个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千差万别,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果没有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执行人员无章可循,受不到制度约束,有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虚高、验收数量与采购数量不一致或以次充好、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低下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的流失,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

2.本企业固定资产内控流程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各个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流程。采购计划的制定、审批、采购过程、财务的计价入账、折旧计提、卡片登记、资产调拨、资产报废毁损处置等都建立相应的流程,企业没有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流程,容易导致责权不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或舞弊行为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个企业固定资产品种繁多,要求的技术含量不同,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协同管理。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固定资产“无人管”的局面,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或流失的风险。

4.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由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的管理,从企业负责人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至于每个使用固定资产的员工都要负起责任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尤其是企业领导不重视,会导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日程上,这样连锁反应导致使用固定资产人员对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意识淡化,使用效率低下或超负荷工作都会导致当期或潜在成本增加的风险。

5.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大修,日常修理,处置等随意性比较大,对超预算与预算未执行不进行深入分析,对特殊购置没有执行专项审批制度。导致企业盲目构建、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经营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造成企业生产周转资金短缺的风险。

6.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由不同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固定资产已经购入使用,但尚未办理入库出库等手续,相关部门也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固定资产有关的证明材料,使固定资产难以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帐实不符。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对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不积极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处理闲置或毁损的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一如既往按正常固定资产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虚增虚减固定资产折旧。

7.联签制度或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联签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是指对有关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处置等重要事项集体决策,不由一人决定的制度。固定资产授权审批制度要求对所有对固定资产接触、处置经过适当授权,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舞弊或违法行为发生的风险。

8.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健全。有的单位只对固定资产实行总账与明细核算,不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能详细提供每个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固定资产管理粗放,导致固定资产有可能流失或不能及时维修、更新的风险。

9.盘点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盘亏与盘盈或处于不正常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都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账实不符的风险。

10.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采购过程、保管与使用过程、盘点、报废都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监督,都有可能导致相关环节的风险。

三、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本着全面性、重要性、制衡型、适应性与成本效益原则,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1.建立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但每个单位实际情况不同,要求每个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让人们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计量、使用、维护、清查、处置全过程中都有制度可循,逐步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2.制定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因为每个单位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都不一样,根据本单位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对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流程,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包括一级流程和二级流程;一级流程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战略规划流程、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流程、闲置资产、账销案存资产管理等,根据管理需要对验收管理、使用管理制定二级流程(如验收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出库管理,使用管理中制定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管理,内部转移管理、报废管理、盘点管理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图,严格按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能极大减少错误的发生,同时也有效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实施共同管理。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各层级的管理机构。若企业层级多(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大的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高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小的企业可以由相关部门代管)。固定资产应该实行实物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实物核算部门相互分离的管理办法。高层级管理部门在制定各项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T14885-2010》及行业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根据固定资产的技术等要求,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归口管理。实物管理部门设置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调拨、内部转移、更新、大修、毁损、报废等都做详细记录。价值管理应为财务部门管理,财务部门设置卡片,以价值形式核算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更新改造、维修、折旧、毁损报废的全过程。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划分,加强生产用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提出更新与大修计划、对没达到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资产进行上报,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提出合理建议,待有关部门报批后再做处理。财务部门的卡片与实物管理部门的台账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定期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4.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严格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在购建、投资、更新、大修或处置固定资产的年初应进行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做到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责成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预算科学性、可行性进行研究、确保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适应生产经营需求,固定资产预算在经过决策层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单位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根据已确定目标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实施奖惩,确保预算刚性,对超预算执行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需求。

5.明确固定资产的联签制度与授权审批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应明确需要联签的有关固定资产事项,金额范围。对于需要联签的固定资产业务,任何一人不能独断专行,只有经过联签,业务部门才能办理有关业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与特别授权,明确各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和事项的权利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不经授权,无权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减少了舞弊或违法行为的发生。

6.建立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不相容岗位,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由不相容岗位的两人或多人共同办理,不得由一人办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7.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小组由各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使用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对各项固定资产至少每半年进行清查盘点一次,盘点结果记录在固定资产盘点表上,盘点结果至少2人签字。对盘点结果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对发现的差异(盘亏或盘盈)和处于不能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财务部门才能进行账面调整。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

8.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业务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需要责任心强、肯干的人员,更需要懂业务的人员来管理。一个较大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大,品种多,技术性强,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则需要企业加大业务更新培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使用人员操作不当或不会操作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加大岗前培训业务力度和岗位许可制度,切实消除人为安全隐患。

9.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固定资产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明确固定资产业务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部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补救的程序。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防止事件蔓延,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才能让固定资产真正发挥其劳动工具作用,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必须要提高管理意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合力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其工作流程,落实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预算、盘点、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中无盲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3

关键词:条码技术 固定资产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46-02

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占医院资产总额的60%以上,是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控制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经验式管理模式,管理职能分散,管理方式粗放,差错率高,弊端较多,导致医院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账、物脱节的情况。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每年年底都要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因为缺乏统一管理,谁都不能明确知道所有资产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资产,加大了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的难度。每次盘点医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特别是科室之间还经常存在调拨、借用、维修变动、科室移动等变化,导致清查过后,时隔不久,实物资产又会出现混乱。通过分析,除了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外,很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与操作性流程,固定资产缺乏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管理。

二、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种类繁多,且硬件、软件设施投资额巨大,非一般中小型医院所能承受,所以由江苏省财政厅与用友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与运用。该系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结合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与处置流程,设计了“基础数据”、“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条码管理”、“绩效监督”等模块,引入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准确、更全面、更快捷。

1.“基础数据”功能实现产权管理一体化。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是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中设立了管理组织和办事机构,对“单位产权信息”、“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责任人”等信息进行了初始化设定,一经设定则无法随意变更。该功能加强了固定资产全过程控制,实施产权一体化管理,真正达到提高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2.“资产配置、自用与处置”功能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等功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系统中根据国标GB/T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生成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与编码,按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序,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目录树”,用于资产登记时的类别管理;从资产购置时即在资产卡片中登记“资产编号”、“资产类型”、“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资产价值”等信息,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资产自用中“类别变更”、“价值变更”功能,实现了资产类别管理与资产价值增值的需求;资产处置过程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及划转捐赠等处置流程与权限进行规范设置,由于该系统的联网功能,真正实现了财政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3.“条码管理”功能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用条码对资产从购入、领用、转移、维修、盘点、退出等全程跟踪管理,已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运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该系统软件中已经具备的条码管理功能,资产信息录入后,系统根据每件固定资产的类别、规格、型号、单价、使用科室等生成唯一条码,再通过设计部门推荐的斑马GK888t专用条码打印机自动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标签,将条形码标签贴在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方便。由于医院内部固定资产位置比较分散,有些大型医疗设备不便移动,因此,本系统采用移动扫描盘点机,利用掌上数据采集终端,采集资产条码数据,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同时,该系统专门设计的“盘点卡管理”程序可以实现盘点数据导入、导出,盘点数据导出至条码扫描枪,方便携带、可用于各部门资产清查和数据核对,实现对单位资产流向全方位的跟踪,完善了资产动态管理。

4.“绩效监督”功能实现资产管理精细化。资产管理系统中“绩效监督”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定量指标体系的建设,考核指标包括“设备数量的利用”(现有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的利用”(设备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的利用”(设备工作效率)、“设备技术状况”(设备完好率)、“设备成本核算”等指标,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综合效益的评估,有利于医院固定资产的考核评价和精细化管理。

5.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还应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指定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包括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人员、审核监管人员、保管责任人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赋予相应的工作权限,认真做好账面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系统数据的登记核对工作。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借助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以达到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歆农,王树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卫生资源,2010(11)

[2] 丁艳.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做法与体会.经济师,2012(12)

[3] 陈燕云,戴春,时莉.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的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12)

[4] 李静,郭梅芳,李玉红,倪爽,刘唯.固定资产清查的新方法.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4

    一、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不到位。在资产管理上缺乏责任感,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公共财物,多了少了都是单位的,使用不当也与个人关系不大,个别人对资产不爱惜,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固定资产使用说明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4.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

    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使用保管管理及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而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明,人员分工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现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没有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工作不衔接,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财会部门收到发票入了帐,却未交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处置和调配转移资产时又会出现资产部门已登记变更,而财务部门却未收到通知核销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常常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全局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

    5.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严重

    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一是固定资产购置把控不严,造成资产闲置。一些企业对购置固定资产的需求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不充分,没有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上报及审批,部门间相互攀比,造成重复购置,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二是企业固定资产移交、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工作不规范。企业机构变更和人员变动时,没有按规定和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变更、移交手续,没有及时登记资产的使用变更信息,导致资产的来路和去向不明;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和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协议(合同)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协议(合同),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处置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一些企业报废、变卖车辆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履行审核、审批即自行处置,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领导要亲自抓,[1]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各部门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抓紧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企业应经常组织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宣传政策法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2]将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效益等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3]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采购、验收、登记、领用、调拨、处置、盘点、维护等规章制度。设立固定资产账簿,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及入库单,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金额、数量、型号、规格、供应商、存放地点等信息,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标签,注明使用部门、使用人,维修、转移、变更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从申请、招投标、采购、安装、调试、领用、维修、处置的整个过程产生的文字资料、图纸、记录和凭证等,整理归档,做到单据齐全、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建立资产清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至少每年清查一次。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并与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核对,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物相符;建立固定资产修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3]

    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加强财务监督

    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财务部门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正确进行资产增减账务处理,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制定资产管理规程,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确保资产安全,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和纠正发现的问题,促进单位更好地执行《会计法》,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4.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工作责任感

    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程序。逐步改变使用人观念,要从没人仔细管、没人仔细问、没人仔细查到主动清查、主动报告、主动保养,要树立主人翁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虽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1]企业要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此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考核体系,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5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学事业发展的硬件保证和基础条件,是高校作为独立法人落实办学自主权的有效保障。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体现高校内部控制中财产保护控制的重要方式。完善高校资产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新要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完整反映高校资产总量和结构的重要保证,是真实准确表现高校资产变现能力以及持续提供教学和科研事业活动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业务流程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的分类标准,高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业务流程

高校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一般包括预算配置、购建、验收登记、保管使用、维修保养、转移处置和清查盘点等环节。

1. 预算配置。高校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各使用部门编制请购计划,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安排,经审批后执行。

2. 资产购建。高校固定资产取得方式主要有购置、自行建造、接收捐赠、其他单位无偿划转等。高校对涉及采购或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预算安排情况,经严格审批后根据有关规定办理购置手续。

3. 验收登记。高校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根据合同约定和供应商发货单等开展验收。对验收不达标的固定资产,按照合同约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取得验收合格的各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登记,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相关内容。

4. 保管使用。高校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做好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记录,经常检查并不断改善资产保管环境,明确使用和保管责任,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各使用部门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台账,及时报告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

5. 维修保养。高校资产使用部门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开展固定资产使用检查,制定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对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记录归档,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办学需求。

6. 转移处置。高校在保证正常办学业务的基础上,经评估和报批后,将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或出售,签订合同协议,取得有偿收入。内部使用部门或个人因工作需要,按规定程序经内部调剂审批手续后办理资产移交。对使用期满或经技术鉴定确需报废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后办理报废处置。

7. 清查盘点。高校定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实物盘点和账目核对工作,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检查分析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拟写资产清查报告,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差异调整。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

(一)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总体目标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目标是优化办学资源配置,避免资产闲置和浪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为确保办学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物质条件和经济保证。高校固定资产控制的总体目标如下:

1. 完善体制,强化管理。高校应设置资产管理归口部门,明确职能,合理配备人员,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2. 合理配置,提升效益。高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结合办学实际,合理编制固定资产的年度配置计划,按照精简节约原则,合理配置,科学预算,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益。

3. 公开透明,杜绝舞弊。根据政府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要求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相关规定,将固定资产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流程,防止采购和建设过程中出现舞弊和违法违纪行为。

4. 分类管理,有效监督。高校应结合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特点,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和使用监督,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5. 加强核算,防范流失。高校应按照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核算账簿,做好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数据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实物数据的有效衔接,加强账账、账实、账卡核对,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完整、准确,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具体目标

按照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固定资产各业务环节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如下:

1. 预算配置环节。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合理,配置依据可靠,符合国家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决策和审批符合程序规定,杜绝重复、盲目购建。

2. 资产购建环节。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购建过程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符合政府采购政策规定,杜绝违法违规等舞弊现象。

3. 验收登记环节。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资产符合使用要求。分类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及时确认固定资产购建成本。

4. 保管使用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明确部门和人员的保管使用责任,经常检查并改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减少非正常损耗,做到高效节约。

5. 维修保养环节。开展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消除风险,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6. 转移处置环节。规范固定资产转移和处置审批程序,避免产生法律纠纷。杜绝资产违法违规转移,防止有偿收入和资产残值收入流失。

7. 清查盘点环节。定期开展清查盘点,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或浪费。及时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查因追责弥补漏洞,维护资产安全和完整。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一)预算配置环节风险

在预算配置过程中,论证不充分,预算安排不合理,审批不规范,执行不严等,导致盲目扩建、重复购置或项目搁浅。配置标准不符合政策标准规定,导致办学资源浪费。

(二)资产购建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内部授权审批不完善,岗位分工不合理,导致采购过程不透明,廉政风险防控失效,滋生违法、违纪行为或遭受欺诈,给高校造成重大损失。

(三)验收登记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取得验收程序不规范,影响资产运行和使用。固定资产登记不完善,信息失真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造成高校资产信息不完整。

(四)保管使用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责任不明确,保管不善或操作不当导致毁坏或非正常损耗,长期闲置资产因毁损失去使用价值,造成办学资源浪费或安全事故。大型教学科研仪器的日常使用和保管,缺乏有效的实验操作和监督记录,造成责任不清,不能有效减少损失。高校内部相关部门未适时进行账实、账卡核对,造成资产流失,保管和使用责任无法追究。

(五)维修保养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保养计划未合理制定,不能按规定实施维修和保养,导致资产失修或维护过剩,不能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提高设备故障率,降低资产使用年限,引发固定资产使用安全风险。

(六)转移处置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内部调剂未履行审批手续,资产调转未能正确登记,导致资产流失。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或出售过程中,合同协议签订不规范,导致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造成收入流失和资产损失。处置资产评估不准确,处置方式不透明,导致资产处置收入流失。

(七)清查盘点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不完善,清查盘点工作组织不力,账实不符资产无法及时被发现,不能及时弥补管理漏洞造成损失。盘盈、盘亏资产未能及时报批处理,导致原因不能查清无法追究责任。

四、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整体层面的控制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整体层面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岗位分工控制、归口管理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单据记录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等措施。

1. 岗位分工控制。高校固定资产业务涉及众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校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明确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互相监督与制约。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不同部门和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必须明确,特别是预算审批、采购、验收、付款、会计记录,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业务处理,仓库保管、出入库记录和会计核算,必须由不同岗位人员办理,做到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互分离。

2. 归口管理控制。高校应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施归口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归口部门和综合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并组织实施,统筹资产购置计划,组织资产采购、验收、维护和入库登记,做好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执行资产清查、产权界定、产权变动、资产评估,考核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转效益,办理资产调剂、转移处置等具体业务。

3. 授权审批控制。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的范围、方式和程序,规定审批人、经办人的权限、责任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固定资产业务中的重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依据规定执行审批。经办人根据审批意见,负责具体办理。经办人发现审批人越权审批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报告。

4. 单据记录控制。高校在固定资产具体业务流程中,涉及的申请计划、预算批复、询价函、标书、合同协议、采购发票、出入库登记单、维修保养记录、记账凭证、清查盘点表、处置单等记录,作为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的重要痕迹,应视作重要档案保管。高校应充分发挥上述记录单据,对经济业务内容的反馈功能,保管好各类单据,未经授权严禁其他人员接触,防止单据被毁损、篡改或遗失。出入库单、处置单等应参照会计记账凭证管理模式,按年、月、日连续编号,严防记录篡改和丢失,确保资产业务记录数据真实、完整。

5. 信息系统控制。高校应按照资产管理信息化要求,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高校可以借鉴校园信息化发展经验,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WEB网络模式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操作手段,实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为确保信息系统数据的操作安全,高校应合理设置操作人员权限和职责,保护好系统操作日志,做好数据安全备份。信息系统能提高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效率,减少手工记录可能存在的误差,同时方便各部门随时查询资产数据,及时开展对账,查询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保管、使用、预计年限等关键信息。便于进行资产统计分析,对相互之间管理工作开展监督,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共同控制。

(二)高校固定资产各业务环节的具体控制措施

高校应加强固定资产预算配置、购建、验收登记、保管使用、维修保养、转移处置和清查盘点等具体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

1. 预算管理控制。在固定资产预算安排过程中,高校内部部门应相互协调,充分沟通,按照“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原则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提出申请计划前应充分论证,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现有资产存量情况,对申请计划进行审核,避免重复和浪费,财务部门综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合理。预算批复后,应严格执行预算,对于违反预算执行的情况,相关部门有权拒绝办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按相关规定严格办理审批手续。

2. 资产购建控制。高校固定资产请购部门应提交完整的购建计划,经预算安排和审批后纳入采购流程。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采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方式。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或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流程办理采购事项。对于重大工程项目,高校应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由工程、审计、财务、投资、资产等专家参与项目论证,项目竣工决算后,应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并出具报告。

高校应建立合同审批制度,完善合同签订的业务流程,加强经济合同管理。资产购建环节是高校违法、违纪和舞弊行为的高发地,高校应配备高素质人员参与,必要时同一岗位可配备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与,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3. 验收登记控制。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招标采购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外购固定资产,应对照合同协议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督促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执行,涉及赔偿的应及时索赔。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工作,出具验收报告。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追究相关责任,责令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对于国家投入、接受捐赠或其他单位无偿划拨转入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验收手续。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分配等手续,发放识别标签,以确保固定资产的身份有效识别。财会部门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固定资产实物账应按国家规定的资产标准分类代码进行分类、分户设置,详细记录资产相关信息。资产卡片信息应与使用部门适时共享,方便账实核对。资产卡片编号应保证唯一,作为固定资产的独特身份索引号,与财务部门会计数据建立有效链接,方便实物账和财务账的适时对接及核对。

4. 保管使用控制。高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明确使用部门和人员的保管使用职责和权限。高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具体负责资产的日常保管和使用,对各类资产的使用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台账,及时报告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对于精密贵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或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对于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岗位人员进行操作培训,防止因操作不当或失误导致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造成毁损。

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各资产使用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二级资产管理员岗位,加强使用单位对内部固定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用部门应做好教学、科研仪器的教学、实验操作记录,明确使用责任,提高设备操作的严谨性。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考核,防止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固定资产被盗、挪用和毁损。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有权予以调配,防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资源浪费。

5. 维修保养控制。高校应对固定资产开展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并根据固定资产的运转现状、操作频率、使用周期、使用操作档案等信息,制定固定资产保养、维修计划。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申请计划后组织论证评估,确需保养、维修的纳入计划报批,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保养、维修经费。

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作为固定资产的重要档案保管。固定资产出现毁损的,应开展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应追究责任,追偿索赔。对于固定资产大型维修或技术改造计划,应充分开展可行性论证,需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评估。固定资产大型维修或技术改造涉及资产增值应予以资本化的,应按会计制度要求做好相关账务处理。

6. 转移处置控制。高校发生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对外投资业务时,应组织可行性论证,并严格办理内部审批手续后报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加强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的合同协议管理,严格约定合同事宜。涉及产权变动的高校应及时办理产权变动手续。高校内部发生部门调整、职能划转、人员调动以及资产内部调剂等情况时,应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经审批后做好资产移交。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资产移交卡片信息的变更登记,详细记录移交资产名称、编号、时间、地点、人员等关键信息。

高校应完善报废、报损、出售、捐赠等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经内部审批后办理报批手续。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处置的固定资产,应组织必要的论证。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采取集体审批方式。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固定资产处置应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经中介机构评估后通过招投标、拍卖或协议转让方式处置。

7. 清查盘点控制。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核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明细账、财务部门资产总账、使用部门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实物等是否相符。对账账、账实不符情况应及时分析、查明原因,涉及责任的应予以追究,确保学校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完整。

固定资产盘点流程范文6

摘 要:内部控制在经济社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内部控制也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完善。发挥着其自身的重要目的,即帮助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而企业内控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企业内控体系得以持续、有效的改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控中关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体系结构的健全性和执行绩效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建立并不断加强企业内控体系。笔者在对大型国企A公司情况进行调查后,对A公司货币资金及生产循环关键控制点进行设计。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关键控制点

A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大型企业,发展于 1897年成立的xx工程局,具有其专业的一级资质。总资产20多亿元;拥有专业类型的固定资产数量与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居首位;为中国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港口航道疏浚等多项,同时兼营投资、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多年来,A公司施工足迹遍布中国沿海30多个港口,以及包括东南亚、中东在内的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这些区域的交通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名族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A公司先后荣获了中国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工程奖”在内的多项荣誉,信用等级也一直受到国家金融机构的认可。

另A公司的组织规模比较庞大,涉及的主营业务面比较广,施工足迹遍布中国数十个港口、世界十余个国家,这样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及其评价产生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笔者在对大型国企A公司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后,审计对A公司货币资金及生产与仓储循环关键控制点进行设计。以达到使其内控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一、货币资金循环关键控制点设计

(一)银行账户管理。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银行余额调节表有无经管理层恰当审核,重视由于银行存款余额账实不符,导致资产可能被盗用所产生的风险。具体做到每月,会计核算处或各独立核算单位财务负责人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签字,对大额、异常的调节项进行询问、检查,确保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正确、差异原因已查明、账务调整(如有)正确。

(二)现金管理。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现金有无定期进行盘点,重视由于库存现金余额账实不符所产生的风险。出纳人员一定遵守现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对现金账目日清月结,定期盘点,财务部出纳每月进行一次现金盘点并编制《现金盘点表》,由财务管理会计监盘并在《现金盘点表》签字,发现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不符时,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三)银行票据管理。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汇票信息有无被完整登记并经定期复核,重视由于票据未妥善保管及使用,从而导致账实不符所产生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做到汇票由出纳锁在保险柜内,资金管理部资金岗建立《银行汇票台账》,登记汇票使用及收到工程款汇票的信息;资金管理部部经理每月复核《银行汇票台账》并签字,确保票据在到期日及时支付/承兑,不会产生逾期汇票。

(四)费用报销。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费用报销账务处理是否完整准确,尽量避免出现由于费用报销账务处理不准确,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处制证岗复核收到的《费用报销申请单》和相关票据,并编制费用报销入账凭证;月末结账前,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审核费用报销入账凭证,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费用报销申请单》、发票等一致,入账期间正确。

(五)员工借款。在该流程中重点关注长期挂账借款是否被监控并予以解决,尽量避免出现长期挂帐的借款无法收回,可能导致的坏账风险。这就要求财务部xx会计每月末在财务系统中查询借款明细账,查看是否有员工未及时还款,对于逾期未还款的进行催收;财务部xx会计针对复核结果编制《借款复核记录表》,列明各借款的到期日、处理结果;财务经理定期查看《借款复核记录表》,对发现的逾期情况处理结果或发现异常事项进行检查和处理。

二、生产与仓储循环关键控制点设计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固定资产新增(不包括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新增)是否经过合理授权、折旧的计提是否完整准确、无形资产摊销是否完整准确、固定资产入账是否准确、及时。防止出现由于固定资产新增(不包括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新增)未经过合理的授权从而影响其真实有效性,导致未经授权的采购、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未经过合理的授权与校验,从而影响其真实有效性,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准确、无形资产摊销未经过合理的授权与校验,从而影响其真实有效性,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的不准确、固定资产凭证金额不正确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设计如下控制措施:

1、公司固定资产采购部门经理审批由本部门采购申请人员填写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书》并签字确认;公司总会计师、财务经理、总经理审批由本部门采购申请人员填写的《固定资产购置请示批复单》并签字确认;根据《xx制度规定》:xx金额以上的固定资产还需由局本部xx审批《固定资产购置请示批复单》,以确保新增固定资产的合理性。

2、xx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企业会计政策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实现设定好各类的固定资产卡片,预先设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由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岗录入固定资产系统自动进行固定资产的原值录入系统后,系统进行自动计算。会计人员定期导出系统折旧计算表,经财务经理审核。

3、xx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企业会计政策,预先设定无形资产摊销政策,由财务部资产管理会计岗录入无形资产系统自动进行无形资产的原值录入系统后,系统进行自动计算。会计人员定期导出系统无形资产摊销计算表,经财务经理审核。

4、月末结账前,公司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凭证审核,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后附支持性文件一致、费用记录在正确的期间。

(二)存货管理

对于存货管理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存货出库是否经过合理审批、周转材料出库的台账处理是否及时准确、材料台账与财务账的记录是否一致、存货盘点报告是否经过合理审批、存货盘点差异记账是否及时准确、存货的入账是否及时准确。防止出现由于存货出库未经过合理审批,将造成不合理的材料出库,影响存货出库的有效性、账务处理不及时准确从而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设计如下控制措施:

1、公司xx部门xx岗审批由办事处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展填写的《物料申请单》并签字确认;公司物资管理部仓库负责人及公司物资管理部门经理依次审批由xx部门xx岗根据《物料申请单》填写的《出库单》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存货出库经过了合理审批。

2、公司物资管理部物资管理岗根据《出库单》登记《周转材料统计报表》并汇总《周转材料摊销额计算表》记录摊销情况;公司xx部xx岗复核《周转材料统计表》及《周转材料摊销额计算表》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周转材料出库摊销正确;经复核通过的《周转材料摊销额计算表》提交财务部,供成本摊销使用。

3、每月1号,公司财务部总账岗将物资管理部门汇总提交的《物资收发存报表》与财务账面余额进行比对,以确认材料台账与财务账的记录是否一致,若出现差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并记录差异原因及跟进结果。

4、《存货盘点报告》中记录了从财务账到实物的数量、质量,以及是否一致,差异及原因、涉及金额、解决方式;盘点人员在《存货盘点报告》上签字确认;公司财务部门经理和物资管理部经理审核的《存货盘点报告》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存货盘点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公司财务部制证岗核对存货盘点数与存货明细账,计算盘点差异并对盘点差异进行调查后,编制《会计凭证》;公司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凭证审核,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xx》一致、费用记录在正确的期间。

6、月末结账前,公司财务部审核岗(独立于凭证编制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存货相关会计凭证审核,检查确保凭证内容与后附支持性文件一致、费用记录在正确的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