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各结对共建单位按照“每月一主题”的安排,9月份认真按照“尊师重教”感恩月活动要求,开展了教师慰问及座谈、人口普查、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共建活动,共105个单位、700余人参加。

(二)好的情况

1.结对单位高度重视,开展好9月份结对活动。根据《关于结对共建单位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的通知》(X城基办字〔2020〕X号)文件要求,各结对单位按照“每月一主题”9月份“尊师重教”感恩月开展教师慰问、人口普查、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共联共建活动。

2.进一步发挥好社区兼职干部的作用。在围绕“五好”社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了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总支委员和居委会主任助理的作用,如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深入社区开展“尊师重教”感恩月,前往第二中学走访慰问;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深入社区参加环境整治,协调解决整治难点、难题;贡江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曾鑫利用周末期间组织交管大队深入XX市场,发放宣传单、当面解答群众交通疑问等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进社区指导人口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出谋划策;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为9月份“尊师重教”感恩月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出谋划策;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列席社区党支部党员大会及在教师节当天带队慰问第三中学教师;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组织XX业主委员会筹备组成员开会及拟定业主委员会候选人名单;XX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XX参加社区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协调解决居民不配合的问题。

3.继续落实结对共建单位帮扶力度。部分结对共建单位认真落实“在做好‘五联’的基础上,提供不少于5000元帮扶资金”的要求,截止9月30日,共有61个单位支持帮扶资金64.95万元。

4.党群服务站点建设情况。9月份在结对单位支持下,富东社区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室已完成封顶,下一步将进行墙面粉刷及接通水电工作。

5.红色物业开展情况。红色物业开展情况。一是业委会组建情况。城市社区住宅小区共计84个(其中正在建设、未入住小区有15个,入住率未达到50%的小区有12个),封闭式小区58个、开放式小区26个。目前,已成立组建业委会的有45个,占比例79%(已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有25个,已成立理事会的小区有12个,已设立意见箱的公租房有8个);二是进行第三季度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具体情况如下:优秀小区XX个,分别为:XX、湘XX;良好小区17个,分别为:XX、XX、XX;合格小区1个是XX家园;不合格小区1个XX。

(三)存在的问题

自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各结对共建单位到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每月一主题”活动成效显著。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部分单位开展活动形式较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

对于结对单位进社区、“每月一主题”等共联共建活动,部分结对单位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不够重视,参与人数少,未能充分结合社区居委会的实际来开展共建活动;同时,共建活动开展群体主要是以结对单位、社区居委会为主,居民群众的参与度不高。

二是少数社区兼职干部参与到社区建设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9月份是“尊师重教”感恩月,少数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总支委员和居委会主任助理在发挥社区兼职干部作用方面发挥有差距,在为社区出谋划策、指导工作上还有欠账。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2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在解决温饱、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对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的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他们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以惠及农民为本,但也是对几千年来农村存在状态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颠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诸如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基本公共基础设施缺失,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区的长效稳定,应当把民生保障作为社区建设成效的基本衡量指标。

一、以移居村民的民生保障作为衡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空间重组的过程,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不应只关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推进速度和土地集约面积,更要关注移居村民的生产生活改善状况、居住满意度以及权益保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层次,要实现的是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各级政府在绩效评估中应当切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民生保障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建设的基本目标,把迁居农民的生计保障、生活满意度纳入工作评估指标,督促引导建设主体落实农民的利益补偿和权益保障。

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现阶段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基本需求保障的根本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复杂的工程,其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各级政府应坚持用城市思维谋划解决农村问题,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在强有力的财政保障下稳步推进。

三、多管齐下强化产业支撑,提供就业保障

产业和就业既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也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破了村民原生态的生活与生产环境,颠覆了几千年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会使大部分村民脱离农业生产活动而寻求其它的就业保障。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要坚持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科学的做好产业结构的配套调整,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的倒逼机制,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让社区居民搬得进、住得稳、能致富。近年来,受制于城市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步向农村转移。新型农村社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应该把握这个机遇,围绕城镇市场需要发展服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科学有效破解资金筹措难题。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个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工程,要想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区居民、县乡企业、民间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多元供给机制。

一是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搭建资金投放平台。政府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大财政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贷款、降低审批费用等各种形式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将政府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支农惠农的项目资金集中在资金投放平台里,除政策规定的必须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的补贴外,其他资金由社区平台统一进行管理,并依据社区建设状况和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进行灵活安排。

二是要积极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拓宽建设思路和探索创新机制,把社区建设中的服务型和经营型配套设施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社区超市、临街商业门面、幼儿园、敬老院等向社会推介,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支持和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部分企业、社会组织实行减税或减少上交利润等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3

一、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滞后,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高

从基层干部重视程度上看,一些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认识不高,把精力主要用在了计划生育、居民低保、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工作上,没想也没有投入人力物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群众基础上看,社区居民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一部分群众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还不能充分认识,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不配合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经费短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物质保障

从我市的社区实际来看,经费不足是当前困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社区收费、财政拨款的制度不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缺少必须的经费,甚至有些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没有保障。*市148个社区的510名工作人员中有近300人是聘任的,月工资只有400元左右,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低、待遇低,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体制不完善,削弱了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

一是街道、社区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在体制上不完善,工作运转不协调。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力度还不够。目前,我市仍然有2个县区没有设置街道机构,而是由县区所在地的乡镇代行街道职能,不能对社区工作实施有效的指导。二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界定不清。有些部门兼有管理服务、执法监督、具体作业等多项职能,有些部门受利益趋动,对无效益的问题该管的不管,对有效益的问题不该管的争着管,使社区管理的具体任务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三是社区的功能作用没能有效发挥,街道不得不直接承担和具体从事各项社区操作性事务,而弱化了对社区工作的指导。

4、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近几年,随着社区建设的开展,我市通过采取原居委会干部留下一部分,乡镇、街道干部下派一部分,在离退休干部、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一部分的方法组建充实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由于人员构成复杂,社区工作者的政治、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发挥。

二、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

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系。要建立市县两级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指导,街道主要负责的三级管理体系,以街道为核心推动社区建设,通过调整“条块”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社区内街道机构,专业管理机构,社会产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的功能、地位和作用,以逐步克服目前存在的街道、居委会包揽的难以摆脱的大量本不需要承担的具体事务。二是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而只能靠自身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居委会建设的指导,帮助选好用好居委会干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防范、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市、县区、街道的法制宣传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掌握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帮助社区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完善法制宣传制度,利用市民广场、法制夜校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

2、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与平安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社区综治、消防安全和法制宣传等同谋划,一齐抓。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阵地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通过强化宣传,使各级干部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区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群众的社区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使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坚实的群众参与基础。

3、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财政投入一部分。市、县区政府要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比例逐步增加。财政投入的资金应该主要保障发放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解决其工作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社区自身创办实业自筹一部分。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创办实业增加居委会的收入。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社区文化活动、法制宣传等公用设施建设。三是社会各界帮扶一部分。在发挥政府主渠道、社区自筹的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建立政府主导、财政投入、驻区单位支持、社会赞助的多渠道的社区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宣传、综治、民政、公安、司法、交通、消防等部门也要结合自身职能主动帮助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4、加强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4

关键词: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三大难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45-02

近年来,新乡市把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路子。可是,在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整体推进过程中,有些县(市、区)或者进展缓慢,或者萎步不前,或者始终没有什么突破。最近,作者在部分县(市)、乡镇和村庄调研发现,畏难情绪是阻碍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推进工作的主要障碍。这些畏难情绪主要来自“三个问题”:农民的思想观念不适应,整合后农民居住、耕种不方便,群众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新乡市长垣县南蒲办事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他们通过规划把2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整合为五个新型社区,并且全面推进。在整合过程中,他们以破解群众“三大难题”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新乡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产加工基地。和中西部其他城市一样,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问题成为制约新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瓶颈。城乡发展不协调、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等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绊脚石。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历史性的改革任务,从2006年起,新乡市就开始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探索,创造性地实施“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程,创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命题,新乡的决策者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科学谋划了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即: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构筑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体系、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建设新型农村管理体制、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三新农村,加快人口、产业、生产要素聚集步伐,逐步实现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四个城市化,最终走出一条以不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可以说,新乡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的是一条“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它的特点是以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两个载体对接城乡。一个是以城带乡、产业转移的载体,促使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一个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城市化的载体,缩小农村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的差距。这样可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使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和城市相同,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消费方式的城市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从而构筑转移农民、壮大农业、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机制。

二、三大难题破解的方略分析

第一,破解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难题。观念问题直接制约着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推进的力度。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引领未来。新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破解发展难题的总开关,是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崛起的原动力。早在新型社区建设之初,南蒲办事处就抓住了“转变观念,变小农意识为现代新型农民”这个牛鼻子,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1.以节约土地为切入点为群众算明白账。2003年南蒲办事处新一届班子到位后,围绕如何解决节约用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为群众算了一笔账。办事处所辖区域面积8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只有46平方公里,其余的37平方公里都是村庄、道路、河渠占地,尤其是村庄占地户均达1.1亩,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浪费。如果对办事处所辖28个行政村进行整合,预算可腾出1.2万亩建设用地,将为以后的发展积蓄巨大的潜能和发展空间,越来越紧张的用地形势将转化为越来越突出的发展优势。

2.以宣传教育促进干部群众观念转变。从2004年开始,办事处就印制了多种精美宣传村庄整合的图册,并录制了光碟,在各村无偿发放和播放,以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为群众讲解村庄整合的意义、整合后的效果,并提出了村庄整合所需资金、土地耕种不方便等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逐渐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并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洗脑换脑,让他们亲身感受、亲耳聆听村庄整合的美好前景,逐步使村庄整合、新型社区观念深入人心。

3.以整合教育资源进行适时引导。农民是最实际的群体,宣传得再好不如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新型社区优越的硬件环境所带来的好处。按照“整合村庄、教育先行”的思路,结合村庄整合的设想,办事处2004年投资1 420万元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将26所小学、6所中学合并为8所小学、两所中学,一则为村庄整合奠定了教育资源优先共享的基础,再者也让群众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对下一代教育的影响。

第二,破解整合后居住、耕种不方便的难题。以一个或几个姓氏为村落居住生活,以一家一户为庭院居住劳动,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这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联结起来的整体。新型社区建设是对这一整体的冲击,这势必会出现来自群众方面的阻力。再加上社区建设主要以楼房居住为主,且远离责任田,给居住、耕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破解制约新型社区建设的这一难题,南蒲办事处进行了大胆尝试。

1.高水平设计符合农村实际的住宅模式。在设计住宅时,他们没有照搬城市居民居住楼房的设计模式,而是结合农民居住习惯,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简洁适用”的原则,聘请高级别的设计专家开发出了适合现代农民居住的楼房,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农民要求。同时,结合新型社区建设,还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

2.以价廉物美的多层住宅吸引农民。为减少单家独院的需求量,吸引农民自愿向多层住宅居住,办事处除在价格上制定优惠政策外,还组织农民代表到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新型社区参观学习,让农民亲身体验和感受楼房居住带来的现代文明。参观回来后,群众报名主动要求居住楼房的人数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因此办事处将原规划的六个社区缩减为五个社区,进一步节省了土地。

3.以增收为目的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办事处为了解决群众耕种不便,进一步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农民最大限度地向二产、三产转移。同时,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林果业、农业观光旅游业、花卉业等。目前已引导群众栽种速生丰产林9 000亩,王家潭生态园也正在积极筹建中,这不仅使每亩土地的产出由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两千元左右,而且有效缓解了村庄整合后耕种不方便的压力。

第三,破解群众经济承受能力难题。农民到新型社区建房入住,平均每户最低需要投入10万元。单纯依靠农户自身积累建房资金,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也是制约农民入住新型社区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南蒲办事处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1.以城建开发为手段壮大政府财力。南蒲办事处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实施融城战略,先后将所有县城南北干道南延,拉大城市框架,带动了城建开发。政府财力壮大后,加大了社区公共事业投入力度,道路、水电、休闲广场、服务中心、中心小学、幼儿园和卫生室都是由政府投资兴建。

2.以民营经济发展为手段增加农民收入。南蒲办事处以三个工业小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政府财力,为村庄整合提供资金支撑。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劳务经济的不断壮大,群众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南蒲办事处积极推进农民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承包土地收益。同时,办事处还多方联系,为入住农户提供贴息或无息贷款,进一步帮助农户较早地向新型社区集聚。

3.用财力吸引农民到新型社区建房居住。办事处通过制定“三免费、三优先、一减免、一补助”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建房、购房。即:免费提供宅基地,免费参加合作医疗,免费参加技能培训;高中以上学历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助学助教补助,优先招工,优先参军;办理宅基地使用证只收取工本费,每户补助2 000元现金或者10吨水泥。同时确定通过村庄整合腾出的土地仍由集体经营、集体受益、群众分红,使群众既得到眼前实惠,又有长远利益,以至于在南蒲新村社区建设时报名农户超过了计划入住户数的290%。

4.分类推进多轮驱动。在实践中,南蒲办事处创造性地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有力地推进了新型社区的建设速度。所谓“抓两头”,就是在社区建设之初,通过激励和引导机制,让两部分人首先带头向新型社区集中,一部分是家庭比较富裕且资金雄厚的农户,一部分是家庭急需建房而原宅基不允许建房的农户,再加上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住城市化,生活城市化,就业城市化”的吸引,因此这两部分人很容易向社区集聚,这就会起到极大的示范促进作用;所谓“带中间”,就是指家里有刚建成不久的新房,且资金也不是太宽裕,这部分人向新型社区集中的积极性不高。当大部分村民集中到新型社区之后,村里只剩下这些较少部分人,这时,由于集体不再继续向原村庄提供公共服务,所以道路、水电、生活等居住环境逐渐恶化,迫使他们向新型社区迁移。对于极个别家庭特困户、五保户等,政府可采取免费居住、租赁入住、分期付款等形式保证全体村民入住新型社区。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5

用科学理念规划工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

用现念教育农民用全局理念谋划未来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秦淮社区居委会

20__年3月29日

秦淮社区是由原石马村经征地拆迁建设而来,总面积3.63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15983人,原石马村10个居民小组的1827名群众全部“赤脚进城”,农民变成了居民。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区实际,以盘活集体资产和推动富民工程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尝试社区发展改革,目前,初步形成了集体资产增值、社区群众增收、干群合力增强的良好局面。我们在20__年获市级示范社区、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荣誉称号,在20__年获省级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我社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夯实集体经济支柱。

几年来,社区发挥优势,克服困难,以标准厂房为载体,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使社区经济实力得到稳步提升。一是为工业园家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每年按时上缴租金400万元。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平台,积极寻求投资项目,进行招商招租活动,去年我们成功引进1个千万元项目,至此社区已有大小企业23家。三是广开渠道,发展三产,创新举措,盘活资产,每年创收利润30万元,为社区经济增加了活力。同时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回收各种欠款,为社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社区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万元。

二、强化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提升现代化文明城区建设

水平。

一是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对小区物管落实工作责任制,实施百分考核,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以各类创建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服务网点为纽带,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文化、环境、治安、计生等便民利民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清理占道经营和门前乱堆乱放,营造优美环境。

三、强化富民工程,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富民落到实处,一是积极寻求就业岗位,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群众就业,同时做好宣传,鼓励群众自谋职业,几年来共安置劳动力3868人次。二是认真做好合作医疗服务工作,在确保全社区参保率达95以上的同时,按时兑现群众的报销资金。三是计划生育月服务参服率达100,社区几年内无一例计划外怀孕,同时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四是切实加强帮贫解困力度,真正帮助那些因病致穷的困难群众,每年拿出120万元用于群众补贴,几年来共帮扶困难户180多户,目前有低保户15户,全部做到应保尽保。

20__年我们将分析不足、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区委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社区建设、招商引资、社区经济三大重点,开拓创新,自加压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全力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一、化解压力,积极探索社区发展之路。

一是解放思想,增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性。通过一“比”,跳出社区看社区,在干部群众中展开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不进则退,从而增强工作主动性。二“逼”。按目标定责任办法,把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层层量化分解,落实到人。三“学”。通过聘请专家讲课,举办培训班、引导干部群众走出传统思维定势,使他们思想围着经济运转,眼睛盯着市场看。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增强社区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区位独特,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等优势,借助开发区和街道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做大做强社区经济。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结合实际,拟定《创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工作

实施方案》,引导群众自觉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的托带费、保养费部分转化为创业资本,成立创业发展基金,解决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成长性,创立社区发展和群众创业的经济联合体,科学确立创业合作社的投资项目。二、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富民安民工程建设。

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确保群众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心,一是确保百姓安居。完善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使小区内宣传橱窗、亭台甬道、篮球场地、健身器材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投入15万元资金进行小区美化工程。二是加大群众就业力度。确保“劳者有其业”。明确专人,强化分工,签定责任状,实行风险抵押,重点将4050人员转移到环卫保洁、园林市政、物业管理等工作岗位上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15期。举办送岗位进社区活动3场,积极与用工企业办理劳务,进行劳务承包,以不同的服务形式实现劳务输出最大化。三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合疗服务工作,在确保全社区参保率达96以上,按时做好报销兑现工作,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四是继续做好干部帮扶工作。完善党员干部带动群众致富机制。五是做好民调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确保一方平安。六是深入开展干部“入户走访”活动。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社区建设工作谋划范文6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产品;多元供给;协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3401

1社区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正如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一样,人们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性的统一定论,综合“文化活动说”、“广义狭义说”、“群众文化说”、“社区特色说”、“生活方式说”等几种观点,我们可以将社区文化理解为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念和认同意识的社会群体为保护、改善聚居地的条件、形态、氛围,并使自身与之相融而形成的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在社区共同体中间逐渐凝聚起来的同一文化体验,是社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也是社区成员在社区范围里的文化体育活动。

无论是对社区内部其它要素的协调促进,还是对社区发展主体人的素质提高和城市功能的增强,社区文化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社区成员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社会结构的完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区域文化的繁荣,以及塑造独特的良好的社区形象。

2协同合作:实现社区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推动主要还是依托城市文化管理机构。这些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主办,还是非政府管理,都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他们承担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规范的职能,将社区文化建设的长、短期目标相结合,软、硬件设施相配套,使社区文化组织机构成为孕育社区文化的重要保障和文化传播的良性载体。尽管如此,社区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能由城市文化管理机构独挑大梁。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个人等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都应在社区文化产品的多元供给体系中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2.1政府

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的政府,应承担公共性较强、市场和社区都不易承担或排他成本较高的社区公共产品。例如,属于社区纯公共产品的社区人文环境、人文景观,具有强大外部性的社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体育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主要由政府提供,或通过资金支持授权于社区管理组织,鼓励其根据本社区文化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文化建设。同时,政府还应注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引导,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提供切实有效的干预和监督政策,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保障。

2.2营利组织

为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高效、健康进行,不断为社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采取授权经营、政府补助等形式与营利组织合作,将带有私人性质的特殊社区文化服务交给市场,以适应不同社区居民精神发展和休闲娱乐的需要,使社区内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3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管理方式灵活,具有创造性,并能够通过社会捐资、捐物筹集到客观的运行资本。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同样需要大力培育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财政直接资助、税收优惠、人才支持等政策发展非营利文化服务机构,鼓励非营利组织提供部分准公共产品,如社区公益文化设施及其活动,社区广播、报纸等文化传播媒介,社区文艺类节庆活动等。

2.4社区居民个体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中的自治主体,在社区的文化建设中也应自觉扮演主人翁的角色,主动配合政府和社区管理组织的文化建设政策和落实,积极为本社区的文化传承和不断进步出谋划策。无论是社区中的普通居民,还是具有艺术专长的文化工作者,都应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奉献一己之力,努力使自身融于社区大家庭中,继承和发扬本社区独有的特色文化。

3当前我国社区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1存在的问题

首先,社区文化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过于集中,部分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社区管理方式不当引起部分文化资源的紧缺,从而导致社区文化产品自我供给能力不足,文化发展缺少活力,居民联系少,活动参与率低。整个社区文化始终未形成一种多元、系统、蓬勃的文化张力,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功能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多数城市社区都存在文化设施和文化组织因资

金投入不足或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的问

题。社区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社区内非营利性组织极度缺乏,居民文化生活水平无法提高。此外,社区管理部门对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力不强,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创新不足,也使得社区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再次,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不稳定,社区文化建设人才缺位。由于城市基层文化部门普遍经济效益不高,福利待遇较差,薪资水平与工作贡献失衡,许多文化建设人才纷纷另谋发展,社区文艺骨干流失现象严重,毕业大学生更是不愿在此“耗费青春”,故而现存的城市社区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素质普遍偏低,人心涣散,成为当前阻碍我国社区文化事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3.2解决思路

(1)政府及社区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文化整体规划的领导工作,善于以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社区居民。

(2)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增加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在政策、制度、物质、资金等各方面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实现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企业配合,居民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形成上下一心的协调治理机制,深化城市文化体制改革,赋予社区文化事业以动力与活力。

(4)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保留的各项机制,努力创造和巩固有利于优秀人才施展抱负的城市环境和氛围。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