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1
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业已到位。为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现就切实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办公条件
(一)有牌子。要在各行政村办公楼大门口,统一悬挂“XX镇(街道)XX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牌子(白底红字),牌子规格与各行政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牌子相同,并于2011年4月底前悬挂到位。
(二)有公章。各行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名称统一为“XX镇(街道)XX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各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于2011年4月底前印刻完毕,过去其它类似村务监督方面印章,如村理财小组等印章同时废止。
(三)有场所。鉴于我区各行政村现有办公条件不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办公场地不作统一要求,原则上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并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
二、统一工作报酬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般实行脱产,待遇可参照村两委委员标准,若由支部委员兼任的,待遇可略高于村两委委员水平。村务监督委员会其他成员不实行脱产,根据出勤记录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
具体标准由镇(街道)提出指导意见,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执行。
三、明确职能作用
(一)发挥农村廉政防火墙的作用
两列席:1、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会议;2、村务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列席全村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两审查:1、审查财务入账。村级所有财务支出事项,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查盖章后报账。未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的票据,镇(街道)“三资”服务中心不得入账;2、审查村务公开。村级所有的村务公开事项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事先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公开内容上签署意见或盖章。
三参与:1、参与村级资产资源处置全过程,有权复印相关文件资料;2、参与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量变更、质量验收和资金预决算全过程;3、参与年度财务预算和经济合同签订全过程,有权复印村级经济合同予以备份。
(二)发挥干群沟通的桥梁作用
1、当好村民“接待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分工联系若干个网格,以定期接访、发送民情民意收集卡等形式负责做好民情联络沟通等工作。每月5日为民情沟通日,安排民情接待。
2、当好村务“宣传员”。协助村两委开展政策宣传,将村里的决策、决定及时向村民进行解释和宣传,消除村民对村两委工作上误解,支持村两委正确履行职责。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每年不少于4次到联系网格内走访宣传,收集了解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三)发挥镇(街道)纪(工)委的助手作用
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2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村民对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了解, 民主管理难以执行。虽然大部分村民都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9%的村民认为农村财务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 有67%的村民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村民素质较低, 缺少财务管理知识, 对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 对于其具体含义和如何执行并不清楚, 36%的村民没听说过民主理财小组及其作用, 另有48%的村民不知道“一事一议”制度,这就使得民主理财、民主管理难以落实到群众当中去。
2.会计核算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2.1大量资产不入帐,存在资产流失隐患。如:部分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通过土地置换或用征地补偿费、工作经费抵土地出让金等形式形成大量的土地资产,这些土地资产未通过帐面付款,形成巨额帐外资产;部分村用置换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与他人联合开发商住房,建成后分得的房产未在帐面反映,变成帐外资产;还有的村办企业被注销后,其投资建造的许多房产及土地没有及时收回,变成帐外资产。
2.2少数村为了年终考核需要,虚增收入。有的村为了年终考核时取得好成绩,采取虚增收入做法,一边增加收入,一边全部挂“应收款”帐户。
2.3弄虚作假,隐瞒招待费用开支。目前农村村级财务支出中招待费用实际发生数额大、比例高,许多村采取多种方式隐瞒招待费用开支。如用征地补偿款收入直接冲抵,虚开沙石料发票套取现金,虚构村民冒领征地补偿金等方式用于帐外招待。
3.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
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培训村会计、年年有新会计要培训”的现象。
4.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要么以村委的意见为理财依据,形同虚设;要么与村委对着干,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改进和完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教育,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村级干部素质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村干部,因此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对村干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是要加强对现有在岗村级干部的教育,如文化基础教育,人生观、权力观教育,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二是引进新生力量(如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把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意识带到农村中去,提高整个村干部队伍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 化解村级债务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 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入手, 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架构。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地位, 切实履行其职能; 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 做到依法管理; 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模式,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 有效促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外, 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 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途径遏制、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3.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以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在制度上完善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之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没有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就会使相关制度的执行脱离群众基础,实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实、全面、详细的财务公开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有效监督检查,将使村级财务置于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一方面村民可以直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为政府监管提供线索和依据。
4.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3
Key words: rural finance and accounting;team construction;deficienci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191-02
0 引言
在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本身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密切的影响,并且其财务管理管理行为也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并且先后出台了有关政策,对于农村地区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整体农村财务会计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会计行为不够规范,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针对于现存的种种问题,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是现阶段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中所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现阶段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制度的设计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财会行为的进行缺乏足够的制度作为规范与约束,进而导致了一系列贪污犯罪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很多违法经济行为的发生。从整体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漏洞的影响,造成了管理不力,各种票据管理不够规范,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打白条等问题。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与惠农直补、土地拆迁的案件时有发生,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与对国家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造成的。与此同时,很多地区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属于兼职财务人员,一些集体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以及各种流程、档案管理都不够科学,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村级的财务机构,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其内部缺乏足够的内控制度,并且内部控制落实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整体会计人员的岗位管理上,很多岗位的从业人员不具备足够的资质,有的起码的会计证都没有,就匆忙上岗,造成资金的管理与支出权限管理混乱,集体财产的流失,国家资源的无序的滥采滥伐。
1.2 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不够完善 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信息不够发达,沟通存在不及时的情况。再加上地方政府自身财务状况较为紧张,相关监督管理缺乏足够的有效性。很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并且监管态度不够认真,对于一系列财务管理行为缺乏足够的干预。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财务纠纷,很多具体责任的追究和划分具有较高的难度,造成了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浮于形式,难以真正的将其监管与约束作用进行发挥。农村财务监管不力直接导致了基层矛盾的激化,造成大量的群众上访。
1.3 相关账目管理缺乏足够的规范 很多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账目管理缺乏足够的透明性,村务政务公开也只是走走形式,并且难以对于一些具体的财务支出进行严格的管理。由于账目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关审核工作不够严格,对于一些具体的财务收支管理和控制上存在着假账、坏账、呆死帐等现象,村级地方财务审计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尽管有些地方也运用电子记账,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电子记账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方面,长期得不到清理和结转,形成大量帐实不符,账外账的现象。在出现村集体资产流失等情况时,村民不能及时的获得相关的集体财产变动通知,村集体在处置集体资产时存在着不符合程序的地方,甚至很随意的情况。另外,部分地区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对于一些账目管理上的制度执行也采用敷衍的态度来进行,财务支出管理存在公款私存、白条顶库等现象。
1.4 财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不足 农村地区由于其大环境所限制,财务管理人员本身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并且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培训,缺乏足够的理论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整体财务管理队伍平均年龄不断增加,业务水平跟不上农村社会的发展。在岗会计人员的待遇与社会平均待遇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农村会计人员不能安心的工作,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村级是自治组织,人员的任用上主观性较强。与此同时,会计队伍的人员流动也随着村干部换届进行改变,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 加强农村财务会计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投入,多形式的改革农村财务制度 在开展农村财务会计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想真正的提高整体队伍的素质水平,就必须从基础投入着手,加强对于人员培养、技术培训、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现阶段的农村地区财会管理问题中,制度问题、经济环境、从业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造成现有农村财务先天不足的重要因素。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加大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投入,并且构建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例如宁夏银川市、中卫市的会计委派制;村财乡管制度;以及现在很多乡镇实施的会计核算中心制度,都是解决农村财务混乱的有益的探索;能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在人才引入上,要真正的打破体质的束缚,不拘一格的招纳人才,特别是从回乡的大中专院校生中选拔那些沉下来、干起来、能作为的年轻人,要真正的提高人才储备水平,通过构建良好的人才引入渠道,更好的让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地区走进优秀的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全面繁荣。
2.2 加强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 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并且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财务公开。完善的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报销、凭证管理、审批等流程时,要本着客观、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来开展,并且保证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在有效的监管之下开展。对于一些财务支出情况,要进行定期的公示,给予群众充分的监督机会,保证内部相关会计资料具有足够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保障集体财产的有效管理。在宁夏灵武市农村“三资”改革后实施的“四签两审制”就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就是村主任、村书记、村监会、经手人、村会计四签,乡镇财政所(会计服务中心)主任、乡镇分管领导两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内部监督。在进行农村财务审计时,要制定全村审计、定期审计、离任审计等不同的审计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这样就会避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出现,更好的落实相关审计要求,提高农村地区对于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严格的审计工作开展,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更好的改进现有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
2.3 加强农村财务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加强建设农村财务会计队伍,构建新的农村会计制度框架的同时,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通过定期的展开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对于自身合法权利的认识水平,并且对相关损害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与惩戒,更好的对经济犯罪进行遏制,严格的避免出现以权谋私、公款私用等违法行为。根据自身条件,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广播以及各种有效工具,大力宣传农村财务制度,及党在农村的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针对于现有农村的管理干部,要进行合理的培训,并且提高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的录用、考核等操作,提高整体从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从根本层面上,合理分配相关财务管理权利,强化整个财务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在财会队伍开展内部工作中,要紧密的进行配合,并且围绕整体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的主题,采取长效的教育培训手段。对于一些工作中的不足,要采取批评教育、谈话、限期整改等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另外,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还要严肃纪律,对于一些违规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严格执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保障整体队伍具有良好的纪律性和严肃性,保障整体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
2.4 提高农村基层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和政治待遇 在我们周围很多村集体经济条件很差,但是基层工作的人员工作辛苦,吃苦挨骂;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工作都要落实在村两委班子。农村财务人员就不光是记账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还要处理很多与业务无关的事情,劳心劳力,工资很低,甚至不能养家糊口,势必造成人员的不稳定;而且除了极个别的财务人员能被选举成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大部分人员都会默默的终身守护着这一份清贫的工作,从而工作上的不安分,以至于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国家对这些人员从各方面进行关心、照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踏踏实实的安心工作。
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4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村财务管理 模式 制度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的首要目标。农村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国家对农村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投入了较大的经济和政策的支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如何做好农村的财务管理,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但是,农村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了较多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中的弊端。如果改革农村现有的财务管理状况,采用何种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有效管理模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农村现有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根据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统计和分析,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中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都是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自行采用财务管理体制。具有很大的财务管理漏洞。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务工作由村委会进行管理
受乡镇财政机关的督导,财务工作由村委会来组织聘请村里的人员进行整个村集体的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村财会人员工作于村委会,由村委会监管,以整个村委会的名义对村民的资金管理负责。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自,对集体的所有资产,村民或者村委会进行管理工作。但是这种管理制度使人员的聘任和财务的决策都由村委会的干部来决定,具有决策的独断性。不利于民主监督工作的进行,财务工作模糊和不规范,不能有效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2、财务工作由农村会计执行
农村会计有由乡镇政府进行委派和授权机构两种类型。委派会计因为独立于村委会,直属于乡镇,其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公正和可靠性,也使会计工作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授权由乡镇政府下的财政部门来管理。这两种形式相对于村管财务来讲,都具有规范性和监督性。对一些公款的私用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抵制。是村里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有所增加。但是也限制了村民和村委会对自身财产的使用权,不符合村民自治的政策。
(二)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账务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农村工作的范围广泛,各种情况复杂多变,在监督方面主要依靠村民群众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对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也只能是个别阶段的审计对账。在一些农村地区,也有民主性监督组织的建立,但是多数只是形式上的,实际投入工作不多,基本等同虚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村里的财务经常出现资金空缺,而对于上面的管理层来说却不知道款项的具体用处,收入上交不及时,资金透支的现象屡屡发生。村里的资金浪费严重,有的被私吞,有些被挪用。这些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是因为村干部的家族利益使然,亲戚关系参杂较多。这样使村里的工作得不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对集体的利益不能做以代表,不能使充分的发挥民主的职能。虽然现在农村都开始实行财务上的公开化管理,但是其公开化的程度仍然做不到位,公开不及时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村的财务公开工作模糊,没有针对性,内容也存在很多漏洞,做不到完全的透明公开,收支的账目表现笼统概括。人们群众对所公开的账目不清楚、不了解,群众对资金的开销有很多的疑惑,这些导致了群众对村财务管理的怀疑性,不信任性,起不到真正监督的作用。使群众和村领导部门的关系紧张, 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会计队伍素质较低
对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本身有章可循的,无论是资金的预算和收支,物资和财产的管理还是资金支出利用的审批等各方面都有相对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财务工作的实际状况中,存在着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清,管理状况的混乱缺乏规整意识。在农村,很多集体的资产买卖、利用、销售等制度不能规范的执行,很多集体资产账务脱节不符。对于财务状况的公开不够彻底,只是形式上有一些作为,没有实际的意义。尤其在农田水利的方面,直接按工人的清单来结算,没有正规的进行预算和决算,资金流失的风险较大,直接对集体资产造成浪费。有些村委会存在吃喝占等不良风气,扩大非建设性的资金投入。对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也存在着村委会挪用占用或者发放不及时等现象。更有很多村委组织和领导缺乏规划意识,在投资上比较盲目和急功近利,导致资金状况更加的紧张。
对于农村的财务人员一般直接由村干部选任,人员往往素质不高。在处理财会业务时候也是按照村干部的决定或者意愿来进行工作。会计的财务核算工作糊弄了事,情况存在不实的状况。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缺乏,对程序手续的流程不了解,对各种财务上的问题也不能做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很多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上岗证,对换届交接的手续上也不能做到完整细致。
三、改变农村现有财务管理状况的决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推动财务管理的制度的落实
对着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向前迈进,建立完善严格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切实可行。建立健全民主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诸多方面,如财务的收支审核制度、资金的有效管理制度、财会档案和票据的保存管理制度、集体资产投资预算制度、债务往来的管理制度、村干部换届离任的审核制度、财务明细公示制度,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等等涉及农村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农村的财务管理严格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加的具体化,细节化。
在财务的收支上,制度严密的收支计划。将支出建立在收入的基础之上,将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对于非生产建设方面的投资,尽量进行压缩。对一切收支都尽量要求使用专门的票据,对票据严格的进行保管登记,做到一次收支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由专门的人员来对管理进行负责,采取责任制管理。定期对收支进行审查和公开,做到资金规范透明的管理。建立会计档案,整理会计账簿和报表。对农村的一些审批工作,要求做到严格,相关手续齐全,完整有序的管理。随着会计点算化的发展,还可把会计电算化引进农村的财务管理当中,实现更加高效率的管理。
对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各个乡镇和基层干部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意识。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中的一项,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的一项大事情。领导要加以重视,对乡村干部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和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各级领导要清楚的了解,并适时调整策略,不断使管理制度完善。对财务工作实行奖惩办法,对违规违纪进行严厉的处罚。督导基层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按章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做好财务工作的民主监督,推进财务公开工作的进行
要改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加强农村财务的民主监督,使财务工作公开,增强其透明性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国家农业部的财务公开的规定,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进行贯彻执行。要将财务活动的明细及时诚实的向人民群众进行公布,对于群众有疑义和异议的问题,财务人员或村委负责人要给予明确的解释回答。对于财务工作的公开透明,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可以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公开一次,为了简单明白,公开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设立公示栏,地点设立在村民居住的中心或者村委会的附近,便于长时间的展示和群众的观看。对于公开内容,要真实统一,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对财务的收入、支出、物资管理、利润分配等等有关财务的各方面都要进行公开。对财务工作拒绝执行和工作不到位的人员和组织进行严厉处罚。
(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财务队伍
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负责的对待本职工作,敢于坚持原则,按章工作。在财务人员的应用上,公开公正的选拔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要求具有上岗资格证,数量财务工作流程,择优录取。对精通业务、热爱岗位的财务人员优先选拔,建立业务水平优秀的财会队伍。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进行有力的奖惩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综上所述,搞好农村财务管理,是发展我过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工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决策给予解决,对农村领导组织和群众的关系的改善大有好处。同时,随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稳定,更加健康的发展,整个农村经济建设也将随之全面飞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真.村级财务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6
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5
【关键词】乡村财政财政队伍建设
1广东乡村财政职能、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
建国60年来,广东省乡村财政在体制管理、职能定位职能和机构设置及人员机构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演变情况主要分三阶段:
(1)乡村财政建立时期(1949-1986年)
1950年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成立之时,全省县以下人民政府就设立了财政管理机构,当时设有财粮员(或称财粮助理)和税务所。1958年全省公社一级普遍建立了财政所、税务所,实行“统收统支”、收大于支上解、支大于收补助的管理体制。到1966年,共有财政所1056个、税务所950个,雇佣助征员和临时征收人员5988人。在这一时期,乡村财政机构和人员由乡村政府或管理,县级财政履行对乡村财政的业务指导职能,乡村财政在“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履行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业务核算三项主要职能,保障乡村政府运转的责任由县级以上政府负责,乡村没有财权,相应的事权和责任也相对较小,几乎没有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2)乡村财政发展时期(1986-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前)
198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颁布<广东省乡(镇)财政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乡村政府要建立乡一级财政和相应的预、决算制度,并明确收入来源和开支范围。财政部也有关规定,对乡村财政的性质、职责、任务、收支范围以及管理体制等进一步作出规定。乡村财政建设从此全面铺开,步入发展巩固时期。1987年,全省已有乡村财政所1542个和财税所409个,乡村财政人员已达到7451人,其中在编人员4285人、集体临时工3166人。
这一时期乡村财政基本是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村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村财政管理预算内、外资金,财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主要履行负责乡村财政的预决算和预算执行管理等工作;负责农村税收政策的执行和农业四税的征收管理;负责乡村国有资产管理和专项统筹的征收管理;负责乡村预算外资金和收费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安排支出,维持乡村政府以及各机构的运转,指导村级财务管理;对乡村区域内财政资金实行统管,承担乡村政府安排的部分工作任务。乡村财政机构和人员普遍实行“双重”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受县级财政部门和乡村政府的领导,机构得到健全,人员得到加强,属一级实体财政。
(3)乡村财政转型时期(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
2003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调整了市与县、县与乡的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乡村财政职责不断转变,管理水平日益提升。
一是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统筹等税费,乡村财政所组织财政收入任务大大减轻,仅剩组织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收职能。与此同时,随着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乡村财政管理的资金、项目和数量急剧增加,几乎项项关系民生,支出管理责任重大。
二是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从2002年6月起,全省普遍建立了以乡村财政所为核心的“财政结算中心”,将原来乡村预算管理单位变为核算报账单位,2008年将村级财务也纳入核算。在保持资金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初步达到了“管理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效”的目的,乡村财政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是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乡村实行分类确立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从体制上实现由向农民收钱的“征管型”向给农民发钱的“服务型”转变,由抓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由“单纯业务型”向“综合协调研”转变。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出台,资金不断向农村基层和农民倾斜,增强了乡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支农惠农资金的效率。
目前,广东省共有21个地级以上市,管辖67个县、54个区,下设镇1139个、乡11个(其中民族乡7个),农业人口3951万人。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1367个财政所(包括部分街道财政所),总人数10043人,平均每个所约7人;财政所人员编制由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其他未明确编制身份工作人员构成。实有人员为公务员2838人(原核定数2926名)、事业编制人员4701人(原核定数5403名,现4701人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2852人),聘用制人员、“以工代干”、“集体财务人员”等未明确编制身份的工作人员2504人。
从学历上看,高中以下1255人,中专2471人,大专2392人,本科以上3925人,全省财政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居多。从年龄结构上看,在不同地区之间有所差别,珠三角地区整体以中青年居多,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普遍人员趋于老化,新生力量补充不足。从财政所的管理体制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横向管理,即由镇(乡)政府管理;二是纵向管理,即由县级财政部门管理;三是双重管理,人员编制由县级财政部门管理,工资经费等由镇(乡)政府管理。从财政收支看,2008年广东省乡村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3亿元,比上年增加83亿元,增长15.96%;乡村一般预算支出595亿元,比上年增加83亿元,增长16.21%。据不完全统计,一般预算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乡村264个,占乡村总数的19.30%;一般预算收入100-500万元的乡村619个,占45.30%;一般预算收入500-1000万元的乡村214个,占15.65%;一般预算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乡村270个,占19.75%。
2乡村财政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东省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财政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乡村财政人员变更频繁,新增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乡村财政开支随意性大,缺乏制度制约和监督,损失浪费严重;乡村一级债务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乡村正常运转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准确定位乡村财政职能、优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部门作用,是当前加强乡村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人才需求与人员结构问题
从专业需求角度看,乡村财政人员中财经类专业人员仅占不到30%。这部分财经类专业人员不仅普遍存在学历偏低问题,而且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扎实,学习内容不系统,对财政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充分,难以胜任当前不断变化的财政经济新形势。另一方面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落后等因素又使乡村级财政所招收不到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造成全省乡村财政系统高素质人才总量不多、增长缓慢。
-
全省各乡镇财政队伍结构特点是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从年龄结构来看,乡镇财政人员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青黄不接”问题,严重地制约人才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人才成长。乡镇党委、政府忙于党政中心任务,对乡镇财政干部的培养、使用和流动等方面的管理明显存在着滞后问题。尤其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培养和使用上不太重视,造成一些乡镇财政人员流向别的部门,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弱化了乡镇财政管理。加上培训师资、经费等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业务培训机会较少,培训效果并不明显,导致乡镇财政人员对财政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充分,不能适应乡镇财政工作。
(2)人员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财政所的管理体制上主要有三类:一是横向管理,即由镇(乡)政府管理;二是纵向管理,即由县级财政部门管理;三是双重管理,人员编制由县级财政部门管理,工资经费等由镇(乡)政府管理。但是乡镇财政所人员管理权主要在乡镇党委、政府,而且各乡镇财政干部的人员编制没有统一规定,目前全省财政所的编制有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事业编制又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和非参照公务员管理两种,人员身份分为公务员、事业干部、工勤人员等几种,即使在同一个财政所相近岗位工作的人员就存在不同的编制和身份,特别取消农业税之后,原财政所的农税助征员身份取消,基本上转为了临时工作人员,造成人心不稳,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同时,也导致基层财政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干部提拔考核机制不健全,一些业务精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得不到晋升,挫伤了积极性。
(3)新时期乡镇财政职能与机构的重新定位问题
乡镇政权作为国家设在农村的一级基层政权组织,它在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权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文教卫生和维护农村辖区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上,无一不是以一定的财力作保障。但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实施,全额减免农业税,乡镇财政的收入来源减少,基本运转主要是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全省财政所绝大部分处于“保吃饭,保运转”阶段,根本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就与农村对公共品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公共财政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工作重心不断下移,乡镇财政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如成立镇级财政结算中心、家电下乡、种粮直补、村级会计等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各项惠农政策补贴兑付的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据统计,目前光支农惠农工作就有17项之多(主要有种粮直补、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家电下乡以及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而目前乡镇财政所机构普遍规格偏小,人员编制紧缺,加上乡镇财政支出总量结构失衡,虽然乡镇之间财政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差别很大,但乡镇财政支出结构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即行政人员经费、日常公用开支在全部支出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用于公共事业的支出普遍较少。这样的状况远不能满足财政职能的需要。
3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发展不仅要求财政职能、理财手段与之相适应,更需要一支稳定、高素质的理财队伍与之适应。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完善财政职能,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建议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要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
(1)调整财权与事权搭配,厘清乡镇财政职责定位。
当前,乡镇财政压力不断加大,为维护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必须加快乡镇财政机构改革,研究乡镇财政机构改革的配套措施。按照《预算法》规定,一级政权一级财政,是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规律性在财政分配关系上的客观要求,从法律授权职能上看,乡镇财政所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乡镇政府财政管理部门;从乡镇预算编制看,每年财政预算编制仍然由财政所人员承担,预算执行和管理也应由财政所负责;从涉农补贴发放看,不少补贴资金都通过乡镇财政所来审核、发放和监管;从支农资金监管看,各级财政系统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乡镇财政已经参与监督管理。所以,税改后,乡镇财政职能增多减少,工作任务有增无减。因此,乡镇财政作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其在承担的财政收支、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监督、涉农补助资金等职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更好地为农村提供公共品和管理农村公共事务,
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一是适当提高上级财政对乡镇级财政的返还比例,以弥补取消农业税给乡镇财政造成的损失,坚决制止财权向上集中被盲目推广和延伸的趋向,省市县级政府应破除“雁过拔毛”的理财观点,不搞财力的二次集中。二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基层财政应以财产税作为自己的主体税种,给予县级财政必要的税种选择权、税率调整权,以使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基层政府有能力通过选择税种和税率提高地方可支配财力。三是服务重点由乡镇向农村和企业转移。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帮助农民发展各种养殖等主导产业,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为乡镇一级民营企业组织提供财务会计服务,帮助他们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四是管理重点由日常事务向强化监督职能转移。要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对种粮直补、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家电下乡以及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对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并建立使用档案,确保资金落到实处,避免专项资金被挪用。
这样就能厘清乡镇财政职责,对于一些外溢性极强的公共品(如义务教育、优抚、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等),受益范围并非仅局限于本区域,该部分基层事权应适当上移,不能完全由哪一级财政单独支付,而是由多级财政共同承担;对于乡镇基层财政现存收支缺口的部分采取由中央、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解决,提高乡镇财政承担的基本财力保障能力,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增强为农服务职能,满足农村公共品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在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的基础上,寻找财政政策与本乡镇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矿冶、制造、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
(2)理顺机构编制关系,道疏通人才进出渠道。
一是保持一支稳定队伍,激发乡镇财政工作者的凝聚力。在明确乡镇财政所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分工,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局面。建议明确规定乡镇财政所的人事管理权上划县级财政部门,改变乡镇财政岗位设置随意、人员变动频繁的现象。同时,乡镇财政干部实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为建设和谐乡镇财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二是遵循准入制度,打造乡镇财政工作者的向心力。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人员严格实行准入制度。按照国家法规有关规定,对担任总预算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明确要求乡镇财政所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财经类专业的学历,并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未取得任职资格人员,限期取得从业资格,否则一律停岗。同时,围绕“金财工程”的开展,尽快实施县乡财政联网,为财政管理改革和财政业务搭建高效、规范的业务平台。三是健全一种高效机制,提高乡镇财政工作者的战斗力。乡镇财政所要做好本辖区财源建设、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涉农补贴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的发放监督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核算等工作。凡属财政性资金的发放,一律由乡镇财政所统一核算、集中支付。
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高效理财,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议今后乡镇财政机构统一作为行政机构,统一使用行政编制,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调动财政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财政所的发展夯实基础。除继续实行“凡进必考”外,进一步扩大选拔选录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扩大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入财政干部队伍的比例,吸收更多高学历、高层次优秀人才进入财政队伍。现有乡镇财政人员组成单一,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偏大,队伍严重老化的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采取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适当吸纳一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到乡镇财政所工作,从而改变现有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促进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同时,多方打通人员分流渠道。对年龄偏大、身体偏差、素质偏低的职工,按照自愿原则,也可以实行提前离岗退养或一次性买断工龄的政策,为不断补充乡镇财政队伍的新鲜血液提供有利平台。对所有乡镇财政所的临时工、借用人员及“自费编制”人员,一律清退,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村级现有财务情况范文6
(一)会计监督检查缺失、缺位 2011年10月8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22号)披露:“各地财政部门检查发现违规问题金额470.99亿元,查补税款6.44亿元。部分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力,存在白条入账、假发票报账、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无证上岗、资产管理混乱、收入直接冲抵支出等问题;一些企业会计核算不实,为完成绩效考核目标调节收入利润,隐匿收益少缴税款,为获取银行贷款编制两套报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未统一核算、非税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结余亟待清理、挪用专项资金等。各级财政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做出了严肃处理。”财政部门每年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单位都是有限的,而且是检查的重点是国有、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于大量没有国有资产出资的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没有纳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范围。尤其是对占企业总数97.11%的小企业的会计质量检查缺位问题在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表现尤为突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直接进行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置身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地方国有企业大多转型、改制为民营企业,从而,财政部门失去了对转型、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检查。现如今,虽然《会计法》赋予了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检查职能,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再想对转型、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检查,民营企业已不买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账。在某市,当地财政会计管理部门拿着单位的介绍信到几家民营企业去调研《会计法》实施情况,结果,民营企业以“没有预约”、“经理没有交代”、“会计人员不在家”等种种理由予以搪塞,财政会计管理部门连民营企业的门都不让进。这种现象在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已是见怪不怪。各地政府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对招商引资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业授予“政府重点保护单位”招牌,规定政府职能部门进企业检查,应报“环境办”、纪委监察部门审批,否则,企业有权拒绝、举报。地方政府“放权、让利”,“优化发展环境”,加剧了会计监督检查的缺失、缺位。各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仅局限于办几次培训班,对《会计证》进行年检,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很少开展会计监督检查。
(二)地方会计监督检查人员不足、素质不高 在我国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部门主要是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和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局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地方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在省、市、自治区称之为会计处,市、区、县称之为会计科、股或会计局、会计管理局。在地方会计监督检查机构中,无论是财政监督检查局还是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人员一般定编只有十几人,甚至5、6人,要实施全面的会计监督检查,现有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局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人员严重不足。而且受人员编制的影响,有些地方无论财政监督检查局还是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几十年没有招录新人员,现有财政监督检查局及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人员大多年龄老化,知识缺乏更新,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医院会计制度》等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监督检查无从下手,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会计监督检查有职能,无手段 在我国,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有财政、税务、工商、银行、民政、技术监督以及审计、国资委等,在这些部门中审计依法执行国家审计职能,国资委履行出资人权利,而税务、工商、银行、民政、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职能都是通过相应的证件或权利证书而履行其职能,如工商部门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税务部门有《税务登记证》;银行有《贷款卡》、《银行开户许可证》;民政部门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技术监督部门有《组织机构代码证》。而且《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及《贷款卡》每年都要年审,《税务登记证》也要定期年审、换证,并且税务部门还向企业派驻有税务专管员,但是财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能时,却没有相应的证件或权利证书,也没有专管员,尽管《会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同时,该法第32条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一)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会计法》赋予了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权利,但财政部门有职能,无手段,财政部门到民营企业去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民营企业可以找各种理由搪塞,不让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也奈何不得,财政部门在会计监督检查中处于尴尬境地。2011年10月,湖北省财政厅结合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及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以《会计法》为准绳的基础上,对《总会计师条例》、《会计工作基本规范》、《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省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湖北省实施〈会计法〉办法》、《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办法》、《湖北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湖北省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等20多个相关法规制度、地方规章、办法进行收集整理,出台了《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该规范共8章40条,形成了一本涵盖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20多部法律法规内容在内的“浓缩”的基本规范。该规范实施半年后,该省某市的财政会计管理部门随机到市内20多家企业去调研《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的实施情况,结果知道该规范的只有几家企业的会计人员,而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不知道有该规范。由此可见,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检查不是再实施什么规范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已实施的会计法规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当前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十分薄弱,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凭证和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有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编制多套财务报告,造成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会计法》颁布实施28年来,会计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融合,将来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如果法律赋予会计监督检查职能的财政部门再不能对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施会计监督检查,那么财政就只有收入分配职能了。
二、创新会计监督检查体制,重构会计监督管理模式
(一)创新会计监督检查体制 当前,我国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其基本职能,但是在财政监督,尤其是在财政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职能比较弱化,虚位、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强化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职能,就必须创新财政会计监督检查体制。创新我国财政会计监督检查体制,就是要对现有的地方财政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地方财政管理机构划分为实现宏观调控职能和实现监督检查职能两大系列,如将地方财政预算、国库、国际、金融、社会保障、条法税政处划归宏观调控系列,将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局、行政政法、科教文、经济建设、农业、农村财务、企业、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综合及会计处划归监督检查系列,组建包括财政监督检查局、行政政法、科教文、经济建设、农业、农村财务、企业、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综合及会计处在内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或者对除财政监督检查局之外的机构进行“瘦身”、“剥离”、整合,将行政政法、科教文、经济建设、农业、农村财务、企业、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综合及会计处的会计监督检查职能划归新成立的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在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内部设置相应的检查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财政专管员,业务除接受上级财政部门指导外,日常负责对地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定期报送财务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评价,定期对单位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全面履行财政会计监督检查职能,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对单位的会计监督检查应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局内部应加强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督检查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