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1

摘要:当前,郑州市已经将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理的实事工程,大力进行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各类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相对于过去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郑州市的社区图书室(馆)普遍存在着藏书数量少,图书品种集中单一,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为兼职,以至于读者稀少。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文章建议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图书馆(室)建设的服务队伍,以人为本,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11-02

收稿日期:2014-10-12

作者简介:田艳艳(1970-),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本文系郑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郑州都市区建设背景下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1109。1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2011年7月,郑州市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为切实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郑州市曾出台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机制。“创建”以来,更将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理的实事工程,大力进行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借此东风,郑州市社区各类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相对于过去有了长足发展。据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州市现有192个街道(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165个;现有社区691个,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65个;现有2,246个行政村,建有2,159个行政村文化大院。根据《河南省综合文化站工作规范》《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标准》《郑州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的规定,综合文化站应设立图书室、娱乐活动室、数字资源放映室、多功能培训室、室外活动广场;文化大院基本设施应包括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未成年活动室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应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室、文体活动室等。可见在建有文化站的街道乡镇和建有文化大院的行政村,以及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社区都建有图书室。从数量上看,建成社区图书室覆盖率可以达到95%以上。

除了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附设的图书室外,郑州市各区图书馆为实现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的职能效应,从2010年起就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建设,在街道或者社区积极建设区图书馆基层馆(室),并免费为其配送图书资料,培训管理人员,积极实现辖区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和利用最大化。以金水区图书馆为例,自2010年以来,金水区图书馆共建设14个基层馆(室),分别是庙里镇、柳林镇、凤凰台办事处、郑州市福利院、郑州市审批中心、大石桥金沙社区、未来路燕庄社区、东风路豫教社区、市盲人第一按摩院、市粮食局、市建设局、四月天社区、文化路农西社区、经八路办事处分馆。

目前,以主分馆制为建设目标的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得到了各县(市)区图书馆的广泛响应,一个以郑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各县(市)区图书馆为骨干,以分馆、阅读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图书室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延伸,实现地区间图书馆图书资源、数字资源的大流通、大服务格局,促进地区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的郑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2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郑州市的社区图书室(馆)普遍存在着藏书数量少,品种集中单一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①政府制定的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标准不高。根据《河南省综合文化站工作规范》《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标准》《郑州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的规定,郑州市各类文化站、文化大院、社区文化工作站所属的图书室阅览室面积应为30M2 以上,藏书为3,000册以上,报刊为15种以上即为达标。依据此建设标准,目前郑州市社区所建的达到政府规定标准的图书阅览室面积大多在30 M2 左右,藏书在3,000册左右,报刊在15种左右。至于那些未达标的图书阅览室藏书则更少,如金水区大石桥金沙社区、未来路燕庄社区、庙里镇四月天社区、文化路农西社区等社区图书室藏书都在500册左右;②各个社区图书馆(室)的图书主要由街道、旅游文化局和区县图书馆等上级单位或其他政府部门配发,这导致社区图书馆(室)书籍内容相对陈旧,且相对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类和一些党政机关编写的宣传出版物,缺少能够满足年轻人需求的技能性书籍和理论性书籍,真正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则更少。其次,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室)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工作人员,图书馆专业或相关学科的人很少,以至于一些社区图书馆不能正常开放。以金水区为例,课题组考察的金水区所属的11个基层社区图书室都没有设置专职管理人员。由于专职图书管理人员缺失,现有的管理人员一般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大多没有受过图书馆专业培训,缺少相应的专业技能。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也能对工作认真负责,但由于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无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类目要求对图书进行管理,也无法按图书馆行业要求开展工作。另外,由于郑州市现有的社区阅览室大多数都没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进行管理,各馆(室)仍然采用手工登记进行借阅,需要投入较大精力,而兼职的社区工作人员本职工作已相当繁重,以至于许多已经建成的社区图书馆(室)不能按要求保证开放时间,甚至有些图书馆(室)只对社区内部员工开放,平时关着门,检查时突击应付一下。再次,社区图书馆(室)普遍存在读者稀少,且鲜有年轻人的问题。以郑州市康桥华城社区和商城花园社区图书室为例,这两个图书室硬件不错,图书和书柜都是由区文化旅游局提供的。一排排的图书整齐地摆放在图书室内,但是,前来看书和借书的人都不多。以至于这两个社区图书室已经成立三年了,书架上的很多图书还是崭新的。据郑州市城东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图书馆(室)存在着开放时间随意性大、藏书不足且品种单一、阅读环境较差,导致到图书馆(室)借阅图书的人员稀少,且以老年人居多,以至于社区图书阅览室现在成了老人和孩子消遣的地方。最后,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一室多用,影响图书的正常借阅。许多社区图书馆(室),特别是由居委会举办的社区图书馆(室),大多选择在居委会附近,开放时间就是居委会的作息时间。就目前社区图书馆(室)馆舍来看,大部分是集图书、活动、娱乐室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既是文化室,又是老人活动室,还是科普活动中心,基本上是一室多用。这就经常造成图书馆(室)被占用现象,既影响了正常的借阅,也不能保证图书馆(室)的开馆时间。

田艳艳:新时期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田艳艳:新时期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促进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政策建议

3.1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紧迫性,把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建立社区图书馆(室)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图书馆(室)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改变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中“申报―建设―验收―关闭”的现状。

3.2建立和完善公共图书馆的三级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

由于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对象以本社区居民为主,从规模上来讲属于小型馆,图书、资金等资源有限,若单凭自己的力量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要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建立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就显得尤为必要。社区公共服务网络的建构能有效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不同社区图书馆信息快速、及时的传递,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这一目标。各地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促进社区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的资源共享,使他们一起共同担负起推进社区文化发展的职责和任务。

3.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图书馆(室)服务队伍

区图书馆必须配备一支专职人员队伍,负责图书馆(室)的资料配送、业务辅导和行业内部管理。这支队伍应由区图书馆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其待遇可采取补贴和奖励的方式,由区财政统筹配套解决。在招聘管理人员中,应本着因地制宜,鼓励合适的社区(村)干部、退休教师等人员兼职应聘。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招募文化志愿者,以减少公共支出。

参考文献:

[1]霍国庆,金高尚.论社区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4):54-59.

[2]罗志勇.法国富有特色的汽车流动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1998(2):54-55.

[3]杜秦生.论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开拓[J].图书馆论坛,1998(4):65-66.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建设;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自“十一五”以来,新农村建设便成为我国一项迫切的任务,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作为农民生活依托和载体的农村住宅,仍存在设计不合理、质量差、抗灾能力弱等诸多问题,极不适合农村住宅健康的发展。

1.东北农村传统住宅的历史沿革

东北农村住宅的发展,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农村住宅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往往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因为,建筑材料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选取,涉及到住宅的建造成本的高低,通常材料的费用要占住宅建筑总造价的80%左右,考虑到经济性的因素,对于农民来说,选用本地的建筑材料比较经济。不同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建造出的房屋特点也有所不同。

2.东北农村传统住宅的特点

东北农村住宅的朝向基本是坐北朝南,这是由于冬季较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来满足室内的采光和取暖。另外有少部分住宅依据地形,面向开阔地,或沿道路修建,因而无固定的朝向,一般以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为多。

东北农村住宅的南侧窗较大,北侧窗较小,或者不开窗。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日照,住宅南侧的窗面积较大,而夏季需要通风,所以北侧也开了窗,为了冬季保温,窗的面积较小,甚至有的住宅北侧不开窗。

3.当代新农村住宅居住状态的转变

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东北新农村住宅建设也朝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农村住宅,并使住宅突出农村特色、体现农村风貌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燃气灶、住宅的太阳能采暖和沼气池等也被广泛应用,可见,新农村面貌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1)居住模式的转变

家庭是以血缘或婚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同样,农村家庭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家庭结构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至今,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双重作用下,我省的农村家庭结构出现很大的变化。家庭规模逐渐变小是农村家庭结构最重要的变化。

2)空间需求的转变

农村的生活模式和生产模式决定了农村住宅的空间需求。虽然近年来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民的居住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功能。但是,就其基本组成而言,可分为居住部分、农副业生产部分、辅助用房、交通分布以及附属建筑、服务院落等。每一部分都包含着农村家庭生活的必备内容。因此要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不仅需要可供居住、待客、娱乐的生活空间,同时还需可供生产的空间。

4.东北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水平低。

农村住宅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这是由于农民收入低、资金短缺。在农村,房屋不仅是农民的生活场所,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建造一套住宅可能要花掉农民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而为了建房而举债也是农村建房资金的一个来源,这些都给并不富裕的农村居民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在吉林省农村地区,与南方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资金不足导致住房建设落后,多数为形式单一的单层住房。因此,经济条件是制约农村住房建设的主要因素。

2)房屋质量差。

农民在建房的同时要节省资金的有效办法就是选用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价格低的材料必然各方面性能较差。例如,农村住宅的墙体材料主要为砖和砌块,这种材料在手工操作上存在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保温性能差、不利于房屋的整体性能等缺点。并且,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质量不合格,材料不环保的劣质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农民购买的本就价格低的建材质量更无法保证,导致住房质量低,使用寿命短。

3)技术水平落后。

缺乏设计、无图施工。目前农村建房基本上不愿求助于专业设计部门,大约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缺乏建筑常识,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性大,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多数农民住宅不设置构造柱、圈梁,而对于挑梁、开间梁的截面尺寸以及配置钢筋及混凝土的标号,都是凭经验自己“设计”的。

施工队无资质。目前大多数农民盖房,都是自请较便宜的小施工队,而大部分小施工队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几个瓦匠、木匠、力工加上一些建筑工具就组成了施工队,施工人员几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以及严格的安全和技术培训,更没有技术和工程施工资质,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安全和质量意识,技术落后,加上施工不得要领,又没有部门进行监管和验收,最终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

施工队无资质。目前大多数农民盖房,都是自请较便宜的小施工队,而大部分小施工队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几个瓦匠、木匠、力工加上一些建筑工具就组成了施工队,施工人员几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以及严格的安全和技术培训,更没有技术和工程施工资质,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安全和质量意识,技术落后,加上施工不得要领,又没有部门进行监管和验收,最终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

4)缺乏整体设计。

缺乏整体规划。农民建房缺乏整体规划,农户住宅建设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的无序状态,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先盖房,后富裕起来的农民后盖房,并且多是自筹自建,规划、设计不一致,从整体上来看,使整个村庄零乱不堪,缺少现代农村的美感。从住宅单体来看,使用功能缺乏合理安排,功能布局相互干扰,新房子,却没有带来新生活。

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农宅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造成了土地、能源极大地浪费。并且给农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5.结语

东北农村住宅的建设应结合气候、文化、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不能盲目照搬所谓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必须从陈旧的“阶段性开发模式”转型为“整合型开发模式”,只有资源优化、各行业协作,农村住宅建设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负慧星.新农村住宅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杨旭东等.新农村房屋技能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李永琴.北方农村住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J].山西建筑,2009,(5):33-34.

[4]罗俊萍,段康伟.北方农村住宅设计[J].住宅科技,2000(4):29-30.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3

(1.呼图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 呼图壁县 831200;2. 新疆泰昆集团昌吉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收稿日期:2015—02—20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小区逐渐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而被大规模推广应用,但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发展畜牧养殖小区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养殖小区;问题;对策

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新型畜牧业生产组合模式及畜牧养殖小区迅猛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着畜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工厂化,同时也利于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高[1-2]。但是,一些地区在畜牧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淡化了养殖小区的示范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随意性较大

(1)缺乏统一规划。养殖小区建设初期未请专家进行规划和设计,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场区内公共基础设施不建全(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场规模大小不一,布局随意,不合理,很难达到动物防疫与科学生产的要求。(2)选址不合理。一些养殖场为了交通方便,或是搞“形象工程”,把养殖场建设在主要道路的两侧,由于人流、车流多,噪音大,严重影响了牲畜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又增加了疫病感染和传播的机会,给控制畜禽传染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3)建设步调不一。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是以养殖户个人投资为主体,导致小区内的有些养殖户已经投入生产,而有的养殖户才开始建房建圈。

1.2养殖小区内饲养品种混杂

对伊梨、奎屯、石河子、昌吉等地6个奶牛养殖小区和5个养羊小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养殖小区饲养品种繁杂,例如:石河子某奶牛养殖小区饲养奶牛754头,其中有176头为西门塔尔奶牛;昌吉某奶牛养殖小区饲养奶牛534头,其中200头为美国安哥斯母牛;奎屯某养羊小区饲养肉用繁殖羊2760只,其中混有453只白山羊。调查的11个畜牧养殖小区中,饲养单一品种的养殖小区很少,大多数养殖小区的饲养品种繁杂,饲养数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较低。

1.3养殖小区防疫制度不健全

一些养殖小区未设专职或专业兽医,也没有疫病防疫员,疫病配套服务落后,防疫制度不健全。小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大多数养殖场大门口没有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牲畜圈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非生产人员可以随便进入小区,有的养殖户将畜禽粪便乱堆,病死畜禽乱扔,死尸不焚烧随意丢弃。各养殖户的动物疾病免疫程序也千差万别,有的购买低价劣质没有批准文号的疫苗和药品,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死亡增多。由于养殖小区未建立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方法和严格的防疫制度,其结果是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甚至给这一区域的畜牧业都带来很大危害。

1.4养殖小区管理不规范

养殖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和管理,例如水、电供应等问题。养殖小区没有统一的组织,如协会、合作社等,小区内的养殖户在引种、进草、进料、防疫、销售等方面互不联系,各家各户各自为政,给疫病的统一防治和畜产品的统一销售带来不便,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

2对策

2.1畜牧养殖小区要统一布局、合理规划

养殖小区的整体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前,应请相关专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对小区的水、电、交通、防疫等方面做出长远的布局,保证养殖小区旳健康发展。

2.2建立健全养殖小区防疫体制

养殖小区内要建立检疫解剖室、疾病诊断治疗室和疾病隔离区,配备有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兽医设备和消毒药品。建立严格的消毒和防疫制度,建全动物防疫登记制度。兽药和疫苗统一采购和管理,杜绝使用假苗、假药。小区内谢绝外人参观,人员车辆进入时要严格消毒,小区养殖户之间不得乱串,不得在小区内宰杀畜禽,病死畜禽须根据《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和《动物防疫法》进行无害化处理[3]。对新购进的活畜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疫后方可入群,发现疑似重大疫病要及时上报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2.3规范养殖小区组织管理

养殖小区内要成立自己的管理组织,如养殖协会、合作社等,负责品种的引进、饲草饲料的供应、疫苗和药品的统一购买和小区疫病的统一防制以及对小区养殖户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等。对污水粪便作沼气燃烧、发电等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无害化有机肥放回农田,走养殖小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的健康道路,改变养殖户的传统养殖观念,达到科学发展养殖业的目的,最终促进畜牧业走可持续性发展的健康道路。

3小结

建设养殖小区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畜禽粪便及废弃物,解决环境污染,为畜禽养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养殖小区的经济效益,确保畜产品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福吉,张永容.浅谈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四川畜牧兽医,2007,34(4):18-19.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社区矫正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概述

社区矫正是相对监狱矫正而言,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等6个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5年初,“两院两部”再次联合下发《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18个省市。2011年2月,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正式确立。至此实施了八年试点工作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成为了刑法的法条,为我国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根本上的法律依据,这对我国的社区矫正的发展、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不完善,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激励机制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制度明确地进行了规定,社区矫正制度正式成为了刑法的法条,为我国进行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根本上的法律依据,但是配套法律法规还没出台,如相关法律对社区矫正对象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只要没有新的违法犯罪,就不可能重新收监或加罚;只要没有重大立功表现,也不可能被提前解除矫治;缺乏可操作性的奖惩激励机制,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对象配合矫正的积极性。此外,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界定,如:在试行中发现有严重传染疾病或重病而家庭无治疗能力的、属于吸贩毒累犯的、居无定所、家中无人监管这类人员是否不宜社区矫正,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并作出明确规定。

2、宣传力度不足,社会知晓度较低

社区矫正是一个新事物,社会上的百姓并不了解社区矫正,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宣传来向老百姓具体说明。联合国第一届防止犯罪暨犯罪处遇会议关于开放式刑事执行机构之相关建议案指出:“开放式刑事执行机构之运用,必须获得一般公众,尤其为机构所在地之社会有效合作,始能顺利进行。因此之故,必须将各开放式刑事执行机构之目的与方法,及制度之实施基于执行者有相当自行节制能力之事告知公众。关于此点,地方及国家新闻机构如能广事宣传,当极具价值。”

3、执行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够,带了监管困难

现行的社区矫正管理办法中只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帮助作出了一些规定,但对管理权、执行权等硬性措施强调不够,造成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形式为报到登记、电话或书面汇报、查找走访、参加公益劳动等基本控制状态,无法完全体现矫正机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或外出打工现象频繁,对于外出打工的矫正对象,如何进行日常矫治的问题,法律尚无明文规定。

4、专业人才和物质保障缺乏,社区矫正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首先是缺少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才,各地都普遍存在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不足问题,大多数司法所的现状依然是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平均不足3人,而且其中多数人员只经过简单的培训上岗,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浅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是缺乏社区矫正必需的资金。有的司法所连宣传所需要的经费都保障不了,相关配套设施跟不上,阻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

第一,准确理解把握我国《刑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社区矫正的新规定。第二,制定社区矫正法,为避免社区矫正工作流于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真正起到教育改造的良好效果,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和参照性的法律法规,同时赋予社区一定的监管权利,还应该对社区服刑人员管束增加一些禁止性、义务性或惩罚性的硬性规定。第三,扩大社区矫正的影响力,即我们在从事这项工作时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让社区矫正对象能够从思想上认罪服法,从而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

2、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物质投入,推行信息化管理

第一,进一步加强队伍培训,促进培养专业人才。培训主要有实施专题式教学和全过程培训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扎实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素质。第二,真心实意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正常开展。应当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同时探索设立社区矫正专业社会团体基金,允许面向社会筹集、募捐等,解决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困难,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第三,推行信息化的社区矫正管理,如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位跟踪,目前有的区域已在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使用效果。

3、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完善考评体系

第一,构建监督机制,实现社区矫正监督常态化。第二,创新监督方式,实现社区矫正监督主动化。第三,突出监督重点,实现社区矫正监督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建军,李益明.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云南大学学报,2011,(4).

[2]王顺安.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刑事法学,2004,(10).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队伍建设 现状 问题 建议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如何保护好森林生态资源,护林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他们是最基层、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火力量,目前护林员队伍的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改善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既要让“马儿”跑,又要给“马儿”吃好草,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1.现状

昭阳区现有正式护林员446名,其中国营林场80名,乡级管理村组366名,另有防火期季节性临时护林人员300余名,负责全区110.68万亩林地的管护,平均每人的管护面积约2500亩。他们的职责:一是制止或上报乱砍滥伐和毁坏林木、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私挖滥采珍惜植物、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二是做好防火宣传、巡查、监控,制止一切野外违规用火,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巡查并报告管护区内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治。四是负责封山育林区域巡查,制止野外放牧。五是保护好管护区内林业服务标志、标牌、广告等公益性林业标志设施等。

2.存在问题及原因

(1)招聘甄选难。为及时高效的管护好森林资源,需聘用的护林人员应具有:就近居住、熟悉地理、林地、在群众中有影响力、有责任心、有亲和力、有应变力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等条件。但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有限,加之,年轻力壮、有点文化的人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愿意来应聘人少了,招聘到好护林人员的难度很大。

(2)待遇低,保障差。护林人员长期工作在渺无人烟的深山老林,易被边缘化,得不到大家的关注,待遇低、保障差,原因是:一是护林人员没有纳入正式编制,仅靠天然林保护工程给予一点补助。目前,每人每月领到498元补助,大多数护林人员的生活水平都较为低下。二是护林员管护的点多、面广、战线长,长期需进入深山老林,不畏艰难险阻、不畏蛇蝎蚊虫地管护山林;如遇森林火情、森林有害生物疫情、乱砍滥伐、偷捕乱猎、私挖乱采等违法行为时,还要及时科学处置,充满了艰苦性和高危性,但“五险一金”到没有落到实处。三是无养老保障,到龄后只有默默离开,大多生活穷困潦倒。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第一线,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管护的每一片林子、一草一木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充满了感情,维护了森林生态的安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其待遇及生产生活状况并没有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有量和质的改变,一直在最低水平上停足不前。四是设施设备差。护林人员护林几乎靠脚力,再加上没有配备t望等先进设备,每天巡察用的时间长,而路径相对较短、空间相对较小、t望半径较小。面对2500亩的山林,巡查效率低。部分条件稍好的护林人员买了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但护林所产生的油耗和车损,没有补助,都靠自己掏腰包。

(3)自身素质不高。护林人员自身素质偏低,文化程度多为小学水平,初中以上文化的占的比例较低。存在对政策法律法规理解不透,法律意识淡薄,本职工作理不清,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不足,管理粗放的现象。护林人员的待遇低,生活水平差,穷则思变,出现了少部份护林人员除了在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内坚守岗位外,其余时间去干第二职业,精力分散,不能把全部身心放在管护山林上;少部份护林人员岗位被村干部兼任,存在监管的真空地带,有其职无其工作实质,成为了解决村干部福利渠道,吃空饷,部份林区无人管护;部份护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睁只眼闭只眼或直接参与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损害国家及人民利益的违法行为,从中获利等管护不到位,责任得不到落实的不良现象。

(4)压力大,责任重。随着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且力度加大,而相应的奖励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在低收入、高惩处、无奖励、管护面积大、点多、战线长,设施设备不齐,要管护到位难度大,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他们的工作多,任务重,但人身安全得不到保护的现状下,护林人员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责任越来越大。

(5)年龄结构老化。目前,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超过60岁就不能再继续聘用。

(6)缺乏有效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生态文明享受,大量人群涌入森林。其中一些人素质低,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进入林区野营烧烤、上坟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私挖野生珍惜植物等破坏行为时有发生。而护林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时,不听劝阻,甚至殴打护林人员,大龙洞国营林场、旧圃镇三善堂、苏家院镇顺山等护林员就遭遇过。低素质群体的蔑视、辱骂、殴打,极大地打击了护林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其恶性的负面影响。目前,对护林人员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相当的乏力。

二、建议

1.提高综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森林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且涉及面广、社会性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求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管理性和服务性,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护林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要严格把好选聘的入口关;二是加强培训,注重强化护林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事前做好规划,就相关林业法律法规及政策、岗位职责任务及服务意识等知识,在上岗前和每年定期进行培训,合格者才能办理正式聘用手续;三是提升这支队伍的管护能力,争取森林防火通道、t望台等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好交通工具、t望等设施设备,有效地扩大每天的巡护、观察半径,进一步提升管护能力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这支特殊队伍的综合素质,精细化高效文明管护,有力地保护森林生态的安全和为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

2.提高待遇和劳动保障

按照国家或省最低收入保障的相关政策及要求,在天保工程补助的基础上,各级财政每年纳入预算增加一定补助,给予护林人员合理的工资待遇保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切实帮助护林人员解决“五险一金”,排除人身伤害、劳动保护、养老等后顾之忧。这样既能吸引到新的员工,也有利于减小护林员的压力,还能解决年龄老化的问题。同时,在涉农等项目上给予一定倾斜,提供相应生产扶持政策,帮助护林人员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3.有效提升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拟定相应文件,从政策、法律法规上赋予护林人员一定的权力,树立他们管护森林的权威,强化并加大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通过有效的措施,约束各种不文明干涉护林人员执法的恶,有力地保护好护林人员的人身、尊严及财产安全。

4.加强管理

运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科技手段,做好监督,强化对护林人员的管理,掌握动态,杜绝旷工、替工、管护不到位等不务实现象发生,确保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效保护森林生态安全。

5.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进一步规范护林队伍建设与管理,切实做到责任追究与奖励并举,奖惩分明,科学规范,从而做到依法依规护林,充分调动护林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金富.论衢州市柯城区生态公益林护林人员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339--340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 空间设计 问题

1、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总体的状况而言,实际上,矛盾在于“商”与“住”这两个方面。

1.1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方面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应该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来实现,这样才能较好完成建筑本身溶入社会中的要求。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的开发持有控制权,而开发商需与当局结成开发的伙伴关系,以确保开发的合理性。而在国内,开发商拥有较大的变动权利,这样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诸如,规划的滞后、分期建设、分批入住,导致达到规划的终极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影响居民生活。同样,规划规模的不合适,有些居住区开发商将投资和开发的重点转向商业地产,出现了商业建筑的开发过度,结果导致商业建筑“供大于求”,对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费。

1.2建筑内外部设计方面

(1)内部空间处理不当

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在空间处理方面较为草率,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居住区多层建筑中,往往一层的经营和销售比较红火,但是因为没有提供通往二层及以上部分的通道,因此销售和出租均受到影响。

(2)外观设计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区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而大多数店面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缺乏特色,不能和外部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商业建筑与居住区没有衔接。与之相反,一些商业建筑则是一味的为了博得眼球,刻意的使用一些花哨的外观,其主要缺点是忽视了商业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和居住区的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2、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分为两种,内部空间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起来的,一般是使用诸如墙、柱、屋顶等建筑实体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但包括建筑的室内空间,同时也包含由建筑实体围成的内街市、内庭院等等。相对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是指由建筑实体分隔而成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很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阳光等的影响。

2.1内部空间围合和开敞的变换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隔断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例如,对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可以使用具有分隔功能的隔板隔断,进行灵活的分隔。打开后成为一个连通的整体空间;收起来,可以变成几个或者更多的小的独立空间。通过变化的隔板,实现各个独立空间的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满足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对所需空间的要求。

2.2内部空间的竖向高差的变换设计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竖向高差的合理变换对于内部空间设计至关重要。高差的设置可以区分不同领域。一般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从而到达―种特殊空间的效果。比如,通过台阶处理地面的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动人的线造型。在多功能空间或者内部空间有限的地方,将台阶作为休息设施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同时,当基面之间的高差较小时,可以将不同边缘空间有效的划分,保持空间的连续性,使身体容易接近。

竖向高差的设置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中有利也有弊。其不足之处在于占据的空间较大,因此在居住区集中式的商业建筑中一定要慎用。

2.3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要素包含:材料和质感,光环境和色环境以及声环境。物理环境设计对于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材料和质感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主要的形态取决于空间界面的形状构成方式。界面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材料分为人工和自然材料两种。自然材料淡雅含蓄,具有亲切感。人工材料色泽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合理的选择变化可以达到丰富的效果。材料的质感要求注重整体性,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体现商业环境自身的气质。

(2)光、色、声环境的设计

光使得建筑产生了生命力,没有光就没有空间造型。光环境设计可分为自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两类。在居住区商业建筑中这两类设计都非常重要,一般从利于环保,以人为本等角度出发。

色彩具有改变物体形状及空间形式的功能,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不仅可以弥补某些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向顾客传递一种性格和信息。

和上述两种环境设计一样,声环境同样是内部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被人们忽视。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某些利于舒缓人们压力,消除空间噪音的设计元素是利于改善声环境的,诸如,雕塑、柔美的音乐等。

2.4外部空间的设计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主要是指依托商业建筑之外的室外空间,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从自然环境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

(1) 商业广场

一般的商业建筑如果定位于道路的交汇边缘,则在此地带对于行车的视距与交通安全、人流的聚集与疏散、车流的组织都需要适当的安排缓冲地段。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的疏散,并且可以作为商业活动的舞台,这种形式活泼自由,充满轻松的氛围。有力的增强了城市活力,吸引了顾客,可谓是一举两得。

(2)沿街退让

这种外部空间设计是一种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可在街道的边缘地带平行于街道退让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空间。它可以搭造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之间的桥梁。

3、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的发展建议与方向

3.1对我国当前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建议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还比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缺乏特色,设计手段雷同等。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建议:(1)使用全过程设计系统。使用一整套有特色的设计与服务,达到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开拓全新的城市商业

建筑空间。每一项设计,不单是一个设计,更是一个真正为居民服务的作品。(2)针对具体设计实例,完成与周边环境,人文要求,商业气息等结合的创造性设汁。

3.2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1)街区型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街区及底层一般多是商业建筑,内部为住宅。这种布置模式,可以方便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同时可取长补短,根据周边环境有机整合整体设施。(2)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多种商业经营和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随着家庭汽车的普及,这种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和大型化必然成为主流。

4、结语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人性化的设计,设计中创造多元化与立体化的商业空间,实现人们向往的空间环境和心里预期,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应该是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的浓缩的写照,对于传播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泉.浅谈居住区商业建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2]郭旭博,韩永杰.浅析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