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方差分析;交互作用;区域差异;威尔克斯统计量

1 方差分析的理论基础知识

1.1 基本概念[1]

指标:衡量试验条件好坏的变量称为指标,用y表示,它是一个随机变量。

因子:在试验中影响指标y的因素称为因子,它们常用大写字母 A、B、C等来表示。

水平:在试验中因子所处的状态称为因子的水平,用表示因子的字母加下标来表示,譬如因子A的水平用A1,A2等来表示。

试验条件(也称处理):在单因素试验中,每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在多因素试验中,每个因子取一个特定的水平,这些特定水平的组合称其为一个试验条件,又称为一个处理。

1.2 基本假定[2]

从最简单的单因素试验问题着手,介绍在方差分析中所作的假定。假定因子A有个r水平,记为A■,A■,...,A■在水平下指标值的全体便构成一个总体,共有r个总体。我们有如下假定:

(1)假定第i个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μi;

(2)每一总体的方差相等,记为σ2;

(3)从第i个总体获得一个容量为m的样本为y■,y■,...,y■,i=1,2,…,r,,且这r个样本相立。

在上述三个假定下,比较各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同的问题,即要检验如下假设H■:μ■=μ■=…=μ■,H■:μ■=μ■=…=μ■,不全相等,检验这一对假设的统计方法便是方差分析。当拒绝H■时,表示不同水平下的指标的均值有显著差异,此时称A因子是显著的,否则称因子不显著。

1.3 统计模型[3-4]

按假定有y■~N(μ■,σ■),因此可以认为观察值yij与其均值μ■的差是随机误差εij,从而yij有如下数据结构式:yij=μ■+ε■,i=1,2,…,r,j =1,2,…,m由y■~N(μ■,σ■)及yij各个相互独立,可知各ε■相互独立,且都服从N(0,σ■).因此可以给出如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的模型:

yij=μ■+ε■,i=1,2,…r,j=1,2,…,m各ε■相互独立同分布于N(0,σ■)

在该模型下检验的假设是:H■:μ■=μ■=…=μ■,H■:μ■=μ■=…=μ■,为了推广到两因子及多因素方差分析方便起见,引入一般平均与效应的概念,记各均值μ■的平均为:μ=■■μ■称为μ一般平均,或称为总平均,又记a■=μ■-μ,i=1,2,…r它表示从水平Ai的均值中除去总均值后特有的贡献,称a■为水平Ai的效应,它可正可负,容易看出,诸a■受到约束:■a■=0这样一来,统计模型可改写为:

yij=μ■+ε■,i=1,2,…,r,j=1,2,…,m■a■=0各ε■相互独立同分布于N(0,σ■)

在该模型下检验的假设可以改写为:H■:a■=a■=....=a■,H■:a■=a■=....=a■不全为0.

2 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差分析模型的建立

目前,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由此,我们将根据这三个区域的划分,对各区域内各省的人口、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居民消费指数等数据求平均值,再进行分析比较。(数据如表1)[5]

在本题中,涉及大量的数据,为了能够简化计算,我们将这31个省及直辖市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并且将各省及直辖市在1992年―2011年这20年的年底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将每一年的数据按照区域的划分求出均值,进而通过对均值的比较检验,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再运用一元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分析这种差异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该题中,我们需要假设:

H■:μ■=μ■=μ3

H1:μ■,μ■,μ3中至少有两个不相等

其中μ■,μ■,μ3分别为东、中、西三个区域的总体均值向量。在进行检验时,我们假设这三个总体均为多元正态总体,并且它们的协方差矩阵相同。具题意

P=5(变量数),k=3,n■=n■=n■=20,n=n■+n■+n■=60

由已知条件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4415.094091.74811.871073.90112.86 ■■=5007.812748.40350.85781.86105.12 ■■=2953.991531.72220.35560.06105.48

n■=n■=n■=20

n=n■+n■+n■=60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2

虽然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但与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相比,与成为泛北部湾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差距较大,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欠缺⑥。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的发展,应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从全局出发,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北部湾经济区制订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针对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的定位,对北部湾经济区区域优势产业中的“炼油、蔗糖加工、造纸业、物流、铝产品加工、海洋产业、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发展产业中的人才需求作出整体规划,其中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最大。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到2020年,该区域的投资规模近3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投资接近1万亿元,大量农村将实现城镇化⑦。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众多的大型项目启动,以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工程管理技术与各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各产业中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第二产业中的需求占整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比重最大。高学历、高职称、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的最大需求。(1)人才需求总量将大幅增加。据统计,到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总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将达到168万人左右⑧。为了解决人才紧缺的现状,促进自身的发展,区内部分高校,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应始终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开设专业。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的展开,预计到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全社会各类人才需求总量将超过200万,其中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80万左右的规模⑨。(2)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分布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所占比重大,工程管理专业中“三高人才”(学历、职称和技能)的需求将直接影响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质量,而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需求量则没有大的变化。高职称的研究性人才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性人才,是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力量。预计到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学历分布为:本科学历及以上占45.62%,专科学历39.99%,中专及以下为14.39%。(3)专业人才需求分布呈现新格局。预计到2015年,工程建筑施工的比例约占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比重为31.03%,工程建设监理人才需求比重为14.21%,设计人才为9.25%,物业管理人才约为7.42%,房地产估价、营销及相关专业人才约为21.57%,其他与工程管理相关的人才约占16.52%⑩。

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少。据统计,到2010年7月我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含独立学院)共有326所,开设工程管理专科专业的高校715所。广西全区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广西财经学院、贺州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百色学院5所高校,及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两所独立学院。开设本科院校的数量仅占全国2.2%,开设专科的高校11所,占全国不足2%。全区高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比其他地区晚,缺乏办学经验。专业结构层次不清,一部分高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没有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专业知识太泛,缺乏针对性。全区没有高层次的培训单位,仅1所高校拥有工程管理硕士点,没有博士研究生的培训资格单位。对培养对象缺乏实践技能的指导,学生操作技能水平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同时,由于北部湾经济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待遇较差,一部分高素质、高职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不愿在此扎根,这加大了人才引进的难度。可以预见,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尤为紧缺。如何实施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计划,将直接影响到广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的发展。

针对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广西高校培养管理专业人才的现实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人才计划,促进北部湾经济快速发展。如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大量引进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人才,解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综合性很强,应用面广,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十分丰富,既包括如营销、财务、广告等社会科学类的知识,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地理水文等自然科学类的知识。因此,需要统筹各种知识,制订合理的培养体系和方案,要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高校应充分分析企业在人才需求上的意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要完善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相关知识,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知识非常广,涵盖工科、理科、法律、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应把握好各学科之间的衔接。#p#分页标题#e#

要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教师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者,而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此,教师要进入社会,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教师不应该仅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拥有其他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帮助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人才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关于人才质量的评估,目前各高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唯一作为考评的标准是考试结果。这种人才质量评估体系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培养方案的完善。采用以企业考评和学校自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对提升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应以北部湾经济发展为契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培养满足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宽厚理论知识基础、良好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以服务广西经济新发展。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对促进北部湾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与其他经济区相比,国家重视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政策扶持性明确,这为北部湾人才引进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引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是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Excel;财务管理模拟实训;项目投资

项目支持:本文为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EXECL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粤高教函[2015]173号)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6日

高校的财会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综合模拟实训。而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民办高校开设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大多流于形式,主要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兴趣不大,实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通过引入Excel工具对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进行重新设计,构建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Excel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实训模块

本文主要构建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模块,运用Excel工具去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通过优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基于Excel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实训模块,具体如下:

(一)基于Excel的企业筹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实训项目1为筹资规模的确定、资本成本的计量。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Excel工具确定筹资规模、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熟练掌握资本成本的计算。实训的主要内容为筹资规模的确定、筹资方式和渠道的确定、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项目2为长期借款筹资的评价、债券的发行价格的计算、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关系的评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能确定长期借款方案、熟练的计算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联合杠杆系数。实训的主要内容是运用Excel计算债券发行价格及各种杠杆系数的计算、企业风险的评价。

(二)基于Excel的企业投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9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掌握终值、现值、年金、利率和期限等的计算。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以及求解利率和期限;项目2为投资项目的静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报酬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与运用。实训的主要内容利用Excel计算与分析平均报酬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投资决策指标;项目3为长期投资决策及投资项目组合决策。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独立投资项目决策、互斥投资项目决策及投资项目组合决策。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分析和选择独立投资项目、互斥投资项目及项目投资组合。

(三)基于Excel的营运资金优化管理。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总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的区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区分总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决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实训的主要内容为利用Excel计算现金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项目2为应收账款管理政策的确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应收账款成本的计算、信用政策的制定。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应收账款成本以及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项目3为存货控制及管理。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批量控制、ABC存货控制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经济采购批量、存货储存期的控制以及ABC控制法的运用。

(四)基于Excel的利润分配管理。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收益分配的程序。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收益分配顺序及公积金的提取。实训的主要内容为通过企业实例并运用Excel分析企业利润总额的形成、所得税的计算及利润的分配;项目2为股利分配的程序和形式。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熟悉股利分配的程序和发放形式。实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企业实例确定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和四种股利形式的发放。

(五)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业务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各种业务预算。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项目2为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资本预算的编制。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长期投资决策预算;项目3为财务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现金预算以及编制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

(六)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分析。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项目2为财务情况的趋势分析与综合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计算各评价指标,并熟练掌握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进行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的运用。

(七)基于Excel的企业绩效评价。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和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计算过程以及运用经济增加值(EVA)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实际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并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项目2为平衡计分卡(BSC)的计算和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平衡计分卡(BSC)的概念、计算过程以及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实际企业的平衡计分卡(BSC)指标,并利用平衡计分卡(BSC)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

(八)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和国际投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决策。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等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价方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按照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计算企业价值;项目2为基于Excel的企业国际投资决策。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

二、实训案例

项目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

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并运用净现值、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评价。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电子表格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大量的函数以及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可以建立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模型等,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实训案例运用Excel,并结合某公司的项目投资阐述如何灵活运用Excel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

假设某企业的一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其中第0年和第1年分别投入1,000万元和500万元,预计2~10年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年固定费用第2年为800万元,第三年为900万元,4~10年每年为700万元,按年数总和法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及营运资金收回,所得税税率25%,基准收益率15%,使用净现值(NPV)、内含报酬率(IRR)和获利指数(PI)分别评价项目是否可行。

首先在Excel工作表中设计该项目投资决策的模型结构,将相关的数据填入到Excel单元中;然后,计算该项目的现金流量。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一)初始现金流量。所谓初始现金流量,就是指项目在投入时购买(购建)固定资产,垫支营运资金及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由于一个项目的启动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个时候的现金流主要是现金流出。具体包括:项目投资前的费用,比如项目投资设计费用、土地购入费及其他费用;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营运资金垫支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等。此案例中只涉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因此第0年和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负号表示现金流出)。

(二)营业现金净流量。所谓营业现金净流量,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里,现金流入量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量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缴纳的税金等。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所得税

上式中,年付现成本是指总成本扣去折旧后的成本。故又可以写作:

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税后净利+折旧

利用Excel可以计算出该项目从第2年到第10年的营业现金流量分别为361.36万元、279.55万元、422.73万元、415.91万元、409.09万元、402.27万元、395.45万元、388.64万元、381.82万元。

(三)终结现金流量。所谓终结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指需扣除所需上缴的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入);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回收;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因为该项目不考虑残值,所以其终结现金流量为0。

最后计算净现值(NPV)、内含报酬率(IRR)和获利指数(PI)。在Excel中,净现值(NPV)可以利用NPV函数,具体计算公式为“=NPV(B4,C13:L13)+B13”,计算得出NPV=132.96万元,由于NPV>0,该项目可行。内含报酬率(IRR)的计算可以利用IRR函数,具体计算公式为“=IRR(B13:L13)”,计算得出IRR=17.11%,由于IRR>15%,该项目可行。获利指数的计算可以利用NPV函数,具体计算公式为“=NPV(B4,D13:L13)/(1+B4)/ABS((B13+NPV(B4,C13)))”,计算得出PI=1.09,由于PI>1,该项目可行。

此案例只是Excel用于财务管理实训的一个方面,Excel还可以用于企业的筹资决策、预算的编制、流动资金的管理、利润的分配管理等,充分挖掘Excel的数据处理与财务处理功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将Excel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中,并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设计实训模块,可以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提高学生运用Excel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谭洪益.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2]陈玉菁,沙一心,何俊骏.财务管理实验及EXCEL应用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张艳.任务驱动视角下EXCEL教学的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3.19.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4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课程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基础应用型”模式。该模式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电算化会计”(或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学”、“会计应用软件”)两门课。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就是这种“基础”+“应用”的模式。

②“系列应用型”模式。该模式是在设置系列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再设置“电算化会计”课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会计实务电算化”两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又如,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教学改革设想中打算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决策与控制”、“电算化审计”三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财政部教育司编《会计学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P16)。当然,其他高校设置的课程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均可体现一组“系列”课程和一组(门)“应用”课程的模式。无论是“基础应用型”模式,还是“系列应用型”模式,它们均独立于会计系列课程之外。

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各门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内容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二是现行会计课程教材(除“电算化会计”外,下同)不反映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要求专业课老师补充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三是计算机数量配备不足,无法做到两类课都安排机时。

2、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问题。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三种证书、即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从能力要求看,可概括成以下三种能力。

(1)初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有关汉字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的工作原理五个方面,笔者简称为“操作能力”。

(2)中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力。要使财政部评审通过的通用会计软件更好地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要求,需要用户自已定义参数,如建立科目代码、设定计算公式、定义分配方法和结转方法等,这称为系统软件的维护或参数设置,笔者简称为“设置能力”。

(3)高级证书要求一少部分会计人员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开发出用户所需的会计软件,必须了解和描绘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系统具备的功能,改进现有系统模型,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它是系统开发和系统维护的前提。分析、开发和维护的能力。笔者称为“开发能力”。

目前,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按财政部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包括开发工具、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工资、固定资产、材料、销售、成本核算系统)和电算化审计五个方面。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仅仅是对部分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当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不会操作现行会计软件;在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仅靠学校掌握的“电算化会计”知识,无法开发成套的会计核算系统软件。事实上,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看,无论定点开发还是开发通用软件均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种业务。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能使学生具备完全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仅能提“初步的开发能力”或具备“开发软件的基础”。这种单一能力距离国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操作能力,设置能力和开发能力还很远,则高校改革教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力迫在眉睫。

3、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电算化仅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虽然会计管理的软件已在开发,但应用的不太多。而西方国家早就从会计核算电算化转向会计管理电算化了。仔细分析我国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现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是“傻瓜”操作员,是计算机的“奴隶”,他们对会计软件不能运用自如。反省一下高校会计教学,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两层皮,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显得很窄。因此,只有在各门会计课程上都用上计算机,才能开拓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才能克服“傻瓜”操作员的缺陷,自主地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计算机不仅在会计核算上,而且在会计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

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机的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时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电算化会计”课程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期,分别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高级会计”、“审计学”、“会计实务考核”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首先是直接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完成规定任务,如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各种记帐凭证、各种明细帐等,待“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学完后,再运用Word编制“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成本计算公式、编排有关图形,并登记帐簿。2、计算机知识运用时分合结合。平时,各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项的,分散的。一般难以整体运用。因此,有必要在最终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笔者认为,在第八学期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前设置“会计实务考核”课程,一方面进行手工操作,综合各门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计算机操作。综合各门计算机课程知识集中运用于会计,这种分合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会计学科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问题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还应编制“电算化操作手册”,向学生提供详细操作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

三、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进行设计。

(一)基础会计电算化

l、将已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材料明细帐、应收帐款明细帐、成本计算公式(含分子、分母两行排列格式)、生产成本明细帐和各种记帐凭证;(2)用图文混排系统SPT进行成本数据的图像编辑;(3)用CCED打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将后续“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知识追加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①成本计算公式的编写;②图形编排;③帐簿登记。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

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外币核算、坏帐核算、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计划成本计价法、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折旧方法、工资结算和工资附加费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销售业务、利润分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三)成本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成本计算、分批法成本计算、分步法成本计算、成本分析。

(四)财务管理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最佳余额确定、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应用帐款最佳余额确定、存货最佳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经营杠杆、对外投资决策、筹资政策的选择评价、资金成本计算及应用、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财务计划编制。

(五)管理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管理会计”。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经营杠杆进行利润预测、边际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销售顶测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析、内含报酬率敏感性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5

一、实训模块

本文主要构建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模块,运用Excel工具去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通过优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基于Excel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实训模块,具体如下:

(一)基于Excel的企业筹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实训项目1为筹资规模的确定、资本成本的计量。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Excel工具确定筹资规模、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熟练掌握资本成本的计算。实训的主要内容为筹资规模的确定、筹资方式和渠道的确定、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项目2为长期借款筹资的评价、债券的发行价格的计算、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关系的评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能确定长期借款方案、熟练的计算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联合杠杆系数。实训的主要内容是运用Excel计算债券发行价格及各种杠杆系数的计算、企业风险的评价。

(二)基于Excel的企业投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9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掌握终值、现值、年金、利率和期限等的计算。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以及求解利率和期限;项目2为投资项目的静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报酬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与运用。实训的主要内容利用Excel计算与分析平均报酬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投资决策指标;项目3为长期投资决策及投资项目组合决策。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独立投资项目决策、互斥投资项目决策及投资项目组合决策。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分析和选择独立投资项目、互斥投资项目及项目投资组合。

(三)基于Excel的营运资金优化管理。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 为总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的区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区分总营运资金和净营运资金,决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实训的主要内容为利用Excel计算现金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项目2为应收账款管理政策的确定。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应收账款成本的计算、信用政策的制定。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应收账款成本以及制定企业信用政策;项目3为存货控制及管理。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批量控制、ABC存货控制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经济采购批量、存货储存期的控制以及ABC 控制法的运用。

(四)基于Excel的利润分配管理。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收益分配的程序。实训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收益分配顺序及公积金的提取。实训的主要内容为通过企业实例并运用Excel分析企业利润总额的形成、所得税的计算及利润的分配;项目2为股利分配的程序和形式。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熟悉股利分配的程序和发放形式。实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企业实例确定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和四种股利形式的发放。

(五)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业务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各种业务预算。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项目2为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资本预算的编制。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长期投资决策预算;项目3为财务预算的编制。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现金预算和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编制现金预算以及编制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

(六)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分析。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相关财务指标;项目2为财务情况的趋势分析与综合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计算各评价指标,并熟练掌握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进行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的运用。

(七)基于Excel的企业绩效评价。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和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计算过程以及运用经济增加值(EVA)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 计算实际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并利用经济增加值(EVA)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项目2为平衡计分卡(BSC)的计算和分析。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熟练平衡计分卡(BSC)的概念、计算过程以及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实际企业的平衡计分卡(BSC)指标,并利用平衡计分卡(BSC)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业绩。

(八)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和国际投资决策。这一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实训项目,安排6个实训学时。项目1为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决策。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等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价方法。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按照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计算企业价值;项目2为基于Excel的企业国际投资决策。实训的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Excel计算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

二、实训案例

项目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

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并运用净现值、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评价。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电子表格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大量的函数以及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可以建立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模型等,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实训案例运用Excel,并结合某公司的项目投资阐述如何灵活运用Excel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假设某企业的一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其中第0年和第1年分别投入1,000万元和500万元,预计2~10年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年固定费用第2年为800万元,第三年为900万元,4~10年每年为700万元,按年数总和法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及营运资金收回,所得税税率25%,基准收益率15%,使用净现值(NPV)、内含报酬率(IRR)和获利指数(PI)分别评价项目是否可行。

首先在Excel工作表中设计该项目投资决策的模型结构,将相关的数据填入到Excel单元中;然后,计算该项目的现金流量。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一)初始现金流量。所谓初始现金流量,就是指项目在投入时购买(购建)固定资产,垫支营运资金及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由于一个项目的启动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个时候的现金流主要是现金流出。具体包括:项目投资前的费用,比如项目投资设计费用、土地购入费及其他费用;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营运资金垫支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等。此案例中只涉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因此第0年和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负号表示现金流出)。

(二)营业现金净流量。所谓营业现金净流量,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里,现金流入量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量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缴纳的税金等。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所得税上式中,年付现成本是指总成本扣去折旧后的成本。故又可以写作: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税后净利+折旧利用Excel可以计算出该项目从第2年到第10年的营业现金流量分别为361.36万元、279.55万元、422.73万元、415.91万元、409.09万元、402.27万元、395.45万元、388.64万元、381.82万元。

(三)终结现金流量。所谓终结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指需扣除所需上缴的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入);原有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回收;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因为该项目不考虑残值,所以其终结现金流量为0。

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新常态;房地产;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一、我国房地产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一)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

1.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远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近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交易萎缩阶段,有些城市甚至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累计投资增速持续在10%以下低位徘徊,至2015年底降至1%,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2014年之前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一直略快于固定资产。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热情大大降低。2.商品房销售乏力,楼市去库存压力大2014年开始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呈现负增长。2015年下半年虽恢复到正值水平,但增幅收窄,楼市去库存压力大。2010~2015年,我国商品品房累计新开工面积106.64亿平方米,而同期销售面积只有70.53亿平方米,意味着6年新开工的商品房中有36.11亿平方米仍未销售,库存量接近开工面积的34%。据估计全国楼市目前约有85~90亿元平方米的库存量,按过去3年的平均销售速度估算,去库存需要至少7年左右的时间。[1]3.房企海外投资活跃,加快“走出去”战略布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显著增加,包括绿地、万科、万达、富力等在内的多家房地产企业瞄准海外房地产市场上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旅游需求,积极布局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华人密集的海外房地产市场。据仲量联行统计,2013中国内地对外商业地产市场投资额接近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预计到2020年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年均海外投资额可达500亿美元。[2]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并购重组活跃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持续呈现负增长之际,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房地产百强企业的销售业绩仍然保持上涨势头。2016年百强企业的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9.4%和15.6%,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5%和9.1%。2015年百强企业市场份额从35.2%上升至36.7%。其中,综合实力前十强企业2015年销售额占百强企业的44.5%,市场份额达到16.3%。[3]房地产市场下行期,房地产企业并购案例不断增加。2014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达236宗,与2013年153宗相比增长54.2%。[4]其中综合实力强和资金充足的大型房企成为并购的主体,房地产开发百强企业并购总数占行业4成左右,大型百强企业还将并购目光投向海外和其他业务领域。此外,在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也相当活跃。

(二)房地产新常态的市场特征

1.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平稳理性增长的新常态企业的开发投资速度回归理性,已经由高速开发、地王频现、拿地开发就能赚钱的时代,进入平稳投资、理性开发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时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格局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前的供不应求向供需基本平衡转变,购房者的置业投资也在回归理性,已经由居民住房普遍短缺、投资投机盛行,开始进入拥有较高住房自有率、理性消费和投资的时代。商品房的品种和品质不断提升,消费者青睐于高品质产品,房地产产品类型会日渐丰富,门类将逐步齐全。2.房地产行业优胜劣汰及转型升级呈新常态房地产市场库存高企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银行坏账、金融风险增加,企业进入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时代。企业品牌、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成为企业盈利和生存的重要条件。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或是被收购兼并的风险,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有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行业性的深度调整使房地产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在转型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布局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向产业地产、商业地产发力,未来房地产行业跨界资源整合将成为新常态。3.房地产企业布局国际战略、开拓海外市场呈新常态近几年大型房企正积极布局国际市场,一是源于海外巨大的消费市场,华人在海外的教育投资需求和旅游投资需求成为房地产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需求载体;二是欧美经济逐渐复苏,较之国内日益下降的投资回报率,海外投资的行业利润较为可观;三是大型房地产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号召之下,积极布局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做铺垫。因此未来房地产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4.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呈新常态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投资规模、营销速度之争,而更多地是企业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化时代房地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思维在房地产各环节正在全链条式渗透,技术创新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二是房地产价值探索正在全产业链中展开。房地产业正在改变以“卖房”为轴心的运营模式,企业对房地产价值的探索从土地利用、项目开发,到后期运营和物业服务,贯穿于整个行业生命周期。未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实现从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变,服务创新将成为一种常态。三是房地产将向轻型化转型。房地产企业致力于从“重资产”经营模式向“轻资产”经营模式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加服务附加值的模式提高投资回报。

二、房地产新常态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人才市场呈现出以下新特征:

(一)房地产人才市场的新变化

1.人才经济时代到来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依次经历了劳动力驱动、资金驱动和知识驱动三个阶段。在知识驱动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对技术和智力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依赖,人力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创造者,又是将知识、信息和技术向经济转移的执行者。当人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时,就进入了人才经济时代。它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在这个时代,人才已突破人力资源的属性,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成为获得资金、扩张资本和占有资源的保障。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深刻变化,人才资源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最有效资源。622.行业人才流动加快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动频繁,其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流动率高于其他行业。一是源于人才经济本身的属性特点。在人才经济时代,人才的单位属性、区域属性趋于淡化,而人才的全球化、国际化属性日益强化凸显,人才在国际国内的自由流动更加常态化。二是源于房地产行业较大的人才需求及较低的人才流动成本。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中介服务型人才需求量出现了较大增长。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具有从业人员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但在人才需求的支撑之下,从业人员的流动成本却较低。三是房地产行业的高收益性是房地产行业人才频繁流动的重要原因。3.行业薪酬快速增长人才经济时代,人才流动频繁,房地产企业为留住人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以增强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忠实度。2014年一线城市房地产行业的薪酬增长率为7.7%,[5]毕业生的起薪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员工待遇,我爱我家推出“全员持股计划”,链家地产在全国范围大幅提高经纪人底薪,中原地产提高员工佣金并推出核心骨干持股计划。

(二)房地产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房地产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导致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大数据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增加。1.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其实质是突破学科或专业界限,接触并把握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及思维方法。这种复合包括多学科之间的复合、多专业之间的复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复合等[6]。因此复合型人才具有知识的集成性、能力的复合性和素养的全面性等特征。我国房地产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其产业链日益完善,涉及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出让转让、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交易、咨询策划、物业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房地产行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大、种类多。但目前该行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熟知从征地、规划、设计、谈判、开发、融资、策划、推广到管理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此外,复合地产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在房地产全产业链的渗透,房地产对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限于产业链内部,还包括与房地产发展相关的跨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评价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等[2];非智力因素指由个体的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理想和信仰等方面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7]。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到营销策划、管理服务等多方面都需进行创新,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盈利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将成为房地产业最受欢迎的人才。3.大数据人才近几年,大数据正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据CSDN《2014中国大数据行业大调查》显示,受访企业中已经实践大数据并有成功案例和产品的公司约占29.5%,正在搭建大数据平台的公司约为32.5%,24.5%的公司已对大数据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与准备。[8]大数据人才的价值在于:通过深度挖掘分析,将数据变成可操作利用的情报信息,为企业发展定位和运营提供精细化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做出商业决策、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随着房地产由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服务转变,大数据的开发与创新也正在房地产各产业链萌芽。在最急需大数据人才的行业排名中,房地产开发人才位居第二。[9]2014年在金隅万科广场项目运作中,万科与百度合作,借助百度数据,分析商场消费人群,掌握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活动轨迹,使商场能为顾客提供精准营销。以花样年为代表的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向社区服务商转型,通过“社区服务系统”为居民提供生活采购、保姆家政、小区金融、公共服务、企业引资等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之间正在为了吸引并留住大数据专业人才而展开战争。63

三、新常态下高职房地产经营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基于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人才培养必须站在新的高度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对高职教育而言,在人才经济时代,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多维度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质和心理素养。

(一)知识素养

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大数据人才,应使学生具有多维而连续的知识。而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等问题,知识结构单一,学生缺乏对交叉学科知识的了解,所学知识缺乏系统且有较大片面性,知识迁移更新能力较弱。为培养房地产行业所需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大数据人才,在学生的知识素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改变顶层设计,打破专业建制。将学生在校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淡化专业色彩,按学科大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不再简单归属某一学院或专业。待学生对专业和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某一适合自己的专业,此时学生进入专业教育阶段。二是突破学科体系,加大选修课比重。在基础教育阶段,按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知识迁移、知识复合、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能力。一类是以通识教育为主的选修课,涵盖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以及方法学的意识和训练。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综合知识的了解、领会、综合、运用的能力大有帮助,学生可按照自身的兴趣特长或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另一类是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为主的选修课。随着房地产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情操。开设国际教育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各国文化、特点及国际关系;增设国际礼仪课程、国际规则课程,为日后的国际交往、国际谈判等奠定基础;聘请外教、招收外籍学生,为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架设桥梁;增加教师到国外培训进修、学生到境外实习实训的机会。在专业教育阶段,则根据房地产经营管理类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在市场调研方面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创新能力等。三是推进跨学院、跨系科、跨专业间的合作常态化。让学生能够跨学校交流,跨学科探索,跨专业学习,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如房地产经营管理类专业与建筑类、电子商务类、景观设计类、多媒体技术类、统计类等专业的交流合作,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式,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更新能力和复合能力。

(二)能力素养

一是着力培养创新能力。不论是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还是大数据人才,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将是重点。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通过调查列出了创造型学生的行为特征,包括:好奇心,不断地提问;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和独立性;想象力丰富,喜欢虚构和叙述,富于幻想;不随大流,不过分依赖集体的意志;主意多,喜欢搞试验;顽强、坚韧[10]。培养创造型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通过激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其次拓展创新素质教育,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通过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活动等多元方式,使创新意识在学生中普遍渗透。二是训练工具性能力。工具性能力是考察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工具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实践的能力。对房地产经营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工具性能力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顺应了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海外开发与营销的盛行趋势,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翻译能力。计算机能力贴合了目前互联网在房地产全产业链的渗透趋势以及大数据高速发展的趋势,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搜集与查询、信息统计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运用的能力。

(三)心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