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运用政府、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源头管理,形成公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分级创建、逐步推广”的原则,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开展以乡镇为主体,县安监局联合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劳动等相关部门予以业务指导的创建安全社区专项行动。争取2013年创建1个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创建2个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创建3个省级安全社区。
三、实施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采取创建标准从高要求、从实制定,分动员部署、创建试点、全面推进和考核验收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2年月)。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县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讲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对试点社区各级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等,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二)试点创建阶段(2012年月至2013年6月)陵工业开发区是县政府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对此,陵工业开发区应落实创建工作具体机构、指定分管领导,配备相关人员和经费,动员辖区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创建工作。其它各乡镇也要根据辖区实际,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准备。县安办应加强协调,做好指导工作,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中好的做法,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我县安全社区建设的推广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总结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推进,每年分批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达到总体目标。争取到2013年创建1个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创建2个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创建3个省级安全社区。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并做好申报工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经研究,决定成立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在县安办。
成员由安监、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劳动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安办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综合指导协调及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相关工作统一安排到安全社区创建之中,积极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各乡镇(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活动资金,组织学习国家关于《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省安全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和程序,切实做好本辖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县政府将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各乡镇(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各乡镇(开发区)要围绕辖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在摸清社区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重点控制的危险源,掌握社区人群伤害的趋势与分布特点,明确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弱势群体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确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于2012年月30日前将方案报县安办。
(三)建立机制,完善措施。安全社区建设具有较强科学性、广泛实践性,涉及区域诸多方面,社区与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的保证措施,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安全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安全社区投入机制。各乡镇(开发区)应落实安全社区建设专用资金,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广泛发动社区各界,支持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投入,以形成县、乡镇(开发区)、社区各界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确保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安全促进评估机制。根据安全社区建设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针对安全社区建设计划和干预项目的考核评估机制。三是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咨询服务机制。集合社区内外的人才资源,聘请热心安全社区建设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建立专家型志愿者队伍,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指导,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在科学指导下拓宽领域、快速发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实施时间长,需持续1-2年才能达到评定条件,其中,国家级安全社区的创建时间更长,一般至少要3年时间。经评定认可后,还需要坚持持续改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在建立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长效建设,不断完善改进措施,保障运行持续有效。
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500亿”、“50亿”、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主线,加强安全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最终实现“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四年迈大步”的思路,年各项创建工作考核合格,到2012年,街道达到市级安全社区标准。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根据创建安全社区工作需要,街道成立了“创安”领导工作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综治科,具体负责创建“安全社区”活动的协调和日常督促、检查工作。由各村主任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三、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
1、人员组成:
2、工作职责:一是按照建设规范化安全社区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落实责任。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社区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提高创建安全社区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安全社区的各项活动。城建移民办、城管科、财政所、社会事务科、经济发展科、工商业发展科等科室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街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安办,由安办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街道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村(居)委会、相关单位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
四、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依据
1.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依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渝府发〔〕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府发〔〕2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市安全生产重点任务的通知》(渝办发〔〕45号)和《市安全社区建设评定标准(试行)》以及《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20号)。
2.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中国职业安全健康会出台的《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及《安全社区评定指标(试行)》。
3.创建对象:城区以一个街道为单位开展安全社区创建。
4.达标条件:经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考核,评定分数达到70分为市安全社区创建考核合格;评定分数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达到市级安全社区标准。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提升公民安全意识,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建设“平安”、实现“50亿”目标、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与健康的宏伟工程。街道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
一、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成果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环境明显改良。
按照锡发[20**]22号、锡发[20**]39号、锡办发[20**]22号、锡办发[20**]78号和锡办发[20**]79号等文件的要求,区、镇、社区(村)各级都相继加大了对社区为改善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专项投入,通过“四个一批”(即规划布置新建一批、资源共享整合一批、加层扩建解决一批、房产置换落实一批)的办法,分别按村(1000-1500平方米)和社区(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对集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至**年底,建成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区财政已拨出740万元专款,用于对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以奖代拨补贴)。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良,使社区工作环境日益完备,社区服务和活动条件明显改善。
(二)政策体系基本构成,服务机制逐步建立。
**年按锡办发[20**]93号推进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实现了区级部门、镇(街)和社区(村)服务工作的对接、联动和双向考核。部门社区服务工作指引的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操作指南的上墙公示、工作流程的编划明晰,服务卡片的广告化发放,均为社区实行优化便捷服务、实现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平台作用初步发挥,服务功能有效拓展。
按区内业已形成的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上已利用各自设立的“厅、站、室、校、场、栏”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和相关活动,基本展示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确定的公共服务的信息采集、项目受理、咨询代办等社区服务的规定动作,并在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上,套路多样,各施拳脚。同时在社区活动中通过整合和利用人才、场地、器材、项目等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彰显各自特色,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
(四)工作指引贯穿主线,服务项目形式多元。
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构成的十四个主要业务指导部门,都针对各自服务重心前移下靠的操略,制订出台和汇编了服务进社区实施方案与工作指引,基本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业务运作渠道和操作方式。各社区(村)亦以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为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设立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为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其中以黄土塘村、廊下村为代表的村民论坛,张泾社区的“相约星期四”活动,东湖塘社区的少儿书画沙龙,青虹路社区的乒乓球协会,人民路社区的器、乐、演、唱,桑达园社区的花卉制作,宛山村的电子触屏服务指南,春江花园社区的电信“1890”便民利民服务声讯热线,寨门村、锡通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等,均在服务项目和型式上引成了特色品牌,展示了亮丽的风景。
(五)考核举措双向落实,服务效能得以体现。
按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20**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运用的要求,实行了区直政府部门、镇(街)、社区(村)三个层面的分级考核,落实了对各自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中的工作措施、推进力度、目标任务等进行相互监督、考核评估的工作举措,确立了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务实的考核标准,实现了上下结合、横向互动的双向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最终作为评定区直政府部门、镇(街)机关工作绩效、社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和社区(村)和谐社区建设考评体系之中。措施的得力,使社区服务工作效能得以有效地体现。
二、我区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为社区服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我区专门建立了区镇(街)相应的协调指导部门,并调整成立了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成员单位也扩大到28个,同时建立完善了区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2、完善政策文件,深化服务管理机制。
我区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锡发[20**]39号)、《关于开展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锡办发[20**]79号)和《关于在全区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锡办发[20**]78号)、《关于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锡办发[20**]93号)、《20**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锡社指发[20**]3号)等一系列社区建设的综合性文件,为推进社区服务建设提供实施依据。
3、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加大社区服务建设推进力度。
今年,我区先后多次召开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的专题推进会议,由28个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商榷,制定了我区“服务进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及具体实施工作的阶段部署,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横向沟通与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大了社区服务建设的整体协调与推进力度。
4、以社区工作指引为抓手,理顺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责。
将目前已进入社区的工作进行调查梳理,界定政府部门与社区的职能,理顺社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指引,明确工作职责与标准,扩大了工作指引的制订范围,目前已有劳动保障局、综治办、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局等14个部门制订了社区工作指引和实施方案,同时,我局还率先开展了“民政干部服务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并将民政服务的各项工作条例、文件政策、办事须知、工作流程编印成《社区民政服务操作指南》和《社区建设工作手册》印发给每个社区,规范了社区服务形式和程序。
5、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完善社区公共服务。
根据锡办发[20**]93号、锡社指发[20**]3号文件精神,大力拓展服务项目和内容,通过经费安排引导社区承接部门管理服务工作,对于达到工作指引起要求,并通过考核的,按照每人10元的标准给给予工作经费补助,既推进了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贯彻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又有力地调动了社区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文体、教育、卫生、综治等社区公开服务的深入开展。
6、整合市场优质资源,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我区在春江花园社区开展了打造了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试点建设,通过设置“1890”社区服务热线,与辖区内各服务网点进行联结,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这种做法,既整合了社区的优质服务资源,又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还充分发挥了社区服务中心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整合功能。对于暂时其它社区,通过在各社区服务窗口办理登记联系或发送便民利民联系卡等形式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快捷便利的中介、家政、水气换送、电器维修、法律咨询、管道疏竣、锁匙启修、机船票订购等便民代办服务。
7、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开展自助互助服务。
通过开展党员“五双”活动、村(居)民论坛、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激发居民群众互帮互助的参与热情。
8、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和社区双向考核互动机制。
按锡社指发[20**]3号规定的考核内容,年终将对相关部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情况进行评议,为各部门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提供参考,建立起政府部门和基层社区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
三、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推进社区建设,是篇大文章。它关系着在新世纪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管理社区这个复杂的社会肌体;关系着如何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关系着在社区管理中如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实践中探寻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之路。
(一)从社区组织的性质和特点看,社区建设是联系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根本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基层社会事务的增多,应鼓励和支持这种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它对于行政组织的职能具有转替性和辅,在党和政府与广大
居民群众之间起着不可替代的联结和沟通作用。
(二)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看,社区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也需要社区发挥作用。还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他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迫切要求。由此可见,社区建设是应运而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条件。
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4
1、组建道路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组工作机构;
2、制订相应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
3、到安全社区建设的先进地区学习建设经验;
4、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社区理念、建设程序与方法的专项培训;
5、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社区理念,提高民众对安全社区理念的知晓率,同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二、摸底调查阶段(2012年12月)
收集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数据,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情况档案。调查受众面要求达到50%以上,知晓率达到80%以上。调查的主要内容:
1、现有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职责及其适用性;
2、现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及其适用程度和有效性;
3、现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活动惯例和程序的适用程度;
4、以往伤害、事故、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和预防符合程度;
5、安全现状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上级要求符合程度;
6、社区居民的要求;
7、已开展的各类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活动的信息及相关资料;
8、社区人员、设施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并进行分级。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6月)
1、根据摸底调查结果,作出社区诊断,确定风险控制伤害干预重点。
2、根据诊断报告,制定总计划,年度计划,确立建设项目,制定项目计划,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付诸实施。
3、建立伤害监测体系。通过医院、交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企业、学校建立伤害监测体系,做好记录。医院、社区卫生院、企业、学校要建立记录管理制度,并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同时,检测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整改落实阶段(2012年7-12月)
道路交通安全组对建设工作的过程进行中期评估,通过阶段性检查,纠正错误,及时整改。
1、制定检查制度,规定检查时机、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及检点等。
2、检查类型包括日常检查、节假日检查、重点活动日检查、季节性检查、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检查以及项目结束后的检查等。
3、检查方式包括自查、社(居)组织的检查、各小组的联合交叉检查。
4、检点如下:
(1)高风险环境,包括重点单位、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的危险源,事故高发、多发环境和区域等。
(2)高风险人群,包括本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和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人群。
5、检查的主要内容:
(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与落实情况;
(3)重点部位、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设施危险控制情况;
(4)单位员工和居民的安全健康意识与安全健康行为能力情况;
(5)道路交通安全绩效;
(6)目前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其他问题。
6、问题整改:
(1)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到各单位或部门,要求限期整改。
(2)存在问题的单位或部门要制定整改措施,规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以及完成时间、完成目标。
(3)整改措施完成后由检查人员进行复查。
(4)若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制定改进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五、巩固阶段(2013年1-12月)
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运行、巩固建设成果,持续改进。根据需要,调整目标、计划等。
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处理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农村乡、村垃圾处理问题,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使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具体目标任务为:第一步,至20年底,县、各乡(镇)要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有实施方案,并着手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划,20年省试点村庄要全面启动垃圾处理工作;第二步,2009年上半年要全面启动所有村庄点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工作,年底,农户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第三步,进入正常规范化运行后,县、乡财政规范投入和奖补范围,实行乡(镇)、村自治管理。
三、操作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按照县、乡、村、户四级联动,以垃圾处理场所为核心,以垃圾中转站最佳运距为服务半径,以垃圾收集点为基础单元,规划建设城乡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县城近郊的农村,可采取“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偏远村庄可采取“户集中—村组简易填埋”的模式;其他地方可采取“组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模式;各乡(镇)、村还可探索其他符合当地实际的模式。各地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要按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处理,防止造成垃圾污染。
要注重“户集中、村落社区收集、乡(村)转运、县(乡)定点处理”农村村落社区保洁四个环节的分层运作。户集中,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农户应将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并将垃圾集中堆放在垃圾堆放点。村(组)收集,在农村人口相对密集(35户以上)的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洁员把农户和公共场所的垃圾集中清运至村落社区垃圾池。乡(村)转运,乡镇要建设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站,配套一辆小四轮汽车负责各村落社区垃圾池的垃圾清运至垃圾集中转运站(垃圾中转箱)。县(乡)定点处理,县城和部分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批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各乡镇按照就近原则集中处理。
四、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成立农村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部长同志任组长,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农工部、宣传部、建设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城管局、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委农工部,由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村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设施、有长效管理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度。
2、明确部门职责。(1)规划建设部门:全面负责垃圾处理技术指导。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好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对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置的布局、用地、规模等作出明确界定,并着手构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系。(2)环卫部门(环卫、环保、爱卫)要切实履行好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职责,加强环境卫生执法和检查。(3)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沼气推广力度。(4)财政部门要建立全县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的经费投入。
3、落实操作方式。圩镇:达到“七个一”。即有一个圩镇卫生管理机构、有一套垃圾处理及管理制度、有一个垃圾处理村民公约、有一批垃圾池、有一个垃圾中转站、有一队固定的保洁员、有一套齐全的收集工具,公共场所做到日扫日清,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处理率达到95%以上;省试点村:达到“六个一”。即有一个卫生管理理事会、有一套垃圾处理及管理制度、有一个垃圾处理村民公约、有一批垃圾池、有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有一个固定的保洁员、有一套简易的收集工具,公共场所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90%,处理率达到85%;其它村庄:达到“四个一”。即有一个垃圾处理村民公约、有一批垃圾池、有一个固定的保洁员、有一套简易工具,垃圾做到及时收集、集中销毁,垃圾清理达到80%。
4、做好基础工作。县将垃圾处理工作纳入09年新农村建设现场调度会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要尽快启动该项工作,并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在11月3日前将实施方案上报县新村办。
(1)各乡(镇)要落实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辖区日常卫生保洁;明确乡(镇)、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是新农村建设点及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工作的具体督查监督员。
(2)县建设局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这一机遇,指导抓好村庄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村庄内建设垃圾池、垃圾屋。
(3)各乡(镇)要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创评、“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保洁创评活动。加强农民保洁意识教育,把卫生保洁与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种卫生知识宣传,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
关 键 词:城乡结合部建设
2010年2月,北京市正式启动50个重点村的建设改造。50个重点村聚集了12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4万,流动人口超过100万,人口结构倒挂现象普遍存在。曾被形容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社会秩序最紊乱,利益诉求最复杂,城乡反差最明显”。经过两年建设改造,全市50个重点村旧村拆除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回迁安置楼正在按照动迁后两年回迁目标加紧施工,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集体产业规划发展,转移就业、社区建设、绿地回建等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城乡结合部面貌改变、产业转型、群众生活改善。
今年3月2日,北京市召开城乡结合部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宣布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50个重点村建设两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市委书记刘淇在会上总结了两年来重点村建设五个特点。
动议:两年解决20年问题
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最尖锐的结合部地区,“都市病”易患难治。早在2009年12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就专题研究城乡结合部问题,会议认为:城乡结合部是首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尖锐的地区,重点村是城乡结合部这些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会议决定:下决心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对这些区域整体建设改造城市化,使这里的群众全部妥善安置,外来人口合理安排,区域产业健康发展,绿色空间同步实现。之后再逐步拓展到全市227个村庄。此前,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等多次深入流动人口聚居地调研,对此问题关注已久、深思已久;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逐年都有相关议案、提案提出。
思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
50个重点村的建设,北京市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思路,并且明确了“调、拆、建、转、管”的五大重点任务,集成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规划、立项、土地储备、拆迁等10类33项政策,诸多部门协作,提速行政效能,激发融资智慧。规划部门按照“一村(乡)一策”原则,编制了规划实施方案。各区研究制定了重点村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土地储备、重点工程带动、产业园区带动、新城建设带动、执行绿隔政策等建设开发模式,平衡了建设资金,制定了倒排工期。
按照规划,50个重点村拆迁整理出来的45平方公里土地,7.8平方公里建回迁安置房,3.3平方公里建集体产业,13平方公里回建绿地,4平方公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16.9平方公里用于平衡建设资金,完善城市功能。这确保了农民安置能上楼、农民长远生计有保证、城市长远发展目标能够实现。
但最大的难题是:建设改造钱从哪里来?经初步测算,完成50个重点村整体迁建,资金需求2321.1亿元。为此,北京采取了三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