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图书馆;价值取向;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俄羅斯著名文学家普希金有言,“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图书馆的建立不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更可以让学生们在丰富业余学习生活的同时,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外阅读,应成为高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一、高中图书馆建设的价值取向探索

1884年,我国在北京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图书馆。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今,课程的深化改革决定了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探索高中图书馆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图书管理人员确保高效完成图书管理T作的前提。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将图书馆内的图书做好基础分类,然后依据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向学校提出采购清单,把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必读图书收录进图书馆的图书目录。这有助于学生对图书选择范围的划分,更能够让学生们对现阶段的必读书目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加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存在的原因是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个读书和学习的好去处,因此营造一个有氛围的读书环境,也成为实现图书馆功能性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性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中国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只重视课本上的知识。现今,我们不再沿袭“刻板教学”的教育模式,而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到现实中去体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魅力。图书馆的建立,有效推进了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作用。另外,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及实践考察,我发现不少高中生由于课业压力过大,在课下的时间里没有空余的时间,课余生活比较枯燥、单一,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学生无法调整紧张的状态,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高中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式,有些学生喜欢看历史类书籍,有些学生喜欢看文学书籍,还有些学生喜欢看图画之类的书籍,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从紧张的精神状态下转移到课外书籍阅读中,既可以丰富知识体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下时间,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指导学生的阅读习惯

社会的高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阅渎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阅读媒介也是五花八门。时代信息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更好的阅读体验,那么怎样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率、有质量的阅读,也是我们迫切希望学生能掌握的方式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学校的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指导其阅读方法。然后,在学校图书管理员的推荐下,选择一些对学习有一定延伸作用的文学名著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作用,让学生们在图书馆的课余时间变得充实而快乐。作为一名高中校园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当把图书的归纳整理视为每天工作的重点,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图书目录、位置的了解,可以节约学生的选择时间,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高中图书馆建设之后,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高一阶段的学生时间相对较为充裕一些,而且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还有更多的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可以为学生们选择一些学术类的书籍或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为课堂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高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面临高考的压力,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读物推荐给学生,指导学生们以快速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放松,缓解高三学生精神压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中可以以更好的精力对待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

在高中校园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十分重要。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且緊张,阅读却又是学习中接触课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怎样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让学生们“读好书、好读书”,是教师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一步。学生自我修养的培育,开阔了高中阶段学生的眼界,更能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新课标必修一要求学生们掌握的课外阅读图书,其中有一本是《论语》,这本书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更能够以课本为中心进行拓展,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孔子与弟子们的处世哲学=图书管理员可以在高一学生经过《论语》课程的学习之后,为其推荐这篇课文的完整版图书,最好是带有同步注解的原文赏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中想要向人们传达思想内涵。高中阶段是学生从义务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因此图书管理员必须发挥图书馆建设的价值,利用图书馆的独特作用来指引学生提高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情操。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气质里,包含了他所走的路,遇到的人以及看的书籍”,由此可见,书籍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积极发挥图书的作用,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良好品行。图书管理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积极正能量的书籍,如《孟子》《诗经》等,其中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修养水平,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成功经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地从书籍中吸取一些营养,才能够提高个人的专业发展。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2

【摘要】目的 探索海口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426名申请加入海口市CDC和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根据其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4组,分析4组海洛因成瘾者间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依赖及稳定剂量等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的因素。结果 截至2008年12月31日,426名海洛因成瘾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为153天。4组间吸毒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69,P=0.05),稳定剂量在40或40 mg•d- 1以下者与在40mg•d- 1以上者的维持治疗时间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6,P=0.00),吸毒时间和稳定剂量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有影响。结论 海口市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短;吸毒时间和稳定剂量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有影响,同时还存在其他未知影响因素,应积极探讨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延长治疗保持时间。

【关键词】 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影响因素

Correl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ime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among community-based heroin addicts in Haikou

Lu Qiu Juan,Li Cheng Gong ,Sun Wen Hui,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ime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among community-based heroin addicts in Haikou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aking measures of interfering in the heroin addicts’paction. Methods: Th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is 426 heroin addicts who apply for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clinics of CDC and Skin diseases and venereal diseases dispensary of in Haikou in 2008.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trai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ime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such as the social demography, drug dependence and stabilized dose etc. Results: Up to December 31, 2008, the median time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r the 426 heroin addicts is about 153 days.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4 groups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h = 12.69, P = 0.05).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stable dose of less than or equal to 40 mg ? d-1 and greater than 40 mg ? d-1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h=-2.86,P=0.00).The duration of taking drug and stable dose both have impact on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duration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r the heroin addicts of Haikou city is short. The time of taking drug and stable dose both have influence on the time of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other unknown factors which also have an impact on it. We must actively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related factors and tak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prolong the time of maintenance treatment.

【Key Words】 Heroin addicts;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Influence factors

注射吸毒是导致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1,2],注射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传播可导致向普通人群的蔓延,帮助他们选择安全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3,4]。国内外经验证明,对海洛因成瘾者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普通有效的减少危害措施之一,是遏制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同时对减少需求、恢复吸毒成瘾者的社会功能有积极意义[5]。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 是通过长期限量给鸦片类成瘾者口服美沙酮 ,来抑制他们对海洛因的渴求和使用海洛因带来的欣。同时通过提供的心理治疗、健康和就业咨询等社会支持服务 ,使得成瘾者提高或恢复他们各自的社会功能[6]。

大量的研究表明 ,药物滥用治疗的效果与美沙酮维持治疗持续时间密切相关[7]。而且 ,在治疗中保持时间的长短被认为是评价 MMT 治疗效果最好的预测指标[8,9]。因此 ,延长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时间对MMT来说非常重要。为了解海口市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对海口市CDC和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426例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申请加入海口市CDC和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共471名,实际符合要求的有426名。治疗标准按照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国家工作组颁布的《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方案(试行本)》[7]:①经多次戒毒仍未脱瘾的海洛因成瘾者;②年龄在20周岁以上;③当地居民且有固定住所或外地流动人口有暂住证;④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海洛因成瘾者,可以不要求第2项条件。排除标准:①任何在研究中可能引起危险的严重疾病(如肝、肾、心血管疾病) ;②正使用抗惊厥药;③严重精神疾病;④接受维持治疗可能有困难者,如涉及刑事案件、短期居住者等。淘汰标准:①维持治疗时间少于15天者;②对工作人员和其他患者有恐吓或暴力行为者;③将美沙酮带出门诊者;④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用药者。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编制调查问卷,每个自愿申请者在申请加入治疗时在医师指导下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申请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及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吸毒方式、吸毒时间及日吸毒量等药物滥用行为。开始治疗后由医师记录每天美沙酮服药情况。维持治疗分为引入期与维持期,引入期是指开始使用美沙酮并逐步调整剂量到稳定状态的时间,通常为15-30天。维持期指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20-30天)调整完成引入后美沙酮用药剂量相对稳定的时期,可能为数月、数年甚至终生。稳定剂量为吸毒者完成引入式治疗后的美沙酮剂量,通常吸毒者在坚持用药后10-14天达到稳定剂量[8],1毫升美沙酮口服液含美沙酮剂量为1毫克。

1.3 分组 根据其在维持治疗门诊中维持时间的长短分为4组。Ⅰ组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不足90天的治疗者132人(30.99%),Ⅱ组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在90~180天的治疗者111人(26.06%),Ⅲ组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在181天~1年的治疗者151人(35.45%),Ⅳ组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治疗者32人(7.50%)。

1.4 统计分析方法 对调查表进行统一整理,用Epidata3.0软件将获得的资料建成数据库,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情况 426名被调查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中位数为153天,最短的为15天,最长为474天,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有32名,占7.50%。调查结果显示:男性390名(91.55%),女性36名(8.45%),男:女=10.8:1;年龄在30-39岁占多数,为58.69%,其次是20-29岁,占26.53%,40或40岁以上者占14.78%;未婚或离异占60.31%,其次是已婚,占39.69%;职业以无业居多,占76.53%,其次是有职业,占23.47%;文化程度以初中或初中以下占多数,为75.12%,其次为高中或高中以上,占24.88%。各组的人口学资料如表1,4组人群的分布均以男性、年龄在30-39岁、无职业、未婚或离异、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者占多数,分析结果提示各组间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药物滥用情况 吸毒时间的中位数为8年,吸毒时间最短为0.5年,时间最长为19年;日吸毒量的中位数为0.40g,最低为0.05g,最高为3.00g;吸毒方式中46.71%是单纯注射,42.49%是单纯口吸,10.80%是注射+其他方式混用。从表2可见,吸毒时间4组间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日吸毒量、吸毒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吸毒时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Ⅰ组与Ⅲ组、Ⅰ组与Ⅳ组、Ⅱ组与Ⅲ组和Ⅱ组与Ⅳ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相关分析,吸毒时间与维持治疗时间呈正相关(r=0.14,P=0.01)。

2.4 稳定剂量 稳定剂量的中位数是40.00mg.d-1,最小值为3.00mg.d-1,最大值为110.00mg•d-1,稳定剂量在40或40 mg•d- 1以下者与在40mg•d- 1以上者的维持治疗时间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相关分析,稳定剂量与维持治疗时间呈正相关(r=0.139,P=0.00)。

2.5 多因素分析 以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为因变量(y),人口学特征、滥用药物情况和稳定剂量为自变量,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的t检验如表5所示。回归模型的R2=0.56,表示因变量的变异中56%可由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是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最好的预测指标[10,11]。本次调查显示,426名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为153天,维持治疗时间在1年以上者32名,仅占7.50%。而在美国纽约市进行的一项为期3~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1989~1990年参加MMT的1206名病人保持时间的中位数为23个月;在西班牙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1990年6月~1997年12月接受MMT的1487名病人在治疗中保持时间的中位数为17个月[12]。对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117例病人的随访,得到病人保持时间的中位数为97.12天(约3个月)[13]。可见海口市海洛因成瘾者维持治疗时间低于国外水平,同国内其他门诊相比基本相符。可能的原因是:海口市于2007年才开展MMT,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门诊工作中缺少心理健康干预人员,无相关人员去了解退出者的情况和督导其返回门诊继续维持治疗;社会支持性环境营造不够,如入组要求严格而退组容易,参加维持治疗者的后续问题如失业等得不到解决,社会上歧视吸毒者的现象严重等;大多吸毒者对MMT认识不够,仅把美沙酮维持治疗当作一个戒毒的方法,不认为吸毒成瘾者需要美沙酮长期维持治疗,而认为自己服药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不用服用了,自行停止服用美沙酮;许多吸毒者服用美沙酮后仍然很难消除对的心理渴求,因而偷吸,被迫停止服药。MMT只解决了成瘾者的毒瘾问题,却无法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今后在门诊的工作运行过程中,我们除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外 ,还应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社区宣传,增加社会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理解,不歧视病人,给病人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病人解决失业等后续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吸毒时间与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说明吸毒时间越长,吸毒者的维持治疗时间也越长,可见吸毒时间的长短是维持治疗时间的保护因素。426名调查对象的稳定剂量的中位数为40mg,稳定剂量的与维持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说明稳定剂量大,维持治疗时间也就可能长。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应做到个体化 ,遵循足量给药原则 ,使之既能控制和消除渴求 ,又可使药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恰当足够的剂量可以减少偷吸行为的发生。

从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看出,吸毒时间和稳定剂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24、0.76,系数均大于0,说明吸毒时间长和稳定剂量大的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就可能长;回归模型的R2=0.56,表明维持治疗时间的变异中56%可由吸毒时间和稳定剂量的变化来解释,回归模型解释的问题不全面,维持治疗时间的长短还受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因此,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鹏,王曼,李艳,等.珠三角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368-371.

[2] 王爱霞,主编.临床医护人员培训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

[3] 殷大奎.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4): 145147.

[4] 石珊,黄映善.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 17 (1): 5660.

[5] 武俊龙 ,吴尊友.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艾滋病性.2004,10(1):69-70.

[6] Jeff W, Richard M, Wayne H,Key issues in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National Drug and Alcohol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1992:1 31

[7] Zhang Z, Friedmann PD , Gerstein DR. Does retention matter?Treatment dur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drug use [J] Addiction,2003 ,98( 5 ):6732684.

[8] DesJarlais DC, Hubbard R. Treatment for drug dependence [J]. Proc Assoc Am Physicians,1999 ,111 (2) :126-130.

[9] Simpson DD , Joe GW, Rowan2Szal GA , et al. Drug abuse treatment process components that improve retention[J].J Subst, Abuse Treat, 1997 ,14(6):565-572.

[10] 龚俊平,等,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保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5,6(9):250-253.

[11] 张晓红,117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16(2):140-142.

[12] 王有德, 石国壁. 568例药物滥用者的流行学调查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1994, 3 (1) : 5052.

[13] 刘志民, 吕宪祥, 穆悦, 等. 我国药物滥用的基本情况调查[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2, 5: 2728.

作者单位 570102 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570311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2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运用政府、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源头管理,形成公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分级创建、逐步推广”的原则,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开展以乡镇为主体,县安监局联合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劳动等相关部门予以业务指导的创建安全社区专项行动。争取2013年创建1个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创建2个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创建3个省级安全社区。

三、实施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采取创建标准从高要求、从实制定,分动员部署、创建试点、全面推进和考核验收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2年月)。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县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讲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对试点社区各级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等,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二)试点创建阶段(2012年月至2013年6月)陵工业开发区是县政府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对此,陵工业开发区应落实创建工作具体机构、指定分管领导,配备相关人员和经费,动员辖区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创建工作。其它各乡镇也要根据辖区实际,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准备。县安办应加强协调,做好指导工作,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中好的做法,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我县安全社区建设的推广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总结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推进,每年分批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达到总体目标。争取到2013年创建1个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创建2个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创建3个省级安全社区。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并做好申报工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经研究,决定成立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在县安办。

成员由安监、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劳动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安办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综合指导协调及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相关工作统一安排到安全社区创建之中,积极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各乡镇(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活动资金,组织学习国家关于《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省安全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和程序,切实做好本辖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县政府将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各乡镇(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各乡镇(开发区)要围绕辖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在摸清社区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重点控制的危险源,掌握社区人群伤害的趋势与分布特点,明确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弱势群体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确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于2012年月30日前将方案报县安办。

(三)建立机制,完善措施。安全社区建设具有较强科学性、广泛实践性,涉及区域诸多方面,社区与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的保证措施,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安全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安全社区投入机制。各乡镇(开发区)应落实安全社区建设专用资金,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广泛发动社区各界,支持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投入,以形成县、乡镇(开发区)、社区各界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确保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安全促进评估机制。根据安全社区建设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针对安全社区建设计划和干预项目的考核评估机制。三是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咨询服务机制。集合社区内外的人才资源,聘请热心安全社区建设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建立专家型志愿者队伍,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指导,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在科学指导下拓宽领域、快速发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实施时间长,需持续1-2年才能达到评定条件,其中,国家级安全社区的创建时间更长,一般至少要3年时间。经评定认可后,还需要坚持持续改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在建立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长效建设,不断完善改进措施,保障运行持续有效。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城镇化 空心化 农村社区 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22-04

一些地方目前出现的“农村空心化”现象,生成背景复杂,涉及领域广泛,负面影响明显,采取科学举措加以攻克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

一、农村空心化的成因与影响

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农村空心化是指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甚至是过分转移到城市中务工,而导致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空缺和村庄空间形态上荒芜的现象。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发展态势,农村空心化究其本质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变革在乡村地域的现实反映。一方面,人口非农化转移成为常态,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对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户籍、教育、住房等公共资源供给的缺失和分配上的不均,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完善的政策和生活保障。无法真正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为此,对其而言,一个理性的选择便是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老人和孩子则成为老屋中留守的主要人群,导致农村“年龄空心化”的现象凸显。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外扩内空”现象日益突出,农户更多地将新房的建筑选址确定在村庄或城乡交界处,以获取城市的公共资源与享受便利的交通出行等,这又往往造成村内人走宅空,老宅长期闲置,农村“住宅空心化”的现象普遍。

农村空心化给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一。农村空心化造成了我国农村发展格局的失衡和资源的浪费。留守老人和妇女在知识素质、技术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弱化,亦使得科技知识和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加,进而造成撂荒耕地逐年增加,“一户多宅”情况,数量庞大和布局混乱的新、老住宅又向耕地保护提出了挑战。其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非农转移使得新农村建设主力日益流失,社会管理革新的难度加大。老人养老、医疗和小孩的教育等问题日渐凸显。其三,农村空心化的“外扩内空”,使得农村整体的面貌和人居环境受到破坏。农村村庄内部的空心性及其外部的广延性,直接引起宅基地更大程度的分散,给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村内住宅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在遭遇各类自然灾害时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并现实地影响着农村建设的整体风貌和布局。此外,住宅空心化的无序发展,还使得长期以来形成的亲缘临近和邻里互助的朴实民风和人际关系淡化,村民的集体意识受到削弱。争夺宅基地行为的增多,又导致干群关系和村民关系日益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内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二、农村社区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1887年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提出的,它是包含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农村社区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系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村民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在我国的产生,系新时期乡村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和完善具有积极作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失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的功能并积极引导社区建设,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首次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张后,短短几年间,各地的社区建设便经历了探索实验、全覆盖发展、和谐社区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四个发展阶段,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功能日益彰显。

首先,农村社区的建立改变了城乡传统的生活思维方式,整合了社会资源。当前各地对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探索,主要包括新兴农村住宅社区、中心村规划社区以及旧村改造社区_一类。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村庄合并,原先散居的村落变为集中化的社区,汇集了更多的异地人口,建立在传统亲缘、地缘关系上的乡土人际网络更多地加入了业绩因素,熟人社会的乡土性慢慢减弱,开放化生活方式和兼收并蓄的思维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促进了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科学对接。同样,农村社区建设亦推动了社会资源的节约和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村落住宅加以科学规划,整合并优化配置了闲散的土地资源,在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改善其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同时,更为城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针对留守群体的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社区建设还为村民搭建了组织化利益和诉求表达的平台,从而为其争取了更多的公共政策、资源,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其次,作为一种新体制,农村社区还在促进基层民主、村民自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农村社区的成立,适应了乡村社会日益开放和人员融合的变迁趋势,一改传统封闭和排外的管理体制,赋予所有在乡村生产和生活的人们以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管理权,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和居民的民利。并且,针对农村青壮年人口离乡进城所带来的基层民主空心化的发展障碍,农村社区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将辖区基于共同生活需要的群体予以整合。打破了传统村籍的限制,将外来人员纳入社区民主治理之主体范畴,从而打造了一个多元利益主体平等协商、协调的平台,激发着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内生动力,进而有效促进农村发展中各类矛盾的化解和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选择

针对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村社区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综合协调原则,充分调动各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系统整合各类社会公共资源,切实形成建设合力。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和引领

我国的农村社区具有很强的政治建构特性,政府的动员和制度安排显得异常重要。政府部门要更新理念,改变行政权力包揽和过度干预的传统,在社区建设中始终以农村所需和农民所思为出发点,切实授权、还权于社区,保障农民的社会参与权、表达权。其一,通过宣传教育、政治动员和经济诱导等手段,引导村民形成组织化的协调、互助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各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的社区建设和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由于“外扩内空”而分散和浪费的各类资源、实现组织化的综合利用,最终形成规模发展和集约效应。其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点,明确对农村社区的法律定位。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和乡镇政权的组织基础,应当赋予其正当的法律地位和充足的管理权限。其三,有效利用农村社区利益表达和诉求输送的平台效用,有针对性加以政策设计和民主推进。农村社区为村民利益聚合和民主自治搭建了组织架构,应积极鼓励农民的参与、协商和讨论。同时,政府应当常态化、制度化地收集和分析社区整理和输送的各种建议与诉求,及时修正相关政策措施,将资源和经费的投入加以最优化配置,有的放矢地化解空心化的各类难题。

(二)在攻克农村空心化问题上应当大胆探索,有所作为

第一,明确职能、准确定位,有效弥补政府管理缺失。目前村庄合并构建社区的模式,主要着眼于农村区域的社会化或就地城镇化,结果是尽管产生了新兴社区,但往往停留在村民居住集中或行政机构简单合并等浅层次上。看似打破了原有村庄的行政界限和社会边界,但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融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社区。其内部村治的痕迹依然明显,管理资源并未得到优化整合,社区的组织和制度建设都相对滞后,社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并未切实转变,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低下,难以协助政府解决土地城镇化快于村民市民化的矛盾。基于此,我们需要重塑社区的治理地位,要将其职能切实定位在资源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空心村“内控外扩”、“小聚居、大分散”的特点,按照资源共享、贴近基层、节约成本、服务村民的原则,以空心村整治——中心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对原先村内外的整体空间结构、家庭模式进行重构。即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对农村用地的整理活动,对农村用地进行科学规划,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公共资源加以整合,选择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设置为中心村,配套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具体承接政府对村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留守人员居住环境进行调查,依据社区布局特点对现有农村居民点迁村并点、退宅还田,遏制土地资源浪费。

第二,加强“内功”修炼,持续完善农业生产服务。针对目前农村空心化所引发的人员流失、土地荒芜、科技推广困难、种植结构失衡等现实问题,农村社区应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持续健全农村生产体系来协调加以解决。社区农村生产体系应当是一个集农资、技术、服务、信息提供的大平台,它可对以往分散在各空心村内的农业生产需求加以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统筹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和各类行业组织的发展,集中消除空心村内农业科技推广的障碍,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型。鉴于目前空心村内所导致的人才短缺,农业创新难以为继的困境,农村社区应当在对策的选择上内外并举。一方面,依靠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区域内相关企业、组织的力量,加大对现有劳动者的技术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包括对农民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掌握先进的技术并在实践中强化其应用的熟练度;设立专门化组织长效地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问题加以咨询、解答;组织农民学习各种农业科技、文化、经济、环保和法律等相关知识等等。另一方面,农村社区要大力引进各类农业专门人才。特别要引进在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中能对农业技术应用、农产品加工营销、种植养殖、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大力探索大学生农村服务的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争取完善的待遇保障和晋升渠道。农村社区还应借助专家的智慧,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现有农业种植结构。要强化农民的种粮意识,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大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发展网上农业、智能农业、数字农业等多元化全新的农业形态。在种植结构上,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切实提高现有土地生产的利用潜力。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5

一、工作目标

㈠爱国卫生工作

1、巩固发展卫生创建工作,市一级卫生镇及各类基础性卫生创建工作有新发展。

2、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制,虫害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3、持续巩固血防工作成果,确保不发生内源性血吸虫病病例。

㈡建设健康社区

1、全面推进实施第二轮建设健康社区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并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2、广泛开展健康单位、健康村庄、健康家庭建设活动,不断扩大健康场所覆盖面。

3、有效开展“融入闵行,传播健康”等定向建设项目,取得基本经验和成效。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㈠继续巩固发展卫生创建工作,夯实健康环境基础

积极组织开展巩固市一级卫生镇工作,根据《上海市一级卫生镇标准》和市、区爱卫办的有关工作要求,加强重点地段的整治,消除卫生薄弱点,继续开展各类基础性卫生创建和巩固工作,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卫生创建水平。

1、加强宣传动员,提高公众参与度。各村、单位要以创建市级文明镇和市容达标区域为契机,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以及组织专项整治活动等形式,在全镇掀起新一轮全民参与巩固卫生镇创建成果的工作。

2、加强协调指导,提高总体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寻找大卫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居民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加强镇村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整治。加大投入,做到队伍落实,督查和执法经常,环卫设施设置合理,道路保洁到位,乱设摊等六乱现象基本消除。“三小行业”规范管理,行业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每季度进行自查自纠,落实职责与整改措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工作到位。

3、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继续抓好农村旱厕改造工作,按照“规划先导,合理布局,以人为本,方便群众,注重管理”的要求,在集镇区周边村及流动人口集聚的村民小组建造公厕,消灭小粪缸,减少蚊蝇孳生地,改善农村用厕环境。抓好卫生保洁、除害、河道保洁等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乱招贴、乱涂写,管好垃圾箱房,保持主干道及村宅道路整洁干净,提高农村整体环境卫生水平。

4、深入开展基础性卫生创建。以文明创建为载体,继续开展市级卫生村、市容环境整洁村、文明小区卫生达标、卫生单位、卫生先进路段等基础性创建和巩固工作,坚持季度检查,强化过程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卫生水平。

㈡加强有害生物防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防制工作质量

加强有害生物防制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和突击性、经常性的除害活动,强化孳生地控制,逐步探索、扩大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试点工作。

1、加强有害生物控制督查力度。强化日常防制为主的管理措施,开展重点行业除四害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单位控制有害生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重点行业虫害密度。加强对有害生物控制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切实推进有害生物控制的长效管理,提高防制工作质量。

2、开展“易得工程”试点工作。以有害生物控制示范小区为试点,设置灭蟑药品供应点,免费提供灭蟑药物、开展除害知识宣传,使市民能及时、便捷地获得灭蟑药品及其相关知识,主动、有效地进行家庭灭蟑等除害活动,为市民参与“让虫害远离生活”活动提供方便。

3、加强专业队伍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除害服务站、社区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两支专业队伍的工作范围及作业人员岗位职责,落实作业质量检查考评等管理制度;适时组织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有害生物控制工作质量。

㈢开展血防等卫生防病工作,促进人群健康

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加强和规范对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检测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对辖区内三分之一地区的查螺监测,组织对来自疫区和外出疫区回沪人员等重点人群的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力争受检率达80%。

做好公共卫生防病工作。根据卫生防病形势和总体要求,积极组织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除害活动。开展对农村土井的消毒测氯工作,确保有氯率达85%以上。加强对农村家庭办酒户、学校、建筑工地等单位食品卫生宣传的指导工作,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开展卫生防病宣传。联合计生、人口办、综治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警署等部门,针对社区内的发廊、足浴店、KTV、舞厅等娱乐场所和外来务工人员集居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以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为重点内容的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工作,要基本做到各类重点场所的知识宣传全覆盖,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知晓率。按照季节气候特点,结合防病工作要求,开展环境卫生和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市民卫生防病知识和技能水平。

㈣深入推进健康社区工作,促进社会健康

在全面启动、实施《镇建设健康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年)》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组织开展务实、有效的重点活动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拓展健康社区行动内涵,推进建设健康社区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

1、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建设健康社区的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水日、科普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健康社区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广大市民了解健康社区的理念,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互动的良好局面。

2、全面开展健康社区重点推进活动

要聚焦完善健康服务、维护健康食品、营造健康环境、提倡健康行为等任务重点,广泛动员市民积极参与,使市民真正成为建设健康社区的主体,共同营造建设健康社区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各项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部门工作计划安排,坚持条块结合,制定并落实具体方案,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清洁家园”、“人人运动”、“万河整治”等16项重点推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3、积极推进“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

继续组织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即人人知道自己血压、人人参加健身活动、人人掌握救护技能、人人了解食品安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条块联动,使活动在深度、广度、特色、规范化管理上有突破,市民的参与率、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等有进一步提升。

4、积极组织开展区域特色工作

“融入闵行,传播健康”活动要以增强来沪人员健康意识,提高来沪人员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规范自身健康行为,提高来沪人员健康素质为重点,积极构建和营造来沪人员参与健康知识学习和享有健康服务平台,特别加强对来沪人员结核病、艾滋病防制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使结核病、艾滋病社区综合防制工作有新的突破。

5、深入开展健康场所建设

要广泛动员单位和市民积极参与以健康单位、健康村庄、健康家庭为重点的健康场所建设工作,提高建设健康社区工作覆盖面,整体推进建设健康社区工作。年内累计至少有20个单位参与建设健康单位活动,建设健康家庭的参与率累计达到20%。

㈤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健康社区工作

社区建设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管理 创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随着“社区”概念在90年代引入我国,时代的发展变迁使得我国社区发展成绩喜人。社区数量多,发展情况优,居民参与度高,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涌现出不少模范社区。然而在看到成绩的背后,也应该全方位了解社区建设存在的隐患和疏漏,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整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得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事业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在社区负责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广大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旧的体制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现代观念相互冲突,东西文化相互激荡。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外来人口比较多,加上家庭矛盾增多、贫富差距拉大、失业问题突出等,使得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多,难度更大。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少数人的利益受到较大冲击,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群众心理上会出现失衡现象,由此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就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也会影响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由于我国社区的配套设施普遍比较薄弱,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处理问题能力有限,使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薄弱。一是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人数不足,辖区辐射人口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比例失衡;二是表现在辖区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部分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如果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充分,理论水平不高,政策掌握不全面,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讲道理、提措施,使得群众心服口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难收到实效。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区的功能不断扩大,但同时社区还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离退休老人、下岗职工、城市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社会团体都聚居在社区,活动在社区,他们也日趋成为社区的主角,如果疏于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群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局面。

因此,通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社区人群的思想动态,切实承担起对他们的疏导、管理和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内容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局限于过去简单的领域,重复过时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就失去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因此,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大胆开辟新的领域,使思想教育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区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新的经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显得十分迫切。

3社区管理方式创新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踏实肯干的工作劲头,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可以尝试类似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模式从高校中选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优秀大学生。另外,还要经常地组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外出参观访问,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加强与其他社区的沟通,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有益经验。

在构成社区的各种要素当中,人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要素。在社区中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理应以人为本,关注、关心、关爱社区成员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社区的服务工作,将搞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社区成员的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和群众打成一片,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服务群众。社区当中人口众多、成分复杂,其需要也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就要首先了解群众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建立社区成员的家庭情况登记表,经常走访各家各户,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情况。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人文关怀。

十报告将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提上了一个重要的高度,在全社会掀起文化繁荣的浪潮中,社区也应该把握时机促成飞跃,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善文化设施等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能使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注意优化社区现有文化环境,大力开发新的社区文化环境,以丰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载体。要做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凝聚全方位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开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利华.浅论以人为本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