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叙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1
一、选题富有时代性与地域特色
本次参评论文的选题呈现多样化趋势。有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目的的论述,有关于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有美术教学及评价改革成果的展示,也有对当前美术新课程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质疑或反思:有中小学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有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研究,涉及美术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此外,参评作者的地区分布较广。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也有内地的,其中,不乏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选题凸显地域特色,紧紧围绕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保护、继承与发展当地本土美术文化的课题进行探讨,富有时代性与地域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充实且有推广价值
由于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美术教育、教学的行为,因此,针对所发现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能否提出可行与有效的对策,是研究能否获得成功、论文内容是否充实的关键。本次参评文章中,有不少是围绕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或校外教学展开论述的,提出了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研究和写作方法比较规范
一些论文或教育叙事的作者善于发现真问题,并能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规范性上比以往有明显提高,体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学术含量。在凸显美术教育研究学科特点的同时,一些论文的作者力求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开展美术教育学与心理学、美术教育学与科学、美术教育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从而产生一些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四、今后的期望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2
在开展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时一定要针对现代教育对自身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工作的规划。这就包括有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设计以及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可以说这两个体系是数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因素,它们对继续教育自身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成继续教育的关键所在。接着,我们就针对现代教育对数学教师的相关要求来进一步设计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
1.数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一定要本着针对性,先进性,实用性。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数学教师自身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要求,教学素质要求来开展继续教育。所谓的先进性就是根据数学领域的相关最新知识,最新科研成果来对数学教师进行相关的教育以及进行必要的培训。实用性是指继续教育要使得数学教师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通过自身转换为切实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而不是只具备理论知识,却不能知道实际行动。另外,对课程的设计要有多样化。即不能仅仅是注重于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知识的培训。而是要综合性的培养。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心理学,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对数学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除此之外,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应用也要注重起来。培养数学教师的相关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及其语言等的操作,开设相关课程并进行相关实际性的操作应用。通过课程的设计来全方面的提高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设计完备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
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及对所进行的继续教育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判定。这对数学教师的进一步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在主观上想象数学教师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因此,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设计科学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能够综合性的评价继续教育的效果。这一体系也必须具备实,新,远的特点。实,就是评价结果真实无误,能够对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综合性,准确性的评定。新,就是评价结果新颖,能够更进一步的激发数学教师进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远,就是评价结果能够具有一定的远见。能够对以后的继续教育的开展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结语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3
1.受训方信息化设施的基本情况
(1)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培训形式,因其省时间、省经费,效果好,受到受训单位和个人欢迎,但由于要利用网络,因此设施因素很重要。远程教育的手段就是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在机器配备方面最好达到一人一机。大学校或者重点中学能达到标准,但一些偏远学校或者较小单位,仍达不到一人一机,网络进校园问题也是存在的。不能保证教师上网时间,网络设置的低配置,都是制约远程教育的发展。
(2)经费支持不能整个满足培训需要
学校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支持程度高,几乎所有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相当重视,计划详细安排周密,重视教师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情况。但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一旦遇到设备更新和资金投入,就会使继续教育受阻,变更培训方法和途径,继续教育、培训的效率打折。
(3)教师的学历层次及水平参差不齐
远程教育除了培训每位教师的基础学科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使用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年龄大的教师几乎都没有计算机操作能力,这给远程培训造成了极大不便;但年轻教师就没什么大的问题,这样就造成差距很大,需要在培训时间和方式上调整。
2.教师对远程教育的态度
(1)教师对继续教育寄予的期望高
教师是远程教育的主体,很多教师都参与过很多各种、各类继续教育,也对培训形式、内容等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对教学单位的要求:基层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从内心对教学单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寄希望学校能支持教师真正得到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自己,也希望从费用、形式上得到更多的支持。
(2)教师期望远程教育的评价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
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有很大差别,有的教学管理方式选择为分散管理,对教师要求比较低,给教师的压力也小,让教师有一种放松感。有的教师希望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授课,这样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放松心情进行远程教育。教师对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基本态度:大致是希望利用网络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因为这是现代生活的表现,是很有必要的;网络教育有很多的优点,学习方便、节省开支,培训内容丰富;网络教育存在缺点,答疑困难,不能和教师面对面,交流起来有一些障碍;更希望远程教学的模式能增添教师在线答疑;教师希望远程教育的评价方式也要完全网络化。
3.远程教育的质量不高
远程教育在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中的资源相对来说比中小学的资源要少得多,一直以来,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数据比较多也比较齐全,职业院校的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需要水平较高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而这些人员都是教授级的人物,他们没有时间去专门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制订专门授课计划,即使有一些网络课件也是以前制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远程教育的质量不高。
二、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中实施远程教育的措施及手段
1.科学配置,转变理念
(1)职业院校教师要定准位,树立正确观念
远程教育是职业院校继续教育的新形式,除了各方要为这项教育任务提供资源、设备、和服务,主要还要将教师这个主要角色安排好。虽然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很多来自网络等非人因素,但最终实现整体教育结果的还是教师,如果教师在这种教育方式中表现不积极,那就彻底改变了远程教育初衷,所以要尽快改变远程教育资源的现状,正确引导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理念。
(2)职业院校教师要开阔视野,革新观念
当前,教学媒体的转变和增加,教师已经不仅仅是教材传达者、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拥有多种既能、充满现代思想的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帮助接受培训者转变、建构的协作者和共同操作者。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远程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向教师宣传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培训、教学。
2.制度保障,措施得力,促进教师参与
从国家的高度在推行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机构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职业院校制订了《教学资源接收和使用工作条例》、《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很多培训机构还专门进行了专题培训,做到让教师人人会用、能用、爱用远程教育设备。在培训内容上要进行要进网络设备、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更要让教师如何利用培训内容整合资源,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最终用在课堂上。加强远程教育系统的管理,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远程教育顺利进行;二是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让教师学以致用。
3.扩大影响,让远程教育资源高效使用
(1)利用各种活动促进远程学习
怎样让教师喜欢使用远程教育,并最终喜欢上这种形式?一是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宣传的形式要活泼,新颖,吸引人,能让教师走进远程教育;二是开展一些评议活动,比如博客比赛,日志评比等;三是拓展农村这个大舞台,农村现实的教育资源比较差,需要大量补充,而远程教育形式正好适合农村远离教育密集区,不能进行充分交流等存在的弊端。
(2)改变传统观念,让教师走出传统思想
老教师更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融进远程教育是有难度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更多的相关部门,包括老教师自身努力。一是加大投入,为学校配置网络、计算机设备;二是形成专门培训,对老教师进行思想上的,操作上的培训;三是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培训流于形式,慢慢让教师的远程培训走上正轨。
三、展望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4
1.1体育舞蹈规范化发展的要求
2002年4月,国际奧委会承认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世界综合性的运动会中开始出现体育舞蹈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体育舞蹈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我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体育舞蹈事业步入正轨,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体育舞蹈社会逐渐走向规范化.由台湾体育舞蹈教师王子文提出的体育舞蹈技术等级考试,规范了青少年的体育舞蹈技术,对他们的体育舞蹈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技术等级考试要求在准确把握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基础上,身体的方位、脚法都要精准到位,要掌握关节、肌肉、骨骼的用力方法和顺序,要清晰、精确、细致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1.2高校为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按照教育部的教学思路,1993年,北京舞蹈学院将国标舞列入专业必修课,1996年,成立国标舞专业,同年,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率先成立体育舞蹈专业,随后多所院校相继成立体育舞蹈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舞蹈专业进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成为了培养体育舞蹈教育人才的摇篮,使体育舞蹈发展更加专业化.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培训体系,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配备较完善的教学环境和场地,具有科学、完备的课程设置.以上这些,使体育舞蹈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可能,为体育舞蹈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了条件.
1.3体育舞蹈迅速发展和人才培养市场化竞争的需要
体育舞蹈在我国逐渐普及和迅速发展,各种体育舞蹈培训班相继成立,并逐渐成为了少儿学习体育舞蹈的主要途径,随着培训班的成熟和发展,地方基层纷纷开设了体育舞蹈培训学校,在经济发达地区,各培训学校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不但比教师的专业技术,还较量教师的学历层次、个人素质及个人修养.随着体育舞蹈学校的发展,教师工资的支付方式也逐渐向正规化方向发展,按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学历背景等综合因素支付工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综上所述,体育舞蹈的规范化发展,高等院校设置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等,都促使体育舞蹈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了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发展.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才能够提高我国体育舞蹈教学水平,为体育舞蹈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促进体育舞蹈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2南京市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2.1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调查
2.1.1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情况
对南京市85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历上,参加进修的大部分教师在专科以下学历,文化层次偏低,影响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继续教育应加强低学历教师的理论教学,弥补背景知识的不足;在年龄结构上,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5岁以下,年轻教师学习能力较强、精力充沛、勇于创新,但欠缺教学经验,应加强对这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在职称上,大部分教师没有职称等级,专业水平低,亟需提高专业水平;在男女比例上,男性人数过少,男女数量差距较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体育舞蹈的显著特点是两个人的舞蹈,需要男女配合来演绎;在运动经历上,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市级以上级别的比赛,反映出教师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在教学训练上,教师只教授拉丁舞或标准舞,教学对象以儿童少年为主,说明体育舞蹈受到越来越多的儿童的喜爱;只有很少数教师所教的学生获得过国家级比赛名次,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体育舞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
在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上,对85名体育舞蹈教师调查的结果。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选择了更新专业技术知识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只有45.88%的教师选择了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体育舞蹈教学以技术知识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随着体育舞蹈行业竞争的加大,体育舞蹈教师不得不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调查中还了解到,85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都认为继续教育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这说明体育舞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很迫切.
2.2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特点
2.2.1体育舞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
一是课程设置.针对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课程一般包括理论、技能和技术三部分,在调查中发现,现今体育舞蹈进修班的课程设置仅包含技术课程,几乎没有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舞,很少涉及摩登舞,一方面是因为进修班男女比例失调,摩登舞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是缺少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调查中也发现,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正在逐渐完善.二是教学特点.目前,继续教育的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调查中发现,继续教育普遍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每一期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同的.三是培训师资特点.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师资情况为:教师以国内优秀教师和国内外优秀选手为主,体育舞蹈知名学者、国际级裁判、国家队教练等比较少.主要因为国家队教练和国内外知名学者受身份和职业的限制,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四是培训的经费来源.参加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学员大部分是自费,因为大部分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是社会舞蹈教师,他们通过教授体育舞蹈获取收入,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收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只有一小部分学员是公费,他们一般来自高校,学校承担相应的培训费用,但经调查了解到,这部分学员为了进修,提升自身技术,也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
2.2.2体育舞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限制因素
一是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制约体育舞蹈继续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体育舞蹈的动作细腻,技术性较强,仅通过继续教育难以满足学员的需求,要想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学员一般都需要聘请教师进行辅导,聘请教师的费用是相当高的.此外,考取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认证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二是受培训期时间的限制.目前进修班在课程设置上,一期的时间大约需要半年.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有自己的舞蹈工作室,难以挤出这么多的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因此,要考虑拓宽培训的形式和渠道,设立更多的函授站点,适当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频次,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2.3体育舞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些体育舞蹈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是一劳永逸的事,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对外面世界的发展形势了解不够,认为继续教育没有必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竞争,自身具备的知识储备已足够使用,没有意识到随着体育舞蹈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要求和审美水平会越来越高,对体育舞蹈的期望也会逐渐提高,体育舞蹈教学会逐渐规范,没有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教师将会被淘汰.高校是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在继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都希望通过进修,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和竞争能力.但有时会因为学生数量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任务重、未按学员技术水平分班教学、教学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影响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结论
1)随着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教师需要通过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大部分是非体育舞蹈专业出身,存在学历普遍较低、男女比例失调、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比赛经验等问题.
3)参加培训的体育舞蹈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很有必要,对进修有迫切的需求,通过进修,首先希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其次希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参与调查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仅设置了技术课程,没有设置理论课程.
4)培训教师以优秀选手和国内优秀教师为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5
(一)发展目标为学生成长导引方向
继续教育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一旦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的距离,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有的放矢地规划和完成大学学业,科学合理地度过学习生活。这里强调的发展目标并非只是职业目标,而是发展自己真正喜欢、可带给自己满足和挑战、符合所处环境的要求、并能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所长的人生目标。基于以上原因,帮助他们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成为继续教育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学习阶段是人生中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
社会心理学提出学生人格发育的七向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包括能力培养、情绪管理、从独立走向互赖、成熟人际关系、自我认同、发展目标的确立、实现整合,这些向量反映的是学生发展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继续教育学生群体被划分为人生的青年期,心理上基本处于安定状态,情绪上也趋于老练和稳健,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趋于稳固,心理达到了相对成熟,发展应侧重于七向量中的较高层面,即发展目标的真正确立。
(三)系统指导促进学生确立人生发展目标
首先,时间上覆盖学生培养全过程,强调一个点和一条线。一个点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作为起点,要尽早地开展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把这类教育前置,在第一时间安排进新生入学教育,请相关领域专家介绍当前就业形式、就业趋势、职业规划等内容,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清楚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早准备早发展。一条线是指发展目标的确立要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因为目标具有时间性,不能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的累积才能达到。其次,空间上强调多层次、多渠道。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学生选修课范畴,系统地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举办职业选择论坛,请即将离校的毕业生现身说法,给在读学生以实践启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举办知名校友论坛,树立榜样,增强信心;组织各种高端论坛,拓展视野,开拓思路;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探索社会环境,为自己准确定位。
二、发展策略上强调学生获得发展认同感
生物个体、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得到所处环境的认同。为了适应环境,生物群体一般采取竞争和互利共生两种策略。竞争和互利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群体内部、群体之间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规律,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群体保持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也同样存在竞争和互利共生两种关系。学生工作也就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
(一)竞争策略提升发展竞争力
群体内部同一种个体之间甚至群体之间,通常因分享共同资源导致相互干扰或抑制形成竞争。竞争是一种选择压力,普遍存在且并非完全有害,个体或者群体必须通过各种行为适应来克服或应付竞争,竞争最终有利于群体的进化与繁荣。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一是在理念、心理层面,要使他们接受竞争的普变存在性和合理性。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这个客观规律由人类所具有的生物属性所决定。二是在实践层面,营造竞争环境。通过各种措施,如助学、助教、助研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把活动项目化并向学生公开征集并择优采用实施,奖学金设置在注重广度的同时拉大各档次间的差距等措施,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只有那些富有竞争力的环境适应者,才能在发展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即所谓适者生存。
(二)互利共生策略促进共同发展
互利共生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生存和发展策略,同样适用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只有更好地运用互利共生机制,才能充分体现人类所具有的社会属性。这一学生群体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使他们具备了互利共生发展的特质和优势。这是因为他们处于成年期,在学习、掌握知识方面所面临的目标已不再是对知识的获取和占有,而是如何运用知识、经验、技能及道德规范,更好地发挥潜能去解决各种问题,取得工作及人生各方面的经验和成绩,承担和履行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期达到新的适应,最终取得自我发展。“重要性理论”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我感觉到的重要性程度,这种重要性来源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得到他人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因此,他们的发展应该而且必须与社会发展、他人发展相结合,个人的发展要与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有机统一。
1.学生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利共生促进共同发展
提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条件上互通有无,在学习和科研上相互支持,在思想上坦诚沟通,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和谅解,增强凝聚力,实现和谐发展。如通过开展学生“自助工程”中的“朋辈导师”项目,由高年级同学担任一年级新生的朋辈指导顾问,在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与指导和支持,有效地干预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为积极参与的同学颁发顾问聘书,并作为评优的加分指标,增加发展认同感。
2.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之间互利共生促进和谐发展
倡导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也就是个人的发展要贡献于社会的发展和他人的发展,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参与”理论指出,学生花在有意义活动上的时间越多,付出的努力和精力愈多,收获就愈大。如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数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的“同在蓝天下”学生支教活动,发挥学生智力资源优势,长期义务为打工子弟学校同学开展授课等支教活动。活动主题“同在蓝天下”蕴含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促和谐平等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宗旨。广大支教学生充分体会了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征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模式上突出学生自主性
生态系统中,个体和群体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设计机制,在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能够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人类作为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生态要素,其最高的生态位决定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这就使人能充分认识自己所在的生态系统,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影响这个系统,人类有能力也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群体处于成年期,心理发展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时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心理成熟度、知识储备以及人生阅历也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求我们要给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在实际工作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和学习的机会,给与他们自主性。如学生活动可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方式,把各种活动作为项目,由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申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创意、策划、准备、实施到完成和总结,完全由学生承担,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他们的发展。让学生承担研究课题,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德育工作等。这些做法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地拓展了我们工作的角度和视野,也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实现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从中受益匪浅。
四、发展途径上着重营造学生发展的环境
环境是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因素。环境对有机体的发展具有作用力,能够阻碍或者促进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存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发生在学生所处的一系列情景和关系中,这些情景和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推动学生发展的力量。学生个体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交织错综的复杂关系,他们的行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由诸如社会规范、价值、规则和政策等社会环境所决定。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社会环境的所有层面进行整合,创造各种条件,实现学生的顺畅发展。学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充分利用大学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1)学术环境。学生应该侧重学业发展,创造各种条件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历练学术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大学学科和师资优势,注重专业知识的普及,拓展人文素质。最终实现学术为本,充分发挥学术育人功能。(2)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健康和谐文化的引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3)人际环境。学生的生活、学习相对分散,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与日俱增,成为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形成和谐成熟的人际关系。例如,可开展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朋辈导师等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获得他人支持。(4)激励支持环境。激励和资助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奖学金和各种评优活动,引导他们投身于学术研究,鼓励他们甘于奉献;关注困难学生,通过提供有偿劳动岗位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减免学费解除后顾之忧。
五、结语
教育叙事论文范文6
1.1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授课教学中的应用多限于理论方面的探讨,但在某些高等院校的训练中有了一些尝试.比如:尚晓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学校“射击”训练、赵克宁虚拟技术辅助篮球教育、朱晓兰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场景虚拟系统、李峰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乒乓球系统等等.但教学训练研究多处于视听感知阶段的研究,学生沉浸不够,缺乏深沉次的交流与互动,模具的构建单一.
1.2制作体育教学课件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体育教学课件自身的需求构建全面的虚拟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创建的环境中学习训练.但需要把体育课程上所有的知识都创编到虚拟的环境中,是需要有海量的工作要做的,所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相应的文件嵌入到体育课件中,配合使用,是目前这个阶段制作体育教学课件行之有效的措施.
1.3网络远程教育
诸多高校校园网建成,且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连在了一起,这是实现虚拟现实技术联网的基础.在学校体育网页的基础上拓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以及成立数据库,使其可以覆盖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每个方面,包括授课体育教师的个人资料、校内体育竞赛群体活动开展简介、体育专项课开课时网上的选课、体育锻炼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校内外竞赛情况、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及国内外实时体育信息等等,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使网页充分地发挥了信息传播和教育的作用.
2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展望
2.1可以避免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过程.身体练习的过程是会痛苦的、难受的、是要体会“极点”的,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的.如今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别说高难度、高危险的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就连简单的中长跑也慢慢将要在学校体育中消失.传统的体操课、田径课(铅球、跨栏等)很难再体育课中看见.教师、学生畏手畏脚,其严重影响了传统体育技能的传承,体育文化的继承.然而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脱离了真实的危险器械、场地等因素,又能还原其真实的感受,教与学将都在一种安全模式下经行,体育教师和学生将能放心的体会高难的、高危险的技术动作.
2.2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虽说近年来学校引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诸多大中型体育场(馆)落成,解决了学校体育中体育场馆缺乏的一些问题.然而诸多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维修落后,不能完全对外开放,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何况还有一部分体育场(馆)不足的区域,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场景的功能可以弥补一些场(馆)不足造成的影响.
2.3可以虚拟人物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感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喜欢某个体育明星.虚拟现实能从强大的数据库中提取某个明星的数据虚拟出明星的场景,由虚拟的明星去教学,去陪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