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1
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市场经济机制作用的结果,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民办高校学生的培训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辅助和延伸,始终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转型改革之时,如何搞好学生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与教学工作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民办高校培训工作的目的意义、形式与内容、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搞好民办高校学生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大学生就业与培训工作由人社部主抓,各级地方政府人社系统内都设立管理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部门,如就业培训处、就业培训中心等。各级地方政府对促进大学生培训与就业的工程,可以获得专项政府支持。
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表明搞好大学生培训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俞敏洪在谈及培训的最终目的时直言,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为了使学生最终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换句话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我国的民办高校由于底子薄,自身发展受到诸多局限,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很多时候空为一句口号,而不能真正落实,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民办高校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大学生的培训工作,走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的道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掌握一门或几门技能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他们改变自身劣势,凸显自身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教育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高校教育培训有多种形式和内容。按照国家教育方式的不同,高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两大类。按照培训对象区分,高校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分为企业培训、党政培训与校内培训。
民办高校普遍缺乏品牌优势,在学历教育方面很少有自己的教育项目,这样往往需要依托于名牌大学的品牌优势,甚至在教育培训中成为其他大学学历教育的“代言”。
企业培训和党政培训多集中在企业行业领域和政治领域有鲜明特色的公办院校,民办高校由于缺乏自身特色和品牌优势,社会认同度不够,在发展这两类培训方面同样困难重重。
在学历教育与企业和党政培训方面,民办高校还需要谋划布局,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自身特色,本着长期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追寻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短时间内,民办高校的教育培训工作还是集中在校内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上面,受众群体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具体表现为职业技能类证书培训与国家考试培训,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驾驶员培训、考研培训等。因此,民办高校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要以校内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为基础,拓展学历教育培训与政企培训,本着长期发展与短期重点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项目。
三、搞好民办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拓展校内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服务质量,为大学生就业助力
拓展校内培训项目要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品类齐全的培训项目,使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享受到全方位的培训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广泛开展对学生的调研工作,了解学生需求,积极引进校内培训项目
目前已经广泛形成的适于大学生的校内培训项目主要包括考研培训、托福、雅思和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语言类培训、驾驶员培训等技能类培训以及职业(从业)资格类培训等几大类。
校内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积极做好对学生的调研工作,能够全方位了解学生特点,掌握学生需求情况,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引进项目,对今后的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取长补短,避免做无用功。
2.结合学科特色,寻找培训项目空白点,开发特色培训项目
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特色,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教育培训方面更要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培养和开发一些特色培训项目,这样才会使培训工作富有生命力。
比如,一所以财经培养为特色专业的民办高校,凭借自身的优势师资和大学品牌,经过努力完全可以打造出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财经类培训基地,而不是被培训机构占领阵地。一所以化工制药培养为特色专业的学校,在教育培训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就不能只寻求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能类培训,就必须考虑到要引进开发化学、食品、制药类的培训项目。
3.加强培训教学的监督和日常管理,提升培训质量
大学的教育培训一定要与社会培训机构区分开来,大学的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品质的提升。社会一些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往往忽略了培训的质量和后期的服务,而大学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才素质,促进人才就业,这是值得高校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民办高校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
4.申办各类考试考点,以考点带动报考,以报考带动培训
培训教育不能局限于培训园地,要加强与人保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联系,申办各类考点,通过报考与考试服务,拓展服务人群和服务范围,从而带动培训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积极引进高端培训项目,培训教育与教学相互促进
职业技能类证书培训周期较短,培训费用相对低廉,对有专业背景的考生通过率较高。除了这类证书培训之外,民办高校的教育培训更应适当引进一些培训周期长、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高端人才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用人或者对高端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树立大学品牌,立足本地区,服务地区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
民办高校要搞好教育培训工作,要发挥体制灵活的优势,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校内发展培训项目,更应发挥大学的影响力和实际作用,以实现校内培训带动校外培训,将教育培训项目向社会拓展,包括社区、企业、政府,培养区域性人才,为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实现校内外培训相得益彰的局面。
(四)建立健全校内外培训教育招生宣传体系,改革激励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1.建设信息功能全面实用的高水准的业务单位网站,落实责任单位,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如网络、广播、报刊、显屏、招贴、海报、传单等,广泛宣传项目,扩大受众规模,做到有意向的人参与项目,无意向的人了解项目。
2.建立强有力的招生宣传体系,形成校内自上而下的招生服务体系,形成校外完善的招生服务中介体系。
3.成立专门的培训就业服务中心,招募学生志愿者,为学生的培训教育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
4.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直接承担教育培训项目的业务单位和二级学院在经费和人员的配备上予以政策倾斜。
5.建立优秀学员的交流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品学兼优但经济困难的本校学生参加教育培训项目;奖励培训成绩突出,就业好的学生。
6.规范工作流程,业务部门去除行政化,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
(五)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教育培训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的书本知识尽快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水平,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了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六)“走出去”,实现教育培训的国际化
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2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但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但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起点低,受教育年限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程度7.6年,全国92%以上的文盲、半文盲生活在农村[2]。而目前发达国家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14年。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专文凭,60%的青年具有中专水平;日本农民大学毕业的5.9%,高中毕业的74.7%[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的低下阻碍了其作为教育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政府投资方向的失灵、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更使得后续的人力资本积累严重受阻,其最终结果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三农”建设的进程。
(二)农村人力资本的结构层次不明显,劳动力的使用方向趋于相同
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取决于教育投资,因此,人力资本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由教育投资的结构决定的。然而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政府往往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城市。据统计,我国中央教育拨款的82%用在占人口不到30%的城市,而占人口达70%的农村只得到了18%的财政支持,农村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只是城市学生的1/4[4]94。在农村,政府的教育主体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而农民这一教育的最终受益主体又往往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小学、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中。就高等教育的投资而言,农民往往根据自己的收益预期做出投资与否的抉择,其机动性比较大。因此农村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都处在较低水平上,在以后的务农生涯中又缺乏自学的环境与条件,若干年后他们就沦入文盲、半文盲的行列中,从而使得农村体力型人力资本过剩,“三农”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善经营、会管理的人力资本少之又少。体力型人力资本的大量过剩使得其就业方向仅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严重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三)农村人力资源缺乏专业技能与职业培训,人力资本积累后劲不足
培训可以使农民获得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专业性技能,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业科技贡献率[5]。培训在农村主要指职业教育培训与成人教育培训两个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农业部门属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广播电视培训学校在一些农村形同虚设;党委和政府的其他部门在农村通过建立各种基地,采取联合或其他形式对农民实施科技教育。但由于政府各部门各行其是、多头教育,因而农民培训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组织安排,经费上也难以做到专款专用、落实到人。而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他们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培训投资的收益做出科学的预测,致使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之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使得培训内容及课程设置严重脱离农村实际需要。以上这些因素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据资料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高达76.4%,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约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仅占0.13%[4]96。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欠缺,使得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后劲不足,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无法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农村人力资本溢出严重,其外部效应高于内部效应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力资本的不断增长,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其外部效应的一部分,是由于知识溢出即知识特性所带来的外部效应[6]。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单向外溢效应。外溢人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升学人员及农村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就农村升学人员而言,农村子女在享受家庭投资带来收益的同时,社会也部分地获得了私人教育投资所带来的益处。但是这些农村子女在向城市内溢的过程中客观上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其来自的农村内溢效应不明显。再者,农村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村向城市的庞大价值转移。无论是升学人员还是劳动力的转移,其最终结果表现在城市区域的内溢性,而对农村发展则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持。由于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广大农村仅剩下了老、少、妇女、多病者,长此以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恶性循环,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这在客观上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农业教育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方针,树立农村人力资本优先开发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的现状,高等农业教育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树立农村人力资本优先开发的战略观念。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观、就业观等都应与此相适应,“以农为本,育才兴农”,保证培育出的人才不论从事何种行业都有重农思想和为农服务的意识。不同层次的高等农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性确立不同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农业院校主要发挥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抓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契机,在产业和行业技术体系的上游和高端作好技术服务工作。而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则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多种模式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培养大量的现代农技人才[7]。高等农业教育战略观念上的转变对于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顺利破解“三农”问题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意义。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科技推广服务,增强农村人力资本的科技素质
鉴于农村人力资源缺乏专业技能与职业培训,高等农业院校应在整合自身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适当拓宽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的知识领域。高等农业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实用新技术培训班,由知名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使科学技术在较短的时期内转化为生产力。科技示范园也是高等农业教育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又一中介。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省17个地市建立了86个相对稳定的科技园和农业实践基地。在校、地双方共建实践基地基础之上,区域学生或农民接受免费的实验实习教育,积累了相关的农业技能和经验,其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另外,高等农业院校也可建立科技下乡服务中心,组织教师、学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以推广普通农业科技。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篷车”模式,“大篷车”足迹遍及江苏、江西、安徽等地60多个县市、1000多个乡村,进行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通过职业培训与科技“大篷车”等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农民的学习能力及科技素质得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整体上得到了改进,从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农村社会的健康和谐。
(三)贯彻落实农科大学生服务农村的计划,保障后续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3
创业教育体系还未成熟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一项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逐步开展。
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许多人反复强调,认为大学里应当加强创业教育。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此类课程缺乏相应的学科体系,所以还没有列入相应的教育大纲。
在2003年上海的“中国职业培训峰会”上,来自新加坡BNI公司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郭祖萌博士介绍说,“在新加坡,创业教育在小学就开始了,学校通过‘虚拟股份’之类游戏寓教于乐,教学生怎么赚钱;而在中国,即使是在高校里,创业教育要么没有,要么很不系统和全面”。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学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当前,大学教育主要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和就业素质,而创业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应的创业教育也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是不够的,学生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韩威认为,实践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这个环节尤其薄弱。那么,如何从制度上安排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要解放思想,彻底打通创新实践环节”。实际上,在目前学年制条件下,高校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坚持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既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去创业,也要给学生继续回校学习的机会,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发挥学校创业教育应有的作用。
创业计划竞赛与创业实践脱钩
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历十届。创业计划竞赛一直是近年来风靡高校的重要赛事。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能力准备,创业目标确立以及加深对创业环境分析和创业政策了解,从而对创业者实施创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众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业竞赛,希望尽早得到有关创业活动的训练。
然而,创业计划大赛所提供的训练模式对于实际创业或遇到的问题的作用不如预想中的大,与竞赛的初衷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对部分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的创业者进行采访了解到:虽然目前创业计划大赛宣传得如火如荼,但真正参与的学生并不多。很多高校为鼓励学生参加大赛,对科技创新活动突出的学生放宽保送研究生的条件。对参赛的学生而言,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同时参加大赛的学生又多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这就使得这些比赛中的创业计划书企业运作成功率不高,难以真正将计划付诸实施。
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委员会主任王乃彦院士也认为,比赛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精神,指望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大学”阶段就创造出成果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对参赛大学生不应有过高要求。然而,无法回避的是,大赛模拟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创业遇到的问题有多少共通性,又能为参赛大学生在以后创业中提供多少实际指导?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创业计划竞赛的效果大打折扣。
社会培训颇受欢迎但“供给不足”
近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培训是作用最大的创业教育培训方式。根据对被访者的调查反馈得知,社会培训作为在学校创业教育缺乏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创业教育方式,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通过参加此类培训,创业者可以获得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创业能力能得到较快提升,更有利于应对创业中的现实问题。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缺乏市场把握和企业运营等方面的经验以及缺乏组织和管理等实际能力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社会培训多为针对性较强的培训,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所面临的种种知识缺陷,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更侧重其专业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创业教育的缺失,受到了大学生创业者们的好评。
目前,社会培训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成气候。一方面,正规的培训机构并不多,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具有传销性质的团体也常常挂起“培训”的旗号,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蒙蔽性。
高校有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培训
截至去年10月,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已培训了来自22个省份、149所高校的300名教师,并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据了解,该项目得到了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大力支持。从资源角度讲,高校具有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关键在于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当前创业的实际情况,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实践机会。
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4
让最美丽的土地盛开技能之花——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帕尔哈提·司马义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四大突破——上海市《“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创新服务,让老百姓脸上绽放出幸福笑容——如皋市农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调查纪实
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载誉归来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落幕
北京市将建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企业技能培训将获政府补贴
山西省举办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
行业之窗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思考
心理效应在中职学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教学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浅析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职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创业成功,创新先行——对创业教育培训的一些思考
大学生涯设计与职业规划
机械制图课程中补全三视图的解题方法
化静为动——专业实践课的一种新探索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法新探
市场格调,教育家行径——访海宁市技工学校校长洪惠明
资讯
浅谈心理教育的作用
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国企人才激励性管理探讨策略
真实工作预览——企业招聘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深化人力资源集约管理
职业生涯探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考核秘书的方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由体验旅游看新时代导游的发展方向
当前形势下中职生应树立的正确择业观
技工院校技能考核方式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的优化
浅谈职业教育中人性化服务意识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指导
论新形势下的项目教学法
张松江:创业最容易成功的是传统行业
金融危机条件下,更应加强技校生的德育教育
云南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职业生涯规划”将进课堂
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加强实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管理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理事动态
《职业》建国60年职业教育特别策划征稿
依托政府紧跟市场促进服务外包业跨越式发展——在印度NIIT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启迪
关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的探讨
试析提高技校学生管理水平的要点
试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努力构建特色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务员培训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创业观念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应努力建设创业导向的校园文化――创业文化,以强化学生创业观念,使创业思想深入人心,有效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这样创业教育才会更有成效。“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项目,而创业文化是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创业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才能发挥出文化的魅力,浓厚创业氛围。
一、凝练校训、大学精神,引领创业文化建设
为突出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一特色,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以校训、学院精神引领创业文化建设。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精辟概括,治校风格的历史凝炼,是师生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行为准则,是大学特色与个性的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是大学应有的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展示,是大学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是大学精神最丰富、最生动的体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崇德、勤学、敬业、强能”。“崇德”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能否学会做人,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成才,走向创业成功之路的关键。“勤学”告戒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只有不断吐故纳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掌握最新的知识,在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敬业” 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明确地为大学生树立了高尚的人格标尺,并期待着他们将来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强能”是创业者的基本素养,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符合社会的用人需求标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精神是“有识、有容、有守 、有为”。识,指学问、见识。容,指容量、雅量。守,指操守、责任。为,指作为、成绩。商院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从态度、气度上对师生进行规范、开化、引导和激励,其实践意义最终落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教导商院人要做具有远见卓识、敢于创新的人,做豁达大度、胸怀宽广的人,做承担责任,重操守纪的人,做努力进取,有所作为的人。做到“有识、有容、有守 、有为”同时也是创业文化建设所要突出的精髓思想,是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在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发挥学院校训、精神的引领作用,使大学生认同其精神价值,接受其影响,从而提升其创业素养。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浓厚创业文化氛围
为突出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一特色,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学院每年精心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从中择优推荐参加省市竞赛;开设创业教育论坛:一是开设创业学堂,二是毕业生现身说教;开展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创业实践活动:一是创造机会,开展创业体验,二是走出校园,拓宽教育领域,三是搭建舞台,发挥社团优势。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主旨,组织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访问创业成功人士等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主题突出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们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育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提升了创造能力,找到了创业方向。这一切使我院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激发的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他们想创业;培养了大学生创业精神,使他们敢创业;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创业;启发他们的创业思维使他们找到了创业出路。
三、打造创业教育园地,突显创业文化成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实践形式由“门店创业”向“创业教育园”转变的过程,突显了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园既展示了我院创业教育的历史成果,也提供了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学院创业成功典型,同时也用园内经营中的创业店铺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创业氛围。
(一)创业教育历史
1997年,商院的创业教育在全省高职院校率先起步以来,坚持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在尝试、发展与提升等不同阶段,实践“门店创业――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创业教育园”教育模式,至今已走进第12个年头。2004年初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在分析高职人才培养趋势和企业人才需求、总结既往创业实践得失的基础上,确立了“创新教育模式、渗透培
养过程、提升创业素能”的创业教育理念与“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实践形式由“门店创业”向“创业教育园”转变,教育目标由“生存型创业”向“素能型创业教育”转变。
(二)创业成功典型
历经10余年创业教育,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受其影响,已涌现了大批创业成功的典型。他们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最好地诠释了我院创业文化的成果。
吉春笋在校就开始创业,创办的装潢公司已拥有4000多平方米生产基地、14家自营和加盟店;陈珍珠凭借在校创业的经验,毕业后开办了一家建筑装潢公司,拥有3家连锁店,8个施工队,成功了德国汉高等多个国际品牌;潘绪开办的美创广告有限公司受到了教育部部长周济的充分肯定;薛学春工作第一年就以2000多万元的业绩摘得公司销售状元,被提拔为销售经理,后辞职投资开办经营面积达400余平方米的汽车美容公司,以诚信、勤奋与技术赢得了市场……。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院累计已有数百名学生在校园内和社会上创办企业,并带动了大批同学参与创业,起到了榜样与示范作用。
受创业教育活动的影响和创业文化的感染,敢于创新、乐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发了商院学子的创业热情。
(三)创业实践参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园主要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平台,使创业文化构建找到载体,得以落实。
1、创业教育培训
创业教育园首先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企业老总及创业成功人士讲座;创业教育选修课;企业经营沙盘模拟;SYB培训等。培训中注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讲座或报告,让学生对创业三要素:创业者、创业项目、创业资源先有个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创业兴趣。开设与创业素质提升相关的选修课,实行小班化教学。通过选修课,使有创业兴趣的学生提升了创业能力,确保能创业。用沙盘模拟的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仿真训练,对企业经营中从原料采购到生产产品及产品销售,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与行政管理都有初步的认识。
2、创业公司申办
通过培训,创业教育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申办创业公司。在此过程中注意与各个系部密切联系,让学生所申办的公司与专业紧密衔接。目前各系都已申办并成功运营的学生创业公司。如商务外语系学生创办的“九龙翻译公司”,通过老师的指导与企业联合操作,为企业翻译外文资料,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既使学生培养了与专业相关的动手能力,同时有一定的收益。旅游管理系与无锡康辉合作开办的旅游分公司。还有其他系部学生申办的教育书店,学生咖啡屋,艺术设计室,移动分公司等。通过申办并经营创业公司,学生尝到了创业的酸甜苦辣,积累了创业经验,也收获了创业的成果,同时提升了创业能力。
3、创业文化影响
创业教育园还注意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创业文化的辐射面,从而影响全院学生,使他们都成为学院创业教育的受益者。如机电工程系的国达研究所的经营模式――院内加工工厂。学生经理先通过和企业洽谈争取到来料加工项目;然后招募所需要的学生,重点考虑贫困学生;接着对他们进行生产培训,并随之开始产品加工。这样一批活下来,系里就有几十个学生参与。项目增加,参与的学生也就多了,受益学生也多,影响也就大了。再如与移动的合作分公司的经营。学生公司经常利用一些活动扩大其业务范围,也同时就扩大了创业文化的影响。
历经十余年的创业教育实践,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时也积淀了浓厚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氛围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商院学子,使他们增强了创业意识,想创业;锤炼了创业精神,敢创业;提升了创业能力,能创业。经商院人的辛勤耕耘,相信商院创业教育园将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 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任远,夏国军.高职高专就业与创业指南[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常建坤.创业教程. 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范文6
让每一个职业人生绽放绚丽的光彩
紧紧抓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个关键
全社会都要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践行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两个坚持
格里森弧齿锥齿轮接触区的认识与修正
浅析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
培养和造就懂法用法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青藏高原炼化装置焊接程序管控技术探讨
鲁中高级技工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
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实践
校企合作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创新
北车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途径、成果与启示
唱响技工院校转型发展的新乐章
微课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亿万高素质劳动者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新入职大学生职业心态调查与分析
破解免费师范生就业难题
当前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工作中实现技能大师素质能力再提升
全国半数普通本科院校将转型职业教育
建设与发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教育贵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深化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规范管理与制度建设
职业院校电工类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技能考核评价
浅谈虹吸式吸泥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深化职业院校改革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运用网络技术搭建员工自我学习平台
湖南省高职营销专业校企合作调研分析
核心能力测评培训实训中心建设探索
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探讨
专项职业能力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职院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谈提高企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方法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铁路员工技能鉴定要突出铁企特点
满十二分驾驶人培训中的教学艺术
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播情绪管理培训经验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其运用
人社部吹响挺进技能中国的新号角
论我国社会职业发展观察制度的构建
金牌工人齐名:用生命去创新
研究式培训助推中储粮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