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1
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当下倡导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热点,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环境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的重视。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许多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做了实证性的研究。Dierkes和Coppock(1978)、Lang和Lundholm(199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正相关;Anderson和Frankle(1980)、Belkaoui(1976)、Fry和Hock(1976)、Bowman(1978)以及Preston(1978)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Craven and Marston(1999)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行业类型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国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主要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王咏梅(2003)、芳(2007)等人的实证研究显示,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环境信息自愿性披露正相关;乔旭东(2007)、陈冉(2009)等人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环境信息自愿披露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于东智(2003)、李豫湘(2004)、殷枫(2006)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并不能对公司的环境信息自愿性披露程度产生影响。
三、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内在因素
1.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政治成本理论认为,规模越大的公司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环保团体、媒体、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关注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公司的规模越大时,对外部资金的需求也越大,由此大公司有更大的动力来披露相关信息,这其中就包括环境信息的披露。为了减少外界对企业的误解,以及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成本,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信息以获得公众的支持,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公司规模越大,相应地就愿意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2.盈利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信号理论认为财务业绩相对较好的公司更愿意对外披露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市场有足够的依据正确地评价其盈利能力,以将更多的资本吸引过来。企业基于谋求当前或未来的竞争优势或长期发展的考虑,也有动机将部分资源投入环保动并向外界披露或披露更多企业的环境信息以谋求战略优势。根据理论,盈利能力越好的企业,其管理层会越多地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同样,契约理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它认为为了维持公司的形象、地位、声誉等,盈利情况较好的公司的管理层对外披露信息的积极性会更大。
3.股权集中度与环境信息披露。对于股权集中度,国内外学者分别秉持两种观点:“掠夺假说”和“监督假说”。国外学者支持“掠夺假说”,认为企业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中突之一即为大股东与分散的小股东之间的冲突。由于大股东与小股东所追求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做出一些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决策。但国内学者大多支持“监督假说”,认为股权的集中会加强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提高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大股东激励搜集信息监督管理层,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限制管理当局牺牲股东利益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两种假说的对立,可能是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造成的。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是国有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
4.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环境信息披露。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这是我国上市公司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委托理论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应该分离,因为总经理是作为方的角色出现的,他并不一定总是会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在这种情况下,单独设立董事长一职就会对总经理起到监督的作用。相反地,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相对于前者而言,总经理更倾向于对外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信息的披露方面很难做到及时充分地对外披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会导致个人的权利过于强大,导致董事会的独立性被极大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的监督和管理能力会受到损害,独立性强的董事会倾向于对外披露公司的利好和利差信息,这是其权利和职责所在。二职合一的存在削弱了董事会这种角色的力量,导致公司有可能会对外控制利差消息的披露。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2
关键词: 跨国公司 、
环境污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直接投资日益活跃,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愈益深广。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转让、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我国的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环境的影响
由于跨国公司在母国的生产受到政府和环保主义者的限制,环境成本正在朝着内在化方向发展。所谓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生产成本之中,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及污染付费原则。环境成本内在化在各国有权制定本国环境标准的情况下,使各国环境标准存在差异、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存在差异,企业在不同国度和地区生产同样产品,所承担的环境成本不同。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准成本要高,由此必然引发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寻租”活动。即将资本从环境标准高、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撤出,投向环境标准低、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低(实际上是一部分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国家和地区,以获取源于环境成本差异的“租金”(超额利润)。因此,在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环境恶化的代价。跨国公司大量开采能源,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污染避风港”,将污染严重、耗费量大的生产制造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还有一种观点是“污染光环”论。持这种论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受国内较严规则管制的外国企业所使用的新的清洁技术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向东道国扩散。由于跨国公司在母国内要面临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以及政府、社会、消费者的环境要求,跨国公司相应的具备更先进的环保或污处理技术。跨国公司在向东道国投资的同时,不仅能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技术外溢、知识扩散,来解决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污染问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跨国公司这种“污染光环”的做法,正是达到帕累托最优。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给东道国带来的正面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民对环境标准的要求提高。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投入促进了东道国环保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家之间深层次、广泛的环保合作,这对实现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二、跨国公司影响环境的效应
Grossman and Krueger提出了经济活动通过三种效应影响环境: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类似的,跨国公司对环境污染的效应也分为三种: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一方面,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规模效应)会导致更多的环境压力,例如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物向环境(空气、水和土壤)的排放;另一方面,结构变化和技术效应提供了增加材料和能源生产的新的可能性。全球化对环境的结果依赖于这三类效应的综合变化。
(一)规模效应
因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就是“规模效应”。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污染系数和生产结构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使用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的废弃物,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规模效应应当是负的。但是规模效应究竟有多大,要取决于研究定的环境要素。
事实上,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环境污染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的。也就是说,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回加重环境污染。当经济发展到某一程度的时候,环境污染将会逐渐减少,这就是著名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它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规模效应究竟对环境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战略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格局。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和有效的分析工具,很难对跨国公司的环境规模效应得出定论。
(二)技术效应
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给东道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先进的技术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同样的产出使用更少的投入并排放更少的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更小。除技术转移外,外国投资者还会给东道国带来积极的技术外溢,仿效跨国公司的技术、雇佣跨国公司的技术职员,以及提出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更高的环境标准)等。而东道国厂商能否效仿跨国公司的技术通常取决于东道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严格程度。
(三)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指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影响东道国的经济结构,进而对东道国的环境产生影响。结构效应与由于资源使用方式改变而带来的各种经济利益之间或者各经济体内部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跨国公司投资加速东道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进而对东道国环境所产生的结构效应被认为是积极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加快了东道国专业化分工,东道国更依赖于自己的禀赋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从而推动东道国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变使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由污染严重的第一、二产业为主导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正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状况一样,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东道国的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善。从环境的角度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服务业的投资,产生的经济结构变化是积极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有研究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转向资源处理,向轻工业、服务业转变,带动了环境质量的提高,而服务业也将从环境的改善中获益。但是由于每一种服务业对环境影响各不相同(例如,金融业和航空运输业),所以必须要做更多的量化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结构调整对环境的作用。
三、跨国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
一般来说,美国或欧洲的跨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厂商的环境保护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0年6月修改了跨国公司的指导方针,明确指出跨国公司必须遵循高标准的环保规则。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可以经由国外直接投资的途径直接监督投资于东道国的分公司,所以跨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及其相关企业会因所在国不同而面临不同的环境保护标准。一旦跨国公司的某一海外分公司发生环境争端,就会影响到整个跨国公司的商誉。所以跨国公司已经无法规避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的跨国公司都在公司内部制订了保护环境的原则和方针,对东道国也作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
污染的承诺,并且不少跨国公司已经付诸实践,比如美国的道化学公司、日本的NEC公司等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已经明确提出在东道国要普遍采取母公司的环境标准。欧盟国家也开始要求所属跨国公司不仅要在欧盟内部,而且在海外投资时都要采取母公司的环境标准。此外,在我国投资的其他跨国公司虽然没有采取母国的环境标准,但其环境保护意识较高。这些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带到我国,
转贴于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并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的手段更新了我国本土企业的环境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以及快速的技术改进,有力地促进了节能环保事业。高效的使用自然资源,能够不断降低能耗和污染强度。清洁技术越来越有效地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市场的力量能够矫正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严重的价格扭曲,有效防止资源过度利用,大大降低资源退化的风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收益。全球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大大强化了技术和市场的力量,这是一种更为革命性的力量。它使一国在开放的条件下更有效地利用全球的技术、资源、资金和管理,加速经济转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有助于形成一种能源高效利用、低环境损害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机理在于:由以原料为基础的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服务产业转移;促进清洁技术的广泛传播和使用;减少贫困和与贫困有关的环境负效应;为支持环境投资创造外部资源。通过这些方式,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使经济增长同产生污染及消耗资源分离开来,进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刺激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FDI,可以转移环境敏感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具。除了鼓励发展中国家中更多的FDI,跨国公司集团还希望联合国制定高标准的全球环境规则。很明显,这对于环境是有利的,但是也可以认为这仅仅是为了提高跨国公司的全球实力。它会淘汰当地产业和较弱的跨国公司,因为只有拥有大量财富的跨国公司才有达到环境法规要求的资本资源。
有时跨国公司的环境保护行为却是被动的。当跨国公司认为自身的生产和投资对实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很重要时,它们就会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得积极。这些跨国公司也许有关于环境、健康、安全的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可能仅仅是提出了“良好的实践的声明”,而不是达到实践的具体目标和行动。在这样的跨国公司内部,环境保护的管理战略仍然处于雏形。
四、小结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早期高压氧治疗;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035-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18
急性高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属于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善,犯病率上升,属于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缺血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病死率高达15%~55%,致残率为50%。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两部分组成,即周围缺血半暗带(IP)与缺血中心区域[1]。其中,周围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中有大动脉残留血流与侧支循环,在临床治疗中,中心环节就是挽救IP。本研究随机纳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探究早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根据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原理进行随机选取。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8岁,平均(54.3±2.1)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54.4±3.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纳入标准为: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委员会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经脑部CT检查无颅内出血;MRI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首次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显示病变超过1.5 cm;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者;不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体内无金属内置物[2]。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支持、维生素族类药物使用和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治疗(HBO),在发病48 h内,即发病早期内,经CT证实脑部无活动性出血,且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者,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为多人舱,治疗的压力控制在2ATA,并升压20 min,压力稳定后患者吸纯氧1 h,分为2次,中间休息10 min,10 d为一疗程,共行早期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3]。
1.4 观察指标
1.4.1 影像学指标 采用MIR机(GE公司生产研制)及其自带的AW4.1图像分析软件,勾画每一层面灌注加权像、DWI异常区域边缘,并建立数学模型,获取勾画区域体积值,并重建ADC图。根据PWI/DWI不匹配原理,PWI/DWI≥1.2时,提示可能存在周围缺血半暗带,而ADC的计算公式为:ADC=Ln(Sn-S1)/(b1-bn)[4]。根据DWI异常信号高度,选取4个面积相同的感兴趣区域(ROI),即点A、B、C及D。其中,A~C点在DWI异常信号较高的区域,而D点位于异常信号高区梗死区外周。为了提高可比性,可计算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的ADC比值。患者入院2 h后,根据上述方法行DWI与MRI检查,并测量感兴趣区4点的rADC值。
1.4.2 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入院治疗3周后,采用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I的rADC测量值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感兴趣区的4个点r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梗死中心至梗死区外周,呈现为单调递增趋势。而经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梗死中心外,其他3点,即中心与边缘区之间、中心区边缘及梗死区外周rAD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主要原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部缺血与缺氧。其中,梗死组织周围存在缺血性半暗带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由于其中存在大量的侧支循环与可存活神经元,其转归成为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5]。但是周围缺血性半暗带,易受血压、缺血组织与侧支循环的影响,具有可变性与可逆性,可随着时间转化为正常梗死区或灌注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受到时间窗的限制,半暗带与血流灌注区的综合评价,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着积极作用,也是提高治疗策略的潜在的效能[6]。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技术为主要的手段,其中MRI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特点,可反映脑部生理解剖结构,以及脑血流、代谢等信息,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界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临床评价急性脑梗死不匹配取的方法多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其中,DWI在计算rDWI与评价治疗前后梗死病灶的变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脑卒中发作后,DWI可于11 min内显示脑缺血行改变,主要包括ADC图像上的低信号区、ADC下降与DWI高信号病灶[7]。其中,ADC值的降低与血流灌注异常程度密切相关。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不过即使恢复血流与改善组织代谢,对于抢救梗死周围的半暗带组织,防止形成坏死,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急性期溶栓干预治疗。半暗区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溶栓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恢复半暗区的血流灌注,并将处于可逆状态的神经细胞抢救过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在目前,广泛认可的溶栓时间窗为3~6 h,临床演技也主要是探讨6 h以内溶栓时间窗的治疗。
本研究纳入60例患者,主要是对比分析了早期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治疗前,两组患者感兴趣区4个点r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梗死中心至梗死区外周,呈单调递增,而经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梗死中心外,其他3点,即中心与边缘区之间、中心区边缘及梗死区外周rAD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为抢救缺血半暗带处于可逆状态的细胞,给予患者行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宁,李通,黄启良,等.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41-43.
[2]田家林,邵彬,龚琴,等.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31(2):87-89,121.
[3]俞宁,李通,陈琼珍.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48-50.
[4]王咏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0):14-15.
[5]龚锦强,胡庆锋,利伟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2):984-985.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4
一、公司财务分析的哈佛框架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有效分析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较为技术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经营活动分析,必须首先了解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分析公司经营范围和竞争优势,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然后才能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公司管理层拥有公司的完整信息,且财务报表由他们来完成,这样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外部人士、包括股票投资者就很难把正确信息与可能的歪曲或噪声区别开来。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从公开或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提取管理者的部分内部信息,但由于分析者不能直接或完全得到内部信息,转而只能依靠对公司所在行业及其竞争战略的了解来解释财务报表。一个称职或成功的财务分析者必须像公司管理者一样了解行业经济特征,而且应很好地把握公司的竞争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报表数字还原经营活动,从而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正是基于如上考虑,哈佛大学的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教授在其著作《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公司分析与估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哈佛分析框架。哈佛框架的核心是:阅读和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顺序是:“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也就是说,先分析公司的战略及其定位;然后进行会计分析,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及其质量;再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后进行前景分析,诊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见,哈佛框架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报表结构介绍———报表项目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体例安排,跳出了会计数字的迷宫,以公司经营环境为背景,以战略为导向,立足于公司经营活动,讨论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与公司财务报表(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了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展示了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维。
二、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
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一般性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借鉴一般性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紧密结合股票投资的具体目的,就可以形成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本书借鉴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结合股票投资决策目的,提出一个基于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131框架。即:1个起点———问题界定3个步骤———财务情况预判、报表结构及指标分析、财务前景预测1个结果———服务于投资决策这一框架可用图1表示。
1.问题界定。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对问题进行界定时,关键是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的表象。如公司收入增长乏力或许是问题,但也可能是行业衰退、经济下行、公司管理落后、职工激励不足的表象。抓错药方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地界定病症。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问题表述得准确,就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所以问题界定是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第一步,那基于投资决策目的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是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是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还是评价未来的发展潜力?进一步而言,这些是分析的问题本身还是问题表象?目前股票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把问题界定为: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公司收益的稳定性;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评价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评价公司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预期收益;评价对该公司投资是否能使投资风险降低。这些都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而言的,若提升一下目标的层次,是否有更本质的发现?本书在此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评价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股票投资者无论是进行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目的无非是为获得有助于评估股票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理性的投资者都希望在一定收益率下,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在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中,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核心,由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才是股票投资者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或问题所在,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或盈利能力等仅仅是表象。
2.财务情况预判。这里主要是指股票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的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识别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并加以调整,从而尽可能准确的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初步的预判。财务情况预判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宏观环境分析和会计调整。宏观环境分析是财务情况预判的基础,而会计调整是财务情况预判结果的报表体现。其中宏观环境分析属于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公司的主要利润驱动因素、辨识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潜力。首先,宏观环境分析能帮助股票投资者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找出报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即使报表没有问题,也可以作为合理评价报表结构和报表指标的基础和依据。例如,确定了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和经营风险后,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的会计政策,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对公司行业背景和竞争战略的评估有助于评价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的可持续性。其次,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帮助股票投资者在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时,做出合理的假设,从而保证对公司前景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所谓会计调整是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进行基本的评价,特别是要对那些存在较大灵活性的环节重点进行关注,评价其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适宜性。对公司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进行识别,找出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偏离准则制度、偏离行业惯例、偏离公司既往、不能恰当反映公司经营事实的事项。找到存在的问题之后,重新计算公司财务报表中相应的会计数字,通过数据或报表调整,形成没有重大偏差的会计数据,从而修正原先对会计数据的歪曲。可以说,经过会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既是财务情况预判的结果,也是确保下一步报表结构分析和指标分析结论可靠性的必要基础。
3.报表结构分析及指标分析。这里所指的报表结构分析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自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会计报表项目的经济内涵。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是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运用会计数据定量地评价公司的当前和过去的业绩,以及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等,并评估其可持续性。进行指标分析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系统有效的分析体系,从而正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一般的报表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指标。通过指标分析,投资者还要达到明了公司现状问题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股票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使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报表分析方法,对公司做出全面评价,借此形成公司流动性与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对公司财务风险、财务弹性及其盈利能力做出最佳测算。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中一定要运用权衡和变通的理念,灵活使用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使分析结果最终能有助于“评价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4.前景预测。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数据,而决策要面向未来。因此,以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前瞻性预测,是实现财务报表的“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故在前述分析步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恰当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中主要运用财务预测的工具,财务预测基于具体分析目的,可以是报表预测、指标预测,也可采用判别模型进行预测等。前景预测对股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股票投资是要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是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5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融合,战略效应被日益放大,在企业盈利生存等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企业大多缺乏战略意识,眼光过于狭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步伐,更莫谈百年大计。本文运用PEST、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工具,对瑞贝卡集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深度剖析其战略选择,进而为其他企业提供战略参考。
关键词 :瑞贝卡集团;战略管理;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56-03
瑞贝卡,“中国驰名商标,始建于1990年,总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一家以发制品为主业,集资本运作、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公共建设、酒店服务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主导产业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成为全球发制品行业第一股,其时尚发制品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畅销北美、西欧、亚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
瑞贝卡集团的飞速发展,与其战略选择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深度剖析其战略选择,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其他企业成长提供战略启示。
一、瑞贝卡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PEST]
1、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世界政治环境基本稳定,尤其是中国政治稳步向前,作为核心政治大国的崛起,中国话语权愈来愈有世界分量,加上与各国间几乎都开展了相关经济贸易合作,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瑞贝卡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加之发制品行业特殊,属于较小行业,出口壁垒障碍较少;同时,为打造许昌全球发制品产业基地,推动发制品业的快速发展,许昌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配合,2009年6月1日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发制品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15%,整体政治环境利好,贸易环境相对宽松,行业政策向瑞贝卡倾斜,对瑞贝卡而言发展前景可观。
2、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随着国外经济的逐步复苏,北美发制品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16%-18%左右的增长速度;伴着非洲经济的发展步伐,黑人对发制品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另外,亚洲经济稳步发展,对发制品消费能力日渐膨胀;加之我国每年GDP保持6%-8%左右的增长率,国内居民收入逐渐递增,恩格尔系数日益递减,发制品需求必然上升,未来消费空间巨大。
瑞贝卡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发制品企业,具有较好的品牌优势,加之良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必然进一步推动瑞贝卡全球化发展步伐。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ocial]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基数和消费潜力;受国际时尚潮流的辐射带动,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发制品的需求必然呈增长趋势;受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影响,传统消费结构与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发制品作为时尚配饰的需求急剧上升;欧美和非洲也是发制品主要消费市场,其对发制品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
瑞贝卡作为行业龙头老大,市场竞争力较强,必能牢牢把握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利好影响,为瑞贝卡全球发展铺平了道路。
4、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2006年4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全国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了瑞贝卡公司,该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发制品的术语和产品标准,间接肯定了瑞贝卡代表发制品行业技术标准的龙头地位。
瑞贝卡相继组建了发制品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自主创新示范项目,起草编制了发制品国家标准和河南省地方行业标准,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产品不断革新,技术转产率较高,瑞贝卡整体技术环境优良。不过随着社会潮流的变迁,未来发制品技术竞争会愈加激烈,替代品的出现也会带来致命影响;加上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大,瑞贝卡必须把握好机会,不断推陈出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1、行业内的竞争
发制品行业虽然属于特殊行业,但行业内竞争却异常激烈,竞争主体较多,瑞贝卡的国外竞争对手主要有韩国美生、韩国COREANA和日本ADERANS等,竞争主要集中在化纤和高档发制品领域;国内竞争对手主要是许昌本土的发制品公司(如许昌恒源发制品有限公司、许昌龙正发制品有限公司等)和国内其他合资发制品公司,竞争主要集中在人发制品领域。
在量产发制品领域,瑞贝卡几乎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尤其在女装假发与工艺发条方面,瑞贝卡具有难以超越的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国外竞争对手对瑞贝卡尚有一定竞争力,但与国内企业相比,瑞贝卡在品牌、规模和销售网络等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其行业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市场呈现出向瑞贝卡集中的趋势。
2、潜在的进入者
发制品行业进入障碍较少,行业准入层次不高,容易产生潜在进入者威胁;由于发制品产业链较短,规模不大,利润欠丰,整体行业对大资金缺乏吸引力;另外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有些企业业已退出了发制品领域,或者仅将其作为副业经营,新进入者大多是规模较小、定位较低的小型企业;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遍布国内外,潜在进入者很难对其形成实质威胁,未来发展空间依然被看好。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知名品牌,甚至具有世界发制品定价权,加上瑞贝卡不断拓展销售与服务渠道,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款式,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知名度买单,价格承受能力较强,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低,对瑞贝卡而言,必然又是一大利好因素。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发制品原材料主要有化纤发和人发两类,瑞贝卡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许昌本土企业,虽然许昌是人发原材料集散中心,但是人发受自然生长特性束缚,加之竞争对手的资源争夺,整体人发采购成本不断攀升,直接拉大了公司生产成本;瑞贝卡作为全球最大发制品企业,较大规模人发采购依然能够优先享受折扣,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化纤发主要被日本、韩国控制,其采购成本较高,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瑞贝卡被迫开始化纤发和仿人发纤维材料的研究。
5、替代品的威胁
发制品的主要替代品有美发、植发、增发和帽子等,这些产品都能或多或少是发制品的潜在威胁,但是它们都不能真正解决脱发问题,更缺少完美的人发外在,加之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除帽子外),随着假发时尚潮流的辐射影响,这种替代品威胁将逐步被淡化;发制品在国外属于大众消费品,具有一定的消费刚性,不易被替代,而发制品在国内属于可选消费品,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形成消费刚性,替代品威胁将越来越小。
二、瑞贝卡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一)资源技术
瑞贝卡总部位于许昌市,人发资源集散中心,获取资源较为便利,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具有其他发制品企业难以超越的人发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控制优势,人发制品技术世界较为领先;化纤发技术还被日韩控制,不过瑞贝卡正在加紧研发,瑞贝卡集团可以提供巨大资金支持,其设在国内的全球总部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技术和设备最先进的发制品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发制品研究中心,突破技术枷锁指日可待。
(二)品牌文化
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国际一线品牌,其旗下SLEEK品牌,是欧洲发制品第一品牌;NOBLE品牌,是非洲高档假发第一品牌;SINA、MODEL品牌,是北美高档假发的第一品牌,具有品牌优势;同时瑞贝卡以“精诚、创新、发展”作为企业理念,积极实施“人才、科技、品牌”三大战略,坚持“质量第一,从头做起”质量方针,努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企业文化吸引力。
(三)核心能力
瑞贝卡的核心产品是人发制品,核心竞争力是人发制品技术及品牌优势,具有价值、稀有、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人发制品核心能力,在世界发制品行业占据绝对优势,具有不可低估的话语权和产品定价权,为其攫取利润奠定了基础。
三、瑞贝卡集团SWOT分析
通过上述对瑞贝卡集团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归纳梳理出其外部影响因素(机会O和威胁T)和内部影响因素(优势S和劣势W),具体见SWOT分析表:
通过以上SWOT分析,瑞贝卡集团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战略组合:
(一)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SO战略即增长型战略,是最理想的一种战略组合。瑞贝卡集团可以继续依靠内部区位优势,控制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依托品牌和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充分利用行业政策和税收优惠等外部机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世界发制品行业龙头品牌,进而形成绝对市场竞争优势。
(二)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ST战略即多元型战略。瑞贝卡集团可以依靠内部优势,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彰显特色企业文化,实施多元化经营,削弱替代品威胁,塑造发制品技术新标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积极利用内部资源优势,有效控制产品成本,提升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有效规避外部风险。
(三)WO战略: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
WO战略即扭转型战略。瑞贝卡集团可以积极克服内部劣势,加快化纤发技术研发进程,健全营销渠道网络,克服自身软肋,提高高档发制品竞争力,同时积极把握消费能力提升趋势,借力政府扶持和技术创新,扭转内部劣势,抓住外部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四)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WT战略即防御型战略。瑞贝卡集团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适时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科学利用集团资源,保证资金供求平衡,逐渐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合理规避外部威胁,降低经营风险,以核心能力为基础,适度合并重组,壮大集团实力,形成防御阵地抗衡外部威胁。
四、瑞贝卡集团战略选择
瑞贝卡集团公司层战略选择是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由于发制品产业链较短,尤其是人发制品量产有限,整体利润空间有下滑趋势,受“财务驱动”影响,瑞贝卡为了分散风险,在发制品生产销售基础上,将经营领域横向扩展到高速公路运营、投资管理、房地产开发、教育、酒店服务、水业等其他六大行业,并形成了以发制品为主业,集资本运作、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公共建设、酒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格局,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并起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制衡作用,整体发展空间较大。
瑞贝卡集团业务层战略选择是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瑞贝卡集团几乎控制了发制品销的各个环节,虽然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但瑞贝卡集团产量较大,对原材料具有较低的采购成本,劳动力成本也较国外低,规模效益优势分外明显,较竞争对手而言具有低成本领先优势;同时瑞贝卡集团核心竞争力较强,在发制品行业是技术标准,已成为全球产品数量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规模最大、集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发制品集团公司,在产品、营销、品牌和文化方面均实现了差异化,而且瑞贝卡股票为全球发制品行业第一股,在全球发制品行业具有产品定价权,低成本差异化战略的盈利潜力巨大。
五、瑞贝卡集团战略启示
从公司层和业务层战略方面而言,瑞贝卡集团实施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和低成本差异化战略均取得了成功,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了战略启示。为了铸造百年民族品牌,真正走向全球化发展道路,开拓国际市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瑞贝卡集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统筹兼顾
在突出核心产品生产经营基础上,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实现纵向或横向延伸,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打造发制品全产业链,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同时兼顾集团其他业务发展,充分发挥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集团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保证集团现金流,分散经营风险,为获取高额利润提供平台。
(二)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齐头并进
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采用相关多元化战略,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劳动力使用成本,放大低成本领先战略优势;积极推进差异化战略,革新技术,创新产品,控制质量,关注服务,适度定价,差异营销,融入文化,以差异化高附加值推高利润空间。
(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双管齐下
在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实时掌握国内外消费能力的增减变动情况,有效把握发制品市场需求,从产品经营过渡到品牌经营,打造多渠道营销网络,国内外市场双管齐下,以品牌深度运营促进盈利增长,以品牌知名度铺就全球化发展道路。
一言以蔽之,瑞贝卡作为发制品行业知名品牌,在其正确战略指引下,通过不断革新技术,逐步升级产品结构,实时把握市场需求,畅通营销服务渠道,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努力打造规模效应,必将逐渐走向国际化,实现全球品牌梦想,真正成为民族品牌的骄傲和自豪。
参考文献:
[1] 谷帆.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成因及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10).
[2] 杨永磊;贺进.中国发制品产业组织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3).
[3]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发制品分会.发制品行业特点及经营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4]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发制品分会.全球发制品市场持续升温[J].进出口经理人.2013(08).
[5] 王中亚.企业战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2).
[6] 栾凯.SWOT法在企业竞争战略中应用的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14(05).
[7] 李璐;赵德慧;陈丝雨.全聚德集团战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7).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第三方物流”(TPL)是欧美国家率先提出并盛行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0月1日在《物流术语词条升级版》中对第三方物流有如下定义:第三方物流是指将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物流运作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谋取更好的发展而制定的企业战略是很必要的。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战略的选择,物流战略就是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流活动而使用的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动方针。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企业制定战略计划前应分析当前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立足现状并考虑未来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分析有助于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2.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分析:它指的是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经历的各种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
(1)政治环境:它对企业的影响有直接性,难以预测性和不可逆转型等特点,通常所讲的政治环江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国际环境变化等内容。
(2)经济环境:包括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市场规模等。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当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某些产业的发展时,这些相关的物流企业就会得以很好的发展,否则的话,物流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技术环境:它指的是企业所在地区的物质设施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情况。科学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准确、高效的服务。但是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取对自己实施商业活动实用性最强的技术,不要人云亦云。
三、第三方物流的优缺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第三方物流也有自己的优缺点。
第三方物流的优点有:第三方物流有助于企业资源的集中;第三方物流有助于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扩大经营范围。缺点有:它会降低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增加客户关系的风险;第三方物流增加了企业战略机密泄漏的风险。
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情况,未来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1.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更多跨国企业将原产料产地和加工场所进行分离以获取客观的利润,同时交通运输和信息产业的飞快发展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综合化和专业化趋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大型物流企业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加强建设客户物流服务体系和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
3.绿色物流趋势:随着国家对可持续战略的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五、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维护企业长期物流供应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突出产品的个性,谋求良好的竞争优势;以企业整体战略为目标,追求与生产销售系统良好的协调性。
第三方物流常用的战略有:
(1)兼并:兼并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提高更加丰富的物流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起来后的公司功能更加全面,竞争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使得自己在于其他企业竞争时更加有竞争力。
(2)合资:合资是兼并另外的一个选择两个公司可以在同一法律条件下共享经验,同时相对于母公司又有一定的自由度。
(3)合作:不同企业间的合作经营,可以保持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常见的模式有:纵向合作经营,其最典型的模式是从事运输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和专门从事仓储业务的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横向合作经营,它的基础是资源共享,包括市场的共享,技术的共享和业务能力的共享;网络合作化经营,该形式将纵向和横向模式联合起来,是最常见的模式。
(4)战略联盟:该战略可以提供一定市场进入的自由或者作业整合而不需要资金的投入和法律的许可。
(5)信息技术伙伴:物流信息网络的建立在物流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信息在网络的建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比较晚,通过寻求信息合作伙伴,可以弥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缺陷。
六、总结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自身发展状况、周围的环境和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来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观点: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我国应该加强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企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物流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参考文献:
[1]马绝尘.美国、日本的第三方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7).
[2]王槐林,杨阳.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发展模式[J].物流技术,2003(8).
[3]熊卫.我国第三方物流初探[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