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1

以党精神为指导,本着便民、为民、利民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着力提升蔬菜直销店蔬菜供应水平和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大“农店对接”覆盖面,构建流通成本低、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直销网络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建立平抑蔬菜价格长效机制和规范顺畅的运营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化、多样化的服务。

二、目标任务

1、制定出台《市社区蔬菜直销店管理规范》,规范蔬菜直销店运营管理,实现社区蔬菜直销店经营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计量。

2、建立覆盖全市各社区蔬菜直销店的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与追溯设备、监测设备和便民呼叫中心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

3、加强各实施企业蔬菜配送中心(农残检测室)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建设,建立实施企业与蔬菜、粮油等生产基地、合作社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扩大蔬菜、粮油等农产品直销的范围。

4、强力推动“南菜北运”工程,培育2-3家“南菜北运”大型骨干实施企业,建立与全国各大蔬菜生产基地的“农店对接”网络体系。

5、建立社区蔬菜直销店蔬菜储备与投放机制,使社区蔬菜直销店成为推动市级蔬菜储备投放的重要载体。

6、通过各项规范管理和运营,达到社区蔬菜直销店销售蔬菜价格低于同期周边农贸市场、超市(特价除外)价格的20%以上的目标,以优质的菜品和实惠的价格让利于民。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管理,规范运营

督促各企业逐条履行《市社区蔬菜直销店经营管理协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①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政府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在正常营业期间,做好与周边农贸市场、超市价格比对,确保蔬菜直销店蔬菜价格低于周边农贸市场、超市价格的20%以上;②督促企业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每店营业人员确保2-3人以上,所经营蔬菜的品种不少于30种;督促各企业在春节前使所有门店开业,营业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③督促企业落实直销店管理“六统一”,掌握各企业社区蔬菜直销店运营管理模式;④督促企业开展“农店对接”,鼓励支持企业增加清真副食品、调味品及粮油等生活必需品;⑤督促企业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做到举止文明,礼貌待客;⑥督促企业统一门头、牌匾及店内管理制度等,各店营业员做到统一着装,商品价签规范,做到明码标价,并适时更换;⑦监督企业在公示栏内公示蔬菜价格、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及监督电话等需公示的内容;⑧协助企业办理绿色通行证等相关手续;⑨协调市代建办、土地储备局做好康居A区等5处15套营业房的交接工作,协调企业尽早入驻并投入使用;⑩督促企业搞好店内外环境卫生;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加强蔬菜配送中心建设,增强蔬菜配送能力

支持企业加快推进蔬菜配送中心基础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建设。

(三)大力推进“农店对接”工程,减少流通成本

加强各实施企业与区内外蔬菜种植基地的订单农业,增加种植品种,最大限度地实现“农店对接”。同时,大力实施“南菜北运”工程,引导各实施企业开展客菜联合采购,与全国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对接关系,建立覆盖全国的农超对接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客菜的流通环节;加强与各清真副食品、调味品及粮油等骨干企业的对接,使进店生活必需品实现平价销售。力争年底前使全市社区蔬菜产销对接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2

一、引言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工作过程体验、岗位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得的必要场所,所以,如何建设好生产性实训基地值得大家进行探索。

二、建设模式

(一)学校主导

学校投资和运营的实训基地是由学校主导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训的需要来建设,实现完全的自主管理。首先,学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旅游类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其次,学校可以采用生产经营的模式,利用学校资金、场地、师资等资源,建设具有独立所有权的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

(二)校企共建

校企共建就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共同管理和运营。学校和企业可以以场地、厂房、设备、技术、原料等作为投资,通过协商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利益,使实训基地兼顾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要求。

(三)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其次是引进企业主导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已引进的或即将引进的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三、建设意义

(一)符合专业特点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领地。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从而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经营实际,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可以支撑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

学校在建设生产线实训基地时,需要对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出整体的规划,因此学校必须根据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等要求制定,这也就使得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能够依托于实训进行改革,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

(三)积累工作经验

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开展新的实践教学课程,破除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产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基地里亲身体验工作过程,在实践中学习怎么设计开发生产一个新产品,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这样的生产实训习得,能让学生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职场生活,更快地实现就业。

(四)切实解决理实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能够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解决了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摒除顶岗实习可能存在的诸多弊端

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需要到一些景区、酒店去顶岗实习,但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岗位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去,旅游专业中的导游或者旅游管理等专业人员必须要进行实际上岗训练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经验,因此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没有岗位可以实习的问题。

四、运营模式及问题

(一)企业主导运营

厂中校和校中厂等校企合作方式是为了“培养人”、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考虑的。但是这种由企业主导的运营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所谓的厂中校无非是企业为把实习学生变成准员工而进行的培训,这是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非职业学校的利益。校中厂的情况也差不多。许多学校的校中厂是用国家的钱建设了厂房、投入了设备,让企业来生产运营,学校的利益点就在于安排一些学生参观或见习,这样的“校中厂”其投入和收益根本不成正比。

(二)学校资产公司主导运营

资产公司是专业的运营模式,学校的实训基地由资产公司进行运营的话,资产公司能够对学校的资产情况进行评估以及规划,在实训基地的运营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运营成本以及盈利,对学生岗位的安排会更加合理。

(三)教师团队主导运营

学校的教师大多数都不是企业管理的人才,他们没有专业的企业管理理论和能力,不了解怎样来管理以及运营这种带有盈利性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果让教师团队来主导运营的话,实训基地的运营就很容易混乱,造成实训基地的亏损。

(四)学生主导运营

一些旅游专业管理类的学生对管理运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缺乏经验,可以让他们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整个基地的运营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做。

五、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

(一)教学与生产的合理安排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理论课程与生产实训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劳逸结合,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作息,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严格执行生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建立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保障教学实训主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主要功能是教学实训,为保障其不偏离主要目标,订立的合同或章程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三)校企互助,学生主导

按照企业化的建设理念,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建立学生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协助学生主导管理实训基地的运营。

(四)企业化运作

学校可以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建立公司体制。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能够帮助学校树立自身品牌,发展壮大,而且企业化的运作可以开发市场、激活市场,甚至制造市场。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3

规范宿舍收费标准是宿舍管理成本控制的基础。任何一项收费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宿舍功能定位为基础,在详尽的调研基础上制定。(一)进行基础调研由相关部门代表组建小组,对现有宿舍进行调研,确定宿舍的基础数据,包括对建筑设施、公共维修、配套设施、能源消耗、其他服务成本等进行费用成本核算,也包括宿舍容量、入住率等数据的核算,最终确定宿舍的服务对象。对于经济实用性宿舍,应带有一定的福利政策倾向性,形成一项决定,否则将造成负担,加大管理难度。(二)确定成本类型区分成本类型是宿舍运营管理的基础。成本分成资产类和费用类两类。资产类按照固定年限法折合成本,维修、水电等直接费用、服务收费等费用类成本按照实际发生费用制定收费标准。(三)确定不同功能定位宿舍的标准配置功能定位是在医院确定了特邀专家、进修生管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考虑医院的整体规划。按照功能定位制定宿舍标准配置,并对不达标的宿舍进行装修改造。(四)制定与宿舍配套设施、服务匹配的收费标准制定恰当的收费标准,是规范管理宿舍的基础。要结合医院历年来有关宿舍入住情况的基础数据和成本分类,对不同功能和服务定位的宿舍,编制每月宿舍成本清单。清单将进一步细化宿舍每月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以防有所遗漏。

二、制定宿舍管理制度

宿舍管理包括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入住、退宿管理,基础设施的管理,日常安保,维护和清洁工作等。制定管理制度,应广泛征集院办、财务部、科研教育部门、后勤等部门负责人意见,制定适合医院发展、便于内部管理的宿舍管理制度。(一)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所有人员的接收由研招办、博管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有权限接收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的部门来完成;符合宿舍接纳条件的,以书面形式通知宿舍管理部门进行具体安排;所有宿舍配置资产的管理、维护由专人负责。(二)制定入住、退宿办理流程明确规定入住和退宿的办理流程,尽量便捷高效,并向入住人员通告安全和禁止事宜以及对设备设施、卫生的要求。(三)明确收费标准为便于收费,制定宿舍收费通知单,并将收费标准告知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统一收费并提供收费凭证。还应考虑配置部分基础设施,部分宿舍增设了门禁系统,需要以略高于成本价的标准收取一定的押金。上述收费标准均应讨论通过后列在管理规定中。(四)适当增列考核条款对宿舍人员的管理和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均应设置相应的考核条款,以确保宿舍人员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保证良好的住宿环境。

三、关于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管办分开由财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规范。设置宿舍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凡是入住人员必须有接收科室开具的入住通知单;入住花名册与入住人员信息相符;定期向主管部门领导发送宿舍入住、退宿情况数据表。适时公布宿舍管理数据,有助于对宿舍运营情况的管理和控制。(二)加大基础设施配置和管理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应保持长效机制,比如房屋维修、墙面粉刷、设施淘汰更换等。可采用全面提高、分批改善的方式,不断强化宿舍基础设施,确保其服务质量。另外,宿舍维护执行预算申报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对大型维修项目实行申报制度,有报修申请单、审批单和维修合同。日常零星的更换设备元器件,统一由维修部门管理。(三)加强日常设备设施的巡查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增加对公共设施、人员行为的安全管理。每周进行安全及卫生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有条件的可增设专职保洁员,对公共区加强卫生管理。(四)适当增加有偿服务随着医院辅助功能、设备设施的不断发展,宿舍用品的消毒及清洁、上网业务、落户代办、考务报名等一系列有偿服务受到了入住人员的青睐。

四、结束语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4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规划》指出,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对于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未来20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将优先安排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海底科学观测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中国南极天文台、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大型低速风洞、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

《规划》还提出要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预研,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国际合作。

“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公布

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试点建设15个至20个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并明确了创新基地建设的功能与定位,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总体部署与重点领域等6方面内容。

《规划》指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是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为宗旨,以促进创新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实现重大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与扩散为目标,设施先进、人才优秀、运转高效、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组织。“十二五”时期,将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在5个层面部署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包括建设基础性、公共性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面向重点工程、农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主要方式是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载体的作用,集成创新载体的优势资源。具体采用3种模式:一是一家为主、多家参与。在计量科学、农业机械等创新资源较为集聚的领域,以最具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为核心,通过产权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组建;二是多家共建。在海洋资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由领域内多家创新能力强的创新主体共同组建;三是联盟组建。在移动通信等创新资源较为分散的领域,由领域内创新资源丰富的骨干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牵头组织,联合相关创新主体,以联盟形式组建。

《规划》指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整体具备以下4个功能:一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发现、提出、承担并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任务,保障国家重大需求,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二是集成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进行重大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保持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三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四是吸引、汇聚、培养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化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队伍。

(来源:经济日报)

多举措力保完成2013年城镇保障房任务

财政部消息,2013年除了继续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外,还将通过提供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减免相关税收等多项举措确保今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顺利完成。

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筹措等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财政资金筹措与保障工作。

通知提出了六大保障举措,强调首先要严格按照规定渠道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明确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从公共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需要政府支持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通知指出,将采取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管理;继续落实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含土地出让收入)与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费用。

此外,通知强调,要严格按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挤占和挪用;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将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适时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扩展到全国。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师 企业实践 针对性 时效性

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对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而且强调,教师企业实践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是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教师企业实践情况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一、科学制订企业实践方案,深入企业全面学习

职业学校要和企业一起结合教师的专业水平来制订企业实践方案,根据教师教学实践和教研科研需要,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重点内容,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带着问题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俗嫉取=淌ζ笠凳导的形式,可以是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

到行业企业、合作单位进行实践,与这些公司的领导、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深入交谈,进一步巩固与原有实习基地的密切合作,新增加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与有关合作单位就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开展培训讲座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组织合作企业与专业对接,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校本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辅助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深入企业实践的老师要运用所学辅助企业管理,积极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文秘专业教师可以帮助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各部门职能分工。协助公司完善行政部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文书制发管理办法、拟制各种公文模板,完善公司各种会议组织制度,厘清会议承办流程和管理办法等。还可发挥专长,带领文秘学生帮助企业组织承办大型会议活动,在组织会务活动中全面锻炼会议组织、沟通协调、文书写作等多方面能力。

四、指导学生实习、就业和创新创业

通过与企业沟通,安排学生实习,用高规格高质量的实习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为实习质量提供保障。在企业实践的老师要负责对实习学生加强管理,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实习,定期组织学生座谈汇报并及时跟踪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善始善终,达到预期实习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为学生推荐工作单位,保持比较高就业率,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就公司项目背景、运营管理、营销策略、团队建设、人力管理等问题对创业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搜集大量企业运营、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教师在深入企业实践中,注重收集第一手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教学资料。如文秘教师可企业行政主管就公司运营、文秘岗位工作任务和标准,办会技能和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搜集第一手资料,包括公司架构、企业文化、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各部门任务分工与岗位职责、员工招聘与薪酬绩效考核、行政秘书日常工作内容、举办项目路演的案例资料,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六、深入企业和市场,开展专业调研

企业实践教师要注意深入企业、社会进行专业调研,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河北高招咨询会”,带领学生参加“2015年石家庄市秋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调研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标准情况,明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探索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调研报告。还通过毕业生追踪、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业调研,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为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七、及时总结,把企业实践收获转化为教学资源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69-03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既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因此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早,例如,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机构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德国在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术型大学大都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技术研究所、培训机构等,培训机构同时服务于大学在校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总之,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非常密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以天津为例,根据天津地铁的中长期规划,未来十年内将吸纳至少一万名专业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辆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企业,各种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当前,主要由原铁道部所属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相对较少,造成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同时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对该行业企业的岗位种类、工作特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构成等相关研究十分少见,其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求、培养方面,国内无可借鉴样本。面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大量应用,按照现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于普通铁路运输或城际高速铁路交通,它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客运工作为核心和主体,从客运工作的实施内容来看,这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同时又具有高科技密集的特点,从专业知识角度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更利于企业日常工作。本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研究为基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办学条件与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到建设运营,涉及经济、规划、运输、土木、电力、机械、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等10多个领域30多个专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专题总结,我校开办的城市轨道交通本科专业,面向地铁、轻轨、城际高速运营企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并最终确定了以运营管理为主线,兼具装备应用和车辆维修的宽口径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1.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双证书”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突出专业特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领域内,从事运营管理、装备应用、维修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在实践、职业能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使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实践中进行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教学平台设置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育模式,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种岗位角色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大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考核领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职业能力是通过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像知识那样可以依靠传递甚至是灌输的方式掌握,学校将通过积极引导个体面对职业活动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产生积极作用,影响并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最后,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职业能力的模式与方法,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互补,充分、有效利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3.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1+1/基础+专业+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将四年的整体学程分为“2+1+1”,即前两年为基础平台和学科平台课程,后一年为专业平台课程,最后一年为实践技能平台课程。

4.服务人才培养过程,健全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弹性学制,建立以学分制管理为主、学年制管理为辅的教学管理制度[4]。充分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实习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体制,不断优化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内容与考试改革,提高考核方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建立一套为保证专业建设质量的管理制度,学校与共建企业共同实施建设过程监控和管理,完善建设措施,提高建设质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6月,学校批准在交通运输专业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并于2013年修订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建设四年来,目前已有08级至12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学生。其中,08级到10级运营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已经毕业,11级步入大四。现已逐步构建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制订特色专业师资建设规划,重点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教师引进、培养、管理考核制度;建设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交流和参加实践锻炼;在制度上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和生产服务,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2.培养方案修订。在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工参加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讨论会,为培养有专业针对性的“双证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除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专业特色课程,还将开办“车站值班员”技能培训,结合学校特色,实行双证书制。

3.实验实训室建设。利用天津市“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综合实验室和城市轨道车辆实训室的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陆续购进各项实验设备和器材,同时组织团队进行实验设备开发,加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实践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扩展实践教学平台。(1)参观类教学实践。为提高专业兴趣,了解本地区的规划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城市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相关单位。(2)实验类教学实践。为开拓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对现场工作情况的了解,培养动手能力,经实地考察和多方协调,在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验教学环节。(3)实习类教学实践。为了使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深入了解轨道交通企业及现场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增强岗位意识,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实习类教学实践完全在企业进行,教学大纲由校企协商制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进行讲解。(4)产学研平台搭建。我校已经与天津市地铁集团等多家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依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进行,共同建设国内领先、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基地,满足120人以上的教学实习实训及企业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四年来,通过对该专业的实际建设,发现了制约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

1.实验实训场地需扩大规模。由于轨道交通实验实训设备的特殊性,即使是按比例缩小,也需要很大的场地。但是就当前情况,实验实训室扩大,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材建设急待加强。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教材和书籍较少,而其中大多数是高职高专类教材,与我校是普通高等本科类院校不符,与我校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教材更加缺乏。因此专业教材的建设是当前亟待加强的环节。

3.专业师资队伍缺乏。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专业教师引进具有一定困难。因此还需要继续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注重培养特色,积极树立品牌,更好地为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6-192.

[2]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10):5-8.

[3]薛彩龙.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5).

[4]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