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培训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营管理培训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营管理培训计划

运营管理培训计划范文1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高速公路职工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和公路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加强高速公路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专题研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高速公路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高速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思考。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职工培训 方法分析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等持续利好的大政策、大环境、大生态引领推动下,一条条“康庄大道”相继建成,2015至2016年间甘肃省新增高速公路1607公里,运营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伴随高速公路营运里程的快速增长和行业发展需要,全省干部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突破万人。如何做好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助推收费单位健康长远发展,成为我们今后一个阶段乃至“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课题。

一、职工教培训概述

职工培训是指单位开展的一种提高职工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单位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标就在于使得职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单位的业绩,推动单位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二、职工教培训的作用

培训是单位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证单位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中不至于败下阵来。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训能够改变职工的某些不适当的工作表现及行为。培训是满足单位和职工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培训是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的杠杆,可以强化单位的共同价值观。

三、高速公路职工培训的分类

(一)按岗位划分

人力资源培训、运营管理培训、职工技能培训、行业文化培训、文明礼仪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

(二)按培训方式划分

单位内训:是单位根据适应发展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培训课程,具有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方面的充分灵活性。可以分为全员培训、部门培训、岗位培训、自我学习、外出培训。全员培训,单位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培训总计划组织的,单位公共部分的培训,如收费管理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等;部门培训,各部门根据单位培训总计划组织的,与本部门有关的各类知识的培训,如岗位职责、岗位操作法等;岗位培训,岗位对职工进行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与岗位内的相互学习;自我学习,工自己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和操作技能的锻炼。

(三)按照培训职责划分

单位对职工的培训遵循系统性原则、制度化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第一类:应岗培训,目的是为了让职工达到上岗的要求。

第二类:提高培训,提升岗位业绩。

第三类:发展培训,对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

第四类:人文培训,讲人文,讲道德理论,亲子教育,讲服装搭配。

第五类:拓展培训,这是一种户外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强调职工去“感受”学习,而不是单在课堂上听讲。在体验式培训中,职工是过程的主体。如果职工感到课程的进程由他们掌控,他们将更加注意活动的过程--没有人比自己更能走近自己的内心。

四、职工培训内容的制定

确立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单位培训的总体目标,如通过培训来达到的各项收费运营目标和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研究单位发展动态―单位培训部会同有关的主要管理人员研究单位的发展动态,以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来完成单位的年度收费指标。一项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往往取决于一个或几个职工是否正确地完成任务;而要正确地完成任务,又取决于职工是否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检查每一项业务目标,确定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单位培训部还要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找到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寻求通过何种培训可以改善现状、实现培训的特别目标。

根据培训的目标分类―围绕单位运营管理目标的培训应列入业务培训方案;围绕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培训活动则应列入管理培训方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订是针对培训目标,具体设计各项培训活动的安排过程。单位的管理培训活动主要是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的督导管理训练及培训员专门训练等。

决定培训课程―课程是培训的主题,要求参加培训的职工,经过对某些主题的研究讨论后,达到对该训练项目的内容的掌握与运用。年度培训计划中,要对各类培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安排,主要是列出训练活动的细目,通常包括:培训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等。

培训预算规划―培训预算是单位培训部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对各项培训方案和管理培训方案的总费用的估算。预算是根据方案中各项培训活动所需的经费、器材和设备的成本以及教材、教具、外出活动和专业活动的费用等估算出来的。

五、高速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加强职工教育虽然已经逐渐成为高速公路行业的普遍共识,但职工教育发挥周期长,加之各单位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使单位出现重经济效益,轻职工教育;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针对职工教育而言,或多或少存在着形式主义,缺乏长远打算,从而影响了职工教育的连续性。其次是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周围学习环境较差,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程度存在重使用轻培养和重培养轻使用两个极端,无法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六、做好高速公路职工培训的主要措施

(一)各级管理者高度重视职工培训工作

高速公路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各级领导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快人才培养,发挥人才优势,致力改革,力图创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

(二)各级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其纳入到运营管理中来

一是要把培训作为一种管理的方式加以重视。管理者要通过培训将管理思路与管理要求等传授给职工,并将其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要把培训作为一种宣贯高速公路文化的载体加以重视。 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培训要不断创新形式,不断开展岗位练兵、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等,全面展示高速公路的精神风貌,推动高速公路文化的深入学习领会,培训同时也是文化建设宣贯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三)要继续强化领导干部职工的教育法制意识

同时要建立健全现代高速公路职工教育制度,依法治教。要提高高速公路职工队伍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高速公路职工教育。而发展高速公路职工教育,就必须建立与知识时代相适应的职工教育运行机制。现代高速公路职工教育运行机制应该是:充分体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原则;为发展高速公路事业而培训的原则;真正提高职工素质的原则;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化原则等。要开展培训调研,分析职工需求。高速公路培训涉及的面比较广,各部门之间一是要加强沟通协调,联合人力资源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内容和重点,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杜绝应付式的、空洞的培训,培训要对工作效率提高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四)不断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

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一步坚定高速公路职工的理想信念。结合公路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围绕公路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引导公路职工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四位一体”的大政工管理体系,即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职政工人员为骨干,行政领导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五)加强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速公路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一方面要改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工作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特别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活樱进一步提高其知识创新能力,促进高速公路技术进步。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科学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继续教育培训登记、验证工作,依法把继续教育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职称的必备条件。继续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公路行政执法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高速公路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要重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资格性岗位培训教育工作,确保高速公路事业后继有人。

(六)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

努力提高公路系统职工队伍文化水平,是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要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积极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为公路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组织好生源,尽量为职工的学历教育广开渠道,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职工结合本岗位实际需要参加教育厅、省自考委认可的,与岗位对口专业的学历教育,学以致用,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改善职工队伍的文化结构。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对取得国家承认学历或学位的在职人员,予以报销一定比例学习费用;经单位同意参加业务培训的,培训经费予以全额报销。

运营管理培训计划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 燃气经营 安全运行

1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燃气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不断有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出现,工艺过程也日趋复杂化和大型化,使得安全隐患大为增加,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一些燃气经营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忽视用户自身的管理,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安全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

(1)管理权限界定不明

燃气行业是比较典型的网络型公用事业,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建设主管部门和用户共同努力。近年来,在燃气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中,因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管理权限界定不明而引发的燃气纠纷屡见不鲜。由于燃气经营企业缺乏对相关燃气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忽略了企业和用户双方燃气设施管理权限的划分,致使在限制自身发展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也无法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

(2)安全管理机制不科学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现今,我国大部分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还较为传统,甚至一些企业仍然靠会议、靠文件防隐患、防事故,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没有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安全管理机制不科学造成了企业的信息流通不畅,管理者决策滞后,各部门难以协调一致,不利于安全隐患的整改。[1]

(3)用户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

燃气经营企业从事的是公用事业,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义务平稳、安全供气。为切实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燃气经营企业在做好用户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整合,积极利用先进工具,建立信息化系统,完善用户资料,真正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安全管理的前瞻化、数字化、图像化、群体化。一些燃气经营企业在此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企业缺乏用户安全信息、隐患和维修管理等为一体的用户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造成了管理效率低、隐患管理和事故处理能力较弱的结果。

因此,研究燃气经营企业与用户在燃气设施管理权限划分的政策依据,明确燃气经营企业与用户双方的安全责任,构建一套科学的现代燃气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用户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管理权限界定及安全责任划分

要提高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相应的法律纠纷,首先就需要对我国现有的法律及行业规范进行研究,找出燃气经营企业与用户在燃气设施管理权限划分的政策依据。我国的燃气法律体系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燃气法律;司法解释;燃气行政法规;燃气行政规章;地方性燃气法规、规章。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专项的燃气法律尚属空缺[2]。在此背景下,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修订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大意义。该《条例》于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是一部规范燃气建设与管理、加强燃气服务与设施保护、明确法律责任的重要法规。它在规范政府、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行为的同时,还为不同用户燃气设施管理权划分提供了依据:

(1)对于单位用户,根据新《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相关规定[3]燃气设施管理权划分及双方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参照合同约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77条和第184条相关规定,供用气合同的内容包括供气的方式、质量、时间,用气容量、地址、性质,计量方式,气价、气费的结算方式,供用气设施的维护责任等条款,从而可以杜绝燃气经营企业与单位用户之间管理范围和安全责任混淆不清的问题发生。

(2)对于居民用户,根据条例中第十九条规定,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域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而根据物权法第六十四条、第七十条规定表前阀至燃气具的燃气管道与设施及燃气计量表在业主专有区间内并由业主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应该完全有业主专有。因此业主专有部分燃气设施(即表前阀至燃气具的燃气管道与设施及燃气计量表)需要用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即对于居民用户,燃气设施管理权划分以表前阀为界,顺气流方向至燃气具属业主专有,其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等事项应由用户自行负责。

3安全管理机制改进

为确保燃气管网安全、稳定、正常供气,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燃气经营企业需要调整、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安全运营管理流程,落实安全责任制度[4]。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燃气经营企业在原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监管,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整体负责,各部门进行责任的具体落实。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之后,公司的三级安全责任制便能更好地得到落实,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图1所示为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的安全管理流程。

在安全管理委员会中,总经理需要负责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含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组织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对安全目标认真考核并兑现奖惩。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应负责建立安全管理基础台帐及编制安全事故案例资料,组建事故应急抢险队伍,配置应急抢险机具,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实战演练[5]。各部门负责人则需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开展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并完善员工的安全管理培训计划、内容、制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4用户安全管理系统完善

随着城镇燃气的发展、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户内燃气设施运行使用时间的增加,用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居民用户,户内燃气事故屡有发生,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不可小视。燃气安全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制度是保障燃气安全的最有效的制度。燃气经营企业对燃气设施进行日常巡回检查,是多年来管理规范的燃气经营企业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6】。因此,建立用户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收集用户信息,建立用户安全档案,从而有效地对安全隐患和事故进行管理。其具体包括3部分内容[7]

(1)用户安全信息管理

用户信息管理是通过对用户建立档案,从而形成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使燃气经营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一个清楚全面的掌握,更好地做到对外服务。用户信息管理主要由用户报装管理、用户日常管理、安全信息管理3部分组成。其中,安全信息管理记录着用户的安全信息数据,主要是由工作人员在入户安检以及用户报修过程中所记录的情况统计整理而得。

燃气经营企业要从切实保障用户安全出发,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广大用户进行燃气安全宣传,定期上门在社区内进行燃气安全宣传和解答问题,发放燃气安全手册,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尤其是在用户点火、安检员上门安检时以及在日常的安全用气宣传教育活动中,都应强调用户自身应尽的安全责任,引起用户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2)隐患管理

隐患管理是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从发现、处理到消除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的业务。隐患主要来源于用户安全信息管理中的隐患记录数据,同时也包括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抽查以及用户报警。为更好地进行隐患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一方面,需要燃气经营企业建立维修数据库、完善维修业务,及时处理用户报修的问题,进行隐患整改,即要求电话受理员通过整理用户报修信息,维护维修工单,通过信息化工具传至维修人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后维修人员将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另一方面,燃气经营企业应健全户内安检回访、抽查制度,即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定的时期内,按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回访、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沟通。

(3)事故管理

事故管理是指对燃气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事故、管理或操作失误、燃烧爆炸事故、伤亡事故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取证,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上报时间、发生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内容等。之后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确定事故的性质,对属于责任事故进行责任分析并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订纠正和防范措施,建立事故档案等。为加强事故管理能力,燃气经营企业应做到事故发生前防微杜渐,在高度重视管网巡查制度和用户报警制度的同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以便对突发事件顺利实施应急救援;在事故发生后做到处理得当、实事求是,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订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

5结论

通过上述所看燃气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责任重大,需要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燃气经营企业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重事故后整改,轻事故前预防,只是单纯的强调遵守现行法规或者凭经验去进行安全管理,视安全管理工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燃气设施管理权限界定和安全责任划分有据可依,燃气经营企业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应改进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完善燃气用户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喜存.城市管道供气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运营管理培训计划范文3

1.1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现状

爱迪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在全国设有n家分公司,目前有400多名员工,主营业务是提供通信和网络行业硬件设备,并研发软件平台的建立,为各大专网和公众信息网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主要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通信传输类产品、接入网产品和宽带网络产品、软件以及技术服务。近两年来,公司在发展多元化扩张战略,研发出远程教育平台系统并在北京昌平投资办学,发展教育。公司规模将越来越大,员工数量也日益增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爱迪公司目前的培训项目体系实际上就是课程体系,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成立的培U}}夕睐负责规划和实施。在爱迪公司培训内容分为三大类:生产类,品质类,管理发展类。生产类中为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生产流程及标准;品质类为质量管理工具,如6-Siglna,150,5S管理等;管理发展类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后勤管理,新员工发展等,管理类课程数量不多,且大多需要外部支持。培训内容体系多达几十门课程,培训专员不能全面精通这些课程,所以培训部仅负责管理培训流程,提供培训支持,比如安排场地、设备、时间等。如果课程由外部机构提供,则培训部负责审核外部公司的业务能力、信誉、价格与公司业务相关性。公司品质类和管理类培训内容长期由外部公司提供。关于内容体系,爱迪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内容比较单一,还谈不上体系,只是有一些简单的课程设置,不能从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做系统规划和设置。

1.2爱迪公司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结合该公司培训现状,从系统的培训体系构成环节来看,爱迪公司目前培训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培训需求分析。

从该公司目前培训体系的运作可以看到,爱迪公司没有开展自上而下正式的培训需求分析活动。目前培训处不能从组织、工作和员工三个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对于培训需求各大要素缺乏足够分析。培训要素是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职能系统而具体的描述,它体现了部门职能工作和岗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明确了岗位上的员工要完成本岗工作的基本具体项目,同时,这些具体项目也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大部分培训活动是常规且固定的,针对一些岗位操作和入职培训而展开。很多与生产、开发相关的专业性强的培训项目都是由各部门自行安排,事前也没有做需求调查,有也是流于形式,培训设计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严谨的科学规划,培训效果差。例如,通过调查,爱迪公司曾掀起6-Siglna培训的热潮,除了正规的“绿带”、“黑带”培训项目外,还有部门在自行进行6-Sigma的培训。由于没有进行需求分析,不加改动直接用原教材,致使部分员工难以接受,培训不但没有起到原有效果,反而挫伤了受训人员的积极性。还有比如综合管理方面的培训,也是市场上流行什么概念就培训什么,财务人员的非财务管理、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平衡记分卡、360度绩效考核、甚至“开创蓝海战略”的战略课程讲给中层听,等等这些与企业实际战略脱节的课程统统引进企业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层的无所适从。设计和完善培训体系下的培训需求分析在爱迪公司显的尤其重要。

第二,培训与战略脱节。

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决定了公司培训的目标方向与内容设定。爱迪公司培训体系在现行组织体制上与战略是脱节的,甚至一些培训项目设置与公司文化冲突,因而造成公司整体功能定位也缺乏依据,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战略上缺乏总部人力资源战略与人才竞争策略目标的指导;公司各层员工对培训未来的功能定位没有达成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培训的目标是不清晰的。爱迪公司目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二次创业,公司的战略和文化引导培训显的尤为重要。公司规模不大但结构很完善。通过培训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塑造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推动员工行为的不断改善及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热烈氛围;通过培训使战略分层分级的分解,提高公司的战略执行力;这些是公司目前培训的目标。爱迪公司实行技术领先的战略,通过整合最优秀的人才资源,搭建创新的机制与平台,旨在开发新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公司目前的培训体系设计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战略与文化。以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讲,只是例行一些常规的内容,不能把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未来的蓝图、愿景很好地传达并使新员工接受,员工不能从感情上达到共鸣,甚至有些员工经过入职培训后就有了想离开公司的打算。根据公司战略,技术创新应该是公司得以发展和繁荣的核心能力,而在目前的培训中很少能体现对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培训开发与执行能力不足。

爱迪公司目前的培训体系对培训项目开发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年公司内部开发的培训项目数量较少,今年自主开发的课程只有:“工厂安全操作培训”。大量的时间只是在维持过去的培训项目和工序操作层面技术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和一些外部培训引入。二是培训项目开发种类单一,由于对顾客产品要求必须尽快跟进的现实,工序技术操作培训开发与更新较快,而企业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提升方面培训开发数目不足。三是公司内部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大多精于技术,授课能力较低,肚子里有东西讲不出来,知识共享性差,常常是有有专业知识但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公司培训项目开发和执行能力不足的原因是没有对专门的培训专员、培训师进行良好的能力建设,在理念上存在着只要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就可以执行培训工作。事实上缺少培训师应该具备的培训项目组织开发技术和授课能力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另外也没有有效的培训体系制度保障。‘

第四,培训成果转化差。

培训成果转化通过培训效果评估来初步体现,如果受训员工能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持续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并能起到积极作用就是培训成果转化好的体现。培训效果的评估对于改善培训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评估工作通过收集受训者对培训课程的意见、受训者在接受培训后的业绩和态度的改善等相关信息来评价已经开展的培训活动,找出优点和分析原因,作为今后改善的依据。很显然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开展应依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受训者特点来有针对性实施,这样应该是有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和形式。在爱迪公司,培训效果评估活动流于形式,培训效果的评估形式单一,仅仅依靠一张很简单的“培训评估表”,表的内容由若干调查问题组成,由于受控于表格,是培训评估必须使用的,所以每次的培训活动结束后都使用同一份表格作为评估方式,而不是针对具体培训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在执行中的问题是很多员工并不重视培训评估,填写时态度不认真,随意性很大,更是有人图个方便,在培训还没有结束就填完培训评估表。对于收集的评估表也没有做认真的分析,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培训成果转化很差。

2完善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措施

完善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关键措施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系统的构建,这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关键和重点,是承载整个培训体系运转的主体,没有高效的组织支持不能保证体系设计的成功,加上培训需求评估体系和培训项目开发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要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2.1建立高效的培训组织

爱迪公司目前与培训相关的工作由总部人力资源部的培训部和教育产业事业部来完成。在培训计划和内容上有时存在交叉和分工不明,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公司培训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横向功能缺失。课程与教材开发以及师资管理等影响培训开发有效性的软肋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支撑与保障;除管理类员工之外,对公司其他职类职种人员的培训管理职能缺乏明确的界定。二是纵向职责分工不清晰。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部和教育事业部如何发挥资源整合与协调作用,指导各分公司和部门有序开展培训工作的具体职责分工不清晰。三是培训部现有人员的能力还无法胜任上述职能安排,无法基于职类开展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

2.2建立培训需求评估体系

培训需求分析是决定整个培训是否有效的起点,需要人力资源各功能板块的有效支撑。培训需求分析要围绕培训要素展开,培训要素是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工职能系统而具体的描述,它体现了部门职能工作和岗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明确了岗位上的员工要完成本岗工作的基本具体项目,同时,这些具体项目也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如图3所示。培训需求分析要按照爱迪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变化所要求的因素来做工作与任务层面、人员与绩效层面的分析,从应该做到什么和实际做到什么中找出差距,以培训来弥补。

第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爱迪公司培训必须立足于组织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各培训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织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业务发展和业务策略;同时也要为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以达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需要。爱迪公司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依据如下:

公司的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专家/管理干部需求计划、普通员工需求计划

市场竞争需要与核心竞争能力培养需要

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业绩和行为表现考核

流程、部门、职位运行状况和人员任职能力状况

第二,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培训需求应遵循如图4所示的基本分析流程。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有重大事件分析法、绩效考核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四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混合应用。应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培训需求时,注意要设计客观而非凭感觉回答的问题,同时,调查信息整理时要把握组织需求原则,剔除纯粹的个人培训需要。重大事件分析法:通过分析本年度关键绩效领域发生的重大不良事件,发现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流程、制度、能力三方面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如果是能力不足的原因,则对症安排培训,尤其是关键岗位事件。绩效考核分析法:分析绩效不佳的问题所在、原因所在、责任部门和人员所在,针对性地提出流程能力改善计划和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分析员工行为表现,得出文化、制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需求。访谈法:通过访谈各部门、各层级领导、业务骨干,了解业务实际运行状况和员工个人需求,从而筛选并分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流程、部门运作状况和员工职业发展信息,从而筛选培训需求。观察法:通过观察被培训对象的现场表现,了解其与期望标准的差距以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由人力资源培训部统一组织,各部门、事业部、分公司应大力支持与配合。培训需求分析形成的报告可以为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或培训计划与组织提供初始输入与依据。

第三,培训效果评价与培训考核。

爱迪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部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提高培训效果,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接受培训、或改进培训工作方法。爱迪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必须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由学员填写《课程评估调查表》,征询受训人员对本次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进行评估,以利于以后工作。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创造性地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应用。培训部将不定期的到各部门了解培训后学员行为的改变程度,将培训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接轨。培训评估与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员在学习中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评价本次培训的效果以便于改善培训工作;督促学员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员是培训考核活动中的被考核人,培训考核应该由员工的上司负责,人力资源培训部协助完成。培训部要定期对培训效果及要求进行检讨,并通过月/季度培训计划的实施加以修正。

2.3改善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

针对爱迪公司培训开发与执行能力不足的现实,完善培训体系要着力于培训项目开发、培训项目计划制定与培训课程、讲师队伍、培训实施及评估制度的建设。

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应该包括培训项目的计划制定、所采用的培训方式、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评估体系与培训信息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根据对爱迪公司培训现状的分析,完善培训体系设计应该以公司战略和文化为指导核心,结合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充分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前提下设计分层级的培训课程体系,要针对公司的资源现状合理预算和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做好讲师队伍建设以及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第一,培训项目计划制定。

爱迪公司培训项目计划制定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层面上结合公司战略和文化、工作任务层面上分析培训需求,根据职类和职种确定谁需要培训?需要培训什么?从个人分析的层面,根据各职类和职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与个人实际技能水平的差距来确定培训需求。

第二,培训方式。

根据爱迪公司的实际状况,结合公司可投入的培训资源,可采用的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在职培训,使受训者通过对熟练员工进行观察和提问来进行学习,观察要完整,同时有机会去实践并得到反馈;工作指导,分步骤的列出如何完成工作,培训者首先演示任务,然后让受训者一步步的执行任务,必要是予以纠正;封闭培训,由培训部聘请内部讲师或外部讲师进行的培训;外派培训,根据员工的岗位需要,参加外部培训机构、院校组织的培训,主要针对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

第三,课程体系开发与管理。

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作用在于提升公司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或加速公司目标实现的进程,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课程体系理应为这一目标服务。而培训课程是依据培训内容确定的。建立培训课程体系要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先确定差距,即找出公司的目标与现状的差距,然后把这些差距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再针对培训内容设置系统的、全面的、关联性强的课程体系。根据公司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不定期的根据培训需求对课程体系及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应该分为:每一次职位的升迁都有不同的培训发展课程;不同管理职位就会有不同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管理技能培训课程例如: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课程等;岗位基础培训学习工作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专业性职能部门人员的培训与发展课程。课程体系是培训系统的核心,也是评价培训系统价值的标志之一。公司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课程体系设计的立足点为提升员工胜任愉快的职业能力;基于对各职层人员管理责任的描述,员工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业务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根据爱迪培训分析,设计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应分为新员工培训、员工培训、骨干培训与高级培训四个层级。新设计的课程体系主要涉及到公共课程以及与各职类职种工作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课程与相关技能课程;公共课程以人员管理和自我管理为基础,加上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产品知识、基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等等。基础知识是指进入该职类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以业务管理为核心,以职种和职级需要为基础设计,对培训按职别采取采取学分制的管理办法。

第四,讲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体系。

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成功运作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培训师队伍。要不断培养内部讲师,建立外部讲师资料库。企业文化、制度类课程应该由内部培训讲师实施,外聘培训讲师主要是管理提升和技能提高课程实施,外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课程在于提高管理思维和理论高度,以更好指导实践。内外部讲师的选择、内部培训讲师的培训与考核、培训讲师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都是体系应该明确的重要内容。公司各级管理者要成为内部讲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并承担讲师选拔、培养的责任。根据公司培训组织体制,讲师选拔流程如下:个人提出申请并附课程大纲,经过资格审定后要进行试讲并组织评审,之后要参加培训部组织的TTT培训;对外部引进讲师则需要组织评审。讲师的资格标准与职业生涯规划,要做从初级讲师到高级讲师的培养,从技术能手到高级专家的发展规划;做好讲师的报酬与激励工作,充分提高讲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企业送外的学历培训与其他外培项目主要面向师资队伍的培养,由师资承担外培成果的转化与传播责任。

第五,建立培训信息系统和培训评估体系。

建立培训信息系统和评估体系利于全面提升爱迪公司内部培训能力。培训信息系统应包括:培训需求信息;员工职业发展信息;培训计划信息;培训实施信息;培训课程信息:培训费用信息;培训师资信息;培训公司信息;培训协议、合同信息;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等。除上述信息外,培训信息系统中还应包括竞争对手的培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人才外流。目前爱迪培训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应发挥的功能应该为:分类查询、批量处理、知识管理(存档与更新)与成本核算等。

2.4建立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针对爱迪公司培训成果转化差的现状,建立有效的培训成果转化机制是解决之道。培训成果转化就是要成功完成培训项目,爱迪受训者员工要有效且持续地将所学知识、技能以及由培训带来的态度改变应用到工作当中。公司的培训设计、.接受培训员工特征和工作环境都会影响学习、保存和转移和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可以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提高培训成果转化,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接受培训、或改进培训工作方法。获得最佳培训效果的关键在于知识、技能的转化。培训效果好坏的关键是持续不断的重复传播和应用。培训结束,学员应当制定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技能的措施,并利用专业知识改善工作的可能着眼点和可能程度,将培训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应用于工作实践,提升本人和促使提升同事的工作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企业工作;培训学员应当将培训内容以分享会、研讨会、授课等方式传授给其他同事,传授范围应当包含:本部门同事、本系统相关人员、与本人工作流程接口的同事。培训内化的成果表现为员工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习惯形成、工作改善、业绩提升;培训内化工作由培训部组织,并指定专人督促,有必要的要进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爱迪公司要着力培育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高投入,能否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不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意识,还取决于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如果员工的培训成果不能转化,员工会有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因此产生离职的想法,这样培训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了。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因素有:缺乏各部门管理者的支持;缺乏同事支持;工作本身的限制,如工作中经常面临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匾乏等现象,让受训员工难以应用新的技能等。培育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可运用培训成果转化的理论提高培训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提高管理者支持程度,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等。

3完善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配套措施

爱迪公司新培训体系的实施需要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推动,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转变人是“资源”的传统观念,从理念上、行动上重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作用。

3.1高层对培训的重视

建立良好的培训认识主要是指,公司的最高层要从更本上认识到培训是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爱迪公司诸多经营管理问题解决的重要方法。高层前瞻的培训观念与资源支持力度以及中层对培训价值的进步认识是实施好培训体系的前提。提高各级领导对企业培训的重视程度,首先高层领导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要转变观念和意识。其次,高层要把这种学习理念传递给员工,使企业形成自发的学习氛围。从生产和品质管理提拔上来的高层管理者仍然每天淹没在大量的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细节问题上,与工程师、技术员们摸爬滚打在一起。高层管理者对职能部门如何发挥作用知之甚少,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公司一直靠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赢得客户,产品只要品质稳定就能赢得客户稳定的订单,这的确是事实,公司领导的一切关注的焦点均放在了生产与品质管理上。目前,培训部经理由其它部门经理兼任,不专业使得很多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充分的开展,这样就使得让培训为产品品质提高直接服务的设想不能落到实处。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人力资源部上,该部门由一个生产总监代为主管。所以培训业务的开展必须以全公司范围内的业务为对象,在成功的解决了操作工的技能问题后,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就迫在眉睫了。这是实现公司战略和解决经营中的主要障碍,在培训上的重要突破点。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各方面人员能力上的差异与培训上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公司的培训体系才能让培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培训职能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接受相应的培训是一个必要的途径。目前,培训部正与国内著名大学的培训中心联系,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课程,让公司高层领导对培训建立正确认识。

3.2建立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

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可以分为横向方式和纵向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两种方式有不同的作用。纵向培训业务是指在公司内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开展方式。这种方式应用在培训需求评估与培训效果评估。每年高层管理者订出公司战略目标后,就应由上至下的领导和开展培训需求评估工作,确定每个部门需要培训的课程,方式,所需要的资源。在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部门领导应监督培训成果的应用,做出评估后向高层领导做出评估报告。纵向培训业务是培训的主体业务,体现了以战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培训方法。它重在企业内上下级间的分工。横向培训业务指在培训项目的准备和实施阶段,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支持。爱迪目前的培训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之上,没有把员工当成是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资本,与人力资本培训理论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应将培训绩效纳入业绩考核指标,将各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培训工作的成绩纳入考核范围,以推动相关人员重视培训和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培训绩效和人员的培训信息进入资源管理系统,作为员工发展(加薪、晋升)的重要测评依据和手段,这样员工能看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价值,而且通过培训后业绩改善情况可以来判断员工的发展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公司整体绩效,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公司各部门开展横向业务培训的自发性,各部门提供时间,信息,设备,人员上的支持,配合整个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的含义是指培训业务的开展不仅仅是培训部的业务,而是公司各层次各部门全体雇员的职责。建立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的重点是爱迪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推行,让中层管理者知道并切实负担起培训的职责,同时也要让公司的每一位管理者接受培训,让他们有能力支持和配合培训业务的开展。例如,让管理者接受管理课程的培训,理解培训业务开展的重要性和方法;在他们的职责中加入支持培训的责任并做业绩考核。在爱迪公司,目前有不少的工程技术人员精于技术但讲授能力差,培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骨干的技术人员参加讲师技能培训,使他们除了精于业务以外,还能够顺利的担任培训师的工作。

3.3合理增加培训投入

培训业务的开展和持续改进需要一定的资源保障,而爱迪公司目前采取压缩培训费用支出的方式控制成本,与培训发展和管理改善是背道而弛的。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不培训会让企业付出更大的代价。培训投入能有效提高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受到充分培训的员工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热情,这种自发的热情对增进公司整体绩效是很重要的。目前公司的竞争环境激烈,潜在竞争者居多,而且产品和服务的可替代性极强,公司的主流文化是创新,其实爱迪公司必须也只有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这些,都需要有创新型人才,而公司培训体系的完善正好弥补公司有效学习的不足,合理增加培训投入也是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爱迪公司2005年费用支出仅在6-sigma项目上花费11万多人民币,其余的不足2万人民币,总额仅13万人民币。这大大低于一个高科技企业应有的比例。美国的安达信、通用汽车、联邦运输公司等企业每年投入的培训费用占员工工资的3%-5%,而普通的美国企业平均水平也能达到1%-2%,而爱迪公司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每年投入的培训费用占工资比例达3%,该公司去年占有市场份额在60%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培训的资源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目前培训费用只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不足2%,所以建议公司在财务资源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将培训预算支出提高到3%的水平。这些经费一部分将用于培训室设备改善,另一部分主要用于雇员培训支出,主要是用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技术攻关能力也为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打下基础,适当增加培训预算投入是应该的、紧迫的,教育终身化,工作培训学习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是负有相当的教育职能,负有为人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的新型机构。人的发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员工在培训学习中工作,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价值,这样爱迪公司才能有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