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战略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战略内容范文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战略管理就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财务学科也成为会计学科、财政学科的专业方向。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必须能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其培养内容必须要涵盖财务筹资、投资和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此,笔者就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定位
构建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必须要先对财务管理学科进行定位。财务管理学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研究视角。其中,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是这样定位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财务战略在对各类财务信息综合利用的基础上,通过资金这一主线将各个层次的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横向、纵向发展助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很多时候,财务型战略和非财务性战略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但是,财务性战略与其他功能性子战略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不可估量的。在企业三大层次战略(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中,财务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它与生产、研发、营销和人力资源战略一起构筑了企业战略基石。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看,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是管理者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战略管理系统,如在财务管理研究先行者戴维.艾伦所著的《财务战略管理》一书中,战略财务管理就是如此定义的。在这部财务管理专著中,作者还从会计的角度对现金流量、利润、竞争力等财务战略管理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战略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都纳入了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体系中去。受此影响,我国学者也从企业、环境、控制等角度对财务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虽然中外学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内容与框架有所不同,但是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构建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客观看待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与战略管理会计学的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与战略管理会计学在内容、方法、研究目标上都有明显差别。两者虽然在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内容的重合,都是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主要发展动因,但是前者以企业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为内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后者以企业财务预测、规划、控制和会计责任考核为主要内容,以企业成本控制和预算目标。此外,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和会计学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促进传统职能的进化,两者现在研究的内容都超越了传统研究范畴。因此,高校在学科体系研究和课程设置上,要正确处理财务学科与会计学科的关系,严格区分财务与会计,确保财务专业和会计专业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2.财务战略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学的关系
从学科性质来看,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都属于传统学科,两者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且存在一定的“血源联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参数,决定了财务战略决策中必须有成本的参与、存在。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单纯的战略措施已经难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今天,战略措施背后的理念,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比财务管理措施更受关注。关注财务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之间联系,促进相关学科的整合,建立涵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在内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已经成为战略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构建设想
1.明确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目标和对象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包括财务管理本质、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等方面的内容,财务管理理论不直接指导实践,但是它却是财务管理运行和规范的参考理论。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位企业财务管理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是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进行简单的战略框架搭建,还要求企业在学科体系重构上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奠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理论基础。
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资源和能力,其管理目标是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必须要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财务事项做出科学规划,制定长远目标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为企业技术和经济发展赢取财务资源保障。
2.细化财务管理研究内容
以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环节为参考,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研究内容被划分为财务战略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执行与控制、财务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其中,前者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取向和模式,可给企业理财行为和效率带来直接影响。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竞争力、经营能力、经营产品、资金需求制定财务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财务战略执行与控制,严格来说,就是企业财务战略方案转化为企业战略绩效的过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给企业财务战略方案和战略管理带来影响。只有制定有效的动态的财务管理方案,才能发挥财务战略管理的积极作用。财务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财务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将财务战略执行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并促进财务战略目标的调整和优化。
3.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分析法
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和分析方法。就目前来说,相对成熟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分析法有财务战略决策定位分析法、战略管理日常分析法、战略业绩综合评价法三种。其中,财务战略决策定位分析法指财务战略决策要在综合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定位。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定位时要积极分析内外环境、优略势,对企业竞争能力、财务战略进行合理定位。为财务战略决定提供合理依据。财务战略管理日常分析法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常用手段,它能通过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对成本驱动因素、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发现企业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为企业价值链裁剪和重构、企业效率管理找到新的出路。财务战略业绩综合评价法是最为常用的企业战略评价法,它具有以下特点:以战略为核心,以企业业绩为主要评价内容;能将企业远景与企业发展使命与企业业绩评价统一起来,做到企业短期业绩和长期财务管理相结合,对企业资本投资、扩大经营进行动态评价和监督。因此,为了弥补企业财务管理效时的局限性,许多企业企业都会用财务战略业绩综合评价法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计量评价。
4.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框架
以财务战略实践为基点,构建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框架,可以为财务管理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搭建桥梁。财务战略管理的主体为财务战略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财务业绩计量与评价,这些知识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重点,其学科体系的基点却是以企业竞争力为支撑创建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科学定位。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成本和绩效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是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关注的重点。只有明确挖掘成本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管理,以财务战略目标为起点,就企业竞争优势、成本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财务战略决策与管理,才能构建完整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框架。
财务战略内容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战略管理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have not adapt to the ever-chang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practice development needs, only strengthen financial strategy management, can promot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overall ascens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al strategy manage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是从其目标, 还是内容, 以及它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 无疑应该是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 以后, 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 加上企业实施外部扩张战略促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将更为突出。传统财务管理已经不适应日新月异的财务管理实践发展需要, 只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 才能推动财务管理层次的全面提升,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作用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总目标——生存、发展和获利。财务管理首先要满足这一总目标带来的基本要求, 及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 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并保证资金的合理和有效利用。而要对上述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表达, 就需要确定一个综合的财务目标, 但是不同环境中的企业, 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 流行的说法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我认为不管财务管理目标是哪一种的说法, 对于我们讨论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并无多大关系, 因为不管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归根到底财务管理就是要求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管理, 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点, 仅从这我们已可以看出它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管理活动是联结其它管理活动的纽带, 它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的联系, 因此财务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 具体而言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财务管理。筹资是指筹集资金, 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筹资的对象、时机、数量以及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如何安排长期和短期筹资的相对比重等; 投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短期投资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 包括做好生产经营性项目投资管理和对外金融投资管理; 日常财务管理是以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为主的管理。这是财务管理的传统内容, 现在随着我国加入WTO 以后财务管理的内容已拓展到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知识资本( 技术、人才、信息等) 管理等方面。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来看, 毫无疑问的是财务工作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由于财务管理是针对资金的管理, 资金在企业又是流转的, 它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于企业中, 这必然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管理。不管是日常运营和管理, 还是资本运作、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等重要项目的实施, 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支持。因此应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上, 予以高度重视。
(三)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中的一种日常管理, 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部门要收集经营信息, 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总监的分析, 提供给决策者作为高层拿主意的重要依据。二是控制子公司, 现代企业很多都是大型的集团公司, 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和现金流两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控制。而且集团对子公司进行具体管理, 财务报表是最重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手段。三是进行税务管理,如果财务部门不擅长税务管理的话, 可能会向税务部门支付相当多的税金。四是控制现金流, 财务部门应当对风险投资、现金管理以及银行利率等非常熟悉、随时掌握, 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现金, 让公司的资金在每个时段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创造最大化的利益。
二、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一)财务管理逻辑起点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但是,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有些牵强。以财务本质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
经济学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于企业价值导向,无论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均在企业治理结构的框架下讨论企业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即回答企业为谁而存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其实质是对企业本质的认知。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基本目标和企业使命等企业理论的命题是同一的,并没有作严格的区分。以企业目标代替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果是目标被抽象化,造成了实务中的迷茫,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独特性,目标与财务活动的联系被削弱,失去针对性。目标是抽象的、不明确的,不能有效地指导实务。由此造成在企业运行框架中难以明确财务管理的独特作用,财务管理活动的效果也很难界定,目标的评价功能发挥不了。
(三)财务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财务管理理论所采用的方法似乎更接近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非管理学的方法。它以资本市场的运转和各种金融资产的估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效用理论和风险理论等为基础,再依据一系列的假设建立数学模型,作为企业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指南。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从企业管理角度发展起来的企业战略理论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矛盾,使之不能完全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
(四)财务管理研究范围的局限
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财务管理理论在研究范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资本预算过程对企业管理实践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项目评价这一领域,很少研究这一过程的整体及其他重要环节,而这些对于做好投资决策也许更为重要;
二、财务战略管理
(一)财务战略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分析理财环境的基础上,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下,对企业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其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角与层面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运用理性战略思维,着眼于未来,以企业的筹资、投资及收益的分配为工作对象,规划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至少3 年,一般为5 年以上)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传统财务管理多属“事务型”管理,主要依靠经验来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2.逻辑起点差异
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性财务活动。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以历史财务数据为逻辑起点,多采用简单趋势分析法来规划财务计划。
3.职能范围不一样
财务战略管理的职能范围比传统财务管理要宽泛得多,它除了应履行传统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试论财务战略管理理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履行分析、检查、评估与修正职能等,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包含着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是牵涉面甚广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战略。
三、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内容
财务战略内容范文3
关键词财务战略内容制定与实施
1企业财务战略的意义
最近20余年以来,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实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已成为企业繁荣的首要。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平台,已经逐步渗透到营销、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职能领域。然而,由于的财务管理并没有把企业战略作为一项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因素给予正式的和明确的考虑,结果导致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不能完全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战略管理的背景下重新认识现行的财务管理理论,提出财务战略这一新的观点。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企业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
企业财务战略是基于战略管理思想而对财务管理进行的一种新的认识,这决定了其具有以下特征:
(1)从属性。财务战略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为其筹集到适度的资金并有效合理投放,只有这样,企业整体战略方可实现。若不接受企业战略的指导或简单的迎合战略要求都将导致战略失败,而最终使企业受损。
(2)系统性。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企业管理,需要考虑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必然与外界进行长期的、广泛的资源及信息等的交换,从而使系统与外界保持一致。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也存在着长期的、全面的资源与信息交换。为此,要始终保持财务战略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的动态的联系,并试图使财务战略也能支持其他子战略。
(3)指导性。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资金运筹的总体谋划,它规定着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正因为如此,财务战略一经制订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成为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
(4)复杂性。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较企业整体战略下的其他子战略而言,复杂程度更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固定化”特性,即资金一经投入使用后,其使用方向与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很难予以调整。因此,财务战略对资金配置稍有不慎,就将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陷入财务危机而很快导致企业破产。此外,企业筹资与投资都直接借助于市场,而金融市场复杂至极,变幻无常,这也增加了财务战略制订与实施的复杂性。
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它提高了企业财务能力,即提高了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财务战略注重系统性分析,这提高了企业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协同效应;财务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财务战略内容范文4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提出
企业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理财活动从始至终存在着财务风险。进入20世纪,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市场创新和企业收购兼并等层出不穷,使企业的理财活动和理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由于金融创新,出现了大量名目繁多的、风险与报酬转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市场创新,一项简单的交易往往变成复杂的交易。企业兼并浪潮中出现了很多令人费解的财务现象,收购公司往往不惜以高于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被收购公司重估净资产的价格进行收购,这既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了机会,也产生了威胁。能否把握住环境变化趋利避害,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财务管理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并把握企业理财环境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提高财务管理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因此,借鉴战略管理思想,把财务战略作为企业理财的理论和行动指南是非常重要的。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一)筹资战略。它是企业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状况和趋势,对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筹划,旨在为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提高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不断提高企业筹资效益。筹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乃至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投资战略。它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能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企业投资战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企业规模和资本规模确定;用于外延扩大投资还是用于内涵扩大投资;用于老产品改造还是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资。
(三)资本结构优化战略。资本结构是反映财务风险程度的主要尺度。稳固、健康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而脆弱、病态的资本结构则会带来高额资本成本和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收益分配战略。资本收益分配战略是明确企业获利程度的战略目标,如利润额、利润率等。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资本收益的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
三、财务战略的种类
(一)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扩张的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是为了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是因为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
(二)中庸型财务战略。它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实施该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三)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这种战略的前提是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公司,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从风险的观点看,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宏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应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
(二)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在初创阶段,企业经营领域的不确定性较强,大量的资金需求应尽量通过权益资金满足,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内容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战略;新思维;活动的开展
1.财务管理战略一般思维: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流动
对于什么是财务管理战略(以下简称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国内理论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既有的研究成果看,大多基于资金运动理论来阐述财务管理和财务战略。国内权威教科书大多认为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包括如何获取资金(融资)、如何使用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营运资本投资等)以及如何分配收益等环节的管理。为此,很多学者顺理成章地将财务战略界定为关于资金长期。
均衡流动的战略性决策行为:即日常财务管理侧重研究资金的短期决策,追求资金链的短期平衡;财务战略侧重研究资金的长期决策,追求资金链的长期平衡。传统的研究观点都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界定财务战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战略作为全局性的战略性财务行为,仅仅考虑资金的均衡流动是不完全的,而应从多个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价值增值。
2.财务管理战略新思维:谋求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财务战略的目标就是用更长远的目光,从更宽广的视角,也就是说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因此,财务战略也就是在企业战略的统筹下,为谋求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而进行的战略性财务思维和行为。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提升企业价值。提升企业价值一方面指企业不断盈利,当然不断盈利须以不断获取正的现金净流量为支撑(如应收账款应及时回收);另一方面企业的盈利必须超过资本成本,即要获得经济利润(EVA持续改善),从而促使企业价值不断增长;最后,也要防范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的不断累积和恶化,从而损害企业价值。
3.财务管理战略活动的开展
3.1财务管理战略活动的内容
上海视野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庆在《新财务理论构建的探索研究》一文中提出:“财不仅是指现金,而是指资源的非实物表现形式即现金、信息、契约等。财务或财务活动是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非实物表现形式的集合。”并由此提出财务是现金、信息和契约的函数。从以上对财务的定义出发,财务活动包括现金活动、信息活动、契约活动及对这三类活动进行控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为持续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财务管理战略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战略行为:
3.1.1现金视角下的财务战略——现金管理战略
即一般思维下的财务战略,是为了资金长期均衡流动而实施的融资、投资、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税收筹划等战略行为,主要是从战略上解决如何获取现金资源,如何使用和分配现金资源,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
3.1.2信息视角下的财务战略——会计管理战略
包括会计组织和人才建设,会计核算,会计政策和制度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战略行为。会计管理战略主要是为了解决财务会计信息合理的生成、分析、使用、传递和披露,是支持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
3.1.3契约视角下的财务战略——财务治理战略
包括财权的配置和财务关系的协调,宏观层面是指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配置和财务关系的协调,微观层面是指总部与分部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财务组织与人员安排、资金管理、预算目标确定、绩效考评、会计政策制定、会计信息使用、内外部审计等财权配置和财务关系的协调。其本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契约网络,解决企业内外各财务主体间的权力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问题。企业制定并实施一套很好的财务治理战略,既有利于提高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也有利于控制企业的风险,因此其既是支持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也是保持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
3.1.4控制视角下的财务战略——控制管理战略
包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财务参与业务循环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战略行为。其本质是对现金资源配置及现金配置背后的信息、契约关系配置的过程控制和风险控制,是创造企业价值和保持企业价值的主体战略。因此,财务管理战略的本质也可以说是通过对现金、信息、契约等行为的战略规划和控制来持续地提升企业价值。
3.2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开展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3.2.1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
战略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制定企业战略时必须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财务管理战略也不例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必须评估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这样所制定的战略才有生命力,才能为企业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2.2匹配企业发展战略
一个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就会引发不同的财务行为,财务管理战略作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下的分战略,必须匹配和支撑总体战略的需要。这样才会形成战略向心力和战略合力,驱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当然,财务管理战略在制定过程中也可能反过来修正企业发展战略,如通过预测最大现金流量发现不能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则可能要求企业修正战略,如削减或延迟战略投资活动,改变投资方式等。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发展战略本身也属于内部环境因素,但由于其特殊性,故这里单列出来说明。
3.2.3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出发
财务战略一方面要具有前瞻性,超越现状地提出未来财务管理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基于企业现状尤其是财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关键性的财务矛盾;同时,财务管理现状对财务战略的实施进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制定财务战略要评估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3.3财务管理战略开展的一般流程
3.3.1开展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着直接影响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寻找其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企业财务战略产生的重要影响。企业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应重点进行分析。
3.3.2评估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系统诊断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评估其合法合规性、自身提升价值的功能、对当前及未来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企业战略的匹配性,通过评估对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奠定基础。根据财务管理的外延,可从财务治理、会计管理、现金管理、控制管理四个角度进行评估。
3.3.3明确财务战略的总体定位
通过环境分析和现状评估,制定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财务管理活动总体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财务战略的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它决定企业如何系统地规划财务管理行为。
3.3.4系统规划财务管理战略行为
在财务战略总目标的指导下,从财务治理、会计管理、现金管理、控制管理角度系统的规划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这是制定财务管理战略的主体。
3.3.5梳理关键财务战略
企业的人力、物力、时间、资金等资源总是有限的,矛盾也总是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的。因此企业应从众多的财务战略行为中梳理出对企业来说最关键、重要、紧迫的战略,以进行重点关注、优先实施。
3.3.6财务管理战略实施
企业在系统规划自己的财务管理战略活动并梳理出关键财务战略后,应制定财务战略实施计划,分阶段进行战术细化和落实。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还应建立财务战略评价机制,定期评价环境的变化和财务战略的实施效果,必要时修正甚至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内容范文6
然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制定一个战略远比执行一个战略容易,公司的失败并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乏战略执行力,即公司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能力。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以衡量公司财务战略目标与执行效果。通过对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可以发现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财务战略目标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达到最大化资源使用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可以对公司决策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使其适时改进公司流程,形成正确的经营决策。所以,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
一、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一个设计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达到以下目的:(1)判断现有战略的获利能力;(2)发现战略的薄弱环节;(3)有效配置公司稀缺资源;(4)评价管理业绩。根据上述基本思想,在构建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时要考虑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建立企业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时,应紧紧围绕财务战略的本质选择设置关键因素,而不应该离开资金效率的本质内容及其发展规律,主观随意的排斥或增设某些指标。
战略性原则。战略的实质就是要体现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它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关键因素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必须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协调企业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推动其核心能力的培植与发展,提升可持续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设计指标时应注意用于描述财务战略核心竞争力的非财务指标的运用。
通用可比原则。绩效评价不仅是同一个公司不同时期的比较,更重要的是与不同单位之间的比较。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考虑其通用性和可比性。具体来说,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分析大多数公司财务战略的共性,按照共同点设计评价体系,以适应不同公司之间的绩效评价与比较。同时还要注意指标体系中各种参数的内涵与外延要保持稳定,适应公司不同时期财务战略的比较评价。
前瞻性原则。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既要体现公司现存的理财环境和管理状况,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理财环境的变化趋势、公司的竞争地位、未来的发展潜力,兼顾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因此,评价体系中不但要包括反映企业过去业绩的滞后性的财务类指标,还要包括能体现企业未来效绩动因的前瞻性的非财务指标。
激励性原则。绩效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设计什么样的评价指标,就会引导公司向什么方向发展。因此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激励性。
动态性原则。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动态性。因此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应能反映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调整情况,如随着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调整评价的重点等。当然,战略财务管理的动态调整一定要适度,过于频繁会造成管理的混乱。
二、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方法
国内现阶段普遍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两大类: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和以公司价值为基础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下的财务报表数字为分析对象,以权益资本净利率为核心指标并伴随各种功能比率构建而成的。它的优点在于数据来源明确、客观、可验证且易于获得,操作简便。但是,该体系将评价的范围仅局限于公司内部过去绩效的评价,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能做出考评而难以改善公司未来的状况。同时该评价体系还忽略了理财环境对绩效的影响。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公司愿景为基础,以创造公司价值和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核心指标构建而成。它的优点在于综合考虑公司内部经营、自我学习及发展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不但较全面评价公司历史经营业绩,而且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
以上两种方法均不能应用于财务战略的绩效评价,因为它们不能有效地诠释财务战略的本质,即在优化财务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公司财务资源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因此,对于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根据财务战略的本质分析,本文欲采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设立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关键因素分析法(key SUCCESSfactors,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中。关键因素分析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评价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总体规划的方法。该方法认为:在绩效评价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评价活动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通过对关键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评价系统的评价体系。
利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可将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财务策略层。按照公司财务策略组成内容不同,这一层面又分为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和股利分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