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素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素质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1

【关键词】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展示和竞争。在个人的素质要素中, 思想素质具有核心作用。认为,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进行思维的功能;凡是与客观实践相一致的,就是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行动;反之,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或破坏的作用,结果导致人们错误的行为。在就业过程中,每一步选择无不是思想的结果,而具备良好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其竞争优势十分明显;相反,则在就业竞争中处处被动,难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所认同,其就业竞争力就不强。充分而正确的思想素质,对合理择业、顺利就业,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要求

1.1 欢迎思想素质较高的求职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并未淡化人们对思想素质的重视。用人单位把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高尚的情操。正如某用人单位所说:“求职者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1.2 欢迎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的求职者: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多人的协作。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要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学会尊重他人,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还要求大学生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1.3 欢迎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实干作风的求职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最起码的要求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要把心放在工作上,要有与单位同甘共苦、共患难、荣辱与共的思想。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是大学生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愿从基层干起,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夸夸其谈,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忽视单位的长远发展。

1.4 欢迎有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求职者:用人单位之所以要大学生毕业生,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而是迫切需要人才来改进技术,促进工作,提高效率。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总是优胜劣汰。因此,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奉献精神,同时要有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

2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2.1 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阶级问题上的体现: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工作所持的基本态度。也可以具体表现为个人的政治水平、政策观念和水平、政治品德等。对大学生来说可以表现在如下的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敢于竞争顽强工作,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具有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和公众利益。

2.2 道德品质素质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一些最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如明礼诚信,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如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公认的衡量职业活动好坏的标准,这是实现本行业职责的具体思想保证。

3 重视思想素质的提高,夯实自身道德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校是大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因此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任务。

3.1 加强国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国情教育,使大学生明白我国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的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形势与国情教育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就业素质准备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未来发展前途出发,树立远大理想及正确的成才观。

3.2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因平时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而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普遍表现为合作能力较低。而现实中多数工作都要求员工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学会做人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大学生懂得包容,与人合作共处。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提高团队意识。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团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进而提升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在就业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要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以及成功校友来校举办讲座,介绍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标准,反复强调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通过校园就业网站,利用专业心理测试和职业生涯测试系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个性特征,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制订合理、科学的求职计划。

3.4 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伤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时,能够以比较冷静和坦然的态度来对待的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在所难免,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要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对自己的行动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当然,挫折固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但它能给人以经验,给人以锻炼的机会。弱者在挫折面前垂头丧气,强者则会把挫折视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荣发. 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夏金元,胡小平. 试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2006(5)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2

1.对“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一切工作中的重要一条生命线,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社会实践必须依赖于社会群体的力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将群体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施加于群体中的各个成员。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还有待继续发展。我们国家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在这2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认识和完善。我们所说的素质,简单的是就是一种心理品质,这一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有着后天的教育和自身努力的成分。而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其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特别重视对人才人格的健全给予培养,促进人才的人文精神提高。

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效素质教育的内在主线

在大学生的教育继续俄中实施素质教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效素质教育的内在主线。

2.1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原因之一,思想政治素质的本质就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才可以具备以及提高。而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手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因之二,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任务以及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结果。在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其中“德”不仅是其中之一更是培养目标的首位。

2.2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有着引领在作用

积极地造就人才是高效的使命,在高效素质教育中,自始至终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位置,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在对高素质人才考核上不仅要看他的知识能力水平,还有看他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在当前,我们不可否认,一些不良的思潮袭击者我们的大学生。面对不良的一些思潮袭击,我们如何积极地对待?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武装。所以说,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有着引领在作用。

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积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在改革和发展的更要里,明确地提出应该积极地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其核心的内容在于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些重大的教育问题。其中促进学生全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如何积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呢?

3.1积极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着一个教育理念――以人文本。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积极地遵循这一教育了理念。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指的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中都应该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安排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积极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主体的一切要求。跟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活动。

3.2努力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里,认为人的潜在能力使巨大的。既然有巨大的潜在能力,作为教育就应该积极地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巨大的潜能,继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对人的学习过程尤其强调人的学习主体性。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实际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没有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故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教育功能。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好他们的主体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3.3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其本质在于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这是素质教育的重重要的内容。在对人的素质培养过程中,人的素质不是细化分割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不能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将其他的素质教育隔开,毕竟这些素质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才促进了一个人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要实现人的全方位的发展,实际就是我们当代教育的归属和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关联和渗透其它素质教育的内容。具体地做法,第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地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渗透在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让大学生在学习其它的知识的时候,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促使大学生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得到相应提高。第二方面,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充分地关联到历史、文化、科学等一些层面的知识,将大学的各科知识有机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进而有效地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的生动性和知识性,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veals the connot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adverse personality traits. Then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to the problem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int of view.

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 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蒋翠婷,女,1987年6月生,湖南永州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25-02

一、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密切

根据我国心理学界多数学者的定义,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区别于他人的心理面貌,是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个性倾向性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组成;个性心理特征主要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组成。性格是个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从广义上说个性就是指性格。

人的个性形成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中的基因与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自我意识等多种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们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从个性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个性具有稳定性,只有在行为中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对个性稳定性的形象说明。然而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并不表示它是一成不变的。个性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中形成,当然也能在主客观相互作用中发生变化,这就体现出了个性的可塑性。

个性可塑性的程度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儿童的个性特征不是很稳定,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可塑性较高,而成人性格趋于稳定,不易受环境的影响,可塑性较低。大学生正处于个性特征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全、成熟的个性,避免个性心理的扭曲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思想教育,即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二,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等的教育;第三,道德教育,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教育;第四,心理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化解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这四部分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密切。只有拥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操才能塑造健全的个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有重要作用,反过来,良好的个性特征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大学生健全的个性特征标准

(一)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察觉。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的人会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顺利的进行自我调节以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人总能看到生活的阳光面,充满自信与希望,对周围的事物饶有兴趣,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大学生是青年一代,应当对学习和新事物拥有无限的热情和兴趣,表现出观察敏锐、想象丰富、勤于动手、充满自信,并总能从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拥有健全个性特征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尊重、信任对方,以诚恳、谦虚、宽容的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同时也能赢得交往对象的尊重与信任,广交朋友,融洽相处。

(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反应的是人们自己和环境的协调能力。大学生当前处于学校环境中,就应当有与学校相适应的能力,同时积极准备适应社会大环境,应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环境。

(五)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指一个人有对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让情绪走极端。能保持开心、满意、愉快的心境,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发泄、释放。

三、大学生不良的个性特征与消极影响

1.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存在

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人人都有,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和激情、内心烦躁不安等。只是对多数人来说是偶尔发生,而且容易消失。但是许多大学生却长期无法从这些消极情绪中摆脱,部分学生通过喝酒、泡网吧来寻找暂时的忘却,这对身心健康很不利。

2.懒惰、拖拉是大学生的通病

拖拉因惰性而生,是指可以完成的事不及时完成,总是往后拖延。拖拉的行为使得许多该完成的事项无法按时完成,耽误学习,同时又产生事情没办好的心理压力,导致做别的事情也不能集中精神,贻误时机,这种矛盾心理继而引发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虚荣心普遍存在

虚荣心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大学生的身上,适度的虚荣心可以理解,但是过分虚荣,则有害无益。许多性格内向、情感脆弱的大学生都有很强的虚荣心,他们非常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千方百计在他人面前维护自己的形象,以捍卫虚假、脆弱的自我。

4.自我中心倾向严重

过分自我为中心的人考虑问题时总把自己放在核心位置,忽视他人的想法,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他的理论不容他人质疑与反驳。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宠爱中长大,因此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

四、大学生不良个性特征的调适

针对以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个性特征的调适,需要通过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结合使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修养,增强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最终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一)调整自我认知方式,建立理性的自我认知。

不良个性特征存在的首要原因就是对自我的认知不够理性。大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检验、自我评价来实现对自身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知。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再完全依赖于外界,而只是借助他人、社会的评价,独立、自主地、恰当地评价自己。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会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之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自尊心和自卑感之间等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大学生应当正确面对,努力尝试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孔子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要客观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用最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进行自我剖析,形成恰当真实的自我概念,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最终形成成熟发展的独立个体。

(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个性的组成要素中,世界观是个性心理倾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制约着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要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个性的人就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帮助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育这一对象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一个人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抱有公正、科学的态度,实施科学的行为,并为形成优良的个性特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恰当运用能同时刺激多个感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有助于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效率提高,也就能保证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丰富知识和情感以完善个性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渠道“两课”的教育、专业课中思想政治的渗透教育、辅导员培养教育等各方面进行,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这些真理的观念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越多,越有利于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教育者情感的投入,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人心灵的特殊力量,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形成无形的沟通桥梁,既能增强教育者的可信度,又能带动教育对象情感的共鸣和丰富,更好地完善大学生的个性。

(四)开放心态,参与活动,融入社会

大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习实践和科研活动,融入他人和社会。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高度发展阶段,内心希望独立自主,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理解,这需要通过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实现。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培养开朗的性格,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并相互帮助,因此也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可,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遭受挫折的活动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同时在社会活动中我们表现得更加独立自主,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在整个行为方式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而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改变个性的内在品质和结构,最终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4月.

[2] 谭谦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探析

进入新世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和世界碰撞、融合,一方面凸显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随着本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西方多元、异质文化思潮的涌入,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功利性、个人本位性等新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毋庸讳言,也有些大学生一边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与富足,一边难以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出现道德滑坡甚至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造成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诱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成熟。在物质化的今天,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人们精神层面极度空虚。

当代大学生耳濡目染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不时地侵害着他们脆弱、善良的心灵,导致部分大学生有目标没信仰、有手段没道德。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当代中国,多数父母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培养和教育孩子时,生活上纵容,学习上加压。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不管孩子的愿望是否合理,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很多孩子为了一点私利无理取闹,以自我为中心,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懂得孝敬父母,缺少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习上,父母为了孩子大包大揽,到处拜名师、挑名校,评价只看学习成绩,缺少思想的交流。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还可以生活,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照看,便手足无措,经常迷失自我。所以,很多孩子在上大学后感到不适应,他们不会团结别人,不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进城打工之后,农村孩子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城市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畸形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中国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心胸狭隘;不会进行自我判断和思考,处处依赖别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完善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更多的大学追求的是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目前,我国高校“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当今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匮乏。

《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其教学情况并不乐观,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轻视甚至抵触情绪。由于功利主义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德育工作,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拿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而什么信仰、理想、道德都是空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理念上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轻视受教者的能动性;在教学内容上重政治灌输,轻人文关怀;在教育手段上单一、古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能进课堂,但很难进入大学生的心灵,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对精神文明的忽视,一部分教师陷入急功近利的短视状态,不安心做学问,把上课当做负担。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指导下,很可能不但学不到多少知识,还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4.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但它也充满了危险的陷阱。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任何一种思想观点都可以得到传播。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成熟,在接受这些思想观点时往往偏听、偏信,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而且,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多元性的特点,它使人们的交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由于道德的缺失和监管的匮乏,大学生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一些欲望,如随意攻击别人、散布谣言、窥探隐私等,加剧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扭曲、价值取向的混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从社会层面上,加快社会公德体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环境;从家庭层面上,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并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等。当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学校。下面,笔者就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高职教育的重点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的人才,为社会的建设、生产、管理、服务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以此忽视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的教育培养[1]。高职教育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学制比较短师资力量有限,面临目前科技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竞争中,使高职教育更多投入到学生技能与社会竞争力培养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忽视,降低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各不同[2]。所以,我国高职教育要转变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全新高度重视,并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重视学生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为高校使命,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问题。但是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具有一定差别。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且培养面向建设、管理、服务和生产的人才。但是,由于目前学校管理层对于办学思路、教育理念等存在差别,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受到影响。主要包括:其一,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导致各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功利价值,就业压力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才教育;其二,高职院校没有通过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3]。

(二)教师队伍构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具有密切关系,高职院校目前都是利用原本中专学校的升级,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或者任课教师,中专教育的教学模式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从而无法完全、快速的实现高等教育。通过整体分析,高校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为素质参差不齐等,无法深刻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教学的主体为教师,学校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学术水平、理论水平、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创建,从而解决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4]。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滞后高职院校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手段封闭、滞后、单一,教学模式不够丰富、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生活方式与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社会性定位能够提高培养方式的开放性,但是工作模式比较封闭,局限在学校中,使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体验的能力得到弱化。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还是传统模式,辅导员主要是停留在情感层面,重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成长、心理健康与培训就业等。以此,此工作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5]。

(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落后与本科类院校对比,高职院校的起步比较晚,办学时间比较短,思想政治团队建设不到位,还是在过渡阶段中。比如,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等,对于师范院校大学生来说,其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比较欠缺,无法深入了解高职生成长规律,提高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6]。

(五)学生自身情况学生自身情况指的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的内在因素,只有对学生自身情况全面的掌握,合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学学生与高中理科学生,无法达到本科院校要求的学生。虽然不能够利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能够通过成绩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没有信心,构成高职院校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性,展现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的紧迫性与重要性[7]。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策略

(一)转变人才的培养观念将服务作为指导,使就业作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培训,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重视,将职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作为学生就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与高新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要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与专业型的人才,就要求人才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且还具有优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使其作为本质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构成轨迹,对群体未来发展轨迹造成影响[8]。首先,要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分析,高职院校要使人才培养理念转变,通过多方面培养人才为目前高速发展下社会需求必然的选择。另外,高职院校要能够遵守人类与社会进步规律,社会快速的发展对于人才具有高需求。为了使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得到满足,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尤为重要,之后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够真正的掌握改进方法,使大学生政治职业道德与素质得到提高[9]。

(二)贯彻高校教育方针高职院校要基于满足市场需求考虑如何根据教育规律组织教学,高职院校要和地方紧密合作与联系,利用邀请社会精英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素质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念得到提高。基于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利用培养职业道德和素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式就是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利用产学研结合,使学生了解理论和实践联系与差距,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个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10]。

(三)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职院校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就要加强师资力量配套的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素质教师进行指导,理论扎实、师德高尚与专业功底深厚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避免思政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情况,学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思政教师研讨与交流,以此为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并且规定青年教师工作量,增强教师培训经费,使大量高质量教师成为思政教育一份子。另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牵动力[11]。

(四)完善相关制度高职院校要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制定有效制度保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经费,并且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具备可行性。从学生新入学开始,创建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第二课程成绩、日常管理成绩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制度化中,并且实施学分制,使软约束转变成为硬要求,从而能够为毕业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提供根据[12]。

(五)积极宣传防范不良文化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中,高职院校要对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影响重视,对课程教学策略调整。对于不良文化,要积极的开展防范与宣传工作,教学生拒绝不良文化影响,对校园网络环境净化,降低不良文化的影响。使高校网络工作得到加强,针对贯彻并且落实党的精神,促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发展。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高校网络工作的加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的内容。高校要对网络文化建设重视,使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得到提升,使其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主要措施,并且作为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主要内容。研究通过网络工作制度完善、网络文化内容优化、网络工作平台的拓展等方面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措施,通过网络文明意识、特征、素养等三个维度使网络文明教育得到加强,促进网络文化建设。高校要认真研究网络文明时代特征,充分了解到社会文明、网络文明的关系,增强广大师生网络文明意识,并且树立敏锐政治意识与高度安全意识,使广大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得到提高,尤其是建网使用网管网能力与网络舆论教育引导的能力[13]。

(六)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初期,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工作为重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方面,就要创建完善组织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发展空间,使工作者有足够信心能够参与到此工作中。另外,设置学生工作部门、社团与组织等部门,方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另外,创建完善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有热情更好地完成工作。最后就是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根据[14]。

(七)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通过灌输方式教育,在校园中局限了使用的范围。以此,就要有效强化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从而进一步的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组织学生创建丰富的思想政治主题活动,比如主题讲演比赛、思想讨论会等,主要目的就是使理论在实践中融入。其次,以学生各自优势开展多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人才进行寻找和培养,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校园建设与发展工作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社会对接,创建丰富多彩教育平台,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15]。

大学生思想素质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程

当已经接受了十二年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时,从理论上讲,他们的人文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不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并不如人意。近几年来,有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呼声却一浪高过一浪。那么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国《辞海》给予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具体地讲是指“文”、“史”、“哲”这三大方向的知识。然而,人文知识并不等同于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具体的内容,可以看得见的,可以量化的;而素养是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中,也就是要通过人文知识的“治心”、“养心”,达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体现在认知主体的一举一动。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从大学生的本性入手,进行“率性”教育。因为人对事物的情感源于人自身的本性,只有让人文知识真真切切地浸润大学生的心田,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台湾学者龙应台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他只能拥有人文知识而不能拥有人文素养,“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怛’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1]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渠道有很多,通过分析在教授思政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人试图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所帮助。

一、影响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因

阻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因各种各样,在思政课教学中,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冲击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已经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那些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学科的发展。如计算机、电气自动化、管理等专业;另一方面,社会需求像一根具有极强磁力的魔棒,诱使高校教育的追求发生了偏离。高校教育应达到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对人类真善美的辨别能力,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使他们成为“和谐”的人。

但目前,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纷纷把注意力放在热门专业上;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则把精力放在考证上。忽视对大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尤其是对思政课与人文知识的传授则明显有应付的倾向。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

2、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形式化、工具化

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讲,校方没有给予思政课程足够的重视。尽管国家始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优先性与突出地位,具有长期性、长远性。但是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远比教育的实质更重视。对于这几门课的态度往往是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部分学校设置思政课程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完成高校课程教育环节,应付检查。 另一方面,大学生修完该课程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课程的要求就不高,课程性质往往定为考查课,期末举行一次开卷考试,给个分数,学生的任务就完成了。

与之不同,对数理化、专业课及其他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学校一般比较“偏爱”,不仅课程性质定为考试,而且有些高校还要求某些课程要考过一定级别才给予学位证。这势必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这些课程上。这种倾向如果不加以制止,我们的教育势必铸造出无数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但素质不高、“会做事但不会做人”的教育“产品”。

另外,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受教育者能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层次。正如古人对修道者要求的那样,“动息皆有所养”[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3]而思政课程的教授一般集中在两年内完成,课程课时完成即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结束。这种短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身心的教育既达不到系统性,更谈不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甚大,收效甚微,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难得到有效改善,思想教育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

3、教师与学生缺乏深层的交流

提升大学生素养的过程是一个“治心”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养心莫善于诚”,“以平其心,心平德和”[4]。可是,现在高校思政教师的考核依据往往只是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任务。至于是否全身心投入,则依靠教师的自律。我们经常看到,思想政治课往往是大班上课,近百名学生挤在一个班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可能十分流畅。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很少,学生只在上课时才能见到老师的情况比比皆是,更不要提心与心的交流。更有甚者,老师教了一学期,学生竟不知任课老师姓字名谁。这种情形下,思政课程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就很有限。

更可悲的是,连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养对自身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认为“人文课程不痛不痒、无关紧要,学与不学没什么两样”的人普遍存在。更不要说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从思想政治课程入手,寻找突破方向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采取措施:

1、改变角度,以学生为主体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成熟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和他们的父辈有很大的不同。据一组根据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调研显示,84.8%的学生在经济上主要来源于父母,但思想上,却具备相当的独立意识。[5]他们认为时代变了,父母一辈生存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已经很小,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原则去评判、接受任何新奇的事物。

独立思想意识的加强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拒绝灌输,拒绝成为思想观念的接收器和时代的传声筒,越来越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种情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要出现纯粹的政治化倾向的口号,举例时也要尽力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一些,否则学生会因为陌生而不予理睬。 例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传授给学生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标准和素养。可是,如果只是讲讲家庭道德、真诚原则这些概念,然后告诉大学生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的,更不可能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的行为准则,因为学生根本感觉不到这些内容与自身有什么的关系,这样的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反之,如果采用“案例式教学”,将这些思想内容融于具体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学生在理解这些案例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认同了这些观点。与此同时,通过不同案例的讲习,学生会对案例背后的社会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启发他们去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根据不同案例联系到每个人,促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处世做人,如何辨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

因此,高校的思政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高校课程设置文理泾渭分明的状况,我们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注意专业内容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有意识地进行文、理之间的渗透,把理性科学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生态的、心理的、乃至伦理的综合思考,将人文精神浸润到专业知识之中。例如:美国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其方法是要求每门课都从历史、社会伦理的角度去研究,要求每门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它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讲清楚这些,学生就会对纯理性的专业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改变学生只知道为分数而学习,而不知道学习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服务社会的热情。

2、人文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让思政课真正担负起提高大学生思想素养的重任,还要在思想政治课的形式上下功夫。现在,有些高校已经着手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如:有的高校利用暑期或假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迹,有的组织各种系列讲座、征文比赛、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活动。这样, 一方面可以改变比较呆板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可以学生们在多次的活动中,激发大学生潜在的人文素质的潜质。

此外,高校也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如华中科技大学在改革课程体系中,就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文科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课程;北京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这些都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创造网络人文环境,倡导健康上网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离开了网络的生活,简直是不可想象。然而,由多种文化交流、融汇、碰撞形成的网络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最为突出的是传统文化是群体认同文化,强调集体的利益,认为个人只有存在于集体中才具有价值和意义。而网络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利益和尊严,网络红人能一夜走红,很大的原因是网络红人张扬的个性受到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土壤中,发挥着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对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重要思想力量,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价值取向。对网络文化积极主动地引导和使用成为必要的条件。

根据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各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并维护思政主题网站,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将大量的扩展材料放在网站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又可以弥补课堂时间有限,内容不够丰富的缺憾。其次,建立并实施约束机制,规范上网行为,使学生能健康上网。再次,培养网络骨干,加强舆论引导。最后,加强教育管理,促进网络行为自律自觉,促进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

总之,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有利条件,多方面扩展渠道,尽可能的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逐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台]龙应台.百年思索(代序)[M].海口:南海出版社.

[2]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7.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

[4]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