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1
一、我国互联网品牌发展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市场的发展来看,其发展态势相对比较乐观,互联网营销的发展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互联网品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端客户对企业品牌的服务认知不够
我国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选择相对较为谨慎。第一;据有关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高端客户对企业资产能力没有足够的信任。我国互联网品牌营销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因此,我国互联网品牌营销水平以及信任度尚未达到全完令客户完全信任的程度。第二,我国大部分企业互联网品牌营销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客户没有足够的承担风险的能力。
(二)缺乏完善的互联网品牌营销管理制度和营销体系
完善的制度是各企业品牌营销的基础,更是企业建立健全的营销体系的前提。互联网品牌营销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起专门针对互联网品牌营销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而企业互联网品牌营销和企业普通的服务营销方式不尽相同。我国传统企业管理制度和服务营销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企业的品牌营销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其品牌营销业务无法全面的展开。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客户对企业品牌营销的贡献,但是,由于企业的品牌营销意识较差,这就为企业的品牌营销业务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障碍,尤其是售后服务方面严重滞后。这就使企业的很多客户对企业的品牌营销项目不能全面了解,更对企业的互联网品牌的营销服务不能完全的信任,进而促使客户无法真正享受其服务,进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互联网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日益激烈是证券市场正在面临的问题
由于对企业发展进行全面取消管制,推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发展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为了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各在线企业势必会加大竞争砝码。在互联网品牌营销因其利润水平高,远远优于一般企业的业务,广受各企业重视,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重点业务。各在线企业推出多样化产品,在定价水平、销售时间等各营销维度上做到精妙不同,以此来拓展企业新的增长点。
(二)产品线欠缺竞争力
市场营销4P组合理论中的产品策略一直是核心和基础,产品策略的目的是使产品获得竞争优势,包括在生产时对产品的定位,也包括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和促销措施。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在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产品策略的运用是否正确。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策略时需要考虑向哪一类客户及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营销时一方面需要将该产品和服务介绍客户,也要对客户的反馈意见进行收集整理,以便今后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为企业互联网品牌营销增加收入来源,树立服务品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我国互联网品牌发展的对策
(一)打造新型营销团队
我国企业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互联网营销团队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企业互联网品牌营销人数量较少。而且很多营销客户几乎都是关系户,缺乏营销积极性,专业素质也较低。而且营销业务主要还是依靠营销团队的开发,自然增L非常有限,因此当前营销团队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营业部当前的发展需求。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多次组建互联网营销团队,但营业部对互联网营销图团队的培训和待遇不重视,导致人才流动性大,互联网营销团队的建设始终是纸上谈兵,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互联网品牌营销的健康发展。为此,为了保证互联网品牌营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加强互联网经纪人队伍建设,构建一个组织构架完善、专业化素质高的营销团队。首先营业部要多渠道招聘有专业背景和资源背景的经纪人加入互联网营销团队;其次要聘请专业互联网品牌营人员进行网络经纪人入职培训,培养经纪人的专业化水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互联网营销团队的综合素质;最后要从政策上加强营销团队管理,提高互联网经纪人待遇,做好人才挽留工作,建立有效的奖罚激励政策。总之,企业应充分重视互联网营销团队的建设问题,必须尽快组建新型网络营销团队,从而保障企业互联网品牌营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开放运营视野,建立新型渠道
在对企业品牌进行评价时,客户一般会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服务体验进行。目前我国企业基本都实现网络营销,按照客户定制、客户专属的标准,为客户提供了高端、大气的商务洽谈与休闲会客场所。但我国人口规模较大、服务时间有限,且遇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也易耗费客户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成为客户的业务主办地。因此,企业要把握好客户与企业的每一个接触点,包括物理渠道和各类信息渠道共同形成合力。在加大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快网上品牌营销的建设,通过电子技术的改善,使得更多的客户感受到企业便捷高效的基础服务。
四、总结
本文以互联网品牌营销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的分析了联网品牌营销以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互联网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制订了可行性的策略,为各企业联网品牌营销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小辉.当品牌遇上网络:悄然兴起的互联网品牌营销[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周灿,张笑.“奥格威”支招互联网品牌营销[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6(8):58-61.
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2
一、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结合市场化取向改革,科学划分与细分消费群体。
1.卷烟市场细分。
1.1按地理位置细分市场。即按照地理位置或城镇属性来细分消费者市场。
1.2按消费对象细分市场。即按照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收入等来细分市场。
1.3按消费心理细分市场。根据心理变量进行消费市场细分,包括社会地位、生活方式、购买动机、价值取向、商品供求状况和对销售方式的接受程度等变量。
1.4按消费行为细分市场。按照消费行为进行市场细分,包括对商品的使用频次、使用场合、时间和忠诚度等进行细分。
2.滨州烟草公司目标市场选择。
2.1城区市场。城区市场作为滨州卷烟销售的主力市场,存在较大的销售潜力,习惯消费价位为10-20元/盒。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社会关系面较广,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尝试卷烟新品牌和新产品。主要是公务员、商人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购买卷烟的地点比较固定,主要集中在行政区、居民区和商贸区的商场、大中型超市和烟酒店。
2.2镇区市场。镇区市场主要由乡镇驻地和小型工业园区组成,流动人口多,习惯于7-10元/盒的消费价格。此类消费者接受新的卷烟品牌和新的风格的卷烟较慢,卷烟消费比较保守。主要是乡镇驻地公务员、工业园区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等。消费场所集中在行政区、厂区、居民区的食杂店、便利店、烟酒店和小型超市。
2.3特殊镇区市场。特殊镇区市场主要是城乡结合部,也就是城中村,习惯消费价位7-10元/盒。此类消费者讲究便宜实惠,对卷烟价格比较敏感,对卷烟的吸味、质量和卷烟包装也有一定的要求,消费习惯和品牌选择上不稳定。主要是收入水平较低或收入不稳定的失地农村居民、城中打工的房客,消费场所集中在城中村附近的食杂店和便利店。
2.4农村市场。农村市场主要是农民,该类卷烟消费是满足最基本的感官上的需求,在经济水平较低时表现出“有烟吸就行”的消费价值诉求。卷烟价格是他们选择品牌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价格敏感度高。但如果经济条件好转,有向上提升的意愿。而且这类消费者人口基数大,不但是自吸消费,另外还有婚庆、丧葬、民俗等活动消费,因此引入农村市场开发与评价系统,开拓农村市场,全面提升农村卷烟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向农村市场要结构、要效益,实现“向农村市场战略转移”是营销实现结构提升的重点。
二、产品策略
1.优化在销产品结构。
1.1建立品牌规格创新淘汰机制。将“严进精育慎出”作为基本原则,制定实施导向更为明确、管理更为精细的品牌管理办法,编制《品牌引入(退出)目录》,真正将品牌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做真”。
1.2完善货源供应规则。克服非市场因素,从市场需求、订单满足率和可供货源等角度出发,从“跟着感觉走”到“相信市场的选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使货源投放流程逐步完善,使品牌采购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真正将品牌发展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之上。
1.3健全品牌培育体系。注重加强对品牌发展、培育规划、营销策划、促销推广、品牌维护工作的指导,在制定品牌营销策略时,深化工商协同,密切跟踪行业重点骨干品牌走势,动态、客观地反映品牌市场表现,对品牌培育措施及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分析。
1.4制定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设计目标,逐级量化指标,实行分级评价考核,建立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重点品牌销售情况进行日调度、周分析,逐步实现品牌培育与市场信息采集、消费者数据库、货源投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
2.培育品牌以创造消费者需求。
2.1做好重点品牌市场培育工作,提高品牌集中度。要将行业发展形势、卷烟品牌特色与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实施“一品一策、一地一策”,通过对特色市场潜力的挖掘,带动重点品牌销售的全面提升。
2.2做好三类烟低端转高端工作,提升三类烟结构。开展“品牌培育工程”,坚持“总量控制、销紧平衡”的调控方针,完善市场状态检测与调控机制,注重对量价存等要素分析,加强分类、分品、分区调控,使滨州市场三类烟主流价位逐步实现由60-70元价位向100元价位的转移。
2.3加强低焦细支卷烟市场培育工作,开拓卷烟市场新方向。随着烟民健康消费理念的兴起,低焦细支卷烟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要将加大细支卷烟品牌培育,降低平均焦油含量,作为提升卷烟消费结构的“突破口”。在消费者和零售户层面积极开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理念引导,促进细支烟从“小众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转变。
三、渠道策略
1.对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定进行修订,提高农村区域网建水平。受人口分布不均因素的影响,卷烟网点的分布也存在农村稀疏、城镇密集的现象,烟草局可以按照国家局许可证管理条例要求,对合理布局规定进行梳理和修订,提高单客户卷烟销量和经营能力,一方面避免相邻客户之间互相降价、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消灭空白村,提高农村区域市场网建水平。
2.加快现代卷烟营销网络建设,提高零售终端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卷烟营销中的应用,需要在零售终端加强网络资源利用和信息采集,为零售终端配备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打造统一的店面形象。比如为零售客户配备卷烟展示柜、KT板、卷烟扫码销售设备、E通平台等。
3.充分利用零售终端,加强品牌存销比和客户动销存分析。通过地理位置、业态、规模、经营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客户动销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各细分市场的货源精准投放效果和市场需求满足程度。通过对客户品牌订足率的监控、分析,结合客户经营实际,提高客户满意度。
4.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开展多元化网络营销。近年来,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传统营销方式需要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营销的结合。对于商业公司而言,需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为零售客户提供营销活动信息和产品信息,加强商业企业和零售户之间的互动。引导零售户建立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为所在区域内的消费者发送产品定购信息,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实现消费需要的实时响应,实现营销管理扁平化。
5.开展精准营销,有效调控市场。定期开展市场调查,全面摸清市场各品牌的进销存实际情况,结合货源供应情况,制定尽可能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货源投放策略。以市场细分作为货源投放基础,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的市场反馈,制定和调整货源投放策略,以调控市场需求状况,最终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四、结语
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工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98-01
一、Z县局(营销部)基本情况和现状
1、硬件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县局(营销部)共有台式电脑36台,打印机10台,建有网络机房1个,标准网络布线点1个,交换机、机柜等相关网络设施4个,建有计算机网络防雷工程1套。
2、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比较完善。通过加强信息工作的管理力度,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化培训管理办法、机房管理制度、互联网管理办法、信息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信息岗位的岗位职责等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职责,基本满足目前信息化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信息化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较规范的管理体制下运行。
3、各类软件系统紧密应用于各项工作之中,但是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工作中使用到的软件系统有三项工作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资金监管系统、“135”工作法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专卖管理系统、一号工程系统、文件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考评系统、物流管理系统以及移动短信平台。Z县局(营销部)35岁以上的员工占全体员工的50%,因为年龄的问题,软件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4、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目前Z县局(营销部)共有在职员工38人,拥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资格证书2人,全日制本科学历6人,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2人,缺乏信息系统维护、应用、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无专门软件系统管理部门和岗位,营销服务科内勤人员兼职计算机系统管理岗位。
二、认真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加快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烟草行业的特点,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及员工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对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的硬件设备。目前2005年以前购买的台式电脑8台,打印机3台因设备老化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并无维修价值,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设施建设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在进行信息建设投入的时候,先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做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通俗点讲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另外,在信息建设投入同时,要考虑到日后工作发展的需要,便于设施的升级和改造,很好的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比较快的,产品更换的周期大概在三到五年,有些设备的使用寿命要视其使用的环境和情况来定,因此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系统科学的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
3、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信息系统利用水平
目前,很多员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员工,对于电脑的操作并不是很熟练,不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使得日常工作中的效率不高。员工素质与信息化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大部分员工对电脑及相关信息设备出现的故障缺乏基本知识,常常在故障出现之初采用不当的操作方法,造成故障问题恶化。
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业务、技术和管理素质。带动全体员工全面了解各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熟练运动其功能模块进行日常办公,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水平。让每位员工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专属帐号登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系统进行日常工作和相关文件资料的传递,访问国家局、省局的网站了解行业新闻。
三、效果评析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4
广告业作为一个综合了广告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最前沿知识的行业,一直是创新和发展潮流的体现者和排头兵。广告媒体是其中变化最活跃的一个要素。20世纪末期以来,基于互联网,无线网络等技术而形成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媒体等成为新媒体的代表。
在刚刚结束的2010上海世博会和正在进行中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媒体:移动传媒车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是一种将最新的led高清户外大屏和车辆的机动性相结合的新媒体,运用了3g技术,互联网,蓝牙技术等新技术,可以做到在移动中传播图像、声音等综合广告信息。由于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机动灵活,传达精确等优势,成为户外广告业主户外视频广告,政府及相关组织群众性公益广告和便民信息的首选新媒体。2010年中国户外移动led广告市场同比增长46%,远高于整个广告行业13.5%的增长率,据易观国际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视频广告收入将达到45亿元。面对这样一个活跃的市场,更加考验我们对于这种新媒体的经营管理。
led移动传媒车作为一种综合了多种新型传媒技术的新媒体,有着以下的几个鲜明特点:
1、 适用范围广泛。由于led移动传媒车移动便捷,可随时变更地点、更换信息,无需安装拆卸过程,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固定点位广告,移动广告,政府公共信息传播,路演促销,活动婚庆,户外演出等。如:世博会期间,政府运用led移动传媒车进行观众人流疏导,播放城市宣传片;
2、 播出形式多样。播出资料可由移动式存储设备通过电脑播放,或是通过电脑接收无线网络信号播放,设备同时配有电视接收卡,可接收有线或无线机顶盒电视信号。如:某高尔夫球赛事运用led移动传媒车在现场转播cctv-5赛事实况;
3、 传播内容丰富。可以播出包括公益广告,商业广告,个人广告等多种形式广告,可以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如:某婚庆公司用该设备为客户策划从求婚到婚礼现场等一系列活动;
4、 信息传达精确。深入受众,以震撼的视听体验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传播效果明显。如:某大卖场门口的led移动传媒车每天滚动播放二十多家商户的商业广告和促销信息,显著提高了这些商户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5、 具有“伴随性”,或可直接产生消费决策。led传媒车既可以作为目的地媒体,也可以是途中媒体。如果某次线下促销活动与途中媒体巧妙结合,必将产生直接的广告信息传播,具有针对性的对决策产生影响,实现精准营销。
任何一种媒体都有着优势和劣势,led传媒车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这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
1、 运营地点分散。由于led移动广告车无论是销售还是租赁,设备都是处在“移动”中。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另外,如果同一客户要在不同地点进行同一个广告或推广活动,以及不同客户要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或同一设备上进行广告推广活动,在设备配置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方面都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有时无法达到同步性和传播内容的实效性要求;
2、 播放内容监管难度大。由于播出形式的多样,有些内容可以做到“即插即播”,就存在着新媒体广告在未经有关部门审核的情况下。一些商家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难免会违规广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led移动媒体车是新兴事物,并且是横跨创意产业和制造业的产品,无论是媒体制造者还是营销人员,在知识储备上多少都存在着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新媒体优势的发挥,制约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4、 经营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有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通病:
(1) 科研力量薄弱。由于led移动传媒车作为一个新媒体是在其他新材料,新通讯技术发展的基础
转贴于
上的新应用,是创意的产物,所有的专利也主要是外形和应用技术方面的专利,本身不具备实质性的技术进步。然而要将这一新媒体作为产业来经营,必须要有持续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
(2) 员工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冲突。公司在创业期,员工们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也十分到位。然而由于公司经营项目本身即为新鲜事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于公司发展方向都没有统一的认识,企业缺少长远目标,造成员工缺乏归属感和稳定感。led移动传媒车作为一种新媒体,它的市场还很不健全,价格机制偶然失灵的情况存在,很可能提供给员工一夜暴富的机会,然而新媒体的经营者多为创业者,在管理中,对员工的监管和保障都不到位,组织体系很不稳定。
(3) 组织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不符合更加灵活的发展模式。由于新兴媒体企业发展壮大的十分迅速,造成企业业务组织发展快于保障组织。生产和销售优于市场和保障的发展,优于人力资源的储备,令公司发展后劲不足,对于企业品牌的塑造也有不利的影响。
(4) 管理理念落后。大部分新媒体经营企业缺乏对员工精神成长的关注,员工与管理者处在两个极端,一边是倡导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一起吃苦创业的奉献精神,一边是在新兴行业个人利益超额满足的期待,造成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忠诚度,直接表现就是新媒体行业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老员工带走公司大客户另立门户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不当竞争,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在led移动传媒车的经营和管理方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有所帮助:
1、 跨媒体合作,善用媒体组合策略。led移动传媒车的移动性和分散性需要运营商综合使用无线网络技术,3g以及蓝牙技术对设备进行远程跟踪操作。媒体组合,即对媒体计划的具体化,是在对各媒体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受众心理、媒体传播特点、以及广告预算的情况选择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相同内容的广告,初步形成由led移动传媒车主导的媒体联播网,最大限度的提高广告的触及率和重复率,方便广告媒体与市场营销组合,综合促销活动等的联合。
2、 对于播放内容的监管,一方面需要依靠者和运营商联合严把质量关,遵守《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和《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以及各地方的广告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更重要的还是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更完善的标准和解决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这点上可以借鉴我国移动数字电视,借鉴欧美标准制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于2007年8月1日起实行。
3、 从业人员专业化。由政府监管机构制定从业人员标准,企业根据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由于led移动传媒车本身的特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跨行业,跨知识领域的了解与熟悉相关的知识技能。新媒体的开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总结整理从业人员需要知道的操作经营,维护保养与安全保障知识,并为相关监管机构及同行业提供宝贵意见。只有专业的新媒体开发设计人员,专业的新媒体营销团队,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并存发展,才能使新媒体企业健康发展,新媒体行业不断进步。转贴于
4、 led移动传媒车经营企业应该根据公司自身情况和行业背景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事业的目标而不是利润的目标。并且将这个目标和企业员工的成长和员工福利相结合。对于员工来说,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努力工作是有意义的,是朝着一个目标而去的,并且这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与自己利益的实现同步的、相结合的,就会更有热情的投入到组织中去。只有企业与员工签订了这样的“心理合约”,才不会出现除了领薪水外不肯多做贡献,有了大客户就自立门户这样问题。
5、 建立事业部制的企业组织结构。广告行业,尤其是新媒体的经营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不断变化和不断细分的。客户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产品很难实现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化,只能在大概标准的方向下进行定制生产,对于不同的客户也采取针对性的广告、营销方案提供,因此,在管理上,这样松散的分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就格外的适合,即按媒体覆盖地区或按具体媒体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灵活的组织形式,分权到事业部的方式更便于创意与户外广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提高效率,开拓发展。
6、 采取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新媒体经营商本身就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应该是人性化的。新媒体人是广告行业的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独立且有主见,更多年轻人选择这个行业是选择了挑战,他们对管理方式和宽松的工作氛围十分看重,他们经常以做的高兴不高兴为标准来评判公司的管理,甚至作为跳槽的理由。这也是人本精神在管理上的体现,不同的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气质的员工,不同气质的人际关系。因此,民主的管理方式,相互尊重的管理氛围,可以让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所有的创意与诉求都可以平等交流,从而使企业更具活力和变革的力量。
led移动传媒车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在年轻行业里诞生的新兴事物,只有几年的历史,究竟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下来,能否代表新媒体的发展方向还需要我们继续的关注。至少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媒体的这样几个发展趋势:
1、 新媒体不断尝试跨媒体运营,实现立体营销。led移动传媒车本身即整合了led大屏与车体广告媒体,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还不断尝试蓝牙技术的使用,使目标受众的手机也成为与移动传媒车联网的媒体平台。
2、 即时广告营销成为营销管理活跃发展的方向。led移动传媒车整合了线上与线下营销方案,广告传播精确到目标人群的同时可以将产品随车供给,在制造购买冲动的同时满足购买的条件,促成更多的即时销售。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一批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名单,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2个城市入围,可以通过互动实现的参与式营销形式必将受到更多广告主的青睐,而led移动传媒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新媒体平台。
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5
一、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但对传统商务环境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1.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亚马逊书店,它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获得成功,并成为带动全球B2C电子商务(企业与个人交易)发展的风向标。在国内也有一些网站开展网上零售成功的企业,如当当书店,读者可以在网上不限时间地随意挑选喜爱的书籍,从中体会电子商务给生活带来的“现代气息”。
2.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1世纪,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外贸易战的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使中小企业常常经受着危机的考验。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将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冲击。在世界各国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形势下,如果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订单、报关、结算等方面还采用传统的操作方式,就无法与大企业竞争,也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中小企业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发展电子商务,利用因特网迅速了解国际技术、产品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动态,同时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地企业的产品及相关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3.加快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技术引进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发展电子商务,营造一个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网上商贸环境,可以扩大消费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旦企业完成了从传统商务到电子商务的转换,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并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外,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必将涉及到金融、商贸、信息产业等各个方面,从而使我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个领域环境得到改善,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4.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崛起
信息产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应该首推有创意有市场的新技术,电子商务软件是最具有创意和市场潜力的技术。因此,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有直接的、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1.中小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比例增多
由于近几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一些有初步电子商务经验而且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开始重新构建平台,2006—2010自建平台的中小企业呈现平均63%左右的增长率。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自建平台具有很多优点,如网站更具个性化,更能体现企业文化,重新设计的平台与企业其他业务的整合更加紧密、流程也更加合理,更有助于业务持续性运作、更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业务多元化等。
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向战略整合方向发展
经历了单一的信息阶段,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始向企业战略整合方向发展。在战略整合阶段企业通过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流程再造,使原有业务与电子商务相渗透,将电子商务与企业的情报挖掘、生产工艺流程、客户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相整合,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3.第三方支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由于对支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和信用问题的担忧,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选择了传统的支付方式,随着电子商务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对于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电子支付方式的需求快速增加。企业若采取与银行网上支付直接对接的方式,需要与各家银行单独合作、单独结算,成本和人力付出较高,而第三方支付是一些非银行类的企业在银行基础支付层提供的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提供网上支付通道。第三方支付企业分别连接商家和银行,中小企业只需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联系,就相当于一次性开通了多家银行网上支付通道,解决了银行电子支付难以覆盖一些小型企业的难题,也因此可能成为小型企业电子支付的发展方向。
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1.计算机网络知识贫乏和信息化观念淡薄
尽管国内对电子商务“炒”得沸沸扬扬,不少人对电子商务仍然持怀疑、犹豫、观望甚至拒绝的态度。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92.7%的中国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中小企业曾有建站行为(含网上商铺和独立网站)的比例达到了43%。然而,中小企业网站的运营水平偏低,58.8%的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超过一个月;有分工明确的专职团队负责运营的中小企业网站仅22.5%。42.1%的中小企业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工作;中小企业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21.3%,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比例达到了19.3%,利用搜索关键字广告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15.4%。
2.安全问题的阻碍
据调查,许多用户不愿进行网上交易,主要是因为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持怀疑态度,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目前,电子签名和认证是网上比较成熟的安全手段。而在我国,大多尚处在对SSL协议的应用上,在SET协议上的应用试验刚刚成功,若要完全实现SET协议安全支付,就必须有一个CA认证中心。目前我国CA认证权的归属问题尚未确定,在信息安全保密体制上究竟谁来管理、怎么管理、采取什么有序的管理办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3.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物质资料的流入、转化、流出过程。一旦某一环节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物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秩序将被扰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大障碍是没有一个适应电子商务需求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主要依靠其内部建立的物流平台,通常其效率不高,规模不大,且较为零散。但即使是这样的内部平台,也是许多小公司所无法企及的。由此看来,国内的物流状况与电子商务交易所需的配送服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一个真正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运营,除了融资和市场推广这两个因素外,拥有一批复合型的人才是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验丰富的管理和IT人才资源在全世界都很稀缺。在我国,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目前我国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方面力量严重不足,而没有各个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CCID的调查显示,80%的企业急需引进高级管理信息人才,来促进企业的电子商务规划、管理与建设。只有真正解决了人才制约的问题,电子商务才可能真正实现同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升级。
5.电子商务相关立法滞后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是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它涉及税收、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隐私权保护等诸多法律问题。在线交易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认定用现行法律是难以适用的,因此,要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需要加强电子商务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不够明朗,尤其是专门用于保障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电子交易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难于得到有效的保障,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存在较大问题。
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1.转变企业发展的传统观念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市场的竞争对象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小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为此,中小企业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推进电子商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要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发展观,克服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忽视资源与应用的现象,从基本数据、基本流程做起,真正认识到信息对商业资产的重要性。
2.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及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须增加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如系统构建成本、技术支持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安全成本、风险成本和其他成本。因此,中小企业要以商务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企业价值链上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大多数渴望在电子商务时代一展身手的中小企业来说,最紧缺的人才毫无疑问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进行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过程中,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长期合作,充分应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以高额的薪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吸引有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为电子商务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3.塑造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文化
对中小企业而言,必须首先塑造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合作精神。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同时,能融合各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信任和自律取代监督,追求合作双方共同受益。其次,不断学习的精神。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内外部交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因为只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才能具备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在网络上充分沟通信息,减少因知识层次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最后,创新精神。要不囿于常规,敢于冒风险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充分发挥知识结构的集成优势,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4.积极引入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技术为企业提供一种网络环境,企业对其应用一般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交流效率,节省相应的开支,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后勤保障。第二层次,作为商务活动的支持。利用其开展的商务活动成为整个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如利用其进行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向供应商订货以及开展售后服务等。第三层次,作为营运基础。即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依赖于网络,企业通过网络与其他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总体的分析与评价而做出选择。对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较适于将电子商务应用为第二层次,并可为进入第三层次的应用做出规划。
5.建立忠实的客户群
现代客户需要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网络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天候、即时、互动、了解信息、释疑解难等,这些都迎合了现代消费个性化的需求特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电子商务整合到营销计划中,使客户服务成为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中小企业须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实现人性化的服务。
互联网营销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网络时代 经济期刊 品牌特色 读者定位 内容风格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98-02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出版业的产业化不断走向深入,期刊的发展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然而网络时代传统期刊业面临的挑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普及而不断升级。经济期刊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对经济界的理论繁荣,大众的经济理念培育,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期刊作为创新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处于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位置,其社会功能随之拓展和提升,自身已成为一种文化产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的影响,经济期刊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环境下,在社会定位、传播方式、编辑手段、出版发行、读者群体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而,在网络信息不断丰富的今天,经济类刊物的策划与定位都需要进行新的调整,探索新的办刊思路,这是刊物能否在市场生上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一 经济期刊品牌特色化
当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发展方向时,报纸、期刊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产品”,美国及西方国家“大众化的经济书籍”常常成为畅销书,而非小说或政治读本。这种大众化的经济书籍之所以畅销,是因为书中的经济学观点已成了人们朗朗上口的内容,不少企业会借助这种管理理论,填充或是修订自己的管理办法。我们的经济类期刊,却少于做这种将理论大众化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文化产品中,超过80%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媒体,而我国的期刊,尤其是经济期刊,要想到世界市场上施加影响,仍旧是困难至极。《福布斯》杂志几乎成了经济界的绝对权威,《财富》杂志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到世界各国搞经济专题论坛,而出现多国争办《财富》论坛的现象。
市场经济、买方市场,品牌成了竞争的焦点。尤其近些年呈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品牌代表了期刊的品质、文化内涵、出版理念,反映了读者对期刊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是一种标志。品牌又是一笔无形资产,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读者和市场。美国营销理论家菲利普·考特勒给品牌定义称:所谓品牌就是指赢得消费者特权,也就是说大批的消费者只认这一品牌而拒绝任何其他替代品。各类商品都在打造品牌,期刊同样也需要打造品牌。谁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赢得了市场,谁就可能成为市场的“霸主”。经济类的品牌期刊,是在竞争过程中产生的,是读者在众多同类期刊中经购买、比较,而逐步认同、逐步筛选的,是经过优胜劣汰产生出来的。我国的经济类期刊在打造品牌上相对起步较晚,但留下的空间也相对大一些。因此,期刊社有必要对自己的期刊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做一下自我评估,看它大体是一个什么状况,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如在中国期刊方阵之塔中,是在塔底、塔中,还是在塔尖;是否为品牌刊,距品牌刊还有多远,或哪些栏目已成为品牌栏目;是否制订了打造品牌刊的目标和规划,有哪些打造品牌刊的举措,组织实施情况又如何等。
在不断提高办刊质量的同时,必须树立品牌经营意识,扩大市场营销推广活动,网络时代也为期刊打造品牌带来了便利。可以利用互联网普及率高、传播迅速、上网人数庞大的优势,建立期刊网站,将每期样本、目录、主要内容简介等及时,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定期开展网上征稿、评刊、咨询等活动,以了解读者心声和市场需求。同时可以加强编读互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刊物与读者的联系与沟通,增强读者与刊物的亲和力和忠诚度。目前《三联生活周刊》等刊物就是利用微博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的。
二 刊物读者的再定位
刊物读者定位,也就是杂志是办给谁看的。这是每一份期刊都要回答的问题,答得好,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否则,各种麻烦也就由此而来。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原来属于传统刊物的受众被各种渠道所分流。目前,互联网用户在急剧增加,各类纸质报刊的发行量则在减少,对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来说,互联网已成为他们首选的信息来源,直接动摇着传统媒体的市场根基。由于互联网的世界性和交互性,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光盘、磁盘、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纷纷出现,这些新兴的媒体,分流了部分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并迅猛向中低文化层次人群渗透。
然而,如果能够接受和利用网络的优势,传统刊物仍可以从网络市场中挖掘自身的读者对象。任何刊物都是给特定的读者看的。读者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读者的外部特征,如以年龄、行业、文化层次等相近性原则选择读者市场;二是根据读者内在情趣需求细分读者群,如以读者内在兴趣、情感方面的诉求来找到目标读者群。读者定位必
须要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确立。
由于经济期刊在社科期刊中所占比重有较大的份额,约占社科期刊总数的25.37%。经济期刊有经济理论类、世界经济类、财会类、金融类、管理类等各种形式,因而经济期刊的读者是多元化的,每个期刊应寻求适应自身的读者。结合自己的办刊优势,确定刊物的对象是大众化的还是小众化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期刊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将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介绍给我国广大的基层管理者。无疑,那时经济期刊的“传播”和“指导”作用十分明显,加之期刊主办单位多为政府机关,使期刊的办刊工作总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今天,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一体化步子迈得很快,企业的管理者对接受洋思想都采取了冷静理智的态度,经济期刊也不再是唯一的经济媒体,互联网等更快捷、更便利的媒体日渐被人们接受,经济期刊原有的“传播”和“指导”作用趋弱,而“研究”和“交流”的作用趋强。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体现媒体的“喉舌”作用;交流,就是给众作者提供发表观点的平台,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和读者一起受教育。许多期刊选择了大众化的办刊道路,给社会、广大读者一个可亲近的形象,让百姓都能读懂经济期刊中的文章,都来关心我国的经济建设,这也是经济期刊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当然,也有一些经济期刊坚持专业化的方向,完全展现本专业特点,排斥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定位一部分专业读者和圈内人士,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也同样有发展的空间。
读者定位虽然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难的。刊物读者的定位直接影响刊物的内容和风格的确定,也决定着刊物的办刊方向。眼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容易使刊物乱了方寸,直接表现就是不按定位去努力,而是从编采到经营活动都追求短期效益。经济类刊物目前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根源就在于此。确定刊物的目标读者,研究目标读者的特定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设栏目、抓选题、搞策划,包括广告、会议等各种经营活动,都要以目标读者的特定需要为圆心。找准目标后,最关键的是要坚定地走下去,切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乱了心性,一会儿想办专业学术刊物,一会儿又想成为通俗经济读物,这样左右摇摆,失去了自己的读者群。
三 期刊内容风格的再定位
不可否认,网络对于传统期刊的冲击日益显现。网络能同时将文字、声音、图像不受时空限制地传向世界各地,供人们相互交流。在这方面,它兼容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的传播手段。因此,就有人断言:人类将很快进入“无纸办公、无纸阅读”的时代,传统的纸质期刊将被无情地淘汰。无论这种预测是否准确、是否科学,但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的确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冲击着传统的纸质期刊,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在网络环境下,经济期刊的办刊思路不必去侧重时效性和资讯的丰富性,而应重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一是好的选题策划,使刊物内容具有相对的整体感和连贯性,形成自身的特色和风格,有了特色,期刊的竞争力就得到了提高。二是重视栏目策划。栏目是期刊的眼睛,读者从栏目设置策划中,就能看出刊物的独特之处,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因此,栏目设置要充分体现办刊宗旨,关注读者需求,努力打造精品栏目,形成自己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和特色。期刊栏目应保持相对稳定,但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读者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调整。三是重视外部装帧策划。主要包括封面、版式、表面整饰等设计。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刊物外部装帧成为吸引眼球的重点,这已成为现代期刊的必然要求。好的装帧设计已成为展示刊物特色、树立刊物形象、提升刊物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应进一步加强可读性。经济期刊的文章,由于涉及经济理论和一些专业知识等,容易在可读性上逊色。因而,大众化定位的经济期刊更应注意可读性,这一点经济类期刊做得远不如生活类期刊,有些东西写得艰涩难懂,无形中失掉了读者。经济学同哲学一样,都能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把哲学的原理写得很通俗,影响了几代人。经济类期刊应在可读性上多下工夫,这也是服务读者、占领市场的需要。
可读性其实是指期刊便于阅读和吸引读者的特性。期刊要实现自身价值,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办刊宗旨、编辑方针、信息含量、创新意识等;从形式方面来说,主要包括语言文字风格、设计形式等。可读性孕育期刊本身,作用于读者的感官,是期刊与读者实现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在所谓“眼球”扫描的今天,如果经济类期刊连读者的注意力都吸引不了,那就更谈不上培养读者的忠诚度了,其刊物的命运只能是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提高经济期刊的可读性,首要的是能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用通俗语言写得让广大读者一看就懂。大众化经济期刊要善于使文章以小见大,用充实的案例增强读者的兴趣。经对近百位企业家和政府中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所做调查,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是千字左右的、能说明一个问题的文章。同时,他们也要求这样的小文章要文字活泼,读起来有味道,这说明了一种社会需求标准。文章中有实例、有分析,选题新颖,加之道理深入浅出,读起来不费劲,肯定会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大众经济文章在于说明道理,将改良后的先进国家的管理方法中国化后告诉广大读者,使经济理论大众化,使广大的大众读者关心经济改革和发展。
同时,经济期刊也应大力发展与纸质媒体相对应的网络期刊,并通过网络渠道来对期刊的内容进行预报和引导。网络期刊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化手段,凭借及时、互动、精准、成本低、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发展的态势非常猛烈,形势咄咄逼人,但传统期刊同样可以出版相应的网络期刊,利用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性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将刊物文章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整合到一个页面,用其新颖、活泼的表达方式满足潜在受众潜在的阅读需求,并以此来促进传统媒体的发行。
四 结束语
事实证明,网络等新媒体无论怎样发展,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期刊等传统媒体的特殊作用和社会需求,期刊仍然有着一定的读者群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如何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刊水平。而要办好一本刊物首先必须把握好刊物的定位,解决好为谁办刊、办给谁看的问题。每本刊物都有自己的特殊定位,面对何种群体,主要传递何种信息,为谁服务,如何争取广告客户等。定位不同,阅读对象就不同,其办刊发展思路、营销策略也就不同。所以,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才能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办刊风格,达到拥有读者群、扩大发行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期刊的办刊思路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找准定位,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考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安玉亮.网络时代纸质期刊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9(4)56~58
[3]杨彩霞.中国经济期刊的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