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1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启示

一、前言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从属于预算会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加强国家预算管理,保证公共资金的合规合法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及民主政治的推进,各国日益重视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前我国在公共财政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但由于尚未构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亦包含其中),因此加强政府会计改革,提高财政透明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正式建成,中国与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与经济交往将进一步的深化。提高成员国之间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必然会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政治互信及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战略伙伴关系。越南作为毗邻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目前也在积极探索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子,比较中越两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

(一)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呈现形式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最初合入一个制度予以颁布,自1998年建立起“一则三制”的预算会计体系后,我国开始将其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此外我国还制定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最初合入一个制度予以颁布,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先后经历了1990年、1996年和2006年三次大的改革,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始终作为一个制度予以颁布,且一直以来越南只制定了这个制度,并没有像我国一样还制定了一个总预算会计制度及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起统驭和指导作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略程度

1.我国对会计科目使用方法规定详细,对会计科目设置、财务报告的规定较越南简单。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均对每一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借贷方记账原则、账簿设置等作了详细规定,这有助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明确设置了一级会计科目,并进行编码。对明细会计科目,我国只对部分可以统一的进行规范,对不能统一的则允许单位据实设置,且没有对二级会计科目进行编码。这一方面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同时也降低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两个制度中均只规定了一般情况下需提供的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注等。相比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国制度中没有设置可提供其他各类信息的财务报告,如越南制度中设置的国库预算经费对照表、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报告等。此外,我国也没有考虑到为不同层次单位设置不同的财务报告。

2.越南对会计科目设置、财务报告的规定详细,但对会计科目使用方法未作规定。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七大会计要素,将资产分为现金和物资、固定资产两大要素,整合了反映债权债务的清算要素,增设了表外科目要素。会计科目的设置也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表外科目的设置使科目平衡表提供的信息更丰富。统一了二级会计科目的设置,并对其进行编码,使明细核算的规范性更强,此外,允许单位据实设置下级会计科目,使明细核算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财务报告方面,越南体现出“分层次、多类型”的特点,财务报告分为适用于基层会计单位的一般财务报告和适用于I级、II级会计单位的综合财务报告进行规范,且基层会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类型多,如对同样是反映单位年度收支总貌的报告,我国只设置了收入支出表,越南除设置经费综合情况和已用经费决算报告外,还在其下进一步设置了活动经费明细报告、项目经费明细报告等四类报告,这有利于多方面反映预算经费的收支情况。但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未对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作出明确规定,这将不利于会计人员的实际运用。

(三)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1.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整合。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财政部提出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这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包括政府总会计制度和政府单位会计制度两部分。针对现行我国预算会计领域存在多套制度并存、重复交叉的情况,财政部提出“整合现行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设想:“将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适用政府单位会计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进一步整合为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建立统一的、适用于所有政府单位的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可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适用政府单位会计核算的部分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整合为政府单位会计制度,是我国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

2.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旧合为一个制度。目前,越南国家会计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还存在诸多差异,为与国际接轨,越南正在推进国家会计的改革。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越南国家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便是最近一次改革,即2006年颁布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越南也是将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合入一个制度予以规范。由于这一制度的部分规定还与国际的存在一定差距,今后越南会重点关注于从内容上缩小这一制度与国际的差距,并建立一个既具有越南自身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公共会计准则体系。因此,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旧合为一个制度是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启示

通过对中越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并分析二者的特点,可以从中探索出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些启示。

(一)会计科目方面:增设表外科目,规范明细科目设置

表外科目的设置,丰富了原有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建议我国可借鉴越南的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表外科目,以进一步反映重要的财务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满足更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如预算资金是我国大部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可考虑设置与各种活动、项目预算相关的会计科目,以反映这些活动、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下级会计科目的设置,建议我国统一设置常用的二级会计科目,并将其进行编码,与一级会计科目一起呈现在会计科目表中,以增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方便会计人员的实际使用。同时为便于统一管理,单位自行设置的明细会计科目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

(二)会计报告方面:增加财务报告种类,增强会计信息供给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长期以来服务内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提供的财务报告也比较单一。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化、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需向外部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借鉴越南财务报告的特点,我国可改善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一方面在已有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上,可增设反映各种预算经费使用情况的报表,便于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监督财政预算经费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级次单位的编报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财务报告,上级单位主要负责汇总工作,可专门为其设置反映汇总财务信息的综合财务报告,下级单位主要负责最初的编制工作,可专门为其设置反映详细财务信息的报告。

(三)报告编制期间、报送期限方面:借鉴越南做法,分层次、分情况进行规定

对于报告的编制期间,我国可借鉴越南的做法或是考虑更多可能存在的情况来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制期间,如按单位是否使用预算经费来规定其在季末或在年末编制财务报告。对于财务报告的报送期限,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规定了月报、季报、年报于何时报送,没有考虑到不同级次单位编报所需时间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如上级会计单位的编报时间一般会长于下级会计单位,因为上级会计单位要负责汇总多个下级会计单位的报告。为此,我国也可借鉴越南的做法,对不同级次的单位规定不同的报送期限,上级会计单位的报送期限可适当长于下级会计单位的报送期限,以使不同级次单位财务报告的报送期限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郭剑涛.关于完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0(28).

[2] 李华丽.中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3] 陈乐忧.中国政府会计60年变迁[J].财会通讯,2009(12).

[4] 梁长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相关探寻[J].商业经济,2009(5).

[5] 罗朝晖.构建中国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

[6] 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R].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业单位 法人治理 政策 监督机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缺陷

(一)上位政府对下位组织监督的制度缺陷

在我国传统的政府治理理论中,政府将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治理的派出机构,和其他行政机构一样,事业单位执行的是一种从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公共事业单位的法人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和任命,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他们充其量只是庞大而又复杂的官僚体制下的政策执行者。他们开展活动和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既得到政府的种种特殊照顾,又得到来自政府的支配和控制,换言之,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我们的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组织。

在缺乏相互独立性的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来的监督机制会趋于疲软,因为中央或地方政府会利用自己在财富、信息、权威等方面的优势,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形成支配,使对方做出符合自己而不一定就完全符合公众利益的举动,最终会导致“双重俘获”的现象的发生。而“双重俘获”的必然结果是,在政府和公共事业机构的“博弈”过程中,占有更多行政资源的政府机构获得更多的利益,使公共事业组织部分地偏离其服务公众的宗旨。

公共事业组织和生产私人产品的企业一样,都是生产公众所需物品的社会组织,所不同的是前者生产的是公共产品而已。其实,无论是生产私人产品的企业还是生产公共产品的公共事业组织,其经营管理都有共同的规律,如果说,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将公共事业组织纳入行政管理的范畴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静态的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的形式下,将公共事业组织从行政体制中“剥离”出来是必然的选择。

(二)下位民众对上位组织监督手段的缺失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下位监督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缺乏有力的机制。现行的各级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一律都由上级单位任命,他们主要是对上级主管单位负责,普通民众对他们根本没有很强的约束力。虽然各级事业单位都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但在现行缺乏高透明监督机制的条件下,他们也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投机取巧,一旦出现明显的违规操作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现象时,由于更换领导的权力不掌握在普通的民众的手中,他们会转而向上“寻求支撑”,这种的现象的发生也极其容易导致权力的腐败,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法人治理下公共事业监督机制的目标体系

(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监督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统一决定了国家利益的一元化,而国家利益的一元化决定了监督主体的一元化。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的正式确立之后,多种利益主体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开始出现。所以利益的多元化决定了监督主体的多元化。

(二)权力如何平衡的问题

坦率地讲,西方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容易做到权力相互制约,我们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在上层构建相互制衡的权力机构似乎有相当的难度。汉弥尔顿认为“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防止把某些权利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的法定手段和个人主动。这种手段在我们国家唯一的实施办法就是让人民来监督和制约相关的权力机构或官员。

(三)用制度来阻止公共事业组织法人谋求私利

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一元化社会所奉行的是“道德假设”,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和社会的多元化,传统道德失去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但新的社会伦理规范却未能形成。改革开放之后公共事业组织内部出现了许多腐败现象与公共事业组织法人的自利性密不可分,最早提出“经济人”假设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只盘算自己的安全,他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所以,阻止他们谋求私利的有效手段是在体制内外都建立完备的行政问责、依法上岗、信息披露、媒体公开等制度。

三、法人治理下公共事业监督机制的框架构建

(一)民主选举公共事业组织领导

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法人主要是由上级单位委任,这是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人产生制度,它的产生与达到控制事业组织的目的有关,也是满足国家在特殊时期统合国民的政治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但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入人心,这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理论上说,如果建立了民众选举公共事业组织法人机制的话,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只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可能长久地在相应的位置上呆下去,从而得到更好的升迁的机会,他们就不会也不可能做出只有利于上级官员而损害普通民众的事情来。

(二)建立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

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公共事业管理与监督的前提条件,没有知情权,民主管理就只是留于形式和空谈,也无法对公共事业组织的领导者进行有效的制约,因此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建设“透明政府”让公众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拥有公共信息的知情权。

而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新闻媒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新闻媒体是行政监督的有力的工具,也是监督公共事业组织运行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在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建立了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就能够在制度的源头上杜绝公共事业组织的腐败和违规行为。

(三)加大对公共事业组织法人的责任追究

我国目前的行政法规虽然也有相关的条款,但条款过于抽象,特别是对违反纪律的相关事业组织的法律责任未作明确的规定,因此急需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明确的分工是事业组织问责机制的关键。我国事业组织要同时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双重的管理,最高管理机构的设置受行政和业务两级部门双重控制,而且分工并不明确。这种体制就为事业组织法人推卸责任提供了便利,因为决策往往是领导集团做出的,很难追究个别领导的相关责任。

(四)建立民众和学者能够参与的上的公共事业组织评估制度

在公共事业的监督机制中,普通民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工业、商业和社会服务性组织中建立了这种监督和评估机制,从广义上讲,我们的公共事业单位也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组织,只不过公共事业单位是为普通民众提供纯公共或准公共产品而非私人产品而已。

民间组织监督就是让民间的学术团体参与公共事业组织的评估,可以考虑实行会员制或委员制等方式,主要由该行业内的知名学者组成一个专门性的评估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公共事业组织的运作信息,运用收集的信息和建立的评估体系对本系统内的公共职业组织的运作绩效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开。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3

摘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全面修订并重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文讨论了事业单位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在实践中和新制度中的核算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分期付款2013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施行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考虑多方会计信息需求,体现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对固定资产相关事项的核算方法有了较详细的规定,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制度中对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等相关事项的核算方法在“1501固定资产”中做了系统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在一个章节中做系统讲解,而是散落在各相关章节中。在具体实践中,各单位对该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不一致,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文中以分期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来进行讨论。

一、对先分期付款,后收到资产情形的讨论

1.在先付款,后收货业务的核算方面,在实践中有单位采取的做法是:在分期预付采购款时,只将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做分录,按实际支付款项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最后收到资产时,按资产总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上述核算方法导致“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中没有反映出预付给供应商的、该采购项目实际上已经占用的资金,尤其是采购项目存在跨期的情形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部分就会少计。另外,这种核算方法也没有反映出支付给供应商款项的预付性质。

2.在先付款,后收货业务的核算方面,按新制度中预付账款的规定,事业单位分期预付采购款时,按照实际预付的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收到所购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按资产购置支出,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按照相应预付账款金额,贷记“预付账款”。这种核算方式,也是导致“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中没有反映出预付给供应商的、该采购项目实际上已经占用的资金。

3.因此,笔者认为分期预付固定资产购置款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同时为了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支出且反映该采购项目实际上已经占用的资金,应当按照每次分期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最后实际收到所购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资产总价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预付账款”。

二、对先收到资产,后分期付款情形的讨论

1.在先收货,后付款业务的核算方面,有单位采取的做法是在收到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后续分期支付款项时,再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这种核算方法在一开始收到资产的时候就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但此时还没有为该项资产购置支付任何款项,该方法实质上虚增了“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另外,也没有反映出应承担的债务实质。

2.在先收货,后付款业务的核算方面,按新制度中1501固定资产第四条第四点中规定“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参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及参照“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取得发票金额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处理方式,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分期支付时,每次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这种核算方法也是和上述实务中有单位做法一致。

3.因此,笔者认为在收到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资产总价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应付账款”;后续分期支付款项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对策

新时期的经济格局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企事业单位工作者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引发了深层次的经济管理问题。一些部门或者单位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出现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状况,进而导致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会信息不完整或者失真、单位或者投资人利益受损等,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以上这些问题在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中仍旧普遍存在,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必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产生阻碍。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

会计监督是某些会计机构或者会计工作者经过授权获得特殊的地位与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项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的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及资金使用进行全面、连续、及时、综合性的监督检查,保障其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及可靠性,最终提高特定主体的工作效益。

二、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部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和中小型企业,很多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法》了解仅限于表面,真正明白其具体内容的人员极度匮乏。很多人员甚至将《会计法》与“会计制度”划等号,导致其并没有将会计管理提升法律的层面上来。企事业单位工作者对《会计法》的认识缺陷,使会计监督至今没有成为企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性的法制活动。其次,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违背《会计法》基本要求的“账外账”、“假账”、“无账”等现象。最后,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不稳定性与素质偏低问题使会计监督工作更为弱化,特别是一些小型的企业,很多领导者常常为避开会计监督而不设会计岗,直接由自己的家人或亲眷管理会计相关事务。

三、加强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普法教育,推进法律体系建设

对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者及管理者进行《会计法》知识教育,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下去,保证《会计法》良好的实施。同时推进法律体系建设,为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尽管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法》,但是由于《会计法》仅仅具备较强的指导性而可操作性较弱,尽快出台《会计法》细则成为会计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企业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十分必要,以满足现代企业多元化发展经营的需求;对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明确,使监督职能获得明确实施,并对企事业单位违法违纪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曝光;加大对会计违法违纪人员的惩罚力度、提高赔偿数额,在一定程度上对不良会计行为进行预防;加强配套法律法规如《经济法》、《证券法》等的实施,完善企事业单位法律体系建设,使其会计监督工作真正有法可依。

(二)建立健全的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做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其对会计内部监督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内部会计监督的理解存在较大的误区,导致内部监督能力的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工作,将财会经济工作者进行分离与制约,对于重大经济事项的相关决策及执行都应该明确的互相监督与制约;对企事业单位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及组织程序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单位会计资料信息的定期内部审计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保障内部监督工作的切实执行。

(三)明确单位会计监督的责任主体,强化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很多单位的负责人都自认为财会上的事情是自己说了算,往往使相关的财会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当发生财会违法违纪行为出现时,往往又将责任推到财会工作者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实施。所以,以法律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对于保障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其有责任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负责,对于财会人员依法执行会计行为具有较大的监督职责。

作者:翟俊芳 单位:中喜会计师事务所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的运营发展都离不开科技与网络技术的运用,财务会计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与渗透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企事业的经济运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是基于网络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会计发展还伴随着众多的风险因子。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中的财务会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我国财务会计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网络经济环境;财务会计;发展研究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与运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经由网络技术衍生出了网络经济环境,并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发展前景。财务会计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网络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研究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也彰显出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特征

(一)会计信息公开性

随着网络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企事业单位中的投资者、使用者以及债券债务人可以准确快速地对财务信息进行检索,以便能够更加深入地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解,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企事业单位相关的营销以及人事信息,可以对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地位进行明确的分析,有效对企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规划。

(二)会计核算实时性

基于网络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会计核算方式从以往的静态核算方式转为了动态的合作方式,网络会计核算功能可以快速提交企业的经济与资金相关的财务报表,并通过实时动态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年度、季度以及月度的财务报告方式。

(三)信息处理综合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渗透不但极大的延伸的会计信息的范围,还有效地提升了会计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通过串联的方式将会计信息与于其他重要的信息构成完成的经济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呈现企事业的财务状况。

二、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

由于网络经济环境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暴露出一定的滞后性。在审批财务软件方面,还没有对审批流程以及审批标准进行明确的规范,导致市场中流传的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在财务软件的保障方面,我国在财务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严重欠缺,致使盗版财务软件在市场中肆意横行,削弱了企业自主研发财务软件的主观能动性。

(二)内部控制不能跟进

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强大软硬件功能,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中,可以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方式与网络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结合,将原有的制度操控转变为软件系统操控方式。虽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一旦操作系统发生了瘫痪,并且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数据备份,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企业制度的建立与网络财务发展的不对称,难以建立高效的财务数据信息监管工作,导致网络财务会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疏漏。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完善财务会计的措施

(一)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网络系统的安全会受到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想要有效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首先需要从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着手,通过对人为因素的监管与控制,有效防范因为财务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以及职业道德沦丧而导致的安全疏漏。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中危险因子众多,为了有效保证网络经济环境的安全,需要建议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规范,并为网络系统安装防火墙,同时在网络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通过安全防范规范监督工作人员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查杀,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避免出现疏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完善网络环境中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

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借助便捷的软件操作系统生成财务报表,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财务处理方式彻底颠覆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方式与管理方式。将企业、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将网络财务会计处理技术作为重要的媒介,来完善财务会计处理的有关流程,可以加快企事业单位制定经济战略发展方针的速率,使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

(三)做到操作与监控相分离

职责分离对于控制网络经济环境中的财务会计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抑制财务会计中的有关风险,企事业单位需要在网络系统中分别设立操作以及监督的职位,对于同一笔经济活动要准备多份文件备份。会计人员在财务账务处理的过程当中的操作流程会形成数据备份记录在电脑中,并交由监管人员进行存档于备份。如果监管人员对财务数据存有疑问,可以对备份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调查,有效保证财务内部人员出现的现象。

(四)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制度

健全完善的网络财务会计法规对于保障我国财务会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科学高效的制定适应我国财务会计发展趋势的法律法规,我国需要参照国外优秀的实践成果与经验技术,制定出契合中国网络经济环境中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审批软件方面,统一规范的管理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批准的有关软件,没有经过财政部批准的软件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禁止此类软件的流行以及推广。同时,为了有效激发我国会计软件的创新性,我国要开展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政策,维护创新主体的经济利益。并对于网络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更新的问题制定全新的法律条文,避免不法分子游走在法律边缘。结语综上所述,可以见证网络技术对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式巨大的影响作用,在网络经济环境的作用下,财务报表体现出了实时动态的发展规律,并不断向着标准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网络财务会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企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与防范意识,保证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实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财务管理

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实现各企事业单位的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各企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中所规定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各医院单位充分披露并能客观的反映各单位价值的会计信息,可见新会计制度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会计与财务协调一致的理论指导。

(二)对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账户以及会计报表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上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新增加的金融工具确认与测量以及金融工具列报与披露等准则对进一步实现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强调各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统一编制,这非常有利于医院当前财务管理中没有财务报表的编制或财务报表编制不统一等财务报表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对财务报表管理体制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新会计制度在各企事业单位已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如何结合新会计制度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创新理论还没有提出,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尝试剖析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我们探讨如何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就当前一些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的医院所承担的仅仅是医疗服务工作,缺少对对医疗药品和器械的严格管理。而且在医疗药品和器械采购、治疗以及药品销售等环节都很难保证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其中主要表现在财务凭证的失真,记账凭证不符合标准,以及会计核算不科学和缺少完整的会计报告等问题。

(二)缺乏针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当前多数医院的各项账簿和会计凭证并没有得到严格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不仅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机构,而且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在这样的状况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大的漏洞。

(三)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不到位

财务管理软件作为贯彻和执行财务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应用这些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充分保证医院各项财务管理操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但是我国当前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结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和当前医院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如下:

(一)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医院单位集中核算中心,将医院的财务工作全部纳入其中,并科学的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各医院单位会计核算、收付资金、资金管理的统一,切实做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

(二)健全财务监督和管理制度

就当前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看,尽管当前有不少针对医院的奖惩措施,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所以建立和健全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否则的话,那些所谓的奖惩也只是空谈。考虑到医院单位的特点,相应的财务监管制度中需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监管的内容以及各医院单位需要上缴的财务信息等内容。

(三)规范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

会计核算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实现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对完善医院的财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的一点,医院的审计结果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要切实保证医院各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权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会计核算与审计制度的规范来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各医院单位要经常对财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各医院单位管理者的财务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财务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和财务信息,促进财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进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

四、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当前医院落后的财务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详细剖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充分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翟秀芳.浅析医院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