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防治措施

1.工程概述

拟建小区位于涞源县塔崖驿乡镇西南部,距乡政府约1.5km,北邻112国道,张石高速、京原铁路从场地的北侧通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8808.056 m2,该安置区征地面积4.5172公顷(约合67.76亩),总建筑面积32800m2(其中一期建设10440m2),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本项目规划住宅25400m2,公共建筑7000m2,公共设施建筑用地400m2。均采用条形基础,砖混结构。

2.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涞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9.8℃;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30.6℃;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38.3℃。降雨受太行山地形抬升气流影响,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551mm,多集中在7-9月;历史日最大降雨量378.6mm。冬春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瞬时最大风速24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96.1h,无霜期由北部的120天至南部的180天;最大冻土深度1.3m,冰冻期为当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

场地附近主要河流为大清河水系拒马河,该河为常年基流河,河道为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稳定。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该河从拟建场地的西侧北侧流过,距拟建场地约0.45km,历史最大洪水位未到达建设场地。

2.2 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地处太行山腹地,属以变质岩为主的低山小区。评估区高程为633-660m,相对高差27m。场地微地貌属山麓坡地地形,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场地中部发育一条走向12°的冲沟,沟宽约20m,沟的两侧坡度约40°-60°。受冲沟影响,场地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经人工切坡整理呈台地地形,东侧为三级台地,从南向北第一坎高约9m。第二坎高约16m。西侧分两级台地,中间坎高约10m。场地南侧发育有4条沟谷。

2.3 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 王安镇幅)及野外调查,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 ),下伏基岩为燕山期早白垩世侵入岩( )。

2.4工程地质

本拟建项目尚未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野外调查、实测地质剖面及区域资料的分析,建设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土、粉质粘土、粉土、砾石、卵石等,建设场地地层层厚变化较大,局部为回填地基,可能形成不均匀地基。

2.5 水文地质

建设场地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依据基岩裂隙成因及其发育程度和埋藏条件及含水介质的不同,该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风化壳裂隙水两种。

2.6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建设用地及周围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矿业开发、城镇建设及道路建设等。目前,全县几乎大部分乡镇都有采矿点和选矿点,矿业开发加剧了地面形变和岩土位移;城镇建设主要为城乡居民的住宅建设和道路建设,本次建设及高速道路的建设涉及切坡回填工程,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山坡植被、坡体完整性及稳定性,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区域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保定市涞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评估区属太行山山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评估区所属塔崖驿乡一带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局部存在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灾害。

不稳定斜坡发展变形主要受降水控制,明显变形主要发生在6-9月份雨季,且与降雨时间、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密切相关。强降水入渗,造成不稳定斜坡或滑坡饱水体,在地下水动、静压力下,对不稳定斜坡或滑坡体起软化作用。因此易引起不稳定斜坡发生突发性滑动、溜滑、崩塌。

区内泥石流多为暴雨沟谷型稀性泥石流。规模较小,一般小于2×104m3/km2,泥石流特征不典型。评估区地处太行山腹地,为变质岩系为主的区域,坡麓堆积成分较多,沟谷发育,局部植被覆盖率较高,岩层中等风化,局部风化层较厚,沟谷内的松散覆盖层在暴雨和大暴雨及连续降水的作用下,易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场地微地貌属坡麓台地地形,与西侧G1相对高差约10m。评估区总体地形南高北低,呈阶梯状陡坎地形。场地南部为山麓坡地地形,坡度20°~30°,植被覆盖率约40%;场地北部地形比较平坦,略显西高东低,以旱地为主。拟建场地在7.21强降雨时未被洪水淹没、未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评估区边坡较稳定,基岩为燕山期白垩世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中等风化,场地无地下采矿活动。野外调查未发现威胁建设场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弱发育。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滑坡。

4.1泥石流

拟建场地南侧部分山地在场地边界内,沟谷发育。沟内有崩坡积块碎石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冲沟发育,沟底畅通,雨季有少量物质冲出,主要诱发因素暴雨。威胁对象为沟口所对应的新民居项目。根据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判定泥石流沟划分易发程度等级为轻度易发。根据泥石流潜在危险性分级表,确定泥石流潜在危险等级为中型。预测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4.2滑坡

拟建场地南侧发育一小型潜在滑坡,距拟建场地约70m。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花岗岩强风化产物构成,滑动面为基覆界面,滑体后缘呈圈椅状地形,下错约0.8m,前缘人工砌坝有鼓胀开裂变形,上游基本无汇水。现状斜坡基本稳定,若遇强降雨或前缘坡脚开挖,有可能滑塌。拟建场地中部冲沟形成的自然边坡、场地人工切坡处理形成的三处9-16m的陡坎及山体近场地切坡形成的较高临空面,如采取防护措施不当、预留安全距离不足,在降雨因素的影响下,边坡受堆载加荷,雨水浸泡等影响,易造成局部失稳滑坍,对建设项目形成破坏。预测发生此类滑坡地质灾害的规模小,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适宜性分区评估

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由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程度相同,因此将评估区作为一个区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判定评估区全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5.2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工程建设本身度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影响较小,可能引发或加剧滑坡地质灾害,但可能性小,危险性小。预测评估结果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滑坡,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全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综合确定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6.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

评估区全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属一般防治区。

(1)做好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查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针对泥石流灾害:在各潜在泥石流沟流通区修建拦石坝等。在沟口外修建排导墙及导流槽等。在泥石流形成区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减缓降雨冲刷,增加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形成。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2

三甲医院用药的依据是《医保目录》,社区医院用药的依据是《基本药物》,两者的药物品种、报销比例、治疗效果差别很大。

老百姓看病,希望身边就有“庙”,“不排队”、“服务好”,但更重要的是,“庙”里得有信得过的“菩萨”。

3月20日,一个晴朗的早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漕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位大爷大妈正在互相打探医学博士何时能够来给自己检查身体。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称“社区医院”)会有博士给人看病?原来,从2008年2月起,扬州市规定当地数百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定期到社区坐诊,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市民“看病先到社区、大病转到医院、康复回到社区”。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技术路线。但是,6年过去了,许多患者来社区医院仍然并非“就诊”,而是在大医院“就诊”后,到社区医院输液、换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医院依旧人满为患。

“顶层设计”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目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望 要“庙宇”更要“菩萨”

扬州的模式源自国家的设想——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全国各城市将建设星罗棋布的社区医院并实行社区医院“首诊制”、与周边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即“分级诊疗”。

政府将希冀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地理上的接近性”——“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社区医院”。然而,“地理接近”能否带来“心理接近”?

家住玉器街的离休干部赵大爷是位慢性病患者,他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一番交谈似乎颇具代表性:“久病成医,我可以算是‘半个郎中’了,但什么叫做‘小病’,一般人并不能够作出正确的自我判断。”

他认为,现代医学不同于过去的“看看舌苔把把脉”,很多大牌专家诊断疾病都十分依赖专用设备,专家到了社区,仪器设备怎么跟着来呢?在社区被初诊为“大病”再转入上级医院,会不会因“二次检查”增加患者负担?还有,病人从生病到康复,经治医生的全程把握是很重要的,大病手术后转回社区,治疗方案如何“一以贯之”?

诸如此类的疑虑归结起来就是一点——老百姓希望身边就有“庙”,“不排队”、“服务好”,但更重要的是,“庙”里得有信得过的“菩萨”。本文开头描述的“等候博士亲诊”或许正是这种“菩萨崇拜”的直接表现。

扬州地区最大的三甲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社区管理科科长吴丽娟,在接受采访时部分同意赵大爷的观点,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国家没有“私人医生”,但医生们却经常会习惯性地把患者称为“我的病人”,意思非常明白——这个病人的情况他最清楚;对这个病人,他有自己的对症方案。有的时候,病人相对固定地在某一医生那里接受治疗可能长达数年数十年,病人生理、心理的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生命安全,这不是一个简单变换诊疗场所的问题。

吴丽娟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该院挂钩支援的6家社区医院,对“下转”的康复病人会尽量通过专家坐诊的机会实现后续的“查房”,但他们的医师资源也很紧张,每周只能“派驻”专家2~3个半天,所以很多病人不愿意离开医院回到社区。

在为专家坐诊、双向转诊叫好的同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更多声音是,有病都希望遇到“大菩萨”,但博士这样的“大菩萨”不可能也不应该固守在社区医院这样的“小庙”里;即使他们自己愿意放下身段,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老百姓对社区医院所寄予的希望,是让它成为能够提供便民服务项目的福利性质的辅助机构,比如,照顾孤寡老人、护理康复患者,真正意义上的“治病救人”还被认为是“正规医院”的职责。

闻 要廉价更要放心

卫生主管部门希望通过降药价来促进社区医院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比如很多地方通过政府采购、专药专供等使社区医院的药价在很大程度上低于二级以上医院,有的地方,这一“程度”被政府强制性地用文件形式界定为“20%”甚至“零利润”。江苏省卫生厅曾测算,如果把去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合理分流到社区医院,一年下来该省患者的医药费能少花26亿元。

但不少受访的扬州市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很多药物的价格即便是“二级以上医院的80%”,但还是高于平价药店,实际上并无太多的优势。此外,拼命压价后的药品质量是否还有保证?

“社区医院不是所有的药品都能比市场上便宜。”梅岭东路天星花园的朱阿姨表示理解,“社区医院也要支付房租、吃饭养人。”不过,“即使社区医院的药价比大医院低,‘开处方’还是大医院让人更放心一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政府的设想也是大家的理想,但‘低价取胜’恐怕难以兑现或者说不能持久,因为现在很多大医院都在试图改变‘以药养医’的公众认知,药品尤其是一些可比性很强的敏感药品都在尽可能地让利,而且很多时候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费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医院的运转,社区医院呢,靠什么‘持之以恒’?”

为扶持社区医院,国家制定了“常见慢性病在社区就医享有优惠”、“家庭病床医保报销起步线降低”等政策,但落实情况不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的用药结构完全不同——前者的依据是《医保目录》,后者则是《基本药物》,两者的药物品种、报销比例、治疗效果差别很大。“这是问题的核心。”

问 要政策更要服务

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朝着“合理分流”的方向努力,乃至大力推进医疗机构的分层服务改革,但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格局依然相距甚远,各地似乎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医药产业资讯》相关调查表明,全国三甲医院每天接诊的患者中,近70%是可以到社区医院或者一二级医院接受治疗的。苏北人民医院的数据也基本印证了这一说法。

对政府与老百姓在分级诊疗设想上的“认识差距”,主管部门有怎样的看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扬州市医改办副主任周长发。

周长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扬州在社区医院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几经改造升级。在“双向转诊”的问题上,扬州创新性地在各大医院专门成立“社区管理科”,直接负责病人的双向转诊。为了给市区数十万市民家庭建立健康档案,他们更对社区医院提出了服务上门、熟悉到人,甚至熟悉到“狗都不叫”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分级诊疗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政府、医院、社区、投资主体和市民群众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周长发认为,关键还是要解决人民群众融入政府构想的“意愿”问题,必须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服务、得到利益。他说,政府与老百姓的认识差距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小。从长远看,现在处处有求于政府、有求于大医院的社区医院通过不可替代的“主动服务”、“贴身服务”、“定制服务”将积累最多的社会资源、掌控最大的医疗市场,其社会认知和市场地位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一切问题都将会由此迎刃而解。

切 要协作更要协力

在采访中,许多人表示,老百姓不信任社区医院,主要的顾虑在技术力量,建议“增加社区全科医生”、“提升财政投入水平”。

《中国经济周刊》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是,全国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都已设置社区医院,但能够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全科医生”却相当匮乏,而培养一名“全科医生”至少需要8年时间。因此,扬州目前所能做的是不断培训现有的社区医生。而在既有的地方财政状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对社区医院只能提供政策支持,经济上的大包大揽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太可能,今后恐怕也不会成为发展方向。

周长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认为,只要让社区医院具有价格优势,逐利而为的本能就会引导群众主动“分级诊疗”。但是,抛开让药厂“简化包装”、“定点生产”是否可行不谈,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和药品定价的特殊性质也让这一设想变得很难操作。一家大型医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社区医院的药品用量在整个市场销量中的比例微乎其微,政府如何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下调动药品生产厂家的积极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双向转诊”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障碍。“向上转”可能直接侵害社区医院的预期收益,“向下转”又极易变成大医院扔下的“鸡肋”,在利益的权衡和博弈中,“协作”成了卫生行政机关的“父母之命”,协作者则很难“两情相悦”。

另外,“医保报销范围”还在很多时候剥夺了社区医院从大医院分得“残羹剩饭”的机会,比如,家庭病床的报销障碍迫使康复患者被动选择住院。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远程监护;社区医疗;数据监测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智能医疗的应用推广突显出政府主导、实施规模有限、标准缺乏等特点,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推广的趋势。通过对“互联网+”战略及我省医疗信息建设的调研分析,通过和社区医院合作,设置监测设备及终端应用与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医疗指导和服务,达到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了解和接受,一些国家和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目前,尽管各大厂商已竞相布局互联网+医疗,但是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各个模式也处于探索时期。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持续监测社区民众的健康状况,并结合病历及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对其提供医疗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实施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实施基本思路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项目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

1.线上:主要由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移动终端APP和医疗监测评估系统四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同时管理辖区内的病人,系统主要包括慢病管理,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中医体质管理等几大模块。

(2)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手环、手表之类的监测终端,通过这些终端家人可以实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3)移动终端App:通过App让家人及时了解患者或老人的身体状况。

(4)医疗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医疗查询和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2.线下:依托离居民较近的社区中心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为慢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及进行康复指导。

(二)实施方法

通过设置患者随身监测设备及家庭监测工具全程对其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将监测和跟踪的数据结果回传到数据库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家属和医护人员,便于家属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建立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整合患者医疗信息,利用互联网与社区医院及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全程监控,保障患者资料保密性,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有效为患者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医患负担。

四、方案实施模式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在部署上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和居家部署2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工作用电脑;医疗服务综合平台(包括日常诊疗、会诊、转诊等);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智能分析、数据处理系统;测量仪、体检设备;远程接收器(如电子腕带接收器);老年人综合服务平台。

居家部署。居民健康浏览器;家庭健康监测手机;贴身监测装置,用于特殊人群(如腕表);呼叫装置;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装置和报警器。

系统功能与服务: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可提供全套的医疗管理和全过程医疗服务,它具有如下功能:健康查询和咨询服务;数据监测搜集;健康体检、评估和预警;服务选择和传递;应急救护;双向转诊;意见征询:定期组织客户回访,结合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和积极性。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除能提供上述医疗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醒服务、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对老人日常及生理出现异常情况的报警服蘸驼攵岳先伺阋剿驼铩⒕神抚慰的亲情服务等服务。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网络与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有效保证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缓解了医院压力和患者看病难的现状,为社区居民及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模式;自我血糖监测

Observation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Community Hospital

LIU Hong-li,ZHANG Fan,DAI Ya-li,et 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03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 the change of metabolic parameters of diabetic patients who accepte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in community hospital.Explore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diabetic mellitus that adopt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Methods 13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had accepted diabetic health education beforehand.Blood glucose,C-peptide and blood lipid were measured then therapeutic schemes were determined.They were treated by standardized schemes in community hospital.At the same time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were asked to do by themselves.After 3 months,all the metabol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gain.The times and cost of SMBG were counted.All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FBG,P2BG and HbA1c descended about 13%,18%and 14%respectively after standardized treatment in community hospital for 3 months (P

近年,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显著升高,我国糖尿病的发展蔓延同样十分严重。杨文英教授等最新完成的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显示,我国总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据此推算,我国约有924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1.482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1]。这一最新数据的公布证实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第一大国。因此,积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已成为医学界面对的严峻课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有效选择[2,3]。本研究纳入的糖尿病患者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接受检查后,由专科医生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后患者到定点的社区医院进行随访、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糖尿病患者共134例,其中男82例,占61%,女52例,占39%。入选标准为符合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除外妊娠、急性心梗、脑梗、手术、外伤及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54.2±12.6)岁。病程平均年数3.00(1.33~6.00)年。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对社区医院医生进行糖尿病知识及管理模式的培训,贯彻基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运动、自我血糖监测方法,指导患者记录血糖检测结果及患者记录表[4]。

1.2.2 自我血糖监测(SMBG)采用德国拜耳公司拜安易血糖仪及血糖试纸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我院生化室全自动生化仪及相应检验试剂。

1.2.3 试验流程 入组患者测空腹血糖(FBG)、正常用药状态下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餐后2 hC肽(P2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由内分泌专科医师对入组患者进行病史及相关信息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脉搏。记录患者病程、并发症、合并症等。确定综合性规范化治疗方案并与定点社区医院随访医生联系。患者到社区医院随访、治疗。3个月后患者出组,复查各项化验指标及体检指标,回收患者记录表,统计患者血糖监测次数等指标。

1.3 统计分析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达标率用百分率表示。所有检验分析由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完成。入组与出组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脂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血糖达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血糖监测次数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入组与出组血糖控制指标及胰岛功能比较 患者出组时FBG、P2BG及HbA1c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其中FBG下降13%,P2BG下降18%,HbA1c下降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短期治疗对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无显著效果。

表1

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比较(x±s)

入组出组P值

FBG7.92±1.806.91±0.700.000

P2BG12.71±3.3910.45±2.210.000

HbA1c8.18±1.797.03±0.880.000

2.2 患者入组与出组血脂水平比较 入组时患者有混合型高脂血症,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TC、TG及LDL水平较入组时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积极治疗使患者血脂下降见表2。

表2

患者血脂水平变化(x±s)

入组出组P值

TC5.02±0.884.75±0.400.000

TG2.02±0.761.71±0.300.000

HDL1.26±0.261.25±0.200.600

LDL3.19±0.762.98±0.350.000

2.3 患者入组与出组FBG、P2BG和HbA1c达标率比较: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血糖达标标准:FBG≤6.1 mmol/l,P2BG≤8.0 mmol/l,HbA1c≤6.5%。患者入组与出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血糖监测次数与出组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相关性研究:试验期间患者平均血糖监测次数为(17.6±5.9)次,平均用于血糖监测的费用为(83.9±28.1)元。血糖监测次数与出组糖化血红蛋白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0.465(P

3 讨论

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这类疾病临床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的情况。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所导致的失明、截肢、肾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等,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2002年调查显示,中国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医疗总成本为188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3.95%。众多临床实验已经证明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6]。相对于各大综合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医疗费用较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社区医疗机构具备就诊方便、价格经济、环境温馨等有利条件,可以对患者进行较为细致的健康教育和长期随访,给予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通过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执行规范化诊疗方案,进行合理的双向转诊,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社区医院的优势。

众多研究结果提示,健康教育是社区综合防控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7]。因此,本研究建立在对医生进行规范化诊治方案培训、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保证研究能顺利进行。结果显示,经过社区医院3个月规范化诊治,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提示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好转。同时患者胰岛功能无明显变化,提示血糖控制好转主要与严格饮食控制、积极运动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关。患者入组与出组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水平均高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且标达标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与我国目前糖尿病控制现状一致[8],提示短期治疗难以使患者血糖达标,需要长期随访、坚持治疗,如延长试验观察时间可能看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近年来的一些大型临床研究也提示,对于不同年龄以及合并不同并发症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因此不能简单的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唯一标准。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血脂异常,其特点为TG增高、HDL降低、LDL轻、中度增高。本研究入组糖尿病患者TG、TC、LDL均未达到血脂控制的标准。在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低脂饮食及相应降脂药物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脂水平较入组时明显下降,提示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有效,同时血糖水平下降也有助于脂代谢改善。

新医改强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社区医院将成为慢性疾病长期随访的主要部门。上海市某试点社区对1000余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管理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平均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同时规范化管理还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9]。本研究强化了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患者在3个月中平均监测血糖的次数接近18次,平均每次监测的费用仅为4.8元。从血糖监测次数与出组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监测血糖次数越多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越好,这与患者了解自身血糖水平后更积极控制并配合治疗有关,充分证明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本研究立足基层,初步评价了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防治方案与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血糖、血脂明显下降。进一步延

长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及时进行双向转诊,贯彻慢性病长期防控的措施,可能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E Loveman,GK Frampton,AJ Clegg.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diabetes education models for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2008,12(9):1-136.

[3] 宋晓敏,金其林,王新巧,等.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模式的初探.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241-243.

[4] 周仁,张帆.糖尿病日记.吉林科技出版社,2001:1-22.

[5] 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Patel A,MacMahon S,et al.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N Engl J Med,2008,358(24):2560-2572.

[6] Beulens JW,Patel A,Vingerling JR,et al.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and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on the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Diabetologia,2009,52(10):2027-2036.

[7] 赵燕萍,李秋华,严瑾,等.以健康促进俱乐部为平台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72-73.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5

“三位一体”全面覆盖

麦迪克斯公司最初以神经电生理产品起家。据岳顺红介绍,那时神经电生理产品几乎由日本企业垄断,麦迪克斯成为为数不多进入该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许多医院都陆续使用上了麦迪克斯的神经电生理产品。

随后,借助国家“八五”计划中针对心电产品的项目,麦迪克斯抓准机会在1997年将工作重心转向心电产品,针对信息化心电设备这一缺口,大力发展自己的心电网络产品,并将心电信息化的理念传播到医院中。岳顺红介绍:“我们从一开始就想研发数字化心电产品,因为觉得数字化心电产品是未来的趋势。目前产品完全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设计,可以跟医院的HIS系统或电子病历系统相连,全院都能查看。而这一特点,现在其他大部分厂商的数字化心电图机是做不到的。”麦迪克斯的心电网络产品在成功地覆盖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6医院、总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后,业务也向全国医院辐射。

除神经电生理、心电设备外,麦迪克斯也在同步开展医学影像区域信息化设备业务。依靠区域信息化技术理念,其影像设备也成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由此,神经电生理、心电、影像构成麦迪克斯“三位一体”的主要业务。

麦迪克斯将自己定位于信息化医疗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满足于生产信息化设备,而将产品线的触脚延伸到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公司为三大硬件设备业务都研发了信息系统,与自己的产品结合,完成从采集、存储、交换、共享等全套功能。

“越了解用户的需求,就越有机会。”岳顺红说,遵循迎合需求的理念,麦迪克斯深入了解了基层医院的医技科室特点,在2010年研发出信息化一体机。这种一体机可以连接院内已有的各种检查设备,统一将信息发送到远程会诊中心上,大大降低了成本与操作复杂度。

从心电网络到区域医疗

国家前几年着重投入医疗设备的添置,但多数基层医院由于诊断水平不高,又缺少专家支持,实际使用效果很有限。因此,现阶段国家开始重视发展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着重扶持基层医院。麦迪克斯响应国家号召,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北、山西、山东等全国多个地区积极参与区域医疗的建设,使旗下心电网络、放射、超声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得到充分地应用。

新医改政策指引下,信息化投入增大,各地信息化厂商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突出优势难以在行业中立足。麦迪克斯拥有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双重实力,多专科的全面覆盖加上软硬件的高度集成,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在基层医院竞争中取得领先,麦迪克斯的系统也特别进行了优化,如基层医院网络带宽有限并且常不稳定,软件优化降低了带宽要求,增加断点续传的功能,满足基层环境中的数据传输和会诊功能。

麦迪克斯远程会诊系统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应用是公司在远程医疗方面实践的成功体现。岳顺红介绍说,项目最初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出的,院长希望通过社区医院的心电网络会诊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并促进本院医疗水平发展和口碑建立。最初的尝试为许多突发心血管患者及时提供救治,反响很好。在进一步得到卫生局的支持后,太原二院把连接社区进一步扩大,并向乡镇辐射,加入放射、超声影像远程会诊后,成为了连接各基层医院的区域影像、心电会诊中心。

完整的远程医疗合作模式包含四级架构,即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市级或省级医院以及卫生管理部门。以太原远程医疗项目为例,乡镇医院或社区医院会与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市级医院一同会诊,遇到疑难问题可进一步同北京301医院会诊。会诊工作部署和指导由各地卫生局负责。这样的四级架构可以有效地调配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来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谈到太原市远程医疗项目的成功原因,岳顺红总结:“首先,项目本身具有实用意义,远程影像网络和心电网络给基层社区患者带来方便,提高了社区医院检查、治疗水平;其次,成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便于推广应用,网络化影像、心电都集成在系统中,基层医院能从电子健康档案中自动采集患者信息,大大简化操作。”

构建“心的网络”

当被问到麦迪克斯如何能保持产品与医疗服务紧密相连并不断创新时,岳顺红毫不犹豫地回答:“注重用户的反馈。”

岳顺红说,麦迪克斯特别重视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因为通过对用户使用感受的调查,能得到比较深入的意见和建议,对产品发展和商机把握很有帮助。公司内经常开会讨论从用户方带来的反馈,这不仅成为了公司内的一个习惯,更是凝结成了不断传承的企业文化。

用户反馈还常常为公司带来新的商机。麦迪克斯同北京301医院、北医三院以及上海、湖北等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开展课题研究,得到很多难得的合作机会,通过医疗人员的参与,开发出的产品也更能符合医生的实际要求。岳顺红认为麦迪克斯的成功离不开与用户的不断交流:“集成心电网络的想法就是客户提出来的。医生提出将软、硬件合并在一起,我们才意识到很多产品是能结合的,甚至不同专科的功能也可以深度结合。”

大型医院的专家用户能看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研究方向,这种专业的视角对于医疗行业厂商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岳顺红说:“很多时候是医院提出想法,我们发挥自身优势一同合作。任何一些小的成果放在产品中,都将提升产品的质量。”

在机遇与挑战中遨游

作为一个在2000年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公司,麦迪克斯旗下电生理产品、脑电产品早已成功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但随着国内医疗信息化升温,各医院信息化的规范越来越明确和细致,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麦迪克斯仍然将市场的重心放在国内。

当今的医疗信息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岳顺红说道:“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非常多,传统的一些做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厂商也都进入这个行业,一些极具竞争力的国外公司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现在机会多,竞争也多,这就需要每家企业锻造自身的优势。”

相比过去基层医院将精力放在设备添置上,医务人员也慢慢意识到更要推进信息化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面对空前的机遇与不断成熟的用户,麦迪克斯在未来会努力将技术优点不断地提高。岳顺红表示:“首先是不断地丰富我们硬件的相关产品,其次在软件整合中我们要进行更多的尝试,保持住目前的优势。我们也希望推出一些适合县级医院、社区医院的‘普及版’产品,把我们的成功经验快速地推广。”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6

 

2017年,社区医院在卫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中心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服务好、医德好、质量好”的服务理念,全院职工团结务实,以“爱院、爱岗、诚信、勤奋、守纪、合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了医德医风、医疗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项工作,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社区医院成立于2013年1月,位于xxxxxx,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业务用房2650平方米,现有职工120人,正式在编37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12人,招聘83人。床位编制90张。设有全科医疗科、内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外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预防接种室等科室。医院医疗设备配置齐全,拥有GE、VVS6彩超、西门子十六排螺旋CT,12导心电图、X西门子DRX光机、德国罗氏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量元素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配有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社区居民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一)狠抓医德医风、全面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在全院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中,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医疗服务理念和竞争意识,将医德医风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1、整章建制、科学谋划。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我院先后制定了医德医风管理规定、行风评比工作方案、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办法、各病种的医疗护理常规、各种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急诊急救等五十多项规章制度。使我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得到了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形成了在工作中人人有职责,处处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搞好服务。为改善服务质量,落实承诺服务,我院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活动,设立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问卷调查,为使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我们严格按查处制度处理,通过整治,一年来,未接到一起因服务不周而引起居民不满现象,使我院行风有了很大改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新农合工作稳步发展。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新的形势下,我院为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全面实现,院领导亲自挂帅,积极投入到新农合工作中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

1、加强管理,严肃报销制度。为方便群众就诊报销,我院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由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在工作制度方面建立了完整的门诊日志登记,规范了开处方、医嘱和各种护理记录单。同时,对住院病人在要求报销合作医疗费用时严格把关,按照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户口薄》等基本规程进行医疗活动,经核实无误后,按标准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患者,当日兑现补偿,截至目前,我院未出现一起不合理报销病例,从而杜绝了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使参合居民明明白白住院消费,清清楚楚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参合资金的安全使用。

2、方便群众,搞好服务工作。我们始终把新农合服务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在工作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三、公共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指导和社区中心基本公共卫生实际工作情况,中心将公共卫生科人员分为四个团队,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分为了4个组,即免疫规划组、妇幼保健组、档案管理组、随访、宣传组。每个团队负责一个组。团队成员全部是专项全职人员,以便能更好的以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并通过以会代培方式对公卫人员进行了卫生法规、规章制度、计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组织公卫人员参加卫计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卫生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教育,同时,实施了每月一次的督导检查工作,从而使我院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院现管理档案共90289人份,2017年新建档案2445人份, 查缺补漏工作仍在进行。规范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6385人,高血压患者6842人,2型糖尿病患者2310人,重精神患者198人,肺结核患者19人,报告传染病13例,已签家庭医生服务协议27643人。年内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8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30次,健康教育宣传材料26种,其中主题宣传活动18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346多份。

四、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存在问题:已建0-6岁儿童档案身份证缺失;部分档案内信息不完善;居民流动量较大,信息流失量大;档案维护困难,找不到人。

2、慢病随访由于拆迁,人员流动,电话号码变换频繁,好多重点人群找不到。

3、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到位,上门建档和随访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二)、整改措施

1、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全城镇居民的信息动态,通过筛查的 方式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2、增加全科医师,加大随访慢病力度,以打电话核对信息为辅,深入街道户家为主。加大宣传力度,对每个小区、巷道进行大力宣传,让居民认识到国家对这些人群的重视,主动走进社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加强督查,加强考核,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五、2018年工作思路及工作举措

2018年,我院将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中心,创建一流社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院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加强人才兴院战略,不断提高卫技人员素质能力。2017年,我院一方面制订完善进修深造制度,有计划的定期公派进修,鼓励开展适宜新技术,拓宽医疗领域,增加公益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院内业务学习质量管理,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2、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和医技质量治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打造一流卫生团队,狠抓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核心制度落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二是进一步强化护理队伍建设,规范各种护理文书,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三是加强医技质量治理建设,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利用现有设备,充分发挥使用价值。四是建立健全质控职能,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达到基本诊疗更加完善;急救转诊能力更加明显;人员素质显著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德医风不断改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高效,基本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质量。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家庭病床”。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使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就近治疗,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努力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严格执行基本用药目录和诊疗目录,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