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1

【摘要词】社会;系统;根源性

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问题,任何时候都是事关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的根本性问题。社会治安好,社区管理完善,人们就能享受到长治久安带来的和谐大环境,就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密切成果。反之,人们则会终日生活于彷徨之中,势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建设。构筑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也就无从谈起。

看待社会治安问题,必须运用系统观点,从多方面、多层次,深入剖析社会现象,寻根究底探寻社会冲突的根源性问题。而不能仅仅从某一独立现象判定诱发原因,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手段,试图掩盖社会的不和谐声音,间接为大规模社会冲突埋下隐患。运用系统观点,结合科学发展观理念,进一步创新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机制,实现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冲突的风险。社会、政府和公民层面需通过密切沟通、配合、齐抓共管,增强互信,从宏观政策、微控手段和文化、道德等层面提出可行的方针和措施,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

一、提高老年保障及社会保障水平

经过30多年的“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建立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伴随着中国步入老龄人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制约中国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正逐渐突显。如:就业问题,医疗、养老问题,生活成本问题和教育问题等。这些都是事关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也是最容易诱发社会动荡、公民反馈最激烈的问题。

老年一代处于不安状态,年轻一代的冲动性格及对前路光明、迷惘的隐现,中年主力一代缺乏正视社会现象及问题的勇气,这都是社会摇摆及幸福感下降的客观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未能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之前及之后的衔接问题,最直接的是55—60岁之间人员的安置及保障问题。难看清未来,难被社会接受正是这班“开山牛”的最大问题,缺乏认同感、缺乏安全感。生儿育女为养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仍处于主流。这对于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即使现在的社会保险号称覆盖城乡二元结构,各种养老保险异军突起,参保人员持续高涨,仍无法掩盖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的现象。间接导致人们传统观念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正面冲突,甚至越轨的行为。社会保障不足,居民普遍感受到生活质量的下降,生活成本暴涨,社会防线脆弱,道德底线容易失守,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居民生活犹如坐“过山车”。大呼过瘾的同时也直呼吃不消。生活压力、心理压力、生理压力等直接导致了公民畸形心理的发展。社会人员通过过激行为发泄内心烦躁,种种抢劫、、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很大程度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导致社区管理职能严重缺失。

因此,解决、提高社会保障力度,提高老年生活保障,大力投入公共管理服务,推进民生工程,控制CPI指数,提高医疗保障,提高工资水平等措施将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帮助外来人员子女接受均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及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幼儿、学前、中小学、高等教育纳入计划生育政策的优惠和政策倾斜序列来,让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享受到相关政策的福利待遇,不要让老实人吃亏。通过系列宣传和普法教育,树立人们遵纪守法的正确价值观,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工作,为和谐幸福社会建设创造条件。

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进一步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身份认同形态差别、价值观不同、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很容易发生意识形态的冲突,很容易演变为现实冲突。由于缺乏统一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合理的调节机制,这样的小打小闹很容易产生意识形态怨恨的沉积,逐步演化为地域和人群的利益冲突,为社会治安和社区管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不利于不同地域人群的融合。

为破除以上因素对治安的影响,一是应从意识形态和道德层面,针对本地和外来人群开展宣传,集合共同价值观、融合各自的生活习惯。对各地文化习俗及事项制作成小册子分发到居民手中,通过小册子初步建立理性认识,增加不同人群的互信和认同度。二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基于对社会贡献度、个人未来发展规划、家庭实际状态等情况,逐步合理解决不均等接受教育问题。通过推进外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之间共同接受教育,慢慢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当地社会,增长认同度,增强归属感。实现突破区域和地域的文化风俗界限,建立一体化的社会联防机制,构建和谐幸福社会。

三、通过有效社区管理,点、线、面结合,建立社会治安联动平台

社会治安联防是一个全面覆盖式的联动机制。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以社区为小区域,建立社区管理中心。以各小区域为点建立垂直型和辐射型的联动平台,层层向外推,最终形成各辐射网的道德、文化、利益等的结合点。同时形成完备的反馈机制、监视机制、执法机制和司法机制,实现真正的有效社区管理。把各风险分散到社会各层面进行消化、缓和,最终将问题解决于风险共a担、利益同享的社会网络之中。从更高层面考虑社会治安联防,还应该合理考虑小作坊式工商、个体企业、团体对社区安全的影响,建立无形的威慑力量,形成无形的防盗、防抢、防骗的“三防”机制。以“防”代“打”,把风险降低到预防层面,实现全面参与的新型社会联防。

通过有效社区服务,结合户籍管理和暂住证管理,形成详细的社区居民登记制度,形成各社区居民资料与公安相关部门同步更新的网络信息平台,构建治安联防机制,降低社会风险发生的机率。

四、发挥退休老人、闲赋人员的作用,发挥退役人员的使命感,参与社会治安、社区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本社区退休老人、闲赋人员的作用,利用他们对本社区比较熟悉的特点,合理安排、有偿报酬,组织他们在本社区相关路口蹲点和进入社区巡查(配与哨子),承担社区警戒员的工作,维护治安和协调社区管理。一方面能释放退休人员的空虚失落感和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能增加闲赋人员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2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病人  管理与防治  社会问题

        本文资料源自本中心近5年来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管理对象为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26~55岁。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 心理治疗  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 工娱疗法  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时,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与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经过12~24个月的治疗管理,经我中心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观察,所有病人病情稳定,2年内无肇事肇祸,无关锁现象发生。

        2.2 效益评估

        2.2.1 社会效益  本资料中的83例病人在管理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纳入管理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 经济效益  本文中83例病人纳入管理,病情稳定,大大减少了住院治疗次数,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一条社区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新途径。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3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内科门诊治疗;效果对比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不足或者相对不足引发的血糖水平升高,还可能引发蛋白质及脂肪等代谢紊乱,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或者神经和血管等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在防治过程中,除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减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大部分情况下,患者通过内科治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是患者带药回家自行服药后,由于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用药不规律、不规范而引起低血糖、高血糖并发症等情况,而社区管理的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保障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就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和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4-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25±3.57)岁,患者病程3个月-20年,平均BMI为(24.01±2.1)kg/m2;研究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33±3.51)岁,患者病程3个月-21年,平均BMI为(24.39±2.2)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内科治疗,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血糖指标、日常饮食以及治疗依从性等做好记录,并给予患者血糖检测,确定治疗的药物后由患者回家自行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糖尿病社区管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给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其治疗依从性提升。告知患者良好饮食习惯及良好治疗依从性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并积极贯彻和处理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者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血糖监测效果,并给予相应的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两组百分率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糖1例,3例患者体质量增加,不良反应率为13.3%,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若患者的高血糖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严重时可出现各系统、器官、组织受损。2型糖尿病在内科门诊虽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患者带药回家服用,依从性差,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3-4]。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具有必要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的实施,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随访干预,保证患者合理饮食、规范服药和运动治疗,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相比内科门诊治疗,社区管理具有更好效果。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在社区管理治疗的实效显著优于门诊治疗实效,值得积极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福元.探究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71.

2高飞.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3):98,100.

3陈桂红.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治疗和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191-192.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水利 , 灌区 , 质量管理,监督 , 体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and the irrigation area,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units concerned.

Keywords: water, irrig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第7号令),结合我省实际,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设计服务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负全面责任,监理、施工、设计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要以强化质量意识为中心,以落实质量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强化质量监督和质量检测为抓手,以加强市场监管为保障,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1.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在开工报告审批前,质量监督部门要督促项目法人办理监督手续。大型灌区渠首工程建设要建立质量监督项目站,渠系配套工程可采取巡回检查的监督方式。质量监督部门要制定监督计划,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指导与严管并重,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监管到位。要督促指导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要加大巡回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和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实施监督,实行工程质量“飞检”制度,进行不定点、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突击性检查和抽样检测。要严把工程质量核定关,鼓励工程项目质量创优。

2. 明确项目法人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项目法人在办理开工报告前,应按规定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项目法人应设立专职质量检查机构及人员,质量管理负责人应有水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且具有多年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经验。要按工程规模和施工强度配备与工程所需专业相适应的专职质检员,每一单位工程或标段至少应配备一名质量检查员。在主体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及时向质量监督部门上报项目划分成果。项目法人要建立健全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质量签证、工程验收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针对工程特点的主要施工工序质量检查控制措施及有关要求。加强对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过程进行督促检查,审核自检计划和平行检测计划。及时组织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和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与验收等工作。

3. 明确监理单位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监理单位在每一单位工程或标段至少要配备一名旁站监理,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要建立健全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缺陷备案及检查处理制度,会议制度,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及工程验收制度等。要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各专业、各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及时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按照监理规范要求进行巡视检验、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工作,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4.明确施工单位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揽工程施工任务,依据国家、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部设置应符合承建项目的要求,要设置专职质检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数量应满足承建工程需要。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原材料、中间产品设备质量检验,施工质量自检,工序及单元工程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自评,质量缺陷检查及处理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要强化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严格实行“三检制”,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应进行检验,检验过程和结果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施工人员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要严格工序管理,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当通知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要合理确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并将砂石骨料和水泥按不同级配、不同比例进行组合,选出最优的砂石骨料和水泥用量,并按照抗冻和抗渗要求,通过实验选择外加剂的品种并确定用量,避免单纯追求安全而导致的原材料浪费,降低工程成本。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水化热带来危害的控制,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一步搞好温控设计,综合采取选用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及其他复合型外加剂、浇筑前将骨料和水降温、加强后期养护、预埋冷却管等方式,杜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水化热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

5. 明确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依据的基本资料应完整、准确、可靠,设计论证充分,计算成果可靠。要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勘察设计文件必须符合国家、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规程、标准和合同的要求。勘察设计深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勘察设计质量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安全需要并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要加强设计过程中与业主的有效沟通、设计实施过程中及时、有效的现场服务,开展设计回访、顾客满意调查等方式,切实提高设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

6、建立工程质量检测体系质量检测作为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科学数据,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施工单位的自检和监理单位的平行检测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具有水利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被委托的水利检测机构在工地配备相应的工地实验室和现场检测人员。在主体工程开前,施工、监理、检测单位要制定自检计划和平行检测计划,报项目法人审核。对于砼工程,必须在浇筑前一个月进行配合比设计与实验,以免影响砼工程的施工进度。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5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清肺解毒汤

中图分类号:R56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09―02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其病原体多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60例,均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仁济医院呼吸内科2000年6月~2007年3月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49例,女3l例;平均年龄(41.52±13.31)岁;平均病程(3.42±2.2)d;发病部位右下肺33例,右中肺4例,右上肺2例;左下肺24例,左上肺2例,双下肺15例。对照组80例,男4g例,女32例;平坶年龄(42.07±12.21)岁;平均病程(3.6±2.3)d;发病部位右下肺34例,右中肺3例,右上肺3例,左下肺23例,左上肺3例,双下肺14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有关标准:感染在社区内发生,患者肺部x钱检查有新的炎症浸润表现(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并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者:①发热、②咳嗽、胸痛、④黄脓痰、⑤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⑥白细胞计数(WBC)>10×109/L或中性粒细胞(N)比例>0.75。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风温肺热病中痰热阻肺证的标准。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为18岁~70岁,能配合治疗完整个疗程,能随访完整资料者。

1.4排除标准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不配合治疗、合并其它严重躯体疾病影响疗效评价者、未能完成整个疗程治疗者,有严重心、肝、肾、脑原发性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①抗生素经验性治疗方案:轻症给予头孢唑啉钠2.5g加入5%Gs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0.2%氧氟沙星100ml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g加入5%Gs 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起始治疗先给予上述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待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后,调整用药。②祛痰药选用必嗽平,每次16mg,每天3次口服。③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处理,不用解热药物。④有休克、中毒性肝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清肺解毒汤:银花20g,连翘10g,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黄芩20g,鱼腥草30g,山栀15g,瓜萎皮20g,半枝莲3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次后混合浓煎成300ml,每日3次,每次100ml。病情重者,可每日2剂。

2.3疗程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4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及体温、WBC下降时间;②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血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心电图、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及不良反应观察。

2.5统计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WBC下降到正常,胸部x线摄片显示炎症完全吸收或几乎完全吸收;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体温、WBC下降到正常,胸部x摄片显示炎症明显吸收好转;进步: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体温、WBC有所下降,胸部x摄片显示炎症有所吸收;无效:症状、体征及WBC、x线摄片均无改善或恶化。

3.2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7例,显效34例,进步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25例,进步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1.25%。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2.2 2组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比较 见表1。

3.2.3 2组治疗前后WBC变化比较 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P

3.2.4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后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6

1.1“智慧社区”的含义

当前,关于何为“智慧社区”并没有权威的概念界定和统一的判定标准。百度百科把“智慧社区”定义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智慧社区”建设以提升业主的幸福感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为百姓提供便利,从而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智慧社区”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1.2“智慧社区”的体系结构

“智慧社区”的体系结构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云交换平台、应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如图所示)

1.2.1.基础环境:基础层主要包括全部硬件环境,如家庭安装的感应器,老人测量身体状况的仪器,通信的网络硬件,如宽带,光纤,还有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定位的定位器等。

1.2.2.基础数据库群:基础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库、传感信息数据库、日志数据库、和交换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

1.2.3.云交换平台:云交换平台主要实现各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计算。提供软件接口平台,或提供计算服务,或者作为服务器。

1.2.4.应用及其服务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包括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应急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智能感应系统、门禁系统、远程服务系统等,由这些系统完成为社区各类人群的直接服务。

1.2.5.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确实保护基础平台及各个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和可控性。

2“智慧社区”建设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机遇

2.1“智慧社区”建设有效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行业“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人力成本高,服务质量差”的弊端一直困扰着广大企业“,智慧社区”建设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以物业安全管理为例,依靠网络化、信息化平台开发的“区域整体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远红外线设防、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紧急事件报警系统以及各类识别系统,它的投入使用有效减少了秩序维护员的配置,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支出,真正实现了用技防、物防取代人防,用先进的智能技术提高社区安全性,从而达成了人、物、技防的和谐统一,大幅提升了物业服务质量和整体效率。

2.2“智慧社区”建设让物业服务企业更好地满足业主需求

物业服务企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所开发的在线购物、管家服务、便民服务、家庭百科、休闲娱乐及可选配的智能家居等信息化平台,使得业主可在电视机、智能手机、电脑终端上在线购买送货上门的蔬菜、食品、日用品等;可通过“智慧社区云终端”直接调取小区安防视频在家观看;可通过智能管家平台预定车辆、送餐、衣物干洗、洗车、收发快递、票务等服务;可在线报修、投诉及与物业企业互动,完成家政服务安排,点播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获得二手房交易与房屋租赁等中介服务。此外,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使得客服部门只要输入单元门牌号就可方便地查询业主(住户)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整个小区电表、水表、气表数据的读取,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物业服务费、水电费、气费等计缴数据,并将缴费信息发送到每一位业主(住户)手机上;客户只需要登录信息服务平台即可查询过往计缴费信息并实现银行自动划帐缴费;客户的投诉、报修和装修等业务也可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进行接待、处理、数据储存、统计和跟进。

3“智慧社区”建设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挑战

3.1“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划缺乏,物业企业维护管理难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由于该导则和2000年出台的GB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都没有详细规定每个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实施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有的甚至是凭感觉,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的随意性较大。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开放性差,给未来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不利于物业企业进行维护和管理。

3.2物业服务企业缺乏胜任“智慧社区”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其管理与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因此某些重要岗位不是一般人员通过短时间培训能够胜任的,所以物业服务企业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人才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一个安防系统,由于系统管理不善,导致其它人员误操作,使得系统通信参数被修改,致使整个系统瘫痪,而物管人员却不会恢复。这一方面反映了物业企业规章制度不严,管理不力,同时也说明物管人员的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三)“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供应商选择难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物业管理肯定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要做好服务平台供应商和加盟商的筛选,选择品牌知名度高、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商家来提供专业服务,并厘清各方权责利,完善服务及产品质量纠纷的处理机制,避免因第三方服务或产品质量缺陷导致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不满。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