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摊规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分摊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分摊规则

财务分摊规则范文1

关键词:ERP工程;转资;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财务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全过程包括投资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了若干个环节和步骤。工程项目完工转资是项目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衔接的关键点,意味着项目管理寿命周期的结束,同时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起点,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ERP系统的工程完工转资是把项目建设看作资产形成的过程,从建设源头抓起,将资产管理前移到项目设计阶段,实现从设计到报废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基于ERP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ERP系统实现的管理功能: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者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主要特点是集成性、模块化、功能性、开放性、适应性。在项目管理的整个链条中,涉及的系统模块有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四大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成本的自动归集,在工程物资发料、劳务服务确认服务进度后项目成本自动归集到项目中,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项目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从前期立项阶段创建项目编码,便于项目信息的跟踪与追溯。项目前期费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了与规范前期费用处理流程。对项目立项、施工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全过程管控,加强了项目的事前预算、事中管控和事后分析。依据项目需求发料,实时进行项目成本归依,实现物资、服务与财务的信息联动,从而实现项目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统一。

设备管理模块实现设备和资产集成,实现了资产账、卡和物的一致。

物资管理模块与项目模块集成,采购的全过程受项目预算控制,采购执行过程的信息在物资部门和使用部门实现共享。与财务模块集成,在系统中收发货后,自动生成财务凭证,确保物料账与财务账一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工程财务管理不适应ERP系统精细化要求。企业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工程财务管理实际情况不适应ERP系统的工程完工转资要求。例如存在待摊基建支出中相关费用没有核算到具体管理对象;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相互混淆;在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编制方面,竣工决算报表编审时间过长;待摊基建支出和辅助设施工程中的费用分摊规则不明确;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不规范;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财务部门对工程成本过程管理和控制缺乏有效措施,财务部门参与工程投资估算、招投标方案及合同等审查程度低,对工程成本的动态监控较弱。通过ERP系统实现的工程完工转资存在工程项目形成的大量固定资产卡片要如何快捷进行主数据维护,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发生的设备及费用如何结转到固定资产卡片上,费用分摊方式如何选择等问题。

二是转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在工程完工转资过程中涉及到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设备运行保管部门等。各项目相关部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未意识到在ERP系统中企业内部上一个环节业务会对下一个环节业务所产生的影响。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转资资料传递迟缓、集成数据失真,工程完工形成的资产清册与设备系统中的设备对应关系不够等问题。

三、基于ERP系统的工程项目完工转资管理提升

1.加强前端业务协同,推动工程管理关口前移。ERP系统实施后,除收付款凭证外,许多业务凭证将直接在前端业务模块中产生。工程管理部门录入的业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物资部门提供的设备清册要与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对应关系,对于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附属设备、备品备件要能正确区分。这就要求财务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做好知识的相互转移。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操作人员的指导,甚至共同参与一些规则和标准的建立,推动基建成本管理关口前移。

2.规范工程项目核算,夯实工程财务基础。财务部门要按初设概算口径设置会计核算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费用内容设置明细科目;要规范项目核算的内容;对待摊基建支出费用,要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归集和明细核算,不得相互混淆。推行执行概算管理,严格工程资金支付。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工程部门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录入能够反映项目工程量的业务数据。

3.科学定义各类费用的分摊标准,通过系统生成竣工决算报表。为通过ERP系统完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和最终资产价值量的确认,工程财务人员应事先依照预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构成资产最终价值的建筑费用、安装费用及待摊基建支出的各项内容,定义具体的分摊对象和比例,在ERP系统中进行设置,实现工程目竣工后生成竣工决算报表。

4.优化工程项目转资流程。ERP系统运行实施后,工程完工转资由原来的“完工-投运-工程决算-财务决算-工程转资-资产清册-建固定资产卡片”,变更为工程完工转资前先由资产专责在ERP系统中维护固定资产主数据,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后,再由工程专责维护转资结算规则(即分摊工程费用到资产卡片上),通过成本结转,完成固定资产价值维护。

5.明确转资过程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项目管理部门:检查项目定义、WBS,及影响项目竣工决算的其他参数;完成建筑合同申请及合同的创建;完成设备采购申请及审批;完成其他费用的服务合同录入;及时编制工程决算书;提供竣工决算报告;与设备管理部门协同,准确提供资产清册。

物资供应部门:确认工程领料完毕并与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部门核对确认,在ERP系统中完成收发货。

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工程项目验收投运后,在ERP系统设备管理模块中维护设备数据,使系统内生产运行设备具有唯一设备ID号;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移交清册数据维护。

财务部门:审核项目部门提交的固定资产清册,对完工项目物资收况进行审核;全面掌控完工工程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工程成本费用发生情况、工程决算情况以及审计报告、审计调整情况等;对工程费用在ERP系统中按一定规则进行准确分摊,准确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财务分摊规则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精细化管理;多维度

一、利率市场化下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加快,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自2012年6月央行放宽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后,2013年放开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保持原有资产负债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持续面临盈利增速放缓、净息差收窄的严峻形势。要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全面、真实、详细地分析自身盈利能力,找准增长点和突破点,服务全行转型大局。

(二)金融脱媒加剧,传统经营模式承压

随着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等兴起,农村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金融脱媒导致农商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压缩,利差收入占比下降。金融脱媒加剧,农村商业银行亟待推进综合转型,通过业务联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构建新型经营模式。

(三)资本约束加强,资本管理难度

增加2013年,银监会正式推出《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要求不低于10.50%、8.50%和7.50%。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速,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但风险加权资产增幅高于资本净额增幅。在宏观经济下行、经营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内生资本耗用居高不下,已濒临监管指标,内部资本能力空前承压,需探索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在上述多方面带来的挑战下,银行丞需积极寻求商业转型,挖掘客户需求,提升管控水平。这就需要通过管理会计来支持银行的转型,对自身盈利能力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精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供更好的产品定价、成本管理等价值经营能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

A行在省行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于2014年底上线管理会计系统,启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简称FTP)、成本分摊及多维度盈利分析功能,初步构建管理会计价值分析体系。

(一)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资金转移定价

(FTP)指根据银行内部考核的需要,向资金的使用部门收取利息,并向资金的提供部门支付利息的内部定价机制。FTP定价机制的建立是A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实施FTP定价机制后,可以核算到产品、机构、部门、业务条线、客户经理、关键客户的FTP盈利情况。通过调整FTP价差,引导支行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业务结构。1.科学选择定价曲线为精确反映全行筹资成本,A行选择合适的FTP基准收益率曲线。存贷款FTP曲线,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计算同期限存款、贷款利差,对该利差以五五的权重比例进行分割;资金业务FTP曲线,一年以内(含)采用SHIBOR曲线,一年以上采用国债收益率曲线;外币业务曲线,一年以内采用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一年以上采用掉期曲线。2.差别制定定价方法A行综合考虑产品的期限特征、本金属性、利率属性等,对账户实行分类定价。对于有确定期限的固定利率产品及大部分存贷款业务采用期限匹配法。对于无确定期限产品采用赋值利率法,例如活期存款确定的FTP利率为4.63%;对于垫款,采用锁定利差法,按照“FTP价格=产品利率+/-锁定利差”反算FTP价格;对于无固定期限的交易账户资产,采用利率代码差额法,如固定资产。3.动态调整最终定价为提高定价的真实性,A行考虑了客户行为、风险、地域、战略性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设置了调整项,可对按照收益率曲线及定价方法生成的价格作适当调整。如准备金调整,存款准备金收益率(目前为1.62%)低于存款FTP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FTP基准利率),由此造成准备金收支差额,暂定由资金来源方承担。

(二)实现成本分摊管理

成本分摊是将本行财务核算系统各核算层级核算的业务及管理费等分摊至受益对象的过程,直接受益对象是各核算层级的责任中心,最终受益对象是产品。为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A行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实现了直接费用的归集与间接费用的分摊,将成本分摊到部门、产品、关键客户、客户经理等,为各维度的盈利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成本数据。

(三)实现多维度盈利分析

FTP的应用和成本分摊机制的建立,为A行建立包含资金成本、运营成本、税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多维盈利分析体系提供数据支撑。A行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经风险调节后盈利评价的核心指标。通过实例演示,下表中从财务会计角度分析,Y支行账面利润大于X支行,主要由于利息净收入高。从管理会计角度分析,X支行指标优于Y支行,主要由于X支行本期收回大量不良贷款,资产质量较好,风险成本较Y支行少1,369.08万元,耗用资本较Y支行少637.85万元。因此,X支行EVA指标优于Y支行。

三、A行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缺准度

A行管理会计系统数据主要取自财务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由于手工操作和系统对接等方面存在漏洞,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手工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保证。每日需手工导入人民币存贷款曲线、外币曲线、存放同业明细,差错无法校验,若出现录入错误,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另一方面,核算口径与业务实际不相吻合。如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管理会计系统中对提前支取的存款仍计算利息支出,核心系统中存款支取后不再产生利息支出,导致数据偏离度较大。

(二)理念缺高度

管理会计需要各部门、全行员工共同参与,目前A行大多数员工管理会计观念薄弱,仍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一是支行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在新设机构和营业网点时,未测算支行盈亏平衡点之下的存、贷款保本规模,很大程度上导致利润流失。为实现存款规模扩张,投入较多的业务宣传费等,支行管理者未能以FTP利润指导经营网点。二是部门成本考核缺位。A行年初由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预算,但未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跟踪评价。业务部门只以高管层下达的任务为目标,未考虑投入成本。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财务战略理念,在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下综合考虑全成本因素对全行内部经营分析。A行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还任重道远。

(三)分析缺深度

A行虽初步搭建了多维度盈利分析框架,但在当前全行进行部门战略整合以及业务产品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下,丞需提高分析深度。一方面,业务分析维度多元化。对于实施事业部管理的金融市场部,下分债券、同业、票据、理财、投行等业务条线。但A行目前只能对金融市场部和资金整个业务条线进行盈利分析,不能延伸至二级部门。另一方面,成本分摊规则精细化。财务管理核算系统中尚未将各项费用计入到具体使用人员,对于同一项费用由几个部门共同使用时,无法合理分摊。

(四)应用缺广度

从A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来看,绩效指标设计不符合管理会计理念,管理会计分析结果在考核中未予以应用。一方面,管理会计核心指标地位不突出。A行绩效考核项目中占比较高的仍是各业务条线常规数量指标,如:贷款户数增量、存款日均增量、不良贷款等,未将管理会计报告中经济增加值(EVA)、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等纳入考核。另一方面,未建立以价值创造为依据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A行按季形成管理会计分析报告,但考核评价结果并未应用到绩效考核中。对支行的考核,已初步实现基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下模拟利润来考核;但支行内部二次分配时,仍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尚未引入全成本因素实施精细化考核。

四、在农村商业银行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为充分发挥以价值经营为导向,构建以EVA、RAROC为核心,覆盖规模、价格、收入、成本、利润、效率等全要素的管理会计核算分析体系。笔者认为A行需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管理会计应用能力。

(一)强化数据治理,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一是优化数据源。结合工作实际,与具备成熟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系统设计公司合作,优化系统取数源,提高数据质量。二是防范手工操作风险。完善手工录入数据操作流程,确保双人操作、换人复核,并追究操作人员责任,保证手工录入数据准确。三是统一核算口径。针对原管会系统中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等与财管系统不一致的情况,调整现有核算与分摊规则,确保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业务及管理费与财务核算口径一致。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会人员素质

一方面,培养管理会计应用理念。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针对性培训教育,树立运用管理会计指导工作的理念,理解掌握管理会计系统中核心指标含义,鼓励管理人员用足用好管理会计工具。另一方面,培养管理会计专业能手。梳理全行具备扎实业务基础,重点关注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员工,有计划的培养管理会计应用专业人员,不断充实财会精干力量。

(三)强化信息挖掘,提高系统分析水平

一是完善管会体系。积极构建产品、客户、业务条线、机构等分析对象的价值中心,通过FTP、成本分摊等管理会计工具计算各价值中心的盈利贡献。二是细化条线分析。A行共有85家支行,分为重点支行、中心支行、小微支行和二级支行。总行机关部室中,部分业务部门下设二级部门。为精细核算各机构、各部门盈利情况,需依据部门性质、业务特点设置差异化核算规则。三是加强直接分摊。A行每月通过财管系统的费用明细核算,能够将受益对象的费用直接归集到责任中心。在日常财务报账、资产入账环节应做好直接成本费用归集,通过搜集多维度受益信息,在财管系统中填录费用报销单的成本页签完成成本受益对象的指认,提高直接成本分摊占比。

(四)强化结果运用,提高考核指导效能

一是优化考核指标。根据A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应适当降低业务发展类指标占比,加大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等综合贡献类指标权重,引导全行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和期限优化。二是定制考核方式。对基层支行根据类别调整考核指标权重,对机关部室采用预算与模拟利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转“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三是强化产品业绩考核。通过对产品价值核算与评估,建立健全产品专项激励机制,突出营销计价应用,促进产品创新发展,提高产品盈利贡献度。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金融业态下,只有坚持全员参与、创新应用,不断优化与完善业务模型,改进与提升系统应用能力,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价值,才能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推进综合转型,尽快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斌,李敏.中小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实践探索[J].新会计(月刊),2015(10).

[2]陈晓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下多维度盈利分析研究[J].财会观察,2015(9).

财务分摊规则范文3

一、完工进度法应用背景

特种工程产品,是指企业为某一特定工程生产制造的产品,如军舰、航母、核电站等大型设备,其产品与工程的结构部分一一对应的。由于此类产品不能大规模成批生产,只为特定订单服务,一般为非标准化产品。这类产品特点是工艺复杂,制造工序较多,从产品建造计划、技术设计、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完成交付,其生产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其产品收入确认、成本核算和纳税周期较长(简称为大型设备产品)。企业制造单个产品来说其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所产生的收入分期确认,发生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其中,纳税按会计确认方法进行纳税。但企业同时生产多个不同类型产品时,其收入确认成本费用核算和纳税就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是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企业为节约成本,一人数岗,工人作业是交叉的,单个产品工序多工艺复杂,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按里程碑节点确认付款。如何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确认收入与产品成本使产品收入与成本符合配比原则,纳税确认上使增值税和所得税上缴上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匹配是企业会计核算所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采用传统工时法统计操作起来较困难,即使能统计的工时数据,其数据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所以成本核算很难用工时法进行核算,而要清楚核算出其中单个产品的实际成本,其核算出的数据也很难作为企业决策参考提供依据。主要原因是在成本核算上特别在间接费用分摊方法上很难选择较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企业单个产品成本核算问题,所以对企业产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是很值得探讨的。尽管在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对企业产品可采用“建造合同法”进行核算,其中描述“一项包括建造数项资产的建造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每项资产应当分立为单项合同: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 每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辨认。”

显然大型设备制造的会计核算适用《建造合法》准则,前二条很好满足,但第三条很难适应,企业在同期生产多个设备,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单个产品,但关键在间接费用分摊问题,如何合理分摊都成问题,怎能对“单项成本可以单独辨认”。《建造合同》在间接费用分摊中描述企业“间接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并介绍三种分摊方法:“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上述分摊方法对施工企业较适用,该准则偏重于施工企业,但对大型设备产品制造型企业描述较少。显然用其中的任一种方法都不能很好解决大型设备制造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问题,特别是在间接费用分摊方面。业内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核算规则,企业若要解决间接费用分摊这一难题,其产品成本核算就不存在问题。在综合考虑情况下,笔者试图用完善的产品完工进度法来解决特种设备制造多产品的会计核算问题。

二、完善的产品完工进度法原理

(一)法理依据

根据建造合同法准则要求符合采用建造合法核算的条件: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采用完工进度法的条件,根据《国税函〔2008〕8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其要求企业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定,可选用下列方法:已完工作的测量;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纳税原则:企业应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劳务收入总额,根据纳税期末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年度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纳税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为当期劳务成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中“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二)完工进度法

1、产品工序环节划分

首先根据每个产品工艺难度步骤、生产环节、划定涉及产品生产若干个工艺步骤。此阶段相当于产品生产分步法。根据已划定工序步骤,组织相关工序的技术、生产专家,把产品细分若干个工作任务,根据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源,采用专家评定法对产品不同工作任务,可按工时定额法和工艺难度系数折算,确定每个工作任务所占整个生产任务的百分比,根据每个生产工序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计算出各生产工序的百分比,各工序百分比之和为100%。

其次在每个工序环节,根据当期已完成单个产品的工作量占整个工序的工作任务的工作量,确定本工序已完成单个产品工序进度的百分比,即本工序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工作量占本工序需要完成总工作任务的比例。

最后每个工序评估该产品在本工序当期所投入资源占所有本工序产品的百分比。

2、财务核算

财务人员月末取得各工序的产品初始数据,首先根据各工序所生产的单个产品完工进度确认单个产品各工序产值,计算每一工序所生产的各个产品的产值,作为确认收入的依据。其次根据每个工序对单个产品的产值与该工序所生产的总产值百分比分摊该工序的单个产品所承担的人工、折旧、物料消耗等费用,不能明确归集到具体产品的支出企业的间接成本先可通过间接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最后对不能直接分摊到单个产品的共同生费用则由各个产品当期产值按当期总产值比例分摊,最终确定每个产品在不同的步骤在每一期所承担的间接费用。产品的直接成本,在生产领用或发生有明确用途时,其成本费用可通过软件直接归集到具体产品中。直到产品交付,即产品生产过程结束,就单个产品而言,对在每一个工序,每期分摊的间接成本费用汇总和对已归集的直接成本求和,最终就可得到单个产品生产成本。

3、设定公式

假设:Vn为单个产品价值(合同不含税额) n=1,2…n

DVs部门(工序)产值s=1,2…最大数为公司按工序设立的部门数

PVm部门单个产品工序当期产值 m=1,2…n在各个部门中产品不同

PMc部门生产工期 c=1,2,…..产品所需的工期

PPj单个产品进度 j=1,2…100

GV当期总产值

DIE为部门的间接成本费用

CIE为不能直接由单个产品分摊,需要由当期生产的产品共同分摊

IED为单个产品当期在部门/工序环节分摊费用

CIEP为单个产品当期分摊CIE

IEG为单个产品当期分摊的总费用

DC为单个产品直接成本

PCn为单个产品所有分摊的成本费用

PVn=Vn*PPj, DVn=∑PVn, GV=∑DVs, IEDn=PVm/DVs*DIEs, CIEPn=PVn/GV*CIE,

IEGn=CIEPn+IEDn, PCn=∑(CIEPnc+IEDnc)+ ∑DCc

产品按完工进度法的操作规则已确定,产品当期产值就比较容计算,产品所缴纳的增值税可以按税法规定处理,由于已确定各工序所占产品的百分比,所确定的收入在缴纳增值税上差异就会变小,所得税直接根据会计损益表进行缴纳。产品成本则需要根据企业投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确认。

三、产品完工进度法应用评价

产品进度法是完善和修正《建造合同》中的“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的核算方法,把产品按工艺划分不同工序,根据工作任务确定相应比率,再根据产品工序设定的部门对不同产品所投入工作进行合理记录和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的。该方法显然是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且结合了专家评定法,解决了建造合同中的间接费用分摊方法。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按产品完工进度方法确认产品产值、产品成本确定特别是间接费用分摊和确认纳税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产品测定的工序进度百分比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正,以确保设定数据与实际状况相一致。

(一)产品完工进度法优点

产品进度法是考虑产品生产工序环节和工序跨期,对产品所处的生产阶段所完成的产值及承担相应的费用,其收入成本费用确认符合配比原则,也客观地体现了谁劳动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在缴纳增值税缩小了与按预收款缴纳增值税的差距,甚至可无限接近。

在多产品生产企业,根据复杂的产品工序和工艺情况,利用技术参数、实际生产状况和管理经验,解决用传统分摊法在收入、间接费分摊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完善和解决了公司在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分摊方法,提高了产品成本摊销的准确性,使成本核算有规则可行。

较工时统计法相比,可节省生产工序管理和财务人员月末处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产品实际生产状况,对产品工序环节设定的百分比可进行及时的修正,使实际情况与预定相一致。

此方法不仅适用多个产品还适用于单个产品制造企业会计核算。

(二)产品完工进度法不足之处

财务分摊规则范文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依旧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缺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如此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行业地位稳固,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阿米巴经营在T公司的应用

T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23日,主要经营面包、月饼、粽子三大类数十种产品,是一家致力于烘焙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性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T公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组织扁平化但职能发挥不够

公司的组织结构虽然扁平化,但职责分工较多交叉,办事效率较低,没有真正起到高效、合作地提升公司业绩。

2.2制度不完善

公司并没有对多样产品进行单独记账、盈利能力和费用支出分析等,这也导致公司并不清楚到底哪个产品的利润更高,哪里的费用可以控制到更低的水平。并且没有一个对员工有效的激励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

2.3人才不足且无参与管理意识

中国企业往往一线生产员工的文化水平低,真正的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有用的人才少。公司没有合理的培养人才机制,人才引进方式不多且对人才的要求不明确,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意识不强。很多员工没接触过先进的管理模式,真正有管理理念和经营意识的人极少,公司的经营接班人严重不足,短时间内无法找出一个能够担起重任的负责人。在充分了解了T公司的概况后,阿米巴经营开始在公司内部逐步实施。

2.3.1诊断调研

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与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沟通,阅读大量公司资料及市场资料,收集到相应的信息,充分了解公司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2组建阿米巴项目组织及计划

做好阿米巴实施的事前准备工作,成立阿米巴项目推进委员会,制订阿米巴项目实施的计划和工作纲要,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3.3阿米巴组织划分

根据T公司的组织结构特点,首先按照行政职能这一维度划分阿米巴,并遵循“全盘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可以进行阿米巴单元划分的部门先进行划分,对目前不具备阿米巴单元特点的组织进行规划。(1)公司具备阿米巴组织特征的组织:销售系统和生产系统。(2)不具备成巴条件的组织有: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研发部、采购部、物流部等。(3)根据可成巴的组织层次和人力资源特征,共划分出68个阿米巴组织。

2.3.4阿米巴费用划分

(1)梳理财务科目。阿米巴经营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科目,一般分成二大类:日常费用和分摊费用。(2)建立费用分摊规则。费用分摊规则是将各应分摊费用摊派到各阿米巴组织的原则。T公司各阿米巴组织进行费用分摊的维度包括:销售额、人员编制、产能、资源占比等。费用分摊规则中应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将各项费用计入各阿米巴组织。

2.3.5阿米巴交易定价

定价即经营,定价系统是阿米巴会计中的核心。参考市场价格、成品率等各种因素,模拟每一种产品的核算,最后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价格。2.3.6阿米巴运营实施(1)阿米巴资源划分。对各阿米巴组织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进行确定和划分。(2)阿米巴组织职能。(3)阿米巴负责人。(4)阿米巴运营改善。阿米巴系统运营的目的在于改善,因此对各个阿米巴数据的校对,对阿米巴改善的方向、方法、工具等进行指导和培训,使阿米巴系统发挥真正的作用。(5)阿米巴激励。

3T公司运用阿米巴经营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无数中国企业在独自推行阿米巴经营时遇到了重重困境。首先,企业员工素质低。中国企业很多员工都没有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敏感,员工都在进行机械化的工作。员工在工作方面的懈怠、纪律方面的松散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上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使得员工缺乏积极性,更无法谈及创造性。其次,阿米巴经营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阿米巴经营以单位时间核算制度为基础,达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一目标,就决定了各个阿米巴单元很容易出现只以本阿米巴的成绩为主,而对其他阿米巴的情况漠不关心甚至导致恶性竞争。如果是需要各个经营环节相互配合的时候,阿米巴的存在有时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的。因此我国企业在应用阿米巴经营模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传递体系。企业经营是以市场为核心目标的一种经营性活动,在经营过程当中,及时积极地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定价决定经营、建立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内部结构,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根据市场的变化,时刻调整组织结构,在树立成本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2)企业在推动阿米巴经营之前,必须要在中高层达成对阿米巴经营的正确理解和一致认识,包括阿米巴经营的本质、公司组织构造、阿米巴实施切入点、实施前准备、实施原则、实施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系统量化工具等内容。领导者团结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组、每一个员工,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快速发展。(3)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员工对企业的经营和业务拓展活动产生兴趣,保证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结合经营生产的要求,落实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扬长避短。

4结论

阿米巴模式引进中国,还需要结合本土企业实际情况来实施,如果麻木进行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所以,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加强领导层对于经营模式改革的支持,培育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和谐氛围,构建培养人才的经营机制,树立全员参与管理的思维方式,塑造一个没有赘肉的、筋肉结实的企业。

作者:程达伟 唐睿明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赵城立.阿米巴经营能融入中国文化吗[J].中外管理,2012(6):82-83.

[2]刘俊勇,张译中.京瓷与海尔管理模式比较[J].新理财,2012(4):76-78.

[3]刘焕荣.《阿米巴的经营》的管理启示[J].中国石化,2013(6):42-43.

[4]曹岫云.阿米巴经营[J].中外企业文化,2009(12):19-19.

[5]范松林.阿米巴经营模式在宝钢金属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5(4):51-52.

[6]王绮.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之路———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张瑞敏的“自主经营体”[J].经济师,2012(2):256-260.

财务分摊规则范文5

一、可采性

根据“最佳可得信息”证据规则,如果信息未能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反倾销调查机关将有权以可获得的事实为基础作出裁定,包括在国内产业提出的发起调查的申请中包含的事实。该规则要求应诉企业提供的信息必须首先具有可采性,才能被反倾销调查机关采信,作为证据用来进行倾销的认定和倾销幅度的计算。这是针对会计证据使用者而言的关键属性。不管你的信息如何,若不被采用,在反倾销调查中将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可采性是会计信息之所以成为会计证据的前提条件。

二、可比性

根据倾销的概念,倾销的认定以及倾销幅度的计算就在于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两者之间的比较,反倾销的会计举证就是要真实、可靠地提供有关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的可比信息。可比性并不是传统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特征,但是却构成了反倾销法的核心理念。可比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产品的可比性要求

众所周知,同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是否该对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关键。如果进口商品与进口国的产品不具有可比性,那就意味着无论进口国的产品是否受到损害,与进口产品不存在任何的因果关系,也就谈不上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2002年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一次性可完全袖珍(塑料外壳)打火机的反倾销案中,由于海关税则号对塑料外壳和金属外壳未加以区别,致使金属外壳打火机也牵涉进来。温州出口欧盟的打火机与BIC等公司生产的打火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金属可充气打火机,而后者是一次性塑料打火机,两者在材料、工艺、结构、档次和价位大相径庭,中方根本不存在对欧洲打火机造成行业损害的情形。同类产品的硬性要求使温州金属打火机避免了反倾销调查,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二)价格的可比性要求

GATT1994第2.4条规定:“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进行公平比较。此比较应在相同贸易水平上进行,通常在出厂前的水平上进行,且应尽可能针对在相同时间进行的销售。应根据每一案件的具体情况,适当考虑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包括在销售条件和条款、税收、贸易水平、数量、物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影响价格可比性的差异。”因此,价格可比性构成了反倾销会计证据的主要质量特征。2004年美国对华暖水虾反倾销案中,暖水虾价格的可比性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根据使用替代价格的条件,同期性、代表性、可比性等因素是选择替代国的重要考虑因素。美国商务部使用了印度Apex食品有限公司在2002年5月~2003年5月的财务报表上的原料价格数据作为替代价格,而该价格与涉案产品的出口价格不存在任何的可比性。应诉企业运用可比性原则进行了积极的抗辩,最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法官认为美国商务部拒绝采用中方提供的替代国价格是不妥当的。法官给美国商务部90天时间重新做出裁决,至此中国企业在该案中获得胜诉。

三、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靠性是传统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反倾销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表现为“可靠的证据”,主要体现在:

(一)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应真实、可靠并且完整

反倾销法对当事人的会计证据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应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对提交的文件签名,以示负责。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仅答卷的内容之间必须保持一致,答卷和原始资料之间、原始资料和财务报告之间、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之间都必须保持相同及逻辑上的一致性。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影响到会计证据的可靠性。所以企业提交的财务数据应该保持一致和连贯,注意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要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根据反倾销的特定要求,在原有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而不是说单纯为了反倾销而重新做账,否则会严重影响会计证据的可采性,而被适用“最佳可得信息”。

(二)所采用的会计方法能够可靠地反映成本

GATT1994第2条规定:“成本通常应以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者保存的记录为基础进行计算,只要此类记录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反映与被调查的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主管机关应考虑关于成本适当分摊的所有可获得的证据,包括出口商或生产者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证据,只要此类分摊方法是出口商或生产者一贯延续使用的,特别是关于确定资本支出和其他开发成本的适当摊销和折旧期限及备抵的证据。除非根据本项已在成本分摊中得以反映,否则应对那些有利于将来和/或当前生产的非经常性项目支出或在调查期间支出受投产影响的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要使会计证据具有可靠性,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 会计记录符合出口国公认的会计准则;

2. 会计记录合理地反映产品的完全成本。

任何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将不予认同,无论该处理结果是否严重影响事实的准确性。例如,在1999年欧盟对进口钢铁反倾销案中,我国有一家企业错误地对一小部分无形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虽然这个错误只占该企业整个销售成本的0.004%,完全不可能因为这个错误而影响到整个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欧盟调查官员还是以此为由,否定了该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该案例足可见会计证据的可靠性要求。

四、相关性

在反倾销实践中,相关性即要求会计证据与调查中的待证事实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特定产品有关

“产品范围”是反倾销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如果允许申诉方将调查产品的范围任意扩大,就会对国外出口商造成歧视,加大贸易保护的程度。应诉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围绕“同类产品”展开。所以,企业在提供会计资料的时候,要按照海关税则号严格区分涉诉产品和非涉诉产品,所涉及的制造成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成本项目都要对象化到特定的产品,对于共同的费用要采用合理的分摊方法加以分摊,以正确核算涉诉产品的真实成本。

(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特定期间相关

所谓相关是指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反映应诉方在被控诉为“倾销”期间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与“损害”有因果联系。反倾销调查机关要求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时期要与反倾销的发生时期一致。

在低于生产成本销售的情况下,“期间”更具有重要意义。反倾销调查主管机关一般以调查期内的数据为依据,但是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大于“合理期间”,因此在评价调查期内的价格时应考虑到未来的预期销售和成本,因为逐渐下降的边际成本使得即使以现行的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也可以收回成本,这也为应诉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抗辩点。

五、及时性

及时性在反倾销中被赋予了更加具体的内涵。一旦立案,企业应该果断应诉,并快速作出反应,这是反倾销应诉成功的前提。

从美国的反倾销程序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般在立案后的25天内召开听证会,应诉企业必须在这之前提供以下材料:公司前一年对美国出口涉诉产品的数量、金额、批次;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章程或类似文件;公司组织机构图,董事会、股东大会名单及决议样本;公司前两个年度的财务报表、出口销售账目复印件。

在反倾销立案后的45天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便将对是否构成“损害”的问题作出初裁。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听不到来自应诉方的抗辩意见,只有申诉方的一面之辞,那么,就有可能裁定为百分之百的“有损害”。如果我们能快速反应,并能准时参加初裁听证会,有可能案子将以无损害结束。即使不能结束,对案件下一步发展也是有利的。后45天,美国商务部会发出一份调查问卷,大约100页左右,要求一个月内递交答案。

再从欧盟反倾销实践看,时间更是紧迫,从立案到填答调查问卷只有40天时间。调查问卷厚厚一本,全部是英文,工作量相当大,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否则来不及完成。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向欧盟委员会递交所有文件和问卷,那么,欧盟将视为不合作,从而拒绝受理,所以不能有一点拖延。

六、一致性

反倾销调查中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应诉企业选择的会计方法在前后期之间,尤其是调查期之前和调查期之间应保持一致,这是为了保证产品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比较基础的一致性。

财务分摊规则范文6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2

一、实施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是依据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有关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费用进行核算,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配备专职成本会计做好基础工作

根据医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及全成本核算的要求,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进行匹配,将科室细分为102个成本核算单元。其中,临床服务类科室47个,医疗技术类科室19个,医疗辅助类科室5个,行政后勤类科室31个。

鉴于全成本核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等特点,确保财务统一管理,部门协调合作,我院设置了专职成本会计,一是与资产物资管理部门一起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二是根据人事科提供依据对各科人员按核算单元进行归口,保证收入和成本正确合理分配。三是与基建科一起对全院各科室的房屋面积按核算单元进行核实与重新计算,并以此作为核算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分摊的依据。四是根据总务科提供的氧气费、洗涤费、水费、电费、保洁费、被服支出、总务维修支出的核算方法和核算依据,一起进行核实与归集。五是核实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内部服务量数据。六是严格统一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期间,保证数据一致无误。

(二)对本期收入和成本进行数据归集

1.收入数据

全成本核算主要用来核算医疗业务收入,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医疗业务收入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部分。门诊收入按HIS系统中门诊开单医生所属科室归集,加上未入医院HIS系统的手工票收入;住院收入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取HIS系统的本月出院收入加上本月与上月盘存的差额归集到临床服务类科室,规定收入确认时间为上月26号至本月25日。

2.成本数据

在进行成本数据的归集方面,主要依据会计凭证,在会计做账时,按照受益原则将所有涉及“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科目以辅助账的形式计入到每个科室,期末根据成本项目与总账的相关会计科目对照获取数据,这就促使会计人员由单纯的做账上升到作会计评估和对医院全局动态的了解,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每月发生的氧气费、洗涤费、水费、电费、保洁费、被服支出、总务维修费数据由总务科提供,设备维修费数据由设备科提供,每项的差额部分和无法分清直接受益科室的支出计入公共成本费用。供应室提供内部服务工作量,信息科提供门诊人次、出院病人数,人事科提供医院人员信息。

(三)按成本分摊原则实施“四级”分摊

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全成本核算采用“四级分摊法”:

1.第一级分摊:将全院的公共成本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比例。

2.第二级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成本(包括直接计入行政后勤类科室的成本和公共成本分摊部分)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比例。

3.第三级分摊:将医疗辅助类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及公共成本分摊部分、行政后勤类分摊部分)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消毒供应中心分摊参数采用内部服务量,门诊收费处分摊参数采用门诊收入权重,住院部收费处采用住院收入权重,其余采用人员比例。

4.第四级分摊: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类科室的成本及公共成本分摊部分、行政后勤类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部分)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为收入权重,分摊方法为收支配比。

二、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作用

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改变了只能在会计核算后由医院高层做事后控制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通过成本核算,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状态和盈亏情况,指导收入结构调整。同时,成本核算为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基本医疗保险结算的建立提供依据,不仅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还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是降低医院成本的有效途径。 通过成本核算,管理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严格审核各种消耗是否符合医院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找出医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节约支出、减少消耗、提高效益、避免冗员及仪器设备闲置、浪费。

2.为医院决策层提供实时的财务管理信息。通过成本核算报表,领导者能直观地掌握每个科室的收支结构和盈亏情况,发现亮点,找出不足,作出客观评价,同时帮助亏损科室分析原因,寻找经济增长点。

3.为经管核算提供确切的计算依据。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开展全成本核算能有效地为经管方案设计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过去,医院普遍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并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医院的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另外,由于成本项目确认及核算流程的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性、标准性和可比性。其结果大多是作为奖金分配或业务提成的基础,这种分配制度刺激了医院片面追求业务收入的增长,却忽略了随之而产生的医疗成本的提高,医院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管理、服务、质量、成本、收益等各方面不断改进,充分利用各种卫生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总之,成本核算不仅为了算奖金,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经济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和医院管理各部门全方位的成本信息,通过成本分析评价和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医院运营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构建低成本经营优势。医院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动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使职工参与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不能单纯依据收入多少与个人分配挂钩。追求医院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业务收入的“含金量”,将落脚点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理的医疗收费上,把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医院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为政府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提供基础数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成本记录,便不会有一个很完善的能够保证客观的定价系统,只有在全社会基础上取得平均成本后,在平均成本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医院合理的成本价格。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定价究竟多少是合理的,我们没有依据,同时非营利医疗机构在享受政府财政补助时,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或即便是做了也仅仅是停留在内部核算职工奖金的水平上,无法解决医院对全成本核算的现实需求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也为国家调控医疗服务市场,制定正确的医疗服务价格,确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提供最基础、最确切的数据。

5.为探索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层次直接影响医院管理的成效。医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且医疗收费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的。政府对医院的预算补贴同比呈下降趋势,而客观上医院运行的经济负荷却不断加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医疗服务经营收入,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将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提高技术服务收费、增加财政补贴、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等途径来实现。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有借鉴企业管理经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力求在资产经营上有所突破。这不仅是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