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生产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1
A企业位于海淀区H街道,是负责C食街的物业管理的一家市属国有企业。其主要客户是该食街的商户。在25家入驻的餐饮企业中,有近60%的商户以快餐、简餐为主营产品,并且60%左右的商户为新入行的。餐饮企业流动性大,虽然合同时长6至9年,但食街开业的前三年,入驻的商户几乎换了一茬。因此,餐饮企业为主加之入驻商户不固定,导致A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餐饮企业的员工流动频繁,甚至食街的商户之间也相互“挖墙角”,而新员工无论是安全生产意识,还是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都有所欠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A企业作为一家“大物业”,对于C食街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常抓不懈。鉴于商户和人员流动大,A企业每三个月给商户培训一次,并且加强日常的安全生产巡查,要求入驻商户把安全警示标识张贴在明显处,通过这种形式强化商户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且做到标识的每年更新。另外,A企业为每家商户设置安全生产专栏,同时A企业也深刻认识到,要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帮助入驻商户生存下去,于是A企业每年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和消夏啤酒花园为入驻商户搭建平台,设置了一些临街的街景和小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就餐。A企业和入驻商户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让入驻商户切身感受到A企业是真心服务商户,他们才会更愿意主动或配合A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日常检查的同时,A企业每年还开展两次消防演习,并拿出奖品激励入驻商户的安全负责人。对于企业与政府的互动,A企业认为自身与街道安办的合作默契,街道每三个月把入驻商户检查一遍,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加以整改。同时,建议政府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要变“治”为“疏”,以及变“为了管而管”为“为了疏而管”,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对企业的安全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的轮训,提高他们识别安全生产隐患的能力。
案例二:“骨干员工铸成安全铁门”
B企业是一家从事楼宇高档物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下属单位,其服务对象是一家特大型国防企业的总部大楼,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会议服务、高级VIP服务,以及日常的楼宇运营、安保、保洁。由于该楼宇的要求,对B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企业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通过自查自检,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后,发现三级共4000多项安全风险点,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全面布控;楼宇的中控室实行24小时两人值班制度,并对值班人员不定时查岗,以确保中控室对楼宇处于24小时有人值守和监控状态。另外,对于逃生通道的防火门,B企业也将直接落锁改为电磁吸附与紧急情况手动操作相结合的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逃生通道平时封闭、险情发生时逃生的功能。并且,作为乙方,B企业建立了与甲方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建议甲方成立物业管委会,每三个月对乙方的服务进行打分考评,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另外,大厦的冷机、供电系统也都进行了良好的维护保养。B企业高标准服务质量的背后是对企业骨干员工的关怀和激励,企业中骨干员工可以入住企业提供的2-3人间的员工宿舍,并且社聘员工表现优异有机会转为该企业隶属的央企的正式编制员工,并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企业为了留住骨干员工,建立赏罚严明的制度,并保证制度环境公平透明,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与员工沟通交心,尊重和培养每一位员工,并通过与甲方进行服务价格谈判,切实为员工争取福利。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2
1.1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给冶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随着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在我国许多的钢铁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等问题。虽然我国钢铁企业在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进行吸收与改造,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设备还只是极少一部分能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一半左右能够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落后的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为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隐患。
1.2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落后,粗放的管理给冶金生产带来隐患
当前,我国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企业生产的环节和生产工艺不仅多,而且十分繁杂,这就使得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很难真正地实施到位,导致企业管理粗放的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制约企业的生产发展。而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高温熔融金属以及有毒气体的逸散,很容易产生烧伤、爆炸、中毒等安全生产事故。而在许多冶金企业,依然实行着模块化管理,各个流程分开管理,不能实现生产流程的相互监督与监督,对安全生产的设备不能做到及时检查与维修,这很容易使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另外,一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没有明确落到实处,盲目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管理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较差。这些现象都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
1.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严格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生产逐渐走向规范化与法制化的道路。但是,冶金安全生产事故依然时常发生。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企业在设立和审批新的项目时,对项目的前提条件把关手段不够强硬,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即使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实施。在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地方,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企业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只是一个摆设。企业领导对冶金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职工也不能够认真执行生产的规章制度,职业技能和素质低下,埋下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对策
2.1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要积极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的领导要加强对冶金安全生产的重视,明确落实企业生产主体的责任,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障冶金生产的安全。冶金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冶金生产的安全意识,让企业职工掌握先进的冶金生产技术,并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生产作业。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应急管理预案,并积极加强演练,以降低企业职工在冶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2.2加大冶金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许多冶金企业在生产管理的模式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企业冶金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监管不到位,这就给企业的冶金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冶金企业要积极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好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对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冶金安全生产的设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责任和方案制度,减少冶金生产的安全隐患,保障冶金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险工艺生产环节,以及一些重要的生产设备,企业也要积极加强监控,努力促进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
2.3严肃彻查安全生产事故,加大对事故的惩罚力度
对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要对这些事故进行严肃彻查,通过加大对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事故的成本,促使企业重视冶金的安全生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事故查处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查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事故安全的主要负责人,企业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严肃彻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冶金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新企业生产设备
在企业的冶金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能够有效促进冶金企业的发展,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在冶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河北钢铁集团为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开始致力于全球资源、技术的科学配置,积极采用全新的生产技术,创新企业的生产工艺,积极研发新的钢铁产品,在生产与管理上,通过技术与设备的革新,保证冶金生产的安全。企业可以根据冶金生产技术发展的状况,并结合企业的冶金生产发展规模,选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大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力度,不断提高安生产的设备水平,实现冶金的安全生产,降低冶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3结语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3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相较其他行业来讲较为艰苦,加之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且企业煤矿开采的一线人员大都缺乏经验、专业技能知识不足,水平较低,没有安全意识,极容易导致安全开采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频发的安全事故引发了员工的恐慌与不安感,致使人才流失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是必要的,但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刻不容缓。人是煤矿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事实上,所有的一切活动均与人的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煤矿开采工作也也不例外,因此,提高机电设备使用人员的素质能力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甚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要重视对一线员工的实操培训,举办思想教育座谈会,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演练,培养员工的实战反应能力以及安全处理故障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整体素质。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确保煤矿安全开采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提高员工的实操水平,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2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机制
在煤矿企业生产运营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煤矿的产量以及煤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开采煤矿的主力军———机电设备的关注少之又少。这就是煤矿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严谨性的根本原因。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与体系是企业得以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煤矿企业来讲也是如此。作为煤矿企业最重要的安全管理部门,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维护、管理机电设备。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相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应该发挥的职能,反而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煤矿生产方面,并未履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管理煤矿机电设备的职责。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内部也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并没有专门设置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定期对企业内部所有参与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大范围检修,长此以往,机电设备存在的遗留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极其容易引发大范围内的设备故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故此,要制定合理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机制,规范员工的设备使用行为,认真执行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制度。按照企业具体的情况详细规范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操作行为,将使用机电设备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到制度管理里面,确保有章可循。将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由煤矿开采转移到安全生产方面,并赋予设备管理部门一定的安全管理权力,而设备管理部门也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构建绩效惩处机制,激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此外,还需要注意制定检修、保养设备的规章制度。机电设备每天都会完成许多高负荷的工作,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故此,必须定期检测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处理。在检修设备时,要以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重心,而非仅仅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从另一方面来讲,做好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3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驱者,只有提高了安全管理意识,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安全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意识到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实现上传下达,形成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浓厚氛围,实现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层要重视,员工要有意识,这样才能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及时淘汰或者改造不合理的机电设备,及时维修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切实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借助信息化技术了解机电设备运用的各项参数,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企业设备的详细情况,制定较为完善、合理、科学的维修计划;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监督、管理正在运行中的设备,确保机电设备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在煤矿开采中,安装机电设备时要选择合适的矿井,不能忽视矿井一味追求设备的低成本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记,选择合适的矿井是设备得以正常运转的主要影响因素;重视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与安全环节,确保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4结语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4
首先,现有的安全巡检模式主要是对生产工作进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巡查内容和方式过于机械化,缺少有效监管。受工作性质的影响,煤矿生产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技术操作不规范或者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隐患意识等,均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开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行业,自然条件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工人的健康安全,必须全面加强环境建设工作,提高工人自身的抗击能力。然而,近年来,作业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逐渐增高,加强日常巡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现阶段,相关的巡查制度尚不完善,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体制,员工的工作状态较为松散,致使不安全生产因素增加。巡查管理制度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最后,社会转型要求各个行业进行规范化生产。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程度逐渐加深,煤矿生产应积极发展可持续化生产,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贡献。
2安全巡查模式研究
2.1安全巡查模式的简述
安全巡查主要是指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查和监督,并对员工的工作情绪、突发事故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从而达到安全生产标准。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统一排查,综合考察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治理方案进行整治工作。另外,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由矿厂的高层领导者组成,负责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巡查日常管理效果,并对巡查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开展安全巡查的最终目的是增加生产活动参与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给个人、单位或者社会带来的损失。同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尊重工人的合法权益,对生产现场进行精细化的施工管理,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
2.2安全巡查模式的工作原理
首先,现场巡查管理模式要以若干个要素为依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管理模式如同一个特定的系统规范,巡查人员按照其规定的标准开展管理活动。任何组成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在系统中发挥着独特的衡量价值。煤矿生产现场巡查管理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加生产的安全性,必须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通过分析各个组成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和管理对象的整体性质,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体评定功能,提高巡查质量。其次,安全巡查活动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管理活动的最初目标,巡查模式中规定的每个阶段是对安全责任的传递和分解,最终实现全员负责制。最后,在巡查过程中,巡查管理其实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自上而下的负责制,提升共同的安全生产意识。
2.3安全巡查模式分类
由于企业所处的时代不同,巡查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日常安全巡查模式还与煤矿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矿场的安全巡查模式各不相同,实行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常见的安全巡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以煤矿集团的安监机构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从以往巡查模式的实施状况来看,安全检查主要以定期、静态两形式为主,定期巡查容易导致基层人员出现应付心理,巡查成效不大。矿井内的环境变化性较大,要保证生产活动正常、安全开展,还要依靠基层生产者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使用动态性的巡查模式,将隐患融入整体中,并从根本上寻找出现危险的环节或部分,鼓励全体生产人员参与其中,使安全巡查工作变成一种共同监督的行为,快速、及时、灵活地解决安全问题。这种巡查模式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强大的实践意义。其二,安监机构对于某项安全工作进行逐步排查,有针对、有目的地开展安全活动的同时,还能做好全局的安全性工作。其三,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生产的薄弱环节和隐患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治疗和监控,在短时间内加强生产环节建设。
2.4煤矿生产现场巡查模式的实践分析
第一,巡查责任划分。为了明确责任范围,保证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按照职务类别、作业内容和工种类型划分安全责任。首先,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煤矿主要领导对矿区的整体安全巡查工作负责,而总工程师则主要负责制定安全隐患的治理方案,并监督实施。其次,副总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则制定巡查计划,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并做好工人的培训教育工作。技术人员是巡查工作的主要执行力量,是管理的决定因素,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认真检查各个岗位、生产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监督整改工作的开展情况,敦促相关负责人停止不规范的生产行为,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工人按照规定操作,进行文明生产。最后,生产区、队、班领导是直接安全责任人,应在日常的作业中,做好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并按时检查管理区域内的设备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至领导部门,同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第二,巡查时间、频率、范围和内容需结合矿厂实际,制订合适的巡查时间和次数,根据巡查地点和巡查主体设置巡查范围和内容。
3提高安全巡查质量的途径
3.1选择适当的巡查模式
制定巡查流程之前,应确定巡点和最佳的巡查方法。比如,巡查人员将检查结果以月报、周报等形式公布,并要求检查人员提供现场照片,重点显示本阶段的管控重点及管控措施。在现场可采取实际的防护措施,诸如过程管控措施、交叉作业、特种作业等。安监人员需要在单位获得一定的考核权力,依靠明确的、有公信力的考核指标坚定不移地执行。最后,结合该项目实际,累计并总结以往的检查记录,形成一个数据库,供后续使用。
3.2加强现场监管工作
加强生产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勘查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硬件条件是安全生产的最根本的保障。二是加强工人的安全防患意识教育,对职工开展培训活动,宣传安全生产常识,提高全体矿工对危险的自主避让能力,使每个人都自觉融入到安全模式中来,相信头脑风暴的力量。三是制定和完善安全巡查制度,对现场巡视工作进行分级管理,使生产活动更加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加强生产环境改善工作,降低井下的噪声污染程度,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含量,重视矿工的健康问题。
4结语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5
诗人杜荀鹤有一首《泾溪》,其中对物的因素有着很好的描述,诗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目前安全管理工作中提到物的因素,很多管理者归结为安全技术不够先进、安全设备过于老化、隐患排查不够细致等,这是物的因素管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也会造成在物的因素管控上出现误区。危险大的地方我们注重得多,投入得大,使其能够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即使出现问题我们也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但我们却往往会忽视从来没出现问题的地方,这些地方被很多管理者划入到不可能出事故范畴。近年来很多的企业只注重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往往会忽视安全基础工作的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更加强调了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到底什么是隐患?隐患是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是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坏的因素,说到底隐患就是失控的危险源。杜绝隐患的存在还是应从源头抓起,源头当然就是现场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但危险源的控制工作需要全员性工作,使所有的危险源全部受控。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过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既然要控制危险源,就要有技术做支撑。在物的因素控制上一定与安全技术有关,而安全技术的投入上也要有宏观、科学的意识。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包括了防火防爆技术、实用机械安全技术和实电气安全技术等。二是职业卫生技术,包括了防毒防尘技术研发、通风工程、噪声控制技术、辐射防护和个体防护等。三是安全管理技术,包括了安全人机工程管理并由此推动的本质安全、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并由此推动的安全文化创建、安全安全信息化管理并由此推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管理。
二、对“管理的因素”最新解读
最新解读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就是管理上的漏洞,依据海因里希骨牌理论可以推导出如果安全管理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后续一连串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安全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安全管理中有个墨菲定律,墨非定律告诉我们,只要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或许1次、10次、100次乃至1000次违章都没有发生事故,但墨菲定律统计的结果显示,只要你存在着违章的行为,事故就会在第1001次违章时出现。对待这个定律,安全管理着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既然失误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那么事故迟早会发生,安全管理者就很难控制,工作很难开展,安全工作看不到希望。另一种认为失误虽然不可避免,事故也迟早要发生,那就要找出所有事故的苗头,这是安全管理者能够完成并应当做好的工作。我们当然要选择后者,既然事故的苗头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就要时刻提高警觉,提升识别事故苗头的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就是要将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模式转变为体系分析模式,将事故分析模式转变为全过程控制模式,将以人数定义事故严重程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以安全投入要精打细算思维模式转变为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从学习先进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转变为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安全管理的模式。3E原则之所以将安全管理纳入其中,已经体现了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科学、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安全管理的效用,使人、物等因素有机地结合,激发各因素自身的作用。
三、结语
安全生产论文范文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安全生产管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上述的辅助安全生产管理均可采用网络技术来实现。而且,无论是通过Internet,还是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自己建立的局域网,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信息资料更容易、更迅速。当前社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似乎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1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存贮、维护和使用,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安全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安全信息为对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一样,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开放性
如果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则称之为开放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其自身的结构,但这种结构要想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对用户开放,对其他系统开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其他子系统,如生产系统、运输系统、教育系统、劳资系统等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2.1.2人工性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帮助人们利用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决策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系统,具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2.1.3社会性
信息系统是为了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流。信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认识活动,信息交流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都要求人们收集和传递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它具有社会性。
2.1.4系统行为的模糊性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边界条件复杂多变,系统内部也存在着许多干扰,这种干扰是系统本身所无法克服的。此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作为系统的主体,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人的行为不同于机器的运作,容易受感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具有意向性、模糊性。由于上述两个原因,造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行为的模糊性。
2.2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2.1开发的几个基本观点
1)系统的观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它具备系统的基本特点。一个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它的系统目标,整个系统的功能就是为了系统的总目标,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各自有其独立的功能及边界,有它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彼此联系和配合,共同实现系统的总目标。2)用户的观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安全管理者决策服务的,安全管理者是系统的用户,只有使用户满意的系统才是好的系统,这就要求系统分析设计人员自始至终与用户一起共同进行。系统开发人员必须有这样的观点:不是“我来设计,你去用”,而是“我来设计,为了你的使用”。3)阶段性观点。严格区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阶段性,每一个阶段必须规定明确的任务,审核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文件(成果),该文件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如不严格按阶段进行开发,将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混乱,甚至造成返工。例如:系统分析未完成便匆忙选择机型,确定硬件配置;系统设计未完成,就开始编写程序,这些做法都可能造成浪费和返工。
2.2.2开发的基本条件
实践证明,计算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并使用恰当,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5]。1)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计算机能将大量的数据高速、准确地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变为对决策者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只有输入的数据准确、完整,才能真实反映客观情况,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输出结果。国外有句名言:“进去是垃圾,出来也是垃圾”。设想,若一个管理不善、生产秩序混乱、原始数据不全、不准的单位,那么它只能向计算机输人“垃圾”,当然输出的结果必然也是“垃圾”。因此,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准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的有效作用。2)需要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开发队伍。由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它的开发需要一支由各种专业人员组成的开发队伍。不但要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的技术人员,还要有既懂计算机又熟悉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分析人员,当然还要有系统硬、软件的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等,而这支来自各部门、各类专业,知识结构不同但开发目标一致的队伍,还需要有一个善于组织工作的领导来全面负责系统的开发工作,使全体开发人员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系统的开发目标。3)系统使用单位最高领导者的领导和支持。开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涉及面广的任务,它的开发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方法,也会涉及到安全管理机构的变化。这种影响大的开发工作,如果没有单位最高层领导的参与和具体领导,就不能协调各部门的需求和步调,开发工作也将不可能顺利进行。4)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一套庞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这就使得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本身需要巨大的开发费用。开发成功后还需要各种各样系统运行费用,比如系统运行和维护费、员工培训费、水、电、纸、软盘等日常开支等。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处理业务扩大的需要,一些机器设备也要随之更新并增添功能更强的各类软硬件,这些都需要巨额的投资。
2.2.3开发的基本步骤
1)安全管理需求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现有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状况,比如:现有数据资料的完整情况、数据采集和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信息源(点)及时获取信息的可能性、整体上的软硬件环境(技术条件、管理条件)是否具备等,以便为正确决定开发信息系统的时间、规模及目标提供依据。2)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与规范化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要处理的主要对象。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与规范化的工作量十分浩大且要求较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数据的来源主要有:现行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业务流程中的有关报表、报告、卡片、图示及各种文件和各种任务指标信息,比如事故档案、安全检查情况及隐患整改报告、安全管理文件、专业分析资料及现场图片等。数据收集的方法见本章第一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按照统一的格式做规范化处理。3)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性工作,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反复认真的研究分析,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程序编码、代码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等。4)数据库设计主要工作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选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通过建立概念模型来解决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使有关的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模式相符合。设计时应本着减少冗余、结构规范合理、又容纳尽可能多的安全信息的基本原则。5)应用软件编程针对安全信息管理要解决的不同对象问题,设计各个程序模块,然后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必要的软件工具,按模块分别编写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方面,尽可能实现优良的人机界面及系统的优化和多功能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技术、全汉化的人机界面以及随机帮助提示和滚动条浏览,操作时不必手工输出,只需轻点鼠标或移动光标选取即可,或采用触摸屏方式,使安全信息处理工作在高效、可靠、友好的环境下轻松完成。独立清晰的体系结构和先进的集成化技术,使安全信息的输入、维护、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图形处理、事故预测、图表卡片输出及系统管理等各功能模块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依存,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具有完善的Windows特性,可实现对图、文、声、像等各类安全信息的综合管理,具备多媒体处理功能。6)系统运行调试首先,对编制完成的各程序模块进行单体调试,确保程序运行的通畅,并具有良好的自检功能和容错功能;其次,在单体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联接测试与综合测试,完成系统集成和综合试运行。7)系统验证和维护完善包括系统目标的科学性、软件程序设计的正确性、有关预测管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的验证和整个系统运行的维护完善工作。
3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最重要环节。系统设计过程就是实现系统需求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各个环节的处理方案,最终达到程序实现。系统设计工作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实现。
3.1总体设计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是根据系统安全分析所确定的系统目标、任务和逻辑模型,按不同对象或功能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分(子)系统。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抽象的用系统简化模式描述,如图1所示。
3.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结构是用来描述系统中某一系列相关数据元素的集合,其名称主要用来惟一标示这个数据结构,故不能有重名或别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应在遵循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的同时,根据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后确定。从数据名称到每一个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和字段长度的设定,都应符合系统规范,以便于安全信息的处理。如:事故及原因分类、隐患分类、术语表达等数据字段的设定和处理,都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规定),缺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也要尽可能与目前通行的表达方法一致。此外,还需要对数据结构及字段含义作简要的描述。2)代码设计为了便于整个系统信息的交换和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需要对安全管理各类数据统一分类编码。在代码设计过程中,确定代码对象和编码方式时,有的数据元素已有国际代码或行业内通用的代码,则尽可能选用之,如:事故原因、事故分类等,没有通用代码的部分则应本着符合规范、便于使用的原则去编写。3)输人输出设计根据安全信息处理的要求、业务管理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和日常工作习惯,设计数据的输人输出格式,如各类安全信息图表、事故分析报告等。4)数据存贮设计设计确定数据存贮内容和存贮容量,并根据数据存贮要求和设备条件,设计文件系统的结构及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
3.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详细设计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功能特点将系统划分若干模块(子系统),在每个模块下面还可以划分若干子模块。各模块间应具有独立性和关联性,使整个系统易于调试、实现、维护、扩充,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这样就容易适应系统环境的变化。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设计以下主要模块:安全信息综合录入维护、多媒体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事故预测、辅助决策、图表处理、系统管理等。
4基本配置方案
4.1系统软件平台选择
根据安全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情况,软件的选择应着重考虑易于开发、维护、使用及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新一代软件。一般有以下几类:1)数据库系统选用目前较为流行、较为完善的新一代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平台,如:Vis-ualFoxpro等。2)操作系统选用具有优良人机界面的中文操作系统,如:中文Windows2000。3)编程语言尽可能选用功能较完善的程序设计语言及有关的软件,如:C++,Pascal,Java,Office2000,VisualBasic等。
4.2系统硬件设备配置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配置,首先要从计算机系统的琐能、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成本和有关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和本单位的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配置方案。常见的有单机、终端和网络等不同的配置方案,单机方案通常只需一台主机和打印输出设备即可,终端方案需要主机、终端显示器、键盘和电缆连接线,这两种方案较经济实用,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方案是安全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常建一个局域网接口需要的硬件设备有:服务器、工作站、网络接口卡和电缆接线等。人和机器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同时也是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重点。而人的行为又是第一因素。只有当人们的安全意识非常强,再加上正确的管理、科学的工作方式,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5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