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1

会计制度设计》作为全国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培养会计专业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设计出一部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制度需要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政策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大胆的开拓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由于在校大学生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使得《会计制度设计》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造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克服由于教学内容的重复、枯燥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弱,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内容,突出课程特色,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那么怎样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以一家具体企业为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会计制度研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一、《会计制度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会计知识的重复讲授,而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这也是长期以来《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实用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引入企业案例教学。

二、《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步骤

《会计制度设计》是在完成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一门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体现的是上述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与结合。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以企业案例授课为主、辅以实训模拟并结合毕业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连续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习者学习的引导、指导、辅导和学习效果评价,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1.企业案例的选择

选择我们身边的企业作为案例教学对象。通过学校、老师的联系,在学校所在的城市,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使这样的企业就像学生的实习单位一样。可以把教学班级分为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随时深入到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对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制度。

2.分组讨论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业务流程。同时要强调企业案例教学旨在说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战,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作为学生,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应注意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

3.效果评价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及教师对小组、学生的评价。同时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运用企业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在企业案例教学中,要强调的是:会计制度作为一种会计行为规范,首先是由“人”制定并具体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更由于其制定者的“有限理性”,要想制定出完美无缺、地久天长的会计制度是不可能的,会计制度的不完备却是现实的、常见的。会计制度设计将是一个长期、艰苦、永无止境的过程,是各方不断搏弈的过程。

2.对于制定一套好的会计制度,利用企业案例教学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实际会计制度中,会计制度设计即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也受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法律制度、社会状况、科技水平、文化取向等。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 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对策与方案

abstract: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promoted our country small business'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article through implements the question which to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exists to carry on the concrete study, and unified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arget-oriented solves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and the basic measure, was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further smooth implementation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the plan.

key word: small business; small business accounting system; countermeasure and plan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这次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它健全和完善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方面都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差异,它更具有清晰性、灵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通过最近对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制度实施过程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制度的顺利实施,导致制度执行无法到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导致制度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企业继续执行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看,无可非议。虽然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既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据此而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特点如果从整体上考虑,只要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了某一会计制度即可。另外从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出发,也应该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因此,符合小企业标准只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条件而已,即凡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小企业的标准,但并非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必须执行,如有条件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但问题是有的小企业本来会计基础工作就比较薄弱,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下,原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就没有执行好,换句话说原来执行过程中就存在很多困难。加上这类小企业发展的态势显示近年内企业发展规模不会有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小企业如果转换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许更适合其企业自身的特点。其价值就在于整顿和规范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这类小企业认为,只要不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就可以了。既然允许何必再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呢,如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仅要派员参加培训,而且制度转换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种认识带有一定代表性。本来《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就是考虑了这类企业的实际,但部分小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价值所在。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的不完全确定性,就会给部分对制度认识不足的企业开了绿灯,导致《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实价值发生偏离。

2、培训工作缺位,导致小企业对制度理解和实施力度不够

《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为使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和方法,确保该制度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各地财政部门举办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小企业的会计或出纳人员。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学习,提纲挈领地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应该充分肯定这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培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做法对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的贯彻执行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种培训方法也是常规的做法,因为通常我国颁发新的会计制度都是需要组织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如果针对财会工作比较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而言,也许能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如果针对小企业也许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或执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小企业领导者的态度。而领导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与实施价值的认识。事实上很多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职能一知半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小企业的领导者对财会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他们比较关注的是盈利和税收的指标,往往忽视会计制度本身的价值。所以举办《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班,其培训对象不只是针对财会人员,也应该扩大到小企业领导者范围,只有让小企业的领导者真正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其加强经营管理价值所在时,才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实施。

3、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1)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会计人员配备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由于小企业名目繁多,行业比较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发挥不了应有的决策作用,业主基本上支配了企业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缺乏正常的业务报告制度,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业主个人的能力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甚至个别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是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分工也不明确,甚至是兼职,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所有这些都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

众所周知,会计基础工作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格式的选择或设计、填制、取得、审核、传递与保管程序,以及会计帐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帐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小企业都是贪图便利,甚至看业主眼色行事,不少小企业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规范地做好这些会计基础工作,而是得过且过,会计实操有一定随意性,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比如,原始凭证缺乏必要的审核程序,凭证、账簿、表格在市面上随意购买,相关政府部门硬性规定除外,很多做法都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甚至个别小企业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不难设想在这样的会计基础工作上,要求小企业认真执行和快速推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是非常困难的。

(3)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也难于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准确无误地实施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水平、文化层次不高,业务不精,素质普遍较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两种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象。一是学历层次比较低,无学历或改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二是年龄出现极端现象,呈现“一老一少”的局面。会计人员中的老者虽然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开展一般性的业务没有什么问题,但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差,对新制度消化慢,甚至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会计人员中的新者,多为刚离开学校走向会计岗位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但在实操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缺乏会计理论基础扎实、能力强、业务熟的老会计的指导,导致在实践中会计技能提高比较慢。上述两种现象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实施。在调查中,个别小企业会计人员表示,他们也认真地组织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显然在这样一支小企业会计队伍中要求做到快速、高效、准确、无误地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确有困难。即使《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能组织实施,但实施结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4)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较低,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快速实施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告中是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在小企业里显得毫不意义。由于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不存在,由于融资方式的独特性,从而使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小企业的股东、税收部门、银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程度不高。尤其是小企业的经营者,本身经营素质就比较低,大多对企业实行粗放经营,除了关心盈利指标外,并不要求企业会计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造成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准确。这也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增加了难度。

三、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现存问题的对策与方案

1、要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确定新的培训思路

目前,各地普遍是组织小企业会计人员系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我们不否定这种培训对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作用,但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正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一些企业执行中受阻,更重要的是小企业业主的意识。虽然有个别小企业业主不愿意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但他们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肤浅的认识上,即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有什么好处一知半解。为什么要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更是迷惑不解。因此来自小企业主的障碍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小企业业主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自觉性上下功夫,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强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即组织小企业业主系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要有所侧重。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重在业务上培训,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重要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价值,即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小企业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如果采取双管齐下的培训方法,我们相信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无疑会起到更好促进作用。

2.各级财政部门应组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咨询队伍,深入小企业会计部门第一线,帮助小企业正确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

如前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小企业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在选择企业会计制度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连自己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自身都说不清楚,错误地认识只要不犯法,按规定执行会计制度就可以了,这是天大的误会,当然也并不排除人为的装糊涂。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市县镇)应组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咨询队伍,深入小企业会计部门第一线,给小企业财会部门把把脉,帮助小企业正确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特别对不适宜选择《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劝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必要时,强制性要求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3.消除小企业内在的不利因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1)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因此,要加快《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实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规范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因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即使组织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也不容易到位或发生执行上的偏差。为此,小企业应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针对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设计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要完善严密的凭证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规范组织与实施。

(2)重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证

小企业要适应时展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业务工作不适应的问题。为此小企业要自觉组织学习,小企业会计人员更应自觉学习,不断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小企业会计人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娴熟的会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从较高层次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做到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理解、掌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用以指导、规范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会计业务能力,并提高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自觉性,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构建完善的控制环境,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严格划分不相容职务,设置适宜工作岗位,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运行机制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及风格,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及外部影响等等。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小企业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健全符合小企业会计发展需要的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为小企业改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小企业会计机构,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不相容职务,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根据小企业的特点,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钱账分管、出纳不得兼任往来账户的核算工作;业务较少的企业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只有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问题,才能提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良好运行机制。

(4)转变小企业业主的观念,为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清除不必在的障碍

如前所述,小企业业主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认识不到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小企业的业主的法律和管理意识不强,重销售轻管理、重税收轻会计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业主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政策、法规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这已严重地阻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因此各政府部门一定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使小企业业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起他们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让他们认识到不但要学会“赚钱”,更要学会怎么去“省钱”,统筹地“用钱”,使会计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创造效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颁布并实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培训工作缺位、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的存在等原因,致使《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执行难度较大。但一套新制度的执行,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本着科学、合理、审慎的态度,从不同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一定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金玉,赵颜峰. 构建和谐会计环境 推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j〕.中国农业会计.2005(6)

〔2〕徐金仙.《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若干问题的探讨—执行环境、实施效果、建议〔j〕.会计之友(下).2006(2)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会计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一、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中的一项实务性、方法性较强的工作。高校会计制度设计就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系统规划,据以组织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为此,必须针对现实的或未来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原则或办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会计工作的依据。高校会计制度设计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由过去的单一到步人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经费的办学模式。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合作办学、创立校办产业、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

二、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信息化原则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学校经济活动信息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是会计系统实现会计目的的前提条件,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生成机制,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政府作为高校的投资者,为考核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然关注学校的会计信息。金融部门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必须掌握高校的财务状况及其资信水平,以作出信贷决策。同时,高校设计会计制度,要根据信息反馈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实行“职能分工、事务分管、明确职责”,保证及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二)合规性原则 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定会计制度{殳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会计制度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等会计法规的要求。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主要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准则;具体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规范,以基本准则为依据,对具体会计信息业务和报告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会计准则一般不涉及会计机构的设计、会计科目的设计、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的设计,因此,需要通过高校会计制度设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成本效益原则 高校在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制度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度时,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以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工作,但不能因规范会计工作影响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应该在满足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会计制度设计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

(四)内部控制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加强岗位责任,保护财产安全,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保证授权职责履行,在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高校会计制度设计中,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报告等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具有预防和自动纠错功能的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财务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工控制、财务预算控制、财产安全控制、风险控制等。会计制度设计,应将上述各种内部控制方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中,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五)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原则 为了确保高校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如果变更过于频繁,管理权限过于分散,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设计会计制度既要注意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又要有前瞻性,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如学校财务机构设置和经济业务核算的要求可能发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反映在高校会计制度之中。高校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经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进。

三、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会计制度设计不够重视目前,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集中于一线的会计出纳综合岗位制,监督控制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对象是会计出纳人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对事后监督(会计管理行为),在制度中的控制要求较少。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刻,多数高校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简单地将有关部门颁布的收费管理文件和本单位制订差旅报销规定、经费报销审批规定等一些有关财务管理方面规定进行汇编,以此作为会计制度,失去了严肃性。

(二)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 近年来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多校区的高校财务管理更加错综复杂,会计业务量急增,部分高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的设计不合理,如有些学校财务处下设会计核算科和资金管理科,会计核算科负责处理涉及现金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资金管理科负责处理涉及银行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经常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分支机构职能范围及岗位职责范围缺乏明确规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高校会计人员岗位财务人员较少,往往“一人多岗”,容易造成岗位设置混乱,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从而降低学校财务运作效率,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体系难以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只考虑满足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未充分兼顾利益相关者和高校的信息需求,不利于学校的财务管理。目前高校采用的是1998年财政部制定《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计简单,有的经济业务没有反映,科目划分较粗。由于未设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净资产不实和教育成本难以计算;未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和科目,不利于学校对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等问题。同时,高校定期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及报表附注等,但报表体系内容只是起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未能真正为高校决策服务。

(四)会计制度设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部分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制度制订的比较笼统,脱离实际情况,不具有操作性。如有的学校规定购买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验收手续,但使用单位办理验收手续时,经办人员根本不看实物只凭购货发票就办理验收手续,即所谓的验收也只是形式。

四、高校会计制度完善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分工 会计机构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应根据特定主体的经济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体制及业务量的多少等,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及其内部的分工。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应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机构运行的最佳效果依赖于系统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是财务部门权责分明,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负责办理会计业务人员的职权分明;另一方面是职务分离,对于办理经济业务的授权、经办岗位要分离,保管财务和记录的岗位要分离,对于记录总账和日记账、明细账的岗位要分离。

(二)增设会计科目及改进会计报表体系 应根据高校经济业务的规模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将高校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类,并相应设置会计科目,以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对各项规定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为了合理地确定教育成本,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会计制度应增设“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进行核算、取消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的核算内容。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以核算和监督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残值收回。为满足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需要,应在“教育事业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下设“四项教学费用”科目,用以核算和监督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教学费用支出情况。为适应政府采购及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应增设“预算额度”、“财政授权用款额度”、“预付政府采购款”等科目,以满足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高校现行会计制度确立了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收支明细表为主的会计报表体系,侧重反映过去的经济事项,缺乏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业务活动日趋增多和复杂,广泛涉足了投资、举债、创收等活动,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不断增加。会计报表使用者极为关注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和高校收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会计信息,两者互补性强。

(三)重塑相关内部财务控制和会计制度设计内容 高校会计制度设计要真正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必须使其与学校的办学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坚持制度化、程序化,将有关控制制度融合于财务制度设计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制定经费管理制度,规范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项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明确审批权限,院、处领导的审批资金额度,分管校领导审批资金额度,校长审批资金额度。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固定资产、材料、办公费、电话费、差旅费、水电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制定暂付款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每个循环业务中要找准控制关键点。设计会计制度时要根据特定主体的性质、业务的范围、分支机构和人员的多少,以及管理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研究适用的项目,运用文字说明、流程图等形式,使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成为最简明有效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讲,高校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会计工作组织设计(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其内部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岗位的职责分工);会计科目体系设计,包括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说明;会计凭证设计,包括各种会计凭证的格式,取得或填制、审核、传递凭证的程序和要求;会计账簿体系设计,包括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登记的要求;财务报表体系设计,包括高校各类会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要求;账务处理程序设计和财务会计事务程序设计,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对外投资、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会计制度设计后执行情况控制与修订 高校设计会计制度后,还必须通过对机构设置、业务处理过程的检查,测试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分工是否明确,财务管理体制的严密性,财务核算体制的合规性,业务核算的及时性。内部会计单据管理制度,主要是测试财产请购、领用的审批手续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恰当,评价测试其有效性,并根据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时修订。

(五)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信息化,会计制度设计应适应计算机进行会计管理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业务处理的速度加快,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是高校会计制度设计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问题。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收费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使会计数据的处理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控制、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维护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设计。

作者简介: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64-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逐渐呈现出开放化、自由化特征,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促进了整个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企业的业务活动较少,产品比较单一,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不像大型企业一样复杂多变,且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不太高。随着市场经济下的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始颁布,这对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产生了更重大的影响。

1分析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使得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地规范化和法制化。因为小企业会计核算要求不太高,会计业务核算也比较简单,这使得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必要性,常常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从这个方面来说,完善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系统,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引导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管理意识,让企业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重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会计制度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断追求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的小企业领导者因为企业特点和观念的认识因素,对于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如果建立了系统的会计制度,可以让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等所有职工认识到效益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地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成本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打好基础。

最后,建立健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企业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建立健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还是新会计准则下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内容。随着小企业的业务类型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多样化,要想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地位,就要认识到新环境的变化,重新做好会计制度,为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2分析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核算主体不清

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产品比较单一,又因为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特点,往往存在着会计核算主体不清,企业与法人财产界限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主体上存在着界限不清、企业与法人代表的财产界限不清的现象。因为目前的小企业的产权界限不清晰,小企业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常常被划入个人账户中,造成了企业资产和家庭财务互相混用的现象,任意从企业账目中提取现金用于家庭开支,随意用家庭存款发放职工工资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企业的会计制度体系无法建立。

2.2会计机构不完善

因为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小,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比较简单,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在管理结构内部形成明确的责任制度。处于成本因素的考虑,也因为法律意识的欠缺,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度。小企业往往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会计机制的建设中去,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还不健全,在会计的交易过程中常常发生不按规定程序工作的现象,也很难保证完整、连续、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记录。

2.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存在普遍不高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也没有做好控制和把关,存在着兼职和聘用亲友的严重现象。还有一些会计人员既管理会计又管理出纳,在一人兼多职的情况上很难形成完善的监督和牵制制度。还有一些会计人员不是会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没有相应的上岗证,缺乏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这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很难高效开展。

2.4小企业的账簿设置不够规范

目前小企业的账簿设置不够规范,账务处理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小企业不设置账目管理,也不对账目的形式、内容、数据等做出规定和监督,直接以票据、收据等代替账目的工作。此外,还有一些小企业在内部设置两个账目或者多个账目,使得会计账目的信息严重失实失真,很难为投资金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数据,使得小企业的账目犹如虚设,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分析健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

3.1完善会计制度

小企业要完善会计制度,划分好企业与法人的财产界限,为会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完善的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和管理中的系统架构,还可以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权利和职责,有效地为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小企业要把握时机,不断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小企业如果没有建立起会计制度,就要整理好内部会计环境,做好引入会计准则的准备。小企业如果已经建立起了旧的会计制度,就要充分了解新制度和新制度的差异,做好会计制度之间的转变工作,促进新旧制度之间能够顺利衔接,以减少制度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2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小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要设置好科学合理的会计结构,让科学合理的会计机构发挥起积极的作用。但是,小企业设置会计机构用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对于不需要设置专门会计机构的小企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好记账的方式,做好记账与记账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会计信息凭证传递等相关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需要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的小企业,企业在设置会计机构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好会计机构的层次,并做好各个层次的会计人员的分工。在选择会计人员的时候,要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考察好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并通过福利、待遇、晋升等因素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会计机构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

3.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好企业会计制度,最主要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要加强会计人才准入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源头上做好会计人员的资格和任职控制。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小企业要多引进优秀的会计人员,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才能,任用具有一定学历和资质证书的人员,防止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其次,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让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有效实施。在上岗之前,小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让其认真学习会计制度的新内容和会计法律知识,也料及会计核算方法和具体规定,积极引进科学的电算化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服务。最后,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通过经验交流、定期培训、座谈等形式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让会计人员了解更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的专门性人才。

3.4加强会计核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是小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要规范好岗位设置。在会计工作相关的各个岗位中,遵循不相容的职位要相互分离的制度,在出纳、稽核、会计记录、账簿保管等各个岗位中严格按照程序做事,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的发生。其次,企业要规范好内部的会计工作,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来执行会计科目及编制会计报表,并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整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业务全过程,全面真实地编制报表信息,做好资产支出和利润情况等的说明和报告,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更高要求。最后,企业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以权利和责任为基础做好收入与成本的分配工作,并在财产物资入账中保证资料齐全,票据完整,确保真实记录收支情况。

参考文献

[1]刘长涛.论小企业会计制度[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会计 网络化

企业会计是对企业资金的来源、运用、企业成本和费用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所得进行分析,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企业管理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运行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的工作对象和手段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在21世纪初期,我国引入电子商务概念,部分企业开始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从而建立起B2B、B2C等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交往模式,这些对企业会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会计观念和会计模式需要改变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网络经济的兴盛,知识资本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在会计观念上,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理念,在加强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的同时,要注意会计信息的实时性,防范会计风险,再者必须重视知识资本的重要性,树立知识化会计观念。在会计模式上,传统的会计模式与企业的业务活动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导致企业之间各部门信息的断层,不利于企业综合利用会计信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网络化会计的发展,在会计数据的实时性方面大大提高,在严密监测市场动向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需要改变

在电子商务企业中,企业的各部门之间联系紧密,部门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业务管理融合在一起,这就导致了企业会计的对象发生了改变,资本的运作成为了企业会计的主要对象,企业现金流量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就会计目标而言,传统的会计目标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才是企业会计的主要目标。知识在数量上的增多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影响着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知识资本的可转移性和共享性也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将社会效益也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有机统一。

(三)会计工作方式和工作重心需要改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的贸易形势有着很大的区别,商家与买家之间不需要再进行面对面的商品实物的买卖,只需运用网络就能达成双方的交易。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再需要在固定的办公室内进行,可以借助于网络虚拟化的方式进行办公。在工作重心方面,也应相应的转移到企业的内部流程和对整个行业的信息管理上来。对企业的订单、设计方案、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内部流程进行管理,对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的信息管理,分析行业的整体现状,在知己知彼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会计网络化的特点以及作用分析

从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上来看,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会计制度在电子支付、在线办公和电子货币方面,都没有过多参与,这就导致了会计数据的处理、监督、核算等工作流程的缓慢,工作效率低不能适应企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因此,会计制度的网络化是企业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

(1)会计软件的运用以及会计软件的集成作用。会计网络化主要是运用网络化的会计软件,将企业的财务预测、会计核算、财务控制、购销结算等集合在一起的会计处理系统。在处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企业内外部业务所产生的各种非货币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对企业的货币数据开展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的层面上,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等进行多层次的管理,利用网络化的手段将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有机整合在一起。

(2)会计信息的实时性。电子商务实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会计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借助网络,即可实现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保证会计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效性,将会计核算从传统的静态处理发展到动态处理的过程。

(3)会计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网络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会计信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开放性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样既可以加强母子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联系,母公司通过会计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公司的经营现状,同时也可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让企业各部门及时了解其他部门的现状和问题,以指导本部门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会计网络化应注意的问题

(1)将会计信息安全性放在首位。在企业会计网络化的进程中,首先必须注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会计信息是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会计信息的处理不当或信息泄露,对企业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可以采用数据加密、防火墙技术、安全口令以及报文验证码等方式,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予以保证。

(2)提升对网络化的认识。对企业会计网络化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网络环境下的单机操作,而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使会计信息在企业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研发国际间通用的会计软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实现会计制度的网络化,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发展,随着会计制度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企业会计管理的需要。国内软件研发企业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快会计软件的研发,推进会计软件的全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会计网络化在促进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共享性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企业会计网络化的过程中,要把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同时必须深化对网络化的认识,不能使会计网络化盛名难副。在会计制度的国际合作中,加快会计制度的全网络时代的发展。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认识范文6

一、加强金融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会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是各项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和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把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良好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会计信息对防范金融风险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也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规范信息列报的内容和格式、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这些方面都需要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和协调,因此加快金融会计制度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选择。

(2)金融会计是会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金融会计制度建设有助于会计更好的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财务数据准确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的状况和走势,从而实现对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降低财务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金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规定不细致,较为笼统。在当初制定金融会计制度时,为了保证各个行业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忽略了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在资产、负债等的规范上较为概括笼统,因此在根据金融会计制度处理某些金融会计问题时,会出现规定模糊现象,导致不同的会计人员理解和操作上存在偏差。

(2)金融会计没有与新业务及新技术的产生相适应。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下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金融产品,但金融会计制度却没有跟上金融业务拓展的脚步,对已有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不利于金融信息的共享,同时,由于制度的不同步,金融会计制度对新型金融产品的控制和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认识和防范不足,构成隐藏的潜在隐患。其次,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会计操作技术也随之发生变革,但金融会计制度并没有伴随着会计电算化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导致各行业会计资料较为不规范,导致对会计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时较为困难。

(3)金融会计制度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不足以支撑科学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有的金融会计制度与现实已经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往往对实际的调控控制力度不足,出现偏差,造成对现实没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三、对加强金融会计制度建设的建议

(1)实施全面的稳健性原则。《金融会计制度》第四十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完善金融会计制度时遵循稳健性的原则,有利于金融企业合理地估计各项经营风险,更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而且也很好地解决了原有制度稳健性不足这一根本问题。同时,运用稳健性原则必须借助于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以会计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可靠的验证程序为基础,以保证各项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否则容易导致会计政策的滥用,因此还要重视提升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为金融会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保证金融会计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新制度的核算主体涉及许多具体业务并不完全相同的金融企业,如证券公司、银行、保险等,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新的经营方式、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市场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金融会计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只有稳定性和灵活性并存,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与国际准则接轨。资本市场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语言的统一,增强金融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性有助于加强各国的会计交流沟通,有利于增强本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