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工作自查报告范文1
一、履行法定职责
1、编织维权网络
***工商所辖区内11个红盾维权联络点一年以来积极拓展事先、事中的维权防控功能,为辖区内的居民消费者投诉、举报架设了一条便捷的桥梁。通过聘请工商专职联络员,工商干部定期走访,将工商维权的触角通过工商所-居委-志愿者小组-各楼楼长,直接伸到了每家每户。建立由社区居民、居委会成员、工商所干部联合的快速反应小分队,及时处理社区内突发事件,通过网络与各联络点实现“无缝衔接”,定期通过网络输送工商动态、红盾之窗信息、消费维权知识。今年月以来,社区联络点接受咨询60余起,解决投诉10起,调解各类纠纷5起。
2、树立维权形象
在社区维权工作中,坚持“三个必”、“四个快”、“五个一样”的准则。即有诉必接、有假必打、有难必帮;受理快、出动快、移送快、调解快;不论投诉商品价值大小一样认真,不论何地消费者投诉一样热情,不论节假日一样出动,不论消费者、经营者一样对待、一样保护。积极开展“维权小课堂”、“官民手牵手”讲座、邀请食品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产品真伪的鉴别、居民亲身讲述维权经历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和商品知识。
二、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为保证把消保维权工作做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使联络点成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同时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和社会满意度测评结合起来,提高工商机关的政府形象和社会满意度。静安寺工商所树立了红盾维权进社区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内容、确立了工作标准、限定了工作节点以及制定了考核方法,以取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取得成效
红盾进社区”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权服务进社区。建立社区 “12315消费者维权联络站”,把消费维权网络延伸到社区。2.法律宣传进社区。在社区建立宣传专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工商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3.监督管理进社区。充分发动社区群众举报的力量,取缔无照经营,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行为,挖掘隐蔽性较强的制假藏假窝点。4.登记指导进社区。正确引导社区下岗失业和待业人员从事个私经营,帮助提供工商登记咨询服务,协助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5.行风监督进社区。组织座谈、走访等活动,收集群众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风建设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等方面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6.红盾结对进社区。与社区居委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党员志愿者活动,把“红盾温暖”送进社区,奉献社会。
红盾维权进社区,是健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社区的相应机制。**工商所在维权实践中,以积极行政理念,以“群众无小事”的执法为民宗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公告栏、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维权意识,协调、沟通和和处理各种需求的关系矛盾,从事后的被动依法维权转化为事前防范的主动理性维权,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社区中,充分发挥工商部门依法、理性维权的积极作用。
社区工作自查报告范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桀莛冰”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司法行政系统“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全县中心工作,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为重点,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农村法治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任务,按照“法律八进——进农村”工作要求,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督促各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68场次,印发“法律八进”系列宣传册8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受众面和知晓率;围绕群众关心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宜居搬迁”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宣讲,积极利用“民乐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法宣在线”“12348”法律服务热线、“互联网+法治宣传”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新媒体普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出门有法、抬头也见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二是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省厅、市局关于认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要求,至目前,共创建新天上姚村、民乐县金山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民联镇西寨村、永固镇滕庄村、三堡镇下二坝村、六坝镇六坝村4个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着力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坚持德育和法治教育并举,助力乡村法治文化振兴,投资 50多万元,制作墙体普法漫画、设立法治宣传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长廊,为美丽乡村增添浓厚法治氛围。三是强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结合“法律八进—进农村”活动要求,推动各单位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专题培训23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376人,法治示范带头人1032人。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工作,着力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乡村“良法善治”新模式,引导各行政村制定完善乡村“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监督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让党员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督促各镇村(社区)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协调各镇、村(社管委、社区)探索打造“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示范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县共建成人民调解委员会21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932人,其中:镇调委会10个,村级调委会171个;城市社区工作管理委员会调委会1个,居民调委会10个;小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行业性人民调委会15个。至目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三级基础调解组织为主体,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积极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党政联手,努力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建立多远化矛盾纠纷解决工作机制。建立多种激励机制,按时发放人民调解员个案补贴,逐步推动落实调委会工作补助纳入财政保障,全面落实调解经费补助政策,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体系。强化人民调解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全县171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调委会的作用,每年由各基层司法所积极组织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主讲“枫桥经验”的创立背景及主要内容、人民调解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农村(社区)常用法律案例解析及人民调解卷宗实务,针对农村常见问题详细讲解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办法,切实增强了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至目前,在全省人民调解系统录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人民调解员932人,2020年1-11月份,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3843件,其中调解成功3824件,调解成功率达99%;持续强化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加强在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物业管理、妇女儿童权益等矛盾多发领域调解工作。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
二、存在问题
我局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责任单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级调解工作基础薄弱。村级调委会阵地建设滞后,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部分村级人民调解员基本都是由村干部兼任,也还存在自身角色感不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障去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经费保障不足。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少,专题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基层调解员工作方式、手段滞后,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和业务素质能力还有欠缺,调解员素质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三是法治乡村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工作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需进一步提高,法治乡村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工作中,我局将围绕法治乡村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特殊人群管控体系建设,深化乡村治理工作,发挥法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把法治乡村建设和“七五”普法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是坚持普治并举,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专题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和群众学法用法意识,真正营造全社会崇法尊法、办事依法和化解矛盾靠法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