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1
从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看,不少的科学家和学者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音乐艺术面方面的修养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爱因斯坦被称之为20世纪的科学巨匠,在物理学上取得的成就犹如一颗颗璀烂的明珠,照亮着现代物理学前进的道路。爱因斯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坚贞地探索科学的真理外,他对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十分偏爱,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音乐这个充满艺术幻想的精灵常常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他的脑海中,与他的科学创造不断撞碰出火花,这种充满幻想与神秘的火花最终摧生出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说学体系。从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爱因斯坦对古典音乐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古典音乐对人的创新潜能的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开启人的想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从他的音乐学习与欣赏中深深地感到了这一作用,因而,他十分重视从音乐的学习中去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爱因斯坦的论述和他所取得的成就中可以看出,音乐是他进行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他的科学创新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对音乐的学习与运用是有选择性的,他在学习中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家及作品都有十分内行而精辟的分析评价,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出他所需要学习和欣赏的音乐。他非常喜爱巴赫、莫扎特、海顿和舒伯特的音乐,这些音乐不仅使他联想到耸入云霄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形状,而且还联想到数学结构的严密逻辑,在他与朋友的交谈中说:“舒伯特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之一,他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旋律创造性很大,但由于缺少某种结构而使我感到不安”,“舒曼的作品对我有吸引力,这些作品风格独特,感情丰富”,“门德学松有相当的天赋,但他的思想深度不够”,“勃拉姆斯的浪漫曲和乐曲很有意义,结构也好,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在我看来缺少内在的说服力”。从上述爱因斯坦的评述中可以看出,不少音乐作品的思想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并对他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他的科学研究相互作用,使他步入了世界科学技术创新的最高点。我国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艺术教育,后来又受到了音乐家妻子的艺术熏陶,因而他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音乐常常会渗入到他的严密的科学思维之中,激发出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帮助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着他的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关于音乐对他创新思维的激发作用,从他平时多次与人交流中可以看出,他曾深情地说道:“44年中蒋英(妻子)给我介绍了许多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使我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是因为我受到了这些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些,活一些”。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音乐对人的创造能力的激发作用曾有过深刻的评述,他说道:“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从上面著名科学家、作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潜能,这种潜能需要一种外力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个外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其中音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三个能力”的培养上,谈音乐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发作用
从创新能力的内含中我们知道,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在创新活动中,如果仅仅依赖专业知识,而没有创新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的创新活动就不能有大的突破,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大量有关创新能力培养资料的分析研究及国外影响较大的几种音乐教育体系来看,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作用,主要体现在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激发作用上,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课程、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但总的看来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音乐这把钥匙最大程度地开启人类的智慧,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其中心思想概括起来是突出对人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挖掘与培养。首先,谈谈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可塑性。这些特性让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无际的遐想空间,它为人的情感体验、形象思维方面提供了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广阔想象空间,给人们在幻想与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中架起一道彩虹,使人的想象得到升华与释放,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促进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用什么风格音乐来促进人的想象力发展上,每个人根据各自的性格和爱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爱因斯坦倾向于古典的音乐,他这一观点得到加拿大物理学家格哈德•赫兹堡的赞同。其次,谈谈音乐对人的记记力的促进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它对人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这些跳跃、欢快、优美的音乐不断转送到人的大脑中,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精神振奋,让人们从烦恼和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尽情释放工作上的疲劳和压力,使人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敏捷、精力更加集中,从而促进人的记忆力的提高,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都有较深的体会。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人类才有了丰富音乐题材的产生和运用,不少歌曲和器乐曲我们听上几遍就能熟唱,甚至能背唱,如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歌曲的形式来唱上几遍就能背唱,这正是充分运用了音乐对人的大脑记忆功能的促进作用。最后,谈谈音乐对人的意志力的激发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科技创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科研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科研人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的研究人员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人的意志、情绪和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从音乐的本质上看,它既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因为它的旋律中包括着丰富的情感倾向,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中运用大调的主和弦作为全曲的动机并加以发展,其旋律以同音反复和三度、四度跳进为主要特征,如在歌词三个“起来”中连续运用四度和三度的向上跳进,使旋律产生出巨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曾经鼓舞着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的伟大胜利。解放后,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仍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而拼搏,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摧人奋进的音乐作品去培养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主义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增光、献身科学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科技创新的进步作出贡献,努力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一个台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结语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2
引导企业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建立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聚集创新资源持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带动行业进步和产业升级。产业园现有“两站三中心”46家,其中省级以上32家。2014年,申请专利775件,其中发明专利321件;获得专利授权414件,其中发明专利88件;申报高新技术产品229只,其中省级112只;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58只,其中省级70只。
2面对需求,创新要素支撑仍然薄弱
2.1创新机制不畅
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转移支付方面受限于财政体制,很难获得市级财政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承担高水平项目的能力。产业园内研发机构基本上都集中在原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创新载体和平台之间也鲜有互动、关联和共享,缺乏系统性。企业融资难度较大,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难以突破商业银行的信贷壁垒获得贷款。创投风投机构缺乏,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种子基金等服务创新发展的产品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成立了江南银行科技支行,但以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股东担保、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等形式的贷款仍在探索之中。
2.2高端人才匮乏
高层次人才是产业园发展最具价值的引领力量,只有不断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才能构筑自主创新的高地。目前产业园无论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创新发展需求。现有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机制,以纳税销售作为拨付资金的条件,实际是在形式上不容许创业失败,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同时,在企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较少,顶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政府引导和企业投入相结合的人才吸引机制还没有形成。此外,高层次人才在产业园创新创业,涉及到子女就学、医疗、家属就业等问题,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2.3机构服务滞后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紧密联系了科技与经济,服务于广大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结点。科技中介的价值在产业园的认知度不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主要从事知识产权、项目申报策划、高企认定等层面的服务。在促进研发设计、科技创业、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方面缺乏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时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很少愿意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帮助分析研究,而高新技术对应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不重视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往往造成项目投资的失败。
3审时度势,凝练创新驱动发展思路
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发生质的变化,已成为经济新常态。如何迅速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是产业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一步科技工作必须要找准定位,明确思路。
3.1明确发展定位
深入分析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放宽视野,主动对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抢抓国家支持苏南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纵深推进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把产业园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和“苏南创新潜力区”的目标定位,亟需研究制订产业园“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对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指导科技工作的开展。结合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根据产业园定位,重点选择1~2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和创新品牌。
3.2培育新兴产业
把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围绕生物医药、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快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如果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那么落脚点则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3.3集聚创新资源
科教资源匮乏、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产业园的发展必须集聚整合创新资源。一是要拓展区域合作。立足与中关村的合作,探索收益分配机制和创新服务模式,承接优质项目。同时,借鉴周边园区的先进做法,开展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打造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基地。二是争取上级资源。结合现有基础,积极创建产业研究院、国家级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超前谋划加强指导,支持企业承担核心技术攻关、工业科技支撑、重大成果转化等高水平科技项目,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三是打造人才高地。加大投入招科引智,着力提升软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最优的政策吸引人才,提升创业平台孵化能力和创新平台集聚功能,纵向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自主创业,横向促使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对接。
4不断完善,构建科技创新促进体系
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建立健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三大体系,强化对创新链、产业链的服务和有效衔接,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化联系程度,提升产业园发展水平。
4.1建立产业创新体系
一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外来科研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弥补本地薄弱的科研力量,探索与高校院所联建研究院所,开展研发攻关、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做强上海交通大学江苏中关村节能减排研究院,建成集空调、热泵、噪声性能及长效特性测试于一体的实验平台,推进冷却塔检测中心、国家级电梯检测中心的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供应链配套,优化生产配套环境,不断完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相互依存的网络体系。加强平台、项目、能力提升等集中集成支持,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支持它们承建专业孵化器,放大企业研发、经营实力,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三是加快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联系相关产业或行业的企业,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服务创新链,对相关产业、行业开展深层次研究,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推动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推进相关技术的共享,形成创新链整体竞争力。
4.2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产学研政策的定位,要以促进创新型人才本土化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不断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企业研发和项目实施能力。其次,加大对研发机构、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到早期技术研发中,通过合作研发促进研发管理能力的提升。再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提高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能力,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
4.3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3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借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合县域科技创新的目标、条件,考虑到省级区域、市级区域的差别较大,关注到有关县域数据的可得性,基于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科技部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意见》,遵循构建指标的一般原则,并结合内蒙古80个旗县(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评价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内蒙古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本身的独特性,为了构建一个能反映其产业特点、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选择遵循独立性、代表性和统计性,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降到最低,以免影响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充分考虑内蒙古县域科技创新指标元素,准确规范地反映每个旗县的科技创新能力。
2.可行性原则考虑资料数据的可获取性;设计的指标不能太复杂,尽可能简练,易于评价;以定量指标为核心,便于精确地量化每个旗县的科技创新能力。
3.系统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要全面,有侧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一个县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真实情况。
4.导向性原则通过设置评价指标,引导内蒙古80个旗县(市)树立发展科学创新的理念,引导县域政府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使每个县域都能意识到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县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内蒙古80个旗县(市)科技创新的总体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内蒙古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三个,二级指标九个,三级指标二十二个,
二、内蒙古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行的保障条件
(一)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与统筹协调作用
县域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指导与统筹协调的作用,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提供充足的保障。政府应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推行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
(二)健全政策制度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4
1.1股权投资是民营企业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首选
大多民营企业无论是扩大原有的企业经营规模还是投资另一家科技型企业,更倾向股权投资。对10家大型民营企业调查显示,9家表示股权投资是其对外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还有1家企业表示,鄞州区政府积极推动该企业上市,由于不愿意股权被引进的风险投资稀释,且担心上市后失去公司控制权,政府推了三年上市计划,但该公司仍没进行上市筹备。有83.2%的中型企业表示,股权投资是其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考虑。小型企业和微小企业更要求对公司保持绝对的控制权。同时课题组通过天使引导基金了解到,一些天使投资人很乐意投资的科技项目,由于创业者考虑到天使投资的介入会稀释股权,而放弃了天使投资的融资计划。
1.2民间借贷是个人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要方式
居民个人可以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但由于前几年股市低迷,居民购买股票的热情降到谷低;可以通过将资金存入银行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但由于银行更多地将资金贷给了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以致很少有资金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居民可参股企业进入科技领域,但由于对科技领域的不熟悉及高风险的恐惧,创业及参股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较少。而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达,依靠地缘、血缘、亲缘、业缘关系,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等,民间借贷成了居民一种重要的理财工具,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民间资本也很依赖,进而导致民间借贷是个人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主要方式。
1.3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领域意愿下降
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冲击、房地产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资本在投资中受到了重创,因而投资变得谨慎。宁波民间资本主要在服装、电器、玩具等行业上发展起来,金融危机后,这些行业出口萎缩,新的经济增长点仍在摸索中,民间资本投资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2013年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3304.5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高技术产值分别同比下降8%、7%;出货值934.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2014年宁波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民间投资1955.0亿元,增长12.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9.0%。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全年比上半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
2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的障碍
2.1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受到歧视
尽管国家一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但是更多停留在政策层面,在实践中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着许多的歧视。第一,行业准入存在歧视。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而外资却能进入60多种。如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的风险投资和科技融资租赁公司,基本由政府和外资主导,民间资本较难介入。第二,资助扶持政策方面的歧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各省市激励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2008年以后,除江苏、上海、武汉等极少数省市还坚持一些优惠税收政策外,其他绝大多数省市已不再执行了。2008年底国家税务局出台了116号文件,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只能是高新技术企业,把大部分中型科技型企业和所有小型科技型企业排除在外。第三,融资方面存在歧视。贷款门槛过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难以达到贷款要求,即使符合贷款条件,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而风险投资公司与科技融资租赁公司又由政府和外资垄断,民间资本没有话语权,民间资本也就难以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
2.2科技创新的高风险让民间资本望而却步
民间资本从小作坊和劳动收入中形成,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好机遇中得以快速积累。有很强的盲目性、投机性和短期逐利性,热衷于房地产、矿业资源、农产品这样简单,不需要很多专业技能,快进快出的投资领域。而对于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技术复杂的科技创新行业,民间资本拥有者没有信心。他们普遍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缺乏科技方面的专业技能及对科技创新前景的把握,对于科技创新不敢涉足,对高风险的科技创新领域有很强的规避意识。2014年,宁波市新设企业数量较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共14152户,制造业8843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07户。从同比增速来看,新设企业增长较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26.6%、88.1%、66.1%。制造业的新设企业数远远低于批发和零售业,说明民间资本还是倾向于投资熟悉的传统产业。尽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设户数增长超过100%,但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槛低,不需要很多的资金,不需要厂房,只要一间办公室,也不需要特别高端的技术,且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等因素推动。
2.3信息不畅导致进入障碍
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其中一个障碍是信息不对称。民间资本急于寻求有前沿科技的投资项目,苦求不得,而很多好的科技研究成果却因缺乏资金难以实现成果转化。据调查,民营企业主要通过生意场上的朋友了解投资信息,占到了63.3%;其次是媒体,主要是互联网信息,占到了41.8%;有17.1%的企业通过政府部门获取信息;而通过中介机构获得投资信息仅占7.6%。55.7%的企业表示在投资科技项目时,没有进行市场调查、技术分析等可行性研究,看到周围的朋友这样做利润丰厚,就跟着投资。正是因为信息不畅,导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即使进去了,也因为信息源缺乏科学依据,产品简单复制、投资失误或盲目跟风。最典型的案例便是2010、2011年光伏产业的盲目扩张。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民间资本疯狂进入,各地大量的民营灯具、文具、打火机企业也纷纷追逐光伏产业,最终导致产能大量过剩。
2.4全社会科技创新环境不佳阻碍民间资本进入
在经济转型期中,我国过快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全社会普遍较为功利浮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以致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愿和动力,市场流行一句话:“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企业花巨资进行的科技创新,很轻松地被其他企业仿冒、假冒。每年广交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高达几百宗,专利案件是主要投诉类型,占总投诉量的60%以上。江苏紫阳假日卧室用品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高科技的“三明治复合席”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产品一问世,遭到40多家企业非法仿冒的群体权。《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公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88.44%的人购买过盗版的书籍、影像制品或电脑软件;57.88%的人买过假冒名牌商品。为了停止中国侵权,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发动机技术、航天技术、飞机制造、远洋过渡、电子侦察、光热电技术。
2.5民间资本投资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5
技术创新的评价主要围绕技术创新的水平测度及绩效评价展开的,从尺度上看,主要从区域、产业及企业三个尺度展开相关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创新与技术发明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一种综合创新能力。
1.1技术创新水平测度技术创新的水平测度,主要是基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机制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形成复合指标进行度量。(表1)
1.2技术创新绩效测度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以区域和企业尺度的研究较多,产业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为主。AkihiroHashimoto(2008)、AstridCullmann(2009)、Fang-MingHsu(2009)、V.J.Thomas分别应用不同的DEA模型测度了日本、OECD、台湾、美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连燕华等分析了用于描述国家技术创新产出的计量方法,计算了近几年我国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比。范群林,邵云飞(2011)从中心化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的视角,测算我国六大地区26个省市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并对比分析了西南地区5个省市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水平和特征。也有学者在知识函数基础上以创新弹性方法来研究技术创新绩效。创新弹性是指创新投入每变化百分之一,创新产出变化的百分数]。Buesa等(2010)结合因子分析和回归方法,通过知识生产函数研究了欧洲区域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研发支出强度的产出弹性约为0.1。杜颖(2011)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的分析数据,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对区域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劳动者素质对创新绩效的弹性最大,达到3.873。
2城市化及新型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urbanism和urbanisation首先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师Cerdá于1867年在其著作《TheoryofUrbanization》提出[22]。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给予定义。人口学认为城市化首先是人口的城市化,即人口的非农化,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化迁移的过程。地理学的观点认为城市化是土地覆被的城市变化及居民聚落的空间再分布。社会学认为城市化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城市方式的转变。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非农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其外在表现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城市化或或表现为人口的迁移运动和集中,或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间分布变化等。但是仅仅以人口指标、城市用地面积来反映城市化程度尽管直观、简洁,但存在对城市化的片面理解、理论上是不严谨的。从目前我国出现的城市化来看,已经出现了若干弊端。《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
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关于新型城市化的定义研究方面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何转移,使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继续推进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道路,称之为新型城市化道路。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全国和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比例相应下降。②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各自独立的状况变成联系密切的城镇系统。③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扩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居民”。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
3科技创新与城市化作用模型
3.1城市化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的可能机制Higgs指出在1870-1920年期间,美国城市化水平与专利申请数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Feldmanand和Audretsch发现专利活动在大都市区更为突出[26],Glaeser指出城市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外溢及更频繁的相互交往。从目前研究来看,城市化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主要是从创新扩散、人力资源集聚、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研究。
3.1.1城市的专业化与多样性优势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兴趣、能力、需求等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高度专业化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够共享特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内部联系等资源。城市聚集了不同的人、企业、产业等,形成多样性的环境,为不同行业和学科领域人员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机会,促进新技术和新行业的产生。
3.1.2城市的人力资本形成优势城市的受教育机会及教育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农村,城市环境更有利于人们发展自身技能,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有技术水平不一的众多厂商共存,使各种特殊技能和天赋的人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3.1.3城市形成信息交流网络的优势在大城市里,创新活动中的各个行为者在空间上相互邻近,有利于缩短彼此之间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度,降低机会主义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交流与协作。
3.1.4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和扩散城市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完善的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创新扩散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城市不仅是创新有效率的生产者,而且为创新扩散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创新可以快速地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从一个企业扩散到另一企业。
3.2技术创新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技术创新的城市化,以创新理论为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高效、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城镇体系结构合理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科学技术进步永远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的第一推动[32]。
3.2.1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城市化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对交通、能源、信息、通讯的不断渗透使城市的地理位置相对改变,城市的可及性或通达性将得以改善,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自然增强,城市可资利用的资源相应增加,使城市区位利益因此提升,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城市的聚集功能。信息技术、通讯网络使得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摆脱了空间限制,城市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3.2.2技术创新促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大转变也就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转变。
3.2.3技术创新对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缓解效应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动态演化过程。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又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制约,导致约束效应。
3.3实证分析与仿真模拟科技进步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可以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城市化等因素联系起来。科技进步贡献率能够从宏观上反映科技、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产出增长的关系。Solow首创综合要素生产论概念,把综合要素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②给定投入量的产出量增加;③其他:包括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进等。他认为综合要素生产率就是总产出中扣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影响的部分。对于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分析,一般采用长期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方法。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当模型中科技创新的误差项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动态影响,通过方差分解分析科技创新的变动对于经济结构转型重要性。王光净建立的产业结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7个),其一级指标包括产业协调发展程度、需求结构指、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环、产业技术进步程度、区域比较优势、政策因素指标。其中,Y代表各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A代表技术创新能力,K代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H代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U代表城市化水平;δ为技术创新能力指数,α为物质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β为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γ代表城市化影响指数,ξ为随机扰动项。对(3)式两边取对数得到模型的线性化形式如(2)式。在(4)式中,A可以用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总量来代表,K可以用历年固定资产及折旧率计算,H为消除物价因素的教育支出表示。U可以采用复合指标(城镇人口比率、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值、市区面积占全区面积比值)来衡量。系统动力学理论(SystemDynamics,SD)是建立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基础适用于中长期社会经济分析和预测,被誉为“战略与决策实验室”。王海燕等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利用因果关系图研究和分析了粮食生产、需求、价格以及库存等因素之问的因果反馈关系。该模型模拟了国家投入、个人投入、国家政策及自然条件对粮食供求情况的影响。罗光裕等把政策性的因素和和污染物的实证结合起来,建立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城乡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模型,模型共涉及人口、资金、污染指数等112个变量。克服SD模型的不足,通过GIS的二次开发,与SD模型、cellularautomata(CA)模型结合,可以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化在技术创新驱动下时间、空间动态过程。余洁用GIS和SD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动态模拟预测研究、王行风等采用SD-CA-GIS的方法,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包括资源开发子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环境管理子系统。
4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6
人格系统的管理效果对创新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诸如好奇心、合作精神、等因素都是产生创新能力必备的个性品质,而这些个性品质在科技创新人员进行创新活动时的有效组合,直接制约着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创新能力能否可持续发展受制于成员个体人格结构的基本构成和个性品质的组合效应。(1)好奇心-激发创新的欲望当一个人对未知事物有了好奇心之后,就像稚嫩的幼苗处于发芽期间,这时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它"健康、自由成长",同时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只有这样,好奇心才能继续得到健康的发展,最终展示出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其所面临的创新任务。否则,好奇心就会被扼杀在萌芽当中。(2)创新团队需要合作科技创新者在科研团队中,总会有一种自觉地归属于其所参加的科研群体的意识。这种互动通常会产生一种漩涡效应,即在一个科研团队中,以一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学科领头人为中心漩涡点,其余成员都受其影响,激发各自的创造力,同时又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使其漩涡继续扩大。
2科技创新人员与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管理系统
成员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是个人的在内资源,要想进行科研创新,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量,以及对这些知识的运用和转化等能力,所以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管理则属于自我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对于自我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来说,也就是创新者在进行自我管理时,最主要的管理功能是针对知识的积累、应用过程进行调控并进行相应的能力配置,其中包括对各类知识和各类能力的选择、组合、转换以及协调控制。(1)科技创新中的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当前,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积累,这些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知识不断的创新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的爆发,才为我们社会及人类文明的提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想要获取充足的理论知识,就要不断的学习。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可以为科技创新者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大家扎实的基础。一般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①能明确自我价值观念,管理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优势;②能确定最佳的表现方式、谋求最好的贡献;③能对学习、工作任务实施有效的计划、分析、监控和修正;④能对成功达到某种特定结果具有坚定的信念;⑤能对目标和任务有强烈的主人翁感、责任意识和义务感;⑥能尽力寻找和运用深度学习、研究策略来完成学习、工作任务,不浅尝辄止;⑦能通过比较、日志能形式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实施有效调节。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是一位成功的自我管理型学习者,创新人员不仅可以积累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其他两个系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对整个创新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不仅是从书本获取知识,更要向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学习,以及整个科研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2)科技创新中知识的应用如果不实践,知识反而等于零。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科技创新人员,切忌做马谡,当有了想法后立马付诸行动,要知道,任何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是在科技创新者的双手下产生的,而不是脑海中。自我管理能力对创新者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知识在输入与输出上的效率,而且决定了只是元素的组合能力及知识结构的再生能力。输入输出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只有输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输出到实践当中去,而在实践当中的经验与教训又变成了新的知识输入到创新者的大脑中,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得一颗颗创造之星冉冉升起。
3科技创新人员与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
自我管理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兴趣与意志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自我管理系统的动力子系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能量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创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科研创新团队中成员个体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动力系统能否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以支持科技创新者知识的再生产和创新能力的再提高。(1)激发科研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兴趣是科研进步的推动力。很多科学家都是由于对某个方向有着浓厚的兴趣才有所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兴趣使科技创新者在总带着积极主动的状态和情绪进行创造性活动,乐其所为,不觉疲劳。而且促使创新者在创新时激发更多的灵感,获得触动,使他们的创新思想想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同时,广泛的兴趣有助于创新者建构广博的知识储量,扩大他们的创新视野。(2)创新意志与坚持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应该不惧怕失败,因为有时候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有意义,同时要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勇敢地选择具有社会价值和一定风险性并且无人敢尝试的创新选题,并能屏蔽和抵制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和困难。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创新能力,更基本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创新欲望。对于每一科技创新者来说,完成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除了需要资源配置系统的优化运行,还需要有动力发动系统的持续支持。而保证动力系统运转的主要动力源是个体的兴趣,外界压力虽然也能迫使个体形成一定的动力,但不仅爆发力有限,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有限。动机系统的高能量则是创造力迸发的支撑。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