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1
论文关健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创新
教育部于20伪年3月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版》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一些修改。《修订版》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并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意识,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文化。它成为人们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本人清醒地认识到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就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辩证地处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单纯地“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还是更多地引导儿童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创造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实质都涉及到正确树立现代数学教育观的根本问题。针对这种情形,作为新伐纪的教师,我们要认真思索。改变旧有的不符合新大纲要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与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本人总结了以下三种数学棋式,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四要度”教学模式
(一)导人新课要有“强力度”
新课的异人要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小数点位策移动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抽象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26,83和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教师叙述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3.,有个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洽治这个2683,于是趁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魔术师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教师演示时用粉笔把小数点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移位后的这个数还神气吗,为什么,通过这一问一答,把知识蔽入于童话形式,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思维。
(二)传授知识要有“参与度”
传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切不可搞一言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单纯接受知识的活动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是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因此,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采用了以下做法: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的优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从几方面体现。
(1)冲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师生的积极性统一起来。一般教师在提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同时,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点。这样就引导学生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2)参与重点、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确定的重、难点,既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厂责仔感。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
(4)参.与板书设计与练习中学会学习。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井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分四步进行,让学生寻找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第一步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第二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多边形的面积。第三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找出了多种解决间题的方法.但实质都是割补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并为后面的独立探索打下了基础。第四步不做任何标记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独立求出不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让他们自由选择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巩固学习要“多角度”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要从教材、疑点等不同角度来组织练习。因此,数学习题设计与评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数学评批不仅是巩固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极为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习题设置与评批做到如下儿个方而:第一,实现从“布里习题”到“设计习题”的思想转变作为课堂教学的部分。习题常常是一堂课的尾声.因此,搞好习题设汁,实现从“布置”到“设汁”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的练习中进一步提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习题设计的几种有效方式。为了达到练习的多角度”,教师在挑选和编配习题时,可以采用:①由浅人深的递进习题,使习题有层次感。②一题多变的拓展式习题。在设计习题时,通过代换移植、转化等方式将课木中的例题由一类变多类,原貌换新貌,使间题逐步引申和拓展,将解题方法顺利迁移,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开阔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③同题异解的辐射式习题。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在讲例题时应注意一题多解,而且要在习题设计中细做文章。因此,教师在精选习题时要有意识地偏重那些可川多种思路来完成的习题,并鼓励学生不拘常法,寻找变异,敢于创新,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灵感。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思维锻炼。第-.在习顾评批时.应注盒评批中的“粗”与“细”,调整讲评中“重”与“轻”并且组织学生对作业的“思”与“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四)课堂总结要“高浓度”
一堂课临近结束时,教师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浓缩,提纲甲领是一堂课的归纳概括,正如写文章一样,要有“点睛”之笔,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匆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二、“精讲巧练”的教学棋式
精讲:时间上‘.限讲”,内容上有选择性地讲,教师讲课的时间根据疑难问题的多少而定,疑难问题多,讲的时间就多一点.疑难问题少,讲的时间少一点巧练:紧扣知识要点,设计知识迁移训练,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总是纵横交错联系着,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应紧扣知识点,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三、“启、导、练、评”教学结构模式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2
创新思维,主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在当今的低学年的语文课程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难以言喻的巨大意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里都难以离开对创新思维能力应用。妇孺皆知的是,学生开始了解学习方法与出现理性思维的时期,以及他们身心发育的阶段均是小学这一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路,能很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充分运用到创新这一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详尽的介绍并提出了,锻炼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路,这便是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小学生创新思路的锻炼。进而,我们在严肃对待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完成并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一目标。
二、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怎样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诱导知识接受者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便是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要想调动潜力,激发知识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涌现创新思维的成果,只能靠主动参与这一方法。因此,阅读必须构建一个互动活跃的学习空间,建立一个敢于想象大胆思考的学习气氛及,培养一种求思笃行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在上《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提出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一方法,乌鸦还能怎样才能喝到水?学生可能会回答在瓶子上弄个洞或者是倾斜瓶子甚至提出找一根吸管来喝水等等,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这时则要充分鼓励学生回答,用合理的方式表扬他们,并把这些观点择写在讲台前,对其进行分析,让全体学生进一步思考。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合理利用积极参与这一方法,可以较好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表述过这样的一句话:主动质疑比解决质疑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好的质疑,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大家一共需找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顿悟,所以支持学生合理提出问题。第一,要确保学生主动质疑的动力。在学习文章之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时对课文某些方面提出质疑,并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动力,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再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地在自己的质疑中找出解决之道,这中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第二,还要让学生有思索质疑的手段,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和质疑的途径,指导学生要有对症下药的能力。通过可诱导孩子联系课文的类别特征和生活主动质疑,可引导孩子思考标题主动质疑,可开导孩子依照文章核心段落和语句主动质疑,可指导孩子找到课文的中心词语主动质疑等等的具体操作办法,锻炼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的能力,激发思维,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曾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远胜于知识。这不光是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还在于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想象是种催化剂,它能催生出知识。在语文阅读活动里,老师应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一些图片,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想象能力,通过让学术对课文细节的展开,对文章故事结局的补充描叙或者合理的编纂全文等方法,使学生能在图文结合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的能力,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在锻炼知识接受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合理利用现代科技。
在当下现代科学技术充斥着的时代,多媒体教学也更多的走入在我国的学课堂,小学语文教师更因跟随时代的脚步,合理把现代科技融入到教学中,便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如今的社会,小学生早已接触了电脑等教育设备,因而为了更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平台,把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的读物放在这一平台上,在电脑上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例如:语文老师在取得学生家长支持配合的提前下,增加学生网上阅读的作业,这在让小学生掌握了解现代技术的同时,还能是他们拓宽阅读知识视野,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3
1.开放探究式教学,轻松快乐地学习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轻松、和谐、愉悦的。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使小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充分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开发其创新思维。因此,我坚持开放的探究式教学,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改变以往的严肃形象,把自己和小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和蔼可亲的形象更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性。其次,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发言,鼓励提出疑问,且鼓励自主解决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好奇心很重,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真正地为其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敢说、敢问、敢做,从而真正地开发其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后,有学生提出:“回声是怎么回事啊?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呢?”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先去寻找答案或查找更多关于回声的资料,然后开展一节讨论课。这样教师鼓励小学生的做法,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追求自己的好奇心,更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开发。
2.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互帮互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教师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高低分为6人小组,前提是教师一定要对班级成员做全面的了解,真正做到小组成员间能够和谐有效地互动学习,在组内形成合作的关系,组间是竞争关系,既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培养其竞争意识。组内的合作使小学生充分发挥小主人的地位,生生之间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营造出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学习环境,组间竞争更促使小学生不甘落后,激发斗志,敢于表现自己,提出质疑,这无疑开发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创建小组合作学习,是真正坚持了新课程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不同见解,积极探究。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节《造一艘小船》时,我组织了合作小组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让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改进小船的形状,增大船侵入水中的体积,加大装载量。此时教师就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完成后,教师也不急于评价,而是先让小组代表自我评价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再让小组间互评,指出对方作品的优点及缺点。这样小组间的交流进一步开阔了小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吸收不同见解,不仅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二、坚持科学实验,“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最终归宿都要“实践”。认为,“实践分化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人的样子来组织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过程。”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坚持实践就是坚持科学实验的活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坚持注重科学实验课,积极做好指导,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使小学生敢于大胆地假设求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最后一节《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用语言表达一下实验工具、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共同准备实验工具,集体动手完成实验过程,然后让制作成功的小组讲解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完成的小组虚心听取,并在课后继续完成实验。最后一定要展示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论作品美观与否,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耐心指出作品的优点,婉转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加小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使其真正感受到动手实验的乐趣,把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三、结语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4
关键词:演示实验创新思维能力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
边教边实验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结论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的形式。
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可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不是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扩散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新改进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原有的实验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不是太好,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道参与对演示实验的改进。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愿望并付诸于行动,进而强化学生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和敢于改进前人科学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做高温玻璃导电实验时[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取一小块玻璃,用镊子夹住后在酒精喷灯上烧成黄豆粒大的玻璃球,趁玻璃软化时,将两根铜线插入玻璃内,尽量靠近但不要接触。再取一个带有发光二极管的音乐贺卡,从贺卡电源接头处引出两根导线,再把自制的玻璃球串联起来。玻璃球在未加热前,贺卡音乐不响,发光二极管不亮,表明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球约1min,听到音乐声,但发光二极管不亮,继续加热约30s后发光二极管就亮了。这表明玻璃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这样的实验改进后,无论是直观性、趣味性还是美感上,都比原来的教材上介绍的实验强得多,再加上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增加演示实验的层面
中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表层、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而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单层次、单侧面的实验内容。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尽量让学生能从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
例如,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3],很多教师简单的把厚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没有什么好想的”。重新设计这个实验教学时,可先由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厚纸片能否掉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先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旨在引起学生对厚纸片与水杯的重点观察,然后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而杯口向下、向侧面,盛少量水,不盛水,在盛满水的水杯与厚纸片的接触处插入铁丝等多种条件下厚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观察和全面观察,便能较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在“物体内能的变化”的教学中有个演示实验[5],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到底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似乎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如果改变教材一举成功的做法,而是实验时在厚破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了。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便可自然地引出一个实验设计时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何变“看不见”为“可见”?顺着这个思路展开过程并组织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认识,甚至终身难忘
5、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演示实验教学方案:
案例二:测电阻率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设计五种以上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法。课堂上再讨论总结,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可有方法:
(1)安培表内接;
(2)安培表外接;
(3)两已知电阻和安培表;
(4)伏特表和已知电阻;
(5)两伏特表测---。
师生再共同分析各方法的利弊,选择最佳的方案。
案例三: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时,可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做周期与质量是否有关?我手中有两个小球,如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下面是同学们想出的几个方法。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看体积大小。
(b)用手感觉一下。
(c)用天平称一下。
(d)让两小球碰撞一下就可知质量大小。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5
道: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质疑。如果我们沿袭传统的理论说教,对学生的疑问动辄呵斥,不给学生设置开放的思考和提问平台,也就无法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这就与高效课堂南辕北辙了。
例如,在教学南北朝相关历史时,我就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结合影视材料和网络信息对北魏孝文帝迁都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在大家汇总的几个观点上,我们加以启发,让大家认识到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对历史的影响。大家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该时期鲜卑族、汉族以及其他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家重点讨论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六项措施,从政治制度、文化生活到思想意识还有血缘的融合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认识到民族融合在历史中的积极意义,迁移知识生成技能。
和谐、民主是生本课堂的根本基调,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分析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商讨。我们只有打造开放的历史课,民主的课堂平台,才能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情感,进而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为探索创新奠定基础。
二、巧设问题启发,关联知识脉络
问题是牵引我们攀登知识果树的绳索,也是我们关联知识脉络的网格。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知识环节和知识转折点,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巧设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创设的问题可以新颖多样,要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备课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推演,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紧抓教学重难点,才能设置紧扣教学目标的话题讨论。
譬如,通常在教学时,无非是让学生背诵《》及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以线性思维来分析其对中日两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样拘束在中国的立场和角度肯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思考问题“:假如你是当年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你会以哪国利益为重,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中日两国怎样的建议?为什么?”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考虑问题的方法和重点就不同。历史学习就是训练我们周全的问题分析和探索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以传统的线性思维来指导学生认知,我们还要能跳开角度,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和发问,这样一定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和全新的观点。这样的角色型角度思考,促使学生去深入了解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吸引学生全面展开独到性的讨论和研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启迪创新思维,实践学以致用
创新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大家以开放的、建设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基础学习上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探索思考,在解放思想的同时,从新颖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问题,然后博采众长,实现创新和提高。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6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首先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故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创新就预示着风险。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不一的坚持创新,才可能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在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的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这些史实都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作性思维。
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首先“纵向联想”,指出林则徐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渣滓。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当今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由一位历史人物,这位同学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