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冶金工程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冶金工程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湖南望城;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
中图分类号:TG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基地发展现状
目前,基地已经形成良好的有色精深加工产业基础,已有晟通科技、金龙铜业、纳菲尔新材、美特新材、航天磁电等规模以上有色行业企业35家;已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长沙)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精深加工产业技术联盟等管理机构;拥有晟通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南大学—晟通科技研究院等1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已搭建望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望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孵化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有色产业实现产值28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242亿元,占85%。
二、基地创建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产业发展在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转变有色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有色产业特别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现状来看,还依然存在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含量不够高、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有色之乡”湖南创建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符合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仅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全国有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也是当今高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材料。目前,我国有色产业科技发展仍处于跟踪研究、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和关键技术引进为主的阶段。在未来十几年里,有色金属行业要推进技术、产品、装备的更新换代,实现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必须注重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实现由有色金属大国向有色金属强国转变的目标。基地创建可更好地发挥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国家支持有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以长沙望城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载体,有效地整合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有色科研资源,形成人才资源集约利用、产学研优势互补、科研协同效应强的有色金属科研创新链,切实提升有色金属行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二)有利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七大新兴产业,除“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外,其它五大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都和有色金属材料有关,因此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有色企业虽然数量多、实力却弱,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却少,新合金开发方面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关键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明显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基地创建可将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有色金属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等产品创新环节的无缝对接,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有色金属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在边缘领域和交叉领域培育出战略新兴产业。
(三)有利于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有色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到: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99%;国内电解铝平均吨铝直流电耗1.3084万千瓦时,距国内先进水平1.21~1.25万千瓦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而基地创建可先行先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体制、土地管理、投融资体系、行政管理体制”等十大重点改革领域政策,有利于实验和走出适合有色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两型”典范,进而带动全国有色产业走低能耗、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基地创建发展思路
国家级基地创建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自主创新精深加工产品得到开发,绿色高效工艺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应用。到2015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以上,培育3个以上销售收入过100亿的大型集团,5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的企业,实现有色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90%以上。
(一)精心编制基地规划,优化功能布局
规划10平方公里为长沙望城国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区,将其科学划分为铜铝材加工区、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区、重有色金属加工区、稀有金属加工区、物流中心等五个功能区。其中,铜铝材加工区以金龙铜业和晟通科技为依托,集中在金星大道两侧;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区以美特新材、海星高科、富能高科为依托,集中在金星大道、望城大道沿线;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加工区以中航起落架、纳菲尔、航天磁电为依托,集中在望城大道以东及长沙航空园地域;研发中心主要以晟通研究中心、有色金属研究院、有色产业孵化中心为依托,分布在各企业中;物流中心主要以高星物流园为依托,建设在望城大道以东、赤岗路以北和石长铁路沿线。随着石长铁路复线的拉通、长沙西货站的扩建,基地向西再延伸。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工艺,着力帮助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打造著名品牌。以质量品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两化融合为重点,主动对接引进世界500强、全国100强企业,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以晟通科技为核心延伸铝加工领域,以金龙铜业为核心延伸铜加工领域和有色金属循环再利用领域,以航天磁电为核心延伸高档永磁铁氧体器件和高性能粘结钕铁硼、稀土磁等新型航空磁材产业领域,以美特新材为核心延伸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新型电池材料产业领域。
(三)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打造高精产品
全面落实望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的发展意见》和望城经开区《“515”工程企业扶持办法》,用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人才培养与引进。重点帮扶晟通科技、金龙铜业、五矿湖南有色等湖南省扶持有色产业发展“3438”战略的三大集团,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晟通科技为核心开展航空用高抗损伤容限合金、高强度铝合金品种开发,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具有较好成形性能的汽车车身用合金开发;以金龙铜业为核心开展铜合金引线框架、高强高导新型环保铜合金接触导线、铜包铝开发;以五矿湖南有色开展大规格钨钼靶材开发,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高精产品需求。
(四)大力实施“两型”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大力推广安全高效、能耗低、环保达标的生产工艺,推进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两型”产业。发挥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开展尾矿、废渣及废金属等再生资源分拣、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等再生技术研发和应用,以金龙铜业循环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紧邻湖南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的优势,大力推动废铜、废铝等金属回收及再生,率先发展再生铜、铝金属产品及其高附加值的下游制品,挖掘有色金属的最大潜力,切实把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优势产业。
由于基地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待扎实拼搏,奋力而为。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基地有色产业潜力将不断凸显,基地也必将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对有色金属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30号.
冶金工程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卓越计划 材料工程 专业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8-0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的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人才需求。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工程师后备人才。同时,作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的新举措,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范围和规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它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因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理念与评价标准等方面均紧密契合教育部推进的“卓越计划”,因此被纳入计划之中。
桂林理工大学近年来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计划”。全校共有3个本科专业和4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含材料工程)获批开展“卓越计划”,成为了广西唯一获得研究生层次“卓越计划”的高校。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在实施“卓越计划”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改革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一、广西实施“卓越计划”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环境与条件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在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框架内开展,亦即需要大学、企业、职业界、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良好合作与互动才能实现。目前高等教育依然沿习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对外部需求的了解不够,因此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就是为了改变工科研究生培养规格单一的局面,通过明确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如双导师制、企业参与、社会评价、与职业资格挂钩等)实现培养制度的变革。但目前这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环境仍然存在诸如产学研机制不健全、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质量保证机制不科学和缺乏专业认证制度等问题,这些情况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广西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事实上,工程硕士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了曲折和探索过程。美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蓬勃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工程硕士计划实质是四年本科计划的拓展,其宗旨是为工业界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它注重工程设计和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工程硕士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这表明实践经验与较高的学术水平并重是工程硕士在美国获得认可的重要因素。欧洲大学和企业在培养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方面有比较成熟的合作运行机制。来自企业的工程师能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其中一般包括不少于3个月的职业实习以及3个月以上的实战性研究论文或设计项目。此外,发达经济体还普遍将专业认证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与高等工程教育挂钩,如在美国未经ABET认证的工程专业学生很难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在欧洲,进入FEANI认可的工程专业学习是获得工程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在日本,JABEE认可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免试通过技术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在英国,工程教育更是以取得专业资格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工程硕士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其突出应用性的定位,并与各类专业资格挂钩。
国内一些首批加入“卓越计划”的高校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如南京大学实施了分级课程体制,突出讲座、沙龙、实战模拟、案例教学等内容的比重,学位论文则强调以案例研究为主;还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对“卓越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研讨与测评。河海大学对其特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全面的探索。他们提出了“重理论,强实践”的理念,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与学术型有所区别,注重案例和研讨式教学,通过“顶岗实践”获得工程实践能力,其学位论文的可以是规划、勘探、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和应用研究等。
虽然广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但已经提出了“14+4”千亿元产业发展计划,力争包括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等14个产业的产值达千亿元,同时培育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材料学科是实现该计划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则是最为急需的高级人才。虽然目前广西有能力持续支持实施“卓越计划”的大型企业不多,但亟待技术升级的企业则比比皆是。
二、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发展现状与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其前身可追溯到1992年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的地质专业,以后逐步增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基本上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学科。该学科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招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其中,材料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点授权建设学科。
通过多年建设,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的格局,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新技术、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新型电、磁功能材料及能源功能材料、绿色建材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密切结合广西优势有色金属、矿物和植物资源等设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学科目前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还与广西1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科研成果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0亿余元,并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研究成果。
但是,材料工程硕士培养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为:第一,现行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设置了实践环节,却缺少相应的强化训练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与学术型研究生差别不大;第二,材料工程硕士自身的认可程度不高,所录取的学生一般是成绩未达到学术型研究生要求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况,而且自费上学的比例偏高;第三,研究生导师对培养工程硕士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学生在完成一年的理论课学习后就要到企业去实习,对导师的实验室研究作用甚小;第四,近年来追求学科全面发展成为普遍的趋向,使得桂林理工大学原来的有色金属行业背景明显淡化,在材料学科上表现为涉及领域宽,科研工作大多集中在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或纳米材料等新材料领域,而传统的金属材料和冶金工程反而成了弱项;第五,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为“卓越计划”工程硕士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创新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全程互动实施“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为全面提升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最佳的契机,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切合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工艺设计与新产品研发两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新思路。广西工业技术落后,主要依靠资源生产初级产品,生产过程高消耗、高污染。工艺设计类工程硕士的培养则针对这些问题发展,将相关的技术改造与工艺设计作为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内容,依托产学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为企业解难题、创效益,进而提高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认可程度,强化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而新产品研发类工程硕士的研发工作主要是服务于落户在广西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和海洋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开展新产品研发或进行扩大实验,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根据论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的不同,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毕业论文的形式。如以工艺或流程设计为主的工程硕士要在企业实习至少半年,其毕业论文以工艺或流程设计为主;而以新产品研发为主的工程硕士则留在实验室,借助本学科的仪器设备完成相关研发工作。
在培养标准上,我们提出要围绕工程基础教育(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和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两个中心环节层层递进,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知识、推理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项目与工程管理能力和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具备较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双导师制,把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专业基础教育优势与企业导师在工程设计与实践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工艺设计和新产品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开发过程的组织能力,有效促进“卓越计划”在材料工程硕士层面的贯彻与实施。基于材料学科的特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在材料学基础理论方面同样需要扎实的基础。因此,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学术型硕士相同,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则要突出材料加工与工程设计等方面,这部分教学任务可优先安排给有“双师证”(即教师证和工程师证)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此外,还专门开设了实践环节,用于实验技能实训及现场实习等。
在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方面,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也与学术型硕士有所不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不要求在省级以上正式学术期刊,考核主要集中在毕业论文(或设计)所体现的工作量、创新性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在研究生评优和奖学金评比中,主要考核工程硕士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或方案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情况,并使之与学术型硕士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可比性,创建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桂林理工大学与桂林地质矿产研究院、广西三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和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下转第54页)(上接第49页)的产学研基地。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时,要求企业要以“准员工”的标准对待,严格要求且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而相关企业也有优先挑选毕业生的权利。桂林理工大学经过资格和能力评审,第一批共聘请了15位企业导师,均为企业高层或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企业导师要对在企业进行的工程实践培养内容和培训标准,如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授课、生产现场学习与安全培训、参与新产品研发和工程设计等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企业教学完成后相关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培养质量鉴定。
为了确保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能够符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桂林理工大学提出了校企合作、全程互动的理念,并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校级专家小组及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并为每个试点专业提供专项经费。学校在鼓励相关试点专业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学质量。为此,材料工程专业也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对现行的材料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此外,还通过校内导师定期与相关企业保持沟通,了解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课题执行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对方企业通报,真正做到“全程互动”。
总之,实施“卓越计划”对创新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桂林理工大学将依照校企合作、全程互动的理念,扎实做好“卓越计划”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试点工作,努力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共赢,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福莹等.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
[2]姜尔林,宋恭华.工程硕士教育制度环境的不足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3]陈兴德,王翠娥,王晟.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现状与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
[4]顾建民.美国工程专业学位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3)
[5]陈乐,王沛民.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6]汪辉.美欧日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050,2010JGA031);桂林理工大学教改工程项目(2010B06)
冶金工程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炼铁厂;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1.钢铁企业面临的发展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是钢铁强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技术投入、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与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自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经济就进入了调整期,钢铁业的产能也由此进入了过剩阶段,价格大幅下滑,盈利空间急剧萎缩,一度陷入产品销售困难的窘境中,行业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尤其在当今极度节能环保理念的前提下,诸多企业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调整,钢铁厂等重污染企业势必面临更大压力的深度调整。早在2010年,随着《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就有业内人士做出预测:在未来两三年内,钢铁业重组进程会显著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炼铁厂的企业经营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考验。特别是在当今时代,要想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需采取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举措,首先从钢铁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基础出发,做好内部保障,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炼铁厂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炼钢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钢铁市场的需求,导致我国炼铁厂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管理中,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一般都仅凭过往经验来进行管理,缺少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分析。
2.2.设备规模较小且不够先进
一些小厂和老厂的设备老旧,设备的规模较小,缺少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的机械设备,直接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出现。
2.3.技术水平低,人员更换频繁
受炼铁厂的特殊工作环境的影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一般文化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较低,而且工作人员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人员更换频繁,技术纯熟的操作人员不多,对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就更有难度,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现代化设备管理需求。
2.4.缺乏对厂内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
在炼铁厂的设备使用中,普遍存在对投入使用的设备保养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严重欠缺,很多项目负责人都只考虑眼前利益,以超进度完成生产任务为最终的目标,设备和工人的加班现象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设备每天运行20小时以上是常见现象,使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加速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极大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状况。
3.加强炼铁厂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几点关于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建议:
3.1.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3.1.1.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所谓的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即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在制定的时间地点,按时进行,即便出现生产任务紧张而时间安排不开的情况,也必须停止,马上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保养,切不可疏忽大意。
3.1.2.提高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识
在炼铁厂内部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以使得上到高层下至基层的所有人员都明白机械设备完好率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其与维修保养工作的必然联系,提高炼铁厂全员的设备维修保养意识,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考核和维修保养工作的抽查,切实做到将思想认识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3.1.3.严格执行维修保养程序
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机器寿命直接的影响。严格执行必要程序马虎不得。首先是对设备零备件的安装,避免因各种不当操作造成设备零件的过早磨损。安装中要合理选择材料,进行热处理工艺,保持零件的度和设备的防腐工作。其次是进行规范化的岗前的日常点检和维修保养,严格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定检方针,有效避免机器因带病工作而引发生产和安全故障。最后是巡回检查和总结分析阶段,根据维修保养时间和各项统计数据,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综合确定。
3.1.4.掌握维修保养技术
对维护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掌握零部件的安装、日常检查和维护等必备的维修保养技术外,还必须要掌握各种修复技能。对检修更换下来的零件,进行外观和性能的双重修复,使之再次投入使用,为工厂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提醒的是,在修复时,要根据零件的磨损度进行相应厚度修复,基本的技术规范为:镀铬层厚为0.01――0.2mm,金属喷镀层厚为0.5――2mm,手工电弧焊≮1mm等。
3.2.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
3.2.1.加强设备有劣化倾向管理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非常复杂,在维修保养过程众所要求的综合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在点检检查的过程中,完全要突破陈旧落后机器设备检查中的局限性,打破“五感”检查和使用简单手段检查的落后方式,而应积极开展先进的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工作,做到对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隐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倾向管理,确定最佳的预知维修和保养的时间,实现有序管理。
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作为现代化设备管理的一种基础性技术,是点检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点检定修制的需要。
3.2.2.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除了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外,还要做到安全生产,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要想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在提升维修保养剂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准的同时,还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禁止在使用中,出现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等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发生,否则很容易让机械设备过度磨损,不但降低其正常的使用寿命,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多发。除了对基本设备的安全管理外,还要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特殊设备进行定期和巡回的安全检测,以确保安全生产。
3.2.3.维修保养、安排方面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机械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是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动作的主要内容。在设备投入生产前,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维修和保养时,要委派经验丰富、技术水准高的人去,使之达到生产标准化要求。
在机械设备调配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并及时的掌握生产进度和各方面的需求,做到正确选型,合理调配。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中的二次保养维护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使用与维修保养之间的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3.2.4.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
设备能否安全使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操作的人。因此,加强操作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坚持所有人员持证上岗,从思想根源上加强他们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是钢铁厂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外部形象。在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投入到炼铁厂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尤其对那些无法通过人员劳动完成的高危险和该难度的大量工作,机械设备的投用给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由于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与管理阶段都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只有做好并加大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工作力度,才能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更好的为炼钢厂提供高效生产的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磊 洪梅 崔秀珍 路国强;;浅谈如何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 第10期
【2】黄孙义;;浅析炼铁厂设备的维修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