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事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事管理论文

药事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字:药品市场市场信用分类管理

完善市场经济,加强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一直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但是,就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而言,完善的市场经济更应该是一种基于信用机制的经济体制。对此,我国的民商法律有明确的表述,如《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票据法》第10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合同法》第6条亦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可以说,与信用相关的法则渗透了我国整个调整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我国药品市场已初具规模,在供销链链接、竞争机制、价格形成与管理、品质保证、广告管理等诸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经济转型时期,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和违法经营等行为屡禁不止,即使进行突击大检查或“严打”等手段,在地方保护主义等防护伞下也只是治标的办法,可以说,医药市场依旧面临着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

1我国医药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现状

1.1广义药品市场的主体信用缺失

广义的药品市场主体信用,是指药品市场的主体(包括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的企事业单位)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经营活动,遵守契约关系规则,合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意志与能力。它包括很多方面的信用,诸如财务信用、合同信用、借贷信用等等。现今广义上的药品市场主体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市场交易行为主体之间严重缺乏信任;合同信誉遭到严重破坏,债务纠纷不断;市场交易行为的失信。

1.2狭义的药品市场主体信用缺失

狭义的药品市场主体信用是指药品市场的主体在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过程中,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而遵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规范的意志和能力,并因此取得社会信任的程度j。现今狭义上的药品市场主体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在设立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内部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在药品研制环节,研制不规范、资料造假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在药品生产环节,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淡漠,忽视质量管理,把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管理制度等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在药品经营环节,经营企业过多过乱、层层加价,出租柜台、挂靠经营、虚假广告、非法市场等不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在药品使用环节,降低质量要求或者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的问题在基层和农村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多;不正当竞争屡禁不止。

2针对当前法律环境,我国药品市场中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所遇问题

2.1上位法的缺失

近期,全国不少地区纷纷着手重建社会信用。但是从各地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试点情况来看,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最大障碍是法律障碍,因为目前在我国尚没有一部国家法律涉及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构架与实施细则。

在药品市场信用方面,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9月出台了《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后文简称暂行规定),此规定对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和交流、信用等级的定义与分化、企业信用的激励与惩戒及其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是对企业信用的征信和信用评价的有效尝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缺乏上位法的支撑,往往规定中所要求的款项不能实行或不能达到立法本意。如对失信企业的信息披露,因现行法律只限定了诚实守信的原则,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及《药品管理法》都没有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对象,是否可以对公众公布,为避免对外公布企业信息的行政诉讼,药监执法部门只能在系统内披露企业失信信息,从而导致了企业失信成本过低。

2,2现有规定的操作性不强

除了上述《暂行规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难点外,《暂行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惩戒和激励的措施过少过轻的问题。一些惩戒措施对企业的失信行为惩罚过轻,同时对企业守信行为的激励过少,从而既起不到对企业失信的惩罚作用也激励不了企业自动守信。

2.3信息记录不完全,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

因《暂行规定》对信用档案中应涵盖哪些内容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其中第六条、第七条分别规定了信用档案应该包括和不应包括的内容,但规定中限定档案内容不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政策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其具体是什么并未明确,所以造成各地的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内容不一、信息记录也不完整。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各地对《暂行规定》中信用评价原则的理解不同,实际操作中掌握的尺度也不一样,往往只有定性的指标,缺乏一个定量的指标。

3国外设立的有关信用的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欧美发达国家的信用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管理机制。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培育起了“讲信誉者生存、不讲信誉者淘汰”的良好信誉机制和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大多都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了信息披露公平、公正和迅捷,并通过完善非政府的市场信息披露和社会信用评级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公开和透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信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授信方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受信企业的信誉、信用状况,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准确性甄别出不同信誉价值的企业类型,实现了信用市场中唯一稳定的博弈均衡(授信,守约)J。上述2个方面使信用市场中的违约率大大降低,同时也使授信方判断的受信企业违约概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形成提供信誉资源与信用资源的激励和有效供给。

3.1国外信用管理的立法简述

在世界上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因为只有市场上信用经济成分相当大时各类信用管理服务才出现,才需要信用管理相关的基础法律来维持市场规则,只有信用管理专业法律健全的国家,才能上升为征信国家。

美国在信用管理上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已有l7部,涉及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使用等各个主要环节,《公平信用报告法》是其核心法律。1995年10月,欧洲会议通过了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纲领》,这是欧盟在信用领域的第一个公共法律。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建立资信评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而美国建立市场评估体系是以市场为主导。

在亚洲,有消费者信用管理专业法律的国家和地区包括13本、韩国、台湾、香港。

3.2国外信用管理法律的特点

3.2.1有关信用管理的法律规范比较完善从整体上了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着比较完善的法律规范,所有现行的信用管理法律基本都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及使用等环节,并且整个法律体系不仅包括对个人信用体系的规制也包括对企业及政府信用体系的规制。

(1)有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使得政府不必亲自参与信用信息的收集和评价,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可为其提供信用信息,在信用信息收集、加工和传递方面更有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政府成本。(2)法律对提供信用信息的中介机构也有较多完备的规制,使得中介机构能提供有效信息。(3)建立了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如1966年颁布的《信息公开法》和1976年颁布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使得许多案件调查过程和方式都及时传递给公众和企事业单位,保障和增强了政府的信用度。

3.2.2致力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从外国信用管理专业法律的立法角度看,主要通过以下原则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1)消除信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影响的原则。(2)金融机构平等和正当经营的原则。(3)控制信用工具发行的原则。(4)强制性开放征信数据原则。(5)指导征信机构的工作方式,并使其提供真实信息的原则。除法律外,美国政府还出台了一些信用管理有关的规则,最著名的有“统一消费者信用准则”和“统一商业准则”。(6)法律系统配套,具有相容性。

3.2.3具有保证信用法律体系正常运转的奖惩机制为使得信用管理法律有效的执行,发达国家都有各自保证信用法律正常运转的奖惩机制。

4建立和完善药品市场信用法律制度的探索

4.1对广义药品市场的主体信用缺失规制的建议

4.1.1设立惩罚失信行为的法律规范,提高失信者失信成本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更是一个经济范畴。因此,信用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法律与道德应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法律无所作为,道德也是苍白无力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造成上述信用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法律缺乏有效的失信惩处机制,加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就使得法律规范力和强制力居然成为对市场交易中的失信行为毫无办法的软约束。

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行为的指导性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上述法律都没有可操作性的条款,针对性也不强,对于个人失信行为没有明确规定惩罚力度和方式。这种信用法律制度的真空状态,使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客观上降低了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对失信者的失信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鼓励。低微的“失信成本”显然不足以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4.1.2设立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法律规范,提高社会信用信息对称程度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资信服务行业也还在建立过程之中。只有对信用信息的来源和取得方式,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确保信用信息的完全和对称。事实上,当前我国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并没有法律依据。由于信用信息的相对封闭和分散,或者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缺乏相关的法律限制,都可能造成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而信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公平使用信用信息,从而造成信用混乱。

4.2对狭义的药品市场主体信用缺失规制的建议

药事管理论文范文2

(一)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的一般薪酬形式

(1)年薪制。

主要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一种固定的报酬,它将高层管理者业绩的间接性和长期性加于考虑的范围中。除了给予这部分人员较高的固定工资外,还为这部分人员提供较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保障以有利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奖金制。

主要针对公司内部一般行政类员工,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工资。

(3)提成制。

主要针对销售类员工,提成一般等于销售额与提成比例的乘积,或是将销售额的定额部分扣除后,以剩余的销售数额作为计算提成的基础。

(二)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的主要特点

医药行业的薪酬目前呈现高管职位薪酬走高、浮动收入增加、分配方式单一三大特点。(1)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呈上升趋势。高级员工的收入在近几年的医药行业中总体平均上升5.98%,尤其是在近两年来,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涨幅超过1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对高级管理层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培养。

(2)浮动收入占员工总体收入的比例增加。

在薪酬结构,浮动收入在医药超市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医药超市企业主要由销售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浮动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销售佣金、奖金及长期激励收入。浮动收入占收入的比例增大从整体反映了医药超市企业对员工绩效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制药企业逐渐都接受了利用浮动工资这一薪酬工具来激励员工的方式。

(3)分配方式单一。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中,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主要利用奖金和绩效工资两大薪酬工具来对激励员工,在总体薪酬分配中,资本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所占分配的比例较少。

2以Y公司为例调查、分析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

(一)Y公司薪酬概况

Y公司属于中型药品连锁超市行业,其薪酬福利体系也显现出与其他行业相区别的特征,具体薪酬概况如下:

(1)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为员工免费提供住宿,法定节假日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补贴,每月组织两次员工带薪培训;

(2)药师和医师的基本工资主要在2000-2500元区间,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基本工资主要在2500-3000元区间,其他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基本工资均在800-2000元;

(3)薪酬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销售提成+岗位津贴+全勤奖+工作补贴+销售ACE奖+其他工资;

(4)实行奖罚制度,即销售额前100名员工有相应的物质奖励,销售额倒数前50名员工有相应的处罚;

(5)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按其员工实际基本工资额度签,而是按照法定最低基本工资额度签。

(二)Y公司薪酬状况调查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一线员工、普通行政人员等基层员工)和高层访谈(访谈对象为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及人力资源部总监等高层人员)两种方式结合。主要调查了以下问题:

(1)员工对目前薪酬水平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对目前的薪酬水平没特别感觉的员工群体主要集中在基层人资源人员及部分医师药师等人群;对目前薪酬满意的员工群体主要是中层人力资源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人员,其次为一般基层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一线营业员、财务人员、部分实习生等。

(2)员工认为决定工资高低的因素

由于药品超市行业的性质,Y公司特别重视一线销售员工的个人业绩,而对该部分员工的学历和职称不怎么关注;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个人业绩不占据其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而职位的高低与工作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则是决定该部分人员薪酬高低的主要因素。据该公司最新的薪酬报表显示,该公司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的基本工资均在800-2500区间,工资水平较低。在Y公司员工的总体薪酬中,绩效工资占据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根据弗隆的期望理论可知,员工的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算企业给予员工再多的效价(绩效激励)还是很难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很难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3)除了工资,员工最看最的因素

数据显示有30%的员工除工资最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近50%的员工除了工资最重视好的工作环境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这说明员工对和谐舒适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比较强烈;根据麦戈莱伦的成就需要理论可以判断出Y公司员工主要为友谊主导型的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较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且渴望被人喜欢,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小团体,那么针对这一类型的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让他们尽量在团队中进行工作,上级主管应尽量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做协调性较强的工作,这对激励员工非常行之有效。

(4)员工对公司福利设计的看法

经数据调查有70%的员工认为Y公司福利太少或基本没什么福利,而只有15%人员认为Y公司福利设计合理,笔者深入分析调查问卷人群后得知,认为福利设计合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员中。这主要是因为Y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及优秀人员都给予较好的待遇和激励,如为这部分员工给予Y药品超市购物卡奖励和带薪旅游、带薪假期等激励。

(5)员工认为多久调薪一次合适

数据显示52%的员工希望3个月至半年内调薪一次,而Y公司实际调薪情况则为1年半一次,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可知,调薪作为激励因素,企业只有实施令员工满意的调薪政策才能最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只会增加员工更多的不满以及离职的可能性。

(6)员工对公司薪酬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评价

在调查中有8%的员工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与此相比有81.3%的员工认为Y公司在员工薪酬的支付问题上不够及时和准确,还有75%的员工认为Y公司经常拖欠员工工资。笔者经过深入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发现,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的员工主要为一些优秀或资历较深的员工,而认为Y公司薪酬发放不及时或经常拖欠的员工主要为基层的行政人员和普通销售人员。Y公司在薪酬发放的区别对待上已经成为造成员工离职或不满的主要因素。

(三)Y公司薪酬体系调查结果

薪酬作为企业吸引、激励以及留住所需人才并获取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薪酬管理的水平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问卷调查及Y公司高层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企业薪酬管理具有一些优点,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如下。优点:对高层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有长期激励作用;薪酬管理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奖罚分明;重视对员工的相关培训;岗位设计较为合理。缺点:注重绩效工资,忽视员工基本薪酬的设计;部分岗位薪酬偏低,导致不满;薪酬差距较大且加薪较难;没有建立满意的薪酬激励体系;薪酬政策朝定夕改,没有长期有效的执行;用人唯亲,薪酬管理过程中家族性质浓厚。

3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不同类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应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才能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公司也应该针对不同员工,设计不同的激励制度。对于一线营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低层次需求更加强烈,应该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开支,同时辅以较高的销售提成奖励,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激励,如为员工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及一些假节日旅游福利等,使员工能够安心地在企业工作,培养其忠于企业、为企业奉献的精神。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大多为知识型员工,因此应该在物质激励基础上,需要注重情感交流,更多地给予员工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对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非物质激励,为其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道路和晋升渠道,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忠诚度,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为企业关键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在培养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辅以较高水平的报酬,防止员工被其他同行猎走,留住这些可用之才,为己所用。对于基层技术人员(医师药师营养师等)而言,由于其成就感的需要较强,公司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这部分员工开展知识讲座,专业知识交流互助等,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追求,支持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设定教育基金为这部分人员的再教育提供资金支持,或定期选派一部分优秀人员到国内外与同行优秀的医师药师进行交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重新的工作设计使得工作更富挑战性,明确关键职能使得该部分员工的地位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薪酬管理体系再设计

薪酬管理制度再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岗位设置的调整、人员配置的调整、健全企业全体员工考核制度以及调整对企业全体员工劳动关系的管理等,从而为薪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笔者认为薪酬体系再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查工作外,还应当优化薪酬发放制度和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1)优化薪酬发放制度

调查显示,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类似企业经常拖欠员工工资,因此需要优化薪酬发放体系,以确保员工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工资。通过规范并优化薪酬的发放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满意度,降低因工资发放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的员工离职。

(2)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通过与Y公司高层进行访谈,得知Y公司为了降低给员工购买法定福利的支出,因此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没有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额度来签,而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来与员工签订合同,再以这个工资标准为员工缴纳相关法定福利。这样势必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困惑,最终导致员工离职。公司应当在与员工签订合同之时,向员工详细说明基本工资的额度、绩效工资所占的数额,以及其他收入的来源。

(三)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弱化家族式管理作风

家族式医药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这些企业对员工管理都较为苛刻、同时在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几乎没有,很多政策朝令夕改。这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很难保证工作质量,最终会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且不少类似企业当前面临着业务量的快速提升,这在客观上需要公司尽快扩大管理层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家族式医药企业能引入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创造更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目的,用制度来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解决相关的补偿不及时的问题

(2)加强对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的宣传和教育

药事管理论文范文3

一、非处方药的特点

(1)非处方药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2)非处方药按标签或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说明文字应通俗易懂;

(3)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是指那些能自我做出判断的疾病,药品起效性快速,疗效确切,一般是减轻病人不舒服的感觉;

(4)非处方药能减轻小疾病的初始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5)非处方药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不在体内蓄积,不致诱导耐药性或抗药性;

(6)非处方药的药效、剂量具有稳定性。

二、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1)应用安全:①根据文献和长期临床使用证实安全性大的药品;②药物无潜在毒性;不易引起蓄积中毒,中药中重金属限量不超过国内或国外公认标准;③基本无不良反应。④不引起依赖性,无“三致”作用;⑤抗肿瘤药、毒麻药、精神药物不能列入,个别用于复方制剂者例外;⑥组方合理,无不良相互作用。中成药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

(2)疗效确切:①药物作用针对性强,功能主治明确;②不需经常调整剂量;③连续使用不引起耐药性。

(3)质量稳定:①质量可控;②在规定条件下,性质稳定。

(4)应用方便:①用药时不需做特殊检查和试验;②以口服、外用、吸入等剂型为主。

三、非处方药的遴选分类

西药非处方药分类是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根据非处方药遴选原则与特点划分为:解热、镇痛药,镇静助眠药,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消胀药,止泻药,胃动力药,缓泻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肝病辅助药,利胆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感冒用药,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维生素与矿物质,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避孕药23类。中成药非处方药分类是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其中符合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38种病证归属为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7个治疗科。

四、国家非处方药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7月22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剂)目录,共有325个品种,没有区分甲、乙类,其中化学药品制剂165个品种,中成药制剂160个品种。每个品种含有不同剂型。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至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公布了六批4326个非处方药制剂品种。

五、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换评价

2004年4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4年开始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通知》规定,除以下规定情况外,申请单位均可对其生产或的品种提出处方药转换评价为非处方药的申①监测期内的药品;②用于急救和其他患者不宜自我治疗疾病的药品。如用于肿瘤、青光眼、消化道溃疡、精神病、糖尿病、肝病、肾病、前列腺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性传播疾病等的治疗药品;③消费者不便自我使用的药物剂型。如注射剂、埋植剂等;④用药期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医学监护和指导的药品;⑤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药品;⑥作用于全身的抗菌药、激素(避孕药除外);⑦含毒性中药材,且不能证明其安全性的药品;⑧原料药、药用辅料、中药材、饮片;⑨国家规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品、和放射性药品,以及其他特殊管理的药品;⑩其他不符合非处方药要求的药品。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已批准为非处方药品种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对存在不安全隐患或不适宜按非处方药管理的品种将及时转换为处方药,按处方药管理。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379号)和《关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生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食药监安[2004]323号),已明确规定将肺安片、朱砂莲胶囊、复方拳参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4个品种按处方药管理。

2005年12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氯霉素滴耳剂等12种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按处方药管理。这次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9种,中成药3种。具体药品为:氯霉素滴耳液、氯霉素滴眼液、硫酸沙丁胺醇片、硫酸沙丁胺醇胶囊、硫酸沙丁胺醇缓释片、硫酸沙丁胺醇控释胶囊、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含片、吲哚美辛栓、千柏鼻炎片、于柏鼻炎胶囊、源吉林甘和茶。

2007年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解毒痤疮丸等4种药品转换为甲类非处方药,同时将三维B片等7种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2007年7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将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14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

六、非处方药的分类及专有标识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药事管理论文范文4

一般比较成熟的甲方企业都会有长期合作的施工方,并且也会很谨慎地考察新的合作方。对于已经有过合作的施工方,基于过往的了解,可以纳入邀标名单。而针对新的合作方,则需要进行考察了解。考察分为储备考察和入围考察两种,储备考察主要是考察公司规模、资质、整体运营状况及过往业绩,一旦符合考察标准,就可以纳入储备资源库;另一种是入围考察,入围考察是针对某一具体实施的项目寻求合作方进行的,相对储备考察,要更加细致一些。因为施工方会根据具体的项目推荐具体的施工队伍,所以,入围考察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施工人员的考察,包括施工队伍在建的工地、库房、甚至工人宿舍都要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工地的施工流程管理、技术管理、物料管理以及员工管理,以确定这支队伍是否有完成该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施工队伍整体状态符合考察标准,那就会将这支队伍纳入邀标名单。

2技术答辩

确定邀标单位之后,项目甲方应该在项目现场举行一个技术答辩会。现场踏勘之后,向邀标单位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包括施工标准、施工要求、完工期限等。了解基本情况后,受邀施工单位做出具体施工计划,在大部分施工企业中,施工计划是由经营部编制的,但是经营部对现场了解有限,也不会亲自参与施工过程,所以经营部编制的施工计划很容易和现场脱节,因此,甲方企业最好要求由具体施工队伍编制施工计划。这个施工计划不仅仅包括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保证,还包括施工方对项目的理解、施工现场规划、施工流程规划,甚至具体到塔吊的分布、施工电梯的设置、物料的堆放,这些细节都可反映出施工方的经验和水平以及对现场的掌控能力。通过这一轮的筛选,被选中的施工单位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谈判了。不过通过技术答辩确定邀标对象的方式会赋予甲方工程部很大的话语权,这也意味着工程部的责任很重,所以甲方工程部需要对现场和施工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把握好这个环节。

3战略分解

在基本确定受邀施工单位之后,还要对所有施工单位进行分析,对整个项目进行战略目标分解。根据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标段和工作量,对于邀标方式确定的施工单位,如果以前有过合作的,那么基于以前的了解可以确定他们的工作量,而对于新开发的施工单位,就需要谨慎地评估并且在工作量分配上留出余地,以免出现无法按期完成或者出现施工问题后无法补救。在施工过程中,甲方也要起到把控作用,尽量避免全线开工,而是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进度计划,这样新的受邀单位可以先做一些样板供甲方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后续工作。如果甲方能够做到尽量科学合理地对项目整体进行战略分解,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有着切实的把控,那么项目施工方出现重大纰漏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

4技术支持

成熟的项目甲方都会有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工程技术及现场管理考评,考评后给施工单位评分并给出详细的考评意见。对施工单位来说,甲方的考评意见正是促进他们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个考评机制要建立在技术支持部门的水平和公正之上,所以,对技术支持人员的要求很高,例如万科地产,他们的技术支持部门对工程的考核已经达到柱、梁、墙面等很细的层面了,考核做得越细,施工质量就越能够得到保证。对于甲方自身来说,这种技术支持的考核机制也为自身积累了丰富的施工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把握工程的要点和难点以及施工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项目竣工后,甲方一定要求施工方绘制竣工图,由于施工现场和设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竣工图对项目将来的管理和修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避免将来使用过程中出现由于对项目结构不了解而造成的事故或者问题。

5奖惩制度

药事管理论文范文5

1.1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称系统)是一款基于网络操作的规范化、集成化的项目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受试者管理、质量控制、药物管理、AE/SAE(AdverseEvent/SeriousAdverseEvent)管理、经费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模块。

1.2系统的应用

系统采用用户权限管理的模式,实现用户与权限的逻辑分离。系统管理员可根据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用户的权限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解决试验中用户多样化和不定性(工作变迁等)问题,实现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支持不同IP地址的访问,可为机构办人员、研究者、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等用户提供经授权后的安全访问服务,防止数据的扩散,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解决临床试验中普遍遇到的协调困难、管理混乱、信息封闭和决策迟滞等问题,实现全面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2结果

2.1项目申报与基本信息填写

申办方/CRO在系统中申报项目时填写试验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既可以减少伦理办公室及机构办人员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又能有效降低数据多次录入而发生的错误率。申办方/CRO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到伦理审核的进度,便于后期工作的安排。项目启动后,申办方/CRO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与研究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稽查或监查时,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申办方/CRO无需翻阅大量资料,即可方便了解到相关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2.2项目审核

2.2.1伦理审核

在系统中,伦理秘书可以查看到申办者填写的伦理审查申请是否通过项目负责人(principalinvestigator,PI)的审核,以对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工作,减少了纸质版传递需要的时间,加快了伦理审核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实施中,伦理秘书可以查看到是否有发生SAE、项目中止等情况,以及以上情况是否及时在伦理管理模块填写相关的报告,保证了临床试验严格按照GCP的要求进行。

2.2.2机构审核

机构人员根据申办方/CRO填写的项目信息、伦理审核结果和试验前相关资料递交等情况,判断是否可以签署项目协议,完成项目启动前的项目审核工作。

2.3项目管理

2.3.1研究者

根据GCP法规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由PI授权为项目研究者。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研究者在系统各模块及时补充项目信息使得试验数据得到实时更新,保证项目所有参与者可以及时了解受试者入组情况、AE/SAE、合并用药等项目的实时动向,避免了纸质化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项目协调困难、管理混乱等情况,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项目方案、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CRF)和知情同意书等变更版本在系统中及时录入的管理,可以让研究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是否有最新版本的相关资料。研究者及时掌握其中变化的内容,可以避免违背方案或病人签署错误版本知情同意书等情况的发生。

2.3.2质控员

质控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核查方案执行的符合率、知情同意书签署是否规范、药物使用和受试者入组等。根据系统管理权限中的项目人员分配设置,质控员可以查看到机构对本科室的每月质控安排,并能较快捷地查看到需要质控的内容,较快的完成质控表。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质控员不再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每个月的质控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系统中设置的电子签名功能,质控员在完成质控表格后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再次验证即可实现电子签名,完成数据的审核。所有质控表都设有打印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存档。系统采用具有较好灵活性和通用性的审核管理功能,可以完成需要有多人(质控员、研究者、PI等)逐级审核的质控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能够查看审核的内容但不能对其进行删改,且只能看到正在审核的对象,确保提交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质控员查看伦理管理模块,可以督促研究者将项目受试者发生的SAE按照CFDA的规定及时上报给申办方、CFDA、伦理委员会等部门。

2.3.3药物管理员

药物管理员由符合GCP要求的医生或护士承担,并由PI授权。试验中,药物管理员要定时抽查试验用药物的情况以保证存储环境等符合GCP要求。根据研究者在系统受试者管理模块中已经输入的药物发放和回收数据,药物管理员填写试验用药物质控表时,只需要选择药物名称和批号即可自动生成药物接受、使用、剩余和回收数量,从而快速完成质控表,有效减少药物管理员清点药物的工作量和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药物管理员应当注意系统中的药物有效期和剩余药物数量,要求在药物到期前一个月或剩余药物量不足一个月使用时,应及时通知机构人员或临床监查员(clinicalre-searchassociate,CRA)准备提供新的药物,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保证受试者用药的有效与安全性。

2.3.4机构办人员

项目管理中,机构办人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项目信息、受试者管理、质控工作、项目结题、人员管理、药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管理、档案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分散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资料的信息化控制和调配,优化临床试验的机构工作流程。机构办人员可以及时查看到项目的受试者入组情况,以确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在系统的试验药物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试验用药物的接受、发放和回收情况,但药物的发放和回收只能够查看,不可以做随意修改,保证了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在AE/SAE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档案管理和信息通知等模块,机构办人员可以快捷地查看到需要查询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模块都设有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需要的数据进行筛选进行制表、制图,从而完成对试验项目中的相关数据的汇总和统计。

3讨论

药事管理论文范文6

经济改革之前,医药企业可以通过药品批发商等中间环节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再销售到患者手中,也可以直接将药品投放到医院当中,并以高回扣、降低价格的方式获取医院市场以及非处方药销售市场,致使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网络十分混乱。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持续和深入,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通过取得国家认证资格的中间商才能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和各零售环节。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医药企业都将目光集中到少数几类获利高的药品上,同类药品过量生产,类型繁杂,使得市场销售更加困难。随着同类药品的过度生产,使得药物的推销和滥用加剧,对于低收入者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现代医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新的医药市场规律,努力完善自身营销管理,建立建设有序的销售体系。首先、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将熟悉医药和营销专业的人员组建在自己的销售团队中,可以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进行招聘。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熟知企业文化,忠实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掌握企业产品和竞争产品的特点以及自身产品的优势,掌握市场情况,充分培养他们对企业产品销售的自信,成为市场销售的生力军。在维护渠道和市场秩序,开展区域促销活动和反馈市场信息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二、理顺销售渠道:包括理顺现有销售渠道和发展新的销售渠道。不同产品对销售渠道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企业的独家产品适合与区域销售实力强的知名渠道合作,按照其对市场的辐射能力可分为一级渠道或二级渠道等,这一方面可增强产品在该地区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也保证资金的回笼。质优低廉的普药产品适合与区域销售覆盖能力较强的连锁企业合作,以增强产品的覆盖面和上柜率。当然,不管是新产品和老产品,都应该对合作企业有不同的销售政策给予支持,以体现互惠互利,维护共同发展。随着医药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连锁逐步成为一种崭新的模式,很多大型的医药商业同时经营医药连锁,使药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逐步减少,医药商业利益得到保障、积极性得以提高,药品价格也更加实惠。第三、全面加强销售成本管控突破价格制约瓶颈: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加强,药品招标、基药价格管控等使企业药品价格得到了相应的控制,特别是基药产品价格的控制和稳定非常严格。另一方面,企业面临药品成本的节节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和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都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如何保证质优价廉、如何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不仅仅是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销售环节成本的管控也非常重要。只有合理控制销售成本,才能突破国家对药品价格的制约,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全员营销

(一)全员营销的营销理念

全员营销是以市场为中心,将企业资源和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的营销方式。企业对产品、渠道、价格、促销与成本、需求、服务、便利等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使营销过程更具有完整性。企业全员将市场以及营销部门视为核心,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营销工作。全员营销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各部门目标统一,企业全员达到统一。随着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药企业要建立以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高低直接意味着企业的营销成果高低,努力提升客户的服务质量,完善医药企业的相关售后服务,不仅能够使本企业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也能保证能够在市场上长期保持优势。

(二)激发企业整体潜能

在全员营销理念下,医药企业各层、各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使企业的整体潜能得到提升。首先高级管理层需要完善企业的顶层设计,制定出良好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中要格外强调使企业各部位全体人员结合为一体。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全员的力量,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企业营销部门需深入市场调研,努力了解市场销售状况以及消费者的反映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生产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获得更大利润。而随着企业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营销人员能力的提升,产品销售量的上升,营销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将得到提升,这样不仅个人的业务和能力得到肯定,企业的利益也将得到体现。营销部门与售后部门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及时了解企业产品的售后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