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1

一般观点认为,国有经济体量庞大、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明显,但缺乏活力创造力;非公经济运作方式灵活、充满创新本能,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个领域仍然较为薄弱。在混合所有制的包容性框架下,各种所有制形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迸发更为强大的发展动能,这固然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仍然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坐标系中,探讨所有制之混合,是否还有着更为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概念范畴上,“所有制的混合”如何不同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本身?有哪些更为根本、更为深远的内涵,可能为经济制度设计和国家治理实践带来哪些重大突破?

――所有制的混合,是对经典理论的否定,还是充分尊重和结合中国实际,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对经典理论的丰富、创新和完善?

――从宏观制度框架和微观企业结构来看,各种所有制形式对于所有制的混合有哪些新的诉求,所有制的混合和优化配置有哪些瓶颈、桎梏,如何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张力的制度平台?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所有制的混合现象广泛存在于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研究西方国家的所有制混合,对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这就特别需要厘清,中国特色语境中的所有制混合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其原则、方向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些重要议题,都需要从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出发,深入总结实践探索有益经验,通过系统的分析论证寻求解答。我们将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新近研究成果集结成本期“所有制之混合”专题策划,以期激发学术思想理论界对所有制混合相关重大议题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也将紧密追踪学界最新研究进展动向,及时集结并推出后续研究成果,敬请读者关注。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现实中的初级阶段要提高物质生产力,就需要发展商品市场和交换关系,需要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和分配。归结起来就是需要多种所有制,这就必须对单一公有制进行改革。然而,激烈的所有制结构更迭,必然造成摩擦、动荡和破坏,前苏联走极端的“休克疗法”就是例子。

――贾华强

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有“两层楼”的制度安排问题:一层楼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一层楼是这种制度的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越过了基本经济制度层面,而直接深入到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属于治理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混合所有制经济同国家治理体系是相通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经济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常修泽

经过多年渐进式改革和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与所有制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宏观上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并存,微观上不同经济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因此,混合所有制在我国将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

――田 广

民营经济、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产业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制度与行政方面,应当围绕这些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完善法律制度,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重塑监管模式。在强化政府监管独立性的同时,要着力遏制利益集团左右政府决策和出于小集团利益而故意阻碍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为,为民间资本构筑进入垄断产业的制度平台。

――剧锦文

为了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各级国资委须按照《决定》精神,提出全面的政策要求和实施规则,使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因行业等各种条件制宜的原则,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邱海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2

第一,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此,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到*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改制面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以上。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开展董事会试点。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年底,*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有*家完成或启动股改程序,占*%。今后,应重点推进中央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有条件上市的要上市。

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年后,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共有*万户,而到*年,国有工商企业户数减少至*万户,减少了一半。*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亿元,而到*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达*万亿元,增长了*倍。*年,中央企业净资产*万亿元,到*年,增长到*万亿元。*年,《财富》全球*强中中国内地企业有*家,这些企业全部为国有控股企业。今后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还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3

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颁发以来,各部门、各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国发27号文件、“十二五”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等政策文件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12家成员单位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中提出九大行业和领域,分别是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这九大行业和领域是我国实体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健康发展,既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安全,也涉及到数以亿万计的就业和民生。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但目前这些行业的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从而引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对于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一批在行业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提出了推进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重点任务是:要以产业政策为引导,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组成战略联盟;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整合与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4

首先,论著以理论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为构架,以经济理论在中国的演变为线索,以观点综述的形式揭示了理论纷争和疑难问题,并对其难点和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破解。具体如下:

(1)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质是所有制问题。因此,要从所有制层面来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问题说到底又是生产力水平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与核心是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忽视或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都是有害的。另外,该书还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

(2)关于微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认为,国内关于微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论的地方主要在于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公平与效率如何协调问题、股权分置问题、垄断与政府规制问题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中国理论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3)关于金融市场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认为,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实现资本市场的统一和开发,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有待探讨。

(4)关于财税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财税领域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问题。作者认为,要想优化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关键是要依据市场经济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确定财政支出范围,解决“越位”、 “缺位”和“不到位”问题,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二是多级财政关系问题。认为处理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进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乡镇财政改革是解决这一疑难问题的关键。三是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认为加大城乡之间资源“正向配置”的调控力度、 尽快遏制城乡之间资源“逆向配置”的暗流、继续打破城乡制度壁垒以及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四是公共财政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认为建立包括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在内的复式预算体系,既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的需要。五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认为要想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其重点和难点有两个:其一,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地方公债发行制度和风险防范体制;其二,在当前地方政府不拥有发债权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六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和城乡税制统一的问题。

(5)关于国民经济学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主要从以下几个侧面来进行研究:一是关于政府规制与放松规制方面的问题。该书认为,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规制,既表现为一种放松规制的过程,也表现为一种强化规制的过程。政府规制一般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来实施,这实际类似于一个强制的规则,迫使被规制企业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点上进行生产,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政府规制应考虑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效率边界,在市场调节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政府应充分放开,尽量让市场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政府的规制政策才能达到其预期效果,政府的职能才能得以准确地体现,政府规制才能走出困境。二是关于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问题。该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污染严重问题及不平衡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准入管理和避免过度竞争等措施来加以解决。三是关于产业结构演变与中国工业化阶段方面的疑难问题。该书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均GDP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中国的工业化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现阶段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实现社会结构的相应调整,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6)关于区域经济学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认为,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化、城市化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关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重大问题,该部分在详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背景的基础上,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7)关于世界经济方面的问题研究。论著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将面临着中小企业国际化、承接发达国家的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适度规模、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论著选题准确,切中了中国当前经济研究的不足;研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本书立足于中国的实际问题,结合中国的国情,对经济运行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得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改国内常见的除了规则阐释唯余放之四海皆准的泛泛空谈的浮躁风气。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5

一份(《关于实施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2月12日联合,并于19日向社会公开。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共涉及农林业、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等14个行业1 12类项目;《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共涉及钢铁、有色金属、黄金、轻工、医药、建材等15个行业96类项目。

《通知》还明确表示,凡列入《限制目录》第一至第十类和《禁止目录》的建设项目或者采用所列工艺技术、装备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凡采用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或者生产明令淘汰产品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不仅再次明确把先前国务院已经叫停的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赛马场项目等等列入了禁止用地目录,还对目前新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或群众反应比较激烈的用地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

如,《通知》把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城市主干道路项目、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项目以及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赛车场项目、公墓项目和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等等列入了限制目录;还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项目列入禁止目录,禁止用地。

(摘自2006年12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有资本将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企将调至80到100户

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到100户。

向重要行业领域集中

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国有资本的集中,《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对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要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二是对于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可实行依法转让;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规范操作,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革

《指导意见》的政策措施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积极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第二,培育优势国有大企业。一要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二要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重组,促进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调整、重组和整合,精简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四要大力推动不具备优势的一般国有企业并入优势国有大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促进企业之间非主业资产合理流动,向主业突出的企业集中。

第三,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力度,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要撤换负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亏损企业,短期内难以扭亏的,可以向各类投资主体转让,或与其他国有企业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依法破产,符合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第四,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点围绕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方向和目标,统筹安排收入和支出,保障和促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自2006年12月12日《中国改革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定“七大要点”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定了2007年的“七大工作要点”:

首先以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 其次,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突出排查调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发案上升的势头,增强群众安全感。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禁等斗争,坚决打击、查禁犯罪和赌博、网络赌博、出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第四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幕后控制、操纵流浪未成年人乞讨和教唆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推进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的建设。

第五是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

第六是加强和改进检查考评工作。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范文6

人的威严蕴藏在知识之中,因此,人有许多君主的金银无法买到,君主的武力不可征服内在的东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

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第二单元)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三、公司的经营

1、企业:

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3、公司的经营

①含义及目的(略)

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

第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新时代的劳动者

就业:

①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解决途径

3、劳动者的权利:

①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②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

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买卖外汇、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保险——规避风险

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第三单元)

一、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

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

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

①形式:

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②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

四、财政巨大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五、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种类

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作用: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六、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

3、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