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1
摘要: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下供应链运营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利用供应链的思想来管理碳足迹、探讨了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问题、考虑碳排放因素下的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低碳化的供应链选择以及供应链协调等诸多方面。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新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供应链运营
一、引言低碳时代的到来,已经在改变企业的生存环境、竞争规则、成本构成、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等。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考虑节能减排因素的同时,优化企业运营决策,协调整个供应链系统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选择问题,这一选择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二、供应链下的碳足迹研究Carbon trust(2006)指出任何产品的最终碳排放都是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全过程的累积,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减少产品碳足迹。Sazvar(2014)也指出近年来消费者和法规都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将供应链的总成本与环境影响结合起来研究有关供应链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使用供应链的思想管理产品碳足迹,发现供应链中产生碳排放的主要环节是如何有效控制碳排放,许多学者对供应链中碳排放的测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Cholette和Venkat (2009)对葡萄酒供应链中运输和库存环节的碳排放进行测量和研究。Keskin和Plambeck (2011)研究了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多个产品时,如何将过程的碳排放分配到各个产品上。Lee(2011)利用现代汽车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如何将碳足迹因素考虑到供应链管理中,并且在研究中指出:识别和测量出直接和间接碳足迹对降低供应链风险来说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设置测量的边界,对下游产品的使用和上游的投入进行碳足迹的管理可以有效减低减排带来的风险。Lee(2012)以汽车工业作为案例,研究了如何改善碳排放管理和发展清洁生产的问题,量化了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为供应链的低碳化提供帮助。
三、运输环节的碳排放研究许多学者对运输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减少运输环节碳排放的有效方法。Wahab(2011)在一个两级供应链中,假设存在固定和变动碳排放成本,将环境影响考虑到最优生产和配送方案的制定中,以单位时刻的总期望成本最小为目标,得到了问题的最优解。Dekker(2012)系统总结了关于绿色物流运营管理的文献,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设施的布局、闭环供应链等,从中发现可以将环境因素考虑到物流运营方式选择中的领域。Pan(2013)利用企业真实的运输数据,计算了他们公路和铁路运输两种模式下的碳排放,发现采取运输方式合并的混合运输方式能使碳排放降低25%。Hoen(2014)研究了碳排放规制(排放成本和排放限制)对企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这些文献都是在供应链网络结构不发生变化下进行的研究,实际上供应链空间结构的再设计也是减少运输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考虑碳排放因素的供应链结构优化问题方面。Cholette和Venkat(2009)对葡萄酒供应链中运输和库存环节的碳排放进行测量和研究的同时,发现供应链结构会显著影响产品的碳排放。Cachon(2009)在研究碳排放因素对供应链运营决策的影响时,还研究了考虑碳排放因素的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Ramudhin(2010)考虑碳市场敏感性和利用绿色供应链设计思想,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存在碳交易情景下的低碳化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Elhedhli和Merrick(2012)研究了在绿色供应链设计中考虑减少碳排放的问题,并且分析了碳排放和车辆负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成本将改变原有的供应链最优架构,因此在供应链的最初设计阶段就应该加入这一因素。在供应链运营管理中考虑碳排放因素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们的关注。Nagurney和Yu(2011)以时装供应链为例,建立了一个垄断竞争模型,假设每个时装企业都是在追求利润同时也最小化他们的碳排放,求解模型得到了问题的均衡解,并利用数值算例说明了如和在总成本和总排放函数中考虑竞争机制。Plambeck(2012)通过大企业的实例,介绍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好处及如何通过运营管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Bouchery(2012)将可持续因素加入到经典的EOQ模型中,建立了一个多目标的库存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不同规制的碳排放情况,帮助决策者做出快速的选择。Du(2013)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研究了由一个排放依赖型的制造商和一个排放权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供应链成员的运营决策问题,并分析了排放权因素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结果和绩效的影响。Chaabane(2012)在可持续供应链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这种模型说明高效率的碳排放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成本和效率兼顾的的决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Benjaafar(2013)用相对简单的模型,研究了如何将碳排放规制加入到企业的运营决策模型中,以便于企业可以兼顾成本和碳足迹两方面的影响。Ji(2014)基于三重底线原则,考虑减少排放和减少污染的双重规制,研究了如何在生产、配送和处理阶段减轻环境影响,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供应链。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供应链低碳化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Shaw(2012)指出供应链在环境持续方面的能力依赖于供应链成员的购买策略,但以往的研究多关注在成本、质量和提前期等方面,而没有给供应商的碳排放水平足够的关注,因此利用灰色AHP和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供应商选择的问题,以使得供应链低碳化。Dou(2014)指出随着环境压力的逐渐增加,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已经认识到了通过绿色供应商参与绿色化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Kuo(2014)同时研究了考虑碳足迹的库存、车辆路径和供应商选择问题。
四、供应链协调研究
一般情况下,供应链各参与方都是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各自的目标都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但各自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往往使其选择的策略与供应链总体利润最大化时的策略不一致,甚至相悖,从而产生双重边际化效应。而通过激励或约束机制的设计可以使各参与方的个体理与集体理趋于一致。因此,供应链协调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担供应链成员的研发成本、努力成本等可以减轻投资方的资金压力,同时还可以解决供应链中常出现的搭便车效应,从而达到激励供应链成员的效果。在利用成本分担契约分担缺货成本已达到供应链协调方面,Leng和Parlar(2010)在多供应商和单制造商的供应链架构下,设计了回购和缺货成本供应链契约,研究了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成本分担契约在激励供应链成员提高创新水平方面,薛君等(2010)建立了知识创新成本模型,分析发现成本分担契约有助于提升系统的集成质量。Kaya(2011)在一个努力水平影响需求的供应链中,研究了成本分担契约协调供应链的效果,并与其他契约进行了对比。此外,通过期权的购买也可以起到减轻投资方成本负担和减少供应链风险的作用。Zhao(2010)指出由于需求不确定性的存在,一方面零售商期望从制造商处订购产品时更具有柔性,另一方面,制造商又希望零售商能订购一个固定的量以便于安排生产,这样就产生了双重边际化效应,而通过期权的买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研究了期权契约协调供应链的情况,研究发现,相比批发价格契约,期权契约总是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Liu(2014)进一步研究了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存在风险偏好时,期权契约协调供应链的情况。合理的利润分配必然是供应链协调的必要条件。Shapley值解是一种基于期望边际收入进行利润分配的方法,自1853年由Shapley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Zheng(2011)在一个第三方参与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应用Shapley值法研究了供应链成员间的利润分配问题。Ghadimi(2013)在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值中,利用Shapley法研究了三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达到供应链的协调。关于低碳因素相关的供应链协调方面,Yang和Zhang(2011)指出低碳经济的到来带来了低碳供应链的概念,为了顺应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改变,企业需要采取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低碳供应链中成员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了低碳供应链管理中提高合作绩效的问题。Caro(2011)建立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模型,并研究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时的供应链联合减排问题。Du(2013)在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研究了由一个排放依赖型的制造商和一个排放权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供应链成员的运营决策问题,并分析了排放权因素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结果和绩效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下供应链运营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利用供应链的思想来管理碳足迹、探讨了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问题、考虑碳排放因素下的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低碳化的供应链选择以及供应链协调等诸多方面。虽然也有文献考虑到将碳排放因素引入到供应链的运营管理中,但是还没有关注到当供应链中存在低碳和普通两种产品时的差别化定价问题、也没有关注到围绕供应链低碳化的减排和低碳宣传等问题、更没有通过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研究如何提高产品减排率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
[2]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 2011(1):132-136.
[3]庞晶,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9):76-80.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2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是露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和核心企业,1997年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野生杏仁资源,生产和销售杏仁露系列饮料产品。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露露”牌杏仁露已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并多次在国际和国内各种评选中获得金奖,1999年1月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露露”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承德露露股份公司在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已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美誉度,初步构建了以“露露”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蛋白饮料产品系列群。
获奖理由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为应对新世纪世界信息化浪潮而采取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企业而言,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战略研究,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民族饮料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多年来以“打造民族饮料的世界品牌”为己任,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战略,有效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露露的实践证明,财务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松散、预算管理困难、集团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开展、各类制度的建设、监管体系的建立、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基础工作的规范等综合治理,其中财务信息化的开展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我国企业组织形式日趋集团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组织结构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跨行业、跨地区财务核算和管理等情况大量出现,集团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以便对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优化配置,将财务系统由核算型转变成为管理控制型。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管理的需求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力争在五年内产销量达到50万吨占领全国市场,再用十年的时间把产销量扩大到100万吨,把我国的民族饮料销往全世界。公司在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实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公司未来发展对运营管理的需求
公司的不断发展和未来发展规划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找到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为管理层服务。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要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包括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在内的新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组织,以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功能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迅速提高组织的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出现要求企业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交换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要把握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和决策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对满足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财务管理信息同样要适用,只有努力推广财务预算和分析功能,才能很好的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企业不仅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除了要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关注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还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兼顾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三)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创新
在创新财务管理内容中预算管理是首要点。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分解与落实、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垓等,反映企业对市场要求的应变和措施,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四)风险管理的作用应高度重视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担保的增加、应收账款的滞收、生产资金的各有短缺等,企业有发展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建立资产财务状况评价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引进安易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公司了财务信息管理第一次飞跃。自2001年开始开发实施企业信息化到2003年,公司已成功的实施动行了ERP管理系统,为以后财务业务一体化铺垫了基础。2003年公司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思想,并与吉大工易软件公司合作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露露运营管理系统》。
(一)方案的提出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最佳的企业财务解决方案应该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相结合的集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公司融合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概念。
随着公司业务品种的增加和业务量的增大,将公司的产、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建立起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集成。
(二)方案的实施
加强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的前题是必须先有业务信息化的基础,做为一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数据的准确是最基础的,只有企业将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业务数据才能保证准确,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前,必须将公司分销、生产、采购、存储等管理模块完善,并在保证上线运行无误,这样才能确保传给财务的数据准确可靠。
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变革,业务流程的改进,会设计到组织结构的调整及人员业务的改变。首先对人员进行信息化认识上的讲解,其次对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及流程的培训。
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要对系统进行运行评价,要让所有人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体会,由项目经理分析研究,对系统进行完善改进,促使系统更好的运行。
(三)方案的使用效果
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组织机构调整,流程优化已结束,各业务流程运行正常,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订单为导向,围绕实现成本核算所展开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大型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已全面实施。
实现了公司的数据共享。在传统管理中,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连接,财务数据要滞后并且容易出现失误造成数据不准确,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财务数据实现了直接由业务端的及时准确传输。
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配置。公司所有资源经过整合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公司物流的流程更加合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商流资源和销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金流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
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还加强了公司的财务监督功能,提高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
四、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网络经济 网络环境 运营管理
一、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对成长方式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优势不再集中在资金、技能和规模等几个方面,而是体现在快速和创新上来。谁最先发现潜在市场,挖掘新的商机,谁就最新抢占市场份额,成为该行业的领跑者。因此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再是靠效率靠规模,而是依赖于革新创造,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成长方式。
(二)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将极大地影响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脱离常规的买卖双方交易的模式。网络经济除了买卖双方交易的模式外,更多强调的是供应商模式。供应商通过对产品营销渠道的挖掘,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可能会占取更多的利润。
(三)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品牌公司只需负责设计和营销。此举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1)企业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资源既达到增加企业效率的目的,又避免了常规的硬件投资,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2)企业只需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耗费在低产能的工业生产中,如此一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网络经济让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更新,从而使管理更具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既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网络化,企业内部决策的层次越来越清晰,管理的幅度越来越宽,决策越来越分散;又表现为企业之间组织的网络化,形成了以专业化联合的资产,共享的过程控制和共同的集体目的为基本特征的企业间组织方式。
(五)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任何企业都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种销售方式不但充分体现了网络营销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销售方式上快捷的重要特征。在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之下,人员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营业场所对产品进行销售或者是上门对产品进行销售,这样不论在物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网络营销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六)对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的影响
网络经济将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最后达到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电子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成为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动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一)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网络意识
随着网络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发展,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需要能够创造出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有效传输,及时向目标市场发出相关信息,从而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职工可以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等,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从而达到合理参与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二)加强网络型组织结构建设及流程再造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型组织结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通过信息网络的有效利用,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变得简单化、扁平化,管理层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要想及时掌握重要商业信息,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需建立一种速度型机制。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组织结构就必须具有柔性,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实施组织流程再造是一种系统工程,是一种组织创新模式,流程再造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对企业组织运行基础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重新组合,并且对相关制度做出一系列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流程能更好地运作,产品质量、服务以及速度等多项绩效标准都能得到明显性地改善,从而为利益相关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三)加强生产管理,促进供应链的网络协同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要在内部生产管理有所加强,使得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实施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大大提升。通过网络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协同,使得与之相关的企业能够协同性地加强实施关键的业务流程,并能充分利用同一资源或进行同步化作业,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质量以及履行各自的义务。因此,企业应建立起企业间更为紧密的网上协作环境,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上传下达的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
(四)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交易成本可通过对网络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在经营中可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展开市场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对市场进行分析、与客户等展开即时地交流沟通,还可通过在网站上重要信息以及对意见的收集等。网络营销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了,通过互联网消费者能够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网络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选择。
总之,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正梅.论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05).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物流园区;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2日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是指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及运营过程进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为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预期目标而采取的组织、管理、决策形式。由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涉及物流园区的开发主体、运营管理方(一般为开发主体或其聘用的第三方)、入驻企业、园区外的物流服务需求者以及政府等多方的利益,因此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物流园区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各方的利益诉求。
一、国外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实践
由于发达国家的物流园区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稳定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目前,政府和地方企业共同参与运营的方式在国外比较常见,政府负责物流园区项目的规划协调、政策支持等,企业则负责物流园区的经营。这其中,以日本和德国的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活动最为典型。
1、日本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实践。在日本,物流园区被称作物流团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人口密集,为了缓解土地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缓解污染等状况,也为了减少物流成本,日本政府便开始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目前,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已建设了20多个大型物流园区,将物流企业的各项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保证了物流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改善了交通状况,优化了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日本的物流园区是建立在政府对物流体制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的。政府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有着清晰的定位,根据人口、经济总量、运输总量、区域交通条件确定物流园区的位置、数量和规模,以避免盲目建设;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土地政策、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物流园区的发展予以足够的政策保障支持。物流园区的土地由国家以较低的价格直接出售或出租给团体和私营企业,如物流行业协会,然后由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会员企业融资,用来购买土地和兴建物流设施,不足的部分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协会和政府结成利益共同体。政府同时为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如周边交通设施的修建等)提供资金。
在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官民协力”的方式,包括协同组合方式、半官半民方式、共同出资方式、个别方式等。政府并不干预物流园区具体的经营管理,物流园区一般都是由私人集团和株式会社经营,如东京的4家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主体是东京团地仓库株式会社,该公司成立于1966年,主要从事土地的购置和租赁、仓储业、装卸业务、设施设备的租赁以及相关附属业务。但是,对于涉及国民生活的物流园区,政府会委派专人或地方政府长官担任管理人员,如东京都的筑地物流配送中心由政府委派官员担任市场董事长,指导、监督经营。
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了以各城市的物流团地为核心,以各种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为节点,循环配送线路所组成的物流体系。
2、德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实践。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设物流园区的国家之一,其物流园区的收效最为显著,自成体系的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很多国家比较推崇的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为全世界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德国政府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规划了40个物流园区,目前已有30多个物流园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物流园区是德国大力倡导、扶持发展的集约化运输组织的基本依托。它背靠经济区域,以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输方式、快捷的运输网络、周到的运输服务,把传统上多为分散的运输企业及运输服务企业吸引到一起,达到集约化的运输目的。
在德国,物流园区初期的土地购买是通过政府来完成的,其他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收益及其日后的运营收入都是由企业来执行。在规划物流园区时,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基地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各州、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扶持建设物流园区,并承担主要的投资项目。政府作为投资人,委托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开展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政府虽然采取注入资金等直接投资方式,但并不介入干预物流园区的经营,而是成立公益管理公司,进行特许经营,负责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组织管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开发与维护,进行市场化运作。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国外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经验
1、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日本和德国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都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和规划引导。一方面政府对物流园区的布局有着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地区特点、交通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物流园区选址,从而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情况;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物流园区建设给予政策、资金、土地、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持物流园区的市场化运作和公平竞争。此外,政府承担主要的基础性、公益性的物流设施建设,以帮助物流园区获得良好的外部资源支持。
2、物流园区实施市场化运营管理。物流园区的核心功能在于物流业务的整合发展,因此,物流园区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形式,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吸引和集聚各种物流资源,将其进行整合配置,在市场作用的调节下,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组成要素,包括物流园区开发企业、运营管理方、入驻企业、物流客户等,都有相应的利益要求,所追求的都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在追求物流园区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物流园区所能带来的税收及土地增值等方面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物流园区公益性的要求,也是市场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中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制度,保障物流园区产业链各参与方经济利益的实现,增强其对物流园区价值创造活动的认可和依赖,进而更有意愿在物流园区进行投资、开展业务,使物流园区步入良性发展的市场化轨道。
3、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应当向着提供增值服务方向发展。仓储和运输服务是大部分物流园区传统的服务项目,但是在提高物流园区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方面,仅局限于传统服务显然无法满足物流客户对于物流运作一体化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开发整合各类物流增值服务成为国外物流园区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德国的物流园区内除了有现代化的高架仓库、数字化管理的专业化仓库、可以进行加工包装的仓库外,还有冷藏集装箱堆场、危险品箱堆场、特种箱堆场以及修箱等物流设施和大型的货运、联运公司、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公司,甚至海关、金融、保险等部门机构的工作点,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加工、交易、转运、海关报关以及金融物流、代采代售、信息等全方位的物流增值,其功能更加专业化、多样化,不仅扩展了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提高了服务水平,更加强了物流园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保证了物流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而推动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经营。
三、我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相比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一直存在着管理机制不明晰、政策支持不到位、服务领域有限等问题。
1、物流园区管理运营缺乏明确的市场化机制。在我国,目前很多物流园区是政府主导进行开发建设的。由于政府在物流园区开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其制定了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审批物流园区的开发项目,并提供土地资源,因此政府往往选择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作为开发主体。在运营管理中,政府型的管理模式或公益事业型的管理体制极为常见,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难以落到实处,导致组织机构设置上的混乱,管理效率低下。
2、物流园区建设政策支持不统一。在各地区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都会为其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出台全国性的物流园区发展政策,因此不同地区的政府在土地、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不统一,造成了物流园区之间以及物流园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难以实现,影响了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物流园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电、生活服务等需要政府预先为其提供,但是往往难以落实,这不仅加大了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难度,对未来物流园区土地增值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3、物流园区服务缺乏创新。目前,我国的物流园区的盈利方式主要集中在设施、设备的租用和仓储、运输等物流基本功能的服务方面,劳动密集型特征显著,价格竞争激烈。而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增值服务项目,如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程的物流服务等则较少涉及,这不仅影响了物流园区服务的专业化、纵深化和一体化发展,而且限制了物流园区的利润空间。同时,物流园区内的企业在缺乏统一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资源共享程度低,整合能力有限,无法实现物流的协同运作,这也极大地限制了物流园区整体功能的发挥,使物流园区价值链的整合优势停留在规划中,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我国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对策
1、政府要在物流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开发物流园区之前,政府应当在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充分考量本地区建设物流园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物流园区建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否成熟,如是否具备较发达的外向型区域经济,是否具有相应规模的物流需求,是否具有较强大的物流载体和信息载体,区域内外的交通条件是否能够支持物流园区的长期发展等,因地制宜地规划开发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选址开发过程中,政府应当积极为物流园区的开发企业创造必要的初期基础条件,如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环保等,同时要出台必要的政策,如土地、税收、融资、招商等,对物流园区的建设给予足够的支持。在物流园区的运营过程中,政府应当帮助园区维护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如协助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管理准则,使物流园区内的企业能够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下开展业务,维护物流园区的运营环境。
2、在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中引入市场化机制。无论物流园区采取何种开发模式,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自发建设或是政企联合,在物流园区运营过程中,都应当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方拥有自主决策权,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负责物流园区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为物流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服务,通过提供物流设施租赁、配套的物流服务以及商业地产开发来实现盈利;物流园区内的入驻企业根据物流需求信息来获得客户,借助物流园区提供的设施服务客户、获得收益。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机制,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得到有效的协调、管理,从而保证物流园区的长期稳定运营。
3、基于物流园区价值链拓展服务领域。物流园区对物流企业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更应当体现在资源整合上。通过整合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物流跟踪、远程车辆监控等服务;通过整合基础设施资源,能够形成更大的运输配置、仓库管理、流通加工、包装储运等一体化物流网络服务体系;通过整合供应链,能够形成一个综合的生产、物流、销售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因此,其资源整合的功能越强,吸引企业集聚的效应就越大,带动的物流需求也就越大,经济效益就会越显著。对于物流园区的开发企业和运营管理企业来说,必须将物流增值服务的开发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发展新兴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为物流园区的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道臣.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企业云服务 云计算 运作流程 风险识别
一、企业云服务概述
自2006年Google公司的CEO埃立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以来,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国家和组织都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宣传方式给出了云计算的定义。被普遍认可的是由NIST提出的,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便利的、按需访问可配置的共享资源池服务,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云”端的巨大计算处理能力,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用户只需要一个廉价的可以上网的终端,就可以按需享受 “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和各种计算资源[1]。
对于企业云服务的解释还没有统一定论。百度百科定x企业云服务是专门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商业云系统;詹国辉、刘邦凡认为“企业云服务”就是指以云计算为载体,通过智能化手段来达到获取、存储、整合企业信息并使之能信息共享达成企业目标的一种服务[7]。云服务面向终端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云服务是专门为企业用户提供的一类依托于云计算平台实现的具有超大规模、按需即取、上网即用等特点的任意互联网、应用软件、系统平台和计算资源,来达到获取、存储、整合企业信息并使之能信息共享达成企业目标的一种服务。
二、企业云服务安全风险识别
企业云服务的应用模式多样,基本运作流程都是企业用户从移动终端通过Internet访问云端的服务。整个企业云服务运作从服务请求开始,企业用户通过服务合作伙伴(第三方)或者直接向云服务提供商提出服务需求。云服务提供商对需求和自身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设计云服务解决方案,制定云服务供应计划。解决方案的实现需要各级供应商的相应支持,云服务提供商将供应商、用户与自身资源、技术和服务进行集成并传递给用户,通过企业用户对云服务的评价了解企业云服务的服务质量。在整个云服务运作过程中,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对整个云服务提供商的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安全审计监管。整体企业云服务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
企业云服务的安全风险问题遍布于整个运作流程,体现在企业云服务的各个层级之间,包括企业实施云服务的安全技术挑战,企业云服务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管理挑战,以及企业云服务特性带来的司法监管、隐私保护等安全挑战。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云平台设施安全
企业云服务依托于云平台进行实施,平台设施安全是云服务的安全保障基石,一旦平台设施遭受大公鸡或破坏,云服务运作将整体瘫痪。平台设施安全包括服务器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软件程序安全、软环境安全、用户身份认证安全以及终端安全等。
(二)数据安全
企业应用云服务,将企业的各种经营数据信息存储在云端数据中心,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企业用户的隐私信息和商业机密等,因此数据安全是企业应用企业云服务关心的首要问题。数据安全包括数据隔离安全、数据共享安全、容灾备份安全、数据删除风险、数据残留风险、数据位置安全等。
(三)云计算技术安全
云计算技术是企业云服务正常运作的支撑,成就了企业云服务按需满足多租户、个性化的需求的服务模式,同时也带来了企业云服务特有的安全风险问题。云计算技术安全包括虚拟化安全、动态资源调度安全、资源隔离安全、远程访问安全等。
(四)运营管理安全
企业云服务特定的服务模式,决定了需要加强云服务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协作。由于人员、管理的不确定性加强了企业云服务的安全风险。在企业云服务运营过程中,人员因素、服务商、供应商是否具有长期运作能力以及服务商的可审查性都对企业云服务安全造成影响。运营管理安全包括人员安全、权限管理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持久运作、审计管理安全、兼容性安全等。
(五)政策法规安全风险
企业云服务使得企业遵守政策法规的过程更加复杂。企业应用云服务,将企业数据迁移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而云端服务器可能分布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不同,给企业的数据隐私保护和审查取证带来安全风险。政策法规安全包括政策法规变更、不同国家或地区政策不同、司法取证困难等。
三、总结与展望
随着企业云服务实际应用的普遍发展,云服务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针对企业云服务安全风险问题,本文从企业应用企业云服务的角度,通过分析企业云服务运作过程,分析影响企业云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识别企业云服务安全风险,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上述工作比较系统地分析识别了企业云服务的安全风险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还存在若干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兆成.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C].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2011(9):56-59.
[2]冯登国,张敏,张妍,徐霞.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22(1):71-83.
[3]林闯,苏文博,孟坤,刘渠,刘卫东.云计算安全:架构、机制与模型评价[J].计算机学报,2013,36(9):1765-1784.
[4]姜政伟,刘宝旭.云计算安全威胁与风险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3(11):36-38,47.
[5]海然.云计算风险分析[C].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2012(8):94-96.
[6]程玉珍.云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7]詹国辉,刘邦凡.构建我国企业云服务的标准体系[J].经管空间,2013.
[8]赵瑶月.云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型构建及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3.
供应链运营管理方案范文6
煤炭综合物流园区平台盈利点分析:煤炭综合物流园区通过平台运营,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十大方面实现盈利:淤租赁费。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内提供的设备设施,办公场所,通信交通等,向在园区内从事煤炭加工、物流服务、餐饮居所等服务行业的第三方租赁,实现租赁收入。于利息差。通过煤炭园区进驻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及其它金融公司提供园区煤炭物流金融服务,信托服务所产生的合法利差产生金融利息差收入。
盂价格差。通过煤炭物流园区平台集中采购买得的低价格煤炭,经过混配售出,产生的价格差取得收益。榆运费差。煤炭物流园区自有车辆运输可以取得运费收入,也可以通过与第三方运输企业用户签约取得运费差收入。虞服务费。通过向大量的上下游用户及园区第三方物流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劳务服务等收入服务费。愚担保费。通过煤炭园区固定资产和信用资产为用户提供资金需求担保,收入担保费。舆技术服务费。通过对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输出,质检等收取技术服务费。余土地增值费。通过对园区土地的一次开发与规划建设,土地本身增值,获取增值收入。俞房产增值费。在园区内开发建设的房屋及产房车间等,具有增值潜力,获得增值收入。逾煤炭混配与加工。通过对煤炭洗洗、混配及其它加工,获得加工费收入。
二、煤炭综合物流园区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
煤炭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有互联网商务信息网站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各个核心竞争力的综合集成。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把分散的市场信息、煤炭指标数据、服务项目、应用工具等大量的综合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排序集成在商务平台上,通过程序开发实现市场用户的便捷检索、下载、上传、实时交易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商务平台建设上游煤炭采购网络、中游物流服务网络、下游销售服务网络,优化煤炭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广标准化配煤,整合金融资,提高物流效率,提供煤炭物流竞争力,提升煤炭物流园区的整体核心价值。煤炭物流核心价值在于发挥组织和人才优势,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行业经验、挖掘供应链用户基础、创新发展战略,在引领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上,以信息化手段整合与优化配置供应链上所有资源,嵌入供应链金融来推动现代大宗商品交易的安全、便捷、高效率、低成本运行,在铁路主导的物流升级基础上,提供全渠道供应链解决方案,最终以平台的成功创造网站的品牌核心价值。线上平台以信息高效检索、大数据处理、智慧配置资源为基本思维,以交易的渠道化、信息化、智慧化为手段,着眼于安全、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操作模式。线下将以煤炭物流园区实际业务为立足点,以交通枢纽点的煤炭集配中心为业务支撑点,建立线下无缝对接线上交易的完整链条,形成多点位、全覆盖的信息化引导实体交易解决方案。通过煤炭选配、仓储运销、信息化交易及实体交割等环节的工具优化增值服务,引入供应链金融及物流、保险、质检等第三方服务支持来完善电商资源配置功能。
煤炭物流园区有大量的上下游用户,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平台服务包括:淤提供金融服务功能。为了配合金达能源电子商品平台业务,金达能源集团在天津保税区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联合银行、基金等金融企业,融合“资金池”支撑的煤炭供应链业务体系。通过各种形式为煤矿、贸易商、物流企业、广大用户提供网上便捷的金融服务。于建立海量的客户资源库。互联网的最大盈利特征是提供便捷海量的市场所需求的信息,对于垂直电子商务网,大量的客户资源信息尤其重要,通过信息,为可以提供与线下实体业务无缝连接信息,实现网络品牌价值。盂网上交易功能。现代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仓单交易,从市场用户信息获取、邀约谈判、合同生成与提交、成交与支付、结算与封档等流程,快速、便捷、安全、高效。榆开发工具包服务平台。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用户对互联网平台实用性工具具有强烈的需求,如煤矿成本分析工具、洗煤厂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煤炭混配基地多种煤炭混配后效益分析工具、电厂采购成本的经济性分析工具、GPS物流定位功能扩展等。金达能源煤炭物流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开发市场用户需求的实用性计算工具,实现网上服务用户的目的,打造网站核心竞争力。虞创立服务新标准。煤炭行业交易的“麻烦”是产品的非标准化,为此,金达能源煤炭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倡导并打造“三化”绿色供应链标准化方案,即产品定制化、质量标准化、集配洁净化。愚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煤炭价格、运输车辆、煤源信息、用户需求、政策信息等服务大量用户的信息,极大地提供煤炭物流园区的运行效率。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