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顶岗实习情况汇报

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毕业设计;’职业能力;顶岗实习

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是突出职业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问题诸多,未能达到该环节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尝试,对毕业设计的开展形式、选题和过程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强调技术应用而非学科体系,但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上,沿袭本科教育的模式,显然不太合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整个过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要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难度较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能按时按量地完成,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方案往往要划框框定调子,学生基本上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去实践,引领学生按毕业设计程序亦步亦趋地走过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题目虽然进行了审核,但类型繁重,毕业设计的难度、深度要求因人而异,因此不同课题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相差甚远,多数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1.2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通常为6-8周,这个时间段找工作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的学生找到了工作,单位要求其上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学校不能不让学生去就业。而没有找到单位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或者准备专升本,个别学生为了将精力放在专升本考试或逃避毕业设计,开个假就业证明去单位实习,因此,大部分学生投入和时间和精力不足,很难在正常情况下按时完成。

2.改革措施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的“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2.1改变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形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所有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课程范围内进行选题,然后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有悖于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规定。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安全要求非常高,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半年。因此,提出改革原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形式,部分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参加校内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持顶岗实习邀请函(需盖有公司公章或人力资源部专用章),根据要求填写毕业生校外顶岗实习审批表,并办理相关手续。外出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每周填写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表,并定期与学校的管理教师联系,管理教师有明确的职责。顶岗实习结束后需要提交毕业生顶岗实习周报表、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顶岗实习鉴定表等纸质材料,装订成册,并进行答辩。因条件受限未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参加校内安排的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场所进行校内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教学环节。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是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学校现有实践条件进行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仿真、技能训练。

2.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会根据需要将学生安排在某一工作岗位,根据学生返校后反馈的信息,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普遍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详细介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环节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是如何得以保障的,从而适应电力发展步伐。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流程:教师确定题目———学生选题———过程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题目均为专业面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专业定位的职业岗位有继电保护工、二次线安装工、变电站值班员等,那么所开设的课题题目为《继电保护工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等。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拟定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任务书,然后由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批准,最后分专业、按题目类型报教务处审核。课题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理论:本课题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高级工理论知识范围,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学习、巩固、深化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技能训练:本课题所对应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高级工应掌握的职业技能范围,若内容过多或不具备实践条件,选择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训练(不少于4个),教师布置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达任务,自己提出工作方案,教师对学生方案和训练进行评价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过程分为理论辅导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辅导结束教师要组织考核,以试卷形式进行,已经持有对应工种技能鉴定中级工证书的学生可以免考理论考核;技能训练要求每周进行考核,考核方式由教师自定。整个训练过程的详细情况记录在“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记录本”中,该记录本由封面、考勤登记表、成绩登记表和技能训练情况登记表组成。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四部分共同构成。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工作方案的制订、工作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工作技能的训练、工作结果的判定等,该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岗位工作要求,逐步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程度,为下一步进入工作岗位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职业能力综合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注重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结语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选题和过程管理等环节的改革实践尝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参加校外顶岗实习,还是校内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宗海焕 胡斌 贺莉 喻宙 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兰蔚,李晓东.高职高专电力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5.

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文2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工作落实

作者简介:吴强(196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1-02

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企业和相关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利的是:地方电力企业大多被国家电网公司代管或控股,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渠道基本阻断。有利的是:随经济的发展,电力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变配电运行管理、电器产品生产等企业,对电气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地方高职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这为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

在新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如何定位和发展,这给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必须很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调研电力企业、电器设备生产厂、建筑业、工厂等企事业的用人需求,了解过去毕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看,毕业学生从生产一线做起,需要经过3到10年的踏实工作,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在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技能在其发展中,主要用到的是基础的课程知识和宽阔知识面,能够发展的核心是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

按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调研分析,我们的定位是:以工厂电工核心知识技能为平台,面对工矿企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管理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电力专业相关的运行、设计专门知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方案

结合毕业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和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决定以小型水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学生带入供配电行业。以参观电站—学习电站—实习电站—设计电站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维修电工、进网电工和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设计。

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水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用电管理等。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课程有高电压技术及电气试验;针对学生到水电站运行管理安排有:水轮机及辅助设备;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安排有:电气工程安装预算。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我们构建了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主要设备是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40多万,建设了与专业相关的电工实验室、电了实验室、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电工操作实训室、变压器电机维修实训室、触电急救实训室、机床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工智能考核实训室、配电屏、保护屏安装实训室、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微机保护实训室等。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电力调度中心、开关站、变电站、火电厂等的参观实习基地;科友电器有限公司、天灵电器厂、泸州特种变压器公司等成套电器产品生产实习基地;流滩坝电站(3×6900KW)、富顺黄泥滩电站(3×6900KW)两个电站运行实习基地。

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教师的工程项目经验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毕业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让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实习、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成长,在参加小型水电站、变电站设计中,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中,特别是在市级科研项目《地方电网保护、调度管理与建设研究》、《造纸厂节能改造》、《郞酒集团二郞镇基地供配电系统改造建设的研究》等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也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工程案例。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通过人才需要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等,构建一年小调、三年大调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具体为:每一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当时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当时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情况制定的,课程教学第三年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必要了的课程调整或增减,以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都需要按程序审批经,然后才能执行。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完善机制

为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制定了实训指导书,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体系过程管理的规定。教师课程教学中,需按要求备课、授课、辅导、考试,课程结束,需要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意见,进而补充完善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课程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记录、提问、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在学生考核成绩中,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按指导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准备、落实项目具体安排和学习任务、参加现场项目指导、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习实习报告、实习汇报,评定学生习成绩,写出项目实训总结和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学生需要按项目要求做好预习、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填写实习记录、写实习报告和总结汇报。学期结束,教师做教学总结汇报,教研组做专业教学情况汇报,系进行情况分析,提高下一级课程和实践教学完善意见,并进行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目修改编写。

(四)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设以党总支书、团总支书、辅助员、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院学生处、团委和系的领导开展工作。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是通过学习手册、学生守册,将要求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通过构建展示平台,让各级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和管理中成长,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协调意识。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实

(一)常规管理方面

强调教学规范的落实,学院和学系层面,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做好每一项目工作,并通过学院质量控制中心、学系教学督导小组对要求进行逐一落实。如开学前、中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师教案期检查;每四周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期未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师评同行评教;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程、课程竞赛等活动。学系每期要进行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教学成绩、遵守规章制度、教学纪律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绩与津贴挂钩。以此,引导教师,认真各项教学工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教学方面

做好对本科、高职、中职教育的研究,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要制定以素质为本位的、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资源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授之以渔”, 而不“授之以鱼”。

在课程教学中,要思考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在平时观察、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要引导教师开展项目、任务、案例、情景、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特别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

(三)实践教学方面

教学观点是:项目任务驱、理实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实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

实践教学的做法是: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特点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分为课程单项实验和综合项目实训两个方面。在课程单项方面,主要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项目实验;在综合实训方面,主要有生现场参观教学,配电屏、保护屏安装、生产实训,电站变电站主接线设计,电站运行实习,电工技能培训,小型电站设计等。

现在也在思考引入“教学工厂”理念教学,注重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以模拟、模仿和实际应用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并因此实现对学生的因人施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素质方面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课堂和课余生活两个方面综合设计。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学会处事为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生存之道是必须要做的教育工作。

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制定课程标准中,除知识、技能目标外,需要有明确的素质教学目标。课程教学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学习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做PPT、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还需要学会按要求、流程做事,学会表达、听话,学会团队合作等,教师必须思考将这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第二课堂是出人才的主战场。一方面是利用学院和系搭建的人才培养素质平台,让学生在参加管理、活动中,培养管理、组织、协调、办事和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专业学习的电工电子协会,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习,通过参加电工电子竞赛、教师做的工程项目等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就业核心与综合素质融入到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就会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文3

《菜点酒水知识》课程在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开设在第三学期,每周4个课时,学期共64课时。2010年之前《菜点酒水知识》课程的前身是《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该课程也获得校级和市级精品课程。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0年以后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改为《菜点酒水知识》。修改课程自开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很多同学在开课期间就考取了中级调酒师的等级证书。为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

(一)理论内容的改革

《菜点酒水知识》的理论课程主要讲授烹饪发展、中国菜、外国菜、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的生产工艺、种类和名品介绍,理论课程的改革应该本着激发学生学习酒水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目的来进行。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开设《餐饮经营与管理》,有部分内容和该课程重叠,所以要进行取舍,比如中西餐菜肴的服务和酒水服务内容应该进行调整,进行精减课时。在重叠的内容中从《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中舍去,但是本课程的后半部分酒水知识应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时,学生初次接触,对生疏的知识接收的比较慢,比如茶、咖啡、各大外国酒等,增加课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在吸收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二)实训内容的改革

《菜点酒水课程》的实训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辨析中西餐原材料、菜肴制作的方法、菜肴的搭配,介绍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完成茶水的冲泡、咖啡的制作、鸡尾酒的调制等等。目前的课程中实训的课时量有待增加,只有充分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实训课中所用的教学材料要足够充分,最少每位学生人手一份,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才可以达到既定的效果,最后再进行分组实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创作一款鸡尾酒。从市场调研到酒水口感和颜色、口味等搭配的研究,从理论上的可行性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认真地分析和计算成本,都要亲自进行大胆的创新制作。然后以小组为位,新设计出来的鸡尾酒调配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学生品尝,再进行总结评价。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考验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而且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传统教授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专业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在就业中往往会死记专业知识,所以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在课堂的授课中可以融入以下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给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要求一些成员担任各个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的成员观看表演,关注与培训目标有关的行为。结束后举行情况汇报,扮演者、观察者和指导师讨论表演中的具体行为。这种方法还可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中的不同观念和技巧,并为体验和评价各种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比如:学生进行表演,部分学生扮演顾客,部分学生扮演餐厅里的服务员、调酒师、基层管理者等。具体角色扮演:在酒吧操作台前,调酒师开始为客人调制鸡尾酒。因为调酒师是酒吧中最受瞩目的,要求仪态大方、动作正确、干脆利落。鸡尾酒调制完毕,服务员将鸡尾酒分送给每一位客人,请他们品尝。这时,调酒师需引导客人如何鉴别与品尝鸡尾酒。鸡尾酒是一件色、香、味、形俱全的艺术品,因此,调酒师应该引导客人观色、闻香、感味,达到品酒目的。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组织起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中,“项目”主要是针对菜点酒水制做教学而设计的,能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从传统教学中学来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科学的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提高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字时代技能”,例如团队合作精神,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资料收集和整合,分组完成项目任务,比如:给学生布置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菜系的菜点的发展、地域、风味、代表菜肴等,制作为课件形式,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合作精神,查阅资料过程也是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汇报成果,在班级的小组中进行评比打分。

(三)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

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文4

按照班子分工,2008年度我分管教学口工作,包括教务处、信息技术、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旅游与管理、基础、体育音乐6个教学部。一年来,在省社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班子成员支持配合下,在教学口各位中层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大力加强和完善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为基础点,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了清正廉洁。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参加“三新”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按照省社党组和学校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上半年参加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下半年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先后认真学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领导,省社领导等讲话精神,通过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宣讲辅导和座谈交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围绕重点课题,深入师生、班级、课堂等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分析问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紧紧围绕河南职教五年攻坚计划和学校升高职的良好机遇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去学习、去思考。通过学习武装了头脑,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诚待人爱岗敬业,严守法纪乐于奉献

始终坚持自己做人的准则,对己严格,对人宽容,敞开心扉,以诚相待,不论是做为一名普通职工,还是现在的领导岗位,始终如一,既赢得了信任和尊重,也为自己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主要领导和同志们工作,坚持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以身作则,没有因私事请过假,没有迟到早退行为。严格遵守党纪和各项规定和省社廉洁自律的各项要求,没有多占住房和参与赌博等违纪行为,没有依权借用公款不还或迟还的现象,没有和收受贿赂,严格执行车旅费报销的规定和标准。08年经省社党组批准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职骨干校长赴德国考察学习班,进行为期14天的职业教育的考察学习,严格按照学习内容、费用标准和工作要求,圆满完成考察学习任务。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迎难而上争创佳绩

明确方向和思路,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偿试。一是按照学校“两个全面提高”的要求,结合中职的特点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确定了章显职教特征的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二是继续完善学分制和分类分层教学法,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三是联合办学,引进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方法等,先后与北京大学青鸟集团联办计算机启蒙星特色班;与河南大学、河南财专联办“3年2证”特色班。四是抓学生考试和考核办法的改革,改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试,为现在的过程化考核,实际操作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结合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的巩固。五是抓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教学手段和过程。08年获得教育部资助的小实训项目全面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增服装、双语幼教、广告、客房及模拟酒店实训室保证教学和学生实训需要,同时也使我校实验实训室功能和利用处于同类学校领先水平。六是创新办学模式,与河南长城宾馆合作,联办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既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让学生学习和就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七是狠抓教育教学研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两个全面提高”提供理论支撑。2008年我校专兼职教师撰写公开50余篇,完成经公开立项的课题10余项,其中2项为省部级重点课题,我本人亲自参加了其中2个重点课题的研究,两项课题均获一等奖。八是狠抓实践性教学,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08年度组织参加省教育厅优质课竞赛,3名教师2人获全省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参加省社和教育厅课件、优质课等教学竞赛共获得一等奖40余人次,二等奖6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专业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其中计算机应用园区网搭建代表队获全省第一名,并代表河南参加全国竞赛获三等奖。

抓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利用暑假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媒体应用、课堂规范、师德建设等方面培训,先后组织50余名教师到郑州工贸学校参加教育技术应用培训,6名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5名参加省级培训。学校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会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行第二期学员的培训,反映良好。二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实践性教学能力。截止目前学校在读和毕业研究生40余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1人。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调研和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缩短课堂与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师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成效显著。07年度主动承担了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组织和研究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特点及对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2项课题均已结项,通过验收,并均获得一等奖。08年又承担《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等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学校文化建设在南阳召开的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作了专题发言。并承担了08年全省中职学生对口升学语文科教材的副主编工作。

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一是主持了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二是主持教育部学校德育研究实验基地的申报工作,已获得教育部首批认定。三是受教育厅委托承办了全省中职学校教师营销技能大赛和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四是承担省人事考试中心委托的各类重大考试。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直各单位录用公务员的考试及各类职称考试的组织工作,并荣获优秀考点。参与组织今年全国供销社系统本科师资班的录取考试工作,获得总社、兄弟院校及考生家长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顶岗实习情况汇报范文5

一、基本现状

目前,全市有普通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1所,民办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总占地面积1536.5亩,资产总额20636.14万元,在校学生11654人,教职工1128人,共开设专业36个。这些学校中,卫校、思茅职教中心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财校、林校、技校、职中为省级重点学校;、、职中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宁洱、孟连、镇沅、西盟职中为省级合格学校。全市建成乡镇化技术学校105所,独立建制学校17所,达到省级示范性成技校的12所,合格成技校32所,能开展培训工作的学校74所。各级职业学校基本能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三农”的原则,抓好农科教结合、长短结合、产教结合,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信息服务”的作用,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加强校企联合,互利互惠,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的学校直接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数量,签定培养合同,主动调整课程设置,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让学生学得懂、用得上,增强就业能力。

职业高级中学也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大胆改革办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并根据我市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几个产业,积极开展培训。化技术学校主要通过农村化技术学校进行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巩固扫盲成果,实施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贫困劳动力为对象,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增收为目标,强化培训与转移相结合,精心组织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75634人次,今年转移后培训3422人,培训后就业5302人,初步实现了为农村教育和“三农”服务。市技术学校也加大培训力度,技能培训显著,年至年期间,共开展了茶艺师、厨师、美容、美发等69个工种的技能培训52908人次(农民工12070人次)。全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34347人,其中:初级工14560人,中级工17087人,高级工2465人,技师235人。农村初级中学也积极渗透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组织专家编写种植、养殖方面的乡土教材,免费提供到农村初级中学,让部分不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自身素质,扩展了就业渠道。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从我市情况看,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总体发展不平衡,投入不够,师资不足,大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办学规模小

目前职业教育的学校与毕业学生数比例来看,我市职业学校的学校数少,招生少,班级少,仅有普通中专学校4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1所,民办中专1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在校学生11654人,每所职业学校规模平均647人,高中在校生23155人,比例约为1:2,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比规模小、比例失衡。数据显示,年我市初中毕业生有32118人,录取到普通高中的有8980人,录取到市属中专、县职业高中的仅4682人,录取到省属、外地州中等职校的500人,合计录取14283人,还有17835人约占55.5%的初中毕业生毕业后既没升学,也没再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而有的县职业高中每年100人的招生指标都难以完成。

(二)办学条件差

多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固定的地方财政拨款,专业设施简陋陈旧,没有实训基地,校舍、教学用房都十分困难,影响了学校发展。如卫校长期租用部队用房,职中办学23年来,只有一栋综合教学楼,学生宿舍属于危房,无公共澡堂、食堂,教学设施简陋。职中由于报读学生多,校舍严重不足。多数学校没有实训场地,教学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乡镇化技术学校由于无经费投入,三分之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不少学校仅存一块牌子。

(三)教师队伍弱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数量较少,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市属中专学校专业课教师缺口较大,县职业中学教师大部分由中小学转岗来,文化课教师有余、专业课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仅56.81%,低于普通高中教师32%,职业教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15%,全市双师型教师仅有96人;教师素质不高,教师大部分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专业性强的要求,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为部门、行业办学,条块分割,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学校专业设置存在重复,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整体规模小、效益低,仅市就有三所专业基础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如职中校舍不足,减少招生,而隔壁的教师进修学校却教室闲置;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各自为阵,放任自流,学校间为抢生源,恶性竞争。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弊端,加上目前高等教育的扩招与就业机会的缩小所带来的择业、就业形势压力,我市职业教育,特别是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远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未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从社会观念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认为职业教育是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没有看到职业教育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增长力;从地方政府看,不少领导仍将职业教育置于整体教育的附属地位,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巨大拉动力。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复杂,制约了整体发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复杂,牵涉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难以做到对中职学校的有效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

乡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教育管理不到位。乡镇化技术学校大部分没有单独的编制,挂靠在乡中心小学或乡中学,没有进行独立的管理,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农村初级中学渗透职业教育阻力大,发展不平衡,相关管理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学校缺乏专业技术课教师、生产实习基地以及发展经费。

(三)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地方财政仅拨付教师工资,学校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许多职业学校的校舍改建、设备扩充等硬件设施扩充资金以及基本运转资金,基本靠上级专项资金的核拨和自筹资金解决,加重了学校自身负担,学校发展困难。如卫校申报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地方财政没有对其投入资金扶持;职中、镇沅职中多年来校舍简陋,县级财政没有给予资金投入改善;职中因校舍不足,无法实现扩招目标。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未按规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各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调研中发现,两项教育附加拨付职业教育的经费基本上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发展。

(四)教师队伍不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职业学校设置专业、课程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边学专业边教学生,自身专业动手能力较差,很难保证教学、实践的开展。特别是缺乏既能教专业理论课,又能教专业实际操作课的“双师型”教师,导致了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学校很难创立专业精品和特色、品牌,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得不到保证,没有生源,专任教师也没办法留住,形成了恶性循环。

(五)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就业服务指导不到位。各种就业信息匮乏,招聘和应聘沟通渠道不畅,各级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还不够;双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求毕业生同时拥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没有普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企业不按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用工,导致劳动就业市场混乱。许多初、高中毕业生不愿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而直接外出就业或本地就业,进而引发职校生源危机,加上大学毕业生都就业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学生厌学情绪蔓延,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重了职业中学招生困难,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规范发展。

三、建议

针对我市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为进一步发展我市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提高认识,统筹协调发展。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能动作用。

我市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问题不断凸现;一方面劳动者素质低,全市技能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16.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8%,技师占从业人员的1.3%,大大低于全国、全省的百分比。无论是建设中国茶城,发展我市支柱产业,还是脱贫致富,构建和谐,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职业教育起着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讲:我市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我市明天的经济。

(二)加强领导,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

全市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政府成立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县(区)政府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着力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从市到县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深入研究我市情况,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以及省人民政府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七大工程”的实施,对我市发展职业教育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总体规划,作出合理布局。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主要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切实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的检查和监督。要进一步完善专项督导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各行业、有关主管部门的办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办学机制,面向产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把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强化对学生的培训,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就业、服务一体化办学格局。

(四)加大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相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中的比例,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各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企业要严格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这一政策,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的路子,吸引社会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的方针,制定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努力形成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新机制。

3、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我市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职业学校生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既能体现社会公平,也能保证职业学校生源。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大力实施助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等多种资助制度,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按年人均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的政策。

4、一是确定职业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多方面争取资金;二是建设实训基地,根据我市的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各县职业教育的特点分重点、分专业建设必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增强学校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能力;三是增加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为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按照资源统筹使用、体制便于管理、机制适应市场、教学立足实用的原则,着力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1、进行布局调整。以市为中心,以骨干学校为核心,合并一批专业设置相同相近的学校,进行优化合并、优化专业学科建设,保证学校规模,减少资源浪费。把思茅卫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努力构建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人才培训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全市各县本着跨县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协作办学。以市为中心,采取区域覆盖形式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将县市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分工,协作办学,邻近的一个或几个县联合办学,同类学校的专业设施、师资使用都可相互调节使用,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3、理顺乡、镇成技校的管理体制。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相关各专业站、所协同,开展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形式,发挥其作用。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增加职业教师编制。人事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发展较快的职业学校按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并试行按工资总额进行包干,便于学校按专业需要聘请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所占比例。

二是扩大职业教师进入渠道。从待遇、政策各方面积极鼓励专业针对性强、有一定操作技能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

三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有关部门指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多渠道扩大专业教师培训,并把接受培训教育的学时数和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升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努力完成规定的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职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