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途径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的培养也随之转入“大规模生产”时期,发展数量与确保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质量保障”一词源自英文(QualityAssurance),“高等教育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inHigherE-ducaiton)这一术语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高等教育质量文献中被普遍采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是在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教育评价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质量保证对象和质量保证活动的需要,依据一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控制、评估和审核,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所进行的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持续达到预定的目标,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过程。它是政府的外部保障和学校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机统一。在外部保证机制上,政府通过建立质量保障平台和外部质量评估,并采取控制、监督和鉴定等措施检查并报告高校履行其职责的情况,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高校质量保障活动的结果和高校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向高等教育的有关“利益相关人”提供信任;在内部保证机制上,关注的核心是在高校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及对其运转情况进行审查,重点是高校对内部活动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在当今高等教育界,教育质量保障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质量保障已成为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的制度体系。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教学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保证活动来实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决定了该体系具有鉴定、监督、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从而对高等教育起到保障作用,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鉴定功能

高等教育管理者根据质量保障体系确立的标准与目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鉴,判断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最低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帮助教育者分析教育过程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起到鉴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的作用。

(二)监督调控功能

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通过实施质量保障体系,了解学校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资源配置、日常教学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等状况,对整个质量保障过程进行及时调控。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进行自我监控,检查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监督各项教学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导向性功能

该体系使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结构的需求、期望以及基本评价,发现自身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走向规范。依靠质量政策、质量文化等对全体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依靠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制度等对教职员工的质量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质量行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激励功能.

高等学校通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自身作出正确的评估,增强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对学生、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励高等学校不断进取,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调动和激发全体人员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大众化教育给高等院校办学造成巨大压力,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生源质量降低,教学软硬件条件远远跟不上,教学管理滞后,强调办学规模而专业设置雷同化、职业化等种种问题。目前的现状迫切需要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强化质量保障意识,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高等院校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本着对社会和教育消费者负责的精神,通过引导、激励等机制,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使质量文化思想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中心价值思想。高校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主体,要建立完善的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规章制度、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门评价知识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分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涉及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估。根据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高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和科学评价,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用市场来检验高等教育质量。

(二)利用多种渠道,确保高等教育充足的经费来源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不少高校办学经费紧张,高校要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努力探索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实行高等教育基金制和教育股份制,把学校办成一个对外能够适应与满足社会及个体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内充满竞争与合作、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俱佳的健康的组织,条件成熟时可试行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教育融资,使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投向教育行业。鼓励和引导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办学,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并把捐资集资与培养学生结合起来,使那些为高校筹集资金的单位能够优先选择急需的专业人才,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又可以解决学校经费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分配供需脱节的问题。

(三)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重视教学创新

根据市场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普通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以“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方针,培养学科交叉、知识综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特色,将最必要、最先进、最有效的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资料等先进手段。更多地关注课程与学科专业的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教学过程的监控,这些是构成、保障教学创新的基本环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师是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积极引进高学历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有计划地以各种形式攻读博士、博士后;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参加培训;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热情,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定期考核、择优上岗,合理设置高、中、初级教师职务岗位。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通过观摩教学、聘请优秀教师开设讲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教学课件资源共享等形式,使教师能充分汲取各家之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竞争与激励中发挥创新能力。

(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对教学进行及时评价

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家长都可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中来,形成对教学质量的多角度的审视,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建立多渠道的、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除了采取课堂测评、教学检查、专家听课、问卷调查等直接方式外,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网站或教学评价专用信箱等,使教学质量信息以客观、迅捷的方式得以上传下达。多样化的信息反馈渠道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建立专任教师档案,记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反映其教学质量的各方面信息。对在教学评价中某方面成绩突出者以及评价成果优异者,给予嘉奖或与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挂钩,激励教师自觉而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留守及困境儿童;支教;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2-02

儿童是新生命的象征,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但同时他们又是脆弱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一旦脱离家庭和父母的保护将无法生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很多儿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同一片天空下也存在大量的留守及困境儿童,相对于福利院的孤儿,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在政策上的尴尬处境更令人担忧。他们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贫困家庭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最基本的温饱有时都是奢望。

据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总数为57万(不包括父母双重残儿童)。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0-18岁儿童总数约为3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22.5%,其中半数以上儿童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妇儿工委前几年的联合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生活在低保线的18岁以下儿童有700多万人。

尽管近年来这些儿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生存境遇有了一定改善,但他们在营养健康、疾病防控、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儿童的差距仍在扩大。儿童的命运既是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四千万贫困儿童的生活成长和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但由于目前仍缺乏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现有的儿童救助保护机构严重匮乏。留守及困境儿童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关注和了解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留守及困境儿童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国内文献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从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心理、教育方面来分析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二是社会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逐渐被运用进去,可以全面有力地分析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三是社会工作开始介入,有利于留守及困境儿童的问题得到科学解决。但是对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的研究也有些不足之处:一是尽管已经有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和研究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但力度和准确性值得商榷;二是案例方面的研究介入太少甚至没有,使得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及支教问题,虽得到关注却迟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村有一个民间发起的社会困境儿童助养机构,太阳村。新乡太阳村建于2004年7月,太阳村的负责人是丁巧荣,太阳村的孩子们都称她为丁奶奶。11年前由丁奶奶创建了太阳村,并一直照顾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这些儿童或是由于父母服刑而失去生活的依靠;或是在社会上到处流浪、沿街乞讨;或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孩子。11年来,太阳村一共收养过80个这样家庭的孩子。困境儿童被送到太阳村后,在丁奶奶的细心呵护、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照顾下,他们逐渐走出心灵的压抑,茁壮成长。太阳村目前收养了30多个孩子,年龄大小不等。平时孩子们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等学校学习,晚上和节假日就回到这个大家庭中。在这样的条件下,困境儿童基本的生活虽可以得到保障,但他们在学习上却存在着问题,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更是很少有人对他们加以指导。这让我们看到了对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和支教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以太阳村儿童为例,研究分析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通过深入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活实际,运用个案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深入了解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并通过学习方面的具体指导,提升留守及困境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改善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学习状况。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1)调查当地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研究儿童留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2)根据一系列调查及分析寻找出可行的解决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案;(3)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走出校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

(二)研究意义

(1)初步了解当地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关注留守及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2)紧迫性。在农村中,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3)实践性与现实性。本研究将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研究在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可行性策略。

四、研究过程

(1)坚持周末到太阳村支教,了解太阳村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关注留守及困境儿童,尽己所能募集善款,捐献物资;(2)社会实践以太阳村为基地,与当地留守及困境儿童生活在一起,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并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指导。(3)邀请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扩大积极影响,号召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帮扶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社会活动;(4)深入调查当地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研究儿童留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生活困难。留守及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他们大多收入微薄,甚至大多靠政府机构救济,缺乏固定收入,只能满足日常温饱所需,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更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家庭困难,多数儿童不得不过早地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大大减少了他们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其次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很大部分留守及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思想健康也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分儿童还未形成一种价值取向。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及困境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很多教师不堪重负。留守及困境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体验到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也比以前繁杂琐碎,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耗尽,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捣乱行为。

5.安全监管不力,导致留守及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大多数留守及困境儿童监护人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同时受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留守及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的分类区别

根据对太阳村儿童的长期了解与研究,可将留守及困境儿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身心健康的留守及困境儿童。身心健康的留守儿童不用教师过多地操心,他们比享受着家庭温暖的孩子更能照顾好自己,学习态度积极。对于他们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加强引导,鼓励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使他们正视自己的家庭身世,正视社会大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另一类是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欺负同学、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对于这些问题儿童的教育不是几次说教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感化或硬性教育能解决的,而是要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他们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跟踪矫治。

(三)留守及困境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合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太阳村这一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教育及支教问题的解决应举全社会之力。

第一,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要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监护人缺失的特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主动承担起对这部分儿童的监护职责。

第二,学校方面。学校作为承担教育工作的主要社会机构,应加强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的管理工作,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转变教育方式,重视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对于个别监护人缺失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学校可让部分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临时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第三,政府方面。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注重教育公平,着力改善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看护中心以及寄宿制学校,解决不同收入阶层对基础教育的不同需求。加强研究,不断改进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关爱、教育、管理留守及困境儿童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不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方法。

(四)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建议

针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大学生支教活动,首先应对支教人员的自身素质加以考量,以确保他们能够为留守及困境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在支教过程中,应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和专业学习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支教活动应致力于拓宽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技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力。

六、反思总结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项目组收获颇多。对留守儿童教育及支教问题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项目组成员能力有限,在研究深度及广度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太阳村有一句温暖人心的标语“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阳光”,意在提醒更多的人,自身享受幸福的同时,也应该向这些留守及困境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打开他们紧闭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刘志月.儿童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逾58万 周洪宇代表呼吁立法破解儿童福利分散管理问题[N].法制日报,2014-

03-12.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3

英语词汇教学主要是针对英语单词、词组、惯用法的含义、搭配和用法以及基本构词法等的教学。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大厦的砖和瓦。一定的词汇量是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生动、高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养成正确的词汇学习习惯,掌握词汇记忆和拼写技巧,是学生尽快提高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词汇教学任务重,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内容有三个:

1.词音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包括对词的音、形、意的教学。教英语单词,首先教它的正确读音和意义。把词音读准了,词义理解正确了,才会为以后记忆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理解了正确的词义就可以运用。学习英语单词读音时通常有三点容易被学生忽视:词中的失去爆破、词重音、发音与单词拼写不一致。

大家知道,在一个意群中有时词与词之间存在着失去爆破现象,I bought a used car thispas! summer from afriend of mine. It needed several repairs.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一个单词中也有失去爆破现象。在doctor[dD(k)ta]和blackboard[ blze( k) bo:d]两个词中,爆破音lk/就要失去爆破,即有发音部位但不发出声音。因此,在英语教学初级阶段,为了引起初学者对失去爆破现象的重视和便于他们在课下自己练习,教师在教单词读音时,不妨用“()”符号标示出失去爆破的音。

实践证明,词重音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充分意识到词重音的重要性。因为有些英语单词的拼写形式完全相同,但重音一变,词性也就发生了变化。in—crease『’Inkri:s]是名词,而[Infkri:s]则成为动词。有些拼写完全相同的词,重音一变,不仅词性有变,而且连音素的发音和词义也起了变化,product[’prodju:s]是名词,含义是“产量或产品”;而[ praIdju:s]是动词,含义是“生产或制造”。英语中还有一些字母拼写相同的单词,重音一变,词性虽然不变,但音素的发音和词义却有较大的变化。recol-lect[lrekallekt]是动词,是“回忆”的意思,而recollect[’ri:koflekt]是动词,是“重新集合”,“恢复”,“振奋”之意。

2.词形教学

英语单词的拼写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单词的拼写是记忆单词和读单词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拼写、拼读规则,将词的拼读、拼写同词的读音联系起来,这样便于记忆单词。

英语是拼音文字。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字母代表发音。但是英语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多种语言的影响,有许多词的拼写与读音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在一些单词中,有的字母不发音,单词make和late中e不发音。然而,有时一个字母却代表几种不同的发音,如元音字母o就有几种不同的读音,home[haum],hot[hot],whose[hu:z],bottom[IbDtam]。有时两个发音又代表多种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元音/3u/可代表note中o的发音,boat中oa的发音,glow中ow的发音等。这种音形不一致的情况是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难点,也是教师进行词汇教学的重点。这并不是说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是没有规律的,相反,大部分的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在长期使用和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读音规则。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单词与读音规则结合起来学习,运用拼读规则,按照音节读单词,以提高学生记单词的速度。

3.词义教学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关联密切,对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重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突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通过高职院校内容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把握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的状况与发展趋势,得出相应的启示,积极运用于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提升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水平。

一、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文献综述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分析。(1)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研究。需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结合办学特色、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提高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水平(周建松,2014)[1]。高等职业教育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观念革新与模式创新。结合顾客导向,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通过决策指挥、评价评估、信息反馈与支持保障等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水平(成丙炎,2009)[2]。高职院校质量体系建设,建立以质量标准、质量监控制度等高职质量监控体系,基于TQM理论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搭建数据平台(刘昌喜,2016)[3]。(2)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研究。加强高职人才培养研究,借鉴系统理论,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对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赵飒飒,2014)[4]。高职院校需要创新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加强高职教育质量的监控与诊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峰,2017)[5]。建设文化育人环境,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袁洪志,2016)[6]。加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部质量保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抽查制度,完善技能测评体系(唐智彬,2015)[7]。(3)注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制度,注重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等(张宏亮,2016)[8]。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监测、预警机制。注重利益相关者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设(金卫东,2011)[9]。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生成逻辑与推进机制,运用制度推进、权责明晰、利益协调和督导评估等多元机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要更加突出合理性,以效果为导向,突出高职质量评价结果(叶学文,2016)[10]。(4)注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研究。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质量保障法规体系(邵会婷,2014)[11]。美国职业教育质量观构建,制定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核心标准,建立职业教育评估与问责体系(闫广芬,2016)[12]。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涂三广,2014)[13]。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设立、课程开发、学习服务、师资队伍等方面重视质量管理(玛格瑞特•豪伊,2016)[14]。结合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分析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行动的发展历程,突出质量要求(刘晖,2016)[15]。

二、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分析

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有利于把握高职院校内部质量问题。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质量问题,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问题。结合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的现状分析,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分析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管理的实际问题,把握内部质量保证体重点改进的方向,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有利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的诊断与改进。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较好地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进行诊断,有利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的改进。通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3)有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中心,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系统、深入地分析高职教育内部质量问题,构建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出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的改进策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启示

结合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相关文献研究,根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出以下启示:(1)突出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积极发挥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对接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发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价值。重视评价体系在高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中的运用,突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促进、监督等职能,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从而切实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效果。(2)注重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把握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因素。需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诊断的重点、难点,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出发,梳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影响因素。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划分与归类突出高职教育实际质量诊断与改进中的问题导向,分析与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因素,运用于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与实施。(3)加强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策略。根据高职院校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策略,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需要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在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体系的构建基础上,突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运用,按照诊断与改进的要求,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改进的具体策略。(4)重视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互联网教育资源。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互联网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对接互联网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凸显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的各类要求,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促进高职教育内部质量的提升。

四、结论

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的相关研究丰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需要对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把研究启示积极运用于高职教育内容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基于内涵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

[2]成丙炎,夏玲.基于顾客导向的高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2009(10).

[3]刘昌喜,曾珍.基于TQM理论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4]赵飒飒,崔奎勇.系统提升质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

[5]许峰.创新区域职教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7(3).

[6]袁洪志,陈向平.文化育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视角[J].江苏高教,2016(1).

[7]唐智彬,杨乐.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抽查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5(9).

[8]张宏亮,赵学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72-76.

[9]金卫东.利益相关者视野下的高职质量标准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62-63.

[10]叶学文.职业教育质量的多元化标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83-85.

[11]邵会婷,闫志利.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借鉴[J].教育与职业,2014(35).

[12]闫广芬,张栋科.职业教育质量观构建:美国的经验与启示—基于三份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报告的解读[J].外国教育研究,2016(8).

[13]涂三广.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与实践思考[J].职教论坛,2014(9):86-90+96.

[14]玛格瑞特•豪伊,南希•帕克,解晶晶.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J].开放学习研究,2016(4):22-28.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学习型社会作为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短短的几十年中,学习型社会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两次。第一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赫钦斯等人;90年代再次掀起了学习型社会的,代表人物是兰森等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加以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国情的目标和措施。同时,为确保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措施能有效地实施,还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进行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经验和研究对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本课题的基本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依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自然地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科学地揭示职业教育的体系,定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地发展。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为社会服务的。这个体系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而又分工合作的部分组成。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作出相应变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其自身功能。因此,重新审视和研究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是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属于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必须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实践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原理,审视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实质,确定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定位,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本研究主要采取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把学习型社会思想置于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职业教育及其体系的构建;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践,探讨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在与传统的学习和教育的比较中,确定新学习论的内涵和新教育的使命;分析和借鉴其它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以确定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所应肩负的历史重任。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学习型社会与职业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与知识经济相伴而生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生活方式的革命,学习型社会就是这一革命的成果。在如此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的就是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个人通过职业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较之在传统社会有了空前的提高,其特质也相应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习型社会是指在一个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社会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开放、公平、市场化地保障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理想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是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是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乐趣,大力弘扬学习的民主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理念,它具有对象的开放性、时间的开放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型社会的主体是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一切以学习者为中心。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宏观基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是学习型社会的微观基础。

在学习型社会中,职业院校及各类培训机构是一个最重要的教育组织,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提高职业技能、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优良的道德素养。可见,该组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它具有生产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可以率先把自己改造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其他组织改造的榜样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坚。

由职业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观之,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具有普通大学教育所没有的特质。职业教育能紧贴市场需求不断设立新专业,“双师”型教师既熟悉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学生经常到企业实习,企业老总和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实践课,学校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使职业教育的开放度与实战性不断提高。学习型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社区相应地构筑起终身教育培训的服务网络,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通过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最广泛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弊端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层次结构的确定必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整个教育结构的构建相一致。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和观念的原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模糊的功能定位,偏离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定位模糊、方向不明。各类型、各层次职业学校都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应该突出其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目前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功能不强,职业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应迟钝。表现出滞后性,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紧缺逐渐转向结构性紧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模总量已经不小,但是在专业特色、人才规格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

2.多头管理、比例不当,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

职业教育的有关要素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未能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结构体系。从纵向结构说,比例失调的突出表现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过少,从有关数据对比中看出,技工培养人数还不及技术和管理干部培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管理体制说,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管理形式。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结构较为死板,体系相对封闭,体系与环境的信息交换不畅,自我调节功能差,尚未形成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3.轻视职业培训和非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和职业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各尽其职。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链中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劳动就业未能实现贯通。

4.发展滞后的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不仅反映为各类职业院校中农林类专业学生人数少、比例低,而且也表现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减少。

目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与城镇比差距还很大,农村的职业培训在少数地区才刚刚起步,在很多地区还是空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马良生研究员在研究服务“三农”问题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1]

5.职教与普教、成教之间,职教内部各层次之间衔接、沟通不畅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多具有终结性教育性质。尽管近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是初、中、职业教育之间还没有完全贯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很有限,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基本上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虽然建立各种形式、层次的教育之间“立交桥”的呼声很高,但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保证,构建畅通的“立交桥”之路还很长。

(三)关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思考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类别体系、专业体系、布局体系、办学体系等。

1.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人们的职业发展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它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准备、确立、再准备、转业等不断追求完美的诸阶段。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2)职业教育体系与自身发展规律协调理论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职业教育受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存在有机的联系。因此,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内部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其结构体系处理好灵活性、开放性与相对稳定的统一,多样化与规范化统一。

(3)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是工业化大生产催生了职业教育,它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职业教育体系与国民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其服务方向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层次结构要与技术结构相适应;规模结构在与劳动力结构相适应;布局结构要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

2.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教育机会相对公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学历本位与职业能力本位并重,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开放型体系。该体系应具有以下特质:

(1)灵活性与开放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必然会引起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在内的新的调整。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与系统整体功能相适应的,灵活、动态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职业教育系统必须保持与环境的信息交的畅通,开放渠道越畅通,职业教育结构中的要素就越活跃,在动态变化中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交流就越广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就越强。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纵向贯通、横向立交,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结构,体现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和国际性。

(2)区域性与层次性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形态各异,教育普及程度差异较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地方的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呈现区域性特点。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职业教育可以分为宏观层次结构、中观层次结构、微观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体系有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有国家、地方、行业、社会力量和个人多个层次。

(3)连续性与稳定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周期越来越短,技能的更新和岗位的转换越来越频繁,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是职前培训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贯通的连续性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灵活的,但就职业教育结构本身而言,其基本要素如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基本层次、骨干师资队伍、教学体系等不会经常发生变化,其内在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论教育制度如何变化,不论职业教育以何种速度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正因为这些构成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特定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形成了职业教育特有的办学功能,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四)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之构想

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1.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与协调管理、合理定位

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应当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考虑,其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在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之后,将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上来,逐渐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职业教育创新体制,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的作用只能是宏观引导,由市场调节其体系结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结构运行和调节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比例结构和合理的学制。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对其实施统一的宏观管理,管理职能应归口于教育行政部门,这样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层次、类型和人才培养结构上必须与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相适应;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要加强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面向市场的需求开设和调整专业,加快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的改革;要按行业和区域技术进步的要求,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和层次结构,切实加强行业、地区急需紧缺职业人才的培养,找到自身在市场中的合适位置。

2.建构四通八达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彻底打破普教与职教两个体系的封闭状态,运用倾斜性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低层次教育,而应是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高中阶段和专科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是孤立、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3.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民工培训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等要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划,要进一步制定落实该规划的具体措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面向‘两后’(初、高中毕业后)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在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

4.重视职业培训和非正规职业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实行学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边工作边学习职业技能的人会越来越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行会和企业扶持的专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以及民间投资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共同组成多元化培训机构体系,使其发挥各

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建立在岗和转岗人员多形式教育服务的社区就业能力培训体系。

5.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可以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少走弯路。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AOI”、澳大利亚的“TAFE”、印度的“NUT”、英国的“BTEC”等.加强对上述体系的研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国际间职业教育的环境差异,对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固有状况,职业教育的许多问题仍需在原有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内来解决。

四、结语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应对世界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新任务,也是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潮流、新思路而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学习型社会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基础、条件与背景,学习型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和任务,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学习型社会的挑战以及如何构架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均需我们加以研究。在学习型社会中,职业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较之传统社会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和场所、形式方面均有巨大变化。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时代潮流,我国职业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大平台,在推广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终身学习理想等方面均要做出研究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马良生.远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体育教育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基础教育 校园网络 安全现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三通两平台的不断建设,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是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细致深化。而校园网络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进展及效果。随着互联网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中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校园网络。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也指出“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为学校”。可见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还较低,甚至根本无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J市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现状,希望发现基础教育网络安全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2.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基本情况,进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数据分析,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本地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掌握基础教育校园网络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并针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为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提供参考,并期能为本地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掌握当前J市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状况和网络应用现状;

(2)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安全风险;

(3)影响区域内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状况的成因分析;

(4)针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的状态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

(5)总结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环境下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二、课题研究已取得成果

1.完成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学习

通过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相关书籍学习,学习网络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引导课题成员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加深课题成员对于网络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了解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前期理论学习,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课题组完成了《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整个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校园网络整体情况的了解,主要研究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及硬件构成;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校园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调查校园网络应用情况,对于校园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第二部分是问卷的核心,通过实体与环境安全、组织管理与安全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网络与通信安全、软件与信息安全、无线网络安全几个维度展开调查,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三、课题创造性成果说明

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创新之处是预期能够发现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发现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困难,能够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引起大家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

1.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常见安全隐患

(1)无专业网络管理人员

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学校无专门的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

(2)无专用的网络机房

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网络中心。校园网络核心设备摆放环境随意,无任何安全措施。同时设备之间的链接也比较混乱。

(3)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基础校园网络由于起步迟、发展慢等原因,目前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环境中,校园网络安全意识还较淡薄,整体上对于校园网络安全并无相关概念。

2.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常见措施

(1)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合理的应用。因此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校园网络安全,只有具备了校园网络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制度,才能合理应用相关的设备、技术。

(2)设置合理的访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