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循证医学;老年医学;教学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2]。随着时展,老年医学教学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出色的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循证医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由加拿大David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明智、准确、慎重的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与经验,充分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正确应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提供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方案[3]。

1循证医学与老年医学发展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是有别于传统临床医学的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人诊疗意见为主的模式,循证医学强调的是新的临床诊疗决策模式,其更加注重对一个临床问题的最佳研究证据总结,可以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双盲\单盲试验、交叉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等,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审慎的制定临床决策。传统医学是经验教学,对疾病理论知识掌握理解来诊治病患,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堂学习与考试,经典教材阅读与掌握,来学习临床医学。而循证医学更加强调医疗决策的主体应该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数据、科学的研究证据之上,可以是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也可以是回顾性研究等等的数据,总之是有据可查,有据可循,以科学的视角评价临床数据从而得出的临床决策结论[4]。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远程医疗、云计算等等都为循证医学储备大量的数据基础,为科学的阐明问题提供可能。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老年医学强调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老年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循证医学的大力发展。为老年医学的发展、提高、推广提供科学保障[5-6]。

2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的方式

2.1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师群体中得到重视与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科研培训、专业知识学习、授课经验交流,让广大授课教师具有雄厚的循证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提高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与专业水平及授课技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建立至关重要。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已经有研究及文献报道,建议从确定临床实践问题,检索文献,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检验临床决策五步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探索提高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

对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的好坏,以后的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相关。教学相长,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可考虑先采用试点工作,或讨论式授课,让学生先储备掌握必备的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步骤[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培养科研兴趣,建立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加强循证医学思维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寻找研究热点,学术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的进入临床工作,更好的把握临床思维,是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进展[9]。

2.3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

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是教学环节中的承载者,有着为教学活动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协同努力将整个教育体系规范完善,若想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大家为之努力,规范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规范,如授课教师需懂得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教学重点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具体工作的时间、地点、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等。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需要明确考核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用途等。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体系中。

3小结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合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符合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能够更有力的培养医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掌握老年医学学科前沿,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过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的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3个方面努力,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真正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为培养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常晶 孙倩美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2012[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2009,8(2):140-146.

[3]夏晓东,章义利,徐永安,等.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40-42.

[4]冯艳铭,夏晓燕,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1-53.

[5]彭晓霞.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与学习资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尔,周晓辉,帕力达.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6):128-129.

[7]姚阳,周传伟.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124-126.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2

当天下午,由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副主任华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个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在此次活动上正式。另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在京成立,华琦教授当选为分会会长。该分会成立一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龄人群,捍卫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他们先后制订了3部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当天的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间隙,本刊记者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三部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意义及相关内容,对华琦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高血压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要了解《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必须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说起。”采访一开始,华琦教授首先这样说。

谈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背景,华琦教授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41%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整体范围内,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国家分级转诊制度的改革,2015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青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宣布成立。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华琦教授当选为高血压分会会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刘梅林、李艳芳、郭艺芳、高平进、李为民、陈鲁原、张源明、袁洪、祝之明当选为分会副会长;李静、胡亦新、蔡军、皮林、丁春华、李悦、李燕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琦教授介绍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后,以第一届委员会共181名专家及第一届青年委员共100名青年才俊为主,构成了学术团队的中坚力量,迅速针对高血压防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工作;分会成立后也很快成为我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平台之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发起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今年1月份正式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我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源于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钙化、肾功能的减退和微血管的减少。多项应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治疗和管理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我们还制订了《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华琦教授透露,“这个《专家共识》目前仍在修订、完善中,不久即将正式。”她接着介绍说,“剩下的就是今天正式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了。这是针对我们以往称之为‘号’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这一种药物专门制定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号”解决了

我国缺少降压药物的大问题

在解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之前,华琦教授首先向记者回顾了“号”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研发历史。

她首先介绍说:“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之所以简称‘号’,是因为研发伊始,它最早被称为‘号’,后来也曾被称之为‘北京降压号’。”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号”的诞生,与我国三位著名专家密不可分,他们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医学家吴英恺和洪昭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降压药物较少,许多降压药需从国外进口。为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医淌诟据中医“轻可去实”的理念,突破当时国际上盛行的“阶梯疗法”,提出了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开创了用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先河。后来,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采用优选法,研发了“长效小复方”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也就是著名的“号”降压药。“号”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我国高血压治疗缺少相应药物的大问题。“号”诞生后,在吴英恺院士的积极推动下很快投入生产和临床应用,一直到今天。华琦教授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长效小剂量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服药一次,就可平稳地降低血压,这便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指南纷纷认识到了这一药物的学科地位,逐渐加大了对“长效小复方”的推荐力度,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广泛普及的“长效小复方”理念的先进性。

华琦教授还介绍说,“号”降压药主要由基础降压药和利尿药组成,每片含基础降压药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 0.1mg,含利尿药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这些年来,关于“号”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领衔开展的全国、多中心《北京降压号与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全国、多中心、纳入 5269 人的长期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降压号与吲达帕胺随机对照有效及安全性研究》和《北京降压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研究,以及《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安全性》半年期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永华教授主导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电解质和血尿酸的影响》;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定冯教授开展的《北京降压号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王增武教授开展的《号与复方降压片对比研究――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等。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旗帜性人物、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正在领衔开展的一项研究――CHINOM试验。”华琦教授继续介绍说,“CHINOM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以并发症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计划随访65000人,预计将在2018年公布实验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针对国情,

制定我们自己的专家共识

中国的“长效小复方”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针对“号”的研究和使用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临床、指导诊疗,由华琦教授、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谈及这部《中国专家共识》的缘起,华琦教授说:“这事儿还得追溯到 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专家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阜外医院的王增武教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作了介绍,安贞医院的李艳芳教授对‘号’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号’在基层广泛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贡献表示肯定,也对其目前存在的疑虑、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王增武等专家还提出,‘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我国地广人多,高血压发病情况复杂,发病率也在增高,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于是,那次研讨会便决定将‘号’已有的临床试验加以整理,邀请专家推出《号在基层使用的指导意见/专家共识》,以帮助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药物――这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专家共识》最终得以出台的背景。”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华琦教授感叹着继续回忆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围绕‘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我们最终梳理出了与‘号’相关的文献160余篇、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献数十篇,共计近200篇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证据层次水平不一,又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梳理出35篇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最终选择了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斟句酌、力求公正地拿出了这个共识的初稿。在此过程中,我们于今年1月28日、4月16日、7月12日分别召开了共识启动会、讨论会和定稿会,先后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刘力生教授、范利教授等63位专家参与讨论,给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几易其稿、数十次增删,光文章的架构就大调整了3次,最终才得以定稿,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文件。这个共识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为此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针对这一《专家共识》的内容,华琦教授介绍说,共识认为,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是传统的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我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全面回顾了与“号”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推荐和建议。

共识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之一。目前,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为基础治疗方案的CHINOM研究(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已经入选受试者10689人,该研究随访期为5年,预计2018年公布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其在我国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地位。

华琦教授说:“我们希望这个专家共识能为临床医生在高血压防治中提供确切的指导和帮助,也为中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提供助力。”同时她还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充分说明我国的“号”以其明确的降压效果,方便的使用,低廉的价格,较少不良反应的特点,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专家的一致认同,这个药物必将在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为助力“健康中国”大业,增添一份力量!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老年化;新形势;预防保健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加重了我国人口老年化, 使得我国已经跨入到了世界老年化国家的行列。工业化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为人口老年化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由于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 而社会老年化问题的出现, 增加了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负担。因而加强老年化社会形势下预防保健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化对人口健康产生的影响

1. 1 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 使得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如此, 作为自然人, 人体的衰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只有20%呈现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整体水平不高, 而且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1. 2 老年人疾病顺位发生改变 普遍来看我国老年人身患的疾病, 疾病顺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各种肿瘤疾病。通过对某省老年人疾病调查情况可以发现, 在9种较为常见的流行疾病当中, 患病率处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白内障和冠心病。

1. 3 老年人患病种类增多 目前, 老年人出现了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趋势, 而且患病时间较长。相关资料显示, 在住院的老年人群中, 有将近半数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3~4种疾病。这类患者, 病后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弱, 往往会有较长的病程, 不容易康复, 并且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新病症[2]。

2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的预防保健措施

2.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社会卫生防病保健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需要坚持防病优先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在老年化社会新形势下, 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保健政策, 正确理解“防”与“治”之间的辨证关系。“防”指的是要用较少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主动性保健措施;而“治”则是与“防”措施相对应, 采用较大投入且具有较大风险的被动性保健措施[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定要重视防治结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当地政府在构建预防保健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把“预防”放在突出位置, 发挥预防的重要作用。

2. 2 合理规划, 完善老年保健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的老年预防保健工作实际情况, 需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社会卫生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当中, 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认真分析老年化人口特点, 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基础设施, 根据当地医疗水平和发展实际建立基层医疗机构, 发挥出社区的服务功能, 从而方便当地老年人就医。同时要制定出老年医疗的中长期保障方案与措施, 当地领导要对老年保健工作足够重视, 加大卫生防疫和预防保健工作的资金投入, 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社会关注性和福利性, 防止医疗机构“自筹经费”现象的出现, 逐步完善老年保障机制。

2. 3 开展教育, 培养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专业化人才 要想更好的开展老年预防保健工作, 离不开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开设老年医学的专业课程, 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传授;针对当前在职的医务人员及保健工作人员, 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向他们继续普及最新的老年医学知识, 强化其医疗技能和工作能力;无论是各大医学高校还是医疗服务机构, 都需要制定出多层次的教育计划, 并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 培养出现代化医疗行业专业化的卫生预防保健人才[4]。同时也应该适时的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出现的疾病, 向他们传授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其健康状况, 在此基础上,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多种保健活动中来, 使其心情愉悦, 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2. 4 加强管理, 推进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 根据当前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实际, 需要对现进行的医疗保健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对医疗机构的整顿与治理需要常抓不懈, 确保卫生人员的工作利益。要将预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提高医疗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及管理能力,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另外, 在新形势下, 要重视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医疗卫生体制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时期医疗工作的发展需要, 这既是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动预防保健工作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只有大力对预防保健工作进行创新, 才能克服由医疗体制弊端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样才能发挥出预防保健工作的最大优势, 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 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3 小结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 需要所有人对预防保健工作有足够重视。政府要在加强医疗卫生保健的同时, 注重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体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 大力推进医疗保健教育工作, 培养专业化的医疗保健人员, 提高预防保健水平。加强管理, 实现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规范化, 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使我国人口老年化向着健康老年化的方向发展, 减轻社会发展负担, 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德全, 陈少贤, 李燕芬.广州老年人社会现状及自我保健意识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9(3):159-161.

[2] 康萍萍.浅谈新形势下农村预防保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中国保健营养, 2012(16):59.

[3] 方德全, 仲怀春, 姜树国.新形势下军区医疗保健工作形势及对策.沈阳部队医药, 2010(2):145.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4

有人舍不得,有人乱花钱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余奶奶,年轻时就养成了花钱节省的习惯。现在家里条件好了,老人家还是要每天傍晚去市场买低价处理的菜,家里剩菜从来都不让倒掉。

余奶奶生活节省,好在身体没出过什么大问题。浙江磐安县的王大爷可着实吃了“省钱”的亏。在王大爷的观念里,身体有点不舒服就去看病,纯属浪费钱。每次子女劝他去体检,王大爷都当成耳旁风。前不久,王大爷突然晕倒。康复后,王大爷坦言,他之前就有过突流鼻血、身体麻木,但因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太自信,不想花“冤枉钱”看病,才最终拖到了血栓发作。

一方面,有老人舍不得花钱;另一方面,也有老人爱乱花钱。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不少老人把钱花在了赌博、找小姐上;城里老人最典型的情况则是乱买保健品。林女士说,她父亲每年花在各种保健品上的钱都过万。“他经常花几千元买回一堆声称能治高血压、糖尿病、延缓衰老的保健品。有次我仔细看了一下那堆东西的成分表,结果就是普通蜂蜜。”林女士担忧地说,普通蜂蜜不能治病,好歹还不至于吃坏,“但谁知道其他那些所谓的保健品、药品都是什么东西,万一吃坏了,可太不值了。”

不会花钱伤健康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表示,舍不得花钱和乱花钱同样有害,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健康。

导致营养失衡。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胰衔,不舍得花钱的老年人经常因为节省,购买单一食物,难以满足身体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多数老年人都存在牛奶、水果、肉类、坚果等摄入不足的问题。

损伤消化道。过期食品、剩菜,有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肠胃疾病的风险,部分剩菜还可能滋生致癌物。

不利情绪缓解。在很多“节俭”的老人看来,花钱旅游、付费上兴趣班都是浪费钱。但李娟指出,老年人尤其需要兴趣爱好、社交及户外活动等纾解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不良情绪。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幸福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与老年人的健康指数及幸福指数关系密切。

小病拖成大病。“看病太花钱,忍忍就算了”,“大病才看,小病忍着”的观念在老年人中仍很普遍。高芳宜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常会因此导致骨关节病、消化道疾病及口腔疾病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控制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治病变成致病。因贪小便宜购买低价、杂牌的保健品,可造成健康隐患;即便是真的营养补剂,也可能因为不对症、过量服用等,引发副作用。

花好五方面的钱

辛苦了大半辈子,老年人在人生的下半场,就应该享受生活,犒劳自己。李娟说,只有会花钱、花对钱,老人才能健康享受老来乐。

营养投资。买自己需要的食品,一些价格过于低廉的打折食品,近期吃不完,更可能成为一种浪费;考虑营养搭配,肉类、蔬果、牛奶都不能缺;理性购买保健品,任何营养素都不是越多越好,尽可能从日常饮食中全面摄取营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远离“免费赠送”等广告产品,声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更不可盲信。

兴趣投资。花钱培养兴趣爱好是提高社交能力、愉悦身心的良好方式。可以参加老年大学或兴趣班,也可以为了垂钓、书法、美术、唱歌以及其他各种体育运动,购买相应的工具。

旅行投资。建议老人结合身体状况、财务状况,制定合适的旅行方案,定期出游。报团出游时,一定不要贪便宜选择不正规的旅行社。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5

北京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使城乡居民享有安全、适宜、方便、有效、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和养老需求。有利于首都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与健康,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期望健康寿命与生活质量,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型,有利于推进首都老年健康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建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能够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迎合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要求,顺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是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乱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心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 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 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 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

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急性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老年医学培养方案范文6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124

[摘要] 目的 探讨 “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对30名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IMPACT管理治疗,按1:1配对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在干预第一年末及第二年末使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家庭负担表(FIS)、生活满意度(LSR)进行评定并观察费用成本。 结果 在实施干预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FIS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LSR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中,χ2均大于5.9,P值均<0.05)。2年内干预组患者总费用低于对照组,表现在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和家属误工费用等方面干预者患者的支出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t检验结果中,P值均<0.05);同时,两者患者在药物费用支出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IMPACT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显著降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各项费用成本。

[

关键词 ] 心境-促进协作医疗;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卫生经济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43-0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进步,社会老龄化问题已日益严重。据报道,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的27.7%。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抑郁症已成为亚洲老年人群中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探索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并且符合上海经济形势和卫生政策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模式,现将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社会-心理治疗、家庭干预等组成的“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上海社区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初步卫生经济学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开始于2011年7月,于2013年7月结束,所有病例采集来源于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中。在浦东新区31个社区中,随机抽取四个社区。按要求入组:(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年龄区间为60~80岁。(3)排除对象: ①目前患有重大的躯体疾患;②严重认知功能不足或交流障碍不足以完成检查与评定者;③有高自杀危险;④目前接受精神科专家治疗方案;⑤伴发严重的其他精神疾病;⑥目前没有住院或养老院;⑦心境恶劣及双相障碍也不列入调查范畴。在符合入组的病例中,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30例病例为干预组,30例病例为对照组。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及有关事项,征求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抑郁症状(HAMD及SDS得分)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2)。

1.2方法

1.2.1对照组社区管理 采用常规社区服务,即由社区精防医生对患者进行每月一次家访,观察病情、药物副反应及指导用药。在社区每季度给患者或患者所在居委卫生干部提供老年抑郁症相关健康教育。

1.2.2 IMPACT管理模式 (1)社区老年心境健康服务团队的建立:由抑郁症临床专家、社区老年抑郁症个案管理员、社区抑郁症干预者、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志愿者组成。(2)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开展与实施。①鼓励患者接受药物治疗:鼓励干预组病例与老年抑郁症个案管理员或社区医生进行首次交流访谈,通过对疾病的认识,激发患者接受药物治疗。②确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精神科临床专家与病人进行访谈,引导患者认识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对控制病情的积极效果;由精神科临床专家建议适合于病人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通常是SSRI类)治疗方案。③维持药物治疗:患者于前3个月疗程至少每2周看专科门诊1次,之后稳定的患者每1个月看专家门诊1次;不稳定者仍然每2周看专科门诊1次。④随访:社区医生每两周1次上门随访(电话随访时间按患者病情而定);CDC医师每月1次上门随访。⑤个案分析:每季度由精神科专家、社区抑郁个案管理员和社区干预者进行1次个案分析,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必要时进行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的调整。(3)家庭干预:①对患者的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治疗由社区医生上门随访时完成,每2个月1次。②对患者照料者的家庭干预:由个案管理员对患者照料者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宣教和健康宣教。每季度1次。(4) 社会-心理治疗:丰富老年生活,激发对生活的兴趣;改善其人际关系,扩大交往;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鼓励抒发自己情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老年抑郁症防治相关知识,提高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①社会支持系统:由社区医生、村居委精防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组成。②整合社会有限资源,包括社区村居委老年活动室、电视音乐器材设备、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对老年抑郁患者进行社会心理治疗。③培养兴趣爱好:为老年人开展娱乐技能活动,如织毛衣,剪窗花等娱乐技能活动。每周1次,1h左右。

1.2.3 卫生经济学评估 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记录患者在2年研究期间内因疾病产生的各类费用,并输入计算机供研究人员进行分析评估。

1.3生活质量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在研究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家庭负担表(FIS)、生活满意度(LSR)进行评定并观察费用成本。评估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完成。评定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

1.3.1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共24个评估项目,分界值为8分。具体标准为:分大于35分为严重抑郁,大于20分为中度抑郁,大于8分为轻度抑郁。

(2)家庭负担表(FIS)。

用来评定家庭负担情况,分经济负担、家庭日常生活干扰、家庭娱乐活动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家庭成员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6个因子,共23项,0~2分三级评分,评分越高,负担越重。≦8分为轻,9~20分为一般,≧21分为重。

(3)生活满意度(LSR)。

用来评价生活满意度,分热情与冷漠、决心与不屈服、愿望与实现目标、自我评价、心境5个因子,总分25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5分为差,6~14分为一般,≧15分为好。

1.3.2 卫生经济学指标 ①干预费用 包括仪器设备费用、实验材料费用和各类干预实施费用(门诊、随访、个案分析、家庭干预等)。②药物费用 根据患者每月使用的抗抑郁类药物量及药物价格进行统计计算。③门诊费用 根据患者就诊情况,按照实际支出统计门诊医生成本及各类检查费用等。④住院费用 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患者自负及医疗救助等费用在内。⑤社区防治费用按照各街道对应社区服务中心发生的公共卫生基本服务费用总量除以该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患者总次数计算,得到单次平均服务费用。⑥家属误工费用 按照家属照顾患者停工天数和上海市人均收入计算家属平均误工损失。

1.4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由擅长统计的研究人员输入计算机,并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归集和分析,对两组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采集的资料做进行统计检验。其中,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家庭负担和生活满意度等计量指标的研究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将研究指标按评定标准分为3个类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评估得分落于各分类的例数,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各项卫生经济学指标的研究采用配对t检验。研究结果中,P<0.01~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价

两年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家庭负担和生活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3)。

2.2卫生经济学分析

干预组患者在干预第1年末及第2年末的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费用明细项目看,除干预第1年末药物费用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干预者患者在药物费用(干预第2年末)、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家属误工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通过组建社区老年心境健康服务团队,对社区老年抑郁患者实施2年的以个体化药物治疗、家庭干预及社会心理干预为主的IMPACT管理,同时运用卫生经济学分析指标,研究老年抑郁症社区治疗康复管理的成本和效果。从研究结果显示IMPACT管理模式不仅显著减轻了社区老年抑郁患者的症状,还能明显地降低医疗成本,优化费用与疗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干预者患者在药物费用(干预第2年末)、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社区防治费用、家属误工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中外学者针对老年抑郁患者治疗现状做了相关的研究。在国内,专家薛海波指出,在所有确诊的老年抑郁患者中,只有1/3的抑郁患者会得到适当治疗,未经治疗的抑郁患者中25%~33%会持续存在症状,自杀率高达15%[2]。Unützer[3],Penninx[4]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社区老年抑郁患者通常去普通的医疗诊所看病,而且不能坚持接受治疗;社区老年抑郁患者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和发生躯体功能障碍风险。

澳大利亚学者Robert[5]在研究中发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干预方法,例如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度、开展柔性活动或与疾病相关的交流会等,显著地提高了老年患者的就诊率,有效地控制了老年人因抑郁导致的自杀率。在国内,汪丽芳[6]等学者研究提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家属同步提供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就诊率,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诸如“积极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特别的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管理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将这些干预方法以一种模式的形式传递,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少的[7]。美国学者Unützer[8]等建议,通过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管理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IMPACT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就医的积极性,减轻了社区老年抑郁症状,提高了社区老年抑郁患者对社区抑郁症管理的满意度,更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而在上海,尤其是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城市,社区中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未被治疗和纳入有效管理[9],存在相当的空白区域。

美国学者Wayne[10]在研究中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费用支出比起其他的慢性病费用支出要高,Wayne建议寻求一种适合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卫生政策,能促进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管理,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成本的模式是当务之急,他提到例如美国开展的IMPACT模式,或者PROSPECT(预防社区老年抑郁症自杀协作医疗)模式是较理想的模式,在社区中应该得以开展与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利用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IMPACT(心境-促进协作医疗)管理。干预组患者在抑郁症状控制上显进,在生活满意度上以及各项费用成本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但由于研究因素受限,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性,如进一步增加研究对象样本数量、扩大研究对象选择范围、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

参考文献]

[1] 张玲,徐勇,聂宏伟.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31):3349.

[2] 薛海波.老年人的抑郁症及自杀的防治[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4):210.

[3] Unützer J, Patrick DL, Simon G,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cost of health services in HMO patien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J].JAMA. 1997(277):1618-1623.

[4] Penninx BW, Beekman AT, Honig A, et al. Depression and cardiac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study[J].Arch Gen Psychiatry,2001(58):221-227.

[5] Robert HL, Karen AB, Heather S, et al. Multifaceted shared care intervention for late life depression in residential ca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J].BMJ,1999(319):676-682.

[6] 汪丽芳,桂琳,王慧英,等.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6):448-449.

[7] Stolee P, Kessler L, Le Clair JK. 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outreach program in geriatric mental health: four years’ experience[J].J Am Gerialr Soc,1996(44):314-320.

[8] Unützer J, Katon W, Williams JW Jr, et al. Improving primary care for depression in late life: the design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J].Med Care,2001(39):785-799.

[9] 吴海苏,徐一峰.社区老年抑郁症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10):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