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技术培训

医疗技术培训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立足当前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实际,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加强学科建设,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培养和建设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素质过硬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自2013年起,每年从各医疗卫生单位选拔100名业务骨干,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期、分批安排到上级医院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争取利用三年时间,为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培养500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使我市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三、培训内容

(一)培训安排

市卫生局统一安排和联系培训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可根据实际自行联系培训单位。培训时间根据专业性质,分为3个月、6个月或1年。镇(街)卫生院原则上在省内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市直二级医院根据专业发展情况,可到省外三级医院进修;市疾控中心、市结防所、市皮防站、市卫生学校等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联系对口业务单位进行培训,培训人员培训结束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二)条件要求

参加培训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年龄要求在4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5年以上住院医师经历;护理人员学历可放宽至普通中专毕业。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各医疗卫生单位所有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申请程序

符合条件的人员填写《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百名骨干”培训人员申请表》,由工作单位推荐、市卫生局审核合格后,统一安排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市卫生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百名骨干”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

(二)多种形式,促进学习。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我市举办学术讲座,及时了解有关医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动态。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鼓励开展传帮带教,实行师徒双向选择,形成一级带一级的合理卫生人才梯队,促进全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

医疗技术培训范文2

一、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业务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对卫生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规范报告行为,为传染病疫情处置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2、项目对象

各县(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县(区)2人、开发区1人,共培训18人,培训时间2天。

3、项目内容

(1)疫情报告中的绩效管理

(2)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

(3)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

(4)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法律责任等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集中培训

(2)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小计0.288元。人员和经费安排见附表1。

(二)重点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总结年我市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部署年监测工作任务,并对霍乱、出血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治技术进行培训,提升我市重点传染病防制能力。

2、培训对象

每个县(区)6人,共计54人,培训时间为2天。

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将根据以下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1)年全省霍乱、伤寒、钩体病、出血热、禽流感、流感、狂犬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监测病种的监测工作总结;

(2)年动物狂犬病监测、出血热疫苗接种、钩体病疫苗接种项目工作总结;

(3)年全省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部署和培训等;

(4)标本采集、运送、检测质量及实验监测数据分析;

(5)出血热防制技术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集中培训

(2)资金安排

市级培训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计0.86万元。人员和经费安排见附表1。

(三)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结防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结防机构和综合医院的结核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县、乡三级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

2、培训对象

(1)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培训

根据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进行培训,每县1人,共培训9人。培训对象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共培训2天。

(2)结核病实验室人员培训

根据结核病实验室操作及工作规范等内容进行培训,每县3人,共培训27人。培训对象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从事结核病菌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培训2天。

(3)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培训

9个县(区)、83个乡镇结核病防治人员及医院防保医生就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在结核病合作方面进行培训,每县(区)3人,每乡镇1人,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人,共培训145人。培训对象为县、乡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医院中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由市级负责组织培训县级,县级负责组织培训乡镇,市级培训2天,县级培训2天。

3、培训内容

(1)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培训

①结核病疫情、策略和服务体系

②肺结核的化学治疗

③肺结核治疗管理

④结核病信息管理

(2)结核病实验室人员培训

①结核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②培养基的制作

③实验室生物安全

④结核病实验室新诊断技术介绍

(3)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培训

①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

②学校结核病控制规范

③医院与结防机构结核病控制的合作

④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

⑤结核病的信息管理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各县区要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实施本项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主管科室负责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市级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小计1.008万元;县级按平均每人每天60元的标准,小计1.416万元,共计2.424万元。

(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专业培训

1、项目目标

(1)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机构霍乱疫情的调查控制能力和实验室诊断能力。

(2)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的防制能力。

2、培训对象

(1)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

对县级医疗机构急性传染病临床医生和从事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检验人员,进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每个县(区)3人,合计27人,培训时间为2天。

(2)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

对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传染病防治的临床医生,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每个县(区)2人,合计18人,培训时间为2天。

以上两个项目,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协助举办。

3、培训内容

(1)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以下所列为省级,市级培训内容将根据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①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调查控制技术

②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

③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介绍

④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原实验室检测依据与方法介绍

⑤霍乱疫情调查处置流程与诊断标准(WS289-2008)介绍

(2)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以下所列为省级,市级培训内容将根据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现况简介

④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调研情况简介

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市级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计0.72万元。

(五)慢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防制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制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防办、基层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防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项目对象

为全市9个县(区)疾控机构培训27名卫生技术人员(3人/县区),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培训40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培训30人,合计培训97人。培训对象为县(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制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医院防保医师。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协助,培训时间为2天。

3、培训内容

(1)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

(2)死因监测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网报技术

(3)慢病核心信息收集

(4)慢病防治示范区建设标准及要求

(5)肿瘤监测技术及癌症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6)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规范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计1.164万元。

二、资金管理

培训经费已通过《财政厅卫生厅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赣财社〔〕232号)下达拨付。承担培训单位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下发的《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社〔2004〕60号)、《关于加强疾病控制专项资金业务培训会议管理的通知》(赣卫疾控处便函〔〕99号)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切实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禁将财政补助直接发给受训人员,也不得另行向受训人员收取培训费用。

三、项目执行时间

市疾控中心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于年4月底以前完成全部培训工作。

四、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坚持考核评估,保证质量。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估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每一项培训项目执行情况都必须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培训质量。采用数据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方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抽取市级、县级培训班各三个,用评估表进行现场评价。

1、本培训项目已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对培训合格者,统一给予继续教育学分。

2、承办的培训项目须填写以下表格:

(1)《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申报表》

(2)《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

(3)《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报表》

(4)《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学员考核情况登记表》

(5)《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汇总表》

收集培训班资料,包括培训班通知、课程安排、学员须知、培训班预决算、培训资料、培训总结、签到表、考卷。

3、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对项目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考试等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1)授课师资教学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访谈、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问卷调查,评价授课的质量,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

(2)培训内容学员接受与掌握情况评估。

培训前,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相关内容考试测评,培训结束时,使用同一份试卷进行考试,比较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差异。对每个培训班学员的整体合格率进行统计,培训后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培训合格率达75%以上。

医疗技术培训范文3

小儿型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1〕,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2-4〕,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根据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诊断技术需求调查结果,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技术被列为首选需求项目。为确保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应用NBAP检测技术,我们对推广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开展了NBAP检测技术的基层培训,并对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2006年2月分别对浙江省诸暨市、余杭区、富阳市、长兴县4个地区118家乡镇医疗机构的293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佝偻病早期诊断用NBAP检测技术的培训。其中乡镇卫生院104家,占培训机构总数的881%;妇保院4家,其他10家(人民医院、中医院、红十字医院等)。293名培训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24岁(20~50岁),其中女性244名,男性49名。其专业技术职称为初级142名(485%),中级20名(68%),高级2名(07%),其他129名(440%)。有87名培训对象没有填写学历,206名培训对象的学历为大学本科11名(53%),大专104名(505%),中专70名(340%),其他21名(102%)。

12 培训方法 培训分为准备和实施2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是编写培训教材和确定培训讲师,培训教材由省级科研人员组成课题组,广泛收集佝偻病诊治的相关资料,在多次征询全国佝偻病防治专家和NBAP技术持有者的修改意见后定稿。选拔有临床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刻录成光盘。在培训现场,为保证授课质量专门配置了2名培训辅导员。(2)实施阶段:在培训启动前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业务负责人员召开座谈会,重点围绕培训质量,讨论并提出基层培训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卫生院的需求、对此项技术培训可能的看法或态度等。技术培训采用专家授课、问卷调查、现场示范操作以及接受提问和个别辅导等方法进行。

13 统计分析 采用自编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培训开展情况(表1) 浙江省诸暨市、余杭区、富阳市、长兴县4个地区共有120家乡镇医疗机构,参加该项技术基层培训有118家,培训覆盖率达983%。发放佝偻病诊治相关知识问卷和培训反馈表各293份,回收有效知识问卷204份,培训反馈表206份,回收率分别为696%和703%。在每次培训结束的现场访谈中,学员总体评价良好,多数人表示系统地接受一项临床常用技术的培训尚属首次,感觉授课时间太短,还有继续接受培训的意愿。学员对培训内容满意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588,P>005)。对培训条件的评价,仅4名学员(20%)认为示范操作时因人多无法看清楚每个操作步骤,要求有足够的培训时间,分批进行示范,并有足够的试剂和样本用于检验人员每人1次的实习。大多数学员认为NBAP检测操作简便,技术人员在培训时简单示教即可,没有必要每人操作1遍。

表1 学员对培训内容满意程度(略)

22 培训效果 (1)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93名培训对象在培训前后分别接受了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佝偻病诊治相关知识。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前平均成绩为(8049±988)分,培训后平均成绩为(9135±831)分。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2)检测技术应用情况:截止2006年3月,接受过培训的118家乡镇医疗机构已有53家开展了NBAP检测技术,开展NBAP检测的医生普遍认为,虽然目前小儿佝偻病的诊断率没有变化,但接受培训后,因增添了1项参考指标,临床诊断时更有把握,而且医生对个别NBAP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患儿更加关注,给予维生素D补充时更谨慎。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经过40余年的综合防治,虽然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很高〔5,6〕,且因我国人口众多,佝偻病患儿基数很大,早诊断、早治疗在小儿佝偻病防治中有重要意义。NBAP检测技术操作简便,只需1台普通恒温水浴箱即可作现场分析,便于在基层推广使用。目前基层卫生院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为简易诊断,NBAP检测虽然操作简便,按照说明书就能完成测定,但在操作注意事项、检测结果判读、临床实际应用等方面需要摸索经验。通过系统的培训,全面掌握小儿佝偻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基本上保证了NBAP检测技术的质量。培训效果直接影响着NBAP结果判读的准确性和对佝偻病诊治的参考价值,关系到给予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诊断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注重提高技术培训质量,确保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乡镇卫技人员普遍学历偏低,知识陈旧,已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工作。本次培训发现,佝偻病诊治相关理论知识测试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小儿佝偻病的正确防治方法、亚临床佝偻病的定义和诊断佝偻病最早、最特异的辅助指标。这些内容均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所知较少。因此,面向基层的培训,无论培训教材、还是培训讲师,要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是基层培训的重大障碍。本次培训准备工作充分,从培训经费调查结果分析,426%的学员选择免费培训,238%学员能承受的培训经费为每人最多100元。经费不足是影响基层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时,合理配套技术培训经费。本次培训的近期效果在总结时已经显现,在最后一个点培训结束后的短短1个月内已有近半数乡镇医疗机构克服困难,开展了NBAP检测技术并应用于佝偻病的临床诊治。为保证培训的长期效果,下一步将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 张会丰,刘会芝,卢艳,等.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30-333.

〔2〕 赵颖新,王平,王海楠.871例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及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39-1240.

〔3〕 孟祥爱.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对儿童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文摘,2005,19(5):263.

〔4〕 黄东华,吴星东,黄美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42.

〔5〕 王盈盈,蔡丽如,陈丽娜,等.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8):119-120.

医疗技术培训范文4

组织志愿者专家队伍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以下简称“西部行”)公益活动的项目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开设医生培训班、口腔健康教育课,提供免费进修机会等。

据活动发起人和组织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介绍,西部行活动始于2007年9月,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升西部地区人群口腔健康意识,并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口腔医疗骨干,进一步解决西部地区看牙难问题,进而推动当地口腔医学发展,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5年间,西部行活动已走过内蒙、广西、陕西、宁夏、云南、青海、贵州等省、自治区,甘肃省是2012年9月底启动的第八个省份,也是西部行活动接下来一个年度的重点服务地区。

5年间,他们不断汇聚全国口腔医学界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源源不断地输向西部;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摸索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口腔健康促进与发展之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这条21世纪的口腔健康“新”之路值得奉献与坚守。

都是观念惹的祸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凡得过牙病的人,都会对这句俗语有深刻体会。这其中不仅蕴含了口腔疾病发病时难以忍受的痛楚和其由量到质逐渐演变的发病过程,也反映出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不痛不看病”的心理。而王兴教授更深刻地指出,这背后折射出了我国居民口腔健康观念的严重落后。尤其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落后不仅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30年改革开放,从第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到第三次,从全国约70%的人不刷牙,到70%的人刷牙,且其中的20%使用含氟牙膏,并形成正确的刷牙习惯;从全国上下只有几家寒酸的口腔专科医院,到如今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地市县都设立了口腔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随处可见;从5000多名口腔医生配备到如今近20万人的口腔医师队伍,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观念、口腔医学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步固然值得欣慰,但王兴教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达到29%,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成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而牙周健康率只有14.5%和14.1%,更有37%的成人和86.1%的老年人牙齿缺失,全口无牙的老人达到6.8%。

口腔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口腔医生人均数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且口腔医学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差距大。

另外,王兴教授指出,我国大部分民众认为口腔疾病只影响进食、说话,正是这有所偏颇的观念,造成了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轻视。他强调,口腔的营养条件、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细菌的大量滋生,如果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口腔卫生环境,很容易“病从口入”。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疾病并非只是局部疾病,它还关系着全身健康,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许多全身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甚至会对孕产妇及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

以上种种,都在证明一个问题:转变传统观念迫在眉睫,逐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口腔健康意识至关重要。而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决定了这一工作需要全国口腔医学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培养老百姓身边的专家

“有数据统计:我国龋病人群就诊率仅为10%,也就是说有90%的人得了牙病而没有来看医生。可就是这10%的病人,就让各个专科医院、口腔门诊,甚至私人诊所都忙得一塌糊涂。”王兴教授指出,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因此他认为,我国口腔医学界目前最紧迫的难题就是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建立起高水平的口腔医学队伍,满足人们逐步增长的健康需求,满足整个口腔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满足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华口腔医学会一直是发展我国口腔医学科学的重要社会力量。自1996年成立起,学会一直积极利用自身的平台开展活动,通过大量的宣传、培训、普及活动,进行大众的口腔健康教育,并打造形成了“全国爱牙日”“微笑中国”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

目前学会主要肩负两大重要任务,都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关联。一是促进口腔医学领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组织各种高水平、多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国际间、国内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等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医生自身临床技术和整个口腔学科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可能、各种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推广新技术、新的诊疗手段、新的设备等,提高现有口腔医学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006年,王兴教授开始担任学会会长。之前他就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对于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起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而这个人才,“不只是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专家,更应该是能够为老百姓做口腔健康教育的专家。这个专家不再高高在上、满嘴健康术语,而是就在老百姓身边,真正懂得如何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记得住,且能够真正转化成生活习惯的常识。”只治不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这种专家,能让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王兴教授说,此次西部行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专家,打造出符合当地需求、更能推动西部口腔医学发展进步的人才队伍。

2007年9月20日,在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5天后,西部行第一站内蒙站活动正式开启。

在这之前,学会并没有类似活动经验,经济能力也非常有限。为了能够使活动更加贴近实际,学会组织了5批专家深入到西部地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目的就是要摸清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对口腔保健的需求。学会领导亲自带队,采取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口腔医务人员座谈、深入社区医院与群众交流、考察医院设备及开展医疗工作能力等方法,摸清了当地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通报全国,以争得全国口腔医疗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作为行业内最高学术团体,我们有责任让全国口腔医学界的同行认识到一个现实:西部地区太落后了,受实地条件制约,他们很难同东部地区同步进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尽绵薄之力支持他们。”

正是本着这样的目标和信念,王兴教授带领学会的同仁们开始了这场口腔健康“新”。

我们大家的西部行

2007年自内蒙开始,2008年在广西、陕西,2009年在宁夏、云南,2011年在青海、贵州,2012年在甘肃,祖国的西部大地上留下了王兴教授和伙伴们忙碌的身影。这不仅是口腔健康知识和技术的西部行,也是活动工作人员的西部行,是全国大专院校、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等所有参与活动的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西部行,更是广大支持活动的商家企业的西部行。正是所有参与者的甘愿付出,才使西部口腔医院和医疗工作人员、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惠颇丰。

为了切实促进当地的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先进的口腔健康技术带到民众身边,学会除了组织口腔医学专家举办现场咨询和义诊活动、免费发放口腔保健用品外,还特别开展了“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目前已在5个城市举办了5期中小学校保健教师培训班,有1257名保健教师参加了培训,更有250多万中小学生接受了口腔健康教育课,还在3个城市举办了社区群众口腔健康大巡讲;针对适龄儿童开展了免费窝沟封闭治疗,至今“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已惠及5000名学生;同时,还开展了“口福行动项目”,计划在每个省份为100名贫困无牙颌老人免费镶复全口义齿,至今已超额完成1200余名。2012年该项目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

在推动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方面,西部行重点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1. 举办不同形式的口腔医疗技术培训班

近6年来,西部行活动分别在内蒙、陕西、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了牙周基础培训班、口腔修复技术培训班、种植牙技术培训班、口腔正畸技术培训班、口腔预防适宜技术培训班、根管治疗技术培训班等多种类型的临床技术培训班共35期,有4000多名基层口腔医生参加了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会专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讲师团,邀请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专家参加培训工作。接受培训的医生普遍反映学习班质量高,老师讲课水平高,讲课认真,实用性强。所以几乎每次西部行办班都是爆满,受到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

2. 免费安排西部目标地区口腔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自开展西部行活动以来,已经免费安排西部行活动目标地区医院的口腔医生共31人到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进修学习。这些进修人员回到原单位后都能积极运用新技术,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3. 组织志愿者医生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

为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引进口腔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口腔疑难病例的处理,学会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开展的医生晋升职称需要到基层锻炼的有关规定,积极动员组织全国各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生参加西部行活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志愿者医生团队。自团队开始组建以来,已经有72名医生到基层40余家医院开展1~3个月的临床实践活动。他们克服了条件艰苦、水土不服等困难,坚持在基层开展医疗教学传、帮、带,解决了基层医院口腔医疗方面的问题,受到各合作医院的欢迎。许多志愿者医生还为自己所在医院和参加活动的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把这一项目延续下去。

4. 设备捐赠

为改善西部口腔医疗条件,学会动员全国口腔医疗机构、相关设备器械企业参与西部行活动,向目标地区捐献了大批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材,极大改善了目标地区的医疗环境和设备,为提高西部地区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7年8月25日起,已经陆续向各目标地区医院捐赠汽车、设备等物资763台件,已经足够装备6个专科医院。

5. 设立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

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2012年,学会决定每年出资50万元设立“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专项支持西部地区口腔医学临床科学研究。

在全国口腔医学界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得到目标地区政府、口腔医学界同仁和人们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2009年的阶段总结会概括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工作经验。卫生部、各西部省份、学会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活动各项内容得到了尽快落实,这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全国各医学院校、专科医院、口腔医务工作者、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使活动踏踏实实落到了实处,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各项丰富务实又极具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切实符合当地所需,能够解决当务之急,因此才受到当地口腔医学界的认可和欢迎,这是活动成功的核心。

相信旗帜的力量

回想过去几年,王兴教授颇多感慨。每年不同省份西部行的启动,他们都会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而他也表示,今后也会继续坚持,还会做更多、更广泛的宣传,这是因为他一直将西部行定位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从项目启动,他就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个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仅靠对几个局部的改进,解决不了整个系统发展的问题,他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界愿意为提高西部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的决心;也让当地领导、各级专科医院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发展当地的口腔医学,由‘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更要倡导一种公益精神,倡导人们在潜心发展自己的同时,将视野放在全国,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民”。

很显然,他们做到了。西部行的“象征意义”、旗帜作用越来越凸显,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他们的队伍也逐步壮大,更多的专家志愿者和医院加入进来。王兴教授也说,即使他不再做会长,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一轮一轮做好、做精。

如今,这股从东部各个城市喷薄而出、不断汇聚的强大力量,正有序地涌向广袤的西部大地。这股力量北上南下,所到之处暖意浓浓,烘热了农牧民的胸膛,更滋润了高原上的格桑花。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将浸润整个西部大地。

王兴

医疗技术培训范文5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强化监管。

根据有关要求,市卫生局认真组织,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年9月18日-9月21日,市卫生局对市属各医院实施卫生工程项目的4个县级医院和8家乡镇卫生院工作开展情况,赴实地进行了专项的督导检查,并对各医院人员派出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全年不定期利用电话巡防、督查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进行督查。

二、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市属各医院与受援单位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并针对受援乡镇卫生院的需求,选派了一批业务素质好、热心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医生下乡工作,在支援医院与对口县医院、乡镇卫生院间建立起了对口支援关系。各医疗队员结合受援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受援单位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开展了教学查房、手术示范、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等工作。

1、教学查房制度得到落实。对口医院严格按照支援工作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本着注重实效的目的,积极建立教学查房制度,提高医务整体水平。如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开展专业技术指导,通过规范查房、专业知识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带教等方式,逐步提高专业科室技术水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骨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开展教学查房,并对查房的形式、内容进行规范,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素质。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共同开展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并完善了查房制度。市中医医院与海原县中医医院积极沟通,建立相应教学查房制度,进行中医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完成教学查房79人次。

2、手术示范工作顺利开展。市第一人民医院帮助受援医院加强专业科室建设,以普外科、骨科等专业为主,帮助受援单位开展了适宜的新技术项目,如手外伤指残端修复术-vy皮瓣修复、手外伤肌腱改良缝合术、椎体球囊成形术等。

3、专题讲座收到成效。针对“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素质。如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颈椎病诊疗的新进展》、《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心肺复苏》、《骨科常见骨折的处理原则》等专题讲座。市第三人民医院对急诊急救知识、常见病诊治等方面进行培训,还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发病特点开展了18次的专题讲座。

4、技术培训取得成果。市属医疗机构积极研究分析农村适宜临床技术的需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努力做好对口支援卫生院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如市妇幼保健医院对受援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规范无菌操作技术及“三基”、合理使用抗生素培训等培训。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以中医推拿、按摩、拔火罐等中医药特色疗法为主的技术培训,规范了无菌技术、清创缝合术、换药术等常见诊疗技术,得到当地卫生院及群众的好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指导效果不显著,受援单位的病历、处方书写和抗生素、激素使用等仍发现有较多不规范的问题。

2、部分受援单位对派驻的医务人员管理比较松懈。

四、下一步的工作

1、加强与受援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派驻医务人员的管理。

医疗技术培训范文6

2008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健全三级网络。充分利用降消项目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不断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彻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切实保障广大妇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深入贯彻学习《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母婴保健监督执法工作

1、各医疗单位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制度。依法管理从事接生、助产、产前检查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严格考核、从严审核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换发证工作,从严查处无两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2、认真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领取、专人保管、证章分开、收费合理,依法查处和取缔非法使用《出生医学证明》的单位和个人,杜绝乡镇医疗保健单位非本单位接生补办出生医学证明。

3、加强产前筛查管理。贯彻执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加强产前筛查技术管理,完善筛查网络功能,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技术水平,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建立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信息报告制度。

4、从严治理胎儿性别比例。认真贯彻商政卫发[2007]3号文件精神,严格超声染色体等胎儿性别鉴定相关设备及技术和人员管理。严禁非法开展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规范做好卫生系统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5、加强监督检查。县、乡医疗单位都要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对《母婴保健法》和《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妇幼保健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通报检查问题,力促全县母婴保健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2008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在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彻底消灭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分娩率达96%以上。按照分层培训和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各级保健人员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培训。村级保健人员要做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早期发现孕妇,督促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跟踪服务,责任到人,确保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培训村级保健人员做好产后访视,建立健全各种表、卡、册,扎扎实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通过规范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建立完善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评审制度,积极开展孕产妇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等宣传教育。落实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责任,依法查处未按规定如实及时报告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对不具备接生资格的人员和单位助产造成孕产妇死亡及儿童死亡要严肃查处。结合降消项目和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落实住院分娩补助资金,提高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稳步提高住院分娩率。

三、继续开展产科建设达标验收工作

巩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工作。按照Ⅰ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整改完善,未通过产科评审验收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快建设任务,在6月底前必须通过验收达标。确保全县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县直医疗保健机构,完善工作资料等各项软件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建设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要利用国债项目和上级对卫生院装备设备的有利时机,加大妇产科的硬件建设,建设标准化产房,配备基本产科急救设备,未通过评审验收的单位产科不能及时完善产科设备的,暂停发《出生医学证明》。

四、认真做好降消项目及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工作

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制定项目实施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项目配套经费,认真做好项目监督指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贫困孕产妇救助活动,加强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加强项目资料管理,及时上报项目相关信息,通过项目带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规范妇幼新报表、新软件,确保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及时、准确、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