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统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统计制度

乡镇统计制度范文1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0-6岁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对526名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 结果 调查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考核满分28分,最高得分27分,最低8分,中位得分21分;居住属性、家庭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有关。 结论 本地区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居住属性、家庭收入、母亲文化程度有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措施,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预防接种 知晓程度 影响因素

为了解儿童父母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评价本地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效果,提高接种工作质量,本地区于2010年对辖区526名0-6岁儿童监护人进行预防知识问卷调查,先将有关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本辖区居住超过3个月,0-6岁的儿童监护人526名。

1.2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全区八个街道办事处,计划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60名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以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为中心,随机抽取近、中、远三个社区工作站,每个社区工作站抽取20名儿童监护人,预计全区共抽取480名儿童监护人,实际抽取526名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方法: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取双输入的办法,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526名儿童家长,去除不合格问卷2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03份,有效应答率为95.63%。

2.1 儿童及其父母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在503名儿童中,年龄为2月龄~6岁,中位数年龄为14月龄;男290人,女213人,分别占57.7%和42.3%;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4.3%。有深圳市户籍的146人,暂住3~12月的168人,暂住≥1年的189人,分别占29.03%、33.04%、37.57%。家庭月收入< 1 000元的占2.98%,1 000~元的占18.3%, 3 000 ~元的占26.04%,5 000~元的占20.0%,10000元及以上的占32.8%。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见表1。

2.2 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将儿童父母的预防接种知识给予赋分,即正确回答一道问题赋值1分,反之为0分,将所有分值相加得到预防接种知识总分,总分为28分。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27分,中位数得分21分。考虑到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得分的频数分布呈明显偏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得分做为分界点,将得分划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最终得到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为289人和214人,分别占57.46%和42.54%。将可能影响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各变量的赋值见表2)。

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见,儿童的年龄(X2=131.28,P

3 讨论

要形成健康的行为,除了需要以良好的态度、信念作为动力,还需要以正确的知识作为基础[1]。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宣教,提高辖区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认知水平,从而促进辖区免疫预防工作的开展。本次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及所针对预防传染病及及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作为预防接种知识,总分28分,中位得分为21分。总体来说辖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

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非常复杂[2]。本次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家长认知水平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居住属性。母亲的文化程度高,预防接种知识掌握程度好;深圳常住人口和来深时间长的居民预防接种知识掌握好;家庭收入水平高,预防接种知识掌握好。有研究表明,所有监护人中,父母最关心儿童的预防接种[3],儿童的母亲在儿童的预防接种中扮演重要角色,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有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健康意识较强[4], 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也较高。在深居住时间>1年的家长,通过预防接种医生、媒体、宣传资料等途径可获得相关知识,而流动频繁的儿童家长,生活的不稳定性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关注减少,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较低。家庭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庭的社会地位,资源获得的多少及相应的社会认知水平[4],低收入人群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工作环境较差,劳动时间较长,没有条件和时间关心小孩衣食住行以外的事情,而且文化程度低,不利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健康意识淡薄[5],本次调查也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对家长的认知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今后,本地区应重点加强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流动性较大的儿童家长,特别是儿童母亲进行预防接种的知识的宣教和普及,以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免疫接种的积极性,对提高儿童接种及时率和增加家长的接种主动性和依从性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9,52-54.

[2] 周玉清,孙印旗,马玉杰,等.贫困地区目标人群计划免疫知识、态度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47-250.

[3] 郑志刚,蒋玉燕,杨仁聪,等.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7,12,13,(6):336-338.

[4] 陈敬玉.北海市社区儿童父母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1):33-35.

乡镇统计制度范文2

第二条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工作管理的总体目标是:统计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统计流程严密合理,工作有序;统计原始记录完整,台账健全;统计资料全面,准确及时;统计工作信息化,科学便捷;统计监督规范化,合理合法。

第三条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区统计局双重管理,包括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业务、统计基础等各方面。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配备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业务以区统计局管理为主。

第四条各乡镇要保障统计机构足额的人员经费和开展日常统计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五条乡镇统计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动。确需选配、调整的,应事先充分征求区统计局的意见,并实行先进后出,以保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和统计业务的连续性。

第六条统计人员如发生变动,须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进行登记造册,办理好交接手续。

第七条乡镇统计人员的考核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乡镇负责年终统计人员德和能方面的考核,区统计局负责对乡镇统计人员业务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并作为评选统计先进工作者的依据。乡镇统计人员的年度考评定级由区统计局和乡镇共同确定,乡镇上报考核结果时,同时附上区统计局出具的书面考核意见。对统计业务不精、缺乏统计工作能力的乡镇统计人员,区统计局可建议其所在乡镇予以调整。

第八条乡镇统计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全国统一的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乡镇统计人员须参加区统计局组织的统计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九条乡镇统计人员在区统计局的指导下开展统计业务,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乡镇的统计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准确及时向上级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和提供本乡镇的统计资料;管理本乡镇统计调查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保存原始记录、健全统计台账、建立统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方法制度,并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协助、配合统计执法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组织指导本乡镇各部门、企事业组织、村(居)委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科学管理。

第十条乡镇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制度、统计资料审核制度、统计资料报送和报告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等,推进统计工作规范化;加强对“四上”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的指导、审核、验收,确保联网直报率达100%。

第十一条各乡镇必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保证源头数据质量,禁止乡镇统计人员代填、代报现象的发生,严禁随意修改、篡改统计数据,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依法统计。

第十二条各乡镇要加强对统计资产的管理,凡是区统计局配发给乡镇统计办的资产,乡镇不得挪用,由区统计局每年组织一次对乡镇配发统计物资的检查。乡镇统计人员调动的,由区统计局监交统计物资。

第十三条各乡镇要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年内全区所有乡镇统计办必须通过市统计规范化验收,对统计工作规范化达标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区统计局要制定乡镇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并严格进行考评、奖惩。

乡镇统计制度范文3

(一)第一产业统计范围、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第一产业包括以下5个门类:(1)农业;(2)林业;(3)牧业;(4)渔业;(5)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业、牧业报表实行定期报送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15日前上报乡镇基本情况表、行政村基本情况表(每5年报送一次),3月5日前上报一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一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5月8日前上报春季作物估产报表,6月8日前上报农作物夏播面积报表、春季作物实产报表、上半年畜牧业报表、第二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8月5日前上报农作物秋播面积报表、夏季作物实产报表,9月5日前上报前三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三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0月15日前上报全年农作物预计报表、全年畜牧业生产预计报表以及第四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2月20日前上报年报。

畜禽监测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每月(季)的20日前。

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5日、6月5日、8月5日、10月15日前。

农村住户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现金收支日记账》、《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实行月报制度,乡镇(街道)每月10日前上报数据;《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季度调查表》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每季上旬(3月10日前、6月10日前、9月10日前)上报数据;《年报一次性调查一套表》乡镇(街道)12月15日前上报。

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区统计局。

(二)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一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一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一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等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要负责做好农业、林业、渔业、耕地面积、食用菌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加强考核。

按照《关于印发*区2009年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区政办发〔2009〕72号),严格考核制度,落实考核责任,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二、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一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三、工作要求

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一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第一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乡镇统计制度范文4

(一)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集中力量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是2012年的工作重点。10月底之前完成各个阶段的准备及组

织实施工作,为普查登记做好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普查登记培训工作,全面、准确把握好普查登记方案;认真做好普查登记组织工作,做到调查全面准确。

(二)进一步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统计机构,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乡镇统计办考核制度,使乡镇统计办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实施静海县居村委会兼职统计员工作职责及考核方案,相关工作向村居委会延伸;就建设乡镇统计专网提出方案,进一步提高全县统计系统信息化水平。

(三)努力做好统计优质服务。继续拓宽统计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一是坚持每季度的经济分析会制度,并将范围扩大到乡镇及相关部门。二是建立乡镇统计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乡镇分管统计的领导和综合统计员参加的例会,就本乡镇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交流,有效地提高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和基层统计人员干好统计工作的热情。三是强化乡镇统计员为本乡镇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为领导提供信息、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等。

(四)进一步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一是继续扩大统计法律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统计法和统计执法工作,编印下发《统计违法警示录》,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统计法,进而扩大统计的影响,增强统计法律法规的震慑力。二是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法制科和其他科室例会沟通制度,及时掌握拒、迟报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各专业的年报、月报工作,严厉打击拒报、迟报等违法现象;坚持日常执法检查与查处重大统计违法案件相结合,争取县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视察或执法检查,以推动统计法制的进程。

乡镇统计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新医疗制度;卫生院;统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当前,由于政府对乡镇卫生医院的支持和帮助,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深化实施到广大农村地区,显著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水平,也使得卫生院需要记录、处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卫生院统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只有对卫生院统计工作进行适当的完善与改进,才能提高卫生院的科学管理水平。

一、新医疗制度下卫生院统计工作的不足

1.统计队伍不完整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卫生院的工作人员都比较少,没有专职的统计工作人员,卫生院的统计工作一般由会计、审计、出纳以及文书等兼做。由于这些统计工作者身兼数职,不能够集中精神做好统计工作,导致统计数据产生偏差甚至错误,从而不能正常、高效地完成统计工作。同时,卫生院统计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专业知识不够,基本素质也不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再次,卫生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连续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开展,但卫生院有部分高龄统计人员已到了退休的年龄,而新的工作人员又难以快速适应、融入统计工作,从而导致统计工作产生衔接性、技术性的差错。

2.统计手段滞后

乡镇卫生院领导不够重视统计工作,现代化技术应用不足,即使配备了计算机等设备,其利用程度也不高,很多统计工作人员只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做一些简单的数据计算和报表自动生成。由于卫生院所需统计的卫生数据非常多,单纯的手动操作并不能够保证卫生院统计数据的正确性,并且数据统计效率较低。

3.统计工作利用率不高

很多卫生院统计工作人员仅仅是将功夫下在整理、汇总、录入统计数据等方面,并没有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不能够高效利用统计所得的数据。实际上,乡镇卫生院的领导所做的每个重要决定,都离不开卫生院统计数据的支持。统计工作人员对数据后续分析的不重视,往往会降低统计数据对领导决策的辅助作用。

4.统计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普遍施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乡镇卫生院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统计工作制度,使得现阶段乡镇卫生统计工作不够完善,影响了卫生院其他工作的开展,甚至阻碍了新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化。

二、新医疗制度下卫生院统计工作的完善策略

1.强化统计意识

只有提高乡镇卫生院领导、统计工作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统计意识,使其明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统计工作。首先,乡镇卫生院领导要加强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解决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提高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并且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卫生医院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为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工作提供各种原始资料,进而促进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做好统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岗后进修

统计人员工作素质的高低、专业水平的高低以及职业道德的好坏,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统计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规范性等。因此,卫生院要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岗后进修,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卫生统计队伍。

3.深入分析统计秩序

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统计人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多是侧重对数据的汇总与录入,没有对统计数据做深入的处理、分析与总结。鉴于此,统计人员要加大研究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力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①统计人员应仔细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核对原始记录的填报、病人病的归档等原始数据资料时,应认真核算,确保数据的录入没有问题,做好每一个统计工作流程。②在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卫生院统计人员还要结合统计所得数据和卫生院发展理念,进行适当的分析并做出一系列发展与改善建议,为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关键资料,从而促进卫生院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4.加快实现统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这一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统计工作要实现信息化发展,要以信息化为重点,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统计人员形成信息化统计思想。此外,卫生院的管理工作者可以为统计人员提供计算机培训,使统计人员不仅习得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更好的开展卫生院统计工作。同时,卫生院信息统计人员应乐于、勤于学习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技能,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运用计算机实践技能高效的做好卫生院统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统计工作方面仍存在统计队伍不完善、统计效率不高、统计手段滞后和统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强化领导统计人员的工作意识、做好对统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深入统计分析,才能够解决当前乡镇卫生院的统计问题,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翁懋瑾.2015年甘肃省卫生Ⅷ项目乡镇卫生院检验培训班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16).

[2]刘志芳,李霁,王林.如何发挥医院统计信息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03).

乡镇统计制度范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以下简称“双基”建设)攻坚年活动,实现“统计基础更牢、统计数据更准、统计服务更优”的总体目标,2012年力争成功创建全省“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园区成功创建全市“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12个乡镇统计站达到“乡镇统计示范站”标准。

二、活动范围

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园区、省市驻宜有关单位、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居)委员会。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机构建设

1.切实加强乡镇统计机构力量。各乡镇要建立健全乡镇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工作人员。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保持统计力量的加强。乡镇在年度预算安排时,要适当增加统计事业经费,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2.切实加强部门、园区统计力量。各部门、各园区要依法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依法设立或指定综合统计机构,配备综合统计人员或指定综合统计负责人,不断充实统计力量。部门、园区内其他职能机构要根据统计任务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安排与本部门本园区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业务经费,保证各项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切实加强“四上”企业统计力量。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综合统计岗位,指定统计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简称“四上”企业,下同)要配备专职综合统计员,配置相应设备,安排适当经费,保证各项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确实不具备条件的,要依法委托统计机构统计业务。

(二)统计业务建设

1.着力规范乡镇统计工作流程。各乡镇统计站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统计活动,明确统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规范组织和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做好“四上”企业申报工作。

2.着力规范部门、园区统计工作。各部门、各园区要按照统计有关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在政府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调查项目之外开展的跨部门、跨区域的调查项目,必须依法到县统计局履行审批(备案)手续,并依法规范统计调查工作。按照行政审批程序,各部门、各园区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必须严格执行政府统计规定的信息报送交换共享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各部门、各园区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统计部门的统计普法宣传、执法检查和业务培训指导及其他统计调查任务。要强化部门、园区内部统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统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努力提高部门、园区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3.着力规范“四上”企业统计工作。各“四上”企业要严格执行统计部门依法制定的各项统计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完善统计台账,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达到统计台账标准规范、原始记录完整齐全的要求。要严格执行联网直报制度,利用联网直报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统计电子台账,逐步实现企业统计报表电子化、传输网络化、整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

(三)工作机制建设

1.进一步完善数据评估机制。各部门、各园区和企业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对统计数据质量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统计人员负直接责任的数据质量责任制,对虚报浮夸、迟报瞒报等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县乡统计机构要明确责任,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主要统计指标联审评估制度。县乡统计机构及各部门、各园区和企业统计人员要在统计调查、加工整理、处理汇总、报送提供等各个阶段,认真履行数据质量审核把关的法定职责。县乡统计机构要认真抓好辖区内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评估监控,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

2.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与联网直报相配套的人员培训、物资保障、技术支撑、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适应“四大工程”建设形势,在添置联网直报所需设备的同时,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位统计人员熟练掌握联网直报业务技能。要着力加强县乡两级统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网络环境下数据采集、处理、传输能力,保证“四上”企业单位联网直报顺利推进。要大力推进乡镇统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以乡镇为信息节点,上连县统计局,下连村(社区)居委会、社区和“四上”企业的统计信息网络。要尽快建立上至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下至企业统计员的联网直报责任层层落实机制。

3.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统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考核评比力度,真正做到“考出动力、评出压力、奖出活力”,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统计工作成效显著的统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四)统计队伍建设

1.努力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各乡镇、各部门、各园区要确保本乡镇本部门本园区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支持、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统计各类职称考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2.着力营造良好的统计干部工作成长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努力营造想干事者有舞台、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激励的进取氛围,不断激发统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统计干部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一)组织准备阶段(5月底以前)

制定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工作要求、进度安排等。

(二)全面实施阶段(6月~11月)

1.全面排查。各乡镇、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对照方案要求,认真查找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业务培训、数据质量、信息网络、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

2.狠抓整改。各乡镇、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健全统计机构,配置统计人员,改善办公条件,提供资金保障,并制定和完善加强“双基”建设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定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3.严格督查。各乡镇要加强对辖区内的“四上”企业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指导,县统计局将联合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查。适时召开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先进典型及时予以推介,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总结评比阶段(12月)

推荐省级“乡镇统计示范站”和“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继续推荐全市“十佳基层统计领导干部”、“十佳基层统计人员”、“十佳部门统计人员”、“十佳工业统计人员”、“十佳投资统计人员”、“十佳建筑(房地产)统计人员”、“十佳商贸统计人员”、“十佳农业统计人员”、“十佳社会统计人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攻坚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统计局副局长,县统计局纪检组长,县统计局总统计师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双基”建设工作需要,建立由单位负责人或统计负责人及有关业务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二)创新工作举措。各乡镇、各部门、各园区及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乡镇、本部门、本园区及本单位实际,创新举措,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抓紧抓细,抓出成效,形成特色,打造亮点。县乡统计机构要认真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确保工作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