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1
OBE教育理念即是一种以教育产出效果作为教学评估主要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认为高校对人才的教育培养应该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按照人才使用者的需求来设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等。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OBE教育理念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科学性、创新性,也为人才培养中的课程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OBE教育理念下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定位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理解掌握有关企业战略理论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特征、理论、战略分析思路和方法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认识;掌握企业战略态势、企业成长战略、不同行业企业成长战略的类型,理解认识每种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各种战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弊;掌握战略决策的分析与选择过程及战略评价、实施及控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要求等。在OBE教育理念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应该通过课堂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针对各类企业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案例分析,完成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以提升学生运用管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战略思维框架,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目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不科学。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一般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由于它强调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全局发展出发来进行战略决策,因此该项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许多学科知识,内容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应该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中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更大的困难。从该门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都是始终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按照战略管理概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评价这四项主题来展开的。这种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从学科体系层面来划分的,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具体的特定行业和经营环境来讲解,案例教学内容比例偏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等,导致这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介绍,不利用启发学生思维,不符合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
(二)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创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本身也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课程,需要学生能运用战略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企业战略问题,这就需要开展多种课程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这门课程,并且都是把该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来设置的,但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依然采取的是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平常做作业,期末开展考试的做法。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单调,毫无主动性可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OBE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要求。
(三)课程教学方法陈旧。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艺术化的课程,各人可以有自己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和选择、实施战略的方式。所以这门课非常需要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不少高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停留于“满堂灌”的做法,强调在课堂上介绍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把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教授给学生。虽然有的高校在该门课程中建立了案例教学库,尝试了案例教学法、启发示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但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没有系统的经验和方法广为推广。
三、OBE教育理念下的战略管理课程建设思路
(一)创新教学内容。1.组织编写教材。教材的质量关系到课程建设的质量,教材的内容应该基本概括课程教学的内容。一般而言,外来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材不可能专门结合高校所在的地区产业特点和特定的经营环境来编写教材内容,这就使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较好地结合实际,影响了OBE教育理念的实施。应该考虑采用产学研教育模式来编写教材,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织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将该教材的编写作为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精品教材来编写。教材中应该有良好的理论教学内容,概念解析清晰,章节结构安排符合逻辑,同时教材中也有丰富的教学案例、模拟试卷、课后练习等加入,并且应该形成相关的电子教学课件,并配备相应的实训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2.建设案例教学库。应该考虑建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库。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校企合作,这个案例教学库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只由任课教师编写的做法而改为向学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共同征集案例,经过认真挑选最后确定案例教学库入选案例的方法,并且以每年修订、调整的方式对该门课程的案例进行更新、维护。在案例教学库中主要应该偏重于有高校所在地区产业特点的,有具体经营环境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另外,应该广泛推广案例教学库的应用,比如在网上建立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允许学生登录查看案例教学库,分组讨论,以形成案例企业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日常学习。3.充实实践教学环节。OBE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那么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应得到重视。一方面,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应该考虑配合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增加课程实验,该课程实验的进度基本与理论教学进度一致,课程实验的内容也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实验中还要注意配备企业导师同时指导,并有专门的课程实训教材。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使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做”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级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那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高校应该按照OBE教育理念多开设深入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者鼓励学生以工学结合的做法,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了解,这对于以后学会以战略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1.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采用OBE教育理念培养人才,必须“打开门”办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充分了解企业,能主动储备知识和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就应该运用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的经营环境为背景讲述企业的战略选择、实施与评价,本身也是需要结合大量企业实际经营资料来讲授的课程,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增加企业指导老师作为外聘教师、建设校企合作的实验实习基地、校企共编教材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的建设效果。2.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直到现在西方的经营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依然走在前列。要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要在该门课程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专业英语水平来查阅英文文献,了解西方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3.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教学。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库、QQ交流群、微信群等方式建设网络教学环境,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这一平台提供学习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参考书籍目录、作业、案例讨论、在线答疑、开展微课教学等方式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师生交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案例教学法。由于经营战略理论很多是直接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课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都能起到明显作用。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首要的任务是有大量合适的案例可用,这需要依赖案例教学库的建设。然后也需要在运用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案例教学,比如分组进行讨论、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写作论文、或者以案例企业的资料为背景开展学科竞赛等。另外,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也应该持有开放心态,点评学生的案例讨论结果时,尽量不偏不倚,做到点评专业、中肯。2.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张增加师生在课堂的沟通来进行教学。然而很多时候只是把互动式教学理解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但这其实只是互动式教学的一个方面。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比如,在下一次课程即将讲授之前或是在上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并提出问题,然后由老师进行回答,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课外的师生互动可能比课堂中短暂的师生互动起到更好的效果。3.应用主动式教学法。主动式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符合OBE教育理念的做法,它主要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式自学为主进行教学。比如改变传统的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先由学生提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修改、调整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教师可以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哪些内容比较有兴趣,对哪些内容感到比较困惑,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适度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杨毅刚等.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24~30
[2]冯志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30~132
[3]王慧青,尹少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0:8~11
[4]王晓飞,胡保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0,26:12~13
[5]朱国军,张宏远.地方普通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运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5:84~86
[6]郭昆.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8:75~76
[7]胡钊涵.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169~170
[8]吴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7~19
[9]刘会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49~250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战略;非实体经营;联合竞争;集中战略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及相关分析
1.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与核心,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以国有经济为主,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主导着国家重要资源的配置,虽然中小企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他们在我国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在中国,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制度下对市场有力而灵活的补充,起到了促进市场竞争、企业及商品的多元化等必不可少的作用。国家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大企业,同时也体现在中小企业身上,两者功能互补,缺一不可。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帮助。大中型骨干企业体现国家实力,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则为经济注入活力。温总理提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创新的讲话,并提出改革体制,降低成本,降低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学分析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它们在我国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和培育新的经济稳定增长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作用如此重要呢?在经济学分析中我们知道:企业是有边界的,不是越大越好;比较优势和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原则。正是在这些基本的经济学道理所揭示的经济规律的驱使下,企业才必须是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必须保持其自身的经济生态平衡。因此,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维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经营战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1.中小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经营战略决策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原因在于:
1.1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行为,是企业基本行为的选择。
1.2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管理周期的中心环节,包括四个阶段:
1.2.1战略制定准备工作。
1.2.2战略方案的拟定、评价和选择的工作。
1.2.3战略方案规划工作;
1.2.4战略的实施和控制工作。
1.3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是全体职工的行动纲领。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同以往的经营环境。特别是随着“入世”大门的打开,我国中小企业还要面对进口商品的强烈冲击,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实施适合自身条件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兼顾各时期社会各因素的短、中、长期的经营战略,以形成其独特的竞争能力。经营战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和企业的能力,并建立理想的企业经营计划。只有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的经营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正确指导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随时适应市场在各个时期的需要,不被市场所淘汰掉。
2.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定位上的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观念落后,抗风险能力不强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谈不上有真正的企业经营战略。这部分中小企业成立、运行的现状,有的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及时利用,有的源于短期的市场需求,它们所制定的一些规划,没有从客观的角度着眼,也未从发展的趋势考察,因此有相当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
其次,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即便有些企业已经或者说开始着手经营战略定位的研究,从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实施上,都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体制的窠臼,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以此定位的经营战略,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有的不可避免地成为泡沫经济的畸形儿。
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刚刚发育健全,与之配套的法规政策尚待进一步完善。
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我们的中小企业竭尽全力的是如何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吃饭问题,因此无暇顾及系统的企业经营战略性研究和实施。
三、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经营战略分析
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许多企业使用的战略管理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战略一般很少是正式的,有时甚至可能是隐性的、非明确的。因此,中小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力争在方向上、类型上做出最佳选择。在战略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企业未来产品经营方向与生存发展战略一致原则;企业具体环境与经营战略一致原则;企业潜在核心能力与经营战略一致原则;多种类型最优化选择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定位上的现状和特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经营战略:
1.非实体经营
非实体经营实质上是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获得诸如生产、设计、营销等功能,但却不一定要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非实体经营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资源,它追求的是尽量弱化实体组织结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达到全方位“借力造势”的目的,其显著特点之一是相关企业仍保持独立法人地位。所以,非实体经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杠杆作用,其结果是使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内向配置的核心业务与外向配置的业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关系网络,即非实体经营组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也将由“控制导向”转为“利用导向”。
其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其意义无疑是相当深远的。因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分工是中小企业非实体经营组织的主要联系纽带,也是其实施非实体经营的现实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小企业的非实体经营战略成功实施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铸造了一个与非实体经营战略对接的全新平台;制度创新其实是非实体经营的雏形,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一种能够变大变小的技术先进的组织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非实体经营方式;技术创新优势与大型企业等级结构复杂及低效率投入相比,它的驱动机制更为有效,创新要求更为迫切,创新成本较低。因此,凭借这些优势,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非实体经营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非实体经营。
2.联合竞争战略
这是根据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采用联合竞争战略的中小企业的联合方式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松散型的联合,企业之间仅局限于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基本没有往来。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中小企业之间彼此约束力不强;第二类是紧密型的联合,企业之间除了生产协作或分工上的联系之外,还进行资金和销售方面的联合,如互相持股、按股分息、互相调剂余缺、建立统一的销售队伍等。中小企业究竟选择哪种联合方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3.集中一点——“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
采用这种战略对于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是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专业程度的提高,大企业也普遍欢迎这些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从而中小企业能够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精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中小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战略使其经营目标集中,管理上也比较方便,有利于提高技术,争取有利地位。但是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战略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风险,因为它们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尽量减少经营风险,采用这种战略的中小企业必须选准目标市场;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做好产品的更新改造工作;搞好市场营销。
四、中小企业实施经营战略时应关注的问题
1.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尊重市场,以市场作为检验企业经营战略的标尺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明确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灵活的生产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市场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客观的实体,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受到各时期政策、市场的供需矛盾、消费者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和经营者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应该随时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根据各时期市场中所出现的新变化及时做出响应,不断调整各时期企业经营的战略方针,尽可能的将市场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2.分析、掌握政府宏观政策和法规动态
要分析、掌握政府对这个行业在宏观政策和法规等方向性的动态。不但要了解今天的政策,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要了解政府对这个行业在3年或5年以后在政策上有哪些取向。
3.中小企业必须培养管理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需提高自身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有效的抵制市场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尽管在创业初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消极因素也日渐明显,企业管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内陆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加强管理创新,必须必须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内部整合,强化内部管理。
4.借助品牌效应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一个企业应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品牌,狭义上是指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区别于同类产品的标识,也就是商标;而广义上上来说,品牌则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为自己树立的形象,企业借助品牌,提高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渐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赖程度,从而逐步地占据在消费者进行消费过程中的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5.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和培养人才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职工的技术熟练水平,加快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在用人上要不拘一格,大胆录用有识之士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储备人才。
五、结语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3
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框架
所谓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着激烈变化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订规划(计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 P 罗宾斯教授(Stephen P.Robbins)提出的战略管理过程理论框架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清晰直观的思路,可以作为中小出版社经营战略管理的借鉴。这一理论框架将战略管理视为一个涵盖以下六个步骤的持续过程:①确定企业目标和战略;②分析环境并识别企业的机会与威胁;③分析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并识别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④构建战略;⑤实施战略;⑥评估战略。
该理论特别强调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性,认为环境分析是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基础,主张环境分析应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外部环境分析,表现为识别企业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或威胁(Threat);二是组织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分析,表现为辨别企业的优势 (Strength)与劣势 (Weakness)。该理论框架对中小出版社开展经营战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是:在当前的产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和实力的差距,中小出版社不可能寻求到面面俱到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寻求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发展机会、准确进行市场定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是中小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可行之路。
二、中小出版社经营环境的SWOT分析
在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上,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在1980年提出,它从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 (Threat威胁)四个方面来分析经营环境,并认为单纯分析环境对企业的机会或威胁并不科学,只有把外在的机会威胁与内部的优势劣势结合起来才能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
借鉴SWOT分析法,从一般意义上,我们对中小出版社的经营环境作总体上的分析。
1.中小出版社的市场机会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图书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读者需求也会呈现出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需求必将造就多元市场结构,而这个广大的多元市场绝对不是若干个大出版社集团完全可以覆盖、满足的。因此,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的存在造就了中小出版社生存发展、乃至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英国2 400多家出版社中,除哈勃考林斯、里德爱思维尔、皮尔森、麦克米伦四大出版集团及其他近50家大型独立出版社外,绝大多数属于中小规模出版社,它们定位于出版某一类图书,开展专业化的经营。所以,小并不意味着无法生存,却小可以专,竞争激烈的美国出版市场如此,尚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国出版产业就更应如此,无论是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完善出版专业分工还是活跃文化市场、促进多元竞争,都离不开中小出版社的存在、发展与发挥作用。
转贴于
2.中小出版社发展的威胁
一般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拥有的资源以及获取和运用资源的能力。对于出版社而言,竞争主要靠两类重要的资源,一是选题资源,体现为对选题资源的获取和开发能力;二是市场渠道资源,体现为对以书店为主体的发行渠道的货架资源的获得、控制与运作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由资金实力、选题开发能力、人力资本、品牌实力、营销能力等综合构成的出版社实力,决定着各出版社在资源获取和运用上的差距。换而言之,实力越强的出版机构越容易获得稀缺的选题及渠道资源,中小出版社将难以在这些方面形成对大型出版社的挑战。
3.中小出版社的竞争优势
在一般意义上,中小出版社具有两大竞争优势:一是专业化竞争优势。在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著名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有一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战略—“集中差异化战略”,它是指企业主攻某个特定的市场,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特定的战略对象服务,以此克服资本实力上的弱势,超越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强大对手。也就是说,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注于某一两个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中小出版社就能够获得在这些专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成为专业市场的领先者。二是快速灵活的优势。相比大出版社而言,在组织结构上,中小社人少、规模小,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更加便捷,经营决策更加机动灵活,能迅速对市场机会作出决策、快速调整出版资源,以快人一步的灵活反应抢先推出选题,进入新市场,从而以“快”的优势弥补实力弱的劣势。
4.中小出版社的竞争劣势
(1)除了可能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外,没有广泛意义上的品牌,在与大出版集团的竞争中,综合类的中小出版社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小规模经营带来较高的图书成本;
(3)资金实力有限,在选题资源竞争、营销活动的开展上,难以与大出版社抗衡;
(4)对发行渠道的高度依赖,在与渠道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
利用机会、强化优势、规避威胁、弥补劣势,这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在对中小出版社经营环境的SWOT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三种中小出版社经营的基本战略:专业化经营战略、(小)品牌战略和(选题)创新战略。
三、中小出版社经营的基本战略
1.专业化经营战略
所谓专业化经营是相对于多元经营而言的,是企业为谋求发展而专注于某一行业、某一领域、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专长的细分市场专业经营的一种战略。中小出版社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既是基于自身实力差距的理性选择,也是读者多元需求和个性阅读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中小出版社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无法求大求全,所以应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在“专、精、特、新”上做足文章,构建专业领域内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多元化、个性化的读者需求必然造就多元的市场格局,若干大出版集团与众多中小出版社共同存在,形成出版市场的基本态势,书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莫不如此。以出版强国美国为例,全美约有2.8万家出版社,其中每年出版一种图书以上并能维持正常出版经营的有4 000多家,而年销售额3 000万美元以上或雇佣150名员工以上的大型出版社仅有40家,不到出版社总数量的1%,而中小出版社在某些专业领域往往有着出众的表现,例如某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尤其是旅游类图书),小出版社往往要比大出版社更为出色,中南部指南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旅游信息图书,“凉爽的春天”出版社以出版园艺图书为主,是美国图书市场此类图书的品牌社;在法国,共有4 0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约4.5万种,除了阿歇特和哈瓦斯两大出版集团,绝大多数是个性化的中小出版社,譬如,仅仅只有11名员工的子夜出版社和仅仅只有5名员工的POL出版社,都是法国最知名的文学类出版社,他们的专业水准绝不亚于任何大出版社。在图书阅读越来越个性化、专业化的今天,中小社以其专注、专业而丰富了日趋多元的图书市场。 2.(小)品牌经营战略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无形资产,我国书业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逐渐成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我国,财经类图书首推中信出版社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则是外语类图书出版的品牌社。在品牌竞争上,大型出版社凭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长期形成的编辑传统等优势,在品牌竞争中占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中小出版社与品牌无缘,中小社可以发挥“专、精、特、新”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集中资源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出特色,形成专业领域内的小品牌。
在小品牌经营上,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少儿出版社的表现。随着我国少儿图书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一批优秀的少儿出版社逐步建立了专业性品牌优势。例如新蕾出版社凭借“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在外国儿童文学出版上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从2003年初开始,新蕾出版社以平均每年引进推出十余册的速度,将“国际大奖小说”扩展成一个包括“青少版”“爱藏本”“注音版”三个系列、五十多个品种的庞大书系,有了国际大奖作为内在品质保证,加上精巧人性的装帧设计,配合丰富灵活的营销手段,书系中的很多品种一版再版,总发行量达到100多万册,发行码洋超过2 000万元,成为我国引进版儿童文学图书成功实现本土化的一个范例。
同样,成立于2004年的新星出版社则专注于一个小众市场,将推理小说作为主打品种,从2005年启动开始,其品牌“午夜文库”系列目前已经出版了100多种,树立了新星出版社在这个领域的品牌社地位。他们的专注也获得了回报,带有圈子色彩的“午夜文库”逐步有一批死忠读者,每一本文库作品现在都有2万册的销量,而起初,这个数字仅在5 000左右。
3.(选题)创新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4
关键词:现代企业 商业会计 财务管理
商业会计在现代商品流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商业会计以商业企业为基础,通过货币计量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从商品流通的运行规律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来看,商业会计以商品流通为范畴,对其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刘梅,2009)。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开放深度不断拓展,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意愿和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现代企业更是向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多元化的经济实体方向发展,大量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会计制度由于难以完全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正在遭遇现实的瓶颈,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现代商业企业一直面临着国内、国外不同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且这一趋势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随着一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全球布局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企业将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而为了能够取得竞争的优势,除了要关注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意图和行动外,还应对其自身的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商业会计管理战略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实践,使现有的会计制度能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能够满足国家转变政府机关职能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
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的地位解析
(一)适应现代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在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其财务管理战略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对处于生命周期中的企业来说,其经营战略的重点是不同的(徐国民,2007)。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需要和企业的发展阶段保持一致。在企业的初创期,其财务管理战略的重点应放在筹集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方面;当企业经过了初创期,进入到成长期甚至成熟期阶段时,企业进行资产经营或者资本运营的意愿就会加强,而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此时融资和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回报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何晓莉,2011)。进一步的,当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进入到衰退阶段时,企业要进行资产结构方面的调整,转变其资本经营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原有的市场收益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自身经营战略的调整。
(二)符合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特征
对现代企业来说,其财务管理的根本作用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战略提供全面的支撑,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实际上已经和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一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支持体系。从企业运营的流程角度讲,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属于经营战略中执行战略的范畴,而经营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的决策战略,更加注重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并在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之后,确定其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和地位(唐跃军等,2006)。同时,从战略目标的角度讲,企业的经营战略可以为其他的职能战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作为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战略,侧重于从财务的视角对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事项进行处理。当然,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是动态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到的支持作用和作用方式是不同的。即便企业的所有者习惯于规避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尽量的使其能够保持稳定的经营增长与收益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一定会以其所处的环境为依托,在不同的风险面前做出不同的变动甚至是互逆性的调整,以此来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此外,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具备明显的全员性特征,财务管理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并不是单一人员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经营者、财务职能部门的经理以及基层财务部门等进行协同作业,共同完成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符合现代企业的决策行为模式
现代企业的决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点从市场经济背景下就能够看出。通常看来,现代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其对于风险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符合现代企业的决策行为模式的。按照风险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不确定性状态下的决策。在该模式下,任何一种备选方案都是已知的,但是对决策者来说,任何一个备选方案的决策变量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不清楚(唐雪松等,2007)。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的财务政策会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部分无知或者在完全无知状态下的决策。在该模式下,决策者对财务决策的方案和决策涉及到的变量是不知晓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决策者提出了更为长远的指导性方案,才能使其财务管理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确定性状态下的财务决策。在这一模式下,所有的决策方案都是已知的,并且其中任何一个方案出现的概率都在事先已知,对决策者来说,唯一不知道的结果是无法知道哪一种会发生。
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的特征
(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动态性
正如前文所述,处于不同时期的企业会具有不同的表现,这对商业会计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并且商业会计管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和作用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其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这样一来,商业会计管理和现代企业经营风险之间也存在了一定的依赖性(魏明海等,2007)。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战略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动态性特征。因此,企业在制定相关财务战略时,需要体现明显的前瞻性,不但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当前发展模式,还应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动态的,企业的商业会计管理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即当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出现了小幅变动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按照既定的战略展开,而当环境的动态性显著增强时,现代企业的商业会计管理战略就应该就此做出动态性的调整,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支持性
对现代企业来说,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对市场的把控,需要以战略的视角,通过商业会计管理,体现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支持性(辛清泉等,2007;袁春生,2006;杨勇,2008)。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重视企业的理财活动,将其建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通过经营完成理财,通过理财改善经营。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全面的支持其经营战略,而其中的商业会计战略、生产战略和营销战略等共同构建了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系统,能够从全局性的视角,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并保证行动的可行性。
(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全员性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商业会计管理还体现出了其全员性的特征:从现代企业的纵向管理来讲,商业会计管理是以一个“一体化”管理的形式存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相关职能部门的经理,以及基层财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共同制定商业会计管理规划;从现代企业的横向管理来讲,商业会计管理和其他类型的经营管理战略是存在紧密关联的,而作为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会计管理贯穿现代企业横向管理的始终,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同的但是重要的作用。可见,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方面讲,现代企业的商业会计管理战略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战略,其全员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完善和提高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商业企业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现代企业来说,商业会计管理工作只有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与法规条例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正确性。为此,需要从加强与整顿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出发,通过多种途径,使会计工作中能够正确的使用会计科目、凭证与账簿,进一步规范科目、凭证、账簿与报表;严格的履行记账、对账、结账等手续。此外,会计账簿也需要有规定的格式与内容(于富生等,2007)。而为了维护财经纪律,保护财产安全与保证账目以及会计报表的安全性,现代企业还应该进一步的建立内部会计监管制度,明确不同部门间的责任与权利,使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制约更加明显和有效。
(二)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和内部财务审计力度
为了完善和提高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工作,需要要求企业根据会计法与统一会计制度,制定出能够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并进一步明确账务处理程序与企业的会计政策,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与内部稽核制度,最大限度的防止错误发生。当然,如果错误已经发生了,现有的制度能够使其自动检出与自动纠正,全面的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此外,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完善其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使评价会计活动和相关的会计记录更加真实、合法与有效。
(三)提高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不可否认,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了这一要求,才能对其业务水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才能给企业和社会贡献正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然,为了完善和提高现代企业商业会计管理工作,除了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持一贯的素养外,还应该在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即使面对各种诱惑,也能够一心为公。此外,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为其灵魂,失去了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的企业是不具备发展机会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需要企业相关人员积极的参与和共享心智外,需要会计人员不断的进行更新,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素养,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与新的理财环境。
结论
对现代企业来说,商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管理过程并不是十分理想。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与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不但有外部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内部的管理阻碍了商业会计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有必要完善会计准则,强化财政、证券的监督力度,重点解决现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问题,以及企业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和落实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完善、完整的商业会计管理体系,使现代企业能够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实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商业会计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
2.徐国民.浅谈商业企业会计[J].商场现代化,2007(7)
3.何晓莉.现代企业管理中商业会计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1(4)
4.唐跃军,谢仍明.股份流动性、股权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l)
5.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6.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
7.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8)
8.袁春生,杨淑娥.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J].经济问题,2006(6)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5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战略选择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战略分析方法研究
(一)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企业战略分析是对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从而选择较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办法和发展思路。企业战略分析首先要利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生存环境的优劣,包括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同业者的竞争强度。其次,采用SWOT分析方法利用企业竞争优势,制订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这套企业战略选择方法需要企业管理者获得许多相关的数据,例如,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同业者的经营状况,企业自身的资产情况、技术优势等,这些数据可以从财务报表信息中获得。因此,企业战略分析离不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应用方法与思路
财务报表分析服务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就要从企业战略的视角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思路上,可以借鉴最著名的哈佛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理论,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该框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即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在分析方法上,以内部财务报表比例分析方法等做为基础,同时对外部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深度分析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状况,最终帮助企业管理者选择和制订企业发展战略。
二、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
(一)注意对经营战略分析数据的收集
实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不仅针对本单位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还要将竞争者数据,行业内的数据都要收集起来,一起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基础,形成分析意见。通过数据分辨出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比企业的经营利润率、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分析企业所处的阶段,为分析企业可能选择的发展战略做外部的、宏观的环境分析。这部分分析就是要扩大对数据的收集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生存环境,为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做前期准备。
(二)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要先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真实性
会计核算工作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一个规范的、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提高了财务信患的可靠性,这样获得的财务报表分析结论才有效,有指导意义。所以,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应该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准则的把握,会计估值的合理确定以及日常会计核算、会计差错更正等诸多方面加强完善和监控的力度,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另外,会计核算口径方面也值得重点考虑。财务报表分析需要对企业内外部数据进行比较,不同口径的财务数据就不具备可比性,获得的分析结论也无实际意义。因此,在会计核算阶段,就要采用行业通用的口径进行会计处理,这样获得的会计比较数据才有利用价值,才能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结论的有用性。
(三)完善企业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工作
笔者认为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通过对本期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从资产负债情况、经营利润完成情况和现金流量的实现情况来综合评价现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效果,分析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偏差原因,做出是否要继续保持现有发展战略的决策。另外一个层次是比较市场竞争者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效果,从财务数据中评价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从侧面得出企业制订的发展战略的优劣结论。两个层次的财务报表分析共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可以做为支持制订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有力信息依据。企业财务人员应该拓宽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更加全面地分析财务数据,获得企业战略角度的分析结论。
(四)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参与企业的前景预测活动
以战略视角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活动要深入到企业战略分析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前景预测。在这部分活动中,财务报表分析要以当期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预测的变动因素,估算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趋势。当企业管理者欲做出战略调整时,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预测可能实现的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出现的不利影响,利用SWOT理论,进一步修正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调整、相互补充的过程,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因此,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深入地参与到战略的制订过程,发挥财务的管理支持作用。
企业经营战略内容范文6
“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是一种极具实战色彩的体验式管理培训课程,主要是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把实训的内容模拟成一个企业,把该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设计为沙盘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八年的经营,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该门课程具备以下特点:
1、涉及的学科内容众多。该课程涵盖了企业运营中的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等多门课程知识,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才能在模拟经营中游刃有余。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过去的企业管理教学中,大多以教师主讲为中心,学生旁听,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即使在课堂上采取多种讨论、分析的方式,也仍然无法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企管沙盘模拟课程则更改了这种局面,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角,课程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讨论商业策略和竞争策略,教学开始以学生为中心。对于高职企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带有游戏和对抗的性质无疑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变得爱学习、爱思考,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纵观课堂教学效果,却仍然发现在企管沙盘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思考和解决。
二、企管沙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存在盲目性。由于该门课程是以小组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但耐心相对欠缺。大多数学生每次都是急忙赶着去做任务,而忽略了对任务里面隐含的知识点是否理解透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模拟企业破产,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对于课程的教学意义很茫然,对于自己所经营的模拟企业缺乏明确的规划。这种学习方式存在盲目性,最终导致学生一学期下来往往学不到知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2、学生缺少团队合作意识。由于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要求各小组的同学必须树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而当前的高职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浓厚,往往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企业模拟经营中,往往因为团队中某个学生独揽大权,进而导致其他组员心生不满,或产生矛盾,或丧失上课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失去对课堂的兴趣。
3、学生易产生自大感和疲倦感。在沙盘教学中,学期伊始大部分学生往往对该课程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乐于去学习,随着教学时间的延伸,部分学生在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操作规则,并能完整的经营6年后,开始产生自大感,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学有所成了,尤其是在得了几次高分之后,这种情绪更容易滋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便缺少了继续探索研究的动力,学习的动力一旦消失,疲倦感便随之而生,往往给后面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沙盘教学的魅力
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这门课程的魅力,提升沙盘在教学中的效果,授课教师应针对以上的问题,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适时总结,注重引导。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方法,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从各个小组的沙盘盘面和年度利润表、资产表等表格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经营策略和企业发展趋势。但是学生在实训中往往会专注于自己小组的经营,忽略了市场上的其他的经营者即竞争对手。作为授课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本课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数字中看到企业经营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外部环境、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等。
不同时期教师引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在每个经营年度结束时教师都要对年度经营结果进行点评,在模拟经营的第一年,主要是分析市场占有率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到第二年的时候就要提醒学生市场细分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第三年分析企业资金运用情况等等。每次模拟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定不同,教师要适时总结,能够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模拟经营情况去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知识去分析,剥开数字掩盖下的企业经营本质问题。
2、多种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针对学生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激励。在课堂组织小比赛,比如评出最具默契的团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心很强,该方法可鼓励他们之间的合作。第二,忧患意识。鼓励学生跳槽,即换团队,如果团队对某位成员不满,可通过炒鱿鱼的方式将该成员剔除出来,学生在此压力下,会努力融入团队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