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1

(一)重视商标注册。企业在实行名牌经营战略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产品品牌商标注册工作。如果没有商标的中小企业应该尽早注册属于自己的商标,而已有商标企业应该注意扩大注册国别,增加注册类别。只有在市场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才有有一定的优势。

(二)提升品牌含金量。商标在完成注册后便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与认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只有当商标与品牌一同进入市场并且被广泛使用,同时被消费者认知,经营者再加以良好的服务与宣传的时候,优秀的品牌才会被人们认可与接受。

(三)完善品牌宣传工作。创造一个品牌不单单要通过媒介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产品与消费者接触情况不断的转变宣传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达对消费者的关系,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与认可[3]。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与市场认可其品牌,就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组合策略来实现。

二、联合竞争战略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基于这一情况中小企业可以在平等互利、风险共承担的情况下来形成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一同累积资金,一起研发新的产品与技术,一同开发市场。这就是中小企业的联合竞争战略。通过联合结盟的方式来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能够提高大型企业的竞争成本。中小企业采用联合竞争战略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方式:

(一)与对手联合,以合资、股权置换的方式来联系随后,或者给对手提供服务来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选择与对手的竞争者或合作伙伴来形成联和;

(三)中小企业之间开展横向或纵向联盟。不论采用哪一种联合方式都可以显著改善中小企业资源劣势,进而实现优势互补、生产率提升的效果,给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

三、绿色经营战略

树立绿色经营战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市场竞争力。首先,需要树立绿色营销的理念,要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在开展营销活动的时候不单单要考虑企业利益,同时还要兼顾环境效益,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包装到使用、回收等方面都应该符合环保理念,不单单要实现企业利润,同时还要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其次,要强化绿色产品的研发。企业要详尽了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进而开展综合处理分析,观察绿色市场消费动态,给绿色产品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另外,还可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来支持环境保护,使得产品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同时又拥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最后,采用绿色营销策略组合。价格策略方面可以将开发绿色产品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在价格上体现资源与环境的价值,以突显绿色产品的附加值;在渠道策略方面可以选择拥有良好公众形象的商等来销售,帮助企业树立绿色信誉。在促销方面,可以举办绿色展销会、宣传等,宣传企业的绿色形象。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2

[关键词]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41-03

一、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其意义十分重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类别涉猎广泛,分布于各行领域,因此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设对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调整制定完善的经营战略促进中小企业步入专业模式和合作模式的发展方向,通过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严谨系统的产业结构。经营策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指示性作用,然而目前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经营策略的重要意义。中小企业更注重短期的收入和季度性的盈利,却忽视了长远的投资和发展,导致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起平稳,实际其发展现状一直停滞不前。

首先,目前部分企业开始重视对自身发展的规划,但其经营策略不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企业的经营策略应该根据企业的综合实力、产品结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预测进行设计,只有基于对大数据的把握才能从根本上用经营战略引导企业未来发展。其次,由于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对经营战略的漠视,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中,企业发展没有按照经营战略执行。对于资金有限、技术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集中兵力,走专业化路线尤为重要,然而企业管理者没有考虑到产品管理和性能等因素,加重了企业的运营负荷。另外,当下市场经济变化莫测,以不变应万变成为必然趋势。企业的经营策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保持大的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根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和顾客需求进行适当的产业调整。然而当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一成不变,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备受重创。

二、新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不够准确

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经济条件下促进我国GDP持续增长的可行途径之一,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之所在,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营销战略能为企业在生产决策的关键时刻起到指导性作用。目前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战略定位不够明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的品牌定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市场的发展瞬息万变,由于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在互联网联系的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无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及时的根据市场需求对品牌进行定位和分析,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其次,部分中小型企业更注重于产品销量的涨幅,忽略了对经营战略的后续完善工作的建设,这就导致当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不具备预见性和前瞻性。由于企业战略的浅显且缺乏建设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第三,目前企业没有重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宣传。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的品牌力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和更广泛的客源。然而由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处于弱势地位,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动力。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缺乏对融资问题的考虑

首先,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作为强大的后盾进行支撑,然而由于目前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成为限制中小型企业经营策略方向和类别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经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根据消费模式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中小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扩展现有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更新和技术研发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维持企业正常秩序的运转,因此融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构建经营策略过程中所要思考的首选因素。融资形式和融资规模制约着企业经营策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制定经营策略的问题上忽略了对融资问题的考虑,造成项目后期资金供应不足而以失败告终的局面。其次,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信誉度较低,加之政府方面没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辅政策,导致融资渠道和融资金额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小型企业无法打破融资难的僵局,因此导致企业后期的经营策略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融资规模和金额没有得到明确的预估,导致企业的经营策略被融资因素约束,不能大胆的构想企业的发展宏图。因此如何解决融资问题作用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约关系,平衡融资问题和企业经营战略两者间的平衡点成为当务之急。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不到位

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首先,目前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忽略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中小企业更侧重于短期盈利,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其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作用在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走向变化莫测,市场需求的变动下,中小企业作为金融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首当其冲,在经济波动中遭受重创。因此企业急需通过建设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以内部控制制度来督促企业发展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为企业深化践行制定的经营战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意识成为经营策略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缺乏创新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变动较大且关联性和波及范围也逐渐扩大。在这种形式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仍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被动状态之中。我们对经营策略的定义是在企业的现代管理中,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在现有市场环境的允许下,尽可能的通过统筹兼顾的运作方式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操作规则和竞争方式。经营策略是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考量本身的优劣,依据已形成优势和创造生存与发展空间所采取的反应。经营策略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动而调整。中小企业作为生产规模小,资金储备少的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动的市场环境不断的考验着中小企业的生命力。经营策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缺乏创新、缺乏新思想的植入和源动力的补充,导致企业的中坚力量在市场变动中变得不堪一击。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弥补经营策略中的不足,如何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和创新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一)调整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策略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需要明确自身的能力,结合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资金能力对企业前景进行合理规划。因此在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策略调整问题上,还需要在现有模式上实现突破,打破现有僵局。首先,突出技术的专业性,以专一模式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打造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产品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资金有限、技术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集中兵力,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进行突破,从而在市场赢得极高的口碑。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不适用于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为了更好的管理产品品牌、提高服务质量,以专一的发展模式,做到“术业有专攻”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企业要注重产品的特色化打造。在市场产品趋同的大背景下,企业要通过产品性能来占领市场,需要在产品的功能上不断的进行特色化建设。第三,中小型企业要将合作联盟模式植入企业的经营策略中。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发展受到地域、资金、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企业之间可以在有关联性的项目上推广合作联盟模式。不仅能有效的节约资金,控制成本,同时也能加强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意识。

(二)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造成的限制局面

首先,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资本的积累来解决融资难题。内部融资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其风险性相对降低。然而由于内部融资的运作效率相对较低,单靠内部融资解决融资问题远远不够,因此中小型企业需要重视直接引进资本的解决渠道。中小型企业可以将资信状况作为连接金融机构的桥梁从而从金融机构中获取资金支持。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风险同国企差距较大,因此为了能便捷中小企业的融资程序,需要中小型企业注重自身资信状况。在经营过程中也需要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商誉问题,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影响。其次,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为国家所关注,中小型企业可以借助政府扶持下的政策优势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第三,企业也可以间接的引入资本解决企业资金链吃紧的状态。通过共同开发项目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企业间实现合作联营的经营模式从而扩大资金储备和项目规模。企业间的合作和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效缓解融资压力,同时由于经营风险共担,使得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应的降低。

(三)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内部控制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实施效果好坏的关键。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深化企业经营策略的执行和实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中小型企业管理层和所有人要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将内部控制应用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将内部控制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策略中。只有管理者重视起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才能做到上行下效。其次,为了贯彻实施企业制定的经营策略,企业当务之急要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和经营目标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内部控制目标的明确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企业要培养员工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同时也要将责任意识落实到个人身上,将责任制贯彻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好的实现企业设计的经营策略。

(四)注重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应市场需求的变动,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急需根据市场走向做出应有的反应和调整。中小企业作为生产规模小,资金储备少的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动的市场环境不断的考验着中小企业的生命力。经营策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缺乏创新、缺乏新思想的植入和源动力的补充,导致企业的中坚力量在市场变动中变得不堪一击。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战略缺乏创新,以不变应万变的发展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势必会被淘汰。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需要企业自身要提高对经营战略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重视经营战略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促进其长远的发展。其次,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储备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深化不断创新的保障。第三,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创新要立足于市场发展,通过市场数据制定合理可行的创新方案。由于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改革和创新并非意味着改头换面,而是需要在原主干上不断的填充和弥补。过度的改革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方向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在创新和设计更要尤为谨慎,不然会适得其反。

四、结论

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发展而言起到了说明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一成不变的经营战略站在抉择的关口,急需通过调整来应对企业发展危机。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完善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调整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策略,在构建企业经营策略时需要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造成的限制局面,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内部控制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中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一场持久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扭转弱势地位,需要及时的进行创新和弥补,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邱建,甘婧.浅谈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经营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40

[2]魏朝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175-176

[3]范瑞佳.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探析[J].品牌,2015(7):46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比较优势;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026-02

目前,中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出口的60%。然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面临许多难题: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形象较弱、资金缺乏等导致其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更为不易。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率和利润率均低于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但这些劣势一般是动态的、暂时的,中小企业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要充分利用与大企业相比较的优势,尤其是随着专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及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的各种优势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随之进一步增强,成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

一、中小企业展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

(一)产权优势

国有资产流失是中国当今经济领域内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海外经营状况也很不理想。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境外国有企业盈利、持平和亏损的各占1/3。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国有资产委托―机制问题没有解决好,造成国有资产的海外流失。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产权要明晰得多,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保证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顺利进行。

(二)技术优势

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技术优势当然更明显,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具有对外投资的技术优势:

1.小规模技术优势。在中国,中小企业在家电、纺织、轻工、电讯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小批量制造技术和多功能的机器设备就较为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要。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具有适应当地条件的技术和成熟的工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独辟蹊径,避开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逐步形成和发展有自己特色的跨国经营。

2.技术创新优势。相比大型企业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部门进行技术创新的模式而言,中小企业更能迅速地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中小企业能根据项目的需要,集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技术,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对市场具有很强的技术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出现有知识技术中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部分,并迅速加以应用,投放到市场。目前,由于所有制的原因,中小企业多数属于私有制成分,正由于私有制在激励机制上具有的优势,使许多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灵活性的特点,敢于大胆尝试新技术,并在某些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与技术密集性企业,据统计,21世纪的一些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光扫描器等都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目前,中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必然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大力发展。

3.管理优势。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实施科学的决策管理是对外投资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经营灵活。中小企业能够灵活地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做出进入或退出的选择。大企业往往倾向于规模经济,进入新的市场后都要大量投资,以期达到最佳规模,获得更多的收益,但这也束缚了大企业的手脚,当市场发生变化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时,大企业则很难退出市场,否则将面临前期投入的巨大损失。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进退市场的成本与大企业相比要小得多,当发现有的市场有利可图时,就快速进入;当所处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困难时,就迅速退出该市场;另外,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具有大型跨国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二,决策高效。大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往往要层层传递,这样容易导致信息失真。中小企业内部的环节相对较少,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占得竞争的先机。

4.产品优势。大型企业大规模生产产品的产能决定了它们有自己特定的产品市场,中小企业的小规模生产能力也决定了其自身独特的市场占有优势。中小企业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一般而言,大型企业适宜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它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而它具有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等特点,适宜于生产批量小、专业性和独特性的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的消费结构正朝着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因此,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更能适应国际市场上日益凸显的市场多样化需求趋势。

5.产业集聚优势。产业集聚即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产业集聚可以弥补单个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可能存在信息成本高、技术创新难、不易创立品牌等不足。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产业专业化,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由于地理邻近与相互信任,有关产品、技术、竞争等市场信息可以在集群内企业间迅速集中和传播,且成本很低。市场信息的迅速反馈与传递是小企业发挥其灵活机制的优势前提,市场信息可以使企业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捕捉有利的市场机会,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避免或降低因市场变动造成的损失。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这一快捷反应能力,具有竞争的独特优势。

6.具有独特的市场占有优势。由于中小企业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一般来讲,大型企业适合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但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缺少特色;而中小企业适合于生产小批量、品种多样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的消费结构及层次正向多样化、高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更多的产品转向小批量的生产,因此,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多样化产品需求趋势。

二、中小企业展跨国经营的发展策略

1.充分利用相对的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选择适宜的区域范围从事跨国经营活动。鉴于中小企业的小批量制造技术和多功能的机器设备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要以及劳动密集型技术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因而,中小企业可选择大企业所注意不到的空隙市场,选择在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相似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着力挖掘市场优势。近年来,拉美地区实施开放政策,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长率,各国对该地区的跨国投资额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中小企业可借该地区引进资金并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进行跨国经营,并侧重轻纺、制鞋业、木材加工、机械等行业满足当地需要,也可带动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同时,东欧、中亚等作为中国的近邻与传统友好国家,我们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政策,更好地发挥其拥有的小规模技术优势,积极渗透东欧等国的市场,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除此之外,在选择发达国家作为投资市场时,中小企业应选择华人聚集的国家或地区投资。

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中小企业可采用联合创新方式,即组成中小企业族群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将资金、知识、信息、技术和最佳实践在集群区域内有效地组合起来,使有限的资金汇集成较为宽裕的资金链;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和中介组织开展专业化协作,主要包括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向外延伸,不断开发相关产品、深加工产品、共性技术产品和新产品,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区域品牌优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向外扩展,对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将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的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可兴办科技园、工业园,制定各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支撑的技术密集型、以通信网络信息产品为主的信息技术型、以环保和绿色产品为主的绿色环保型及资源深加工型方向发展,走“精、特、优、新”的发展道路。

3.加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跨国经营集团。不少具有规模效益的产业,如汽车、自行车、船舶和部分家用电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这些产品的不少零部件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大企业完全可以用承包、许可证、分包等契约形式将之提供给中小企业生产,也可以用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系统中,形成生产经营网络。为加强其紧密的合作,可采取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的企业集团,带动其走跨国经营的道路。丰田公司有3万多个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形成经营的联动效应,有效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政府应制定一定的信贷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筹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的融资困难。许多国家政府通过国有银行向本国境外投资者提供优惠贷款,如法国国民银行与外贸银行,对本国境外投资者提供长期对外工业发展贷款及长期商业信贷担保。中国政府首先应对有市场前景的产业或地区投资项目,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以优惠的利率为中小企业项目提供长期信贷,并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其跨国经营的正常发展;其次,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最后,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培植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股票与债券发行应适当向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倾斜,鼓励与支持有经营实力的中小企业向境外发行股票或债券。

5.积极建立跨国经营的集群组织结构。集群的产业网络,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通过精细的专业分工和相互紧密的协作,对外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从而提高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抗风险能力。浙江省中小企业的集群化推动了该省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即是很好的范例。中国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集中资源,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更要积极加入跨国公司的这种企业群,集中于企业价值链的几个环节,以提高资源的集中使用效率,形成企业内部的规模优势。

参考文献:

[1]徐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4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中小企业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模式的探讨,使中小企业具有足够的生命力,确保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置、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市场情况的调研。

一、经营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对企业进行规范,保证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在确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之前,要确定企业具体的发展目标,目标设定后可以让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中小企业长远的发展,要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层级制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中小企业发展的更好。对中小企业的产品进行创新,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使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找到了合适的经营管理模式,就等于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使中小企业会发展的更长远。

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的目光不长远,没有制定长期的经营管理战略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仅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没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制定长期的经营管理战略,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但是具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却不适合现在的发展,所以不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导致企业发展的比较盲目,最终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运行失效。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过于死板

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非常小,所以应对市场变化比较灵活,但是某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过于死板,缺乏对外界环境因素的考虑,导致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较低,经营管理的目标不能有效的实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

很多大型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是采用股份制的方式,管理者都是由众多的股东组成,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股东会在一起讨论,确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大型企业不同,管理者就是企业的老板,采用的是管理权和所有权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限制,如果管理者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模式

(一)集中一点进行发展

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少,在发展的时候不能进行分散经营,但是可以将企业资源全部集中在一点,集合自身优势进行小而专、小而精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让中小企业的产品专业程度和质量更高,并且可有有效的提高生产产量;随着市场反应的良好,可以为专业高质量好的产品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这种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降低市场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威胁。

(二)寻求与大企业的生存互补,协作经营

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但是却没有中小企业的产品专精,中小企业本身的力量比较薄弱,我了企业发展可以寻求大企业进行生存发展的互补,接受某些大企业的长期定货,与大企业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但是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小企业的发展比较被动,需要取决于大企业的新来,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三)采取优势互补的经营管理战略,与其它中小企业联合发展

单一某个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受到资金短缺、生产规模比较小问题的限制,使企业的发展缓慢,但是可以与其它的中小企业联合经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实现资金和技术上的互补,解决单一中小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发展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色,采取与其它企业与众不同的经营管理战略

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单位都比较狭窄,所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放弃大众化产品,专注对特色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新产品,或者是生产工艺比较独特的产品,利用产品的特色占据市场的地位,使中小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采取特色经营的战略,一旦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那将会建立起长远的发展优势。在采取特色经营的战略时需要控制好产品的成本,避免成本过高而无法打入市场,另外也要对特色产品的专有权进行保护,避免其它企业侵入到该片市场中。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5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国企业必须对自己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做出调整。本文主要从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我国企业成功进入国际营销市场的战略步骤。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营销战略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企业把目光从国内转移到国外,进而在整个全球范围内寻找发展机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一是贸易迅猛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源泉。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紧密,它带动了资本与生产的国际化,推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二是金融一体化。国际金融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三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信息技术革命将世界带人了信息化时代,它在更深层次上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为快捷、广泛。四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跨国公司以及国外分支机构的迅猛增长,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所谓国际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对于国际化进程较为长期的总体打算及其实施的原则意见。国际营销战略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关于国际营销的目标和实现目标要采取的策略和原则,如有关国际化的进程、市场扩展与定位、国际竞争等战略。它对于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拟定短期或年度国际营销策略的根据之一。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首先表现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竞争领域扩大、竞争内容增多、竞争主体变化、竞争形式改变。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非关税壁垒增多、鼓励出口措施加强、贸易区域集团化加强。因此,企业应充分掌握国内外不可控的环境因素,调节企业的可控因素,从而制定出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实现。企业的可控因素是指营销组合,即价格、产品、促销、分销;企业的不可控因素是指不可控的国外环境,主要有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竞争因素、技术水平、分销因素、地理因素等。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不仅要重视营销策略的制定,更重要的是要监视与预测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营销计划,使之适应环境要求,使自己的营销工作富有成效。

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社会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出我们自己的行为,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包括文化的个性、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成分(物质文化、社会机构、宗教、审美学、语言)3个方面。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国际营销者的活动又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深受文化的裁判。因此,要正确运用文化的差异性,确定当地文化的相关动机,确定行为模式的特征,确定有哪些文化价值观念与本产品有关,确定决策形式的特征,确定适应当地文化的促销方法,确定消费者认为适宜的销售机构。

第二,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它包括传统社会、起飞前夕、起飞阶段、趋向成熟和高度消费时期。因为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阶段不同,居民收人高低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市场营销。以消费品市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市场营销方面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及特色,大量进行广告及销售推广活动,品质竞争高于价格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偏重于产品的功能及实用性,其推广主要靠口头传播和介绍,价格因素比产品品质更重要。二是市场规模。企业在进人某国市场时,首先关心的是该国的市场规模,即可接受的商品及服务总量,或者市场拥有的购买力总量。一般来说,大多数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都与人口和收人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认为是由人口和收人决定的。三是消费结构。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储蓄的多种因素,以便分析、判断消费者需求、支出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包括收入水平、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因素、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和消费偏好、储蓄动机差异等。

第三,政治法律环境。有时政治环境能够对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法律和规章则起到鼓励或限制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而非政治组织,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经常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营销法律主要由国内法律、国际经济法律、东道国法律等构成。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要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打交道,采取适当方式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这也是国际营销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根据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解决争端的方式有协商、调节、诉讼和仲裁4种。

第四,技术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和农业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增长所引起的,更主要的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和推广所引起的。

三、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机遇。首先,进入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迅速,这给我国企业以现实的吸引力。随着国际政治形势趋于缓和,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不断改善,经济联系更紧密,这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人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条约,加强了同其他国家政府间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为企业国际营销提供了法律保护。比如,我国制定和执行了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同时还进行了外汇制度改革,使我国企业在外汇使用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便于国际交易的进行,也增强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范文6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界定及特点;财务战略;环境分析;财务目标

财务战略概述:

财务战略是指要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财务分析要为企业战略决策重点提供有分量的判断依据。导入战略财务分析体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战略财务分析,及时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分析结果。

1.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1.1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对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人数的界定标准普遍低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资产总额、营业额等界定标准普遍高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型、小型和微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我国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分别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领域制定了划分的相应标准。

“民营企业”这个概念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从来没有被正式承认过,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的推进,由中国人创造的一个经济术语。 “民营”和“私营”不能等同,私营肯定是民营,但是民营不一定都是私营的。基于以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概念的研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如下:中小民营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下的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1.2中小民营企业的特征

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特征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初始资本投入不足,资金积累能力较弱;投资能力较弱、投资分析不够,且缺乏科学性,极易导致投资失败。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追求短期目标;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财务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基础普遍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低、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人才短缺,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

2.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2.1内部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该企业在组织、人事、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具体需要分析内容包括:

(1)企业生产环境。它是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所构成的生产条件和产品的寿命周期。包括生产能力、厂房设备、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技术开发能力等等。这些条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环境,我们可以用内部价值链分析法。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经营管理环境。它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物资采购、物资供应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等。其高低取决于经营者、生产者、财务管理三方面的协调一致,取决于及时、正确的决策。一旦决策证明是正确的,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也说明三方协调一致,可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综合效益的实现。

(3)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第三章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形成的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体系、传统习惯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和经营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经济文化。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领导者的经营观念、作风是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因素。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领导者可能会倾向于高风险的财务政策。

(4)管理者素质。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特别是财务战略制定人员的专业水准、职业判断以及对市场发展机会的把握等,这些能力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5)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这是进行财务战略分析和制定的制度基础。没有内部控制一切战略都只是纸上谈兵。公司治理结构是对权益各方的协调,对财务决策的制定有重大影响。

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各自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基础,我们必须对构成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认识到企业的长处和不足,以结合外部环境机会制定财务战略。

2.2中小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过于复杂,因此往往不能被很好地把握。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一般来说有确定分析范围、检测环境变化、预测和评估四个步骤。以目前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都不会对一般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只对若干项对企业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来进行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分析中主要依靠中小企业家对外部环境的直觉判断,因此难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外部环境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波特五力分析方法。

根据波特(M:Eot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只进行五种力量分析在目前还不足够准确把握中小企业的行业环境。为了制定清晰、有效的战略,中小企业除了对行业的竞争程度进行分析外,还需要明确以下问题:行业中市场地位最强的企业是哪些?竞争对手最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是什么?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获取平均利润水平以上的前景如何?结合目前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能使波特五力分析得到更好的效果。

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财务战略具体目标正确,能取得筹资、投资的成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财务战略具体目标错误,会导致筹资、投资失败,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盈利能力,造成企业经营危机,甚至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陆正飞.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