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教育论文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渗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信、开朗的良好心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初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循,而数学教学中穿插融入的故事、观点、思想等,无一不是圣人贤达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意蕴深厚,发人深思。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1.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时还是沟通师生、群体,促进课堂互动的桥梁。

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不仅能帮助教师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之处,从而“借题发挥”,结合教学主题,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教育。比如说,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利用教材中提到的“鸡兔同笼”为题,以趣味性、故事性的讲述方法展开教学。具体为:一个笼子里关有鸡、兔各若干只。由于笼子的中间部分是封闭的,所以只能看到鸡、兔的头和腿。通过计数之后发现,鸡、兔的头一共10个,而鸡、兔的腿一共28条。请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们在看完题目之后,兴致昂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掏出纸笔开始计算,有的学生托腮凝思。类似这样的数学问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反学生日常接触的数字符号,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待学生运算结束后,笔者适时的给予表扬,并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计算这个问题。那么,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其实,古人很有智慧,他们利用“抬脚法”,很巧妙的就计算出“鸡兔同笼”的数目。我们现代人应怎样向古人学习?”教导学生尝试知识牵引、转化,关注生活,提高责任感。2.激励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聪明有余而学习的柔韧性不足,热情洋溢但缺乏成熟稳定的心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因而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往往单一而片面。比如说,喜欢某个教师,“爱屋及乌”式的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则存有抵制、排斥的情绪。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涌入,也容易导致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迷失自我。为此,初中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勇于肩负起“育人”的伟大使命。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数学课外知识。以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趣味见闻,丰富课堂教学,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比如说,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勾股定理又称之为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特例。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而三角形的斜边,称为玄。商高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利用演绎法证明还要早近半个世纪。”以这类数学小故事,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3.学习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塑造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求学品质。为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在教学“概率统计”相关知识点时,笔者按照“组间相似、组内相异”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统计本校八年级学生课余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

每一个小组中,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工作,其余组员则对应各个班级开展调查(调查工作在课余及课间休息时进行,因而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上课。)一周之后,各小组将问卷结果汇总,并加以分析、讨论,最后整理成“调查数据”。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与他人交际、沟通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4.结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数学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关爱学生,认真负责的开展教学工作。课余多与学生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状态,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做好铺垫。

作者:孟令明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一中学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2

创新素质表现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积极研究新规律新方法的心理取向。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向性、多维度、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在学前专业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强化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日常练习,实现思维多向性的基础学习。

1.1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多维度分析马蒂斯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应把观察作为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观察客体、认识客体,寻找不易察觉的关键因素。通过视觉观察后学生会对物体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包括客体初步的形体特征、自身寻求感兴趣及表达的角度及主观上的认识。

1.2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思想感情出发,将观察视点表现为思维和感觉不同的观察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视觉角度,产生了不同的绘画角度及绘画表现方式。观察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观察的基础上,避免绘画的模式化和概念化,需培养学生不断地主动分析、比较、取舍。把“客观美”转化为“艺术美”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提炼主体的主观认识,之中包含学生们的想象力及智慧,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安排画面的艺术节奏感和张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2.1换种思维方式,打破惯有思维习惯性思维不利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打破原有理念,摆脱原有束缚,换种思维模式。如可以简单先从问题的“点”散射联想到“面”。

2.2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去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材料。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能带来的创意灵感。这种“一题多画”,围绕一个问题向不同方向扩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增强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2.3丰富想象,以法作画,以情作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想象,以推动思维的创新。在艺术表达中,避免依靠现有资源临摹,启发学生从自身兴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点出发,引导学生主观化用色,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分析马蒂斯的主观色、强调色。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评价形式:互动——开放教师教与学生学是互动的,又是开放式的。放开教学,开放思维,有利于彼此分享交流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实现教学助长。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总是一言堂,没有民主气氛,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和评价,长期不敢于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想改变学生状态,就必须努力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经常让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设想,与同学互动,尽情阐述自己多方面的想法。在关注学生画面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心理发展和绘画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互动——开放”式评价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

3.2评价内容:过程——结果过程评价是对学生美术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绘画技能、参与精神、合作意识、探究想象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评价立足于学生的观察感知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形成与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发展和绘画的一致性。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学生的情感和创意、个性形成与发展。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认知事物关系和掌控作品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尊重学生的自由表现,承认学生审美个性特征的客观存在,不断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贯通性、独特性和灵敏性。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3

当前,开放教育教学交往冲突集中表现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目标、标准与现实环境、条件和效果之间的落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教师的困惑及苦恼。

(一)来自于教材

教材是教学三要素中的一个基本因素。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具有非实时性,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因而,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目前,远程开放教育使用的某些教材由于编写周期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与开放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实践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还有的教材难易程度不适中,不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且跨度非常大。教材带来的困难,不仅使学员感到茫然,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常感到无所适从。

(二)来自于学生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一般是由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和而成的一种学习机制。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形式强调学员要自主学习,要求学员不仅要学习目的明确,且自学能力、自制力较强。但通过对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学员缺乏学习动力。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示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学员是针对单位的学历要求选择继续学习的,而非求知。所以,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显得无关紧要,获取文凭在他们心目中比学到知识更为重要。通常他们重考试轻学习,个体内在学习动力不能满负荷运行。不管老师如何降低要求,都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学员缺乏学习能力。开放教育学员由于专业基础薄弱,很少有学员能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勤于思考者,大多学员都只是消极被动的听众。课堂常会出现教师激情澎湃,慷慨激昂,而学生死气沉沉,无从应对,启而不发,一脸茫然的尴尬场面。教师自认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却荡不起“涟漪”,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实现。三是学员缺乏学习毅力。其实,在远程开放教育学员中,不论是为学习知识,还是为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水平,或者为混个文凭,他们都是怕被时代淘汰,都包含着与时俱进的积极精神。学生对适应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水平的知识其实是不排斥的。但面对学习中的一些客观困难,如工学矛盾、家庭负担重、计算机能力弱等,他们普遍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到课率总不能尽如人意,老师的教学热情不免大打折扣。

(三)来自于老师

应该说,开放教育从试点开始时至今日,对于辅导教师的定位是:学生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专业知识的咨询者、前进道路的鼓励者、自主学习的引路人,且多数教师对此都是了然于胸的。但不知是不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太深的缘故,在教学实践中,包括笔者本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代表,一堂课上着上着,自己就成了“唱戏”的,学生则成了“看戏”的。其实,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不仅侧重教师“教”,更应重视学习者的“学”。研究学习者,并引导学习者学会读书,学会分析,学会归纳,学会推理等,方可称“导学”。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课堂教学中智慧的捕捉

孔子在《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其实就是教学的反思。理性分析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交往的冲突之后,于反思中,我们捕捉了一些有益于教学效果提升的教学细节和教学智慧。

第一,精彩的新课导入。新课之导入好比舞台戏之序幕、优美乐章之序曲。导入精彩,就会引人入胜,就会燃起学员的求知欲。如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使学生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再比如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还有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等等。以“情”“疑”“趣”来开讲,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独具,表现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

第二,以应用为目标,避开高深的理论。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26岁时就被誉为“物理天才”的爱因斯坦应邀去伯尔尼大学讲授物理理论。按照伯尔尼大学的规定,如果一门课的听课学生少于5人,就会被取消。开始时,学生们仰慕爱因斯坦的才学,纷纷来选听,他也讲得神采飞扬。可没多久,学生们发现压根儿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上课如坐针毡,来的人也越来越少。爱因斯坦决定接受现实,向学校报告真实情况,将课程取消。一年后,他来到另一所大学讲授物理理论,但课堂上始终挤满了学生。他感叹道:“高深的理论和晦涩的语言,并不能显示水平的高低,只有讲出学生听得懂的理论,才是真正的天才。”

第三,依据“吸引教育”的理念,大胆尝试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递课程信息。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对学习者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手法不同。长久采用同一种手法进行教学,会使学习者感到厌倦。原因之二在于教学手法的单调。依据“吸引教育”的理念,教师们可以大胆探索以下教学方式。其一,网络机房上课。如何让教室的学员都跟着老师“动”起来?教师通过网络教室管理软件,科学、安全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处理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式地完成课堂内容,不仅可以优化学习效果,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员科学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和方法。其二,将辩论引入课堂。辩论式教学是将辩论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是全体师生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或指定论点,形成正反两方,借用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运用所收集到的论据论证己方论点,并力求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辩论把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的个性亦由此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三,尝试以“学习菜单”为载体,开展自主选择性学习。时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即“菜单式”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针对教学大纲,通过调查研究先了解学生关心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解疑、释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在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氛围中,精心设计“学习菜单”,并以此为载体,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在教学中发挥合力。如此,不仅有利于创设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而且能引导学员转变学习方式,锻炼创新思维,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其四,适当地将讲台交给学员。从古至今,三尺讲台一直被教师占领着,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地站在自己的坐位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事实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平台,我们应该让学员走上讲台。学员在走上讲台之前,会通过预习、质疑,了解课程知识点,掌握讲授内容中的疑难问题,并理清知识脉络。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则真正地承担起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的角色。这全面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打破了旧的教学格局。

第四,畅想教学各环节,刷新教学关系,革新教学检测。电大教学主要包括面授辅导、在线平台学习、形成性考核三个环节。其实,有时不防大胆刷新教学关系,将电大教学“三个环节”的定位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聚会”“平台”“训练”。改革传统的面授辅导方式和内容,让面授辅导课成为师生“爱学”的定期聚会;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让“电大在线”成为学生“乐学”的智慧平台;改革作业内容,让作业成为学生“享学”的实践园地。按照以上思路,在解决种种困惑和不足之中,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4

1.1韩语教师本身对韩国文化了解欠缺现在很多韩语教师是从高校韩语专业毕业的汉族青年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对韩国文化的了解就有限,如果没有在韩的生活经验,那么是很难全面透彻地了解韩国文化的。相对于汉族老师,朝鲜族老师由于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韩国文化教育方面更有优势。而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外,韩国更广为人知的则是潮流文化,在这方面,年龄较长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对传统文化也更为熟知,但对潮流文化则很难把握,与学生之间易形成所谓的代沟。这也是让学生全面了解韩国文化的一个阻滞。

1.2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是给学生分析单词、分析语法、练习句型、讲解文章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延用了很多年,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很难跳出这个圈子接受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甚至会忘记去穿插一些关于文化方面的介绍,学生不能全面地充分地理解语言知识,也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韩国文化方面教材的欠缺韩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远不及英语和日语等语种来得久远和广泛,师资和教材一直都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韩语教育在国内逐渐热门起来,也出现了一大批韩语教材,但其中多数还是以语言教育为主,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还不太丰富,为数不多的也是年代较久,与现代韩国文化出现了脱节的情况。

2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相对于语言,学生其实对外国的文化更为感兴趣,他们对与本民族不同文化的好奇心远远大于其语言,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被韩国音乐、韩国电视剧、韩国偶像深深影响着。利用文化教育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不但增加了学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在跨语言交流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很容易造成误解,陷入尴尬的境地或闹笑话。例如,韩国人如果说:“(我又喝海带汤了。)”这时候如果你说:“你今天生日吗?”那显然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在韩国,生日的时候喝海带汤是一种习俗。但是在韩语中,“(喝海带汤)”也可以是“考试不及格”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认识语言的同时,必须全面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3如何在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3.1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教育的渗透,教师是关键。这就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也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实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且教师在走上讲台后,仍然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文化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即使语言基础再扎实,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3.2加强韩国文化方面教材的建设,运用各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首先,丰富韩国文化方面的教材,而且在选材时更应该传统与现代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韩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具有时代感,并且不断丰富和更新。其次,打破原来语言教学教材的传统模式,适当穿插文化方面的介绍,增加教材知识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除了依靠教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毕竟教材内容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真实的韩国生化的素材来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官的接触,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文化。

3.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打破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语言学习的课堂不一定局限于教室中,我们可以走出教室,增加一些文化方面的小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在娱乐中增加了韩国文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重视外教的作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跨国交流,而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韩语知识,但是一遇到韩国人,却无法开口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简单的招呼都不会打,这就是只学习不交流的结果。因此,外教在学生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也能从外教身上接触到很多与韩国相关的文化知识。外教与学生成为朋友,可以一起进行很多生活活动,也可以进入一些韩国人的生活圈,更加直接地了解韩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这比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要有成效。

4结语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5

在培训过程中折射出很多专业知识,对教学中把握不准的地方产生了新认识,查缺补漏,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桶里的水越多,教给学生的就越多。”这个道理每个人都知道,这次学习就是给教师的“桶”里加“水”。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英语新课标的大致内容。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学习的知识却很多,学习效率非常高,感谢远程教育平台中教授们高水平的讲解。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比如,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英语单词记忆的妙招等。在学员作业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不同版本的英语科学知识。我受益匪浅,将在以后的教书生涯中慢慢巩固。

二、远程教育提高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精心讲解,还时不时地与学员互动,并且时常给我们进行专题作业指导,使我们锻炼了备课的能力,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例如,如何巧妙地处理教学重点,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有什么绝招等;英语单词教学该如何设计;英语听力教学该注意什么,运用多媒体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中我知道了成功实施合作学习需要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第一,积极主动地相互信赖。第二,面对面地相互促进。第三,个人责任。第四,社会技能。第五评价和控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五个原则。坚持“要有效地进行小组的构成。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合作,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远程教育梳理了英语知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材

从学员的作业中,我们知道了更多的英语教材教法。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掌握英语学科知识,培训就是一种捷径。远程培训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培训形式。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中,教授的讲解很精彩,还适时地配以一些教学片断,形象直观,离课堂教学越近,学习的价值越高;对一线教师的实用性越大,一线教师的受益就越大。通过网络上一些教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英语课堂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英语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远程教育凝聚了英语教师的力量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6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把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世界强加在学生身上,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事物,不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掌握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学中,笔者常会强调让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真实形态,注意它们的立体关系,学会分析立体与平面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和分析不同的美术作品,讨论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学生常常会听到各不相同、意想不到的答案。笔者再通过掌握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加以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着重介绍一些近现代雕塑发展史中的经典表现方法和创作思路,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实践,让学生在对事物造型的感受中升华情感,并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多种技法,触发创作灵感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要想创作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想象力是关键。在想象的基础上辅以创造力,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就会应运而生。纵观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无不体现了人类的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如汉代的《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形象,造型生动,动作夸张,神态惟妙惟肖。同样是汉代的《铜奔马》却更注重传神,骏马体态矫健,正撒开四蹄飞奔,它三足腾空,而右后足却踏在一只疾飞的燕子背上。作者以无比高超的技法,把奔马与飞燕在这惊心动魄一刹那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学生只有多欣赏这些优秀的雕塑作品,才能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出创造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常常会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入手,再结合一些小故事、优美的音乐等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营造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从而产生创作的灵感和热情,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有灵气。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起到引导、点拨、肯定的作用,不能用自己个人的观点影响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常规的制作技法,如手捏、刀刻、粘贴等,这些也是雕塑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这样,优秀的作品自然而然会诞生。如,有位学生在制作企鹅时,她捏了一只企鹅,就觉得完成了,于是笔者提醒她是不是可以做一组企鹅;于是她又捏了一只企鹅,笔者又提醒她能不能让它们再温馨一点,于是她想了想又捏了个小企鹅并把它们命名为“企鹅家族”。这件作品就由原来的单一的动物造型变成了一件有寓意的、生动的组合雕塑作品。作品有了寓意,才会有鲜活的生命。笔者还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最好能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也融入泥塑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创作的欲望,并通过这一手段为学生之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学会借势造型,妙用想象空间

泥塑的立体造型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并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造型能力。就像数学教学中的立体几何模型,数学教师利用几何模型讲授几何问题,学生观察立体模型,展开想象,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较容易掌握空间立体概念。通过泥塑教学活动,学生对立体空间造型会有直接的认识,更容易掌握几何知识。许多学生创作初期对于凭空想象的事物往往感到一筹莫展,他们不能将一堆泥塑造成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于是常常失去了创作热情。针对这一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为学生构想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让学生在一种可见的或是熟悉的形态中自觉地“随形”“随地”“随势”地展开联想,获得创作灵感,笔者把这种创作的方式称作“借势造型”。如,提出一个故事的情节,或是准备一两件现成的作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