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风电企业;管理模式;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在当下阶段,我国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风电企业通常使用的管理方式都是自主经营的形式,因此,对企业的专业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风力发电来说,不管是对设施的故障修理,还是基础的搭建,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超高的专业性,以及较强的综合技能。想要使设备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有些风电企业就把维修设备这项工作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在这些专业公司的维护中,使风电企业解决了工作效率相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又加大了经营的成本,对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
一、在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对匮乏
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其所使用的水平对企业工作的整体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对风电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企业在对相关工作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基本仍然采取书面为主,同时这种管理的方式较为繁杂。在工作人员要进行档案的查阅时,必须经过多道程序的审批,使实践得到了大量的浪费。该企业没有将电子档案取代书面档案的管理,导致在工作中信息的传输效率较低,使部门之间正常的沟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在生产工作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
当下阶段,有的风电企业在进行生产工作的时候,其管理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火力发电形式。在进行检修的时候,缺少负责监督的体系,也没有高效而且具体的管理体系。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企业在对生产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却缺乏防御故障产生的相关措施。企业在生产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使风力企业工作的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维修工作者专业化的能力不够
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当风力发电的相关设备产生一定故障时,让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参考的维修素材却不多。由此可见,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1]。并在企业组织培训的时候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具备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当风力设备产生问题时候,维修工作者一般只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将问题得到彻底的铲除。长此以往,在企业将来的运营中,就会使维修设备的资金得到增加,使企业整体的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使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得以解决的相关对策
(一)使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提高
在风电企业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是该企业信息化得以提高的关键[2]。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是企业中各个部门进行交流以及协作的工具之一。由此可见,风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信息化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并且提高电子文档创建的有效性。只有风电企业能够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企业档案的管理中,才能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高效的传递,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价值。
(二)使生产的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
在风电企业中,企业设备在现实作业中创造出的电力总数量,直接的取决于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所制定的制度。而生产出电量的数量,也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了利润多少。当下阶段,风电企业在对生产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必须要对企业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并且运用高效率以及合理的监督体系,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制约以及规范。在企业进行工作的区域内,应该指派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设备采取这定期检测以及维护工作,使工作设备经常产生故障的情况得到避免,避免对生产的效率产生到影响。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对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以及修改。让风电企业在进行工作的整体安排时,做到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完善化[3]。
(三)使维修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得到科学化的培养
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这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并且具备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设备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因此,风电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利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维修工作者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可以灵活的进行选择解决方案,并使隐患得到完全的铲除,使企业正常的发电量能够得到保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风力发电而言,其技术一直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于此相配套的设施也有着较高的费用,致使该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利润通常不高,使其产业的整体结构受到了影响。所以,风力企业在进行生产以及营运的管理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整体的效益,使之得到增加。想要使风电企业得到有力的发展,就要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洁宇,杜春莲,杜倩楠.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5,(24):1.
[2]张志远.生产运营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的阐述--海尔发展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3,(23):123-124.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
引言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比较关键,这是保障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理论层面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
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特征和重要性
1.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脸管理的特征
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管理情况来看,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在风险管理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方面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是长期性的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这就要对风险管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地改善对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体系自建认到完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并要对风险管理定期进行更新。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制定长效机制加以应对。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征还体现在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层面。煤炭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管理有着其复杂性,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分析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能科学化的实施。内部的风险管理以及外部的风险管理要能同时进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就进一步加大。
1.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膝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有着其重要性。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使煤炭的开发成本也不断提高,一些进口的煤炭就大量涌人我国,对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l。煤炭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就能有助于应对这一现状。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煤炭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等,就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注重对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完善化,有的煤炭企业对安全风险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在产业结构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的管理卜没有加强,在经济管理层面没有加强。由于在风险管理制度卜没有完善,这就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3,。还有的煤炭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卜可行性比较差,一些制度流于形式,这也影响了风险管理作用的正常发挥。煤炭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风险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生产中,在生产要素的投人以及产品输出等方面都受到地质条件以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的生产技术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以及在生产中安全意识不强等,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生产造成影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些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领导层缺乏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就会对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氛围的营造有着影响!}l。还有对企业员工的定期考核评估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这些风险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直接影响。
3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方法
为促进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就要注重管理的优化措施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煤炭企业生产力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一,煤炭企业要充分注重生产安全意识的提高。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性,就必须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在近些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一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意识卜没有加强,在防范措施方面没有完善,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实施,在专业化的知识层面没有完善具备,所以出现了安全事故。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在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在操作流程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样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中,要注重营销管理的优化。完善客户的信用分析工作,有助于减少客户的信用风险问题发生。煤炭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客户,但是风险也在客户方面发生!SJ。为能有效改善客户信用风险问题,就要注重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煤炭企业还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有效控制销售环节的风险。第三,要建认和完善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措施实施卜,要明确权责,企业领导层要对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加以明确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动向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熟悉掌握信息,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加以完善。还要注重风险管理部门的建认和完善,对专业人才的引人制度要完善执行,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护胜要能保障,对董事会要适时地提出风险管理的评估和分析,要将自身的风险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第四,要强化煤炭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就要加强执行。要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认,在内部环境方面的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监督等工作加以完善实施。要注重宣传工作的良好开展,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要加强宣传,加强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加强事后理赔工作的执行,制定相应赔付资金账目,有效提高事后理赔的工作效率。第五,要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并充分重视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全员化和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在这些目标方面能有效实现的话,就能有利于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结语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 企业 运营管理 科学化发展 现代化
企业的运营管理指的是对企业内部的生产和服务的过程进行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厂址、基本的设施、设备和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工艺流程,最终来确定生产和服务技术,实行有效流程和质量控制等等来达到及时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目的。
1 目前企业运营管理科学化发展途径中的阻碍
1.1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水平较差
以中国来看,国内的许多企业对于运营管理的基础工作都不重视,对于科学化的发展途径只是盲目的追求先进。但是这样子的现代化的运营管理的模式的基础管理是相当薄弱的,因此达不到科学化的发展的目的。比起国际的一些发展国家来看,我国的运营管理模式较为粗放,而且极度的不规范,导致了企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但是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1.2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应用广度都很有限,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虽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会相对高点,但是更多的是中小企业中的信息化程度都是偏低的。除了一些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中有所涉及之外,在销售管理、经营管理、研究管理等都很少会用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作为科学化的发展方式之一在企业中的应用却相当的有限。
1.3企业运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劳动力的结构呈现出一种底层员工十分庞大,但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的人才极度的缺乏,特别是对一些高级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匮乏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但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好坏对于企业运营管理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运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使得企业的运营管理实施时,困难重重,并且效果不佳,使得企业运营管理科学化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
1.4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够完善
我国普遍都存在着供应链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都把注意力转移到营销管理和对于内部的改造计划上,忽略了供应链管理的建设。并且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全球供应链的基础上,这样独自组织全球化的生产流通仍是有一定管理。加之,尽管这些年来计算机不断的发展,但是如上述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地区不平衡,对于地区对地区间的生产、运输产生了很大困难。
2 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途径
2.1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建设
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建设,信息管理师企业科学化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有助于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的水平,对于规章制度的完善、员工行为的规范都有推进的作用。是企业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途径之一。我国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加大力度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不断的完善信息化的管理水平。相应的国家也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来降低企业的信息化的负担。
2.2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要使企业能够实现运营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至关重要。在选聘人才方面,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对于运营管理有着现代化理念和方法的人才,来不断促进企业的科学化的发展。在职工的培训方面,要不断加强现有员工的专业素养着职业技能,特别是对运营理念的灌输。
2.3创建有我国特色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由于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的运营管理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不断的引进国外的先进的运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与此同时,要处理好学习、借鉴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创新的问题,要结合我国的企业文化和实际的情况,来创建一个有我国特色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坚持科学化发展的方式,对于先进的运营模式不能全盘否决,更不能完全套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运营管理的程序上要设置积极稳妥的步骤来加强对抗风险的能力。对于运营管理的相关配套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才能保证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发挥作用,企业的运营管理才能科学化的不断发展。
2.4认识并把握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应该提高认识,追踪并把握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2.4.1运营管理所覆盖的范围在不断的加大。突破了传统仅仅只是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的控制,而转而向非制造业的运营系统的设计等。并且运营过程不单单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还包括运营战略的制订、运营系统设计等等。把运营战略的设计、新产品的开发、采购供应、生产过程、配送和售后当做一个价值链来进行管理。
2.4.2运营模式的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全球运营业成了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企业生产制造活动从单一式逐渐的变成了分布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工厂选址和资源配置等等。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4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不足及原因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水平、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从企业内部看,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运营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多品种要求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迟缓、决策速度慢、不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以高库存保证连续生产,难以降低成本;员工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从企业外部看,存在没有规范的业务往来关系、企业间缺乏明确和真正密切的协作关系、市场不成熟、供货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
1.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运营管理粗放。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忽视基础管理工作,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概念,把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之上,致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上海市对1771个工业企业的调查中,有比较健全的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只占61%,有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74.4%;有比较完整的原始纪录的企业占37%有比较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的企业仅占26.8%;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仅占到17.6%。
世界先进企业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促进生产制造过程的科学化、柔性化、智能化及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较好地实现了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我国企业由于运营管理粗放和不规范,导致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偏低。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90%以上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
2.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部分先进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方法,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设计方面。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自动化技术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和管理水平仍处在大规模生产的水平,机器设备陈旧,生产线柔性不足,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3.重技术改造,轻管理创新的现象比较普遍。剖析我国当前的企业运营管理,技术水平和装备固然落后,但管理更为落后,矛盾比较突出。企业普遍只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而忽视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改进及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宁可花大钱去购置昂贵的设备,而不愿花小钱开发或移植先进的管理技术不少企业热衷于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下,进行某些环节甚至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而忽视对制造系统的合理化等管理基础工惟有的企业虽然已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面对管理的改革却感到困难重重,望而却步,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人、组织及企业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4.供应链管理整体水平较低。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进展是比较缓慢的,整个生产流通仍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企业侧重于营销系统和内部制造计划体系的建设,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不足。二是国内企业在以全球供应链为依托,组织全球化生产流通方面仍相当薄弱。三是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虽有快速发展,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给异地组织产品设计、生产、运输等带来较大困难。四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健全,不少企业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不高、交货不够及时、信用度较低等,企业间形成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够牢固。
5.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有了较大转变,安全生产观念和认识有所提高,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但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问题非常突出。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但煤炭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却占近80%。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生产经营者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三是工作一线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大量事故案例分析表明,90%以上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事故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的人为因素造成。四是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五是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许多企业生产工艺安全性能、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6.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我国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即中间层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管理的质量,由于企业中相当比例的劳动者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不能掌握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的实施时不是困难重重,就是效果不佳,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7.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面与应用深度还比较有限,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还不足1%。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跟国际比差距比较小,但在全国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中,还有将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
从信息化应用领域来看,我国企业真正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比重较低。据调查,除了在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多之外,在经营决策、研究开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方面完全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很少,在全部经营管理上都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更少。
对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实施现代化的运营管理需要一系列艰巨的变革,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技术状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合作文化一直到优化企业的作业流程,都需要系统的配套条件,是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1.提高认识,追踪并把握世界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运营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变化加快。企业应以敏锐的嗅觉、积极的态度,追踪其最新动态,把握其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其对市场、行业乃至企业的影响,以便做出快速反应。
中国企业往往比较重视经营成果质量和生产要素利用率,而世界一流企业则注重经营成果质量与运营过程质量的统一。美国马可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标准结构全面反映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共分为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重点、信息和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管理、公司成果7类。在总分1000分中,公司经营成果指标占450分;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指标总和为550分。这表明美国对企业运营质量的关注,引导企业关注运营领域的改善活动。
2.加强基础管理,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
在各种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方法中,信息技术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信息技术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支撑,而且伴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其作用将越来越大。我国企业应结合实际,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使自己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同时,国家也应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企业信息化的负担,调动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
3.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有我国特色的运营管理现代化方式和模式。我国企业在引进、移植国际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同时,要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结合我国文化和企业实际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新方法。
一是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对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在客观分析、认真研究、全面把握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本质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二是坚持科学的程序。对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引进、移植和创新要有积极稳妥的步骤,加强风险防范。三是要进行相关配套的变革。只有配套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安全运营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长期还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为此,要建立起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三大措施。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5
关键词:既有线;公交化市域列车;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区域城市群、特大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市域(郊)铁路发展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对推动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铁路供给侧改革,优化铁路运力资源配置,扩大交通有效供给,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多层次客运运输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我国长期的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的影响,运营管理模式成为影响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主要问题之一。运营管理模式不仅涉及地方政府、铁路局、合资铁路公司间的责、权、利划分,还涉及票务、安检、补贴及政策等可实施性问题。目前,在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运营管理模式方面尚未有系统研究,同时具有针对性的经验总结及研究成果也较少。因此,本文从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角度,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1影响运营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
1.1铁路既有资产所有权
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既有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较为多样,既有全部属于路局的线路,也有属于由路局、地方政府、企业等组成合资公司的线路。因开行公交化列车需新增投资,使线路资产权属更加复杂。铁路的资产所有权影响运营主体的选择,目前主要委托属地铁路局运营,难以按照市场机制进行选择[1]。作为铁路局,既为投资者又为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
1.2铁路列流结构
我国既有路网关联度高,有跨局跨线列车的铁路,也有对外部路网依存度低、管内运输比重大的铁路,还有全部为管内运输的铁路。由于我国铁路运营指挥高度统一、跨局跨线列车按等级划分,在既有铁路上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主要服务于高峰时段市域短途客流,存在跨局跨线不同等级列车与市域列车在运行时段的需求冲突,致使既有铁路产权单位需慎重选择公交化市域列车运营管理模式。
1.3票务票制
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目的在于方便群众便捷出行,适宜采用公交一卡通票制,但是既有铁路受中国铁路总公司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铁路局实际的经营收入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纳税后再分配的清算收入[2],致使现状乘车必须在铁路车站购票或取票,市民出行耗费时间和费用较多,地方政府和投资人不能及时、透明掌握实际客票收入,既影响地方政府和投资人投入规模的决策,也影响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运营管理模式的决策。
1.4财务收支
由于开行市域公交化列车的公益性、社会性,使其运营存在一定经营亏损,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补贴,或者采用地方政府购买运营服务等办法进行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清楚运营实际收支数据并针对性地进行补贴,但是由于运营管理模式决定开行公交化列车的财务收支方式及管辖权属,既有铁路产权单位基本为铁路总公司,受铁总收支两条线影响,地方政府和投资人需要权衡市域列车公交化开行的财务收支能够实现的透明程度,从而决定其采用的运营管理模式。
1.5安检互信
由于市域铁路与城市公交、长途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在车站存在无缝衔接,基于旅客出行安全,各系统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检查措施,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对旅客出行安全检查较为严格。为节省旅客换乘时间,需要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对换乘旅客的安全检查相互信任。在安检互信上形成共识,有利于市域公交化列车开行,也有利于车、地安全管理与责任划分,由此影响市域公交化列车开行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
2既有线开行公交化列车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2.1既有线产权属于合资公司下的运营管理模式
运营管理模式有自管自营模式、委托运营模式、网运分离模式等,其中自管自营模式由合资公司设置完整的运输专业部门、设施设备,独立承担运输生产任务。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既有线合资公司基本不具备条件,不适合自管自营模式。因此,本文重点对全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部分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及网运分离模式进行论述。
2.1.1全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签订委托运输协议,将公交化开行的客运组织、调度指挥、设备设施维护维修等业务委托给铁路局进行管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公交化工作量清算委托服务费用。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负责生产任务指标考核、财务和资产管理等经营业务,客票收入归合资铁路公司;而路局仅为预算执行单位和专业管理机构,只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不承担经营责任。同时,合资铁路公司与政府签订政府财政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框架协议。目前,上海金山铁路采用该模式。上海金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金山铁路的权属和运营主体,负责日常资产管理、生产任务指标考核、财务清算等经营业务,上海局负责设备养护维修和运输组织。2016年,上海局日开行金山线公交化列车36对/日,上海市政府以“购买公交化运营服务的方式”向上海金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7亿元/年资金支持[3]。
2.1.2部分委托运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签订线上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将线上调度指挥、铁路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等委托给铁路局。同时与地方第三方运营公司签订车站站务管理委托协议,将铁路车站售检票、安检、站台管理等业务交给第三方运营公司,有利于一卡通票制和安检互信,节约旅客换乘时间。该模式下,合资铁路公司负责生产任务指标考核、财务和资产管理等经营业务,铁路局、第三方运营公司共同负责公交化开行的运输生产管理。同时,合资铁路公司与政府签订政府财政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框架协议。
2.1.3网运分离运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严格将资产管理与生产经营相分离,合资公司负责资产及维护管理,运输企业向合资公司购买运营管理权并租用铁路运输设备,运输企业可为铁路局也可为地方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输企业承担公交化运营管理及相应财务收支管理。该模式有利于激发运输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提高合资铁路经营效益[1]。同时,运输企业与政府签订政府财政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框架协议。目前,京津城际采用该模式,即客票收入归属铁路局,铁路局向京津城际公司支付线路使用费和接触网使用费;京津城际公司车站核收的客票进款及客运杂费,由路局按月向公司办理结算[4]。
2.2既有线产权属于铁路总公司下的运营管理模式
既有铁路产权属于铁路总公司,运输能力富余,在开行跨局跨线列车前提下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由于公交化列车主要服务于高峰时段市域短途客流,长短线列车高峰时段存在竞争,需要铁总统筹协调,其运营管理模式则为铁路局自管自营。此外,由于公交化开行需要,地方政府需与铁路局签订政府财政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框架协议。
3案例研究———成都枢纽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运营管理模式
3.1成都枢纽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线路
根据成都铁路枢纽总图现状运营和规划情况,立足远景,将国铁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线路分为两类:一是不受干线列车影响的线路,包括成灌(彭)、成蒲、枢纽环线、宝成(成都至青白江南)、成昆(成都南至花龙门),其中成灌(彭)、成蒲铁路可长期作为公交化线路使用,环线、宝成、成昆在十陵客运站建成后可长期作为公交化线路使用;二是受干线列车影响的线路,包括成绵乐、成渝、遂成、蓉昆客专、成昆货车外绕线,随着干线列车增加,公交化开行能力逐步降低。
3.2成都市市域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投资管理平台
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域公司”)由原铁道部和成都市政府共同组建,该公司现管辖成灌线(含彭州支线)、成蒲线、部分枢纽环线线路等铁路资产,这些线路均属于成都市域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线路,因此市域公司作为开行公交化列车投资管理平台最现实,也最合理。在可开行公交化列车的市域线路中,对于路局管辖的资产,可由路局增加资金投入进行改建,由市域公司租用既有线;对于需要扩能改造的项目,由市域公司投资建设,建设资金可考虑由铁路局、成都市政府或其他社会投资者共同筹集。
3.3成都市市域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3.3.1模式1:全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市域公司与成都市政府签订政府财政补贴框架协议,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
3.3.2模式2:网运分离运营管理模式
该模式与模式1的不同在于运输企业向市域公司购买运营权,运输企业可为第三方运营公司或铁路局。运输企业除完成运输组织外,根据协议约定的经营目标,负责生产任务指标、成本费用、工资计划的编制、下达和组织实施,并根据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清算获得的运营费用。而市域公司主要负责资产经营、资产监管,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3.4成都市市域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运营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对成都市市域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两种运营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4结论
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的运营管理模式,在现实决策中选择难度较大,需结合铁路实际情况进行研究。(1)为促进既有线开行公交化市域列车的可持续发展,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理顺开行公交化列车的既有线所有权人的权责,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运营管理模式。(2)由于运营管理模式受铁路既有资产所有权、列流结构、票务票制、财务收支、安检互信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既有铁路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公交化列车开行的运营管理模式。(3)从既有铁路产权的归属上可将运营管理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既有铁路产权属于合资公司下的公交化列车开行运营管理模式,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既有线合资公司可在全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部分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及网运分离模式中进行选择;另一类为既有铁路产权属于铁路总公司下的公交化列车开行运营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则为铁路局自管自营。(4)对于不受干线列车影响的线路宜采用网运分离模式,有利于路网运输能力、效率、效益最大化;对于受干线列车影响的线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运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海宽,王涛,宋锴,等.基于路网效能最大化的合资铁路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10):11-15.
[2]张信,宋米莎.国有铁路运输业突破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11):4-5.
[3]项宝余.金山铁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状况[J].交通与港航,2014(4):10-11.
[4]刘彭雷.城际铁路财务收支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范文6
我国小水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政策扶持,个人投资、合伙投资进入小水电市场,小水电站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尤其近些年,原有的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小水电绝大多数进行了改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归投资者所有,大部分在管理上是个体私营企业或股份公司的管理模式。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许多非专业的投资商片面的认为,电站建成就大功告成,就只等收益,却不知道对于水电站来说重大风险在运营管理阶段,即投资成功与否主要在电站的运营管理阶段,通过发电、售电,逐步收回投资并取得一定回报。水电站的运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复杂、经济的管理过程,远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开机、关机,几个农民工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涉及电站与电网、电站与降雨来水的配合。自2011年开始的电力行业开展的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水利部开展的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开始实施,小水电运营管理更需要专业化和标准化,需要经常性的维护、保养、检修,以保证挡水建筑物、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进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电能,最终使投资回报正常化、合理化、最大化。
2小水电管理方式
目前,国内小水电站的管理模式一般有自运行管理和委托管理两种。自运行管理就是企业自行组织人员对电站的大坝及发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工作任务繁琐但易于管理控制。鉴于水电站自身生产特点,委托管理又分为全部委托运营管理、运维委托管理、维护检修委托管理三种。
(1)全部委托运营管理就是企业不仅将生产运行委托,而且也将经营职责进行委托,企业按合同预定收取投资回报。这种模式大大增加了被委托方的风险,企业对被委托方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但是,小水电站因其专业化性质,被委托方在水电站经营管理方面,其承担的风险远比企业要大得多,且风险的控制能力较企业强。
(2)运维委托运营管理也就是企业仅将生产运行委托给大的发电站或公司,而不将经营职责委托,自己进行控制,企业按合同预定支付给被委托方运行管理酬金。委托的内容主要有:委托生产运营及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日常维护,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委托发电设备大小修工作;物业管理等。这种管理模式较为普遍,湖南石门金家沟水电站就是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3)维护检修管理就是企业参与电站经营管理和运行管理,企业只将发电设备的维护,大小修工作进行委托管理,委托给有专业检修人才和队伍的发电站或企业。
3小水电委托管理分析
3.1小水电委托管理的风险
(1)委托方的风险主要有人为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等。人为风险包括人员管理水平,不可预见事件等,经济风险包括资金筹措不力,宏观经济形势,投资环境恶化,市场物价,投资回收期过长等;自然风险包括河流降水来水,恶劣的气候条件与现场环境、自燃小灾害等,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行为、态度,管理体制等。
(2)被委托方的风险主要有管理风险、责任风险、发电设备设施性能风险等。管理风险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责任风险主要在于委托费用风险,替代责任风险等,因此,单就这些方面被委托方的风险并不比委托方小。
3.2小水电委托管理的利弊分析
3.2.1委托管理模式下对委托方(企业)的利弊
①减少委托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小水电站委托管理下收益远比自己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来得快。②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分出一些风险给被委托方,减少企业部分风险,同时,利于电站安全稳定生产,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③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融资和再投资,做大做强自身核心业务,利于企业多元化、长远化发展。④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增加了自身监管工作和风险。⑤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必须在委托管理合同方面做足功课,以使双方实现共赢,否则则是双方两败俱伤,甚者出现投资严重亏损。
3.2.2委托管理模式下对被委托方(企业)的利弊
①委托管理下使被委托方增加额外收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尤其对那些旧的大水电站企业,分流一部分过剩人员,盘活企业自身发展。②委托管理模式下促使一部分专业化运营管理公司的建立和发展。③委托管理模式下经济利益和风险责任原因促使专业化发电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有专业人员水平等。④部分委托方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资金原因,在投资建设阶段对设备选型欠佳,致使被委托方设备风险严重加大,进而影响安全运营管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