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1

一、商业智能技术简介

商业智能是一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它以企业内外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后从中提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精华信息,并向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经营决策,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商业智能涉及到企业的管理战略、管理思想和技术体系等多个方面,它的实现对促进信息知识化再到利润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智能包含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业务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完成准确的预测和辅助分析。同时,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各项绩效都进行跟踪,从而分析出不同部门的执行力和成本,并完成业务的调整优化。

二、矿山运营计划商业智能模型简介

第一,销售计划模型。矿山运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运营的销售计划,这是制定矿山生产运营计划的主要内容,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根据以下步骤对矿山企业的销售计划进行编制:分析处理数据仓库内的企业销售数据,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预测企业的年度计划销售量。然后应用最小方差法对当期生产规划量和销售预测量的组合权重进行确定,从而获得企业的销售计划量。最后还可以根据企业利润方程以及CVP分析法对企业的销售计划量进行合理性检验。

第二,生产计划模型。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中生产产品数量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选矿计划与采矿计划两个方面。销售计划会对选矿计划的编制产生直接影响,而选矿计划又会进一步影响采矿计划的编制,所以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生产计划模型又包括选矿计划和采矿计划模型两种。

第三,采购计划模型。矿山采购计划主要是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的参考依据。因为企业产品为自然资源,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物料是非产品材料,但是这些辅助材料仍然属于产品的成本。编制矿山采购计划的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 是当期的物料采购量, 是生产单位产品后第n种物料消耗量, 是第n种物料库存量。

编制矿山企业采购计划主要按照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仓库内的生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生产单位产品时各物料消耗量。其次,根据生产计划中本期计划生产量以及单位产品各物料消耗量,对本期生产所需各物料总数量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各物料库存量对本期采购计划量进行确定。

第四,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绩效评估对于商业智能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要,它是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各项运营绩效参数进行跟踪的关键步骤。本文中的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模型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方案和信息流通速度进行评估,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运营能力进行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纠正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优化的合理方案,保证了企业运营单位的激励政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首先,运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考核主要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和财务四个方面,并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在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以及绩效评价部门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对不同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进行模糊评判:设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评价评价集和因素集为 和 ,

同时设: 。

上式表示在每个因素中还包含3项因素,这是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和绩效评价部门人员对该因素对评价目标贡献度进行的不同方面的评价,从此可以的大评判矩阵 。又设3类评价人员对评价目标贡献度的权重分配为:

这样就可以得到该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集合:

最后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到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贡献程度。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层次分析法就是按照顺序对不同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首先对低层次因素子集的 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上一层次的元素 作为评价准则,即在准则 下按照该层次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相应的权重值。同时根据在模糊评价中确定的贡献度,使用两两比较法进行度量,从而建立一个成对比较矩阵, 这就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量化。对矩阵标准化以后,就得到了各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值。最后,根据排序权重从上到下进行排序,从而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不同指标的权重优先顺序。

其次,指标权重修正。得到了冶金矿山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值以后,就能够将指标作为参考寻找改进目标的基准。本文将企业外部基准作为参考,并根据行业相关数据,应用基于DEA的基准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评价标杆和需要改进的基准目标进行了准确的确定。

在标杆处理结果中,我们把出现频数最多的单元作为标杆企业。并根据标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值的特征,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相对较高的指标。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修正优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修正运营计划提供依据。

三、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对企业运营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初步处理等操作,并将其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从而构造出商业智能运营计划管理系统的元数据。然后,基于这部分数据,商业智能管理系统就可以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联机分析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营决策计划。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2

一、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中国银行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众多商业银行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数据平台,形成了金融机构网络和垂直业务体系,实现了金融数据大集中。这些数据呈现出“数量大、类型多且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因而,长久以来,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一个重大难题,且难以发挥其商业价值。在国家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必然对追求资产高效率的集约化管理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挖掘隐藏在数据内部的各种价值,并及时提供决策支持,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盈利能力,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新课题。

二、紫金数据挖掘方案

紫金作为国内领先的银行自助渠道运营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在位优势,以银行自助渠道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围绕自助渠道布局优化、选址和加钞规划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发挥大数据资产效益,提高自助渠道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自助渠道布局优化自助渠道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ATM、CRS,还有BSM、VTM、发卡机、排队机等,广泛分布于银行各级网点(包括离行式自助银行、银亭、单体式自助设备等)。这些分散的自助渠道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可以加以分析和挖掘,指导自助渠道的布局优化,以发挥更大的效益。(1)网点效益评估要想对自助渠道的布局配置进行优化,前提是能够准确地评估各网点的实际运营效益。系统首先从吸储能力、中间业务发展能力、柜面和自助渠道交易类型、交易量、交易额、日均客户流量等方面,综合评判不同类型网点的效益指标。然后,通过网点成本分析,将人员成本、场地租金、水电费用、通讯费用、管理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等成本要素折算为可量化的效益指标。最后,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各网点的运营盈亏平衡点、盈利能力以及综合排名,为后续的自助渠道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标准。(2)自助渠道布局配置优化自助渠道的布局配置取决于对所在网点区位的业务需求预期。系统基于网点效益评估和业务需求预测模型决定自助渠道布局配置的优化策略,包括哪些网点需要升级、降级、增撤柜台或低柜、增撤自助设备及增撤何种类型自助设备等,并预测相应的优化效果。

2.自助渠道选址自助渠道在城市中的布设受区域人口、地理地形、成本因素、同业竞争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首先,系统基于GIS将数据可视化,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辅助用户选取候选网点。然后,系统提供候选网点的标准化调研表单,供实地勘测人员采集关于地理地形、人群特征、消费类型、同业竞争等影响网点运营效益的信息,并同步录入数据仓库。最后,系统基于已训练完成的数据挖掘模型分类候选网点,预测布设后的可能效果,并根据评测结果对每个候选网点是否需要派人复查给出决策支持。

3.加钞规划在自助渠道的运营管理中,自助设备的加钞运营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加钞规划又是保障加钞运营效率的关键所在。加钞规划包括筛选设备、预测金额、分组网点和规划路径四个核心问题,紫金围绕这四个核心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ATM加钞规划解决方案,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加钞运营效率和自助服务质量,实现智慧加钞。(1)加钞设备筛选筛选加钞设备是加钞规划管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传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周期顺排,比较省事,但缺点是粗放,无论需要不需要,只要周期到了,一并加钞。二是人工通过交易监控系统发现需要加钞的设备,加钞范围较为精确,但所需人为干预度较高。系统考虑设备缺钞、满钞、清机周期等因素,量化为可配置的参数权重,计算设备的加钞优先度分值并排序,在车辆、人员等约束条件下,筛选出加钞设备列表,从而为管理员筛选加钞设备提供科学指导。(2)加钞金额预测目前ATM的加钞金额往往需要依靠管理员的个人经验来决定,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如果不合理,便有可能导致白白占用大量备付金或者由于缺钞、满钞降低银行自助设备服务质量。随着近年来ATM数量的迅速扩容,单纯依靠人工方式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急需一种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来实现加钞金额的预测。由于ATM现金需求量本身的不确定性,又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系统建模中通过时间序列变量的自身历史观测值来反映有关因素对预测目标的影响和作用,不受模型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约束,将一般回归测试方法中由于自变量选择、多重共线性等造成的困难转化为“黑盒”加以消除。模型在样本拟合度和残差自相关验证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果。(3)加钞网点分组和路径规划为了能够在约束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押运车资源尽快完成加钞任务,我们需要对加钞网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和路径规划。系统将加钞路径优化问题抽象为TSP问题,运用相关聚类算法实现在车辆和任务时间约束下的网点自动分组,并基于GIS地图和机器学习技术规划得出每个分组内的行车路线建议,从而提高加钞管理水平,节约运营成本。

三、紫金数据挖掘方案的特色

1.友好的交互体验引入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自助渠道运营数据的可视化,直观地揭示各类统计数据与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客户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交互体验。

2.科学的决策参考基于海量历史数据构建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模型,为破解自助渠道布局优化、选址以及加钞规划等银行运营管理难题提供了科学的辅助决策工具,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3.高效的数据治理分散的海量历史数据,冗余度高、价值密度低。我们在系统架构方面通过ETL集成分散、异构的业务数据源,构建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作为数据挖掘的基础设施,帮助客户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发挥大数据资产的战略性价值。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机电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整个高速公路运行系统中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已经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用,并做好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保证整个机电设备的性能,提升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二、高速公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一般都基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即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我国主要高速公路基本上都进行了通信和监控系统设计,部分高速公路通信和监控系统与公路同步建成,部分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分期建设。各高速公路都建有收费系统,有些省市已开展自动收费系统的试验工作。但是,相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显然不能适应其建设发展的要求,突出反映在其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制约和影响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传统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不足以承载高速公路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要求。高速公路作为先进的交通设施,必须和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结合,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的特点,建设高速公路广域网络,实现省(市)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整合集成进而实现全国或地区性路网的集中统一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以高速公路日常的运营管理工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在现代的收费系统、监视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集成,实现各路段及收费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应该能在省(市)级实现交通管理、收费管理、监控设施管理、通信设施管理、对事故处理、环境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化,并实现办公自动化。

三、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需求及功能分析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机电系统设备管理、维护的复杂性。机电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这些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对从业人员在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维护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必要时要联系供货商和生产厂家。由于各系统的设备由不同的生产商生产,又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比较复杂,同时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效率。

为了使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开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管理人员

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设备的信息及厂商、供货商的信息,为维护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将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根据实际维护实施情况,对维护工作进行总结汇总,预测维护费用,为维护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通过对高速公路道路信息、机电设备基本信息、维护信息及备品备件等器件的管理,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的维护提供及时准确的业务信息,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工作高效实施,为高速公路管理水平上台阶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2.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维护评估和系统维护三个部分。

(一)基础信息管理

机构基本信息管理。机构基本信息管理主要为用户提供机构、仓库以及机构距离等基础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实现对机构和仓库的信息显示和管理功能。仓库信息管理实现对系统仓库基础信息的显示、增加、修改、删除等管理。机构距离信息主要实现对各机构距起点的距离的输入管理,为其它模块提供查询的基础数据。

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建立一个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用来存储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避免设备入库、出库、配置时数据的重复输入。

机电系统设备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管理指对各收费站、机房和办公室等部门的机电系统设备配置详细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

(二)维修评估管理

维修管理。维护管理:记录设备的维护建议和日常、定期维护信息并生成维护报告。点检管理:通过配置点检规则,进行日常点检及专业点检,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修理信息:记录设备修理的相关信息。

.状态评估。单台抽检设备评估:通过选择抽样比例,评估抽检出的部分机电设备的状态。单项设备评估:评估单项机电设备的状态。单项系统评估:评估单项机电系统的状态。养护计划管理:包括养护字典、养护定额设置表、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预测等。

(三)系统定期检查和排除故障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系统定期检查的工作主要是指供电线路检查、信号及控制线路检查、控制线路检查、设备运行参数检查、系统数据稳定性检查。例如在检查供电线路的时候,需要查看线路的破损情况,检查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电缆的接头和接地,是不是有漏电和接地值超标的情况发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故障也分为:一般故障、中等故障、紧急故障、特急故障。例如个别图像突然出现了轻微干扰或是控制信号不太稳定这就属于一般故障;部分图像出现严重干扰或中断属于紧急故障;变压器、UPS/EPS、光传输平台等故障则属于特急故障。

(四)系统扩容和专项升级

系统扩容和专项升级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主要针对的是硬件和软件。在整体考虑扩容和升级后系统的协调性、兼容性等原因时,就应该要求专业的设计和咨询单位来操作,首先要在这之前准备好充足的工作资料并结合起来制定出完善的实施方案,在系统扩容和升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由于系统混乱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的情况,实现系统的平滑过渡。

四、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存在敏感性数据,在设计时,要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一些访问权限的设置,阻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尝试,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和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可以利用VLAN/ELAN防火墙等技术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安全。

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经过了前期准备、需求调解与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测试、安装调试、使用培训、后期服务与支持等相关工作,其构建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其实施应该遵循“整体规划、分布实施、不断深入”的原则进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时应努力整合工程参与方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并具有开放性和可发展性,随着业务的发展,为以后的运营和养护提供基础数据。

3.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搭建硬件平台,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各种信息有效、安全、快速的传递、在网络设计时应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一个带宽较高、稳定可靠、支持用户数和应用较多的网络系统。

4.人员素质的提高。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一般先进技术的推广,是要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支持,这就涉及到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素质问题。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不能发挥数字技术应有的功能,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参与各方领导者以及项目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维护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状况,不断对设计方案作出优化,如此,可以更好的让信息系统运用到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杨培红,叶生春.浅谈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设备管理[J].青海科技,2004(06)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二阶段准员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都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国家创新和确立高职教育类型的龙头工程,而专业改革与建设则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核心内容之一。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先后有物流管理专业8个班级约S00名学生上岗完成了教学实习任务。

一 “二阶段准员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高职教育类型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要求,在对粤港澳地区物流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专业改革与建设目标。即经过2~3年的建设,构建“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以“培养目标能力化、课程内容工作化、教学过程行动化”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校企合作建成满足顶岗实习和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基于学习全过程表现和结果的全方位学生评价方法。至2010年,毕业生职业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外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专业建设能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物流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 “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进程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的“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第二学年的学习划分为3个学期,其中1个学期为顶岗实习学期,学生轮流到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企业和学生之间虽没有正式的雇用合同关系,但企业把学生看作正式员工,实行与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要求、管理和薪酬制度。

每年年末是物流企业业务高峰期,也是物流企业一年中招聘用工的高峰时期。从第3学年第1学期后半段开始,通过三条渠道(企业来校招聘岗位、毕业生自我推荐就业岗位、校外紧密合作型企业和物流园区的中小物流企业的用工岗位),安排与就业同步的毕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评定。“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进程方案见表1。

2 校内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

根据物流服务业工作对象多而杂、工作地理范围、工作方法无定法的特点,校内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性和通用性知识和技能。学生到校外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前,在校内或在企业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展针对工作岗位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企业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和文化、安全等内容的教学,实现校内学习过程和校外顶岗实习过程有效衔接。

3 要求学生完成与毕业顶岗实习同步的管理改善案例式论文,培养创新能力

从第3学年第1学期的后半段开始,安排与毕业顶岗实习同步的管理改善案例式论文,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针对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物流运营一线实际问题,由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三方共同确定案例式毕业论文的题目,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物流运营一线收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工具和模型进行分析,制定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论文首先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其论文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再由学校教师从科学性、创新性、合理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双方评价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

4 学生物流运营管理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途径

物流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职业关键能力构成及其培养途径见表2。

二 “二阶段准员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及实施

1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粤港澳地区是世界范围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度较高的地区,现代物流业务模式创新活跃。针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物流业务模式创新实际,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

物流服务营销等物流基本业务领域、以及动产质押监管和保税仓库监管等创新业务领域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

针对仓库作业管理、配送作业管理、运输调度与过程管理、运输、客户服务、保税仓库监管、货权质押监管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按照实际工作逻辑重构课程内容,形成与物流链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将《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物流服务营销实务》、《动产质押监管》、《保税仓库监管》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将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渗透在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和各种学习活动中去,每名教师都要承担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责任。物流管理专业的初步课程体系见表3。

2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

依托再现真实工作情景的校内物流管理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基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骤行动导向PDCA循环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教学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行动主体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任务开始学习之前,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个人或学习团队根据项目任务,收集相关信息,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征询教师的意见,学生自行按照计划开始学习活动,自我评价达到任务目标的程度,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咨询、答疑、协调、支持,并最终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评定其学习成绩。

3 以职业素养为质量目标,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与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适应,改革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引入基于学习过程表现和结果的全方位学生评价方法。校内课程教学采用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的考核模式。校外顶岗实习和案例论文采用企业学校双方共同评价的考核模式。同时,引入学生党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术活动、师友计划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等的量化考核,成绩计入学分。

引入能力等级评价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表现确定考核结果。能力等级划分如下:

1级:能完成部分工作任务,但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全部工作任务;(新手)

2级:能独立并与他人合作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熟手)

3级: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内行)

4级: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且能灵活地应对特殊情况;(优秀人员)

5级;能又快又好地独立运用该技能,且能指导别人运用该技能。(专家)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体系结构

[分类号]F270.7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依赖已经提高到关系企业生存的高度,企业能否建立并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能否掌握客户资源、赢得客户的信任,能否分析客户价值及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用户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更经济、快捷、周到的产品服务,保持和吸引更多的客户,以求最终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1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目标

1.1提高效率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处理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促使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企业内部更高效的运转。

1.2拓展市场

通过新的业务模式(电话、网络)扩大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及时把握新的市场机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1.3保留客户

客户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同企业进行交流,方便地获取信息,得到更好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以帮助企业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并更好地吸引新客户。

2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括以下五大功能:客户互动渠道管理功能、运营管理功能、制定策略的决策支持功能、后端系统的整合功能和分析层次的CRM(客户关系管理)。

2.1客户互动渠道管理功能

建置良好的CRM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管理各个互动渠道,使互动渠道的运用更有效率。同时透过客户资料分析与客户价值评估,可以依照客户的等级来选择、创造与客户互动的模式,进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系统将从各个互动渠道收集到的客户互动资料记录下来,并让需要的相关人员能轻易地取得资料,以提升服务质量,也可改善整体的工作效率。

2.2运营管理功能

它包括行销、销售及服务三个方面:

就行销方面来说,透过资料的汇集与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的喜好与需求,进而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商品与服务,有效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达到促销的目的。另外,CRM还要协助与行销相关的方案设计活动,适时掌握消费取向并随时依市场状况反映调整行销策略与方法。

就销售方面来说,CRM要提供销售自动化的功能,包括销售流程的定制、潜在商机的发掘、销售技术的支援、销售对象的筛选等。

就服务方面来说,当客户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时,企业能否快速且有效率地完成客户交办的事项,将是影响客户忠诚或感到满意的一个要素。通过CRM帮助,相关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客户的详细资料,获得客户所有的互动记录、合约状况、交易记录与交办事项等,并通过CRM的服务功能,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

2.3制定策略的决策支持功能

完整的CRM强调客户资料的一致性与完整性,CRM决策功能中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可将客户资料系统地储存与管理,不仅方便CRM营运功能的执行与运用,同时可通过资料分析工具,如在线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进行客户、交易与产品等相关资料分析,确实了解客户对企业的贡献度、客户的喜好与需求,甚至预测客户未来的消费行为模式与商品结构等,并将结果作为营销策略的决策依据。

2.4与后端系统的整合功能

能与后端的生产、财务及物流等系统整合的CRM,才能在客户服务方面及资料分析方面发挥实质功效。结合前端、后端的资料整合,企业得以全面了解客户的互动资料、交易资料,分析出客户对企业的贡献度,并决定是否加强服务的品质等。

除了各个子系统的整合与资料集中管理,工作流程的重新定义与整合也十分重要。通过CRM的规划与实施,企业确实可以全面检查目前的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和有效率。此外,公司内部文化也要随之改变,各部门间随着工作流程的合理化,透明化与资料、资源的共享,真正做到企业内部知识与资源共享的境界。

2.5分析层次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三项功能,即客户特征分析、企业运作评估、市场分析:①客户特征分析。企业需要一套有效的分析工具,能够对不同客户进行特征提取、分类,使企业充分了解客户的个性化消费规律,从而实现一对一的客户关怀。②企业运作评估。企业必须对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所采取的策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实施后所收到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修改策略,改善企业运营状况,因此分析型CRM必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提供企业运营状况变化的分析功能。③市场分析。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加剧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分析型CRM需要提供市场态势的分析功能,使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企业战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3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

在以往有关CRM体系结构的研究中,大多把应用系统分为操作层、呼叫中心层和分析层三个层次,笔者针对CRM需要与ERP、SCM、EC和NDM等系统集成以及与客户协同工作等情况,把CRM的体系结构分为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层)两部分,将应用系统又分为操作层、分析层和协同层三个层次,对分析层次的CRM进行了功能上的深化,如图1所示:

支撑层为CRM系统提供Internet、Intranet、CTI以及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和Web服务等软硬件技术支持。

操作层实现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呼叫中心四部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优化销售渠道并提高销售队伍效率;通过增强营销人员对直接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能力及优化营销流程来提高营销效率;通过快速而高效地满足客户独特需求来保持和发展客户关系。

分析层通过共享的客户数据仓库,将操作层的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信息连接起来,横跨整个企业集成客户互动信息,以使企业从部门化的客户联络转向使所有的客户互动行为都达到协调一致。基于统一的客户数据和融入所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分析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产生客户智能,向管理层和整个企业内部提供客户概况、诚信度、赢利能力、性能、产品和促销等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协同层基于协同产品商务,作为网络化集成CRM的最高层次,它更强调“协同性”。这种协同性不仅体现在对客户信息的获得和跟踪方面,还强调在与客户进行的一系列业务中,内部人员之间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高效互通及协作。协同层通过集成协同控制中心

处理,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管理以及工作流、事务、异常、安全和性能管理等功能,实现与企业内的ERP、SCM、NDM和其他系统的集成协同以及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集成协同。这样,客户和分销商不再被动接受最终商品,而可以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参与定制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关注产品的诞生过程。主企业、合作伙伴与供应商之间也不仅限于实现自己的局部利益,而是基于整个产品价值链最优原则进行集成协同。

3.1支撑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结构

支撑层的CRM系统结构围绕数据仓库的建设展开,以现有企业业务系统和大量业务数据的积累为基础,将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并及时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供他们做出改善其业务经营的决策。

图2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仓库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①数据源。数据源是数据仓库可以利用的各种数据,数据可以来自系统内部的操作型数据库和外部的数据源,前者包括大型关系数据库、小型数据库,也可以是对象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后者如调查报告、技术报告等,通常属于非结构化数据。②数据仓库和数据仓库建设。数据仓库是一个或多个数据库的数据库拷贝;数据仓库建设用数据ETL和设计工具,将数据抽取、集成、转换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来。③CRM分析系统。该系统是CRM中数据仓库的核心。它根据数据准备模块提供的信息进行客户行为分组、重点客户发现和性能评估模板的设计与实现,通过OLAP和报表等形式将结果传递给客户。④数据集市。它是数据仓库的辅助数据存储,是面向企业中部门决策的数据集合,它可以合并不同系统的数据源来满足业务信息需求。数据集市可以快速且方便地访问简单信息以及集成的和历史的视图。

3.2操作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结构

操作层的CRM实现销售、营销、客户服务和呼叫中心4部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销售自动化用于解决方案管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一般包括:工作日历和日程表安排、联系人和客户管理、销售预测、建议书制作和管理、定价、地域分配和管理以及报销报告等。销售人员是企业信息的基本来源,必须要有获得最新现场信息和将信息提供给他人的工具。

营销自动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设计、执行和评估市场营销行动和其他相关活动的全面框架,赋予市场营销人员更强的能力。它作为SFA的补充,提供一些独有的功能,主要有促销宣传管理和内容管理等。具体来讲,包括基于Web的和传统的市场营销宣传行动策划、执行和分析;客户需求的生成和管理;预算和预测,宣传品的生成和市场营销材料管理:市场营销百科全书;对有需求客户的跟踪、分配和管理。

客户服务是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是能否保留满意的忠诚客户的关键。随着上网用户的增多,自助服务的要求发展越来越快,与客户积极主动的关系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自动化能够处理客户各种类型的询问,包括有关的产品、需要的信息、定单请求、定单执行情况,以及高质量的现场服务。

呼叫中心对客户不再只是仅仅听取意见,而是与客户有了更多的沟通,更深入地了解了客户希望获得的服务方式、服务水平、服务要求等等;呼叫中心对企业内部则是大大提高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对直接涉及客户利益的部门有了明显帮助;同时,呼叫中心为企业的决策层的决策提供了真实的、及时的、详细的资料,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作用于客户和企业之间,呼叫中心就是企业的沟通中心。呼叫中心是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呼叫中心是连接客户和企业的重要渠道,它是这两者之间的枢纽,起到很重要的沟通作用,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一个使用功能设计完善的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将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与网站、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直接接触和客户喜欢使用的其他方式有机整合,形成可以处理各种通讯媒介的客户服务中心。客户可以采用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互动。

3.3分析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结构

分析层次的CRM将接触中心和操作层次CRM产生的信息通过共享的客户数据仓库把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连接起来。横跨整个企业,集成客户互动信息会使企业从部门化的客户联络转向所有的客户互动行为都协调一致。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来源相互独立,那么这些信息可能会有重复、互相冲突并且有些会过时,这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统一的客户数据和融入所有企业业务应用系统的分析环境,CRM就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产生客户智能,提供既定量又定性的即时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层和整个企业内部。这样便增加了信息分析的价值,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决策者会权衡这些信息做出更全面及时的商业决策。

分析层的CRM结构应包含4个部分:客户分析管理、市场分析管理、运营评估管理及数据整合管理,如图3所示:

3.4协同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结构

协同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涉及ERP、CRM和SCM三大系统的协同。这三大系统都是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都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某种特定的管理理念。

但ERP、CRM、SCM在管理理念、侧重点、目标上都各不相同,CRM侧重于企业的前端管理,而ERP则侧重于企业的后台数据的管理,SCM是考虑物料在供应链上企业间流动时如何实现整个价值链升值,它关注与主流企业发生关系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同时它们在功能上又是互补的。如果离开了后台ERP系统的支持,CRM平台收集到的销售订单、市场信息就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的ERP系统中;同样,后台ERP系统中的有关产品的价格、产品配置等信息也不能被前台的CRM所读取。从而会导致前后台信息脱节,客户满意度下降,甚至造成大量客户流失,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

因此CRM、ERP、SCM要相互支持才能成功运行。它们的集成协同如图4所示:

仓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6

摘 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利用传感设备实现对物品的识别、GPS定位、在线监控等功能。而将物联网技术引入锂电应用行业,则可实现电池信息的在线查询、电池智能分选、智能仓储管理及在线监测等功能,故可以对锂电池行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文章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在锂电池行业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锂电池;射频识别;在线查询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5-0047-02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主要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传感设备,按照通信协议要求,实现物品的识别、定位和在线监控等功能[1]。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锂电池作为新型绿色能源,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行业。因此,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锂电池信息在线查询、电池智能分选、智能仓储管理及在线监测查询等功能,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热点[2-5]。

 

1 系统概述

物联网指的是将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阅读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以自动、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系统的技术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图1所示是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图。

图1 锂电池应用行业物联网系统结构图

其中,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局域网、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2 锂电池行业物联网实现方案

2.1 电池信息查询

利用一维条码和RFID技术,在生产工序建立电池生产数据库,实现物料信息和电池测试信息的追溯功能,可对电池生产环节从配料到半成品工序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环节全方位记录和监控。

 

针对电池生产数据量大、实时处理、计算和操作较为复杂等因素,本系统采用基于.NET的C/S体系结构,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运算能力。该系统所有逻辑业务采用Visual Basic.Net面向编程技术和SQL Sever2000数据库技术及条码技术设计与实现,可在不同生产工序开发客户端软件,实现单体电池物料信息和生产信息的采集和上传。

 

根据企业生产流程,本系统功能模块与企业ERP对接,其功能主要包括电池基础信息管理、计划管理、物料管理、单体电池管理、成品电池管理、电池标识管理和查询管理等。

 

2.2 电池智能分选

根据客户要求,利用电池信息数据库、条码技术及分选运算软件,自定义添加分选条件,实现电池智能分选。其中,系统控制单元主要完成分选参数、算法运算、信号输出与动作执行信号等功能。数据传输采用RS-485接口,采集到条码信息后,分选系统控制部分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并将信号发送至分选设备执行系统,完成电池分选工作。

 

2.3 智能仓储系统

智能仓储主要由入库、出库、盘点、分拣等环节组成。成品电池附有RFID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产品ID、类别、测试信息、物料批次等信息。在仓库入口/出口处安装射频标签阅读器,产品入库/出库时,阅读器读取电池条码信息,并在立体库系统中更新,实现单体电池、托盘及库位的绑定。

 

业务系统基于Internet环境,采用C/S体系结构,基于Java平台设计实现WMS业务,系统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基础数据维护、仓库作业管理、数据查询中心、任务管理、日志管理和接口管理。

 

3 电池管理系统的物联网应用

3.1 GPS定位功能

电池组中每支电池配有唯一ID号的RFID标签,RFID标签和阅读器构成物联网基本节点,通过阅读器能读取电池制造信息、成组测试信息等关键指标。阅读器内置3G通信接口,通过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将锂电池的ID信息、地理位置,维修信息等发送至管理系统服务器,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GPS定位功能,具有一定防盗功能。

 

3.2 数据监测功能

结合物联网技术,开发相应内置RFID芯片,同时通过ZigBee技术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反馈至BMS监管平台。系统每隔1 min将采集的电流、电压和剩余电量绘制出锂电池组充放电折线图,并将数据上传至管理系统数据库,便于技术人员实时准确地掌握电池运行状态。

 

3.3 换电运营模式

通过在电池管理系统安装内置芯片,将车行里程器纳入物联网。汽车进站时,换电站内阅读器读取车程里程信息,同时将信息发送至运营管理中心数据库。换电站实现电池信息联网,当车载电池管理系统驶入其他站点时,阅读器读取电池里程信息,判断电池状态,实现电池换电服务。针对缴费问题,可通过安装非接触式RFID芯片,并在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建立用户缴费信息,实现换电时自动扣款功能。

 

4 结 语

正如“智慧地球”概念的描述,将锂电池行业引入物联网概念,可通过物物相联的巨型网络体系,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监控、智能物流以及智能在线诊断等功能,因此,可以预见,物联网必将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成为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6]。

 

参 考 文 献

[1] 王赫,张琳,陆岚.基于产品追溯技术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2009,28(8):59-62.

[2] 芮晓玲,吴一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利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6):161-163.

[3]刘文珍,金鹏.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自诊断的系统研究[J].电气技术,2012(4):26-29,46.

[4] 曹阅,李云飞,陈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锂电池故障在线测量和远程诊断[J].苏州大学学报,2012,32(2):1-9.